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烃的衍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科技行业)烃的衍生

物教学设计

《烃的衍生物》教学设计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许大华

高二下学期,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学知识。烃的衍生物是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必将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掌握好烃的衍生物知识,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初中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初中有机化学知识分必修和选学两部分。必修内容包括甲烷、酒精、醋酸、煤、石油。对前三种有机物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最常见的化学性质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对后两种有机物侧重介绍了它们的组成元素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选学内容,教材简要介绍了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高分子的主要物理性能和用途。可见,初中介绍有机化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有机物,很少涉及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不要求掌握有机物结构,因而初中有机化学知识易学好懂。

2、烃的衍生物在高中有机化学中的地位。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机合成中,它们常常是重要的中间体,起着桥梁作用,而且烃的衍生物知识在烃与糖类、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本章知识在中学有机化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此外,烃的衍生物相对于烃的知识而言,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难度显著增大:⑴有机物的种类更多而且性质更复杂;⑵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体现得更广泛、更深刻,比如说,学生不仅要掌握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还要掌握不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⑶同分异构体的复杂多变使学生更难于把握;⑷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将是许多学生面临的难点。因此,《烃的衍生物》无疑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3、烃的衍生物知识体系。本章教材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以

溴乙烷、乙醇、

苯酚、乙醛、乙酸为代表介绍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等有机物的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第二部分是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4、新旧教材对本章知识的不同处理。相对于旧版教材而言,新版教材在处理本章知识时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的特征:⑴强化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等有机物作为一个种类知识的系统性,体现在恢复了原甲种本中《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内容、充实了饱和一元醇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和酚类的知识;⑵淡化了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等代表物的工业制法,体现在删去了苯酚、乙醛、乙酸的工业制法,乙醇的工业制法也由过去的必修改为选学;⑶更加重视实验和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补充了10幅演示实验的示意图,另外补充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等4个演示实验和1个家庭小实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补充了实验内容;⑷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在补充了《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等4篇“阅读”或“选学”资料,以及4个课堂讨论题;⑸对学生在有机计算方面提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在补充了《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内容;⑹强调官能团在有机物分类中的作用。体现在酯和油脂因为无特殊的官能团,而不再作为完整的一节出现,《酯》的内容经压缩后穿插在《乙酸羧酸》中,《油脂》安排到《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中去了。二、教学建议

根据本章教材特点和《化学教学大纲》对本章知识的教学要求,对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建议具体如下。

章序言教学建议

章序言部分主要是介绍两个概念: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在讲解“烃的衍生物”概念时一定要强调“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成”,这是因为烃的衍生物实际上并非都是由烃反应得到的。在讲解“官能团”概念时,可以先简要复习乙烯、乙炔的相关知识,得出其性质主要体现在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上,从而引出官能团的概念。最后在介绍烃的衍生物分类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有机物的分类依据,同时可以与无机物元素族的分类标准相比较,说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是不同的。

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⑴关于溴乙烷的水解反应,首先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强调试剂的添加顺序,引导学生思考稀硝酸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假设“如果向水解产物中直接滴加AgNO3溶液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借助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稀硝酸作用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2—二溴乙烷的水解产物是什么,为今后学习二元醇的合成作铺垫。

⑵关于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①引导学生回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让学生归纳消去反应的规律,总结消去反应的定义;②让学生分别写出伯、仲、叔碳原子上的卤原子在消去反应条件下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卤代烃无法消去;③引导学生思考处于相邻位置的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④最后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和

断键方式,从而说明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⑶关于卤代烃简介可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饱和一元氯代烃中,氯代烃的相对密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下降趋势?”,使学生能够理解氯原子对氯代烃的相对密度具有重要影响;⑷关于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可结合高一的臭氧层保护问题作简要讲解。

第二节《乙醇醇类》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是乙醇的化学性质。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思考分子中可能的断键方式,其次要做好乙醇与钠的置换反应实验,建议补充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铜丝作催化剂),乙醇的脱水实验可引导学生回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然后将结构与上述三种化学反应进行对应分析,使学生明白乙醇在各种情况下的断键和成键方式。在介绍乙醇与钠反应时,要注意比较乙醇、水分别与钠的反应,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氢离子,这是本章教材中一系列比较有关电离出氢离子难易程度的第一例,它和苯酚与醇、与碳酸,乙酸与碳酸的比较,共同形成了应用电离理论的知识系列,这条线从另一个角度将乙醇、苯酚、乙酸串了起来。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两个内容:⑴伯醇、仲醇分别被催化氧化的产物,指出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⑵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并将该知识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作比较。关于醇类简介的教学,要注意新教材中补充的三个内容:⑴甲醇、乙醇还可用作车用燃料,是一类新的可再生能源;⑵饱和一元醇的水溶性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下降趋势,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烃

