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简述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过 程, 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也 称为 “ 炮炙” 。由于 中药材大都是生药 ,其 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 特定的炮炙处理 ,才能更符合 治疗需要 ,充分发挥药效。因此 , 按照不 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 。有些药材的炮 制 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 ,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 ,正如前人 所说 :“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性味反 失。 ”炮制是否得 当,直 接关系到药效 ,而少数毒性药和烈性药的合理炮制 ,更是确保 用 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 简述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 效的影响之前,不 得不先谈谈 中药炮制 的目的及炮制的方法 , 尽管药物 的炮制方法
蜂蜜炙后主补 , 味改变为甘温 , 性 具益气健脾, 调和营卫的作用。
2 中药的随方炮制可使 制剂满足特殊的治疗要求
制剂是医药治疗疾病的运用形式 , 中药制剂一般 在复方的基 础上进 行。它是依据不 同的证候、对象 ,组方遣药 发挥群效的。 因此,不同的处方 ,就有不 同的炮制要求 。而不同的剂型 ,也有 它对炮 制的特殊要求。为了稳定每一处方 的主治范围,必须采取 随方炮 制,务求与 法方药取得一致。如清宁丸中的大黄 ,就要
当代医学
2 0 年 l 月第 l 卷 第 2 期总第 l4期 C ne oa y Me i n ,D c 0 8 Vo. 4 No 2 s e N .5 08 2 4 3 5 o tmp r r dc e e .2 0 , 1 1 . 3 I u o 14 i s
简述 中药炮制 对 临床 疗效 的影响
第二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分解

溶解度极小,呈油状液体。
炮制对其影响:
1.挥发油在植物体内存在不同,炮制方法不同---薄 荷、荆芥,采收后迅速加工切制;厚朴、鸢尾要埋 藏发酵 。 2.凡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加水处理宜 “抢水洗 ”,干燥宜阴干,或以不超过50℃人工 干燥 。 3.炮制减少或除去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苍 术,麸炒降低燥性;蜜炙麻黄降低发汗作用
第二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以热治寒 “反制”
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热者益热 “从制”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第二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药物(尤双向性能药物)炮制后,性味变化,作
用趋向改变
黄柏 苦寒,主降
酒制后作用向上,主升,清上焦湿热
毒、蛇毒、蜂王浆
3.加热,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巴豆、白扁
豆、蓖麻子
4.破坏酶的活性--黄芩、苦杏仁 5.炮制产生一些新的物质--鸡蛋黄、黑大豆
九、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
• 单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
大,多糖难溶于水,但能被水解成寡糖、单糖。
炮制对其影响:
1.炮制含糖类成分的药物时,要尽量少用水处理,
第三节 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三、加热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干热炮制
炒制: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等
煅制:利于煎煮、粉碎,增效等
湿热炮制:加热时间、用水量
第三节 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四、辅料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常与加热方法相结合
常用辅料:固体辅料、液体辅料
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讲解学习

医
临
净选加工
饮片切制
床
的
炮炙
关
临床和中成药原料
系
3
中 减毒
药
炮
制
与
雄黄
中
牵牛子
医 芫花
临
床
的
关
系
增效
4
延胡索 黄芩 血余炭
不同来源中药依法炮制,更好发挥临床疗效
中 植物药 药 炮 制 与 中 医 临 床 的 关 系
“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 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
麻黄 莲子
与
种苷元,黄芩苷元不稳定,容易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
中
绿,使疗效降低,这就是黄芩在切片软化时不能用冷
医 水浸润软化的道理,故黄芩炮制时置沸水中煮或蒸即
临 可破坏酶保存苷
床
的
酶解
关
苷
苷元
系
16
通过产生新成分提高临床疗效
中
中医运用植物、矿物类、化石类药物时经常采用加热或高温煅制后转变
药
或产生新的成分
炮
自然铜
制
二硫化铁
与
中
复方接骨片
医
醋酸铁 散瘀止痛
临
炉甘石
床
的
碳酸锌
关
炉甘石洗剂
系
17
氧化锌
消炎生肌
大蓟
大蓟炭
柳穿鱼叶苷 中
柳穿鱼黄素
止血
药
炮
制
与
中
医
临
床
的
关
系
18
通过除去毒性部位或减少毒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毒性
中
蕲蛇
朱砂
药
炮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分析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分析摘要:中药炮制主要是指中药在应用和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处理措施。
中药炮制是否得当正确,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效影响【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86-011中药炮制的目的1.1洁净药物保证用药准确。
中药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原药材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非药用部分,比如,有泥沙、杂物夹杂在植物的根、茎、花等中;有腐肉、恶血残留在动物的皮、肉、角等中。
使用之前应该对这些类似的杂物进行有效的清除,将泥沙、污垢洗去,将灰屑筛去,将霉烂变质植物及非药用部位除去,保持药物的清洁纯净,从而保证准确的临床用药剂量。
1.2有利于调剂和制剂。
在炮制完植物的根茎类、果实类之后,将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比如,将其切成片、段、丝、块等,这样有利于在调剂的过程中对剂量和配方进行合理的分配。
