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四单元变化的影子

数学三年级四单元变化的影子
数学三年级四单元变化的影子

兰沃乡小学数学课时教案课题:变化的影子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第八章 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八章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物体影子(也叫日影)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一个较暗区域。本节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①物体影子长短变化规律②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 一、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 1、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一日之中,物体影长与日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 ①非极昼地区(不包括极夜区):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日影最长; 正午时太阳高度达 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②极昼地区:午夜(0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 由此可见:除极点外,一天中各地的日影长度的变化,从日出—正午—日落,由最长—逐渐缩短—最短—逐渐变长—最长;极昼的极点上,由于太阳高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日影长度也没有明显变化。2、物体影子(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 一年中,各地的日影长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正午的日影长短上。它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因此,日影长短的年变化规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1).就某一天来看,太阳直射的地点,日影最短,为一圆点。在直射点以北、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例如: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日影最短;北回归线两侧正午日影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缩小而逐渐变长。 2).就一个地点来看,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日影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日影最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时,日影逐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时,日影最长。例如:①12月22日—6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那么其日影逐渐缩短; ②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短。 ③6月22日—12月22日,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过程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那么其日影逐渐增长; 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其日影也达到全年最长。 二、物体影子朝向变化规律 日影的朝向总与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呈1800夹角(即相反方向),所以,要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位置来确定某地日影的朝向。 1、不同季节各地日影的朝向变化规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教案模板范文.docx 设计意图 在幼儿眼中,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子有趣又神秘,它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跟着我又跑又跳,一会儿又消失不见,让幼儿感到好奇。本节活动让幼 儿通过观察、探索、讨论、记录,主动探究影子的秘密,发展幼儿观察、探究 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方法,促进幼儿科学精神与素养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知道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2.仔细观察、乐于动脑,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3.了解影子艺术,喜欢影子表演。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自制白色幕布、手电筒、记录纸、PPT。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有过观察影子,玩影子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影子,激发兴趣 (一)播放PPT《小白兔智斗大灰狼》 森林里住着小白兔一家,一天兔爸爸和兔妈妈出门去了,留下小兔子独自 一人在家。森林里的大灰狼听说了,眼珠子骨碌一转计上心来,它想利用这个 机会吃掉小兔子。 于是,它借着夜色来到了小兔家门前,假装好声好气的说:“小兔子,我知道你一个人在家很害怕,特地过来陪陪你,打开门让我进去吧。”小兔子记得爸爸妈妈临走时说过,大灰狼是个坏家伙,千万不要给它开门。于是,小兔子灵 机一动说:“我已经有一个朋友在陪我了,不信你看。”大灰狼半信半疑,它抬 头一看,果然小兔子家的窗户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抛出问题:“这个的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幼:“小兔子的影子。” 愚蠢的大灰狼可不知道。 (二)继续讲述故事,引出影子可以变化大小 小兔子接着说:“我这个朋友可厉害了,它能变小也能变大,它变大的时候 足足可以吃掉一头牛呢。”大灰狼仔细一看,果然那个黑乎乎的东西一会小,一 会大,越来越大,快要扑过来了,大灰狼吓的大叫一声逃走了。 师:小兔子用它的影子的变化把大灰狼吓跑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手电筒 和很多材料,你能变出它们的影子吗?注意手电筒不要照自己和别人的眼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要点】 1. 记忆方向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 2.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1)南与北相对,西与东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3.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书:练习一第3、4题;)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书:习二第2题。) 5、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和p9的做一做)(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6. 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7. 并能看懂地图。(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8. 我国的“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9. 生活中的方向常识:(1)面对北斗星的方向是北方(2)燕子冬天从北方迁徙到南方(3)西北风是指从西北方向刮过来的风,它吹向东南方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太阳( )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C.不会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 )方向。 A.东南 B.西北C.东北4.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面。A.东 B.南C.西 D.北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 ),右面是( )。 A.东B.西 C.北 二、填空。 1.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 );数字3 正对着 ( )方。