基和羟基对醇水溶性的不同影响;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几种饱和一元醇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教材补充上述内容的意图。乙醇的工业制法,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教师作简要讲解即可。

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教学建议

在本节之前,学生在《烃》的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关于有机物的计算,例如运用平均分子式法确定混合烃的组成。因此,本节教学应当着重分析和总结确定有机物分子式(或最简式)和结构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本节内容可分3课时完成,建议第一课时讲解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安排几道典型的例题,分别用到求最简式、求平均分子式、求极值(区间法)和有机物通式法,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使用上述方法的原理,并归纳求有机物分子式的常见方法;建议第二课时讲解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以乙醇的结构式确定为例分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做这个实验,该实验作为一个定量实验要注意两个问题:(1)所取数据应来自多次平行实验,为节省时间可采取分组提供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方法;(2)测定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既要保证反应液温度已降低到常温,又要保证量筒的液面与反应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尽量减小偶然误差。此外,可适当举例说明在确定了有机物分子式的基础上,也可利用物质(或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建议第三课时安排到“本章单元复习”中,以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串联起整章各类物质,使学生既牢固地掌握了该方法又加深了对官能团特殊性质的理解。

第四节《苯酚》教学建议

苯酚在本章教材所介绍的烃的衍生物中,与其它几种衍生物没有直接的转化关系,因而大纲只要求学生对苯酚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有一大致印象。所以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抓住苯酚中官能团的特点,从官能团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比较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异同,突出官能团的作用。鉴于学生对苯酚较为陌生,教学中可利用书写苯甲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引出醇和酚的不同在于与羟基相连的烃基不同,然后结合苯的分子结构介绍苯酚的分子结构及空间构型。关于苯酚的熔点和溶解性,可补充相应的演示实验,既可增强趣味性,又可加深对苯酚的了解。关于苯酚的化学性质,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并注意实验中苯酚的用量。教学中注意两个比较:⑴通过对比苯酚与乙醇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比较苯基和烷烃基与羟基间的相互影响,⑵对比苯酚与碳酸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程度,为今后将苯酚与碳酸、羧酸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做好铺垫。关于酚类的知识,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了解。

第五节《乙醛醛类》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重点应是醛基的特性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乙醛的结构要重点分析碳氧双键(强弱和极性等),并对比碳碳双键,探讨其可能的断键方式,同时要强调醛基结构简式的写法。关于乙醛的加成反应,指出在中学阶段仅要求学生掌握醛基与氢气的加成。关于乙醛的氧化反应,重点是做好两个演示实验,

教师既可边操作边介绍实验的要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该怎样洗涤。讲解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可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作对比。关于甲醛,主要是强调它的分子中可以看作是含有两个醛基。最后指出醛基不是仅仅存在于醛分子中,有机物只要含有醛基就具有醛基的特性。在本节教学中,不要涉及乙烯氧化法和乙炔水化法制乙醛的工业制法,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第六节《乙酸羧酸》教学建议

乙酸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乙酸比较熟悉,引入课题后可直接引导学生分析乙酸的结构,并将羧基与羟基作对比,为后面的酸性比较作铺垫。关于乙酸的酸性教学,首先做好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的演示实验,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比较盐酸、醋酸、碳酸、苯酚、水、乙醇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并比较醋酸、碳酸、苯酚和乙醇的结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羟基氢有一定的酸性,羟基所连的取代基会影响羟基酸性的强弱。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注意四个问题:⑴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⑵提醒学生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该反应方程式与其它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不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浓硫酸,介绍醋酸酐或P2O5可作替代品的原理;⑶注意比较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异同;⑷以讨论的方式引入利用示踪原子研究酯化反应的历程,让学生对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反应历程有个初步的认识。关于酯的水解反应,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

衡移动原理分析为什么在不同条件下酯的水解程度有区别。关于羧酸简介,建议增加苯甲酸、乙二酸的基本性质介绍。至于有机溶剂内容可安排学生阅读自学。

单元复习教学建议

首先,我认为要做好每一节的复习小结工作。由于《烃的衍生物》知识容量较大,如果等到全章内容上完以后再安排单元复习,学生会因为内容太多而难以消化。建议每学完一节以后教师可安排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将本节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我一般要求学生梳理如下三个内容:①本节知识体系;②本节主要题型;③本节主要研究方法或解题方法。第一个内容的落实采取学生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抽查的方法,让学生将主要内容复述一遍;落实第二和第三个内容,则是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以《乙醇醇类》为例分析:主要题型——①醇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后形成醚的种类判断;②醇同分异构体的判断;③醇发生消去反应或催化反应的判断。小结各类题型大解题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羟基和烷烃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例分析。

其次,关于整章单元复习,我认为要抓好“两个线索、四个小结”:

两个线索——①以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线索复习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②以羟基氢电离的难易程度比较为线索将醇、酚、羧酸、碳酸、无机酸串起来复习。

