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

摘要:本文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着重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效管控

一、建筑工程钢筋施工的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1)柱钢筋绑扎

①施工次序:修整插筋→搭设井字架(包含操作渠道)→把箍筋套入插筋→连接竖向钢筋→在竖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的间距→绑扎箍筋→装置塑料卡环。

②接头方位应彼此错开,并在受力钢筋直径35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越25%,在受压区不得超越50%。

③箍筋的接头沿柱子主筋交叉点,均要与柱子的主筋绑扎结实。

④柱子底部、柱与梁交界处用Φ14钢筋焊成井字框,来确保柱子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中部装置塑料卡环@800mm。

(2)剪力墙钢筋绑扎

①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与基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象征,然后于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出,并在横筋上画好象征,接着绑其他竖筋,最终再绑其他横筋。竖筋、横筋、在里面或在外面应契合规划需求。

②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或撑铁,拉筋和撑铁可用直径6~10mm的钢筋制成,长度等于两层网片的净距,纵横距离约为1m,彼此错开摆放。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塑料卡。

③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转加固筋等均应契合规划需求。

④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暂时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看守。

(3)梁钢筋绑扎

①施工次序:用粉笔在梁底模上划出箍筋距离→放主梁纵筋并穿箍筋,按已划好的距离逐个分隔箍筋→暂时固定主筋(或弯起筋)→放次梁纵筋并套入箍筋→隔必定距离将主次梁筋与箍筋绑扎→主次梁筋一起进行绑扎→安钢筋保护层垫块。

②梁底筋接头方位设在距支座1/4跨度范围内,顶筋接头方位设在跨中1/4跨度范围内。

③梁箍筋的弯勾叠合处交织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弯钩均为135°。

④主次梁上部纵向钢筋相交处,次梁钢筋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4)板钢筋绑扎

①施工次序:修整模板→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出主筋散布筋距离→摆放主筋,散布筋并绑扎→电线管预埋件装置→绑扎负弯矩筋→垫设负弯矩筋下撑脚并装置保护层垫块。

②板与主梁、次梁交接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鄙人。

③板绑扎用顺扣,对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悉数绑扎,负弯矩筋下每1m2垫φ8钢筋马凳一个。

二、建筑工程模板施工的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1)剪力墙支模

待钢筋绑扎、预埋件管道、预埋件等荫蔽检验合格后,方可立模。

模板选用60×80方木作衬档边构成全体,方木长度选用4000、2000mm两种规格,使接头错开,竖向档距依照对拉螺栓距离而立。

剪力墙外侧模板选用φ48钢管,每排二根,钢管外侧用二个伞形帽固定件或制品铁板垫块加螺帽拧紧,全面查看,不得漏拧。用线锥吊笔直拉通长线,每轴进行校正,与承重架和支持系统固定牢固。

(2)框架柱支模

按图纸尺寸对照观砌放好的墨线进行技能复核,查看无误后,在底板面层上找平。

支模前应查看墙柱拉结筋、预埋件、孔洞等有否漏放,柱角墨线、固定点是不是准确,查看无误后方可进行立模。

立模时,将柱模四角和模板接头处薄薄地涂一层玻璃油灰,堵塞模板接头处的缝隙,防止在接头处发生漏浆表象。

柱模组装时模板应交织搭接,这样使整个柱模形成一个全体,每个柱子底部模板必须紧贴四角角钢,使柱底部方位准确。

柱脚须开设一个废物查看口(不少于0.1m2)便于浇捣砼前整理上部掉下的修建废物。整理结束及时进行封口。

柱身模板拼装好后,安设围楞、抱箍(Φ48钢管)。抱箍用Φ12对拉螺栓、设置距离柱下部每道20厘米,上部每道50厘米,柱子中心设Φ12对拉螺栓,模板内侧螺杆用Φ14黑铁管套好,设置距离同抱箍。

(3)框架梁、现浇平板支模

楼板支持立杆的纵距b=0.9m,立杆的横距L=0.9m,立杆的步距h=1.5m。

在梁底部,现浇平板搭设钢管支持承重架。搭设承重架应留意以下几点:

①钢管立杆下有必要加木垫块,并支承于坚实的基面上;木垫板尺度150×150×18mm;

②先搭设梁部立杆,后搭平板立杆;

③立杆建立横向距离不得大于100公分,纵向距离不得大于150公分,水平横杆榜首根离地1.8米,上部距离不得大于2米/道;

④承重支架下部须设扫地杆和剪刀撑,剪刀撑成45o-60o角设置,每轴设一道;

⑤紧固件均需备齐,一切紧固件有必要扣紧,不得有松动,梁承重架横杆下须加双轧。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1)柱混凝土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在高度不应超越3m,当超越3m时应选用串筒、溜筒或振荡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因而,本工程柱混凝土浇筑选用串筒,避免混凝土离析。

按标准要求在浇筑前要先浇筑50mm~100mm厚的混凝土原浆。柱混凝土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越1.0m。柱混凝土浇筑到梁或暗梁底标高以下50mm摆布,将混凝土外表找平。

混凝土振捣先要挑选有经验的振捣手,并配备与浇筑构件相适合的振捣棒,快插慢拔,掌握好振捣时刻,每点的振捣时刻应使混凝土外表出现泛浆和不再沉落,通常为20s~30s。每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并避免过振。每根柱子设振捣工2人,振捣棒上做出尺度符号,用以操控下棒高度。振捣器插入基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门洞两边同时下棒,避免模板位移,预留洞方位要作好符号。

(2)剪力墙砼浇筑

墙体浇筑混凝土前或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半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应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一次浇筑调试不宜超过1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当采用平模时,可留在内纵墙与

内横墙的交接处,应留设垂直缝,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浇灌时应及时清理落地灰。

洞口处浇筑:混凝土墙体浇筑时,把洞口两侧混凝土调整大体一致,振捣时,振捣棒应距洞口30cm以上,最大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墙上口找平:混凝土墙体浇筑振捣完毕后,将上口甩出的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或以模板上口为准,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3)梁、板混凝土

节点处的混凝土实施先高后低的原则,即先浇高强度混凝土,后浇低强度混凝土,在凹凸等级混凝土的交界处,设置金属丝网,以便操作者控制浇筑规模。

加强通讯联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方和后方、楼上和地面用对讲机联络,发生问题及时处理。

不一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交接面应接连施工,应在前种混凝土初凝前,将后续混凝土浇筑结束,不能将交接面作为施工缝处理。

参考文献:

[1] 谢世光. 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52-53.

[2] 吴光胜. 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 2010(08):89-90.

[3] 郑惠文. 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探讨 [J].广东建材. 2010(07):36-37.

[4] 韩立祥.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 建筑设计管理. 2010(08):61-6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