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和物种的形成深度分析(竞赛)PPT(72张)

合集下载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 课件 (19张PPT)

隔离和物种的形成  课件  (19张PPT)
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两个种群 一旦形成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 个物种。
思考:新物种在形成时必须要先经过地理 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吗?
有时无需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植物的多倍体的产生,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只是由于环境的问题导致了染色体加倍。那 么这样的多倍体和原来的物种就产生了生殖 隔离,他们的后代是奇数倍染色体,联会紊 乱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交流
加拉帕 戈斯群 岛的地 雀的形 成方式
地理隔离 阻断 基因交流 突变和 自然选择 基因频向率不同方向发生改变 种群 基因出库现差异 差异进一步加大
生殖 隔离 新种形成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
四.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与物种形成 的关系:
1. 经过地理隔离的种群,若再次相遇仍 能交配和繁殖后代,这样不同的种群称 之为亚种。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 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 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 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 么多种地雀吗?
从十九世纪中 叶到二十世纪中叶,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 的桦尺蠖基因频率 发生了很大的定向 改变。
这两种颜色桦尺蠖是同属一个物种还是两 个物种?
一 、物种的概念
在遗传学和进化论中, 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 交配,并能够产生出可育 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 物种,简称“种”。

骡是不育的,所以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那新物种是怎样形成的呢?它需要什么 条件呢?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ppt1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ppt1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AA+Aa
A%=
×100% = 60%
2(AA+Aa+aa)
=30/100×100% +1/2×60/100×100% = 60%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aa+Aa a%=
2(AA+Aa+aa)
×100% = 40%
=10/100×100% +1/2×60/100×100% = 40%
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种群是理想的种 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 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 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 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与基因突变的普遍性相违背。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四)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 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 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人教版生物《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 物种的 形成》 课件ppt 1
亲代基因型 AA(30%)代 是 变每 如 。AAAa一此这种,就36基也是00%%因就哈的 是代频 说-34温率 基68%%伯都 因格不 频平会 率衡改 可3468变以,%% ,代也到代叫再保遗34下持传68%%一稳平 衡定律。aa它是指10%在一个1极6%大的随机16交% 配的种1群6%中,

物种的形成与共同进化PPT

物种的形成与共同进化PPT
3. 实质 :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 生殖隔离:由于季节隔离;形态隔离;行为隔离;不亲 和性;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
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的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4.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地理隔离
⑴ 、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生物、环节动物
两极生态系统: 分解者、消费者
⑵ 、生物大爆发 开始出现三极生态系统
⑶ 、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主要 是蕨类植物。
⑴、三叠纪,开始出现水生爬行动物 ⑵、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但在白垩纪全部绝灭
⑶、昆虫类也开始繁盛 ⑷、白垩纪末期,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出现,随后种类大量增加
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主要是蕨类植物 。
中生代生物
中生代三叠纪生物复苏,开始出现水生爬行动物 ,如鱼龙、蛇颈龙等;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发现始祖 鸟、中华龙鸟等,昆虫类也开始繁盛;白垩纪末期也是 生物的灭绝时期,但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 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岛屿的自然环境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 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对不同 种群的基因库有什么影响?
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 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5.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原本属于 同一个物种的地雀,变成了不同的物种。
6.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 多种地雀吗?

2.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共42张PPT)

2.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共42张PPT)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故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实验原理
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 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 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讨论: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为
什么?
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这是因为树干变 黑后,浅色个体容易被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许多浅色个体可 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导致其个体数减少,影响 出生率。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为什么?
A. 36%和64% C. 24%和72%
B. 57%和43% D. 60%和40%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改变 假设的昆虫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种群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没有自然选择 ⑤没有突变
满足5个前提条件情况下:
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p, a的基因频率=q ,
思考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性(基因型为A2a或
A2A2),也就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 发生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A2的频率是上升还是下降,要看这一突变对生物体 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③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后果? 促进耐药菌的产生。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