四个小结——①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小结: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有机物类别异构、烯烃顺反异构、环烷烃立体异构、羧基官能团结构异构等;②书写同分异构体方法小结:对称分析法、图像空间翻转重合法、互补分析法、组合异构分析法等;③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方法小结;④有机推断题或有机合成题解题方法小结。

三、学法指导

考虑到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方式已根深蒂固,而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方式则不太适应,因而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法。

端正认识——教师在开始《烃的衍生物》教学之前,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心态做好相应的思想动员。一方面基础较差的学生初次接触有机化学,对它持畏惧心理,教师可以对比初中有机化学知识和高中《第五章烃》的知识,说明高中有机化学实际上是对初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初中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在高中仍有用武之地,从而增强学生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的信心;另一方面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感觉初中有机化学和高中《第五章烃》的内容学起来比较轻松而对学习《烃的衍生物》掉以轻心,导致大意失荆州。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将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同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如有机物与无机物分类标准的不同),让学生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分析法)来分析不同有机物的性质,促进学生尽快地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在课后学习中注意指导学生比较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⑴相似之处:①掌握各类代表物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备方法,尤其是相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学好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对掌握本系列有机物的知识非常重要;③进行必要的练习,并注意总结解题方法。⑵不同之处:①各章节之间的关联性更强;②更注重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各类有机物的结构特征;③有机物性质间的联系具有更强的规律性。

05年全市高二化学教材教法报告

参考书籍:(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2)高二化学《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出版);(3)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人教社2002年4月版)

高考 有机化学烃的衍生物

高考化学—烃的衍生物 考点阐释 1.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利用。 2.通过对典型烃类衍生物的学习,了解其重要工业用途及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结合各类衍生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命题趋向与应试策略 (一)重视基础形成知识规律 1.有机物重要物理性质的规律 (1)有关密度的规律。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里所含物质的质量,它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等因素有关。一般讲,有机物的密度与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所占质量分数成正比。例如,烷、烯、炔及苯和苯的同系物等物质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即ρ烃<1),并且它们的密度均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一卤代烷、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密度逐渐减小。 (2)水溶性规律。有机物是否溶于水与组成该有机物的原子团(包括官能团)有密切关系。在有机物分子常见的官能团中,—OH、—CHO、—COOH、—SO3H等, 皆为亲水基,—R、—NO2、—X、等皆为憎水基。一般来讲,有机物分子中当亲水基占主导地位时,该有机物溶于水;当憎水基占主导地位时,则难溶于水。由此可推知: ①烃类均难溶于水,因其分子内不含极性基团。 ②含有—OH、—CHO、及—COOH的各类有机物(如醇、醛、酮、羧酸),其烃基部分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时可溶于水。 ③当活泼金属原子取代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后所得的产物可溶于水。如CH3CH2ONa、CH3COONa、C6H5ONa等。 (3)熔、沸点规律。熔、沸点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标志,有机物溶、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的几何形状等因素有关。 ①结构相似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链烃

《羧酸 羧酸衍生物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四节羧酸羧酸衍生物 第1课时羧酸 ◆教学目标 1.认识羧酸的官能团与组成,能对简单羧酸进行分类。能依据羧酸的结构特点预测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羧酸的酸性,熟悉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羧酸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羧酸的安全使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羧酸酸性强弱的比较,酯化反应中有机物化合物的断键规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幽幽醋香文明华夏 醋的来历和“醋”字的由来: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从山西迁到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因为是“二十一日酉时”得到了醋,由此造了个“醋”字。 食醋含乙酸3~5%,醋精含乙酸15~30%乙酸俗称醋酸,由甲基和羧基相连而成。

像乙酸一样,分子结构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叫作羧酸。 羧酸的代表物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我们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性质,由此推断其它羧酸类物质的性质。 【新知讲解】 一、回顾乙酸分子结构及性质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又叫醋酸,熔点16.6℃,无色冰状晶体(冰醋酸),沸点117.9℃。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中。 注: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即冰醋酸相当于纯醋酸,不一定是固体 提问: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2.其它羧酸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甲酸、乙酸等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羧酸能够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甚至不溶于水,其沸点也逐渐升高。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蜡状固体。羧酸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其他有机化合物相比,沸点较高,这与羧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有关。 3.乙酸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 3COOH 结构式: C H H H H C O O 分子式:C 2H 4O 2 或 -COOH (羧基) 4.结构特点

