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中:zhòng (打中)挑:tiǎo(挑战)

zhōng (中间)tiāo(挑水)曲:qū(弯曲)乐:lè(快乐)

qǔ(歌曲) yuè(乐曲)

三、形近字组词

俊(俊俏)尖(尖利)符(符号)

峻(峻岭)尘(尘土)附(附近)

咏(歌咏)滨(海滨)佛(佛祖)

泳(游泳)缤(缤纷)沸(沸水)

俏(俏丽)沾(沾水)倦(疲倦)

悄(悄声)粘(粘贴)圈(圈子)

偶(偶尔)晴(晴天)胀(饱胀)

寓(寓言)清(清水)张(张开)

滔(滔天)裁(裁员)仿(仿佛)

蹈(舞蹈)载(载客)放(放学)四、四字好词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光彩夺目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弯弯曲曲五、仿照例子,写带有反义的词语。

如:生死

课内: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

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课外:

上下左右前后出入多少

老少远近进出反正

六、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支)歌曲一(阵)微风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

一(条)小路一(束)金光

一(幅)画面一(串)珍珠

一(阵)细雨一(条)柳丝

一(圈)波纹几(痕)细线

七、描写大自然景观的词语。

1、描写花草树木: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花红柳绿

2、描写日月:

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月光如水、烈日当空、云开见日

3、描写山峦: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千山一碧、高耸入云、山明水秀

①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②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③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二、多音字组词。

背:bèi(背后)尽: jìn (尽头)

bēi(背包)jǐn (尽管)

晃:huàng(摇晃)重: chóng (重复)

huǎng(晃眼)zhòng (重量)

露:lù(露水)调:diào (调动)

lòu (泄露)tiáo (空调)

应:yīng(应该)还:huán (还书)

yìng(答应) hái (还有)

量:liáng (测量)卷:juàn (卷子)

liàng (数量)juǎn (卷发)

三、形近字组词。

陡(陡峭)洲(欧洲)瑞(瑞雪)

徒(徒弟)州(州长)端(端正)

士(士兵)殊(特殊)骤(骤降)

土(土地)珠(珍珠)聚(聚集)

秆(苇秆)衫(衬衫)透(透亮)

杆(笔杆)杉(杉树)诱(诱人)

(衬衫)泡(水泡)载(装载)

村(村长)跑(跑步)栽(栽树)

对(对话)炮(炮火)裁(裁判)

四、四个字好词

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一动不动饥寒交迫、皑皑白雪、叽叽喳喳、郁郁葱葱沉默不语、不约而同、成千上万、应有尽有五、照样子让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1、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2、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黄叶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飘落下来。

3、柿子挂满枝头。

柿子像一盏盏灯笼挂满枝头。

4、长城卧在山脉之间。

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山脉之间。

六、反义词。

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

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zuàn(钻石) xì(关系)

更:gēng (更改)大:dà(大雁)

gèng (更加) dài (大夫)

作:zuō(作坊)教:jiāo (教书)

zuò(作业) jiào (教育)

相:xiāng (相信)禁:jīn(禁不住)

xiàng (相声) jìn(禁止)

角:jué(角色)似:shì(似的)

Jiǎo(角度) sì(相似)

三、形近字组词。

窟(窟窿)晌(晌午)狼(狼狗)

屈(委屈)响(响声)狠(狠心)

悦(喜悦)叮(叮咛)惜(可惜)

说(说话)盯(盯着)猎(猎人)

脱(逃脱)钉(钉子)借(借口)

审(审视)副(副本)辈(晚辈)

神(精神)福(福气)靠(依靠)

伸(伸缩)幅(幅度)悲(悲惨)

四、四字好词。

大吃一惊、和颜悦色、老老实实、一生受用、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连绵起伏、恍然大悟、若隐若现、弯弯曲曲

六、句式转换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反问句)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陈述句) 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反问句)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陈述句) 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3、二月春风似剪刀。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5、我挑着满满的―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八、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 1、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2、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3、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4、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第四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每课重点知识归纳 《和时间赛跑》 1 会写字及组词

