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氰酸酯的结构反应活性

合集下载

异氰酸酯红外特征峰

异氰酸酯红外特征峰

异氰酸酯红外特征峰异氰酸酯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其红外光谱特征峰可以用于鉴定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异氰酸酯的红外特征峰及其对应的功能基团。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异氰酸酯。

异氰酸酯是由异氰酸和醇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高反应活性和良好的溶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聚合物、染料和医药等领域。

在红外光谱中,异氰酸酯通常显示出以下几个特征峰:1. 异氰酸酯基团的特征峰:异氰酸酯的红外光谱中,最显著的特征峰为N=C=O伸缩振动峰,位于2200-2280 cm^-1波数范围。

这个特征峰是异氰酸酯的独特标志,可以用来快速鉴定异氰酸酯化合物。

2. 酯基团的特征峰:异氰酸酯通常含有酯基团,其红外光谱中的C=O伸缩振动峰位于1735-1750 cm^-1波数范围。

这个特征峰是酯基团的典型表现,可以用来确认异氰酸酯的存在。

3. 烷基和芳香基的特征峰:异氰酸酯中常含有烷基或芳香基,其红外光谱中的C-H伸缩振动峰通常位于2850-3000 cm^-1波数范围。

这个特征峰可以用来确定异氰酸酯中的烷基或芳香基的存在。

4. 其他功能基团的特征峰:异氰酸酯中可能还含有其他功能基团,如醇基、胺基等。

这些功能基团的特征峰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确定。

例如,醇基的特征峰位于3200-3600 cm^-1波数范围,胺基的特征峰位于3300-3500 cm^-1波数范围。

通过对异氰酸酯的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这对于合成和应用异氰酸酯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鉴别和分析异氰酸酯的纯度和含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异氰酸酯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可以用来鉴定和分析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其中,N=C=O伸缩振动峰、C=O伸缩振动峰、C-H伸缩振动峰是异氰酸酯的典型特征峰,可以用来确定异氰酸酯的存在和功能基团的类型。

这些特征峰的分析对于合成和应用异氰酸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异氰酸酯这一重要有机化合物。

异氰酸酯的合成

异氰酸酯的合成

异氰酸酯的合成引言异氰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中。

它们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反应性,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药物和农药等化合物。

本文将深入探讨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应用领域。

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异氰酸酯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底物直接反应法底物直接反应法是最常用的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胺与卤代烷直接反应生成异氰酸酯。

反应的一般步骤如下:1.将胺和卤代烷加入反应容器中;2.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搅拌,加速反应进行;3.反应完成后,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和分离产物;4.纯化产物,得到异氰酸酯产物。

2. 酸碱中和法酸碱中和法是另一种合成异氰酸酯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底物的酸碱中和反应生成异氰酸酯。

反应的步骤如下:1.将底物以溶液形式加入反应容器中;2.将适量的酸或碱溶液缓慢滴加到底物溶液中,使其达到中和反应;3.反应完成后,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和分离产物;4.纯化产物,得到异氰酸酯产物。

3. 互变反应法互变反应法是一种通过互变反应生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两种含氮化合物之间的酰胺互变反应得到异氰酸酯。

反应的步骤如下:1.将两种含氮化合物以溶液形式加入反应容器中;2.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控制反应速度;3.反应完成后,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和分离产物;4.纯化产物,得到异氰酸酯产物。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异氰酸酯的合成涉及多种反应机理,其中最常见的是胺与卤代烷的取代反应机理。

胺与卤代烷的取代反应机理如下:1.卤代烷与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胺盐;2.胺盐进一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异氰酸酯;3.异氰酸酯与溶剂或其他反应物发生进一步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异氰酸酯的应用领域异氰酸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异氰酸酯可以作为重要的单体用于合成聚氨酯和聚胺酯等高分子材料。

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2. 药物合成异氰酸酯可以用于药物的合成。

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对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进行简要概述,介绍该结构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封闭型异氰酸酯属于有机化合物家族,其特点是在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封闭环。

这些封闭环可以赋予异氰酸酯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研究价值,对封闭型异氰酸酯的深入了解成为必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的解释说明和概述:首先,在第二部分“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解释说明”中,我们将介绍异氰酸酯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特点。

