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及其认证制度

合集下载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张文雪王孙禺李蔚【摘要】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成为工程界,教育界的广泛共识.认证标准是认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标准,进而提出了借鉴国际惯例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标准【收稿日期】2006年6月【作者简介】张文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王孙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蔚,清华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高等教育认证(accreditation)是一种资格认定,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方法和途径;通过认证,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并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其中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professionalprogrammaticaccreditation,简称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professiona1)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programmatic)实施的专门性(specialized)认证.这些职业性专业往往涉及医药,工程,法律等与公众生活,安全相关的领域,因而必须遵循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教育专业实施认证,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可以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一,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目的与认证标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新中国建立以来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建立起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工程教育又一次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保障并促使其不断改进和提高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迄今为止,专业认证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评估体系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除国家建设部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外,我国尚未开展过大规模的专业认证工作. 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工程师和工程专业的国际互认趋势也成为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重要动因.按照国际惯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施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加入工程专业国际互认协议,不仅有利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以及工程师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2004年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应当强调的是工程教育的国际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问题.我们将与世界上的评估认证机构合作,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的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 以适应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的需要.I2]综上所述,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主要出发点,首先是加强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宏观管理,保证和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其次,是顺应国际工程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实现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打下基础.因此,建立具有中国工程教育特色且具有国际等效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认证标准.认证标准是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规范,一22—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是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自我评价以及专家审阅自评报告和实地视察的重要依据.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首要的问题就是设计一个科学,严格,客观的认证标准.二,发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美,德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虽然加入《华盛顿协议》不久,但也已经先于我国迈出一步,积累了不少经验.其做法可为我国制定既有中国特色,又达到国际水平的认证制度和认证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1.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历史最为悠久,其制度发展得最为完备和成熟.目前,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由权威的全国性非官方组织——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总体负责,ABET下设四个认证委员会,其中工程认证委员会(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Commission,EAC)负责各工程专业的认证,包括制定认证标准,组织认证实施和认证管理.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行认证标准(见表1)是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的新的认证标准EC2000_3』.EC2000体现的最重大变革即从注重投入转向注重产出,第三项准则——专业的产出和评价提出,申请认证的工程专业必须证实其毕业生具有以下11种能力:①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②设计和实验以及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③根据需要设计系统,部件或过程的能力;④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⑤识别,系统阐述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⑥对职业道德和伦理责任的认知;⑦有效的交流能力;⑧宽厚的教育基础,能够认识到工程对于经济,环境,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⑨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⑩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①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2006年ABET公布的一份评估EC2000实施效果的研究报告表明,EC2000认证标准对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甚至是巨大的影响._4J对比1994级与21304级毕业生对9个方面能力的自我评估,21304级毕业生为进入工程职业生涯做了更好的准备,两届毕业生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对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的理解,运用工程技能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有关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等方面.2.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德国的工程专业认证制度是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德国工程专业认证机构(ASIIN),是2002年在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倡导下,由各大学,应用科学大学,权威的科技协会,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重要的工商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的非营利机构. ASIIN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多是为了满足工程教育和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需要,增加德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使其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2003年6月,ASIIN成为《华盛顿协议》准签约成员,从而使通过其认证的专业项目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ASI1N工程专业的一般认证标准(见表2)由其下设的两个认证委员会之一的工程及信息学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Commission1Engineering&Informatics)负责制定l5j.