变化的影子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5页——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测量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了解不同长度的物体,同一时刻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短不同;同一物体,不同的时刻在太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方向不同;在同一地点,大约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及方向变化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方向变化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了解不同长度的物体,同一时刻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短不同;同一物体,不同的时刻,在太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方向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难点: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方向变化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准备长度为1米,2米,3米,5米的杆子,米尺,测量绳,记录数据的表格; 学生在课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在课前准备测量工具,选择自己的测量地点,制定测量计划,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你能猜出来吗?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道黑处就分手。 你们知道这个朋友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个朋友。 师:关于影子,你们知道哪些,谁能给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这堂实践课,我们大家共同研究一下影子的有关问题。 板书:变化的影子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影子开始,通过猜谜、描述,旨在激发学生研究影子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交流有关影子的知识。 问题预设:1.影子怎样形成的? 2.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哪? 3.“立竿见影”什么意思哪?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的观察、发现及学生已有的关于影子的知识,学生对影子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激起继续研究的意愿与热情】 (二)学生分组,制定观测计划,小组完成观测。 1.学生分成5个小组,小组分工,制定观测计划,发放观测记录表。 各小组确定组长一名,负责小组观测的整体工作。另外,确定测量人、记录人等各两名。 各小组制定观测计划,主要包括:物品准备,测量地点,确定测量时间(为便于比较,各组确定相同的测量时间,确定固定的测量地点),填写表格(为便于整理,发放统一的表格); 附:各小组测量记录用表:太阳光下测量物体的影子长度与方向记录表 测量地点:测量人:记录人: 物体长度(杆高)早8时上午10时正午12时下午14时下午16时同一物 体,何时 的影子最 短 影 长 方 向 影 长 方 向 影 长 方 向 影 长 方 向 影 长 方 向 (记录表中的杆高分别为1米,2米,3米,5米和学校旗杆高。每个组分别负责测量、记录同一个长度的物体,不同时间的影子长度和方向) 2.学生观测,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统一的时间进行测量。 教师提出观察、测量的注意事项: ①一个物体,要有一个固定的测量地点; ②测量时,物体要与地面垂直,不要倾斜;

大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 子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再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个,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影子) 2、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影子与光的关系。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 “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

“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操场上你呢?) “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3、游戏:猜影子 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 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 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 儿兴趣。(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3)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4、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 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 关系。 5、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影子、物体、光线三 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活动延伸:会走的影子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走影子也走,现在老 师请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动,咱们猜猜他的影子会怎样?教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及习题全册

三上第一单元 一、填空 1、7000千克=()吨 6米=()分米 5千米=()米 10厘米=()分米 43毫米=()厘米()毫米 2分米5厘米=()厘米 1米-4分米=()分米 15厘米+25厘米=()分米 5200千克-200千克=()吨 8千米-2000米=()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分米。 4、1袋面粉重50千克,()袋面粉重1吨。 5、3千克鸡蛋6元钱,1千克鸡蛋要()元。 、“>”或“=” 600米千米 5吨千克 4分米厘米 400千克+600千克吨 8000米-2千米千米 23厘米+27厘米分米 20厘米+90厘米米 三、选择合适的数量,把它圈起来。 一只足球重( 1吨 15千克 500克) 一枚一元的硬币的厚度约( 2克 2毫米 2厘米) 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 3000克 300千克 3吨) 四、实践操作: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75千米 800千米 18千米 5千米 三上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 1、我们一班收集了135节废电池,二班比一班多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民间故事书有185本、童话书有210本、儿童小说有335本。儿童小说比童话 书多多少本。 3、水果店运来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39千克,下午卖出183千克,还剩多少 千克? 4、动物园上午有游客552人,中午有272人离去。下午又来了308人,这时园内 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6、红红家、莉莉家、美美家在同一条路上。红红家到美美家有424米,莉莉家到美 美家有385米。红红家到莉莉家有多远?