赛sài 疼 tén ɡ 忧yōu 慰wèi 梭 suō虽 suī狂 kuán ɡ赢 yín ɡ 暑shǔ益y ì穷qión ɡ 将jiānɡ 若ruò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重点总结 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下图阴影部分。 分数()分数() 小数()小数() 2、涂一涂。 1.30 1.74 0.4 3、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 4、3.45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 )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读作() 5、小数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如:()个0.01就是0.1。 6、 0.8表示()个0.1,还可以表示()个0.01;0.025表示()个0.001 7、 0.25的计数单位是(),把它变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是() 8、大于0.4且小于0.5的两位小数有()个;大于0.4且小于0.5的小数有()个。 9、一个小数由6个十分之一,3个千分之一,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10、在?0.?2中,要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要使这个数最接近50,这个数是()知识点二:小数的性质 1、小数的末尾()或()“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8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 3、2.04是( )位小数,3.600是( )位小数。 4、(判断题)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三:单位换算。 3千米60米=()米 17千克50克=()千克 3千米400米=()千米 8元8分=()元 7.8米=( )米()分米7.09吨=()吨()千克1.05千米=()米 11分=()角 0.4元=()角 0.7小时=()分378千克=()吨 知识点四:小数比较大小 1、把4.56,4.65,4.065,4.605按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4.32米米5厘米 3、比2.26多0.36的数是();()比5.88少2.38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古诗词三首 亭tíng(凉亭、亭子、亭台楼阁) 庭tíng(院庭、家庭、法庭、开庭) 潭tán(水潭、泥潭、古潭、日月潭) 螺luó(泥螺、田螺、青螺、海螺、螺丝)谙ān(谙熟、谙练、谙达) 2、桂林山水 澜lán(波澜壮阔、波澜不惊、力挽狂澜)瑕xiá(洁白无瑕、瑕疵、纯洁无瑕) 攀pān(攀登、攀援、攀比、攀升) 峦luán(山峦、峰峦、层峦叠翠) 泰tài(泰山、国泰民安、泰然自若) 骆luò(骆驼) 驼tuó(骆驼、驼背、驼峰) 罗luó(罗汉、罗列、天罗地网) 障zhàng(障碍、一叶障目、屏障) 兀wù(危峰兀立、突兀、兀自、兀立) 绵mián(绵羊、连绵、绵绵细雨、连绵不断)3、记金华的双龙洞 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 桐tóng(桐柏、梧桐、油桐) 簇cù(簇生、簇新、簇拥、花团锦簇) 浓nóng(浓烈、浓烟、浓茶、浓厚) 臀tún(臀围、臀部) 稍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额é(额头、额外、超额、名额) 擦cā(擦汗、擦亮、擦拭、擦洗) 蜿wān(蜿蜒) 蜒yán(蜿蜒) 乳rǔ(乳胶、乳汁、水乳交融) 据jù(根据、据说、证据、据理力争) 源yuán(源头、源泉、资源、源源不绝)二、读读写写 洞庭江南玩赏无瑕扩散攀登 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孔隙 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 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三、读读记记 透射凉爽山涧绵延马蹄细碎 增添柔嫩绚烂锦缎翡翠高耸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白皑皑 四、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 波澜壮阔--风平浪静明艳--暗淡 蜿蜒-笔直高悬-低垂幽静--喧闹 近义词 形态万千--姿态万千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稍微--略微昏暗--昏黑凉爽--凉快萦绕--缠绕 五、好句积累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的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动中有静,既写眼前景,又抒发作者孤独之情。 2、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青的田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洞庭山水和谐之美。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日东升,阳光灿烂,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写出了江南色彩明丽的风光。 4、能不忆江南?【反问】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美景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写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1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壮丽山河 第一课:长江之歌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赞美、依恋。 2、全诗用第2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用“你”来指代长江,把“你”比作母亲。 3、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4、第一小节,从空间角度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从时间角度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5、课文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气势磅礴来赞美长江。 6、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取之不尽,奔腾不息,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推动时代的发展。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7、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8、描写长江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8、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7、背诵、默写课文。 第二课:三亚落日 1、《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通过拟人、比喻的手法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的景象,体现出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2、《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3、“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4、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5、背诵课文3、4自然段。 6、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海水很蓝,白鸥白,而且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要接触到海面了,表现出作者对于白鸥的喜爱。)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闻知识点】 1、新闻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后两个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里,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个部分。 2、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简明扼要、迅速及时。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4、电头又被称作消息头,它的作用是: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体现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5、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区别: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第一课】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即正文部分第一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即正文部分前两句),从导语中找出两个集中表明消息内容的词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找出两个能够反映出我军英勇的词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从主体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锐不可当。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若去掉,就不能准确表述解放军是否已经渡过长江,渡江人数变成30万整,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国民党的不堪一击,突出反衬出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5、“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句话中“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的作用。 “风平浪静”不仅说明当时渡江的自然环境,还暗示我军占有天时,敌军并无地利 “万船齐放”不仅是大军渡江的情景,更有正义之师“以有道伐无道”的气象。“齐”点出解放军战役准备之充分。 “直取”写的既是战况,也是战果,说明敌军已溃不成军,人民解放军的英勇。 这句描写不仅写明当时的情景,还暗示了战局的发展,表现了作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乐观轻松的心情。 6、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7、《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8、《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主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9、《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若删去就变成了包含九江,与实际不符,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①表明态度;②说明该词语的词义并结合句子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③写明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的意思,与实际不符;④点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题目变形】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一词。 “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注意: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学会灵活变通。