另外,由认证委员会授权的13个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各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标准,根据专业性质,对课程设置比例,学分等作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和说明.ASI1N关于教育目标的阐述是,不仅要满足知识转移的需要,还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在其所选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必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申请认证的培养计划必须通过教授学生基础理论,表1美国Ec2000工程教育基本水平专业的通用标准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准则1: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估,指导和监控准则2:专业教育目标学生从本专业毕业后的前几年内能达到的水平准则3:专业的产出和评价学生从本专业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或具备的能力及评价程序准则4:专业教育内容确定适合工程需要的专门学科领域,不规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师资数量可以承担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教学任务,保持适当水平的师生接触;学术资格等足以准则5:师资完成专业的不断改进并实现其教育目标和产出准则6:设施合适的教室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准则7:学校的支持和财政资源适当的学校支持,财政资源和建设性的领导,以保证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连续性准则8:专业准则阐明基本水平准则应用于该专业时的特殊性(分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建筑工程等24种专业)一2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表2德国AsIlN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对各利益相关方(例如学生,工业企业界,工程协会等)的需求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教育目标与高校,学生及工业需求,目标与成果界的要求一致;教学成果达到评估要求和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教育过程课程设置能确保教学成果;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等学术及支撑队伍结构合理,教师达到学术水准并给予学生充分指导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及相关设备和服务资源与合作关系等教学设施充足;教育经费充足;国际国内的合作项目等有利于促进教学成果的取得和学生的流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获取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过程评估毕业学生找到与专业匹配的工作,有利益各方认可的教学成果等管理体系组织与决策过程有利于教育成果的实现;建立了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达到传递方法和技能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有机会获得必要的核心资质;还必须鼓励学生获得外语资质,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在国际环境中表现活跃,具有竞争力.E6]3.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日本2005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Japan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Education,JABEE)制定的认证标准(见表3)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Plan,Do,Check和Act(简称PDCA)l.学习与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具有从全球观点全面思考事物的能力与素养;②理解工程对社会与自然的影响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③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应用能力;④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工程学知识并具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⑤具有应用各种科学,工程和信息知识全面满足社会需求的设计能力;⑥能够熟练使用日语,具有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会议讨论的日语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⑦具有自主的,持续学习的能力;⑧具有能根据限定条件,有计划地实施,推进工作的能力.除了以上所有专业认证都必须具备的通用标准以外,各专业还有各自的专业认证指标.三,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在国家建设部主持开展的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评估中,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见表4)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质量,二是教育过程,三是教学条件.8J重点是教育质量的智育标准,涵盖了未来注册工程师所应达到的基本专业教育要求.建筑工程专业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体系的提表3日本JABEE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Pl准则1:教育目标制定并公布教育目标(目标内容有8个方面,见上文)准则2:课程要求4年期间必须修得的学分数,总学时数,包括人文社科,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及专业课程入学选拔方法;准则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建立有助于学生理解,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制度Do教育组织: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相当能力的教师,建立教师培养制度和评价方法设施设备:必要的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图书室,信息网络设备等;准则4:教育环境财力资源:确保基本设备设施的完善以及维护,运行;学生支撑体系: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对各教学科目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和标准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评Cheek准则5: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价;所有毕业生都必须达到本专业的各项教育目标Act准则6:教育改善建立教育反馈系统;建立基于教育反馈,能持续改善专业教育的系统表4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一级指标二级(三级)指标德育标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与修养;教育质量智育标准:建筑设计,相关知识,建筑技术,建筑师执业知识,公共课程;体育标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过程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学计划与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课程教学实施,实习,毕业设计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场地条件;图书资料;实验室条件;经费条件一24—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高和完善,促进了社会对专业教育的参与程度,促进了国际间对专业办学水平的了解和互认,促进了学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性之间的联系.[J在改革工程师制度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之前,我国的工程专业评估还只限于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究其原因,一是观念分歧,有人甚至认为,对于工程师注册制度来说,工程专业评估并非必要;二是信息闭塞,中国工程界和教育界对国际上通行多年的工程专业评估制度和工程师注册制度,以及相关的国际互认问题,长期信息隔膜,缺乏关注,只是近年来才逐步引起重视.¨0J为构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参照国外工程专业认证和我国建筑工程专业认证的经验,首先应确立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认证标准应当反映高等工程教育规律,符合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方向.研究各国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不难发现,尽管各国认证标准不尽相同,但还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第一,都注重工程教育标准的国际等效性,力求达到国际互认水准.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fL背景下,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一开始就要使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符合国际惯例,为进一步取得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创造条件.第二,都包含一般标准和专业标准两大部分,认证机构主体只是给出总体的认证方针和一般性的基本要求,各专业领域的有关组织再进一步补充更有专业针对性的具体标准.第三,一般标准大体都包含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保障,条件设施等内容,且重视产出标准,这些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均为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认证标准应有的基本内容.二是适应性原则.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和教育背景反映在专业认证标准中,因而各自的认证标准各有侧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同样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和提高我国T 程教育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工程科技人才.我国已经建立起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T 程教育体系,规模居世界首位.2004年,理工院校达到617所,全国3-_科本科专业共有185种, 13433个专业点,工科在校本专科生437.62万人, 工科在校研究生31.8万人.