科学:影子的变化(二)

科学——影子的变化(二) 活动目标: 1、1、尝试探究光的强弱、光与物体的远近和影子之间的关系,获得影子变 化的经验。 2、2、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已有影子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每人两个手电筒(一个强光、一个弱光,并用红、蓝颜色分别标识),玩偶、动物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一、引导幼儿感知光的强弱与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发现影子有趣的变 化。 1、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猜想:小朋友都知道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这 是两个一样的玩偶,如果我用两个手电筒(一个红标志、一个蓝标志)照一照,你们猜猜它们的影子会一样吗? 2、2、幼儿用强弱光不同的手电筒照玩偶,探究影子有趣的变化。 3、3、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提问:你们分别用两个手电筒照玩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红色手电筒的强光照出的影子比较清楚、明显;蓝色手电筒的弱光照出的影子比较模糊、暗淡。光线不同照出的影子就不一样,强光照出的影子明显,而弱光照出的影子是比较暗淡。 二、二、幼儿再次探索影子的变化,感知光与物体的远近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1、1、师出示幼儿探究影子变化的照片,提问,猜想。 师:为什么光照子啊同一个物体上,有时影子大、有时影子小、有时影子还会跳舞呢? 影子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到达时什么原因呢? 猜一猜:怎么做才能让影子变大、变小?怎么样让影子动起来? 2、2、出示玩偶操作台,教师介绍记录表,提出记录要求。 3、3、幼儿探索并记录影子的变化,感知光与物体的远近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4、4、分享交流:怎么做能让影子变大、变小?怎么样让影子动起来? 5、5、师幼共同梳理获得的经验:当光比较远时,影子就变得很清晰,看上 去比较小;光比较近时,影子变得模糊,看上去比较大;光晃动时,影子也会动,好像在跳舞。原来光的位置变了,影子也会变。 三、三、幼儿迁移获得经验,表演影子戏。 1、1、幼儿观看皮影戏皮段,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2、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迁移经验,与同伴合作表演影子戏。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找影子的游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

会变化的影子

会变化的影子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手电筒、小巧的玩具、记录纸等若干。 2.电视机(纸箱制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通过演影子戏引入课题,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图象是物体的什么?物体的影子为什么会映到屏幕上?引起幼儿对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小朋友都知道当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可是你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教师演示将手电筒放到物体的左边、右边,让幼儿看影子位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进行表述。小朋友们,你们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 游戏:听话的影子如果我想让影子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地方,手电筒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呢?幼儿用实验验证,并教幼儿用记录表进行记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记录,培养幼儿合作工作的能力。 教师展示记录结果,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位置就变了。 提出设想,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暗中操作),老师能让物体的影子变魔术,想不想看一下,教师让影子变大变小,变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你们能当影子魔术师吗?来让你的影子也来变一下。 幼儿操作,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位置、姿势变化了,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 找影子,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影子,并请幼儿将物体的影子在地上画出来,过一段时间看一下,影子还在那里吗?为什么? 小结及反思: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经验,让孩子不断在探索中学习,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通过操作知道影子可以变化。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口算。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 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 24×5=70×8=250×5=14+40=880×2=40×8= 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 30×6=18×3=902×1=17×4=68-4=48-16= 70×2=200×8=280-70=320×8=30×6=180-60= 140-5=125×8=560+80=150×2=700×2=72×3= 42+30=902×6=590+70=800×5=440×0=25+16= 303×3=12×2=470+70=64×0=25×8=72×6= 20×6=90×3=420×6=280+40=55×5=48×4= 二、填空题。 1. 常见的长度单位 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 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2.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都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3.培养学生定量观察,采集数据,会简单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太阳每天中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2.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太阳在空中的运动规律 学习准备 学生;手电筒字典 教师;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谜面“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哪些条件?(有光,有不透明物体) 二回放观察收集规律 昨天已经学了《旗杆的影子》一课,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后观察的一种小棍的影子。(播放)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影子方向西——北——东 影子长短长——短——长) 将你的发现画在本子上 请看大屏幕(播放一种旗杆影子变化规律) 三依据规律提出猜想 师:一天中为什么会产生影子的变化?或者影子的变化规律与什么有关? 是不是与太阳有关,要想验证这个猜测,我们就要进行验证。 四操作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之前要明确: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能不能直射眼睛 2.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定好左东右西,快速移动) 3.小组内分工明确,谁观察 4.你有什么发现?(汇报) 5.画出一天中太阳在一天空中的运动情况 (板书:太阳位置东——南——西——) 6.播放视频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释题完善板书) 太阳的运动引起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 影子的方向 五拓展发现深度延伸 太阳的位置变化引起影子长短的变化,是不是也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呢?组织学生交流体验 师总结 播放视频 六总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 位置与方向 一、填一填 1、小东早晨上学,他面向太阳,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 ; (1)小刚出门向()走()米就到学校了。 (2)小红出门向()走()米,再向()走()米,最后向()走()米就到学校了。 (3)小明出门后向()走()米,再向()走()米就到学校了。 3、帮小动物找家 小鸡的家 小狗的家小鸭的家小猪的家 ' 小猫的家 (1)小鸡的家在小鸭的家的()面,小猪的家在小鸭的家的()面。