通过对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阐述来解释该类型化合物的形成原理。

然后,在第三部分“封闭型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不同反应途径来合成封闭型异氰酸酯。

这些方法包括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以及最新的合成技术。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封闭型异氰酸酯的应用领域”中,我们将阐述该结构在聚合物工业、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我们还会提及其他潜在应用领域,并探讨相关研究成果。

随后,在第五部分“异氰酸酯结构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中,我们将回顾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介绍当前研究热点和挑战。

最后,我们将探讨该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最后,在结论部分(第六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强调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解释和概述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包括其定义、特点、合成方法以及广泛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了解该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

同时,通过回顾历史演变、分析当前研究热点和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科学家和研究者提供启示和指导,推动封闭型异氰酸酯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2. 封闭型异氰酸酯结构解释说明:2.1 异氰酸酯简介异氰酸酯(Isocyanate)是一类化学物质,它含有一个或多个异氰基(-N=C=O)。

异氰酸酯具有高反应活性和多样的结构,因此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脂肪族异氰酸酯指标

脂肪族异氰酸酯指标

HDI/IPDI/HMDI指标氢化MDI:结构式:分子量262合成:二苯基甲烷-4,4-二胺经光气化制成。

性能:脂环系二异氰酸酯,属不黄变异氰酸酯。

黏度(20℃)29 mPa.s,凝固点10~15℃HDI:HDI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的简称。

【CAS】822-06-0【中文名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1,6-亚己基二异氰酸酯;1,6-二异氰基己烷【英文名称】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结构分子式】OCN-CH2-CH2-CH2-CH2-CH2-CH2-NCO【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68.19【密度】1.04 g/cm3(20℃)【沸点(℃)】122℃(1.33KPa)【自燃点(℃)】454【凝固点(℃)】-67【闪点(℃)】135【水解氯】0.03%以下【粘度】3mPa.s【毒性】本产品有毒,对眼、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器具【性状】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1、因HDI 为脂肪族异氰酸酯,做成的树脂有明显的耐黄变的特性;2、HDI的衍生物可作为异氰酸酯固化剂,分为HDI单体-TMP,HDI缩二脲,HDI三聚体三种,是高档聚氨酯胶粘剂和涂料的固化剂。

特别是三聚体作为固化剂具有黏度低,易储存的性能,做成的制品有优异的耐热,耐光,耐候和耐溶剂性能。

IPDI:IPDI概述简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化学名称:3-异氰酸酯基亚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

别名:3-Isocyanatomethyl-3,5,5-trimethylcyclohexyl isocyanate; 5-Isocyanato-1-(isocyanatomethyl)-1,3,3-trimethylcyclohexane; IPDIIPDI产品是含75%顺式和25%反式异构体的混合物。

分子式:C12H18N2O2结构式: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相对分子质量:222.29.CASCAS 编号:4098-71-9.EINECS 编号:223-861-6物化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樟脑似气味,与酯、酮、醚、芳香烃和脂肪烃等有机溶剂完全混溶。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标准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标准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标准一、化学性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0N2O4。

它是一种白色至淡黄色结晶,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和挥发性。

HDI在常温下可以逐渐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氨。

它对湿气敏感,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

二、分子结构HDI的分子结构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六元环,两个异氰酸酯基团和一个甲基组成。

这种结构使其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和挥发性。

三、纯度与杂质HDI应呈白色至淡黄色结晶,不应含有其他颜色或杂质。

其纯度应不低于98.5%。

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其反应活性和储存稳定性。

四、安全性HDI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时间接触或吸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使用HDI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实验服,并确保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

五、储存与运输HDI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运输时需使用专用的化学品容器,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泄漏。

六、生产工艺HDI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合成六亚甲基二胺,然后将其与光气反应生成HDI。

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原料的质量和反应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七、环保与废弃物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应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

八、测试方法HDI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试:熔点、折射率、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产品的纯度、结构和性质。

九、应用范围与限制HDI主要用作聚氨酯树脂的原料,也用于制造涂料、胶粘剂、弹性体等。

在使用HDI时,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避免长时间接触皮肤或吸入其挥发物。

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采购HDI时,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的供应商,并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确保产品的运输和储存安全,避免泄漏和污染环境。