一些药物质地坚硬,比如,矿物类、动物骨甲类等,不容易将其粉碎,不利于调剂和制剂,并且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将有效的治疗成分煎出,因此必须使用特殊的炮制方法促使其质地变得脆酥容易粉碎,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1]。
1.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一些中药所具有的治疗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却具有较大的毒性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能够在医疗上安全用药,我们应该重视对有毒药物的炮制,可以采用已经应用的各种有效的除毒方法,比如,在炮制草乌、川乌时,可以运用浸、煮、加辅料等方法,从而将其毒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炮制去毒方法。
2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2.1毒性中药炮制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量效关系方面,大多数毒性药物的化学成分是具有双向性的特征的,药物的毒性也是中药药性的一个方面,比如,一些药物由于含有特定的有毒成分,因此可以以迅猛之势将患者的疾患有效祛除掉。
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菌
绿
泻火、安 胎
色
黄芩的炮制方法:A、冷水浸便于软化切片,破酶保甙。B酒炒、借酒升腾之力 专治上焦及四肢肌肤湿热并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C、炒炭、借其吸吸作用而
二.炮制的目的及意义:
我们知道中药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中的 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植物、动物、矿物绝大多数附有灰尘、 杂质、泥沙及非药用部位必须经过加工炮 制后才能应用于临床。中药炮制的目的是 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 种药物可以同时达到几个目的,虽有主次 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联系。总的来 讲、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中药更好 的应用于临床,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归 纳如下:
功 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炮制研究,乌头中所含的乌头碱,其毒性极 强,如口服1.2毫克就会令人中毒,3—4毫克 就会将人毒死。炮制机理是乌头在较长时间的 浸泡和煮制过程中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变成 了毒性很小的苯甲酰和乌头胺,此时口尝就没 有了乌头特有的苦味和麻辣感,毒性降为原生 药的1/200。
3.提高疗效:中药除了配伍来提高疗效外,炮 制方法是其重要的关键,如炙冬花、炙紫苑、由 于借助蜂蜜的作用增强了其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医对 疾病的病所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 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炮制可引药归经, 改变作用趋向。如大黄泻下攻积为下焦药,取其 苦寒之性,酒制后苦寒之性大减借酒之力能在上 焦产生清降火邪的作用。才胡、香附子经醋制引 药入肝,更有效的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桔核 盐制后引药入肾,能更好的发挥治疗肾经的疾病。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些
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 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就要通过炮制降低其 毒性或副作用,使服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 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份均为 R=R’= H、R=R’ = ocH3 ,等多种生物碱及 部分脂肪油,其毒性大小与R=R’= H的含量 有关,在炮制过程中,既是为砂炒或油炸, 因其温度和炒制或炸制的时间不同,R=R’= H的含量差异很大,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砂温 230-250℃,时为3分钟;油沸后炸至5分钟 呈棕褐色为度,其毒性大为降低,临床使用 较为安全。再如具宁心安神、滑肠通便作用 的柏子仁,用于治疗失眠而又需避免患者产 生滑肠致泻,则可将柏子仁去油制霜以消除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药效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医疗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中医医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在不断的医学技术革新的推动下,中医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
中医医学在治病时所使用的中药药方是传统中医医学医师长时间累积的经验的精华,中药是就是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而中药药物的炮制就是根据传统中医医学医师所总结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根据药物的特性经过调剂所使用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在现代医药医学临床发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对提高我国临床医疗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就中药炮制的目的以及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标签:中药;炮制;目的;药效;影响引言:中药是在中医医学中用于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中药一般是由动物、植物、甚至矿物质等一些物质所组成的具有某些医疗效果的药物物质。
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纯天然的中药药材,具有很多特性,有的个体较为粗大,有的质地坚硬,更甚者还有很强的副作用效果,有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够间接的使用,一般情况,这些中药药材都不能够直接使用,而是需要经过中药炮制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才能够得到应用。
由于我们使用的中药药材组成比较繁杂,用于医疗治疗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关于中药药材炮制方面的问题就很多,中药炮制的目的和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都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中医药材炮制所使用的方法会有一定的区别,而且相同的一种药物在不同的病理下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区别,这些药物的特性有一定的区别不同,又存在着一定的作用关系。
