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084-2002副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肿瘤防治中心药物过敏试验规范

肿瘤防治中心药物过敏试验规范

肿瘤防治中心药物过敏试验规范1 目的防止诊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出现过敏反应,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医院药物过敏试验的管理。

3 管理要求3.1做过敏试验前应仔细询问是否为过敏性体质、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直系亲属父母及亲兄弟姐妹家族过敏史,既往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者不宜做该药物过敏试验;一些药物如:激素、抗组胺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拟肾上腺素能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及含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很可能会造成皮试结果假阴性,故皮试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用药史,有上述药物用药史的病人建议停药后48小时再行皮试;另外,正在服用 -受体阻断剂的患者当皮试发生不可预测的严重过敏反应时这类药物会干扰抢救结果,因此这类病人不宜皮试。

3.2做过敏试验时个别患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故皮试前应备好肾上腺素、尼可刹米、地塞米松、异丙嗪、氧气等,以备急用。

3.3对药物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该药物,对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止使用该药物。

特殊情况下过敏试验阳性者非使用该药物不可时,须做脱敏治疗后方可使用该药物。

3.4任何药物做过敏试验即使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杜绝用药后过敏反应的发生。

必须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一旦出现了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抗休克抗过敏等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3.5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试验3.5.1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试验的品种范围:包括注射类药物和口服类药物的所有剂型,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

3.5.2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交叉过敏关系,青霉素类药物在应用前可用青霉素钠皮试液进行皮试。

普鲁卡因青霉素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及普鲁卡因皮肤试验,其中任何一药试验阳性者均不可应用。

3.5.3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方法1、配制青霉素皮肤试验溶液:第1步,青霉素钠盐(或钾盐)以灭菌等渗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为含20万U/mL青霉素溶液(80万U/瓶,注入4 mL灭菌等渗氯化钠注射液即成);第2步,取20万U/mL 溶液0.1mL,加灭菌等渗氯化钠注射液至1 mL,成为2万U/mL溶液;第3步,取2万U/mL溶液0.1 mL,加灭菌等渗氯化钠注射液至1 mL,成为2000 U/mL溶液;第4步,取2000 U/mL溶液0.25 mL,加灭菌等渗氯化钠注射液至1 mL,即成含500 U/mL的青霉素皮试液;2、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消毒范围直径大于5cm;3、抽取皮试液0.1mL(含青霉素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0.02~0.03 mL(含青霉素10~15 U);4、20 min后,如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局部发痒或有头晕、心慌、恶心感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均判为阳性;5、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y干扰素释放试验两步法的操作技术规范》解读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y干扰素释放试验两步法的操作技术规范》解读

构#健康管理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在严格遵循现有国 S#\阳性#接受免疫抑制剂(个月和与病原学阳
家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结核菌素皮肤 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9岁以下儿童!H"H硬
试验2'干扰素释放试验两步法的操作技术规范( 结平均直径9;; 者视为QHY感染$有YUX 接
)PHP)(32-)-(*!为各地应用两步法开展 种史者!H"H 硬结平均直径();; 者视为QHY
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胸科医 需要提高感染检测敏感性的场景下!此类人群甚至
院.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 可同时使用两种检测技术!任何一种检测结果为阳
心#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深圳大学基础医学院#深 性都可结合临床特征作为判定QHY感染状态的
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卫生防疫 依据%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防痨杂志 年月第 卷第期 -)-- 9 44 9 U?'1[P1B'BLF@C>Q<J-)--\&=*44Z&/9
48+
要技术手段"目前针对QHY感染的检测方法缺乏 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原学检测金标准!广泛应用的是包括结核菌素皮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祥瑞生
的地区不便普及%,2+&"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数据!相较 适用人群#操作流程#结果的解读和处置等内容"本
于单独使用H"H!在特定人群中使用#XGP对H"H 文件适用于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定
阳性结果进行进一步确认的H"H2#XGP 两步法可 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

PPD皮试操作及结果观察判定说明

PPD皮试操作及结果观察判定说明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 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rmi 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強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 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 O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 与8mm之比)。