(2)小猫的家在小鸭的家的()面,小猪的家在小鸡的家的()面。 二、选择题 1、早上太阳从()方升起,傍晚在()方落下。 A.东B、西C、南D、北 · 2、小红向东走,迎面走来小明,小明向()面走。 A.东B、西C、南D、北 3、大树的影子在东边,那么太阳在大树的()面。 A.东B、西C、南D、北 4、冬冬座位的西北方向是李伟的座位,那么冬冬的座位在李伟的座位的()方向。 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 5、西南与()相对。 A.东北B、东南C、西北 , 三、一起去逛街 我从新华路乘公交车向()方向坐()站地到公园,再向()方向坐()站地到书店,最后向()方向坐()站地就到火车站了。 |

口算除法练习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00÷5 = 120÷6 = 2400÷6= 100÷5= 3×200= 350÷7= 500÷5= 100×6 = 2000÷2= 1200÷4= 700÷7= 2000÷5= 160÷4= 120÷3= 1500÷3= 】 800÷8= 630÷9= 400÷4= 4900÷7= 540÷6= 2、填一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0x( )=240 8x( )=32 6x( )=4200 90x( )=490 6x( )=3600 2x( )=1400 30x( )=2700 8x( )=6400 7x( )=5600 3、估算 82÷9≈241÷4≈235÷4≈162÷2≈ 330÷8≈121÷6≈159÷8≈260÷4≈ | 194÷6≈297÷5≈425÷7≈138÷7≈ 267÷9≈440÷9≈410÷7≈360÷5≈ 178÷6≈181÷3≈460÷9≈435÷7≈ 4、买一个西瓜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西瓜 5、买五件上衣要300元,平均一件共要多少元 6、三年级的同学去野外活动。女同学有39人,男同学有42人。4个同学分成一组,大约可 以分成几个小组 -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练习题 960÷3= 108÷4= 505÷5= 723÷6= # 408÷4= 763÷7=327÷3= 637÷6=

变化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l.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 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 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 精神。 4.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 培养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皮尺,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学生在课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均在课前合作选择自己小组的测量 地点,确定测量时刻,测量物体,制定测量计划) (三)活动步骤: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讲故事《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 故事看完后,同学们纷纷称赞阿凡提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 师:原来影子与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那咱们同学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影子,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秘 密。 2、亲自实践,仔细观察,总结汇报。 1、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表格。各小组开始活动,注意把测量数学仔细记录在表格里。而且注意讲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下面,我们就要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 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 2、学生开始活动(师巡视,指导) (1)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 (2)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不同呢?说明:因为各组测量的时间、地点可能不同,所 以同样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长也在发生变化。 (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会变的影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会变的影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会变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验。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一个比较暗的活动室、手电筒(作手影游戏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谁最先猜出来。 教师念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后,这是谁?”(影子) 2、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会有影子)

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 子呢?(幼儿探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 住了光就会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1、小朋友现在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幼儿 到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 2、请小朋友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请幼儿观察其他事物的影子) 3、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讨论并实验,得出结论: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就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三、游戏:找影子 1、找教师影子的位置,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找影子”的游戏。教师不断变化方位,请小朋友找一找老师的影子,引导幼儿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提问:为什么老师的影子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又在旁 边呢? 2、引导幼儿变化自己影子的位置,巩固影子与自己方位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1、 (1)刺猬在小狗的()面; (2)梅花鹿在小狗的()面; (3)小猫在小狗的()面; (4)小猴在小狗的()面; (5)小狗在小猴的()面; (6)小猴在梅花鹿的()面。 2、街心公园周围有什么?完成下面的示意图,并说说这些建筑物的位置。

