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姓名:

学号:061409237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3年4月22日

摘要: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种测绘工作的依据。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目的是对平面控制网在测量平差基础理论下对控制网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及评定控制网精度,进而得到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当前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利用计算机语言并根据控制网间接平差规律设计出严密平差程序并不困难,然而当前市场上的平差程序大多形式雷同,功能比较单一。虽然可以满足基本计算要求,但是在控制网优化分析方面存在形式局限性,没有充分利用间接平差理论成果。本次程序设计基于工程计算和教学实践需要,利用VB可视化编程技术设计出一个能够实现: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计算;平面控制网的优化研究;坐标系转换;导线计算;并利用Access数据库进行工程数据、坐标数据存数、分析、显示等。为实现变形监测分析进行结构准备。

关键词:测量平差控制网 VB程序设计

English abstract:

Control network has global control, limit the measurement error accumulation effect, is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network including plane control network and elevation control network. Plane control network rigorous adjustment aim of plane control network in the basis of surveying adjustment theory of control network measurement data collation, analysis,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ccuracy of control network, and then get the plane coordinates of control points. The highly developed computer technology, using computer languages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network adjustment rules designed rigorous adjustment procedure is not difficult, but the current market adjustment procedures are identical in form, function relatively simple. The adjustment program in market can meet the basic computational requirements, but there are limitations in the form of control network optimization analysis, did not make full use of the indirect adjustment theory.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use of VB programming technology, designed to achieve a: plane control network height control network rigorous adjustment calculation; optimization of plane control network;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raverse calculation; and the use of Access database for engineering data, coordinate data store, analysis, display, in prepar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alysis.

Key words: Surveying adjustment, Control network, VB program design

目录

摘要 (2)

英文摘要 (3)

目录 (4)

1 前言 (5)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5)

1.2研究现状 (5)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5)

2 编程基础与平差理论 (6)

2.1 Visual Basic 开发系统介绍 (6)

2.2 Visual Basic 开发界面与程序调试 (6)

2.3 测量平差知识 (7)

3 程序设计 (31)

3.1程序设计要求 (31)

3.2平差程序的设计步骤 (31)

3.3选定某种表达式来描述各种算法及程序编写 (38)

3.4.重要模块介绍 (56)

3.5程序调试 (63)

4.程序应用 (65)

4.1程序使用说明 (65)

4.2控制网算例 (65)

4.3程序使用说明书 (65)

4.4关于间接平差部分理论的验证 (68)

4.5关于间接平差定权问题的两点结论 (78)

4.6数据研究与教学实践 (80)

4.7工程数据的存储与Access数据库- (80)

4.8坐标系统转换 (80)

5.总结 (81)

参考文献 (82)

致谢 (83)

前言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我对测绘工程专业中的工程测量学和测量平差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在计算机语言方面学习掌握了VB可视化编程语言。在指导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完成了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果。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是根据工程实践和教学需要,针对市场上的平差软件不能显示计算过程、书据输入格式复杂、不易学习使用等缺陷进行设计的。该程序根据测量平差理论知识中间接平差规律化特点,结合VB编程语言,实现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过程中的数据输入、平差计算、精度分析等一体化。

1.2研究现状

此外根据间接平差程序特点,实现控制网优化研究,包括对平面控制网型平差结果和误差椭圆进行可视化。以此深入了解间接平差理论知识,并结合工程测量学和控制测量学相关理论,实现了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导线和之导线的平差计算。以及工程坐标系与建筑坐标系的转换、高斯坐标系换代计算、高斯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及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互转换等。在Access数据库的使用中扩展了程序的功能,使程序具有了一定的工程管理功能和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功能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程序设计完成后,利用该程序对常见的平面控制网的算例进行了测试,验证了间接平差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对间接平差的应用用了新的发现,在导线传递计算中,发现间接平差与误差传播率有相同的计算效果,据此可以进行导线误差预计。进而可以在导线型贯通工程中作为严密贯通误差预计的计算工具。

程序设计的数据格式为文本文档,输入形式为标准的点号、已知点位平面坐标、待定点近似坐标、边长、角度、及先验观测误差等形式,具有容易观察学习贴近教学的优秀特点,编程的代码中的矩阵计算模块是测绘专业专用模块,并加以适当修改。程序结构流程是根据间接平差过程特点设计的,分为“网型显示、误差方程、平差计算、精度分析、点位误差椭圆”等。结果输出以Txt文档形式和World文档格式。在特有的数据研究功能中可以对观测数据加上随机误差,以此验证平面控制网型平差规律特点。

坐标系统转换功能模块是根据控制测量学理论共和公式编写的,采用严密的基础数据输入模式,可用性范围包括北京—54坐标系统,西安—80坐标系统,WGS-84坐标系统和任意坐标系统。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通的转换采用布尔萨七参数法计算。因此这项功能可以适合大多数的不同参考椭球的换带计算。

最后,由于受制用于理论水平和编程能力,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仍在不断完善,但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目的。获得了丰富的成果。生成了实用性的可执行程序。

2编程基础与平差理论

2.1 Visual Basic 开发系统介绍

Visual Basic,简称VB,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它也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无论是开发功能强大、性能可靠的商务软件,还是编写能处理实际问题的实用小程序,VB都是最快速、最简便的方法。

何谓 Visual Basic?“Visual”指的是采用可视化的开发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方法,一般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而只要把需要的控件拖放到屏幕上的相应位置即可;“Basic”指的是BASIC语言,因为VB是在原有的BASI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包含了数百条语句、函数及关键词,其中很多和 Windows GUI 有直接关系。专业人员可以用 Visual Basic 实现其它任何 Windows 编程语言的功能,而初学者只要掌握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建立实用的应用程序。

VB提供了学习版、专业版和企业版,用以满足不同的开发需要。学习版使编程人员很容易地开发Windows和Windows NT的应用程序;专业版为专业编程人员提供了功能完备的开发工具;企业版允许专业人员以小组的形式来创建强健的分布式应用程序。

Visual Basic 所做的很多事情一点也不简单。它是一种强大的语言,即您所能想到的编程任务,它基本都能完成。从设计新型的用户界面到利用其它应用程序的对象;从处理文字图象到使用数据库;从开发个人或小组使用的小工具,到大型企业应用系统,甚至通过 Internet 的遍及全球分布式应用程序,都可在Visual Basic 提供的工具中各取所需。

VB是微软公司的一种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包含在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Access等众多Windows应用软件种的VBA都使用VB语言,以供用户二次开发;目前制作网页使用较多的VBScript脚本语言也是VB的子集。

利用 VB的数据访问特性,用户可以对包括Microsoft SQL Server、Access 和其他企业数据库在内的大部分数据库格式创建数据库和前端应用程序,以及可调整的服务器端部件。利用ActiveX(TM)技术,VB可使用如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及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甚至可直接使用VB专业版和企业版创建的应用程序对象。

VB是运行在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上,设计程序的思想在于在窗口中放置对象和针对对象设计代码。

2.2 Visual Basic 开发界面介绍

(一)启动VB: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

版”选择“标准EXE”,单击“打开”进入窗口。

(二)VB窗口

1、标题栏:在最上面蓝色标题是“工

程1-...”,是我们当前正在设计的程

序,被称作“工程1”。如图2-1 2、菜单栏:菜单栏在第二行,包含

一组菜单,菜单中有各种命令,我们

应该理解操作计算机就是向计算机提

供一系列的指令。

(1)“文件”菜单,要求记住“保存”