同时,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或其他问题。

逐步加成聚合

逐步加成聚合
二元醇
增大分子量的过程。PU树脂扩链剂主要为水、二元醇或二元胺。
二元胺
24
异氰酸酯指数(R)
0<R<1,分子扩链,端基为—OH R=1, R=2, 分子无限扩链,端基为—NCO及—OH 分子不扩链,端基为—NCO 1<R<2,分子扩链,端基为—NCO
R>2,
分子不扩链,端基为—NCO ,含未反应异氰酸酯。
O RCCl
NaN3
O RCN3
- N2
惰性溶剂
R N
H2 O
C O
历程
O RCN3
N2
- CO2
RNH2
.. 重排 R C N:
O
R N C O
16
Schmidt (施密特)重排
O RCOH + HN3
浓 H2SO4, -H2 O, -N2 惰性溶剂
R N C O
H2 O
- CO2
RNH2
17
[-CH2—CH2—CO—NH-]n
在石油、造纸、自来水等工业和领域应用广泛。
5

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1. 聚氨酯(Po1yurethane, PU)的发展
1937,德国Bayer合成第一种聚氨酯热塑性塑料Durthane U。 40年代,制得了合成纤维贝纶U(Perlon U)。 50年代,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弹性纤维和泡沫塑料。
一 概述
逐步加成聚合反应(Step-Growth Addition Polymerization)简称聚加成反应,某些单体分子的官能团 可按逐步反应的机理相互加成而获得聚合物,但又不析出 小分子副产物。
大分子链逐步增长,每步反应后均能得到稳定的中间加 成产物,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增长而增加。 由于反应中没有小分子副产物析出,高聚物的化学组成 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异氰酸甲酯化学性质

异氰酸甲酯化学性质

异氰酸甲酯化学性质一、异氰酸甲酯的性质1、异氰酸甲酯(Isyuanonate Methyl Ester)是有机双元酸的酯化反应产物,主要成分是异氰酸酯。

这类化合物可用水解,分解为异氰酸和甲醇,具有极强的活性。

由于异氰酸甲酯有完全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容器,所以它的能力也可以更多地掌握和控制。

2、异氰酸甲酯的结构是双元酸的简单的酯化反应产物,其特征是在原子分子内具有双元素双结构,氢、氧、硫等元素之间存在着共价键结合,对于异氰酸来说,甲醛内部也有很多共价键,使异氰酸和甲酯之间形成较强的结合力。

3、异氰酸甲酯的沸点是148℃,溶解性很好,在水和有机溶剂中都存在。

此外,它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

正是由于其较高的热稳定性,所以它长期以来都被用于加工不饱和树脂、涂料、塑料、无机化学、橡胶和煤炭添加剂等研究和应用工业中。

1、由于异氰酸甲酯的使用温度上升极快,可用于制造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耐热涂料。

2、异氰酸甲酯可用于不饱和树脂,可用于制造衣物、窗帘和地毯等家居装饰艺术品。

3、由于异氰酸甲酯的抗氧化性强,还可用于制造化妆品、航空工业以及电子工业。

4、异氰酸甲酯还可以用作 X 射线透视剂,用于 X 射线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中。

5、异氰酸甲酯还可用于防腐剂、溶剂剂料和添加剂等。

1、由于异氰酸甲酯性质十分活泼,使用时易燃易爆,应禁止在易燃物和氧化剂靠近的地方使用。

2、当异氰酸甲酯受热时,会分解产生有毒的气体,应确保适当排风。

3、异氰酸甲酯本身具有腐蚀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皮肤,以防腐蚀皮肤组织。

4、如果对人体有影响,应及时呼救医护人员,并及时就近就医。

总之,异氰酸甲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工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用于家居装饰、不饱和树脂、抗氧化添加剂、无机化工和溶剂等,但使用时也要慎重,以防发生火灾、毒气泄漏和人体腐蚀等危险。