3、说一说,建筑物分别在十字路口的什么位置? 4、小华从家向()面走,又向()方向走,能到便民超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图) 班级:姓名:评分: 一、请你填一填。(每题1分,共19分) 1.63是()的9倍,()的4倍是128。 2.54里面最多有()个6,64里面最多有()个8。 3.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几次。 4一个数的6倍是78,这个数的8倍是()。 5.一个数除以9,商是17,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6.一个数的3倍是300,这个数是() 7.0除以6等于()。 8.16□÷7=23……6。这道算式中,□里应填()。 9.69708÷92的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10.4800÷1200=()÷12 1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12.要使2D2÷2的商中间有0,D可以填的数是()或(). 13.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24×()<250147×()<850 35×()<235 283×()<1590 14.甲数除以己数的商是12,甲数乘以2,和乙数除以2后的商是(). 15. 6除120的算式是(),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以表示()里面有()个(),还可以表示()是()的()倍。 16.2130除以7,商是(),余数是()。 17.8个()是248,()个8是768。 18.706÷7的商末尾有()个0。 19.4 6÷4,要使商的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里可填()。 二、对错我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4分) 1.0×8=0÷8 () 2.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3.8410÷7,商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4.任何不是0的除数除以0,都得0。() 5.在除法算式里,余数有时比除数小。() 6、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一定是0。() 7、45的9倍是多少?列式是45÷9。()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班科学:会变化的影子 设计意图 在幼儿眼中,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子有趣又神秘,它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跟着我又跑又跳,一会儿又消失不见,让幼儿感到好奇。本节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讨论、记录,主动探究影子的秘密,发展幼儿观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方法,促进幼儿科学精神与素养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知道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2.仔细观察、乐于动脑,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3.了解影子艺术,喜欢影子表演。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自制白色幕布、手电筒、记录纸、PPT。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有过观察影子,玩影子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影子,激发兴趣 播放PPT《小白兔智斗大灰狼》 森林里住着小白兔一家,一天兔爸爸和兔妈妈出门去了,留下小兔子独自一人在家。森林里的大灰狼听说了,眼珠子骨碌一转计上心来,它想利用这个机会吃掉小兔子。 于是,它借着夜色来到了小兔家门前,假装好声好气的说:“小兔子,我知道你一个人在家很害怕,特地过来陪陪你,打开门让我进去吧。”小兔子记得爸爸妈妈临走时说过,大灰狼是个坏家伙,千万不要给它开门。于是,小兔子灵机一动说:“我已经有一个朋友在陪我了,不信你看。”大灰狼半信半疑,它抬头一看,果然小兔子家的窗户上有一个黑乎

乎的东西。 抛出问题:“这个的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幼:“小兔子的影子。” 愚蠢的大灰狼可不知道。 继续讲述故事,引出影子可以变化大小 小兔子接着说:“我这个朋友可厉害了,它能变小也能变大,它变大的时候足足可以吃掉一头牛呢。”大灰狼仔细一看,果然那个黑乎乎的东西一会小,一会大,越来越大,快要扑过来了,大灰狼吓的大叫一声逃走了。 师:小兔子用它的影子的变化把大灰狼吓跑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和很多材料,你能变出它们的影子吗?注意手电筒不要照自己和别人的眼睛。 二、操作实验,探索影子的变化 自由探索,讲述实验发现 教师巡回观察,并抛出问题:怎么让影子变小变大呢?变化手电筒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试一试。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

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 2、初步了解光被物体挡住会出现影子的现象. 3、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在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19个、影子的PPT、手影视频。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影子: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在一起,有时跟在前,有时跟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猜猜这是谁? 2、以谈话的形式说一说:我知道的影子 提问: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影子? 都见到过哪些影子? 3、观看影子的PPT,请小朋友自己说说影子长什么样子? 4、探索为什么会有影子呢?