有机合成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

[引入]从远古时代起,人类一直依靠自然界的资源生存。在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转化。例如,通过酿酒、制药等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有时天然物质及其加工产品的性能也不尽如人意。19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进行有机合成的研究以来,有机化学家们不断地合成出功能各异、性能卓越的各种有机物。通过有机合成不仅可以制备天然有机物,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发行和修饰。下面,就让我们简单学习一上有机合成 [板书] 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 3、用示意图表示出有机合成过程。 [板书]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投影]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讲]有机合成的过程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链上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板书]4、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思考与交流]官能团的引入方法 1、在碳链上引入C=C的三种方法:(1)__(2) ____(3) ___。 2、在碳链上引入卤素原子的三种方法:(1)___(2) __(3) ___。 3、在碳链上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1)__(2) _(3) __(4) ___。 [投影]学生汇报,评价,总结: 官能团的引入引入-OH 烯烃与水加成,醛/酮加氢,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 引入-X 烃与X2取代,不饱和烃与HX或X2加成,醇与HX取代 引入C=C 某些醇和卤代烃的消去,炔烃加氢 引入-CHO 某些醇氧化,烯氧化,炔水化,糖类水解 引入-COOH 醛氧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羧酸盐酸化,酯酸性水解引入-COO- 酯化反应

高中化学_卤代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卤代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卤代烃及溴乙烷重要性质的教学,第二课时巩固学生对卤代烃重要性质的掌握,了解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学习了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基本知识,又在本章前两节烃类知识的学习中掌握了结构决性质,从代表物的性质归纳此类物质的性质的学习方法。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物质,在高考中也占居非常重要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看,学生对本课学习的主要困难应在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设计与实验操作上,采用小组合作式,讨论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实验交流等突破学习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推测反应中的锻键情况,借助flash动画模拟,使学生从抽象到形象地理解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 ⑵了解溴乙烷及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⑶理解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即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其反应条件 过程与方法 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形成概念,采用“搜集相关材料—分析结构—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分析理解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实质,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探究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五、教学方法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已经接触到一些卤代烃。也能从断键、成键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对典型离子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及常见分类方法,能对常见卤代烃进行归类。 2.通过对比溴乙烷和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能运用相似的方法分析并理解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 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五、思维导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意图

环节一: 以生活情境,引出主题。 【情境引入】体育比赛 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 时,队医随即对准伤员的受伤 部位喷射某种气雾剂,进行局 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稍后 运动员又可上场了。你知道这 种气雾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吗?它的化学名称是氯乙烷 ( C 2 H 5 Cl )沸点12.4℃,常 温下是气体,加压后液化,装 入容器中,气化后对伤口起冷 却、止血、局部麻醉的作用, 在运动场上常用于小型伤口 的紧急处理。 一、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 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 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卤代烃有多种分类 方法,比如根据卤素的种类可分 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 代烃;根据含卤原子多少,分为 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 的种类,分为脂肪卤代烃、芳香 卤代烃。 从生 活走进化 学,亲切 而自然。 了解卤代 烃的结构 特点及常 见分类方 法。 环节二:结构入手,分析现 象;实验探究,观察性质;微观视角,认识性质。 从结构入手,跟乙烷对 比,分析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 性质上的不同点。 【提出问题】C-Br键极性 强,易发生断裂,溴乙烷能否 电离出溴离子? 【探究实验1】溴乙烷能 否电离 取少量溴乙烷于试管中, 二、性质: 1.溴乙烷的组成、结构(书 写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球棍模型)。 2. 物理性质:跟乙烷相比, 溴乙烷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运用 对比的方 法,引出 溴乙烷的 物理性 质,强化 结构决定 性质的思 维模型。

