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新)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新)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新)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总则

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二氯甲烷、乙醇等。在生产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

《噪声作业分级》;

《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一、术语

1、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化学式:CH2Cl2)是无色、透明、比水重、不溶于水、

易挥发的液体,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不燃烧,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爆炸的混合物。

2、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HCl)的水溶液,是一元酸。盐酸是一种强酸,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一般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在38%左右。同时,胃酸的主要成分也是盐酸。

二、危害程度:

二氯甲烷吸入后会损坏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造成职业病——头疼、眩晕、乏力和皮肤干燥脱脂。

盐酸物质可以烧伤皮肤及眼部,造成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部灼伤。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严格按照防腐操作规程作业,不违章作业。

2、有呼吸道疾病及其他职业禁忌症患者严禁上岗作业。

3、在进行防腐作业时,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作业现场要保证通风良好;在狭窄空间和容器作业还要戴防毒面罩,且有强制通风设施,并设现场监护人一直在场监护作业。

4、在作业之前要与现场操作人员有效交流,开具作业票证,经操作现场管理人员条件认可后方开始作业,严禁对设备管线的锈蚀情况进行随意敲打检查,以防管线穿孔介质喷泄。

5、在酸碱场所作业要戴防护眼镜,劳保服装穿戴要做到“四紧”及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裤口紧;严禁徒手摸擦设备管线,严禁靠座在设备及管线上;作业间歇期间人员要待在安全的地方,作业完毕经过验收后要及时撤离现场。

6、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作业要戴有防毒面罩,一旦吸入有毒气体要及时撤离至空气新鲜处,视情况给予吸氧、就医;有酸碱物质灼伤时要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

7、高温天气高温时段不露天作业,必须露天作业时要人员轮流操作,并做好防晒及防暑降温措施,尽量进行早晚错时作业。

8、定期保养和试用班组和个人的职业人卫生防护用品。

9、平时加强职业卫生法规、制度和常识的学习与了解。

10、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并且定期进行体检。

化验室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毒物)

第一条编制依据

为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健康的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名词解释

我公司化验室对原料、产品化验时,取样桶清洗、水质化验等过程产生有毒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的成分以氯、盐酸、乙腈为主,这些有毒气体对化验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有危害。

第三条适用围

1、在生产中凡涉及化验室操作的岗位职工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岗位。

第四条岗位职业健康防措施

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

方能上岗工作。

2、在岗员工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向员工告知体检结果。如果查出员工不适合在本岗位工作,必须及时调换相应的岗位。

3、所有上岗人员进入化验室必须穿戴劳保防护用品,使用有机溶剂或其他毒性化学物质操作时,要佩戴耐酸碱橡胶手套、防毒面具等相应的防护器具。

4、化验室操作人员的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应进行有毒物质的操作。

5、操作人员工作前必须打开通风设施,保持化验室通风,正确运用通风橱,通风橱风量及风速严格控制在安全规程要求围执行。

6、操作人员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2小时到安全区域休息15-20分钟。

7、使用或接触高毒物的化验室要悬挂高毒物的告知卡,告诉员工高毒物的危害、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方法。

8、每季度组织一次职业健康方面的培训教育,使职工了解日常接触的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等。

9、工作完毕后,班组长将一天工作的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

第五条岗位职业健康应急措施

1、发现人员中毒时,应立即向单位值班干部报告和当地120医务急救中心报警,报警和报告容包括事故地点、受伤原因、受伤位置、出血情况、伤者有无意识等。

2、施救者应做好个体防护,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具,及时关停运行的设备,然后将中毒者移至安全地点,解开领口,保持呼吸畅通。

3、皮肤接触强腐蚀性和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物质时,要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清洗时应注意头发、手足、指甲及皮肤皱褶处,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4、眼睛受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对有刺激和腐蚀性物质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冲洗时应将眼睑提起,注意将结膜囊的化学物质全部冲出,要边冲洗边转动眼球。

5、口服中毒患者应首先催吐。在催吐前给饮水500~600ml(空胃不易引吐),然后用手指或钝物刺激舌根部和咽后壁,即可引起呕吐。催吐要反复数次,直到呕吐物纯为饮入的清水为止。如食入的为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则不能催吐,应饮牛奶或蛋清,以保护胃黏膜。食入石油产品亦不能催吐。

6、严重受伤的患者迅速送往就近医疗部门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护送途中,应密切观察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命体征;某些急救措施,如输氧、人工心肺复等亦不能中断。

电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操作及职业健康工作:

1、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2、作业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应力和变形。

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容器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现场处理: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