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分期_根治切除标准及预后指标
原发性肝癌

肝癌的并发症
• 肝性脑病:终末期表现,占死因34.9% • 上消化道出血: 占死因15.1% •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9%~14%,约占肝
癌死因的10% • 继发感染: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
肠道感染等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 ◆我国肝癌病例中半数以上AFP>400μg/L; ◆目前没有其他肿瘤标记物的特异性可与之媲美;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技术。
• 中国: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和西南;沿 海江河海口和岛屿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广西扶绥、江 苏启东等为高发区,肝癌年死亡率可达40/100000以上
• 男女比:高发区3~4:1,低发区:1~2:1。 • 年龄:高发区:40~49岁最高,低发区:多见于老年。
二、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 • 肝硬化:肝炎后、洒精性肝硬化,肝细胞恶变可
生素K治疗不能纠正等。
规则性肝切除术
规则性肝切除术:按照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 分叶分段施行手术,也指广泛的肝切除、肝 叶切除和肝段切除。
不规则性肝切除术
• 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不完全按照肝脏的分叶分段
解剖(但也要顾及肝内管道的解剖学特点),在距 肿瘤1-2cm处做肿瘤切除,也称局部根治性切除。东 方肝胆医院报道的5524例肝切除中, 60%以上为局 部根治性切除。
%以上,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肺、肾、肝的情况及其他病
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心电图、血液生
化和尿的变化。一旦出现心率快、低血压、尿少等情况,
应及时予以纠正。
• 腹腔引流务必保持通畅,腹腔双套管做持续负压吸引,不 仅可将腹腔积液完全吸出,还可观察有无出血、胆漏、感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课件

全身症状
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消 瘦、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 可能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 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以 及男性乳房发育等内分泌失调
症状。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胎蛋 白(AFP)以及其他相关 生化指标,有助于肝癌的 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占位 性病变,并了解肿瘤的大 小、位置、数目等情况。
新型化疗方案
针对肝癌细胞的化疗方案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以提高化疗效 果和减少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靶向药物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靶向药物 如索拉非尼、瑞格非尼等,可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 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
放疗是肝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可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放疗包括内放疗和外 放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肝癌 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等。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肝癌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或增强免疫细胞 的活性,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新型化疗药物
研发出针对肝癌细胞特异的化疗药物,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联合治疗
01
将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和预后
预防措施
接种肝炎疫苗
预防乙肝和丙肝感染,是预防原发性 肝癌的重要措施。
原发性肝癌专题知识宣教PPT优质课件

29
肝性脑病 消化道出血 癌结节破裂 继发感染
并发症
肝癌终末期并发症,占1/3肝癌死因
出血原因:癌栓引起门静脉高压致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 道粘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占 15%肝癌死因
自发或在外力作用下破裂出血
30
肝癌临床分期
Ⅰ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 Ⅱ期: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者 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
3
发生率
在美国,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年发生率为4/100,000(约5000~ 10000例) 亚洲、非洲地区年发生率 >100/100,000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 高达130万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环境、化学及物理因素 遗传
5
一、病毒性肝炎
最主要病因 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 全球HBV感染者约4亿,慢性HBV感染使肝 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升高1000倍 我国有1.2亿HBsAg阳性者,约90%肝癌患 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 全球HCV感染者1.7亿,肝癌患者中HCV检 出率为10%~20%,是日本和欧洲最重要的 肝癌病因
TNF)、免疫效应细胞治疗(LAK、TILAKM)
七、中药治疗 八、肝移植:对于肝功能失代偿或受肿瘤位置限制而不
能切除的小肝癌,肝移植是理想疗法
41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慢性疼痛:肝区疼痛 与癌肿增大牵拉 肝包膜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恶性肿 瘤对机体的慢性消耗、化疗所致胃肠道 反应有关。 绝望 与得知癌症的诊断或终末期肝功 能衰竭有关。 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癌结节破裂出血。
23
症状
四、转移灶症状
肺转移:咳嗽、咯血 胸腔转移:胸水,右侧多见 骨骼或脊柱转移:局部疼痛 或神经受压症状 颅内转移:相应定位症状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解读)

1
2
3
概
诊 断
治
与
述
分
疗
期
中国为HCC高发地 区
• 全球新发病例 626,162
• 中国病例占55%,约 344,000
• 男性高发于女性 (2.67 : 1)
男性发病率:34.7/1 女性发病率:13.7/1
男性死亡率:34.1/1 女性死亡率:13.1/1
概述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浸润及转移:
3 肝内转移,肝 外转移(血行 转移,淋巴转 移,种植转 移)。
体征:晚期黄疸,肝 2 肿大,血管杂音,
门脉高压表现(脾 大,腹水)等。
鉴别诊断
• AFP阳性:慢性肝病,妊娠、
生殖腺或胚胎型等肿瘤,消 化系统肿瘤(肝样腺癌)
• AFP阴性:继发性肝癌,肝
内胆管细胞癌,肝肉瘤,肝 腺瘤,肝血管瘤,肝脓肿,
1
能耐受肿瘤的症状,生活自理,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 50%