命令,VB要保存两次,注意保存文件

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本书中双引号当

中均是指操作命令)图2-1

(2)“视图”菜单,显示各个窗口,如果一个窗口找不着了,就到这个菜单中找

出来。

(3)“运行”菜单,第一个“启动”命令要记住,可以运行我们的程序。

3、工具栏:第三行是工具栏,工具栏是一些最常用的命令,而且是用图标表示的,

因而便于形象记忆和操作,要求记住“启动”按钮。(在视窗操作系统中,我们不

仅要会认识文字说明,还要特别留意图标含义。)

4、工作区:工作区占据窗口的绝大部分,从左向右包括工具箱、窗体、和属性窗

口。

(1)工具箱:在工作区的左侧,包含许多编程用到的基本对象,被称作“控件”。

(2)窗体:中间的灰色的窗口,是我们设计的程序的基本框架,所有的对象都

放在这个窗口当中。

(3)小窗口:在右侧有三个纵向排列的窗口。

①最上面是工程窗口,上边有三个按钮,中间的按钮是显示对象窗口;

②下面是属性窗口,属性是一个对象的名称、大小、颜色等等;

③最下面是布局窗口,里面显示程序运行时的位置,拖动里面的小框可以改

变程序的显示位置。

5、下面修改窗体的属性,在右侧的属性窗口中找到Caption项,在它右边的格

子里点一下鼠标左键,然后输入“窗体”两个字,观察一下工作区中的窗体的标

题是否已经改变,Caption是设置一个应用程序的窗口标题,再在属性窗口中找到BackColor项,单击右边格子里的黑色三角按钮上点击一下鼠标左键,在弹出的面

板上边的一行文字中选择“调色板”标签,选中浅紫色,观察一下工作区中间的

窗体的变化。

单击“关闭”按钮(或者Alt+F4),回到窗体中,在属性窗口中找到Icon

项,在右边的格子里点一下鼠标左键再点一下三个小点,在弹出的“加载图标”

对话框中,点击“向上”按钮退一步,再选择打开Common,再选择打开Graphics,

再选择打开Icon,再打开Misc,在里面找一个图标,单击打开,再看一下工作区

中的窗体的标题栏左侧是否有一个图标。单击“启动”按钮,运行一下程序,然后最小化,看一下任务栏上的图标找到我们的程序,单击一下图标恢复窗口。

关闭程序回到属性窗口,找到Picture属性,在右边的格子里单击一下鼠标左键,打开“加载图片”对话框,找一幅较大的背景图片打开,观察一下工作区窗体的变化。

关闭程序,同样再修改Font属性和ForeColor属性,属性都是按照字母排序的,在最后的WindowState属性中选择2-Maxing最大化,运行一下程序看一下效果。

2.3 测量平差知识

2.3.1 测量误差及误差传播率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具体来说,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外界条件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

(2)仪器条件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

(3) 方法、理论公式的近似限制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

(4)观测者的自身条件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和粗差。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为随机误差。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钢尺量距时的读数误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就其个别值而言,在观测前我们确实不能预知其出现的大小和符号。但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误差列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而且,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偶然误差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或概率大);

(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4)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粗差:

由于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测量值与真值存在明显较大的差值的观测值称为粗差,再平差之前一定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进而剔除粗差。

2.3.2 测量平差原理、目的和步骤

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不完善和人为因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测量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成果的质量,处理好这些测量中存在的误差问题,观测值的个数往往要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观测的个数,也就是要进行多余观测。有了多余观测,势必在观测结果之间产生矛盾,测量平差的目的就在于消除这些矛盾而求得观测量的最可靠结果并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测量平差是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各种观测结果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注]一般来讲我们这里所说的平差主要针对由于偶然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

测量平差步骤:

(1)观测数据检核,起始数据正确性的处理。

(2)列出误差方程式或条件方程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平差。

(3)平差结果的质量评定。按观测量相互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关的或不相关的平差。平差的方法有直接平差、间接平差、条件平差、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和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等。

2.3.3 间接平差理论

1.间接平差原理

间接平差法(参数平差法)是通过选定t 个与观测值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未知量作为参数,将每个观测值都分别表达成这t 个参数的函数,建立函数模型,按最小二乘原理,用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参数的最或然值,从而求得各观测值的平差值。

2.间接平差一般原理

设平差问题中有n 个观测值L ,已知其协因数阵 1-=P Q ,必要观测数为t ,

选定t 个独立参数 X

ˆ,其近似值为 x X X ˆˆ0+=,观测值L 与改正数V 之和 V L L +=∧,称为观测量的平差值。按具体平差问题,可列出n 个平差值方程为

i t i i i i i d X t X b X a v L ++++=+∧∧∧ 21 (i=1,2,3,…,n ) (式2-1)

[]

[][][]T n n T t t T

n n T n n d d d d X X X X V V V V L L L L 211,211

,211,211,ˆˆˆˆ====

⎥⎥⎥⎥⎦⎤⎢⎢⎢⎢⎣⎡=n n n t n t b a t b a t b a B 222

111,

则平差值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d X B V L +=+ˆ (式2-2)

)(ˆˆ00d BX L l x X X

+-=+= (式2-3) 式中 0

X 为参数的充分近似值,于是可得误差方程式为

l x

B V -=ˆ (式2-4) 按最小二乘原理,上式的 x ˆ必须满足 m in =PV V T 的要求,因为t 个参数为独立量,故可按数学上求函数自由极值的方法,得

0ˆ2ˆ==∂∂=∂∂PB V x V P V x PV V T T T

转置后得

0=PV B T (式2-5)

以上所得的(式2-4)和(式2-5)式中的待求量是 n 个 V 和 t 个 x

ˆ,而方程个数也是 t n +个,有唯一解,称此两式为间接平差的基础方程。

解此基础方程,一般是将(式2-4)式代入(式2-5)式,以便先消去 V ,得

(式2-6)

令 0 ˆ= - Pl B x

PB B T T

上式可简写成

(式2-7)

式中系数阵 bb N 为满秩矩阵,即 t

N R bb =)(, x

ˆ有唯一解,上式称为间接平差的法方程。解之,得

(式2-8)

(式2-9)

将求出的 x

ˆ代入误差方程(2-3)式,即可求得改正数V ,从而平差结果为 x X X

V L L ˆˆ,

0+=+=∧

(式2-10) 特别地,当P 为对角阵时,即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则法方程(2-9)式的纯量形式为

(式2-11)

3.按间接平差法求平差值的计算步骤

(1)根据平差问题的性质,选择t 个独立量作为参数;

(2)将每一个观测量的平差值分别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列出误差方(式2-4);

(3)由误差方程系数B 和自由项 l 组成法方程(式2-7),法方程个数等于参数的个数t ;

(4)解算法方程,求出参数 x

ˆ,计算参数的平差值 x X X ˆˆ0+=; (5)由误差方程计算V ,求出观测量平差值 V L L +=∧

; (6)评定精度。

Pl B PB B x

T T 1 ) ( ˆ- = W N x bb

1 ˆ- = 0 ˆ= - W x

N bb Pl

B W PB B N T t

T t

t bb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ˆ] [ ˆ] [ ˆ] [ ] [ ˆ ] [ ˆ ] [ ˆ ] [ ] [ ˆ] [ ˆ] [ ˆ] [ 2 1 2 1 2 1 ptl x ptt x pbt x pat pbl x pbt x pbb x pab pal x pat x pab x paa t

t t

2.3.4 间接平差平面控制网误差方程的列立形式

在间接平差中,待定参数的个数必须等于必要观测的个数t ,而且要求这t 个

参数必须是独立的,这样才可能将每个观测量表达成这t 个参数的函数,而这种类型的函数式正是间接平差函数模型的基本形式。一个平差问题中,必要观测的个数取决于该问题本身的性质,与观测值的多少无关。现就常用的不同形式的控制网介绍如下:

(一) 三角网

三角网平差的目的是要确定三角点在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最或是值,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坐标,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两倍;当网中少于两个已知点时,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总点个数的两倍减去4。

(二) 测边网

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坐标,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两倍;当网中少于两个已知点时,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总点个数的两倍减去3。

(三)边角网(边角同测、导线网)

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坐标,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两倍;当网中少于两个已知点时,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总点个数的两倍减去3。

以上为各类型的标准情况,当加测已知方向、已知边长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对于传统的平面控制网,其误差方程一般是非线性的。现举例说明,观测量平差值与参数间为非线性函数时组成误差方程的方法。

图2-2测角网 图2-3测边网

例如在图2-2中,不管选择怎样的一组参数,都将出现非线性形式的平差值

方程。设以D 点坐标D X ˆ和D Y ˆ

为参数,由图知,第1个平差值方程为

D A D A D B D B DA DB X X Y Y X X Y Y L ˆˆarctan ˆˆarctan ˆˆˆ1-----=-=αα (式2-12) 式中,),(A A Y X ,),(B B Y X 为已知点A 和B 的坐标。上式为非线性方程。

又如对图2-3测边交会图形来说,若选择待定点D 的坐标为参数,平差值为

D X ˆ、D Y ˆ,由图可列出其中第1个平差值方程为

()()

2

2

ˆˆA

D

A

D

Y Y X X

L

-+-= (式2-13)

它们也是非线性函数关系。 1.误差方程线性化

取X

ˆ的充分近似值0X ,x ˆ是微小量,在按台劳公式展开时可以略去二次和二次以上的项,而只取至一次项,于是可对非线性平差值方程式线性化,将

()

12ˆˆˆˆ,,i i i i t

L L V f X X X =+==)ˆ,,ˆ,ˆ(0202101t t i x X x X x X f +++ (式2-14)

按台劳公式展开得

()()

002010

202101,,,ˆˆ

ˆˆ

ˆˆt i i t t i i i i X X X f L x X f x X f

x X f v --⎪⎪⎭⎫ ⎝

⎛∂∂++⎪⎪⎭⎫ ⎝⎛∂∂+⎪⎪⎭⎫ ⎝⎛∂∂= (式2-15)

令 01ˆ⎪⎪⎭⎫ ⎝⎛∂∂=X f a i i ,02ˆ⎪⎪⎭⎫

⎝⎛∂∂=X f b i

i , 0

⎪⎪⎭⎫

⎝⎛∂∂=t i i X f t

()00

0012,,,i i i t i i

l L f X X X L L =-=- (式2-16)

式中0i L 为相应的函数的近似值,自由项i l 为观测值i L 减去其近似值0

i L 。由此

(式2-15)式为

i t i i i i l x t x b x

a v -+++=ˆˆˆ21 (式2-17)

需要指出,线性化的误差方程式是个近似式,因为它略去了ˆj x

的二次以上的

各项。当

ˆj x

很小时,略去高次项是不会影响计算精度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

求得较为精确的参数的近似值,即

),,2,1(ˆt x

j 都很大,这样,平差值之间仍然会

存在不符值。此时,就要把第一次平差结果作为参数的近似值再进行一次平差。

上面给出了非线性误差方程的线性化一般方法,应该说掌握一般方法,可以对一切非线性误差方程都可以线性化。下面结合常用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讨论相应误差方程的线性化问题,可以总结一些规律,便于实际应用。

2.测角网坐标平差的误差方程

这里讨论测角网中选择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为参数时,误差方程的线性化问题。先介绍坐标改正数与坐标方位角改正数之

间的关系。 图2-4方位jk

在图2-4中,j 、k 是两个待 定点,它们的近似坐标为

0000

,,,j j k k

X Y X Y 。

根据这些近似坐标可以计算j 、k 两点间的近似坐标方位角0jk

a 和近似边长

0jk

S 。

设这两点的近似坐标改正数为

ˆˆˆˆ,,,j j k k x

y x y ,即

.ˆˆ,ˆˆˆˆ,ˆˆ0000k k k k k k j j j j j j y Y Y x X X y Y Y x X X +=+=+=+=

由近似坐标改正数引起的近似坐标方位角的改正数为jk

δα,即

0ˆjk jk jk

ααδα=+ 式2-18)

现求坐标改正数

ˆˆˆˆ,,,j j k k x

y x y 与坐标方位角改正数

jk

δα之间的线性关系。

根据图2-4可以写出

()()()()

000

0ˆˆˆarctan ˆˆk k j j jk k k j j Y y Y y X x X x α+-+=+-+,

将上式右端按台劳公式展开,得

00000000

ˆˆˆˆˆˆˆˆˆarctan ˆˆˆˆk j jk

jk

jk jk jk j j k k k j j j k k Y Y x y x y X X X Y X Y αααα

α

⎛⎫⎛⎫⎛⎫⎛⎫-∂∂∂∂=++++

⎪ ⎪ ⎪ ⎪ ⎪

-∂∂∂∂⎝⎭⎝⎭⎝⎭⎝

⎭ 等式中右边第一项就是由近似坐标算得的近似坐标方位角0jk

α,对照(式2-18)

式可知

k

k jk k k jk j j jk j j jk jk y Y x

X y Y x X ˆˆˆˆˆˆˆˆˆˆˆˆ0000⎪⎪⎭⎫

⎝⎛∂∂+⎪⎪⎭⎫ ⎝⎛∂∂+⎪⎪⎭⎫ ⎝⎛∂∂+⎪⎪⎭⎫ ⎝⎛∂∂=ααααδα (式2-19)

式中

2

00

20020000200002000

00)()()()(1)(ˆˆjk jk j k j k j k j

k j k j k j k j jk S Y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 ⎝

⎛∂∂α

同理可得

()()

()0200

2000200ˆ,ˆˆ,ˆˆjk

jk

j jk jk jk

k jk jk jk

k jk

X Y S Y X S X Y S ααα⎛⎫∂∆=-

⎪ ⎪

∂⎝

⎭⎛⎫∂∆=- ⎪∂⎝⎭∂∆⎛⎫= ⎪∂⎝⎭

将上列结果代入(式2-19)式,并顾及全式的单位得

()

()

()

()

00

02

2

2

2

00

00

ˆˆˆˆjk

jk

jk

jk

jk j j k k jk

jk

jk

jk

Y X Y X x

y

x

y

S S S S ρρρρδα''''''''∆∆∆∆''=

--+ (式2-20)

或写成

k jk

jk

k jk

jk

j jk

jk

j jk

jk

jk y

S

x

S

y

S

x

S

ˆcos ˆsin ˆcos ˆsin 0

0"0

0"0

0"0

0""αραραραρδα+--=

(式2-21)

上式就是坐标改正数与坐标方位角改正数间的一般关系式,称为坐标方位角改正数方程。其中δα以秒为单位。平差计算时,可按不同的情况灵活应用上式。例如:

(1)若某边的两端均为待定点,则坐标改正数与坐标方位角改正数间的关系式就是(式2-21)式。此时,ˆj x

与ˆk x 前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ˆj y 与ˆ

k y 前的系数的

绝对值也相等;

(2)若测站点j 为已知点,则

ˆˆ0j j x

y ==,得

k jk

jk

k jk

jk jk y

S X x

S Y ˆ)

("ˆ)

("2

00200

"∆+∆-

=ρρδα, (式2-22)

若照准点k 为已知点,则

0ˆˆ==k k y x

,得

j jk

jk

j jk

jk

jk

y

S X x

S Y ˆ)

("ˆ)

("2

02

00"∆-∆+

=ρρδα

, (式2-23)

(3)若某边的两个端点均为已知点,则

0ˆˆˆˆ====k k j j y x y x

,得,

"=jk δα

(4)同一边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改正数相等,它们与坐标改正数的关系式也

一样,这是因为

j jk kj j jk kj k jk kj k jk kj kj y S X x S Y y

S X x

S Y ˆ)

(ˆ)

(ˆ)

(ˆ)

(2

00

"2

00

"2

00

"2

00

""∆+∆-∆-∆+

=ρρρρδα

对照(式2-11)式,顾及

0kj

jk Y Y ∆-=∆,

0kj

jk X X ∆-=∆,得

"

"kj

jk δαδα=。据此,实际

计算时,只要对每条待定边计算一个坐标方位角改正数方程即可。

图2-5方位角

对于角度观测值i L (图2-5)来说,其观测方程为

jh jk i i v L αα

ˆˆ-=+ (式2-23)

将δααα

+=0ˆ代入,并令 0

00)(i

i jh jk i i L L L l -=--=αα (式2-24)

可得

i

jh jk i l v --=δαδα (式2-25)

然后根据这个角的三个端点j 、h 、k 是已知点还是未知点而灵活运用(式2-19),

并以此代入(2-25)式,即得线性化后的误差方程。例如,j 、h 、k 点都是未知点时,(2-25式)

为:

i h jh jh

h jh jh j jh jh j jh jh k jk

jk k jk

jk

j jk

jk j jk

jk

i l y S X x S Y y S X x S Y y

S X x

S Y y

S X x

S Y v -⎪⎭⎪⎬⎫⎪⎩⎪⎨⎧∆+∆-∆-∆-∆+∆-∆-∆=

ˆ)("ˆ)("ˆ)("ˆ)("ˆ)

("ˆ)

("ˆ)

("ˆ)

("2

00200

2002002

00200

2

00200

ρρρρρρρρ

合并同类项最后可得

(式2-26)

上式即为线性化后的观测角度的误差方程式,可以当作公式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角度观测的三角网,采用间接平差,选择待定点的坐标为参数时,列误差方程的步骤为:

① 计算各待定点的近似坐标00,Y X ;

② 由待定点的近似坐标和已知点的坐标计算各待定边的近似坐标方位角0

α和近似边长0

S ;

③ 列出各待定边的坐标方位角改正数方程,

并计算其系数;

④ 按照(式2-26)、(式2-24)式列出误差方程。

3.测边网坐标平差的误差方程 图2-6边长jk 下面讨论在测边网平差中,选择待定点的坐标为参数时的误差方程的线性化问题。

i

h jh jh h jh jh k jk jk k jk jk j jh jh jk jk j jh jh jk jk i l y S X x S Y y S X x S Y y S X S X x S Y S Y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ˆ ) ( " ˆ ) ( " ˆ ) ( " ˆ ) ( " ˆ) ( ) ( " ˆ) ( ) ( " 2 0 0 2 0 0 2 0 0 2 0 0 2 0 0 2 0 0 2 0 0 2 0 0 ρ ρ ρ ρ ρ ρ

先讨论一般情况。在图2-6中,测得待定点间的边长i L ,设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

j

X ˆ、

j

Y ˆ、k X ˆ和k Y ˆ

为参数,令

.ˆˆ,ˆˆˆˆ,ˆˆ0000k k k k k k j j

j j j j y Y Y x X X y Y Y x X X +=+=+=+=

由图2-6可写出i L ˆ

的平差值方程为

22)ˆˆ()ˆˆ(ˆj

k j k i i i Y Y X X v L L -+-=+= (式2-27)

按台劳公式展开,得

)ˆˆ()ˆˆ(00

000j k jk

jk

j k jk

jk jk i i y y

S Y x x

S X S v L -∆+-∆+

=+ (式2-28)

式中

00000,j

k jk j k jk Y Y Y X X X -=∆-=∆,

2

002000)

()(j k j k jk Y Y X X S -+-=

再令

0jk

i i S L l -= (式2-29)

则由(式2-26)式可得测边的误差方程为

i k jk

jk

k jk

jk j jk

jk

j jk

jk i l y

S

Y x

S

X y

S

Y x

S

X v -∆+∆+∆-∆-

=ˆˆˆˆ00

00

00

0 (式2-30)

式中右边前4项之和是由坐标改正数引起的边长改正数。(式2-30)式就是测

边坐标平差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它是在假设两端点都是待定点的情况下导出的。具体计算时,可按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① 若某边的两端点均为待定点,则(式 2-30)式就是该观测边的误差方程。式中,

j x

ˆ与k x ˆ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j y ˆ与k y ˆ

的系数的绝对值也相等。常数项等于该

边的观测值减其近似值。

② 若j 为已知点,则

0ˆˆ==j j y x

,得

i k jk

jk

k jk

jk i l y

S

Y x

S

X v -∆+∆=

ˆˆ0

0 (式2-31)

若k 为已知点,则

0ˆˆ==k k y x

,得

i j jk

jk

j jk

jk i l y

S

Y x

S

X v -∆-∆-

=ˆˆ0

0 (式2-32)

若j 、k 均为已知点,则该边为固定边(不观测),故对该边不需要列误差方程。

③ 某边的误差方程,按jk 向列立或按kj 向列立的结果相同。 4边角网坐标平差的误差方程

在边角网中,有两类观测值,即边长观测值和角度观测值,网中角度观测值的误差方程,其组成与测角网坐标平差的误差方程相同,边长观测的误差方程,其组成与测边网坐标平差的误差方程相同,因此边角网中观测值的误差方程列立与上述测角、测边网相同。在边角网中有边、角两类观测值,确定两类观测值的权的配比问题是平差中的重要环节。

设先验单位权方差为2

0σ,测角中误差为i

βσ,测边中误差为i

S σ,则定权公式

2

2

0i

i

p β

βσσ=,

2

2

0i

i

S

S p σσ= (式2-33)

当角度为等精度观测时

β

βββσσσσ====n

2

1

。定权时一般令

220β

σσ=,即

以测角中误差为导线网平差中的单位权观测值中误差,由此即得

1

22

==β

β

βσσi

p ,

2

2i

i

S

S p σσβ

= (式2-34)

