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和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异同
赵树理与孙犁创作之比较

赵树理与孙犁创作之比较——语言特色的比较中文5092 920090517 郑黎摘要:赵树理和孙犁都是来自于农村并且扎根于农村的杰出人民艺术家,他们以农村、农民为题材,从而创作出了大量的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诗情画意并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如果说赵树理的作品描摹时代风云如惊涛拍岸,令人惊心动魄,那么孙犁的作品则像一股暖流静静地流淌,在读者心灵深处唤起强烈的反响,激起澎湃的浪潮。
如果要将两位杰出的农民艺术家的创作拿来比较,恐怕写上一个月也未必写得好呀!所以在这里仅从二位的创作语言入手。
二者的语言都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的特色,但就个体而言又各有各的不同。
关键词:创作语言;通俗易懂;平民化;各不相同赵树理和孙犁是我国表现现代农村生活变迁的杰出作家,他们的作品曾经影响了一批作家,并且以他们为代表形成了两个独具特色的风格流派,赵树理被称为“山西”派、“火花”派、或“山药蛋”派;孙犁被称为“白洋淀”派或“荷花淀”派。
赵树理自幼生活在农民中间,酷爱民间艺术,决心为农民写作,不想上"文坛",只想上"文摊",做一个"文摊文学家"。
从创作初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致力于文艺大众化,从而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尤其在语言方面,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其语言特色大致来说体现在语言运用恰当得体、形象生动和口语化等方面。
同是反映问题性的小说,赵树理的小说语言通俗平易,幽默风趣,初读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都理解了,但是隐藏在故事后面深刻的寓意,如不仔细推敲是无法品味的。
比如他的《锻炼锻炼》中塑造了一连串的鲜明人物,然而写的最好、最鲜明、意蕴最丰富的不是这些质朴耿直的王玉生、王金生、王满喜和范灵芝等这些正面人物,而是“惹不起”、“常有理”、“糊涂涂”、“小腿疼”等那些“中间人物”。
作者把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这类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造成听话人的在场感,从作品人物塑造的语言来看,他没有对这些人物作静止的描绘、分析、议论。
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风格比较

荷花淀”派与“⼭药蛋”派风格⽐较“荷花淀”派与“⼭药蛋”派风格⽐较摘要:以孙犁为⾸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的“⼭药蛋派”是我国现代⽂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本⽂通过对这两的流派的对⽐研究,分析“荷花淀派”与“⼭药蛋派”的不同艺术风格,从⽽加深我们对这两个历来多有存在性争议的流派的认识。
关键词:“荷花淀”派“⼭药蛋”派艺术风格(⼀)“荷花淀”派及其艺术风格分析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个当代⽂学的流派。
此派⼀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息和乐观精神语⾔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等。
荷花淀即⽩洋淀,这⼀流派得名,不但源于⽩洋淀这个地⽅,也源于孙犁的短篇⼩说《荷花淀》。
《荷花淀》以⽩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
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彩。
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报·⽂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地带的⼀批⽂学青年。
这⼀派作家的共同特⾊是着⼒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和⽔乡的清新⽓息。
后来,逐渐发⽣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荷花淀派”的作品,⼀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息和乐观精神,情节⽣动,语⾔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说”之称。
荷花淀派开创者:孙犁,原名孙树勋。
河北安平⼈。
现代作家。
我国杰出的语⾔⼤师。
⽆产阶级⾰命⽂艺运动的领导⼈之⼀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的⼀贯的风格,“他的散⽂富有抒情味,他的⼩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绝不枝蔓;他是⽤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不落轻佻。