¨l_但同时,高校之间教育质量不平衡,既有一批办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国际知名大学,也有相当一批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学校.因此,我们不可能照搬其它国家的现成标准,要在与国际接轨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认证标准.三是开放性原则.工程教育质量是政府,企业,大学及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专业认证制度本身反映了来自政府调控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外部质量监督作用.但我国工程教育在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与高校在培养高层次工程人才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尚未建立起共同合作的基础.这对我国工业和工程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要通过建立工程专业认证制度,加强工程界对工程教育的合作与指导,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认证标准要充分吸取高校,工业企业界,专业协会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认可.四是发展性原则.认证标准要推动大学自身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使专业具有自我改进和完善的能力.因此,认证标准应具有相对稳定性,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认证标准本身也是随着时代发展和3-_程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变,fL,能引导大学对社会发展新要求做出积极回应的.EC2000的制定和实施,就反映了美国工程专业认证指导思想和认证标准的演变和重点的转移,”11种能力”即可视为是美国31程界和工程教育界对新世纪31程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此,我国构建专业认证标准,要分析和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各国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和发展,使我国专业认证标准达到并始终保持国际水准.基于上述原则,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提供工程教育基本质量规范.我们建议,设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见表5).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和师资为主体,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适应国情,向社会开放,与国际接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从现代工程师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尝试提出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水平的如下标准:①有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②遵守工程职业伦理和工程职业道德;③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一25—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表5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议)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地区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准则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水平满足现代工程师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生源与就业:建立适当的招生制度,保证质量良好与数量足够的生源.具有适当的就业指导措施准则2.学生状况指导评价:具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措施课程设置:具有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工程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等准则3.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具有满足工程训练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设计,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毕业设计(论文):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独立撰写毕业论文师资结构: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一定数量的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准则4.师资队伍教师资格: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背景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发展: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合理,具有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保障体系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总量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学设施:有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及实验没备,计算机设施,专业期刊和图书资料等,有满足实践教学准则5.教学条件要求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学术水平:所在学科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并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业界合作:与校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相关行业等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对教学有促进作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完备并得到严格执行,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更新准则6质量保障实施过程保障:有比较健全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培养质量评价: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较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准则7.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准则8.补充标准各工程专业详细标准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⑤具有了解并解决工程所涉及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⑥具有有效的交流,合作能力;⑦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⑧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竞争与合作能力.教育部于今年3月正式成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部分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也已开始进行,认证标准及实施方案的设计与确定已迫在眉睫.为此,必须分析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战略需求,分析研究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使我国的专业认证标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认证水平相当,为保证和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进一步取得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资格创造条件.注释[1]李茂国,张志英,张彦通:《积极推进专业评估与认证,引导工程教育协调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aoo5年第5期.[2]吴启迪:《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1O月,北京.[3]EngineeringAccreditationCommission,ABET,CriteriaforAccredit—ingEngineeringPrograms(2006—20O7AccreditationCycle),http://ttuca,PatrickT.TerenziniandJ.FredricksV olkwein, EngineeringChange:AStudyoftheImpactofEC2000,http://[5]Dr.kingWagserI《在中德工程教育与认证合作前蒂研讨会上的报告》,2005年l2月,北京.【6jRequirementsandProceduralPrinciplesfortheAccreditatiOilofBach—elor’SandMaster’sDegreePro~alTllllesinEngineering,Architec—tute,lnformatics,theNaturalSciencesandMathematics,http://www.asiin.de/english/newdesign/index-ex5.htmll7jJapan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Education,CriteriaforAc—creditingJapanese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sApplicableintheyear2004—2006./english[8]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o3年12月.[9]高延伟:《我国建设类专业教育评估的回顾与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第3期.[1O]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高教发展与评估》2Oo5年第1期.[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o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一26—。