烃的衍生物教学设计

《烃的衍生物》教学设计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许大华 高二下学期,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学知识。烃的衍生物是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必将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掌握好烃的衍生物知识,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初中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初中有机化学知识分必修和选学两部分。必修内容包括甲烷、酒精、醋酸、煤、石油。对前三种有机物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最常见的化学性质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对后两种有机物侧重介绍了它们的组成元素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选学内容,教材简要介绍了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高分子的主要物理性能和用途。可见,初中介绍有机化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有机物,很少涉及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不要求掌握有机物结构,因而初中有机化学知识易学好懂。 2、烃的衍生物在高中有机化学中的地位。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机合成中,它们常常是重要的中间体,起着桥梁作用,而且烃的衍生物知识在烃与糖类、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本章知识在中学有机化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此外,烃的衍生物相对于烃的知识而言,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难度显著增大:⑴有机物的种类更多而且性质更复杂;⑵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体现得更广泛、更深刻,比如说,学生不仅要掌握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还要掌握不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⑶同分异构体的复杂多变使学生更难于把握;⑷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将是许多学生面临的难点。因此,《烃的衍生物》无疑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3、烃的衍生物知识体系。本章教材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溴乙烷、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为代表介绍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等有机物的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第二部分是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4、新旧教材对本章知识的不同处理。相对于旧版教材而言,新版教材在处理本章知识时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的特征:⑴强化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等有机物作为一个种类知识的系统性,体现在恢复了原甲种本中《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内容、充实了饱和一元醇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和酚类的知识;⑵淡化了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等代表物的工业制法,体现在删去了苯酚、乙醛、乙酸的工业制法,乙醇的工业制法也由过去的必修改为选学;⑶更加重视实验和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补充了10幅演示实验的示意图,另外补充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等4个演示实验和1个家庭小实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补充了实验内容;⑷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在补充了《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等4篇“阅读”或“选学”资料,以及4个课堂讨论题;⑸对学生在有机计算方面提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在补充了《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内容;⑹强调官能团在有机物分类中的作用。体现在酯和油脂因为无特殊的官能团,而不再作为完整的一节出现,《酯》的内容经压缩后穿插在《乙酸羧酸》中,《油脂》安排到《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中去了。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 教 学 课 题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苯酚 教学目的及 考 纲 要 求 1.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 2.以苯酚为例,理解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3.了解酚类的化学性质 教 学 重 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 学 难 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 学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增减 知识点1 苯酚结构和物理性质 1.酚的概念: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化合物(注意醇和酚的区别和联系,醇为羟基和链烃基直接相连;而酚则为羟基和苯环相连。二者官能团一样,但烃基不同,性质不同。) 2.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C 6H 6O C 6H 5OH 或 -OH 3.苯酚的物理性质 ✧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易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具有特殊的气 味,熔点43℃; ✧ 常温微溶于水,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互溶。 ✧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 有毒性,对皮肤有腐蚀性(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 精洗涤)。 例题1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的晶体,70℃以上时与水混溶 B .苯酚是生产电木的单体之一,与福尔马林发生缩聚反应 C .苯酚比苯容易发生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D .苯酚有毒,不能配成洗涤剂和软膏 【解析】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它被氧化后才显粉红色,A 叙述不对;苯 酚虽然有毒,但少量的苯酚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配成洗涤剂和软膏,故答案为A 、D 。 例题2试用一种试剂区别苯、苯酚溶液、己烯和CCl 4,说明依据。 【解析】根据它们的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来进行区别。取四种液体少量,各加 入足量浓溴水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苯酚溶液;无白色沉淀 生成,但使溴水褪色的为己烯;溶液分层,上层颜色较深,下层几乎 C C C C C C H H H H H OH OH

高中化学_烃的衍生物醛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 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之前复习了醇酚的性质,回顾熟悉了包括卤代烃等多种有机物的官能团反应和重点物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课外安排学生阅读复习课本上本节内容,熟悉主干知识点。并安排学生填写相关提纲,已评测个人自主复习效果,做好自我反思,并能对本节课的知识架构有整体认识,能够带着疑问和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复习。 2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设定以醛酮结构—醛酮命名—羰基的性质为教学主线,各环节加入学生参与元素,而教师则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归纳提升的作用。 引入:学生参与练习书写乙醛的常见反应,并展示2018年考试说明和近三年高考II卷考察问题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方程式快速回忆熟悉醛类官能团反应,通过对比考试说明和高考题内容引入本节课复习要点和考点关联。 学生活动:书写乙醛的反应方程式并订正 展示: 引入:由碳原子成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羰基的空间结构为平面型,对比强化醛羰基和酮羰基的结构区别,分析甲酸酯结构引入含有醛基官能团的物质分类。 设计意图:复习醛酮的官能团结构,回顾醛酮的分子组成通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活动:完成判定醛酮类物质练习 展示:

问题思考:1.如何命名B选项中物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 展示:醛酮的命名规则,强调醛基不需要对官能团位置定位,酮羰基需要定位。 学生活动:完成四组醛酮类物质的命名 展示:常见的四种醛酮的常温下状态,溶解性和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羰基是一种亲水基,烃基为憎水基。强化甲醛是唯一的常温下呈气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了解福尔马林溶液成分。 问题思考:2.醛酮的官能团性质的异同点?如何书写氨气、甲醇与乙醛的反应方程式? 展示:

高中化学_烃的衍生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复习教学设计 (鲁科版选修5第2章)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及要求。 【课前预习自测】自我校对并讨论,重点讲解一两个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官能团。【活动探究一】书写官能团的结构、名称并根据官能团预测其性质。 展示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并熟记。 【活动探究二】探究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所学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构建一幅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相互转化的框图,并注明反应类型。 活动探究三:探究官能团与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的关系 【课堂检测】强化巩固本节课重点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分钟反馈】学生写出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建议、随堂练习的难度等等。 第2节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复习学情分析 (鲁科版选修5第2章) 学生通过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了解了官能团对学习每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性,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的整体认识,了解了反应试剂和条件的重要性,对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由代表物到该类化合物的通性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过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性质;但只掌握具有一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对具有多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推测存在困难;对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不系统的了解。 学生要引导学生从官能团的角度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应用、迁移知识的能力。 采用目标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例题的细节变化层层推进,实现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评,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消化和吸收知识,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解题思路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第1节 卤代烃教学设计下学期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 卤代烃 卤代烃属于烃的衍生物,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教学中要注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即卤代烃中的官能团一卤素原子(-X)决定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要注意有机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分析有关卤代烃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讲义 教具 【新课导入】 四氯化碳灭火器是在瓶子内装有四氯化碳液体,四氯化碳液体是一种没有颜色,容易挥发、不容易燃烧的一种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很低,受热后很容易就挥发成为气体了。四氯化碳液体受热变成四氯化碳气体,四氯化碳气体是一种不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不过这种化学品有很强的毒性,一旦中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麻醉的后果。对肝和肾也会有很严重的损害。四氯化碳灭火器一般在仓库、货场和油库中才能出现它们的影子。 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消防上使用的卤代烃灭火剂研,可应用于资料室、变电站、博物馆等场所。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烃的衍生物的定义 2.常见的烃的衍生物 3.书写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氯乙烷、溴苯的结构式,总结卤代烃的定义 4.卤代烃的官能团 5.卤代烃的分类 6.卤代烃的命名 【讲解】 一、卤代烃 1.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被称为烃的衍生物。 2.常见的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和酯 3.卤代烃的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4.卤代烃的官能团:一X 卤素原子 5.卤代烃的分类 (1)根据分子里所含卤素原子的不同,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可用R一X表示; (2)根据取代卤原子的多少,可分为单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3)按烃基不同,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芳烃。 6.卤代烃的系统命名——类似于烃的命名方法 【过渡】 烃的衍生物具有与烃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主要由其分子中的官能团决定。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及有机反应规律,可以推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利用其性质实现相互转化,进行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以氯代烃的密度和沸点为例,同时结合烷烃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总结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表3-1 几种卤代烃的密度和沸点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第五节 第1课时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课时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2.学业要求 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完成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是通过掌握构建目标分子骨架、官能团引入、转化或消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证据推理及变化观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完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方法,以及碳链的增长或缩短。在相关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还不能做到熟练运用,不能自如选择。本课时设置,可以将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巩固,为后面的有机合成设计做好准备。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碳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转化,体会有机合成的基本任务,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官能团引入、转化或消除的方法。 2.体会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体会对健康、环境造成的影响。能利用“绿色化学”理念完成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及转化。 【评价目标】 1.通过碳骨架的构建,了解学生对碳链增长或缩短相关原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了解学生对官能团变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七、教学思路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五节有机合成 (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任务1. 构建碳骨架 (1)碳链增长(2)碳链缩短(3)碳链成环 任务2. 引入官能团 (1)引入碳碳双键(2)引入碳卤键(3)引入羟基 (4)引入羧基(5)引入酯基 任务3. 官能团保护 十、课堂练习(典型性、代表性和覆盖面) 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引入卤素原子的反应是 A.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B.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C.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加聚反应 2. 有机合成的关键是构建官能团和碳骨架,下列反应不能引入-OH的是 A. 醛还原反应 B. 酯类水解反应 C. 卤代烃水解 D. 烷烃取代反应

第30讲 烃的衍生物-16-2024版高考完全解读 化学 (新高考)

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 第30讲烃的衍生物 1.(2022·浙江6月选考·15)染料木黄酮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存在3种官能团 B.可与HBr反应 C.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Br 2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答案:B 解析:结合该物质的结构可知,其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醚键、羰基和碳碳双键,存在4种官能团,A项错误;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该物质中酚羟基邻、对位上的氢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该物质最多可消耗5 mol Br2,C项错误;1 mol该物质含有3 mol酚羟基,故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D项错误。 2.(2022·全国乙卷·8)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合物1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B.化合物1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化合物2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 D.化合物2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 答案:D 解析:化合物1分子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A错误;化合物1的官能团是醚键,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两者所含官能团不同,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化合物2分子中含有酯基,不含羟基,C错误;化合物2断开酯基中C—O键后,再进行聚合生成,D正确。 3.(2022·全国甲卷·8)辅酶Q10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辅酶Q10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有机同分异构体》教学设计

有机同分异构体

难点:根据实例逐渐形成取代思想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言]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回顾。 一、同分异构 1.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 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 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判断对错]质量分数相同、相对分子 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称同分 异构。 [问题]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有哪些? 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列出有机物的分子式。 (2)根据分子式找出符合的通式,通 式初步确定该化合物为烷烃;烯 烃或环烷烃;炔烃、二烯烃或环 烯烃;芳香烃及烃的衍生物等。 (3)书写顺序:先写碳链异构,再写 位置异构,最后写官能团异构。 碳链异构的书写顺序应遵循:主链由长到 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 由邻到间 畅所欲言 设计框图 分组讨论、 展示结果 明确同分异构概念 及要求,引出本节课 的主题 在示错情境中强调 书写同分异构体有 序性的重要性 教学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1.等 判断有机物分子中有多少种等效氢, 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1)同一个碳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与同一碳原子相连的甲基上氢原 子是等效的。 (3)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 思考并回答