”(《反映社会主义跃进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进步》)概括说来,荷花淀派⼩说的艺术特⾊,⾸先是以炽热的感情对河北农村⽣活的诗意描绘,地⽅⾊彩浓郁。
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在解放区短篇小说家中,孙犁(1913—)是赵树理之外最重要的作家。
与赵树理以现实主义精神着重表现农民心理思想改造的艰难历程不同,孙犁的小说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的描写,带着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
读孙犁的小说可以发现,作者着意刻画、赞美的人物都是妇女,像《走出以后》中的王振中、《老胡的事》中的小梅、《丈夫》中的媳妇、《麦收》中的二梅、《荷花淀》与《嘱咐》中的水生妻子、《荒花荡》中的两个女孩子、《钟》里的尼姑慧秀,还有《“藏”》中的浅花、《纪念》中的小鸭……这些年轻妇女各具神采,却都在同样的恶劣的战争环境下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刚毅的性格,以及革命的激情、乐观的精神,可以说,这是孙犁塑造的独特的人物体系。
作家正是从这些纯真、健美的青年妇女身上挖掘出时代精神的美。
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在旧社会生活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但在解放区,她们的聪明才智第一次得到了发挥。
孙犁正是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感情,来反映出多彩多姿的时代光辉。
《丈夫》中的媳妇在抗战中逐渐提高了认识,把一颗埋怨丈夫、想念丈夫的心扩大去恨日本鬼子,知道了只有把鬼子赶走才有团圆的日子。
《走出以后》的17岁小媳妇王振中积极参加工作,终于脱离了落后的婆家。
《荷花淀》中的游击队员们的妻子从想念丈夫到自己也配合丈夫作战。
作者充分写了解放区劳动妇女的成长,写出了她们内心的美。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历来有描写劳动妇女的传统,但多是描写她们所受的苦难,例如鲁迅的《祝福》、叶圣陶的《一生》、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的《生人妻》等等;也有着重描写劳动妇女身上的闪光品质的,例如艾芜的《南行记》中的一些篇章、沈从文的《边城》、《长河》等等,但他们或是反映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人物,从隐藏在下层社会烟尘里发掘出受伤的灵魂美,或是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而孙犁所表现的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
孙犁笔下的农村妇女不再有艾芜人物的病态,而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人物的美好秉性产生于现实的新的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土壤中。
通俗传统与高雅传统的现代呈现——赵树理与孙犁的小说创作比较

通俗传统与高雅传统的现代呈现——赵树理与孙犁的小说创
作比较
陈非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辑刊》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赵树理和孙犁均是延安文坛的代表作家.与"五四"一代作家相比,他们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文学自身的传统.在创作主题上,他们坚守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而来的道德伦理和性情本色.在艺术方式上,赵树理主要将传统的话本评书资源纳入小说创作的现代建构;而孙犁则将古典诗词散文的审美格调和韵致作为小说创作的内在诉求.不同的路径选择带来了两人不同的命运变迁.
【总页数】5页(P261-265)
【作者】陈非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现代的通俗与传统的高雅——现代音乐剧与歌剧之比较
2.民族传统的现代表达——孙犁40年代小说创作的民族传承、时代命运及其历史贡献
3.民族传统的现代表达——论孙犁40年代的小说创作
4.回归传统超越传统——论鲁迅与赵树理小
说创作中的民族特色5.作家的"主体间性"与小说创作中的"间性形象"——以赵树理、孙犁的小说创作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迥异的风格——创作比较

孙犁在写年轻女人的漂亮时,有时也采用侧面描写,《铁木前传》写小满儿时就是这样,
每逢小满儿到街上来推碾,就会在这小小的村庄里引起一场动乱。当她还没有得到推碾的机会,只是放下一把笤帚在碾子旁边占着,自己一径回家去了,就有一些青年人趁到碾子附近来了。青年人越聚越多,常常使得那正在推碾的人家,感到非常奇怪。
战士们在关口休息了一下,他们爬上城墙,抚摸着那些大砖石。不知道由于什么,忽然有很多的人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来,一时成为全连全队的合唱。他们的心情象长城上的砖石一样沉重,一种不能遏止的力量,在每个人的血液里鼓荡着,就象桑干的河水。歌声呀,你来自哪里?凌峭的山风把你吹到大川。古代争战的河流在为你击节。歌声呀,唱到夕阳和新月那里去吧!奔跑在万里的长城上吧!你灌满了无穷无尽的山谷,融化了五台顶上的积雪,掩盖了一切的呼啸,祖国现在就需要你这一种声音!