德国认证声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国认证声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国认证声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引言1.1 概述德国认证声明是指在德国进行产品或服务认证的过程和结果的宣布。

德国以其严格的认证制度和高质量标准而闻名,因此德国认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认可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认证制度的背景、标准和申请流程,以及德国认证对企业在德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分享一些申请德国认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德国认证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如何顺利申请德国认证,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

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德国认证声明的相关内容:1. 引言1.1 概述- 介绍德国认证声明的主题和背景,引出文章的讨论内容。

1.2 文章结构- 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1.3 目的- 界定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明确我们要向读者传达的信息。

2. 正文2.1 德国认证制度- 概述德国认证制度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背景、作用及相关法规。

- 认证标准:详细介绍德国认证的标准和要求。

- 申请流程:说明申请德国认证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2.2 重要性与影响- 在德国市场的优势:探讨德国认证对企业在德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 国际认可性:分析德国认证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和影响。

-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评估德国认证对企业发展的潜在益处和影响。

2.3 申请注意事项- 文件准备:列出申请德国认证所需文件及准备注意事项。

- 时间和费用:解释申请德国认证的时间和费用预算。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总结一些申请德国认证时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3. 结论-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强调德国认证声明的重要性。

- 展望未来:展望德国认证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 结束语:以简短的结语结束全文,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1.3 目的德国认证声明的目的在于介绍德国认证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帮助读者了解在德国市场获得认证的优势,以及认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

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

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审视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

首先介绍了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要求,详细讨论了德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和评价体系,以及与其他国家相比的差异和优势。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德国的教育模式,并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文章的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德国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专业培养方式、评价体系、比较分析、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涉及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国作为世界工程领域的先进国家,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和评价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制度。

通过研究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证要求、培养方式和评价体系,可以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从德国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和评价体系,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旨在比较不同国家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的影响;2. 探讨德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证要求,分析其对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作用;3. 分析德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4. 探讨德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价体系,分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评估方式;5. 比较不同国家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探讨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

作者: 陈新艳[1];张安富[1]
作者机构: [1]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0
出版物刊名: 高教发展与评估
页码: 73-77页
主题词: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质量保障
摘要:德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国际上通行的学士-硕士学位及其课程,对新设立的学位和专业进行评估和认证以确保新学位及其课程的质量。

经过几年的实践,工程学科成为开设新学位和课程最多的领域,本文以德国工程科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认证机构为例,介绍德国高等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构、认证依据和目的、认证的内容和程序以及认证标准,以期对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所借鉴。

德国建筑领域认证认可制度对我国的借鉴启示

德国建筑领域认证认可制度对我国的借鉴启示
标准规范
o d e a n d S t a n da r d
2 0 1 3年 第 3 l卷第 l 2期
德 国建筑领域 认证认可制度 对我 国的借 鉴启示
佟 晓超
( 中国建筑科学研 究院, 北京 1 0 0 0 1 3)
【 摘要 】通过对德国建筑领域认证认可制度的 3个历史 时期从起源、 发展和现状 的分析 , 研究 了立法和标准规范层面 的主 要 内容 , 框架体系 , 以及欧盟与德 国在立法与标准规范层面 的协调 关系, 阐述 了政府部 门在认证认可制度 中, 结合 市场需求 , 如 何有效行使对机构授权和市场监管 的职能。 通过 分析研究 , 结合我 国实际情况 , 对建设工程领域如何有效实施认证认可制度从立
法、 标; 隹规 范 和 管理 层 面 给 出 了建 议 。
【 关键 词 】认证认可 ; 建设工程 ; 标准规范 : 市场监 管 ; 产品认证 【 中图分类号 】T U 2 0 2 【 文献标志 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 3 7 0 2 ( 2 0 1 3) 1 2 — 0 0 1 4 — 0 5
0 引 言
Hale Waihona Puke 要阶段 , 即从古代到 1 9世纪 , 2 0世纪初到第 二次世界 大战 , 二战后至今[ ” 。
1 . 1 第 1阶段 ( 从古代到 1 9世 纪 )
认证认可概念引入我国不足 2 0年 , 认证认可制度 在我 国的建立仅 是十几年的时间。由住 建部推 荐依法
成立的产 品认证机构成立至今 不足 1 0年。 而德 国的认 证认可 制度发展 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 改革
ToNG Xi a o c h a o
( 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b u i l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1 0 0 0 1 3 B e i j i n g , C h i n a )

