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与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与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与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论文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专业班级:自动化1101 班

姓名:刘凯

学号:110302126

指导教师:刘桂秋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摘要: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应混合使用多种安全防护策略。现代防火墙技术已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在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的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就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

1、前言

随着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也日益增强,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共享性扩大,计算机网络上出现了电子商务、网络银行、金融网等,在我国,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短短的几年中,发生了多起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的案件,面对危害计算机网络的威胁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这也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

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市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计算机网络安全

2.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2.2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素

网络中的主机可能会受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网络中的敏感数据有可能泄露或被修改,从内部网向公共网传送的信息可能被他人窃听或篡改等等。以上这些影响网络安全的隐患都是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安全弱点和系统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失误或疏漏而导致的。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

1)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

听,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

2)信息被篡改。这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已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其破坏作用最大。

3)传输非法信息流。只允许用户同其他用户进行特定类型的通信,但禁止其它类型的通信,如允许电子邮件传输而禁止文件传送。

4)网络资源的错误使用。如不合理的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地破坏。

5)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用户登录进入系统使用网络资源,造成资源的消耗,损害了合法用户的利益。

6)环境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网络都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恶劣的天气、灾害、事故会对网络造成损害和影响。

7)人为安全因素。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外,人为的因素也构成了目前较为突出的安全因素,无论系统的功能是多么强大或者配备了多少安全设施,如果管理人员不按规定正确地使用,甚

至人为泄露系统的关键信息,则其造成的安全后果是难以估量的。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措施不完善,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的误操作等。

3、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策略

3.1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是网络系统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数据保护方式,目的是为了防止网络数据的篡改、泄露和破坏。通常数据加密采用链路加密、端端加密、节点加密和混合加密等方式。链路加密是对网络中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密,传输数据均以密码的形式在链路中传送,任意一对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加密是独立实现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密码。链路加密的算法一般采用序列密码,可以对报文和报头同时进行加密,所以链路加密掩盖了被传输数据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信息。链路加密能够防止搭线窃听,但由于在中间节点暴露了信息的内容,在互联网中链路加密是不能实现通信安全的,链路加密通常是用硬件实现,但也可以用软件来实现。端端加密是对源节点用户到目标节点用户的数据进行保护,允许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数据始终以密文的形式存在,所以端端加密方式更加可靠、易于

设计和实现,端端加密通常是用软件实现,但也可以用硬件来实现。节点加密是对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链路提供保护,节点在加密方式上与链路加密类似,区别是在节点加密方式中,网络节点先把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然后采用另一种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节点加密要求报头和路由信息用明文的形式传输,因此这种方式很难防止攻击者分析通信业务。混合加密是采用链路加密和端端加密相结合的混合加密方式,可以有效的保护报头中的敏感数据,获得更高的安全性。

3.2网络存取控制

网络的存取控制就是对网络上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使数据泄密或破坏网络数据。常用的一是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是安全系统应具备的最基本功能。这是验证通信双方身份的有效手段,用户向其系统请求服务时,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而系统应具备查验用户身份证明的能力,对于用户的输入,能够明确判别该输入是否来自合法用户;二是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采用电子形式的签名,可以用密码形式实现,安全性更高。数字签名方式可以用单密钥和双密钥体制。单密钥数字签名体制加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