通常,我们在使用中药药材前都会进行中药的炮制,而中药炮制的目的一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除中药药材毒性,降低中药药材副作用中药药材在医病救人使用前,都会进行药物的炮制,进行药物炮制的目的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药药材来自与大自然,有的药物在采摘之后就有一定的毒性,有的毒性稍微小一些,在直接使用的时候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浅谈中药炮制的临床疗效及作用与目的

浅谈中药炮制的临床疗效及作用与目的摘要:中国人治病喜欢喝中药,而喝中药不可不了解中药的炮制知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是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中医在临床用以治病的物质是中药饮片和成药制剂,通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制成中药饮片,供应配kk方和制剂。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bg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关键字:中药炮制;疗效1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1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
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
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
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

【 关键词 】 炮制
化学成份
【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6 2 2 2 ( 0 2 叭一 2 9 0 17 —5 32 1 ) 05 —2
及月经不调, 有人却用生品 ; 小茴香生用长于理气调 中, 胃进食, 开 多用于 呕吐、 饮食少进, 有人却用盐茴香 , 盐茴香温肾暖肝, 用于疝气疼痛, 有人却
这种命名方式蕴含着古代美好的传说和典故, 不仅能体会的中药命名 的多榉陛, 还能感受传说中其人、 其景、 其道、 其理。 如淫羊藿的命名源自陶 弘景说 :西川 北部有 淫羊 , 日百遍 合 , 食此藿 所致 ”故名 淫羊 藿 ; 传 “ 一 盖 , 相 来高祖刘裕( 幼名叫寄奴) 年青时曾人山射 中—蛇, 得到一种具有抗菌作用 的中药千里光, 用以治疗金石创伤, 故千里光又有刘奇奴之称; 又如传说唐 代一位姓何的农民, 常以种山芋样的东西充饥。 他寿高一百三十岁时, 仍然 须发 黑 洞 , 后 人称这 种“ 故 山芋样 的 东西 ” 叫做 何首 乌 ; 再如 传说 大禹 冶水
用药 的疗 效。 1 炮制对 药性 的影 响 1 炮制 对四气五味的 影响 一 是通过 “ . 1 反制 ” 纠正 药物过偏 之性 , 和 以缓
2 用药不清中药饮片生炙药性的四气和升降沉浮作用 中药的药性包 . 3 括四 气 ( 热 温凉 )升 降沉浮 。 寒 , 由于不 分生 品制 品 , 处方 中常 常寒热温 凉 在 不分 , 降沉浮 不辨 。 升 该用 温热之性 的制 品反用寒 凉 之性 的 生 品, 该用寒 凉 之性 的生 品反 用 温热之 性 的制品 , 升 浮走上 的 制品反 用 生品 , 该用 该用 沉
成功 后 , 余粮抛 弃在江边 和 山岗上 , 将 后来 变成一种 涩肠止 泻 、 收敛止血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
唇齿相依。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
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以中医
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
到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8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368-02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关于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药专家都相当重视,例如:宋﹒陈
师文等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
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清﹒张仲岩在《修事
指南》中也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
也……”。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炮制与药性、炮制与医疗的密切关
系,炮制与药物的这种有机联系,使它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
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
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净选不严影响临床效果
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由于中药材源于大自然,因而
在采收时往往混杂不少霉烂、变质药材及泥沙,杂物甚至于非药用
部位。而同一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相反。如山茱萸的果肉涩
精益髓,多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而其果核则正好相反,但
是多数的药农、药商在加工时不进行认真挑选,有的含核量严重超
过了药典标准(含核量不超过3%),选到15%至3 0%,这样的药用
在病人身上其疗效可想而知了。类似未经选净的配方饮片还很多,
如蒲公英、百花蛇舌草含大量的泥沙、杂草;柏子仁含壳量严重超
标,款冬花含杆(非药用部位)太多,狗脊、香附子的鳞片未去净直
接配方等等,这些饮片由于未能严格挑选,是不能保证临床疗效的。
2 饮片的切制粗糙影响临床疗效
大血屯、木通、茯苓等一些药材,必须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方
能保证切出合格的饮片,原药材经加工切制成片、块、段、丝、粉
碎之后不仅利于药房调配,也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果饮片的厚度、大小、长短差距太大,煎煮时就会出现先溶、后溶、
易溶、难溶等问题,根据物理学的扩散定律,物质扩散的量与颗粒
的半径成反比,饮片太厚,煎煮时不易透心,影响有效成份的煎出;
饮片太薄,则一些富含淀粉的药材在切割、干燥、贮存时易破碎,
煎煮时易糊化,增加汤剂的粘度,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但是目
前流通的粗糙饮片令人无奈,除了饮片中混杂的连刀片、败片及变
色走油片、发霉片之外,还有在配方中的首乌块、茯苓块、生熟地
块等以个子形式出现的。这样的饮片不能煎至透心,有效成分不能
完全煎出,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3 炒制饮片及辅料质量影响临床疗效
3.1 清炒法:清炒法所炮制的药材较多,如对于种子、果实类
药材进行炒制不但使其获得焦香气味,还使其果度爆裂,有利于有
效成分煎出,从而提高了药效。但各种方法炒制后其成分有何变化?