3. 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 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 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斷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W5wn为阴性5〜9rnn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n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訊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PPD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方法:前臂掌侧中下1/3处为最佳或者选择部位在左前臂掌侧上1/3与中1/3交界处,常规消毒后,左手拇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刺人皮内,缓缓注入0.1 ml的PPD液(此处皮肤薄嫩,反应敏感易观察)。

避开疤痕,血管和皱褶。

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以皮内注射法将PPD 0.1ml(含5个结素单位)缓慢注入,注射深度要合适,剂量准确时局部可出现7-8mm大小的圆形橘皮样皮丘(有毛孔出现),不要在注射部位按压揉搓和肥皂刺激,72小时内禁止洗澡,洗脸时尽量避开注射部位,尽可能避免用激素类的药物,如果有其它反应请到有关医院检查处理。

注射后72小时观察结果,用卡尺测量硬结纵横直径,硬结平均直径=(纵径+横径)/2。

二、结素试验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处理。

局部:出现水泡、溃疡,应保持清洁,涂2%甲紫,必要时可用注射器将水泡液抽除。

全身:①发热,多属热原反应与器具消毒不严有关,一般于数小时内可恢复;②厥与休克,多与精神紧张、恐惧有关,可嘱其平卧、保温,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③病灶反应,注后数小时肺部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侵润渗出,形成变态反应性病灶周围炎,一般不必特殊处理,2~5天可自行消退。

三、禁忌有下列情况暂不宜作结素试验发热,体温37.5℃以上;传染病恢复期,器质性心脏病、肝肾血管疾病、精神病、癫痫、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和月经期。

四、理论依据:注意:优先选择部位在左前臂掌侧上1/3与中1/3交界处,常规消毒后,左手拇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刺人皮内,缓缓注入0.1 ml的PPD液1、腕横纹平行进针进行皮试,由于针尖是顺皮纹而进,机械损伤小,无断裂现象,并且药液是顺流,阻力少,所以病人无痛或只有微痛感觉。

2、按人体解剖结构,前臂中、下1/3有桡神经、尺神经的浅支经过,而前臂上1/3位置神经末梢分布少,对疼痛的刺激相对少,疼痛自然相对会少;前臂上1/3位置的浅静脉网较前臂中下1/3处少,从而引起渗血机会相对少;前臂中1/3与上1/3交界处皮肤体表面积大容易注射和固定针头,而且此部位跟踺少,色素相对较浅,容易观察和测量硬结,从而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PPD试剂说明书

PPD试剂说明书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PPD皮试操作及结果观察判定说明(精编文档).doc

PPD皮试操作及结果观察判定说明(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皮内注射法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 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

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

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

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4.结果观察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

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为强阳性(+++)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结核菌素实验

结核菌素实验

结核菌素实验
一,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每 1ml 含 50IU 卡介菌蛋白衍化物( BCG-PPD )的稀释制剂一支。

二,试验方法
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每 1ml 含 50IU 卡介菌蛋白衍化物 (BCG-PPD )的稀释制剂 0.1ml (5IU ),48-72 小时观察结果。

三,结果观察
48-72 小时,以局部浸润纵横直径大小计算反映强度:
1. 不发红且硬结直径不超过 0.5cm 者,或仅发红而无硬结者为阴性( -) 0.5cm 以下者为可疑阳性( + - )
0.5-0.9cm 者为弱阳性( +)
1-1.9cm 者为阳性( ++)
6. 除红肿及硬结外,有水疱或坏死,或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为超强阳性( ++++) 四,注意事项
1. 阳性反应临床意义:出现于 3 岁以下且未曾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幼儿时,多表示近期有结 核感染,儿童呈阳性时,表示卡介苗接种后发生免疫反应,否则为受过自然感染,但不 一定有活动病灶,强阳性反应时都表示有潜在的活动病灶。

2.
阴性反应临床意义,多表示未感染过结核病,或表示接种卡介苗后免疫力已消失。

3.
凡有活动性结核病灶者,宜从低浓度做起或不做,以免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4.
正在发热或患其他疾病者,不宜做该实验。