国际工程教育标准与《华盛顿协议》的要求

国际工程教育标准与《华盛顿协议》的要求
博洛尼亚进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德、法等国主导,欧盟委员会支持,欧洲工程
协会联合会(FEANI)2004年启动欧洲认证工程 师计划(EUR-ACE),旨在建立统一的工程教育认 证体系。欧洲有14个从事工程教育认证的学术和 专业组织参与EUR-ACE。
参与国家的认证机构要按照EUR-ACE的框架 标准,来制定和实施自己的标准和程序,从而获 得授权在其认证证书上添加EUR-ACE标记。
《华盛顿协议》对准会员的要求
• 教育要求——毕业生素质要求
毕业生素质是一系列独立均具可评价 性的成果的组合,这些成果是体现毕业生 (可获得某种适当的实践从业能力)的潜在 能力的重要因素。从某一已获认证的专业毕 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这些素质。毕业生素质是 对毕业生所应具备能力清晰、简明的阐述, 必要的情况下由与专业类型相适应的一些范 围指标加以限定。
《华盛顿协议》对准会员的要求
• 成员组织要求(CEEAA)
1.既定辖区内具有进行认证的法定权力 2.独立于开设被认证专业的教育机构 3.非政府组织 4.独立于母体或其他组织,制定政策和决 策 5.人财物支持认证工作的有效持续实施
《华盛顿协议》对准会员的要求
• 制度、文件要求
认证体系必须具有成文的认证程序和执行要求 1.专业性、符合职业伦理和客观性的标准; 2.过程必须公开和一致,涉及到单独专业的 活动应该保密; 3.认证专家必须具备工程专业认证、教育和 实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4.同行认证,包括自我评估和现场考查; 5.认证标准要求(5个方面); 6.定期的再评估。
欧洲工程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
2005年,14个欧洲教育认证组织成立 (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秘书处设FEANI

国外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及对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启示

国外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及对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启示

国外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及对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启示作者:王晓蕾杨鹏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4年第01期DOI:10.16255/ki.ldxbz.2024.01.005[收稿日期] 2023-01-14[基金項目]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全域视角新时代工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政策研究”(72174024)。

[作者简介]王晓蕾(1981—),女,河北张家口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杨鹏(1963—),男,四川遂宁人,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教育、矿业及安全。

E-mail:****************.cn[摘要]认证标准是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石,各国在制定专业认证标准时会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工程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为了保障认证标准的科学性及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提高工程人才输出的多元性,应用型大学应从价值导向回归社会服务、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注重课程评价和课程质量、专业标准对齐区域产业需求等方面出发,制定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标准。

同时,高校自我评估应主要基于办学目标、方向和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评估。

[关键词]工程教育;质量评价;认证;应用型大学[中图分类号] G 64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4)01-0029-08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Engineering Education Abroad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ChinaWANG Xiaolei1, YANG Peng2(1.Division of Academic Affair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2.College of Urban Rail Transitand Logistic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Abstract: Accreditation standard is the cornerstone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untries will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 of social economy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when formulat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In order toensure 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diversity of engineering talent outpu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hould formulate new standards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engineering talents starting from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erving society,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course quality and evaluation, and aligning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needs. In addition, being problem-oriented, the self-eval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goals, directions and tasks of running a school.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quality evaluation;accredit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0 引言工程教育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型大学是输送工程教育人才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发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建构与运行机制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发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建构与运行机制

府机构和教授群体掌握最为核心的权力,而处在中
委员会负责,认证标准分为一般学习产出 (4项指
间的高校自身权力薄弱;同时,工程教育改革的进
标) 和专业学习产出标准 (5项指标) 两部分,其
行一般也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与之相比,英美高 校自身的管理权力非常强,很多改革的推进也是通过 自下而上的形式进行。[2]两种体系权力来源与结构的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发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建构与运行机制
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体系是世界范围内公认
由表 1可知,两种模式典型国家专业认证制度
的最为成功的两大工程教育发展模式。其中,美国
建构大相径庭、各具特色。例如,美国的专业认证
和德国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更
是由 1932年的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 (Accreditati
是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典范。从学术研究领域来看, 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BET) 以
在 21世纪初期,美国学者罗迪斯和斯波恩在探讨教
及 4个鉴定委员会负责,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 (8
育质量国际化 “通用” 体系建设时就曾指出,作为
项指标) 和专业标准两部分,其指标设计覆盖面全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背景下,以英、
美为代表的盎格鲁 -北美体系和以法、德为代表的 欧洲大陆体系两种工程教育体系都开始积极布局工 业发展战略计划,力求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中保持 技术优势和领导地位。例如,美国的 “国家制造创 新网络” 战略计划 (2012年)、英国的 “工业 2050 战略” (2013年)、德国的 “工业 4.0战略” (2013 年)、法国的 “新工业法国” (2013年) 以及 “新 工业法国 II” 战略 (2015年)。因此,本研究在解 析盎格鲁 -北美体系和欧洲大陆体系两种不同工程 教育发展典型模式的专业认证制度概况基础上,基 于历史制度主义的概念框架,分析两种模式专业认 证的制度建构模式。进一步从工程教育运行机制层 面剖析两者为何会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建构模 式,即从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和标准建设三个方面 分析两种不同建构模式背后工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深 层差异。最后,提出中国特色专业认证制度建构的 未来治理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及其认证制度科学时报2007-6-5 作者:赵宇新章建石德国高等工程教育机构大体分两种类型:工业大学和高等专科大学。