过程 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拉、转、翻 “拉”即为拉直;例如: 可将其拉直为: ; 又可转为:,还 可以翻转为:; 上述结构皆属同一种物质。 3.换(换元法) 即改变一个观察的对象。 换元法是一种技巧,因此必须在一定 情况下才能使用。 设烃的分子式为C x H y,如果 C x H y-a Cl a与C x H y-b Cl b的同分异构体 种数相同,则必须满足a+b=y的条 件。 4.反 即将R-COOH反过来写成甲酸的酯 HCOOR,将RCOOR′反过来写成为另一 种酸和另一种醇形成的酯R′COOR。 5.抽--放 即抽出某个原子或和某个原子团,再 与另一原子相连形成新的基团,或放 到某两原子之间。 例如:将羧基-COOH中的O抽出,与烃 基的H组成-OH,余下部分组成醛基 -CHO,所以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饱和一元 羧酸与羟基醛互为官能团异构。 又如:将抽出一个O插 在苯环的C—H之间就形成—OH,即: 训练抽象思维 思考并回答

(高考生物)烃的衍生物

(生物科技行业)烃的衍生 物

溴乙烷卤代烃 1.烃的衍生物 ①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余原子或原子团代替而衍变为的化合物. ②构成:除含 C、 H 元素外,还含有 O 、 X(卤素 )、 N 、 S 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有的有:—X、— OH 、 2.溴乙烷 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38.4 ℃,密度比水大ρ= 1.46g/cm 3,易溶于有机溶剂。分子构造 分子式构造式构造简式官能团 C2H 5 BrCH 3 CH 2 Br - Br 化学性质 C2H 5 Br 分子中 C— Br 键为极性键,简单断裂,溴原子易被其余原子或原子团代替。 ①水解反响 属于代替反响.反响条件:强碱水溶液。 ②消去反响

反响条件: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 反响实质: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HBr 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消去反响:有机化合物在必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 O 、HBr等),而生成不饱和(含朋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响。 (— Br) 的影响,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 从溴乙烷能发生消去反响和水解反响说明,受官能团溴原子 乙烷的开朗。 3.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代替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 1)分类 依据分子中所含卤素的不一样,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等。 依据分子中所含烃基不一样,可分为脂肪卤代烃和芬芳卤代烃。 依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不一样,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 2)物理性质 都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卤代烃的沸点随烃基增大体现高升趋向,密度随烃基增大体现减 小趋向。 卤代烃的沸点比对应的烷烃要高,这是因为卤素原子的引入使卤代烃分子的极性比烃分子强,从 而使分子间的作使劲增大。

有机合成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 教学目标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你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反应,列出下列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吗? 1.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入卤原子的三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回顾 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醇的消去反应 炔烃的不完全加成反应 2.烷烃或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取代)反应 不饱和烃与HX 、X 2的加成反应 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 3.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醛(酮)的加成反应 酯的水解(或取代)反应 二、知识点讲解 (一)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1.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性、低污染。通常采用四个碳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2.应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为减少合成步骤,应尽量选择与目标化合物结构相似的原料。步骤越少,最后 产率越高。 3.合成路线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 目标化合物中,达到零排放。 4.有机合成反应要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于实现。 5.要按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综合运用有机反应中官能团的衍变规律及 有关的提示信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时则要综合运用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导出最佳的合成路线。 原料 中间产物产品 (二)中学常用的合成路线 1.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一元合成路线 R —CH =CH 2――→HX 一定条件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3.二元合成路线 顺推 逆推 顺推 逆推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第5节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下学期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五节 有机合成 第2课时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在前三节中,教科书以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介绍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通过复习再现、资料给予、课件激发、课题探究等形式,分析有机合成过程,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教学时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有机物逆合成法的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逆合成分析,简单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教学难点: 逆合成分析,简单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讲义 教具 【新课导入】 有机合成的发展史 随着新的有机反应、新试剂的不断发现和有机合成理论的发展,有机合成的技术和效率不断提高。 (1)20世纪初,维尔施泰特通过十余步反应合成颠茄酮,总产率仅有0.75%。十几年后,罗宾逊仅用3步反应便完成合成,总产率达90%。 (2)20世纪中后期,伍德沃德与多位化学家合作,成功合成了奎宁、胆固醇、叶绿素、红霉素、维生