5. 已稀释的溶液可在冰箱内保存 6 周,如发生沉淀或变黄时则不能用。

2.发红且硬结直径为 3. 发红且硬结直径在 5. 红肿且硬结直径在 2cm 以上者为强阳性 +++)。

ppd操作规程

ppd操作规程

结核菌素过敏试验标准操作规程Ⅰ目的:建立结核菌素过敏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结核菌素过敏试验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Ⅱ范围:适用于结核菌素过敏试验。

Ⅲ规程:结核菌素过敏试验是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手段。

1.结核菌素过敏试验前准备1.1物品准备,内容包括(1ml注射器1支、消毒液、按医嘱备好结核菌素放无菌盘内)1.2患者准备,有过敏反应史、癫痫史、癔症史慎用,发热、全身性皮肤病、疾病的急性期禁用。

1.3查看检验单,查对检验单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项目于患者是否相符1.4向病人解释试验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5洗手,并注意常规防护1.6选择注射部位,过敏试验在左前臂掌侧中上1/3,无瘢痕和病变处。

1.7以75%酒精喷洒消毒皮肤,消毒范围为直径大约5厘米,待干。

2. 结核菌素过敏试验方法2.1核对药物品名、剂量及有效期,如有沉淀、安瓶破损及过期不得使用。

2.2选择1ml注射器抽吸药物,驱尽注射器内气体。

2.3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刻度与针头斜面一致向上,与皮肤成5°角刺入皮内。

2.4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以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缓慢准确推注药液0.1ml (含5UPPD),可见白色圆形隆起的皮丘,并显露毛孔。

2.5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切勿按揉,会自行消退。

2.5向患者解释注意事项,嘱病人72小时内注射部位切勿沾水,不得抓挠。

2.6在检验单上记录注射日期、签名,注明观察结果日期,(如为门诊患者,告知患者当日携检验单来院观察结果)2.7 72小时检查反应,测量局部硬结反应的横经和纵经,以横经+纵经/2=**㎜的形式记录,如有水疱、丘疹、淋巴管炎等反应应注明。

结核菌素过敏试验评分标准评分等级为B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有1 ~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评分等级为B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1 ~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较少;评分等级为B表示动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没有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操作规程
Procedure of intradermal test for paratuberculosis
SN/T 1084—2002
前言
本标准是按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编写的。

本标准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出入境动物检验检疫的操作方法,在操作方法和判定标准上与OIE 《动物疾病诊断方法和疫苗使用标准手册》(1996年版)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燮政、张悦。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副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的操作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牛副结核病的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试剂和器材
3.1 试验用蒸馏水为GB/T 6682中的三级水。

3.2 副结核菌素(PPD):由指定单位供应,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使其最终浓度为0.5 mg/mL。

3.3 灭菌生理盐水。

3.4 灭菌注射器:1 mL,适配针头为4号~5号。

3.5 卡尺:工业用或测量动物皮厚专用。

3.6 70%酒精棉球。

4 接种
在下列部位择一接种:
4.1 颈部接种
4.1.1 在颈左侧中部上三分之一处将毛剪净,剪毛区直径不小于10 cm,若该处皮肤异常,可选右侧相应部位。

4.1.2 将接种部位皮肤捏起,用卡尺测量捏褶皮肤的厚度,并做记录,皮厚单位用毫米表示。

4.1.3 用酒精棉球消毒接种部位。

4.1.4 用注射器吸取0.1 mL副结核菌素,待接种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注入皮内。

这时注射部位应出现小鼓包,若无小鼓包则应在右侧颈部相应部位重注。

4.2 尾根部接种
4.2.1 将尾巴托起,在尾根左侧皮褶三角区上部中央点接种,若该处皮肤异常可选右侧。

4.2.2 同4.1.3。

4.2.3 同4.1.4。

5 判定结果
5.1 颈部
5.1.1 在接种后48 h、72 h两次测量接种部位捏褶皮肤厚度,须由接种时测量皮褶厚度同一人员操作,捏皮力度及测量方法也同4.1.2。

5.1.2 将接种后皮肤厚度减去接种前皮肤厚度,算出皮厚差,取皮厚差最大的一次作为判定数据。

5.1.3 皮厚差≤2 mm为阴性。

5.2 尾根部
在接种后48 h、72 h两次观察并触摸接种部位,无肿胀者为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