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大屏幕一边,让幼儿看看屏幕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为什么教室里没有影子 师:请小朋友自己想想,我们的教师怎么没有影子, 幼:因为没有光.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室里会马上出现影子. 老师拉上窗帘,打开灯在请小朋友找一找影子,,当小朋友玩的兴致勃勃时将灯关掉,问:影子哪里去了,为什么? 老师小结:有光不管是什么光,都会有影子出现,例如:在阳光下有影子,月光下有影子等. 5、自由探索影子 出示手电筒 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在轻松氛围中,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让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 请幼儿进行操作: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从观察影子的颜色、影子变化的形状来观察。 自由讨论 提问:“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

小学三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口算:8’ 42÷2 90-27 4800÷6 43+69 360÷3 30×60 70×30 32-16 40×20 30×23 61×10 840÷4 10×36 25×10 690÷3 240÷3 二、填空:(每空1’,第8题中(2)6’,共33’) 1、372÷4商是()位数,36×17积是()位数。 2、25÷60积的末尾有()个0。 3、一年有()个月,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4、1998年的二月有()天,这年的第一季度有()天。 5、欢欢从2003年12月25日到2004年1月18日去北京旅行,她一共去了()天。 6、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本数学书约重200()(2)一张课桌宽约7()(3)一袋面粉重45()(4)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8()(5)一座楼房高18()(6)一头猪重120() (7)鲸重72()(8)小丽身高136() (9)妈妈一天工作8() 7、4000克=()千克3千米=()米 1时=()分3000千克=3() 4米=()分米300厘米=()米 8、看图填空: (1)从()面或()面看,看到这三个立体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从()面看,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将图①向右移6格。 将图②先向下移3格,再向左平移7格。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 2、2100是4的倍数,所以2100年是闰年。() 3、春、夏、秋、冬是一年的四个季节。() 4、小华10分钟能跑100千米。() 5、升国旗是平移运动,开锁是旋转运动。() 四、用竖式计算:(画“△”的要验算)22’ △45×36 △363÷5 38×50 784÷4 68×97 943÷9 五、列式计算:12’ (1)4的11倍是多少?(2)比56的12倍多37的数是多少? (3)960是8的几倍?(4)一个数是32,另一个数是70,它 们的积是多少?六、解决问题:25’ 1、分给4个班,每班分几本,还剩几本? 2、一条船能坐16人,三年级有200人,租12条这样的船够不够? 3、我付100元买了辆玩具车,应找回多少钱? 4、三年级4个班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一共有120个人,如果各班人数相同,每班分2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5、我有18张邮票,我的邮票是你的3倍,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影子的变化教案

《影子的变化》开题课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经典案例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为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影子的变化”的方案制定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的方法。 2、让学生懂得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及运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实践中去运用。 3、让学生乐于去实践、去研究。 【课前准备】 1、问题卡、研究计划表。 2、课件准备。 【活动流程】 一、对比照片,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影子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样子吗?(出示照片) 2.师:(把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从这两张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是啊,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也在发生着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师:同学们都非常棒,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变化,这说明你们都有着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下面,老师就请你们带着这种好习惯来共同制定计划,研究一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欣赏图片,自由组合

1.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影子图片) 2.师:从这些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子变化很多也很大。那么,关于影子的变化,你最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3.生小组交流,商讨研究专题,教师版演: ①想研究“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②想研究“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③想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各小组分别推选一个临时组长,出示临时组长的工作要求。) 三、提出问题,筛选整理 1.师:好,现在就请各小组在临时组长的带领下,把你们组具体想要了解的所有问题都记录在问题卡上,注意别忘了给你们自己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 2.师:哪一小组上来回报一下你们组记录下的问题? (示范,指导如何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3.其他小组尝试筛选问题,留下2-3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四、填写研究计划表 1.师:现在问题有了,我们如何去进行研究了解呢?下面我们就要来学着制定一份研究计划。老师这里就有一张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表,我们来看——(出示一张制定好的研究计划表) 2.师:下面就请你们仍旧在临时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组里的具体情况,参照这张计划表,制定你们组的研究计划吧。不过开始前,老师还有三点提醒,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①合理分工,人人参与。 ②步骤清晰,切实可行。 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