另外还有一些工程系科附设在传统大学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综合高等学校里。

工业大学源于多科性技术学校,1870年多科性技术学校被提升为高等工业学校,使得德国的工程教育从此确立。

它对于学生的培养注重研究,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大学文凭工程师。

高等专科大学源于德国早期的机械制造学校、工业学校、工商学校等。

19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为解决工业界人才短缺和现有工业大学人满为患的矛盾,采取“教育向公众开放”的政策,在合并若干中等教育层次的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高等专科大学,并赋予其高等教育的地位。

它对于学生的培养偏重实践应用,学生毕业后被授予高专文凭工程师。

德国工程教育体系由此得到大规模扩展,形成了工业大学培养的偏重理论的大学文凭工程师与高等专科大学培养的偏重实践的高专文凭工程师的并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博士培养的两级工程教育的体制结构。

此外,1889年德国创办了技术高中(后发展成为技术专科学校),以培养与职业直接挂钩的“生产工程师”,德国工程师教育体制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高等学校性质的、侧重理论的高等工业学校,一个是介于中学与高等工业学校之间的偏向实践的技术高中。

这实际上是在发展工程技术教育。

德国工科院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包括基础学习阶段和高级学习阶段,学习时间平均在5年以上,且各阶段无统一的教学进度,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基础学习阶段一般在第1~2学年,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基础科学和基础工程学科以及4个月的必修工业实践环节,阶段结束时有结业考试。

高级学习阶段在第3~4学年,并可以延长,学生可以在原有的专业方向和新的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之间进行选择。

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工程学科、设计高级理论学科和工业实践。

在传统的工程教育领域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方案没有区别。

大学的工学院特别是工业大学都把培养文凭工程师作为其主要任务,并注重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

德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历来重视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教育,重视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师的“成品”。

在德国的研究生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硕士学位,即二级的层次结构长期存在,直至最近才有一些与国外联合培养硕士的计划,针对部分专业授予硕士学位,但总体上规模很小。

博士学位的授予是大学机构的特权,其学习形式是研究课题。

原则上获得大学工程师文凭才有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但是目前对于有杰出成果的高专文凭获得者也可申请博士学位。

在德国大学里,一般有14%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在继续博士学位的学习。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技术、尊重技术人才。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对学生的工程训练方面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

一方面,工科大学要求学生在入学前要有不少于12个月的在工业训练经历;另一方面,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半时间是在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工业训练。

德国工程教育中工业训练是直接在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具有更强实践性。

德国工程教育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目标。

尽管德国工程教育是多渠道、多层级的,但不论哪条渠道、哪个层级的工程教育都是完整的成才教育,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归宿,均授“工程师”的文凭或学位。

工科学生一经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就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有资格独立从业。

德国没有由工程专业组织颁发的工程师从业许可证或执照之类的东西,工程师文凭或学位实际上就是进入工程专业的通行证,甚至是唯一的通行证。

第二是教育与训练一体化。

任何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学识、技能和经验。

为此,工程师培养少不了大学教育与工业训练的协调与平衡。

德国工程教育将这两段教育与训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连续完成。

例如,大学本科生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实习,分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各为3个月。

高专学生一般要在工业学习半年到1年,有些州的高专还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有两年以上的工业经历。

这种大学教育与工业训练一体化的安排,即以联系学校教学的方式,适时适当地安排工业训练,有效地保证了“成品”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是理论联系实际。

为使工科毕业生既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流动性和适应性,又有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具备足够的初始专业能力,德国工程教育十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取向。

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要求教授要具有工业经历,积极谋求与工业企业的合作,包括研究与开发、继续教育、在工业企业度学术假期;二是把学生的工业见习作为其学业的一部分,安排工业实习学期,毕业论文要与工业实际问题相联系;三是基础内容教学要结合工程实例,专业内容教学要引入工程实际问题。

从而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德国工程教育的认证制度德国最大的工程技术权威机构VDI(Association of Engineers)成立于1856年,已有150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和工程技术的权威机构,也是欧洲最重要的工程与工程师组织之一,总部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