药性有阿改变?各炒法的火候应掌握到何种程度?等等,这些都需要
遵循炮制意图,才能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
3.2 加辅料炒(如麸、米炒、醋炙、酒炙、蜜炙、姜汁炙等等):
加辅料炒是炮制法的一大类,其作用各不相同,如醋炙,其中一个
作用是增强止痛的功效,从元胡的研究即证明此点,元胡止痛的主
要成分是生物碱,但为游离状态,不溶或难溶于水,经醋制后,由
于游离生物硷与醋酸作用生成含生物硷的醋酸盐,提高了在水中的
溶解度,易于吸收,从而增强了疗效。再如黄连为清热燥湿药物,
其性苦寒,经过不同炮炙方法与不同辅料进行炮制后疗效各异,明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此详细叙述:“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
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
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
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
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炒。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制其
苦寒,成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详酌之”。其炮制法用现代科学分
析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今仍有较大参考价值。
3.3 蒸、煮、蝉法:蒸法又有清蒸、加辅料蒸等,煮法有水煮
或加辅料煮等,如苦杏仁止咳定喘的主要成份是苦杏仁甙的水解产
物氢氨酸,但苦杏仁含有易使苦杏仁甙酶解的活性酶,在酶的作用
下,苦杏仁甙酶解成杏仁腈,并分解成氢氰酸和苯甲醛而挥发失效。
当苦杏仁经采用传统的蝉、蒸、煮等方法处理后,使促进苦杏仁甙
水解的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上述反应就难以进行,从而增强
了苦杏仁甙的稳定性,利于贮藏,保存药效。
4 “炒炭存性”饮片质量影响临床疗效
中药饮片经炒炭后治疗疾病已有千年的历史,炒炭的中药饮片
已增至70多种。饮片炒炭是一项传统炮制制药技术,多数中药经
炒炭后,除了明显的止血作用外,更是突出改变了饮片某方面的专
一疗效。药物制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止血类药物地榆、大蓟等
制炭后,不仅保存其原有的止血功效,还具备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并可释放可溶性钙,使其止血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某些药物制炭
则可增加其收敛止泻的作用,如乌梅炭用于虚寒便痢脓血,苦参炭
用于赤白痢下等。可见,中药饮片炒炭是中医临床谴药组方治疗疾
病的手段与特色之一。但是饮片炒炭并非将饮片炒至焦化,炭化,
而是要求控制在“炒炭存性”的范围,如:荆芥穗炭是治疗妇科疾
病较常运用的一味中药饮片,炮制时必须火候与辅料掌握得当,成
品色泽均匀,全部保持在“存性”的范围,原形辨认清楚。否则,
饮片全部炭化而混杂于辅料中难以剔出。因此中药炮制人员必须要
掌握“炒炭存性”的技巧与方法炒制炭药,以更好提高临床用药的
有效性。
5 煅制中药“断档”影响临床疗效
矿石、贝壳类药材,如磁石、龙骨、壮蛎、紫石英、代赭石等
经煅制后可使其质地酥松,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份,提高疗效,
减少或消除了副作用。如紫石英的主要成份为氟化钙不洛于水,煅
制后不仅易出粉碎,还可生成一部分氯化钙,使水煎液中含钙量明
显提高,从而达到增强其镇静安神的效果,磁石煅淬后可以增强其
养血平肝,滋肾益阴的功效。煅制还能改善某些药物性能,石膏煅
制后则具有止血收敛的作用,是外科治疗的常用药。但是煅制药物
在临床处方,使用调剂过程中都“断档”不见了。正是由于煅制药
物炮制繁锁,一些医院、药店不炮制,煅制药物饮片就这样悄悄退
出了炮制饮片的行列。处方不得已使用矿石、贝壳类药材时,由于
生品有效成分不能完全煎出,这类饮片的临床效果自然不能有效发
挥。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历经数千年医药学家的反复实践和认识,
探索出了最为适宜的辅料和工艺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医药
专家学者对中药饮片传统工艺流程和辅料进行了整理,筛选出了最
为合理的炮制方法。除了《药典》规定之外,各省相继出版了《中
药饮片炮制规范》,但是目前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却出现了有法不
依,该加辅料的不加,甚则偷工减料的现象,凡此等等,严重影响
了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工具,它是一种特殊
的商品,它的质量如何,疗效是否安全、稳定、确切,与人民的健
康生命、财产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
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到了保证用药安全、
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556000 贵州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