2
肿 部分瘤症生活状自严重理,白天卧床时间超过50%,但还能起床站立,3
病重卧床不起
4
死亡
5
肝功能CHILD-
PUGH分项分级目/评 1
2
胆红素
<34 (<2)
34-50 (2-3)
3 单位 μmol/
>50 L (>3) (mg/d
L)
白蛋白
肝癌的诊断
1.病史(肝炎、肝硬化) 2.血清学分子标记物(AFP、α-L-岩藻糖苷 酶 、异常凝血酶原)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PET/CT、 SPECT-CT) 4.病理
血清学分子标记物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肝癌的临床诊断
1.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 一次超声及AFP检测,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 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中至少有两项显示有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 门脉或延迟期强化下降的“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做出肝癌的临床诊 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则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一项有典 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临床诊断为肝癌。 2.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随访发现肝内直径 ≤2cm结节,若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无或只有一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可 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每2-3个月密切的影像学随访以确立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 >2cm的结节,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无典型的肝癌特征,则需进行肝穿刺活检以 确立诊断。 3.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AFP升高,特别是 持续增高,应该进行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以确立肝癌的诊断,如未发现肝内结节, 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源性肿瘤以上消化道癌的前提下,应该密切 随访AFP水平以及每隔2-3个月一次的影像学复查。
25
肝癌的临床分期
肝癌Ⅰ期(肝癌早期):
Ⅰa期 :1个肿瘤直径≤5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Ⅰb期 :1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直径≤3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 Child A/B,PS 0-2。
肝癌Ⅱ期(肝癌中期):
Ⅱa期 :2-3个肿瘤直径>3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Ⅱb 期:≥4个肿瘤,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碘对比剂),其检出和诊断小肝癌能力总 体略逊于磁共振成像。“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是CT肝癌诊断的特点。目前除常 见应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及分期外,更多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对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同时,借助CT的三维肝体 积和肿瘤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它脏器转移评价,临床应用广泛。
原发性肝癌-(1)-ppt课件

肝呈楔形,可分膈、脏两面 (即上、下两面)左、右两叶。
镰状韧带,位于膈面,分肝为 左、右两叶。
肝的脏面:有“H”形的沟
右纵沟:前部有胆囊窝;后部有 下腔静脉沟。左纵沟:前部有 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 横沟:即肝门,有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神经、 淋巴管出入。
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五叶、四段:
【肝脏的生理功能】
4.热量的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都有肝脏参与。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 要由身体内脏器官提供。在劳动和运 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在各 种内脏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旺盛的器 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动脉 高0.4-0.8摄氏度,说明其产热较大。
【肝脏的生理功能】
5.维生素、激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
【病因】
A.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黄曲霉菌 D.饮水污染 E.亚硝胺 F.其他因素:寄生虫、饮酒等 G.胆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病理】
大体分型
➢
结节型:多见,常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散 布于肝内,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5cm,多伴有肝
硬化。
➢
块状型:常为单发,也可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 癌块直径较大,一般超过5cm,易出血、坏死,
【肝脏的生理功能】
三、解毒功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
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物 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 式:(1)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分解、结合和 脱氧作用。(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 来自肠道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出。(3)蓄积作 用;(4)吞噬作用。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 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无毒的或溶解度 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

指南中明确了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流程,包括筛查、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评 估等环节。对于早期肝癌,推荐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中晚期患者,则以综合 治疗为主,包括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全身化疗等。
2、分期
指南中采用了巴塞罗那分期(BCLC)标准,根据肿瘤大小、数目、肝功能等情 况,将肝癌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具有手术切除的可能;中期患者 以综合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四、应用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如何遵循《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建议 呢?以下是一些应用实践的案例。