……过了一会儿,小满从她姐姐家的胡同里转出来,青年们的眼睛就一齐转向她那里。青年们的眼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勇迈些,有的怯懦些,然而都被内心的热情和狂想激动着,就像接连爆发的一片火焰。
孙犁描写小满的手法与赵树理写小芹的手法如出一辙,这倒不是后者模仿了前者,而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小说侧面描写的手法对他们都产生了影响。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 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侧面描写。这段描写没有正面写关羽的武艺如何如何高超,而是写几员大将都被华雄打败,就在这种背景下,关羽上阵将华雄之头提来掷于地下,为他出马时备下的热酒,“其酒尚温”。通过这样的非正面描写,关羽的武艺高超就不用再写了。
创作毕竟是创作,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我在写作上有些别扭劲儿,就是不愿重复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我本来计划写个什么东西,准备怎样写,如果有人这样写了,我就只好改变原来的计划。我在写作之前,也愿意参考同样性质的作品。土改、复仇、翻身等伟大运动,我没有正面去写,因为我要写的时候别人已经写了好几本。别人把这条道路走了,我就另想别的办法。多看别人的作品,会对自己进行创作有一定启发,但不应该照抄别人的写法。别人这样写,自己就不要再这样写,得另外想新办法,才能算“创作”。【《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赵树理全集》第四卷,第431~432页】
一样藤开两样花——论孙犁与赵树理的农村婚姻题材创作的异同

赵 树 理 与 孙 犁 被 称 为 “ 放 区 文 学 创 作 的 双 璧 , 二 解 ” 人 的许 多 创 作 都 曾 涉 及 到 农 村 男 女 的 爱 情 婚 姻 。本 文 拟 以赵 树 理 的 《 小二 黑 结 婚 》 和孙 犁 的《 姻 》 例 , 讨 二 人 婚 为 探 相 同题 材 小 说 的 异 质 性 及 各 自的 特 点 。
第 1 卷 第 6 O 期
2 1年 1 O 1 2月
淮 北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RNAI OF HUAI EIP B ROFE S ONAI SI AND CHNI TE CAL COL LEGE
V01 0 .1 No. 6
De .2 1 c 01
了一 个 让 人 深 省 的问 题 : 存 在 人 们 心 目中 的 封 建 落 后 意 残
识 和宗 派 意 识 并 没 有 随 着 抗 战 的胜 利 而 消 失 , 而 在 胜 利 反 后 变 得 更 为 突 出 , 时 , 有 来 自革 命 队 伍 内 部 的 蜕 变 。 同 还 小 说 提 示 了 政 权 建 设 和 思 想 改 造 的 艰 巨 性 与 迫 切 性 。故
、
相 同 的题 材 。 同 的 风 格 不
孙 犁 与 赵 树 理 许 多 作 品 都 涉 及 到 了 农 村 青 年 的 婚 姻 爱 情 生 活 , 中《 二 黑 结 婚 》 《 姻 》 篇 小 说 在 题 材 上 其 小 和 婚 两 具 有 相 似 性 , 这 两 朵 一 根 藤 上 开 出花 朵 , 面 貌 各 异 。 但 却 首 先 , 文本 层 次 上 看 , 两 篇 小 说 的 内 容 和 结 构 有 从 这 很 大 差 异 。赵 树 理 的 《 二 黑 结 婚 》 于 1 4 小 写 9 3年 5月 , 为 是 了配 合 解 放 区 的婚 姻 条 例 的 出 台 而 创 作 的 。小 说 进 述 了 青 年 男 女 一 小 二 黑 和 小 芹 冲 破 传 统 封 建 势 力 和 村 中 的 一 流 氓 恶 势 力 的 阻 碍 与 迫 害 , 对 包 办 婚 姻 , 新 生 民 主 政 反 在 权 的支 持 下 , 于取 得 婚 姻 自由 的故 事 。 小 说 采 用 了 农 村 终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1309 及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模拟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现代小说是在与传统旧文学的深深(断裂)和与外国文学的猛烈(碰撞)中诞生的。
2、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他描写爱情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3、丁玲的第一篇小说是(《梦珂》),庐隐的代表作是中篇(《海滨故人》)。
4、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
5、《家》所描写的三个悲剧女性分别是(鸣凤)、(梅)、(瑞珏)。
6、老舍1932年创作的(《猫城记》),是一部寓言体讽刺小说。
7、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代表作是(《绅士的太太》)和(《八骏图》)。
8、郭沫若在《女神》之后,又结成诗集(《星空》)、(《前茅》)和《瓶》、《恢复》。
9、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冯至),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田间)。
10、第三个十年出现的重要诗派是(七月诗派)和(新诗派(九叶诗人))。