VDI汇集了众多的工程专业机构和部门,各专业分支的技术中心、知识论坛等皆汇聚于此。

作为工程师的协会,目前拥有12.6万会员,其中1/4以上的会员是在校大学生和33岁以下的年轻工程师。

VDI特别强调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有牢固的技术技能基础,需要有团队工作的训练,需要有参加各种工作的真正的实际经验,还需要对经济、市场和商业问题有基本的了解。

VDI 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工程技术和工程师的代言人,与德国国内以及国外的工程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络。

由于VDI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组织,在政治和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

德国工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the Accreditation of Bachelor's and Master’s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简称ASIIN)则是德国唯一对工科、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本科教育项目、硕士教育项目的认证机构。

ASIIN是在VDI的倡导下,由各大学、应用科学大学、权威的科技协会、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重要的工商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的非营利机构。

ASIIN成立于1999年,2000年制定了认证准则和程序,并获得德国认证委员会的资格认可。

2003年建立专家库,并在国际上获得华盛顿协议预备组织资格。

2004年推行欧洲认证工程项目(European Accredited Engineering Project,EUR-ACE)。

EUR-ACE是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区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建立欧洲体系的工程教育认证。

经过ASIIN认证的专业点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欧洲工程师”的头衔。

ASIIN的会员大会由4个方面的会员组成,即大学会员组——(技术)大学协调组,应用科学大学会员组——应用科学大学协调组,工业会员组——工业联合会和工会组织的伞状组织(会员9个),协会会员组——技术与科学协会以及专业组织(会员26个)。

理事会由每一个会员组提名3个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总部。

总部由总执行官1人、专业人员6人、秘书1人和实习人员2人组成。

理事会另设工程与信息科学认证委员会和自然科学与数学认证委员会。

两个认证委员会从专家库中聘任专家按学科分别成立14个技术委员会。

两个认证委员会负责制订认证准则、程序和认证要求,提名各技术委员会成员和各审核小组成员,基于审核小组的审核报告发布认证决议。

14个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拟订和改进与本学科有关的认证准则,提出审核小组成员的建议名单,审查审核小组的报告,对认证委员会提出建议。

各审核小组是根据需要而建立的,每个小组4~5人,包括两类大学和工业界人士。

现场访问前先听取简况介绍,然后审阅大学自评报告、访问大学(2天)、起草审核报告并与大学进行协调,将报告递交技术委员会和认证委员会。

ASIIN的认证标准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保障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

德国各界人士对于工程教育的期望与要求以及国际工程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是认证标准制订的基础。

ASIIN认证体系的目标:第一,是认证体系使得相关专业得以建立,有效保障已有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使相应专业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第二,认证体系旨在确保专业内容的起点标准,建立各类高校毕业证书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职业对应关系;第三,认证体系旨在促进工程科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的教育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ASIIN的认证程序从被评专业的申请开始,经过自评、认证委员会的实地考察、作出评估结论等过程,历时大约3~4个月,ASIIN的认证保持5年的有效期。

ASIIN采用同行认证的方法,认证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专业协会的成员、工业协会的会员、大学的教授以及学生代表。

认证过程力求严格、公正、透明和公开。

在认证决议的制定上,ASIIN保证在参与决议制定的成员中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工业界的代表各占1/3,以保证力量的平衡,确保各方的利益。

认证的标准根据工程教育的目标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等。

德国各界人士对于工程教育的期望与要求以及国际工程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是认证标准制订的基础。

ASIIN工程专业的一般认证标准由其下设的两个认证委员会之一的工程及信息学认证委员会负责制定。

另外,由认证委员会授权的13个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各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标准,根据专业性质,对课程设置比例、学分等作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ASIIN关于教育目标的阐述是,不仅要满足知识转移的需要,还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在其所选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必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申请认证的培养计划必须通过教授学生基础理论、专业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达到传递方法和技能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有机会获得必要的核心资质;还必须鼓励学生获得外语资质,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在国际环境中表现活跃,具有竞争力。

德国专业认证委员会由大学成员、高专成员和工业企业界人士3个部分组成,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地把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组织到一起,共同讨论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问题,从而将大学和社会的联系落到实处,使教育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认证过程是依据一定的准入标准进行的。

认证委员会的专家会非常具体地讨论某个专业的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实践环节。

譬如,某个教育项目中基础知识的学时分配是否足够,实践学习的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讨论意见会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要求该教育项目在限定时间内满足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否则不予认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