1、患者张先生在体检时发现AFP升高,进一步检查显示肝脏存在占位性病变。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建议,我们首先为张先生进行了全面的影像学 检查,包括CT、MRI和血管造影等,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分期。根据检查结果, 我们判断张先生处于肝癌早期,适宜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在制定了详细的治疗 方案后,我们成功地为张先生实施了手术,并在术后进行了相应的康复治疗。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 痛、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为了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近年来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本次演示将介绍指南更新的背景 和目的,并通过解读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
引言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卫生问题。肝癌的治疗 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尽相同。指南的更新是为了 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治疗方式
根据指南,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栓 塞化疗、全身化疗等。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则可选择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或肝动脉栓 塞化疗等。在全身化疗方面,指南推荐使用多吉美、乐伐替尼等靶向药物和免 疫治疗药物。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最新的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是最全面的版本。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第四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个致死的肿瘤病因,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病理学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了75%~85%、肝内胆管癌占了10%~15%。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筛查和诊断方面,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AFP是肝癌早期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对于血清AFP筛查异常者,动态增强CT和多参数MRI扫描是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肝癌影像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肝脏多参数MRI检查是肝癌临床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
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PIVKAⅡ、miRNA检测试剂盒、AFP-L3和GALAD模型进行早期诊断。
对于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完整及获得正确病理学诊断十分重要。
肝癌标本取材应遵循“7点”基线取材的规范,有利于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肝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信息。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重视对肝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MVI 的诊断和病理学分级评估。
最后,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依照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进行临床诊断。
典型的肝癌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门静脉和(或)延迟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不典型表现则缺乏动脉期病灶强化或门静脉和延迟期强化无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甚至强化稍有增加等。
诊断肝癌常采用多参数MRI、CT动态增强扫描、超声造影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思考·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根治切除标准及预后指标王悦华 刘永雄【提要】 论述了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案、根治切除标准及预后指标三者的研究进展及相互间的关系。
肝癌临床分期尚没有统一的实用方案,T N M 分期随着不断修订,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推广,我国1999年修订的方案大致与TN M 分期相对应。
目前也没有通用的肝癌切除根治标准,临床上通常分为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两类,比较笼统;在细胞病理学的基础上可分为病理根治性、临床根治性和姑息性切除三类。
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肝癌总体预后的因素主要是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措施、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并发症,而影响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因素主要是手术切除程度和病理特征。
临床分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预后分析则是验证肝癌的分期和根治切除标准是否合理的手段;肝癌的准确分期、根治切除的判断及预后水平的提高均有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分期; 根治切除; 预后; 标准Tumor staging scheme ,radical resection criterion and prognostic index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AN G Y uehua ,LI U Y ongx iong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 urgery ,PL 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P .R .China【Abstract 】 Progress of tumo r staging scheme ,radical resectio n criterion and prog nostic index of pri -mary liver canc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ere review ed .There is still not a consolida ted and practicable tu -mor staging scheme .T N M stag ing becomes po pular and acceptable after several times revisions .T he Chi -nese staging scheme revised in 1999approximately cor responds to T NM staging .Neither there is a univer -sal radical resection criterion of liver cancer .Generally it is classified into 2groups ,curative and palliative resection .Based o n histopa thology ,it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3groups ,patholog ically and clinically curative resection and palliativ e resectio n .M ultivaria te analysis show s that tumor stages ,pathologic types ,treat -ment modalities ,tumor biolo g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ications are related to prognosis .Resection pat -terns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rates .Tumor staging scheme is the basis to select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pro gnostic analy sis could verify their ratio nality ,whose improvement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 y .