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难点分析

趋 势变暖 ,平均气温 大约上 升 了 0 6 ℃。
在全球 范围 内2 世 纪9 0 0年 代 是 最 热 的十
题上达成重要共识 。在人 类温室效应及 由 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日趋严重 的背 景下 ,人们 日益认识 到要解决全球气候变 暖 问题 必须 改 变 目前 高碳 经济 模式 。 由 此 ,低碳 经济 成 为全球 经 济发 展 的新热
低 碳 经 济进 行考 察都 不能 脱 离人 类 生存
发展 与 自然 的 关 系这 一主 线 。 关键 词 :低碳 经 济
难 点
气体稳定在 一定 浓度水平上 。在 1 9 7年 9 1 月于 日本京都召开 的 《 2 框架公约》第三
次 缔 约 方 大 会 上 , 定 了 《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制 (
安 全 ,但 其 对 低 碳 经 济 的 定 义显 然 并 没 有
仅 局 限 于 这 一 目标 。
国内学者庄贵 阳 ( 0 5) 为低碳经 20 认
济 就 是 以 较 少 的 能源 消耗 实现 同样 的社 会
经济发展 目标。付允 等认 为低碳经济是指 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前提下 ,尽可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从而减 缓全球气候变化 ,实现经济和社会 的清洁 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鲍健强等指 出以低能 耗 、低物耗、低排放 、低 污染 为特征的经 济发展方式 。金涌等 ( 0 8) 为全球性 20 认
和 发 展 中国 家 采取 自 主 行 动上 取 得 了新 的 进 展 ,在 长 期 E标 、 资金 和行 动 透 明度 问 l
联 合 国政府 间 气候 变化 专 门委 员会 (P C ) 1 8 IC 自 9 8成立以来 ,在其关于全球 气候变化的4 次评估报告 中先后指 出: 近百
2010.....8低碳经济

二、低碳技术将引领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二)低碳技术与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1.能源及分类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 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 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 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 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 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a按来源分、b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c按能源性质分、d据能否 造成污染分、e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f按能源的形态特征、g商品 能源和非商品能源、h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低碳技术与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第二专题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 济”提出的 大背景,是 全球气候变 暖对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 一名大学生在向几位小朋友讲解节能减排常识。 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 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 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 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 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 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 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 发展。 这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
低碳经济概念述评

“ 基 金 … ‘ 碳 企 业 ” “ 碳 产 业 ”、 低 碳 制 度 …‘ 碳 机 碳 低 、低 “ 低 制 … ‘ 碳 技 术 ”、 低 碳 发 展 ” 低 碳 社 会 ”、 低 碳 城 市 ” 低 “ 、“ “ 等 , 么 也 就 不 可 能有 正确 的上 述 指 导 低 碳 经 济 实 践 的各 种 那 观念 形 态 , 样 低碳 经 济 的实 践 活 动 也 就 不 可 能 科 学 的 、 这 有
效 的进 行 下 去 。当 前 人 们 对 低碳 经济 还 存 有 误 解 , 根 源 之 其
一
的主 导 。尽 管 低 碳 经 济 概 念 已 是 主 流话 语 体 系 中 的亮 点 、 热 点 , 过也 有 人 对 这 一 炙 手 可 热 概 念 进 行 质 疑 。一 种 声 音 认 不 为低碳经济概念的科学性 不足 , 碳 经济 概念与 已有 的、 低 能 反 映 不 同 历 史 时期 经 济 活 动 的 本 质 特 征 和 发 展 趋 势 的经 济 形 态 的 命 名 方 法— — 主 导 产 业 法 ( 业 经 济 、 业 经 济 等 ) 工 农 、 资 源 配 置 方 式 法 ( 场 经 济 、 划 经 济 ) 生 产 要 素 或 生 产 工 市 计 、
第 9卷 第 6期
21 0 0年 l 2月
邵 阳 学 院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 n l f h o a gU iesy S ca S in eE i o ) o r a o a y n nv r t ( o i ce c dt n S i l i
Vo . No 6 19 .
要 素 , 构 建 低 碳 经 济 学 理 论 体 系 的基 础 ,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对 于 低 碳 经 济 概 念 , 论 界 进 行 态论 、 济模 式论 、 经 绿色经济论 、 温室气体论 ; 也有 人对低碳 经济概念 持有疑议 : 但 一是 认为其科 学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

《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内容提要】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却不统一。
本文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低碳转型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制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多种驱动因素。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概念上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低碳实践必须消除对低碳经济概念认识上的误区。
关键词:低碳经济消费排放碳生产力人文发展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
虽然各国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对于什么是低碳经济在认识上并不统一。
全球如火如荼的低碳经济实践,不仅需要解决方案,更需要理论指导,当务之急是在概念上达成共识。
只有从科学的概念出发,才能寻求有效的实现路径。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内涵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
科学证据显示,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针对气候变化对各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在国作者潘家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庄贵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郑艳、朱守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在站博士后;谢倩漪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先后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080915)、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编号:CN010101-120701)、英国国际发展部(CNTR200808540)和英国外交部战略计划基金(SPF)的支持。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际气候制度层面,国际社会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等相关文件,确认了“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低碳的概念