第1单元知识点汇总

2022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云南、北京、陕西、浙江等地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3、发掘遗迹: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焼骨。 4、发现时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知道使用火。 5、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距今约70-20万年 8、发现遗迹:3枚牙齿、5枚北京人头盖骨,用火遗迹,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9、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生活坏境:生存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常有动物出没,也有丰美的水草。 10、使用工具: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11、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12、用火情况: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3、用火作用:已经学会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14、用火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5、山顶洞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他们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约三万年,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观念(如佩戴贝壳项链),他们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1《邓稼先》 生字 元勋yuánxūn 奠基diànjī 选聘xuǎnpìn 谣言y áoyán 背诵bèisòng 昼夜zhòuyè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 至zhì死sǐ不懈búxiè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 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词语解释 至死不懈xi 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 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 ìn :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 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贬义词) 任人宰z ǎi 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 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 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 ǎn 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 ūn :立大功的人。 鞠j ū躬尽瘁cu 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 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 àn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 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 ǎo :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 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 ǐng :疾走。(铤而走险) 挚zh 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 óu 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 áng 徨hu áng :犹豫。 殷y ān 红:带黑的红色。 对比手法:1、运用了对比,2、将XX 与XX 对比,3、突出强调xx 的特点,4、表达作者xx 的情感。 2《说和做》 生字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qiàn 秩序zhìxù 深shēn 宵xiāo 伴侣bànlǚ 小楷xiǎokǎi 硕果shuòguǒ 卓越zhuóyuè 迭起di éqǐ 澎湃péng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 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lì尽jìn 心血xīnxuè 心不在焉xīnbúzàiyān 慷慨kāngkǎi 淋漓línlí 气qì冲斗牛chōngdǒuniú 词语解释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 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调查时应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薄层和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圈 2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使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 合作、寄生等关系的生物 (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并实施计划】制订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然后按步骤实施计划。 (1)将铁盘内放一薄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边遮光,一边见光;(2)在铁盘两侧中央分别放5只鼠妇(也可以将1 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轴中央):(3)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1次,统计l0次。 【实验结果】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的一边。【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关注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点:●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变量,通常变量只有一个。 ●控制变量唯一。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因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完全相同,如除了光不同外,土壤的潮湿度、温度都应该相同。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态系统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 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营养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会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利用。 注意事项: (1)判断一个系统是不是生态系统的标准是其是否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判断食物链是否符合生物学原理。首先,食物链表明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因此在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其次,基本写法要正确,生产者写在最前面,从生产者开始,用箭头向右指向更高的捕食者,直到最凶猛的动物结束,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呈金字塔形递减,即生严者的数量最多,消费者的数量逐渐减少,这是由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比如,在一个池塘里,要有500千克浮游植物才能维持50千克浮游动物的生活,这50千克浮游动物才够5千克鱼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单元主题:情感与意象 单元目标:反复诵读、分析意象、品味语言 反复诵读 诵读的步骤:一读读准字音。二读标出韵脚。三读划分节奏。四读读出感情。(讲究高低快慢) 韵脚:诗歌中出现在句末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律诗和绝句的韵脚只出现在偶数句或第一句,且必为 口诀:偶韵奇否,仄起平收;古今不同,音变时有;首句入韵,例外要熟。 偶韵奇否:一般情况下,律诗和绝句中,偶数句押韵,奇数句不押韵。 仄起平收:一般情况下,律诗和绝句中,奇数句(起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偶数句(收句)的最后一古今不同,音变时有:由于古今音变的原因,有些字按古音读是押韵的,按今音读就不押韵了,这种情况称中的“深”与“簪”古音与“心”、“金”读音相近,“深”、“心”、“金”、“簪”四字押韵。杜牧《山行a”,与“家”、“花”押韵。 首句入韵,例外要熟:奇数句一般不入韵,第一句为例外。第一句押韵时,最后一字为平声字,不押韵时, 分析意象 意象: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情思(情感与思想)的物象。它可以是某种自然景物,可以是某种社会事物,也管怎样,它必须是形象的,又必须是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思想的。 意象有描写性的,或称之为名词性的,如“孤舟”“白云”;也有叙述性的,或称之为动作性的,如“折柳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意象是指名词性的描写性意象。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艺术情境。意境具有虚 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借用李商隐《 玉生烟”来形容:如果意象是日,意境就是日出之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融融暖意;如果意象是玉,意境就是蓝田上空依稀涌动的祥瑞之烟。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声音 一、听听声音 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 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叉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笛子时是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 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 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