为了确定边、角观测的权比,必须已知2β

σ和

2i

S

σ,一般平差前是无法精确知

道的,所以采用按经验定权的方法,即2β

σ和

2i

S

σ采用厂方给定的测角、测距仪器

的标称精度或者是经验数据。

在边角同测网中,权比是有单位的,如(2-24)式中

1

=i p β无量纲(即单位为

1),而边长的权,其单位为秒2/cm2。在这种情况下,角度的改正数i

v β要取秒为

单位,而边长改正数

i

S v 则要取厘米为单位,此时的

2

i

i v p β

β与

2i

i S

S v p 单位才能一致。

这一点在不同类型观测联合平差时应予以注意。下面以一个边角网为例,说明观测角、观测边误差方程式的列立,以及两类观测值的定权方法等。

2.3.5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实例

例[2-3-5] 如图2-7所示,1、2、3为已知点,

41、52是待定点。同精度观测了六个边长1L 、 图2-7 平面控制边角网

2L 、…、6L ,边长中误差为±2cm ,测量了十二条角J1、J2、J3、J4、J5、

J6、J7、J8、J9、J10、

J11、J12观测结果及其中误差见表2-1。起算数据见表2-2。试按间接平差法求待定点P1及P2的坐标平差值。

表2-1起算数据

表2-2观测数据

① .本题n=18即有18个误差方程,其中有6个边长误差方程,12个角度误差方程。必要观测数422=⨯=t 。现取待定点坐标平差值为参数,即

T Y X Y X X ]ˆˆˆˆ[ˆ2211=计算待定点近似坐标。各点近似坐标按坐标增量计算,结果见表2-3。

② 由已知点坐标和待定点近似坐标计算待定边的近似坐标方位角0

α和近似边长0

S (见表2-4)

③ 计算坐标方位角改正数方程的系数。计算时0

S 、0

X ∆、0

Y ∆均以m 为单

位,而x ˆ、y ˆ因其数值较小,采用cm 为单位。有关系数值的计算见表2-5、表2-6。

基于MATLAB的平差程序设计

基于MATLAB的水准网和测边网平差程序设计 摘要 MATLAB是目前在研究机构广泛应用的一种数值计算及图形工具软件,它的特点是语法结构简明、数值计算高效、图形功能完备,特别适合非专业编程员完成数值计算、科学试验处理等任务。以往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需要编制特定的处理矩阵运算程序,而且程度复杂,难度大。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MATLAB的水准网和测边网的程序设计方法,与其它算法语言相比,具有编程简单,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文中分别阐述了水准网和测边网程序的理论基础、实现步骤和运行结果。通过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利用MATLAB对测量数据处理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缩短了编程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MATLAB;水准网;测边网;程序设计

ABSTRAC T MATLAB is one species of numerical-values calculation and graphic tools software which is widely used to apply at research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The particularities are: concise grammar-structure、highly efficient in numerical values calculating、complete function of graphs、especially it is adapted to evildoing professional programmer to accomplish the tasks that are numerical-values calculating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reating. The ancient methods of measured data-processing need establishing special proceedings of treating matrices operation, moreover, it is complex and greatly difficul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one programming method dealing with leveling and measuring edge network based on MATLAB. Compared with other algorithm language, it has particularities which are simply programming and quickly operating. The article separately expatiate the theories basics、realizing steps and running results at leveling and measuring edge network. With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it has prodigious application value in measured data-processing by use of MATLAB. Moreover, it shortens programming time and improves work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MATLAB;leveling network;measuring edge network;programming

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设计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题目: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设计 学生姓名:房新明 学号:1072143138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10-1班 指导教师:郭义

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设计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力于投资各种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测绘工程的运用也越来越突出。以水准网布设的高程控制网在各类工程中随处可见。但观测到的数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差,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简易平差或严密平差来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使数据能够达到工程的预期精度。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解决绘图软件行业标准的网络数据处理问题。从水准网的结构,平差基本原理、调整模型,基本方程及其解,并对法方程组成,求解,平差值的计算及其精度评定作了介绍。和Visual studio6.0编程软件的利用,利用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相干事情。在今后的测量工作中,可结合实际平差方案进行平差计算。 关键词:平差模型;精度评定;程序设计 Leveling Network Adjustment Program Desig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ate vigorously investment in all kinds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road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mapping project is also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network level network in various engineering in everywhere. But the observed data exist various error, this needs us through simple adjustment or rigorous adjustment for data processing, so that data to achieve the desired precis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pping software industry standard network data processing. From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leveling network, the basic principle, adjustment model, basic equation and its solu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lution of equations, adjustment calculation and precision evaluation, gross error elimination are introduced as well. And the use of Visual Studio6.0 programming software, us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related to program design. The measurement work in the futur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djustment adjustment calculation. Key words: adjustment model;the accuracy assessment;program design

平面控制网设计开题报告

平面控制网设计开题报告 平面控制网设计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平面控制网是测量和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测量点来建 立一个平面上的坐标系统,用于测量和控制地理空间中的各种要素。平面控制 网的设计和建立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以及土地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 意义。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是实现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基础。通 过建立平面控制网,可以将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进行统一的坐标转换,实现数 据的有效整合和分析。同时,平面控制网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和空间 查询的基础,对于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关系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在测绘工程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关键。通过在地面上布 设测量点,并利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可以建立一个具有高精度的平面坐标系统。这对于测绘工程中的地形测量、地质勘探以及土地规划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也是测绘工程中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的基础,对 于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 在土地管理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是实现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通过建立平面控制网,可以对土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界定,确保土地的权属归 属和利用方式的合法性。同时,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也是土地管理中土地调查和 土地登记的基础,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和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工程和土地管理等领域的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设计。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测量要求,确 定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考虑到测量点的分布均匀性、可达性和地形条件等 因素,设计合理的布设方案。 2.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和仪器选择。根据布设方案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 测量方法和仪器。考虑到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和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测量 方法和仪器。 3. 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对于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算出各个测量点的坐标值。同时,通过精度评定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平面控制网的应用和拓展。将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 工程和土地管理等领域,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可行性。同时,对于平 面控制网的拓展和改进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采用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现代测量仪器和软件的 支持。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 1. 实地测量。根据布设方案,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获取各个 测量点的坐标数据。同时,进行必要的控制点测量,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2. 数据处理。利用测量数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得到各个测量点的坐标值。同时,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确保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网设计技术测量工程设计书

. 一、概述控制网设计技术是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提 高测绘成果的质量起带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控制测量施测前必须篇写既 合理又经济的技术设计书,在控制网的技术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有 的控制测量成果,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精度估算, 使得该设计方案能保证精度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指标。二、控制测量工作 流程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设备检校-->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 GPS-->观测原始记录检查-->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整理成果资料-->编写技术总结报告-->检查验收三、业务来源及围业务来源: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一班指导老师唐保华的委托对学校 周围进行测绘。围:测区 5 公里围北邻石子路口,南邻京珠高速,东邻水 渡河,西邻机电学院。测区以黄土为主,少量的山地农田。四、作业目的 工程测通过控制测量设计能让我们了解到控制测量是研究精确测定地面 控制点空间位置的技术,它在工程建设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建 立控制网,以精确确定控制点的位置。能让我们对整个的控制网有所了解,使我们对以后的工作不在盲目,有了一定的方向。五、已有资料利用 经过对测区周边高等级控制资料及图纸的收集,有下列成果可供利用。1、在测区及周围经过踏勘查实有以下国家基准点为 G0007.0008 位于学校后角,成果为 1954 年坐标系点位可靠。六、布网依据规及方案论证布设控 制网,原则上应该满足各种工程建设和测绘不同比例尺地形的需要,各种 工程的性质和任务不同,对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的要求也相差很远。根 据控制的精度要求以定合理的布局