素B12等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促进了有机合成技术和有机反应理论的发展。 (3)科里提出了系统化的逆合成概念,开始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设计合成路线。让合成路线的设计逐步成为有严密思维逻辑的科学过程,使有机合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有机合成的发展,使人们不仅能通过人工手段合成原本只能从生物体内分离、提取的天然产物,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新物质,为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进步。 【过渡】 有机合成路线的确定,需要在掌握碳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产率,通过简便而对环境友好的操作得到目标产物。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可以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比较原料分子和产物分子在碳骨架和官能团等方面的异同,再有目的地选择每一步的转化反应 任务一:从原料出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 (1)人们最初是通过发酵法由粮食制备乙酸,现在食醋仍主要以这种方法生产,工业上大量使用的乙酸是通过石油化学工业人工合成的。请以乙烯为原料,设计合理的路线合成乙酸,并以图3-28的形式呈现,分析该合成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 (2)目前已经出现了将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工艺。假定该工艺涉及的反应和(1)中合成路线的每一步反应的产率均为70%,请计算并比较这两种合成路线的总产率。 [小结] 从原料出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正向设计图示) 【讲解】 [思考与讨论] (1) (2)方法1: 0.7 x 0.7 x 0.7=0.343 方法2:0.7 (2)中的合成路线更优。 [小结] 从原料出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 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形成一段碳链或连上一个官能团,合成第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出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最后得到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目标化合物。 正向设计图示

烃的单元教学设计

[讲]烷烃的化学性质一般稳定。在通常状况下,烷烃跟酸、碱及氧化剂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但在特定条件下烷烃也能发生上述反应。 [讲]烯烃的化学性质与其代表物乙烯相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5、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加成反应:(以丙烯为例。要求学生练习) [讲]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凡是不对称结构的烯烃和酸(HX)加成时,酸的负基(X-)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也就是马氏规则。 (2)氧化反应 ○1燃烧:C n H2n+ 2 n3 O2n CO2 + n H2O ○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R—CH=CH2R—COOH + CO2 R 1 C R2 C H R3 R1C O R2 + R3—COOH ○3催化氧化 2R—CH=CH2 + O22R 1C O R2 CH3 在臭氧和锌粉的作用下, C C R1 H R2 R3C O H R1 + C O R3 R2 (3) 加聚反应 [投影练习]请以丙烯和2-丁烯为例来书写上述三各反应方程式 6、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讲]二烯烃跟烯烃性质相似,由于含有双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这里我们主要介绍1,3-丁二烯与溴发生的两种加成反应。 [讲]当两个双键一起断裂,同时又生成一个新的双键,溴原子连接在1、4两个碳原子上,即1、4加成反应 (1)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讲]若两个双键中的一个比较活泼的键断裂,溴原子连接在1、2两个碳原子上,即1、2加成反应 [讲]以上两种加成是二烯烃与溴等物质的量加成,若要完全发生加成反应,1 mol 的二烯烃需要2 mol 的溴, CH 2=CHCH=CH 2 +2Br 2 CH 2BrCHBrCHBrCH 2Br [讲]二烯烃可发生加聚反应,如 (2) 加聚反应 n CH 2=CHCH=CH 2 催化剂 H 2C C H H C C H 2 * n (顺丁橡胶) [小结]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设计 一、烷烃(alkane)和烯烃(alkene)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 (2) 烯烃: 2、物理性质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3) 聚合反应: 4、烷烃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1)取代反应: (2)氧化反应: 5、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1 燃烧:○2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3 催化氧化:2R —CH=CH 2 + O 2 2R 1 C O R 2 CH 3 (3) 加聚反应 6、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2) 加聚反应: n CH 2=CHCH=CH 2 催化剂 (顺丁橡胶)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指导第七章有机化学基础 第4讲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4讲烃的含氧衍生物 【课标要求】 1.能写出烃的衍生物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能够列举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描述和分析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反应式。 3.能基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与反应规律分析和推断含有典型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反应式。 【学科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官能团的角度阐释烃的衍生物的主要性质,能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类别、官能团、化学键等角度分析预测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能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官能团的差异对其性质的影响,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考点考题 考点一:醇、酚、醚 2021全国甲卷第10题2021全国乙卷第10题2021山东等级考第12题2020全国Ⅰ卷第8题2020全国Ⅲ卷第8题 考点二:醛、酮2021全国甲卷第36(6)题2021全国乙卷第36(6)题2020全国Ⅱ卷第10题 考点三:羧酸及其衍生物 2021全国甲卷第10题2021全国乙卷第10题2020山东等级考第6题 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高考命题在本讲有以下规律: 1.从考查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考查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考查烃的衍生物的原子共平面、同分异构体等。 2.从命题思路上看,侧重以陌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情境载体考查烃的衍生物的重要性质。 3.从考查学科素养的角度看,注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官能团有哪些; (2)烃的含氧衍生物典型代表物的性质有哪些,怎样检验; (3)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是怎样的; (4)烃的含氧衍生物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考点一:醇、酚、醚(基础性考点)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