二、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的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作品,曾收入鲁迅《呐喊》的是( B ) A、《铸剑》 B、《补天》2、下列作家中,他的小说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作家是( B ) A、冰心 B、叶绍钧3、下列作品中,描写了浙东一带“冥婚”风俗的小说是( C )A、《柚子》B、《黄金》C、《菊英的出嫁》D、《乡下》4、下列作家中,开创了一种“自叙传”的浪漫抒情小说形式的作家是( C ) A、庐隐 B、王统照 C、郁达夫5、最初显示出老舍幽默才能的作品是( B ) A、《骆驼祥子》 B、《老张的哲学》 C6、鲁迅称赞其“力透纸背”地写出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小说是( A )A、萧红的《生死场》B、叶紫的《丰收》7、被朱自清指出“专心致志做情诗”的社团是( A )A、湖畔诗社B、新月诗社C、沉钟社D、创造社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出自诗篇(B ) A、《向太阳》 B、《我爱这土地》9、下列诗人中,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 D )A、艾青B、臧克家C、田间D、戴望舒10、熟练地运用陕北“信天游”形式的诗篇是( D )C、《王九诉苦》D、《王贵与李香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1、社会剖析小说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比较孙犁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异同

比较孙犁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异同抗日战争的爆发,对中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同时也孕育了许许多多中国文坛上的佼佼者。
其中在解放区内的“荷花淀派”的孙犁与“山药蛋派”的赵树理颇负盛名。
同样是解放区小说,却奇迹般地诞生了两种不同的流派。
我们也许会惊异:在同样的时代背景,差不多的环境下,到底他们的创作风格有多大的差异呢?我们又能否从中找到他们的相同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从他们小说的语言风格、艺术构思以及描写方法三方面一同分析他们的小说在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在小说的语言风格上,赵树理的文字比较贴近群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朴实精练,大众化,口语化。
而孙犁的语言则讲究文学艺术性,优美隽永,恬淡流畅,不蔓不枝,意蕴悠长。
身在解放区,比起作家,赵树理更多的把自己定义为一个革命者。
他说:“参加了革命,我就像维护宗教一样维护革命。
”所以他写小说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为了能让百姓及时读懂,及时起到宣传作用。
他深入群众,对其口语进行提炼加工。
并把它很好地融入到了作品的语言中。
如:《小二黑结婚》就大量地出现大众化的语言。
其中,最经典的要数二诸葛私自为小二黑找童养媳,小二黑反对时说的那句:“你愿意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
”了。
这句常人脱口而出的话朴实无华,却能用最直接的口语真实地表现了新型农民的内心世界,通熟易懂,又教人深思。
除此之外,小说还融入了如“十分哄伙”、“老来俏”、“捉贼要赃,捉奸要双”“插起军旗,就有吃粮人”等民间特色口语。
对于这样的语言郭某若先生如是称赞道:“最成功的是语言,不仅第一个人物的口白适如其分,便是全体的叙述文都是平明简洁的口头语,脱尽了五四以来欧化体的文言臭味。
”同样是身在解放区,同样是鼓舞群众。
孙犁的小说则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以及他对文学的追求。
他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和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异同
随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想与规范的确立,作家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思想在渐渐隐退,前期解放区小说中意境涉及的个性解放、小生产者思想意识批判等主题消失了。
后期解放区的小说取得的成就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革命的文艺方向。
其中孙犁与赵树理更代表一个时代创作水准。
然而这两位小说家在创作上各有千秋。
作为解放区的代表作家,孙犁和赵树理在创作上有一些相似或相同的地方。
(一)二者都擅长农村题材,塑造了鲜活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擅写农村题材,作品的主题是他在农村做群众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农村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笔下的老一辈农民如二诸葛、三仙姑等,个性鲜明。
性格生动丰富,艺术成就较高。
孙犁写的则是冀中白洋淀水乡一带的农村和山地儿女的生活。
例如《荷花淀》的水生嫂,《光荣》中的原生和秀梅,通过动人的人物形象,再现了解放军战士不忘人民的本色。
(二)二者都较多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具有民族特色。