方案,利用地形地物的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三角网或者边角网对点的要求: 1 图形结够好,边长适中角距角大于 20 度。 2 是制高点三尖上或者建造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 3 视线高出或者旁提障碍物 1.5 米。 4 能埋建坚固的测量标志、且长期保存 5 充分利用测区有的点以节开支。 6 为了安全点为要离开公路、铁路、高压线等危(wei)险源。因此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的基本要求为:精度上远期着眼,密度上近期着手,近远结合。七、现场踏勘报告我们小组通过测区的踏勘,对测区的地理位置气象地质交通通信人文等方面条件有一定了解。测区所属地理位置是县的一个郊区,在我们学校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近,测区的大致围在北边一水渡河为界,东边以京高速为界,南边以机电学院为界。 第一次对测区踏勘时我们小组的成员都还是怀着随便 看看的心态,对测区大致浏览了一便,有的小地方还没去踏勘,所以 对测区的一些地形地物的印象都不是很深,通过后来的几次踏勘才对测区有进一步的了解。测区由小型工厂,生活小区,学校,河流,小山以及土地和田组成,北边水渡河的地势整体比南边低一些,测区的面状地物主 要有各种房屋,线状地物主要有大车道,电线杆以及围墙,独立地物有水塔等,由于测区正在搞房地产工程建设以及道路,铁路修筑,所以测区的交通还不是很完善,其中主要有星沙 2 路公交车经过测区的潇湘西路和湘龙路以及星沙学院至信息学院的公交车路线,在前往水渡河那一块测区的路线则大多数由土马路组成,由于正在进行武广铁路的修筑所以施工车辆较多,灰尘也较多,还有几处正在建设的房地产工程,对测区施工的安全和设点也带来一些艰难。通过对整个测区地形,地貌的踏勘,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一、项目综述 为了满足陕铁院百年规划发展的需要,受临渭区陕铁院委托,铁院测绘第七队承担控制网任务,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陕铁院主校区处于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东段,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测绘实训基地相距1公里。为将陕铁院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与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连为一体,以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条件,同时也为了满足临渭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需要,为此,陕铁院测绘工程系,决定应用全站仪对全校进行图根控制网。 该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选点已由测绘第七队先期完成,全网待测点共计5点,联测已知大地点2,共计7点,控制网联测按附图实施. 该联测已知点为: 已知点坐标 点号X Y H B3 3817842.416 200031.275 381.811 A5 3817921.840 200035.637 381.005 其中B3位于该校医务室台阶3米处,A5点位于A楼与家属院之间道路中,距离A楼西北角24米处。 二.技术依据及精度指标 该网设计联测图采用闭合导线布控,全网共6个测站,以已知边A5-B3为起始边 1.技术依据:《控制测量规范》 2.精度指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 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确立该区域详细宏观平面图,为 该校规划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3.

控制网技术设计

东山煤矿控制网技术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说明 1、建控制网的目的 为东山煤矿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控制点。 2、作业范围 东山煤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面,北到牛驼寨、太钢东矿,南到到煤院、南坪头,东到石人梁、东家凹,西到建设南路、建设北路。东西约7公里,南北约12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 3、测区概况 测区属城市近郊,村庄较多,通视条件差,东部为高山区,西部较平坦,交通便利。 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及高程系 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 高程系采用1985年黄海高程系。 5、执行《规范》 GB/T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二、水准网说明 (一)网形说明 1、等级及原因 东山煤矿为中型煤矿,水准网等级确定为四等。 2、所用已知点及数据

测区西部有三个已知水准点,其数据为: 点名等级高程高程系太铁公安局二815.832 1985黄海高程系火车站二807.834 制镜厂二807.471 经实地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以利用。 3、网型 画上网型 第一条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约为20公里,第二条长度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约为35公里,均不超过150KM ,符合要求。

4、点数 1)已知点 3个,已知点数量能够满足要求,分布合理。 2)未知点 16个 5、联测平面点个数 6个 (二)水准点标石说明 (三)水准仪、水准尺、尺垫说明 1、水准仪、水准尺选择说明 水准网为四等水准网,选用DS3光学水准管式水准仪,配合区格式木质水准标尺,以及配套尺垫。

2、水准仪检校的项目与限差 1)检视 ①仪器外表、制、微动机构的检视 查看仪器有无锈蚀、螺钉是否松动、缺失。各螺旋转动是否平稳、均匀,松紧是否适当。 ②望远镜、水准器的检视 查看望远镜视场亮度、成像清晰度、水汽、霉污、划痕等,查看十字丝分划板位置是否正确、线条粗细、均匀情况、调焦透镜滑动是否平稳、目镜调焦是否晃动。查看水准器是否松动、气泡扩大;水准器格线颜色有否脱落等情况。 ③读数系统的检视 查看读数显微镜内亮度是否均匀、成像是否清晰;查看光学零件有无水汽、霉污等情况。 ④三脚架的检视 查看三脚架架头与架腿连接是否牢固、架腿有无损坏,各螺旋是否起作用。 2)水准仪的检校 ①圆水准器轴的检校 ②十字丝的检校 ③i角的检校。 小于等于20秒 (四)水准外业观测说明

测绘程序设计—实验八 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报告

《测绘程序设计》 上机实验报告 (Visual C++.Net) 班级:测绘0901班 学号: 04 姓名:代娅琴 2012年4月29日 实验八平差程序设计基础 一、实验目的 巩固过程的定义与调用 巩固类的创建与使用 巩固间接平差模型及平差计算 掌握平差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与步骤 二、实验内容 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设计一个水准网平差的程序,要求数据从文件中读取,计算部分与界面无关。 1.水准网间接平差模型: 2.计算示例: 近似高程计算: 3.水准网平差计算一般步骤 (1)读取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 (2)计算未知点高程近似值; (3)列高差观测值误差方程; (4)根据水准路线长度计算高差观测值的权;

(5)组成法方程; (6)解法方程,求得未知点高程改正数及平差后高程值; (7)求高差观测值残差及平差后高差观测值; (8)精度评定; (9)输出平差结果。 4.水准网高程近似值计算算法 5.输入数据格式示例 实验代码: #pragma once class LevelControlPoint { public: LevelControlPoint(void); ~LevelControlPoint(void); public: CString strName;trName=pstrData[0]; m_pKnownPoint[i].strID=pstrData[0]; m_pKnownPoint[i].H=_tstof(pstrData[1]); m_pKnownPoint[i].flag=1;trName=pstrData[i]; m_pUnknownPoint[i].strID=pstrData[i]; m_pUnknownPoint[i].H=0;lag=0;pBackObj=SearchPointUsingID(pstrData[0]);pFrontObj=SearchPointUsingI D(pstrData[1]);ObsValue=_tstof(pstrData[2]);ist=_tstof(pstrData[3]);trID==ID) {return &m_pKnownPoint[i];} } return NULL; } trID==ID) {return &m_pUnknownPoint[i];} } return NULL; } LevelControlPoint* AdjustLevel::SearchPointUsingID(CString ID) { LevelControlPoint* cp; cp=SearchKnownPointUsingID(ID); if(cp==NULL) cp=SearchUnknownPointUsingID(ID); return cp; } void AdjustLevel::ApproHeignt(void)lag!=1) { pFrontObj->strID==m_pUnknownPoint[i].strID) && m_pDhObs[j].cpBackObj->flag==1 ) { =m_pDhObs[i].cpBackObj->H - m_pDhObs[i].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H=m_pDhObs[j].cpBackObj->H + m_pDhObs[j].H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flag=1;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一、需求分析: 总体描述: 控制网平差程序对野外控制网观测数据进行平差数据处理,其目的就是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消除网中的各种几何矛盾,求出全网各待定元素(未知点的平面坐标或三维坐标) 功能需求: 1.优化设计:根据控制网的观测精度与网形,全面评定网的精度 2.数据输入:外部数据倒入 3.概算:自动完成近似坐标的推算。 4.平差计算:对观测数据进行精密平差计算,得到平差后的点位坐标,方向观测值,边长观测值等,精度评定。 5.成果输出:控制网图形输出,平差结果报表及其输出,绘制误差椭圆。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提纲与指导,它主要分为四大模块:1.数据输入模块;2.数据预处理模块;3.平差计算模块;4.成果输出模块。后面两个星期的实习基本上按照系统设计执行 模块一:数据输入模块 数据文件设计: ControlNetName, name1 Surveyor, Name2 Recorder, Name3 Date, ##-##-## FixPointNum, Number1 UnknownPointNum, Number2 AngleObsNum, Number3 DistanceObsNum, Number4 AllObsNum, Number5 AngleRmsError, m1 DistRmsError, m2 WeightedError, m END Header