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 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最差。 6.“土电话”的声音传播过程是:话筒(空气)——电话线(棉线)——听筒(空气)——人耳。 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结构。 (1)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耳郭负责收集声音。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 砧骨和镫骨。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 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7.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8.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汇率变化P10 100美元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跌=美元 贬值 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P10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 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P12、13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3.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弹性各不同? 6.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 7.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 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是基础和前提和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P21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影响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圆和扇形 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液动 3、圆心0: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或r-d:2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等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会重合,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最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扇形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 比 1、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 2、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注: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3、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12÷20=0.6 12:20读作:12比20 4、区分比和比值: 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筒、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四年级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宽阔、宽敞、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覆盖、笼络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 盼pàn(期盼、希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立刻、茅塞顿开) 逐zhú(追赶、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慢慢、渐变、循序渐进) 犹yóu(迟疑、如同、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惊、震耳欲聋) 余yú(剩余、余波、兴奋之余) 二、多音字 笼:lónɡ(鸡笼、蒸笼)lǒnɡ(覆盖、笼络) 闷:mēn(闷热、闷声不响)mèn(郁闷、闷闷不乐)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lónɡ(隆隆、兴隆)

观:ɡuān(观看、奇观)ɡuàn(道观、白云观) 薄bó(薄弱、单薄、薄雾)báo(薄纸、薄片、薄纸)bò(薄荷) 三、〔近义词〕 立刻——立即奔腾——奔驰 照旧——依旧矗立——耸立 如同——犹如宽敞——宽广 四、〔反义词〕 宽敞——狭窄安静——热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仰头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六、理解词语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大事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覆盖: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 抖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展开全文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命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 (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8、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9、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相反。 13、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等。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对照实验。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史前时代一般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那时人们主要使用石制和木制工具。 2、 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3、 人类诞生的标志是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时间是二三百万年前,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是制造工具。 4、 从古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是劳动。 5、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6、 会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7、 原始人类处于猿人向现代人类演变最后阶段的是山顶洞人。 8、 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9、 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的是摩擦生火。 0、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我们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约旦河谷)。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的原因是:大约一万年前,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人们过定居生活的基础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我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4、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 5、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画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6、人们已有审美观念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山顶洞人。 7、形成科学萌芽是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8、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讲述的是古代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古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煤炭。 种子植物 4、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5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7、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各单元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 春夏秋冬 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雪)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 2 姓氏歌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双耳)(双人)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对方)(大方)(比方)(东方) 3 小青蛙 青(青蛙)(青天)(青鱼)(青年) 清(清水)(清明)(清早)(清白)

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 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 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 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4 猜字谜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 左(左右)(左手)(左耳)(姓左) 右(右手)(右耳)(左右)(山右) 红(红花)(火红)(口红)(红木) 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 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 万(万里)(万国)(万年)(十万) 二、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会认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