聚氨酯化学与工艺4化学

聚氨酯化学与工艺4化学

RNCO
RNCO
RNCO
在该特征基团中 N,C,O原子的电负性顺序为O>N>C
氧原子(O)电负性最大,是亲核中心, 可吸引含活性氢化合物分子上的氢原子而生 成羟基,但不饱和碳原子上的羟基不稳定, 重排成为氨基甲酸酯(若反应物为醇)成脲(若 反应物为胺)。
碳原子(C)电子云密度最低,呈较强的 正电性,为亲电中心,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 攻。
3,3’-二甲基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
0.11 0.11 0.10
3、空间位阻效应
在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分子中,假如两个-NCO 基团同时处在一个芳环上,那么其中的一个NCO基 对另一个NCO基反应活性的影响往往是比较显著的。
但是当两个NCO基分别处在同一分子中的不同芳 环上,或它们被烃链或芳环所隔开,这样它们之间 的相互影响就不大,而且随链烃长度的增加或芳环 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CH3
CH2
27
10
CH2
[
CH2
]
6
1
0.5
CH3 NHCOOBu
k2
CH3 +BuOH
NCO
NCO
k4' + BuOH
CH3 NHCOOBu
NCO k4
+BuOH
CH3 NCO
NHCOOBu k2'
+BuOH
NHCOOBu
2,4-TDI中-NCO与-OH反应活性比较 (NCO:OH=1:1)
反应速度常数/(1mol/s)
若异氰酸酯与羟基的反应速度远大于 与脲基、胺基及氨基甲酸酯等的反应速度, 合成的产物基本为线型结构。
若异氰酸酯与脲基、氨基甲酸酯基的反 应速度接近或稍大于与羟基的反应速度, 则产物中的缩二脲键及脲基甲酸酯等交联 结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级反应
次级反应的活性较小,能形成支化或交联,是合成非线型聚氨 酯材料的基本反应。
10
a. 与醇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醇反应能力: 伯醇>仲醇>叔醇
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与醇类反应活性:当第一个NCO起反应后,会 使第二个末反应的NCO基活性降低。
b. 与水的反应
对泡沫塑料 十分重要
11
(3)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 a. 异氰酸酯二聚
粘合剂
14
(2)两步法 第一步:二元醇与过量二元异氰酸酯制备端基为-NCO基团的预 聚物。
第二步:预聚体进行扩链或交联。 扩链反应:预聚物通过末端活性基因的反应使分子相互连结而增 大分子量的过程。PU树脂扩链剂主要为水、二元醇或二元胺。
二元醇
二元胺
15
异氰酸酯指数(R)
0<R<1,分子扩链,端基为—OH R=1, 分子无限扩链,端基为—NCO及—OH 1<R<2,分子扩链,端基为—NCO R=2, 分子不扩链,端基为—NCO R>2, 分子不扩链,端基为—NCO ,含未反应异氰酸酯。
高温下则二聚体会发生分解
b. 异氰酸酯三聚 三聚体在150一200℃时仍很稳定(与二聚体不同)。可制取优异的 油漆涂料及耐温、阻燃的埂质泡沫塑料。
12
c. 异氰酸酯的线型聚合反应
n值可达2000
d. 异氰酸酯的缩聚反应
可制备聚碳化二亚胺
13
4. 聚氨酯树脂合成原理
(1)一步法
Perlon U
由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带有三个端经基的支化型聚酯可合成 得交联型聚氨酯树脂。
22
(3)一些特殊类型的异氰酸酯 a. 聚合型异氰酸酯:毒性小,较稳定,可提高PU的支化及交联度。
TDI三聚体
TDI与三羟甲基丙烷(TMP)加成物
b. 隐蔽型异氰酸酯:加热可释出异氰酸酯,方便贮存。
氨基甲酸苯酯
23
2. 多元醇化合物
(1)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常用的是由单体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四氢呋喃开环 聚合而成,采用碱性催化剂KOH和醇(或胺) 。 a. 二羟基聚氧化乙烯醚:由丁二醇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使 环氧乙烷开环聚合而得。
1937,德国Bayer合成第一种聚氨酯热塑性塑料Durthane U。 40年代,制得了合成纤维贝纶U(Perlon U)。
50年代,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弹性纤维和泡沫塑料。
60年代,聚氨酯涂料和粘合剂等开始应用。
我国聚氨酯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9年上海市轻工 业研究所开始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16