主体数据 观测数据: 测站点号,照准点号,方向观测值 测站点号,照准点号,距离观测值 模块二:数据预处理模块 坐标概算: j为测站,i为照准点,k为与测站j相邻的已知点 则有:Tji=Tij+A Xi=Xj+Sji*cos(Tji) Yi=Yi+ Sji*sin(Tji) Tij=arctan((Yj-Yi)/(Xj-Xi)) 每遇到未知的照准点皆重复以上四部。

实验三-利用matlab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某工程导线网平差计算

实验三利用mat lab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某工 程导线网平差计算 实验数据; 某工程项目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不设一个二级导线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为:平均边长200cm,测角中误差±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0000,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经过测量得到观测数据,设角度为等精度观测值、测角中误差为山=±8秒,鞭长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m二± Vsmm,根据所学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提出一个最佳的平差方案,利用matlab完成该网的严密平差级精度评定计算; 平差程序设计思路: 1采用间接平差方法,12个点的坐标的平差值作为参数.利用matlab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已知坐标方位角;根据已知图形各观测方向方位角; 2计算各待定点的近似坐标,然后反算出近似方位角,近似边. 计算各边坐标方位角改正数系数; 3确定角和边的权,角度权Pj=1 ;边长权Ps=100/S; 4计算角度和边长的误差方程系数和常数项,列出误差方程系数矩阵 B,算出Nbb=B’ PB,W=B’ Pl,参数改正数 x=inv(Nbb)*W;角

度和边长改正数V=Bx-l; 6建立法方程和解算x,计算坐标平差值,精度计算; 程序代码以及说明: s10=;s20=; s30=;s40=; s50=;s60=; s70=;s80=; s90=;s100=; s110=;s120=; s130=;s140=; %已知点间距离 Xa=;Ya二; Xb=;Yb=; Xc=;Yc=; Xd=;Yd=; Xe=;Ye=; Xf=;Yf=; %已知点坐标值 a0=atand((Yb-Ya)/(Xb-Xa))+180; d0=atand((Yd-Yc)/(Xd-Xc)); f0=atand((Yf-Ye)/(Xf-Xe))+360; %坐标反算方位角 a1=a0+(163+45/60+4/3600)-180 a2=a1+(64+58/60+37/3600)-180; a3=a2+(250+18/60+11/3600)-180;

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姓名: 学号:061409237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3年4月22日

摘要: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种测绘工作的依据。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目的是对平面控制网在测量平差基础理论下对控制网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及评定控制网精度,进而得到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当前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利用计算机语言并根据控制网间接平差规律设计出严密平差程序并不困难,然而当前市场上的平差程序大多形式雷同,功能比较单一。虽然可以满足基本计算要求,但是在控制网优化分析方面存在形式局限性,没有充分利用间接平差理论成果。本次程序设计基于工程计算和教学实践需要,利用VB可视化编程技术设计出一个能够实现: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计算;平面控制网的优化研究;坐标系转换;导线计算;并利用Access数据库进行工程数据、坐标数据存数、分析、显示等。为实现变形监测分析进行结构准备。 关键词:测量平差控制网 VB程序设计

English abstract: Control network has global control, limit the measurement error accumulation effect, is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network including plane control network and elevation control network. Plane control network rigorous adjustment aim of plane control network in the basis of surveying adjustment theory of control network measurement data collation, analysis,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ccuracy of control network, and then get the plane coordinates of control points. The highly developed computer technology, using computer languages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network adjustment rules designed rigorous adjustment procedure is not difficult, but the current market adjustment procedures are identical in form, function relatively simple. The adjustment program in market can meet the basic computational requirements, but there are limitations in the form of control network optimization analysis, did not make full use of the indirect adjustment theory.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use of VB programming technology, designed to achieve a: plane control network height control network rigorous adjustment calculation; optimization of plane control network;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raverse calculation; and the use of Access database for engineering data, coordinate data store, analysis, display, in prepar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alysis. Key words: Surveying adjustment, Control network, VB program design

控制网平差程序设

间接平差编程源代码 chkdat函数(72页) function [n1,k]=chkdat(sd,pn,n1) n=length(n1); k=0; for i=1:n i1=0; for j=1:sd if(n1(i)==pn(j)) i1=1; n1(i)=j; break; end end if(i1==0) % fprintf(fit2,'%5d %5d\n',i,n1(i) k=1; end end return readlevelnetdata函数(73页) function [ed,dd,sd,gd,pn,h0,k1,k2,h1,s]=readlevelnetdata global filename filepath; global ed dd sd pn gd h0 k1 k2 h1 s k11 k12; k1=[];k2=[];h=[];s=[]; [filename,filepath]=uigetfile('*.txt','选择高程数据文件'); fid1=fopen(strcat(filepath,filename),'rt'); if(fid1==-1) msgbox('Input File or Path is not correct','Warning','warn'); return; end ed=fscanf(fid1,'%f',1); dd=fscanf(fid1,'%f',1); sd=ed+dd; gd=fscanf(fid1,'%f',1); pn=fscanf(fid1,'%f',sd); h0=fscanf(fid1,'%f',ed); h0(dd+1:ed+dd)=h0(1:ed); heightdiff=fscanf(fid1,'%f',[4,gd]); heightdiff=heightdiff'; k1=heightdiff(:,1);%起点 k2=heightdiff(:,2);%终点 k11=heightdiff(:,1);%起点

