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精编)

八年级语文(下)检测十四

(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一)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一)(15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⑤。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⑦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节选自《列子》)【注释】①甔甀(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迷而失涂.()(2)臭.过兰椒()

(3)缘.水而居()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二)钴鉧潭西小丘记(12分)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⑤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⑥,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⑤瀯(yíng)瀯:水流声⑥澧(fēng)、镐

(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即更.取器用()(2)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4分)

3.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4.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4

分)

(三)刘酒传(12分)

明末清初·周亮工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坡公云:“予奉使西邸,见书此数句,爱而录之,云:人间有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无眼禅,昏昏一枕睡。虽然没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况真个是。”酒索予颜于草堂,予书曰“略似庵”,以坡公所录前四句,去“醉”、“睡”字为联。酒得之,欣然意足也。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1.用“/”给文中画双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3.根据文中内容写出“略似庵”的对联。(2分)

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刘酒怎样的心理。(3分)

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

(四)(12分)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③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④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垩:石灰。②斫:削掉。③斤:通斧。④质:对手,搭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顾.谓从者曰()(2)若.蝇翼()(3)尝试为寡人为.之()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4.庄子在此处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庄子怎样的心情?(4分)

(五)(12分)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①,大夫之箦②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③,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选自《礼记》)

【注释】①睆(huǎn):光滑。②箦(zé):席子。③革:通“亟”,危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童子隅坐而执.烛()(2)曾子闻.之()

(3)请敬易.之()(4)反.席未安而没()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4.说说文中曾子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六) 说马(13分)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①长蔽目不见物。尝游牧山中,群兽莫敢角。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负而退。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主人曰:“壮哉马乎!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去其鬣,马必胜矣。”遂翦而去之。

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马见虎,颠而踬②,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主人惋惜而去。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父老曰:“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始之所以敢于斗者,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怯故馁,馁故败。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注释】①鬣:马颈上的长毛。②颠而踬:跌跌撞撞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尝.游牧山中 ( ) (2)而马为.虎所毙 ( ) (3)既而

..知其为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3.联系文章分析,这匹马为什么敢和老虎斗上一整天,还能够不分胜负。(4分)

(1)

(2)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用原文回答) 。(3分)

(七)沧浪亭记(12分)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

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原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榦⑤,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⑥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注释】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小桥。④碕(qí):曲折的河岸。⑤榦(gàn):树干。⑥动物:受外物影响而感动。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4.《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

(4分)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①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②。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③称,不为皦察之政④,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⑤,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⑥,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苏辙《栾城集》)【注释】①岌(jí)然:高耸的样子。②填委:堆放。③循吏:奉公守法。④皦(jiǎo)察之政:严明苛刻的政令。皦,白、明亮。⑤说:同“悦”,喜欢。⑥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岌然如揭.太常之旗()(2)散柯.布叶()(3)安.而不危乎()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四处)。(2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4.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4分)

检测十四(文言文阅读(一))

(一)1.(1)通“途”,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 2.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4.“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想。

(二)1.(1)轮流(2)认为……鄙陋看不上 2.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那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向山上攀登。 3. ①孤寂、凄苦、悲凉②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4. 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

(三)1.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 2.上洛郡王很愤怒,撕裂那幅画,把他赶出去,刘酒依旧很快乐。3.人间有漏仙,兀兀三杯。世上无眼禅,昏昏一枕。 4.刘酒对“张平山后一人!”的称赞很不屑,借纵笔题款毁掉画作表达心中不满。

(四)1.(1)回头(2)好像(3)表演 2.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3.我倒是会使斧头(砍鼻子尖上的灰),可是我那位搭档死去很久了。4.表达了知音难求的心情;慨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表达对老友的怀念。

(五)1.(1)拿(2)听到(3)更换(4)同“返” 2.君子之爱人也∕以德 3.你爱我不如他(童仆)。

4.曾子严于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和恪守礼法的坚定信念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六)1.(1)曾经(2)被(3)不久 2.回家的路上想不出其中的缘故,到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前辈长者3.(1)庞且峻,雄而有力(2)鬣长蔽目不见虎,故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 4.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

(七)1.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2.我喜爱,来回地走,于是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 3.D 4.评分原则:有明确的看法,且能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

(八) 1.(1)高举(2)树枝(3)怎么 2.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3.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4.(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