低碳的概念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之后随着全球开始遏制气候变暖的加快,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特征的“低碳”日渐成为了全球发展的共识。
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和人类生存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观实行大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为呼应这一主题,部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AP)第15次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低碳经济”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低碳化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
吴邦国委员长2009年视察安徽时特别强调,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基于以下背景: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全球变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天灾增多、冰川融化、疾病肆虐,甚至会因洋流改变而再次进入冰河期。
2、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地球化石能源资源有限,随着消费量的剧增,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
从世界能源储量看,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储量十分有限。
从能源分布看,据统计,约38%的可采石油储量分布于中东,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欧洲不足4%,分布十分不均。
低碳经济学概论通用

低碳经济学概论通用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意识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变化。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并非仅是一个环保命题,也并非仅是一个经济命题,其实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政治问题,是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的根本解决办法。
经过认真组织培训学习《低碳经济知识读本》之后,所参与培训学员对什么是低碳经济?要怎么样在今后工作、学习中加以贯彻落实低碳学习生活理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通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
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
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国际背景分析

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国际背景分析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主要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宣言中。
在此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自身资源禀赋的压力,必须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着手,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微觀主体引导和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应对。
标签:低碳;规则;碳排放[HJ1.35mm]1低碳经济的起源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造成的严重威胁是低碳经济产生的大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问题不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除了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亦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伴随着各国政府及民众对上述问题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
在这本白皮书中,英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以实现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
白皮书要求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以更少的碳排放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
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逐渐的被赋予越来越深刻的内涵,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当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中国,低碳经济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我国最早涉及低碳经济的政策文件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07年7月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低碳经济简述
摘 要:随着近年来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的模式。低碳经济这个名词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但其深层含义很少被了解。本文就低碳经济的现状、
面临问题和对策等方面简单介绍了低碳经济。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紧缺,环境保护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
用、 清洁能源开发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 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
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一词最早由英
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1]。并很快得到许
多欧盟国家的积极响应,接着低碳经济一词迅速在全球传播。各个国家也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
说,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依照低碳经济的要求来发展。
1 低碳经济的意义
现今,全世界都面临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然而人们现今并没有很好的
解决办法。人们急需寻找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低碳经济无疑是一种解决
以上问题的有效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
以往的以高GDP回报为目的的高碳经济,使得能源大量开采和利用,CO2排放量显著增加,导致了全
球变暖、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开发。发展
低碳经济,则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抑制气候变暖,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能源,可减少资源的开采、
工业废气的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
低碳经济与金融危机
能源的紧缺导致能源价格一路走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国家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低碳经济。在能
源紧缺的背景下,能源储备国是受益者,然而能源短缺国家则是受害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尤为严重。
低碳经济模式下,减少能源消耗,或者使用节能产品,对于国家而言则减少对能源的依赖性,控制能源
供应国家的暴利收入,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从这一点看,发展低碳经济不失为走出金融危机
阴影的一条道路。
2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2.1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国外在低碳经济出现之前就对以往经济模式做过一些反思。1988 年 11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和世界气象组织 (WMO) 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0 年 12 月联合国大
会通过了第45/212号决议, 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正式启动了《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 的谈判进程。1992 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 年12 月,14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
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
英国在 2003 年发表的 《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是低碳经济第一次出现在
政府文件中,低碳经济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肯定。2007 年 7 月美国提出了 《低碳
经济法案》。 2007 年德国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2008 年 7 月日本环境省准备在国立环境研究
所等机构公布的《构建低碳社会的 12 方略》基础上,探讨制定必要的对策措施。2008 年世界环境日
确定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希望以此提高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2] 。
2.2 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中国面临着除了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压力: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物价高
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现在的中国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2]。 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
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
3 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
3.1 面临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迅速发展的代价却是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着的问题有:
低碳能源消耗和产业结构存在弊端;工业化发展的能源需求大;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低
碳影响经济”思想意识存在。
3.2 发展策略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虽然存在以上问题,然而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
并存。
3.2.1 产业结构转变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低碳经济要得到较
好的发展,应该按照技术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2.2 高新技术的研究
加大对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研发或开发更加清洁的能源,如清洁煤、太阳能和风能等,研究温室气体
处理技术等。发展利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培育新兴产业。
3.2.3 政策制度的转变
国家制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工业生态园、资源再
生、废物利用等。
3.2.4 社会意识的转变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固有的“低碳影响经济”的思想。督促各种企业单位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增大
影响力度。
4 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
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政府支持和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
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解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人才和技
术创新。
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农业[4]、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前景不可限量。低碳经济同时也会带来产业结构的革
新,
参考文献
[1] 史剑茹,陈笑.低碳经济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4):48-51
[2] 冯煜,石琳.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竞争策略[J]. 科技创业月刊,2011(2):6-8
[3] 崔奕,郝寿义,张立新. 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J].生态经济,2010(4):30-38
[4] 马友华,王桂苓,石润圭等.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产业观察,2009(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