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一 一.设计原始资料 水准网周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1)已知点高程H1= H2= (2)高差观测值(m) 高差观测值(m) 端点 高差观测值测段距离序号 号 1-3 1 1-4 2 2-3 3 2-4 4 3-4 5 3-5 6 5-2 7 (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二、水准网间接平差思路 ⑴.按照网型肯定已知水准点数H1 H2,未知水准点数u ,总点数n ,必要观测数t , 多余观测数r 。 ⑵.肯定参数。 为平差后能直接求得待定点高程平差值,以3个待定点高程平差值为参数。设3,4,5点的高程平差值别离为,, 。 ⑶.列立条件方程. 左侧为观测值(系数为1),右边为参数和常数项,并进一步改化成误差方程,最终写成矩阵形式。取得系数矩阵A 和常数项L ⑷.列立法方程,并解求法方程。 ⑸.精度评定。 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的估值: 评定各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 各待定点的精度即为: 评定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四、平差程序设计思路 1、 已知数据的输入 需要输入的数据包括水准网中已知点数、未知点数和这些点的点号、已知高程和高差观测值、距离观测值等。本程序采用文件方式进行输入,文件输入的格式如下: 第一行:已知点个数、未知点个数、观测值个数 第二行:点号 (已知点在前,为支点在后) 第三行:已知高程 (顺序与上一行的点号对应) 第四行起:高差观测值,依照“起点点号,终点点号,高差观测值,距离观测值”的顺序输入。 2、 平差计算进程 (1)近似高程计算。 u c PV V r PV V T T -= =20ˆσ1 20ˆˆ20ˆˆˆˆ-==bb x x x x N Q D σσj j X X j X Q ˆ ˆ 0ˆˆσσ±=F N F F Q F Q BB T X X T h h 1 ˆˆˆˆ-==X F h T ˆˆ=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____ 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

目录 设计题目 (1) 设计资料: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2) 三、课程设计阶段 (2) 四、组织方式进度安排 (3)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4) 六、参考文献: (4) 七、实习报告: (5)

设计题目 边角三角网平差程序设计

设计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完整的测量数据处理程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量数据处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1.课程设计任务: 在两周的时间内应用者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编制一个完整的边角网严密平

差程序,要求有简易的界面,数据输入采用文本输入,采用间接平差模型完成平差的基本计算,能够画出控制网图,输出基本的计算结果,并根据设计过程完成设计报告。 程序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系统功能设计 界面设计 流程设计 代码书写 程序调试 三、课程设计阶段 准备阶段 研究设计任务书,分析设计题目,熟悉原始数据,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制定课程设计计划和进度。 熟悉算法模型 阅读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材,掌握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这里主要是指方向观测量、角度观测量、边长观测量的观测方程和误差方程的构成,研究平面观测数据的组织方法,设计Matlab算法,实现计算的自动表达。 功能设计阶段设计程序要实现的功能 平差程序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输入,平差计算,精度评定、成果输出等; 4.流程和界面设计阶段 根据平差计算的过程和程序功能,画出流程图,设计简易界面实现数据的输入

课程设计燕郊开发区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布设设计书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课程设计任务 2、控制网布设区的自然地理位置 3、控制网布设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已收集的资料) 4、控制网布设区的已有基础资料 二、执行规范及要求 (3) 1、作业技术依据 2、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三、设计方案 (3) 1、选点埋石 2、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四等导线测量) 四、平差计算 (5) 五、控制网设计与精度分析 (5) 六、所需上交的成果资料 (5) - 1 - 燕郊开发区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布设设计书 一、工程概况:

1、课程设计任务: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管委会,计划在燕郊管辖区范围内开发建设,需要测绘1:1000地形图,根据建设规划要求,首先需要在燕郊约20km2的测区范围内布设四等首级控制网。要求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克拉索夫参考椭球坐标系统,高斯投影面采用三度带其中央子午线是117°。布设的四等控制网应满足地形图绘制的需要,同时考虑工作量、经费、测量精度以及相应的四等导线的要求,主要是在测区内选取控制电和采集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 开发区提供1:10000地形图1份,已有控制点成果一套,需要从满足测图工作需要(密度、精度、经费等多方面)角度出发,完成一份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图和技术设计书,有关资料参阅指导书及相关图纸。 2、控制网布设区的自然地理位置: 燕郊地处北京天安门以东30公里,隶属河北省三河市,因春秋战国时期地处燕国(今北京)城郊而得名。自古为惊动重地,商贾云集,文化兴盛。清康熙年间,在此按1:100的比例比照故宮修建行宮,作为历代帝后出巡拜谒东陵之所,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宮”的美称。1992年7月,燕郊被正式批准为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1999年12月,又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1年又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河北省首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省级海外留学生创业基地,目前综合实力在全省27个省级开发区中位居第三,在全省县(市)域开发区中位居第一,是河北省6个重点开发区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燕郊开发区正发展成为集科技、生产、旅游、度假、金融、商贸于一体的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首都卫星城。 3、控制网布设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已收集的资料) 燕郊区位独特交通便利,西距天安门30公里,首都机场25公里,东距唐山125公里,南距天津120公里,是北京、天津、唐山“金三角”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区内交通方便快捷,铁路、高速、国道横贯东西。 水文良好浅层水含水层开采深度100米左右,深层水含水层开采深度260-360 - 2 - 米,水质纯净无污染。 地貌平坦地处燕山南麓,朝白河冲击扇中下部,地势平坦,地基承受载力10-12T/m2,地震烈度为9度,无不良工程地址因素。 气候宜人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西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级分明,光照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50。9毫米,年平均气温11.5-11.7°

(整理)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控制网优化设计

一、 可傻软件介绍 ............................................. 2 二、 兼容的数据格式 ........................................ 3 三、 主要功能 ................................................... 17 四、 软件使用过程 .......................................... 19 五、 使用心得 (30) 作者:王震阳 20094176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 —科傻软件的使用分析 指导教师:吴兆福 专业名称:测绘工程09-1班

一、可傻软件介绍 科傻系统(COSA)是“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简称,包括COSAWIN 和COSA-HC两个子系统。COSAWIN在IBM兼容机上运行。COSAWIN系统除具有概算、平差、精度评定及成果输出等功能外,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如网图显绘、粗差剔除、方差分量估计、贯通误差影响值计算及闭合差计算等。 该系统不同于其它现有控制网平差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自动 化程度高,通用性强,处理速度快,解算容量大。其自动化表现在通过和COSA子系统COSA-HC相配合,可以做到由外业数据采集、检查到内业概算、平差和成果报表输出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其通用性表现在对控制网的网形、等级和网点编号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处理任意结构的水准网和平面网,无须给出冗余的附加信息;其解算速度快,解算容量大表现在采用稀疏矩阵压缩存储、网点优化排序和虚拟内存等技术,在主频166MHZ的586微机上,解算500个点的平面和水准控制网不到1分钟;在具有20MB剩余硬盘空间的微机上,可以解算多达5000个点的平面控制网。图1(程序主界面) 图1(科傻软件主界面)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测量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时间: 12 月 9 日至 12 月 13 日共一周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111-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赵斌臣 院长(签字):王保群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重点检查同学们利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知识,解决测量控制网平差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同学们任选下面一题独立进行课程设计。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2、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要求:对存在1-2个结点的导线网采用间接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正确给出两类观测值的权;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坐标的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坐标的点位精度。 二、设计原始资料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 (2)高差观测值(m) 高差观测值(m) 端点号高差观测值测段距离序号 1-3 1.359 1.1 1 1-4 2.009 1.7 2

2-3 0.363 2.3 3 2-4 1.012 2.7 4 3-4 0.657 2.4 5 3-5 0.238 1.4 6 5-2 -0.595 2.6 7 (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2、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控制网中,有2个已知点,4个未知点,14个方向观测值,3个边长观测值,且方向观测值验前中误差为1.2秒,边长观测值固定误差为0.12分米,边长观测值比例误差为零。各已知数据、观测值见下表。 (1)已知数据 点号X(m)Y(m) 1 121088.500 259894.000 2 127990.100 255874.600 (2)方向观测值(D.M.S) 测站照准点方向值测站照准点方向值 1 2 0.0000 3 72.10284 4 6 0.0000 3 85.1337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