赵树理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在故事情节中,以简练传神的笔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语言则注意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
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他只用了一句“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这句及其形象的话,便把45岁还想“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的勾勒出来了,令人忍俊不禁。
三仙姑打官司那一段,作者先写了她换上新衣服、新头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上了几件首饰,到了区里的大院,大家都跑来看,唧唧哝哝地说:“看四十五岁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的音容举止,就立即出现在读者眼前了。
孙犁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达到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精确的描写,同时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做到了精确和传神。
如《“藏”》,这样描写了一个巧媳妇:“她纺纱,纺车象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梃柏乱响,梭飞的象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
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象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
”这段描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这个类似民间传说里的人物的动作特点,甚至还通过响亮的字眼和明快的节奏感,传达出了人物那充满自信的神态和精力充沛的青春气息。
不惟写人物,有些景物描写往往几笔,就做到了“象、意”并茂,情景交融。
这他的作品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民族特色。
然而孙犁和赵树理在以下方面却不尽然相同。
(一)孙犁小说的语言,尽管是清浅的白话,但绝不是赵树理式的民间口语化的白话,而是趋于简洁、雅致的文人白话。
在《嘱咐》一文中,这么写到“孩子睡着了,
睡的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小水泡,愉快地升起,
又幸福地降落。
”他的小说,处处可见文字的优美,感受到作者充满爱的心灵。
(二)孙犁的小说十分注重情调和意境,赵树理的小说则注重的是故事和情节。
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运用传统手法,即注重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
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结局。
《小二黑结婚》是一个大故事,其中又穿插
了“不宜载种”、“米烂了”等小故事。
每章结尾和下章开头都扣得很紧,如第二
章叙述“三仙姑的来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的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
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
”非常自然的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
结局
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果,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
办,二诸葛。
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也有了好的变化,作品中人物在结局都一一
有所交待。
这些也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
(三)孙犁小说很多表现了女性“阴柔之美”,而赵树理描写人物形象和性格则更加多
样。
化。
《荷花淀》中将劳动妇女劳作的场面描绘得那样充满诗意与柔情。
月下
织席的水生嫂,既是质朴可感的普通农家妇女,却又有几分飘渺若仙的轻灵美
感。
那一派由月光之皎洁、秋水之静穆、苇眉子之柔顺、荷叶荷花之清芬所构
成的超绝意境,是女性的纯洁、宁静、深沉、温柔优美尽在不言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进程中,赵树理的小说反映了中国农村变革,从《小二黑结婚》开始,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新农村的人物形象和艺术典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孙犁小说对诗意的孜孜以求,他小说所呈现的单纯之美,都与他的理想主义情怀及由此决定的“唯善”、“唯美”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即使是现实的悲剧,在小说中化成了一缕淡淡的忧伤,痛苦升华了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