【Key words 】 Liver neoplasms ; Primary liver cancer ,staging ; Radical resection ; Prognosis ; Criterio n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原发性肝癌在确诊以后,尚需判断其临床分期以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对获得手术切除者,需要判断其根治切除的程度(即术后所处的状态),预测其复发和转移的危险程度,以指导术后进一步选择辅助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随着现代诊断手段和外科技术的进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在国内外有关肝癌的分期方案〔1〕、根治切除标准〔2〕尚未统一,对影响预后指标的看法也存在部分差异〔3〕,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着重论述肝癌的分期方案、根治切除标准及预后指标三者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一、肝癌的分期方案对肝癌进行分期分级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肝癌发生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评价其结果及估计病人的预后等。
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尚无一个十分完善的统一的分期标准,不同学者因依据的指标不同分别制定过临床分型分期〔4〕、临床表型分期〔5〕及TNM 分期〔6〕等,但尚没有一种方案能够既考虑到全部因素又非常实用,此处摘选几种我国学者经常引用的临床分期方法加以分析。
1.临床分型分期:我国1977年制定了肝癌临床分期方案〔4〕。
Ⅰ期(即早期或亚临床期):无明确的肝癌症状与体征者。
Ⅱ期(即中期):介于Ⅰ期与Ⅲ期之间者。
Ⅲ期(即晚期):有黄疸、腹水、恶病质或远处转移之一者。
这种肝癌临床分期方案较粗,常与分型(单纯型、硬化型和炎症型)结合应用,适用于当时的诊治条件,其Ⅱ期的跨度过大,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已显得不适于临床应用。
2.临床表型分期:日本Okuda曾于1985年提出一个反映临床表型的分期方案〔5〕,即根据:(1)肿瘤大小占肝脏:>50%为阳性,<50%为阴性。
(2)腹水:有为阳性,无为阴性。
(3)血清白蛋白:<30 g/L为阳性,>30g/L为阴性。
(4)胆红素:>51.3μmol/L(3mg/dl)为阳性,<51.3μmol/L为阴性。
进而分为三期,Ⅰ期:均阴性;Ⅱ期:1或2项阳性;Ⅲ期:3或4项阳性。
这种分期同时考虑了肝硬化的因素,但比较笼统,适用于对全部肝癌概况的分析,对于能手术者则不适用。
3.TNM分期方案:国际抗癌联盟(UICC)在1987年制定的肝细胞癌TNM分期方案基础上,对原方案中Ⅱ、Ⅲ期的标准作了一些修改,于1997年提出了新的TNM分期方案〔6〕。
主要依据体检、医学影像学和(或)手术探查所见T(原发肿瘤:大小、数目及侵犯血管情况)、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的情况。
T1:单个肿瘤,≤2cm,无血管侵犯。
T2:单个肿瘤,≤2cm,侵犯血管;或多个肿瘤,局限于一叶,≤2cm,无血管侵犯;或单个肿瘤,>2cm,无血管侵犯。
T3:单个肿瘤,>2cm,侵犯血管;或多个肿瘤,局限于一叶,≤2cm,侵犯血管;或多个肿瘤,局限于一叶,>2cm,伴或不伴血管侵犯。
T4:多个结节,超出一叶;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或侵犯除了胆囊以外的邻近脏器;或穿破内脏腹膜。
N0:无淋巴结转移,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
并进一步分为Ⅰ~Ⅳ期(表1)。
虽然肝癌的TNM分期考虑了肿瘤、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因素,但要有手术探查及病理结果才能作出,而多数是不能取得病理学检查的。
尽管肝癌TNM分期Ⅰ期的术后远期生存率较高〔7〕,但临床发现≤2cm肝癌例数的比率很低,临床发现属于Ⅰ期者约占3%〔2,7〕,而多数已发展至Ⅲ~Ⅳ期,即使发现的小肝癌也多达Ⅱ~Ⅲ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肝癌是少见的。
由于在我国的原发性肝癌中,有80%~90%合并肝硬化,为此不同于其他实体肿瘤可以较直接应用TNM分期。
4.1999年我国肝癌的临床分期:为使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标准化、规范化,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标准接轨,1999年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提出了新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与分期的标准(草案),见表2〔8〕,具有一定的可行性〔9〕。
可以看出,新的肝癌分期是以临床影像检查所见为基础的,适用于对新发现病灶的初评,大致可与1977年标准及国际TNM分期相对应(表3)。
可见其中的明显不同之处是肿瘤大小的界定,TNM分期以2cm为界,而我国的分期以5cm为界,原因是很多资料显示肿瘤2cm和2~5cm的肝癌手术切除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3,9,10〕。
表1 肝细胞癌T NM分期分期T N MⅠT1N0M0ⅡT2N0M0ⅢA T3N0M0ⅢB T1-3N1M0ⅣA T4任何N M0ⅣB任何T任何N M1表2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与分期对应表分期 数量、长径、位置脉管 癌栓*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Ⅰ1或2个、<5cm、在1叶无无无AⅡa1或2个、5~10cm、在1叶或<5cm、在2叶无无无A或B Ⅱb1或2个、>10cm,或3个、<10cm、在1叶,或1或2个,5~10cm、在2叶无或分支有无无A或BⅢ>3个,或>10cm,或在2叶,1或2个、>10cm、在2叶门静脉主干有有C 注:*脉管癌栓:包括门静脉、下腔静脉或胆管癌栓。
**淋巴结肿大:包括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表3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对应表1999年国内1977年国内1997TNMⅠⅠⅠ、ⅡⅡaⅡbⅡⅢAⅢⅢⅢB、ⅣA及ⅣB 肝癌分期有利于估计预后以及选择治疗方案,是因为依肝癌分期能判断其病情轻重和病程早晚,但能手术者因受手术类型的影响,术后病程再分期会产生差别,手术后有待二次评价,即肝癌根治切除的程度。
二、肝癌根治切除标准对肝癌理想的治疗应达到根治,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唯一有可能治愈肝癌的手段,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11,12〕。
通常将肝癌切除分为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两类(两分法),但是国内外尚没有通用的肝癌根治标准。
据文献报道各类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复发率多数在50%以上〔13〕,甚至高达95%〔14〕,肝癌根治切除后的高复发率说明所采用的根治标准只是相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