交联反应 a. 用多元醇类作交联剂
b. 用过量二异氰酸酯 (加热交联法):必须加热才能进行。
17
c. 其它交联剂 PU主链中含有许多种能 起反应的活性点,故可 采用其他交联剂。
d. “氢键”型交联
PU中含有多种内聚能很大 的极性基团,易形成氢键。
18
第三节 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及其特性
1. 异氰酸酯
5
2. 聚氨酯的反应式
由两官能团的二元异氰酸酯和二元醇反应:
氨基甲酸酯基团(氨酯键)
多羟基化合物及 多元异氰酸酯 + 端羟基聚醚、聚酯
体形聚氨酯
6
3.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异氰酸酯的结构、反应活性 异氰酸(O=C=NH)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R所取代的衍生物 (O=C=NR)叫异氰酸酯。异氰酸酯的O=C=N—基团是具有 两个杂积累双链的高度不饱和的基团,化学性能十分活泼。
3
O
O
O
O
O
O
O
Ox
O O
可溶性梯型高聚物
该高聚物能结晶,能溶解,但不熔化,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在 900℃时只失重30%。
(4)丙烯酰胺在催化剂下的加成聚合反应
n CH2=CH—CO—NH2
[-CH2—CH2—CO—NH-]n
在石油、造纸、自来水等工业和领域应用广泛。
4
第二节 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1. 聚氨酯(Po1yurethane, PU)的发展TDIຫໍສະໝຸດ 2,4—异构体2,6—异构体
用TDI所制得的PU机械性能较好,但TDI其沸点低,毒性较大。
20
不同品种TDI的主要性质
2,4—位TDI的活性大于2,6—位
21
b.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MDI
MDI易二聚,毒性低,一般在低温下贮存。
c. 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PAPI) PAPI是粗制MDI,分子量大,沸 点高,毒性低。分子中含有较多 的异氰酸酯基团,制得的PU交联 密度高,链刚性较大。
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分子中的亲核中心进攻正电性的碳原子, 是一种亲核加成的聚合反应。
7
例如,异氰酸酯与醇的反应,无催化剂参与的反应机理: 各类含活泼氢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活性次序为
8
()
2 异 氰 酸 酯 与 含 活 泼 氢 化 合 物 的 反 应 初级反应
9
因为各个反应产物中仍含有活泼氢原子,可与过量的异氰酸酯 进一步发生反应。
第十四章 逐步加成聚合物的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逐步加成聚合反应(Step-Growth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简称聚加成反应,某些单体分子的官能团可按逐步反应的机理相 互加成而获得聚合物,但又不析出小分子副产物。
●大分子链逐步增长,每步反应后均能得到稳定的中间加成产 物,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增长而增加。
●由于反应中没有小分子副产物析出,高聚物的化学组成与单体 的化学组成相同。
1
●几种逐步加成聚合反应 (1)聚脲反应通式
线型聚脲由于熔化温度高且热稳定性差,没有广泛的使用。
(2)某些烯类化合物的逐步加成聚合反应,如双烯烃和二硫醇 n CH2 = CH—R—CH=CH2 + n HS—R’—SH [CH2 — CH2—R—CH2—CH2—S—R’—S]n
(1)异氰酸酯合成
a. 伯胺光气化法:
缺点:毒性大,副反应多。
b. 一氧化碳法: 必须在高温(160-220℃)、高压下进行,需贵金属做催化剂。
19
(2)常用的异氰酸酯
a.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甲苯
二硝化,还原
二胺 光气化反应 TDI
常见的三种TDI混合物为 TDI—100、 TDI—80及 TDI—65。
产物为聚硫橡胶,它对有机物稳定,用于耐油套管和化工设备。
2
(3)第尔斯-阿德尔(Diels-Alder)反应是双键间的逐步加成,可制取 耐高温材料,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最早是由环戊二烯 制得的低聚物:
由1,2,4,5-四次甲基环已烷与对苯醌反应:
以上反应产物都是梯形高聚物,有独特的耐高温与耐氧化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