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非遗的名家文章

甘肃地处大西北腹地,地形如一柄如意连接六省(自治区)和蒙古国,无论是交通、军事,还是在生态保护诸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同时,甘肃又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厚,别具价值。
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一)地理、民族与历史文化渊源甘肃居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 地处我国西北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顺时针方向依次与陕西、四川、青海、新疆、蒙古国、内蒙古、宁夏接壤,东西距离长达1665公里,是中原地区联系西北乃至中亚西亚的咽喉和纽带。
甘肃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东部和中部为黄土高原,以农业经济为主,还有关山林区和子午岭林区,分属平凉和庆阳市;东南部为陇山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利和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是小陇山和白龙江林区所在地;西部为河西走廊,以绿洲平原为主,也有沙漠戈壁分布;北部的北山山地和阿拉善高原,为内蒙古高原的西端;西南部的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原,系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广布高原草场,还有现代冰川。
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除了陇南属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则分属黄河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及特色,与上述陇中东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草)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和北山山地6个地形区域的地理、物候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甘肃历史悠久,且区块性特征明显。
大约四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活动,我国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陇东华池,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遍布全省。
静宁治平河畔有最早的成纪古城遗址,距此不远的的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4800~7800年,更是从考古学上为伏羲氏发祥于陇东南渭水流域上游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陇东一带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生活了周先祖不窋至古公亶父十二代先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民间美术(共计5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00 Ⅶ—1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301 Ⅶ—2 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302 Ⅶ—3 桃花坞木版年画江苏省苏州市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画福建省漳州市304 Ⅶ—5 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省潍坊市305 Ⅶ—6 高密扑灰年画山东省高密市306 Ⅶ—7 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省开封市307 Ⅶ—8 滩头木版年画湖南省隆回县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画广东省佛山市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310 Ⅶ—11 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311 Ⅶ—12 凤翔木版年画陕西省凤翔县312 Ⅶ—13 纳西族东巴画云南省丽江市313 Ⅶ—14 藏族唐卡西藏自治区(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画派)314 Ⅶ—15 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315 Ⅶ—16 剪纸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山西省中阳县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辽宁省锦州市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江苏省扬州市傣族剪纸、安塞剪纸)浙江省乐清市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云南省潞西市陕西省安塞县316 Ⅶ—17 顾绣上海市松江区317 Ⅶ—18 苏绣江苏省苏州市318 Ⅶ—19 湘绣湖南省长沙市319 Ⅶ—20 粤绣广东省广州市、潮州市(广绣、潮绣)320 Ⅶ—21 蜀绣四川省成都市321 Ⅶ—22 苗绣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县322 Ⅶ—23 水族马尾绣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323 Ⅶ—24 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324 Ⅶ—25 挑花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挑花、花瑶挑花)湖南省隆回县325 Ⅶ—26 庆阳香包绣制甘肃省庆阳市326 Ⅶ—27 象牙雕刻北京市崇文区广东省广州市327 Ⅶ—28 扬州玉雕江苏省扬州市328 Ⅶ—29 岫岩玉雕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329 Ⅶ—30 阜新玛瑙雕辽宁省阜新市330 Ⅶ—31 夜光杯雕甘肃省酒泉市331 Ⅶ—32 金石篆刻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西泠印社)332 Ⅶ—33 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县333 Ⅶ—34 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334 Ⅶ—35 寿山石雕福建省福州市335 Ⅶ—36 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县336 Ⅶ—37 徽州三雕安徽省黄山市(婺源三雕)江西省婺源县337 Ⅶ—38 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338 Ⅶ—39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四川省色达县339 Ⅶ—40 潮州木雕广东省潮州市340 Ⅶ—41 宁波朱金漆木雕浙江省宁波市341 Ⅶ—42 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342 Ⅶ—43 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343 Ⅶ—44 漳州木偶头雕刻福建省漳州市344 Ⅶ—45 萍乡湘东傩面具江西省萍乡市345 Ⅶ—46 竹刻上海市嘉定区(嘉定竹刻、宝庆竹刻)湖南省邵阳市346 Ⅶ—47 泥塑天津市(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江苏省无锡市塑、浚县泥咕咕)陕西省凤翔县河南省浚县347 Ⅶ—48 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348 Ⅶ—49 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县349 Ⅶ—50 灯彩浙江省仙居县、海宁市(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福建省泉州市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广东省东莞市青海省湟源县350 Ⅶ—51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1 Ⅷ—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市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界首市353 Ⅷ—3 石湾陶塑技艺广东省佛山市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355 Ⅷ—5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356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357 Ⅷ—7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358 Ⅷ—8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铜川市359 Ⅷ—9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360 Ⅷ—10 磁州窑烧制技艺河北省峰峰矿区361 Ⅷ—11 德化瓷烧制技艺福建省德化县362 Ⅷ—12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澄城县363 Ⅷ—13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364 Ⅷ—14 宋锦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65 Ⅷ—15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66 Ⅷ—16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367 Ⅷ—17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368 Ⅷ—18 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69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372 Ⅷ—22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湟中县373 Ⅷ—23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374 Ⅷ—24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苏省南通市375 Ⅷ—25 苗族蜡染技艺贵州省丹寨县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377 Ⅷ—27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78 Ⅷ—28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省龙岩市379 Ⅷ—29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381 Ⅷ—31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雷山县382 Ⅷ—32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83 Ⅷ—33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384 Ⅷ—34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385 Ⅷ—35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山西省阳城县386 Ⅷ—36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江苏省南京市387 Ⅷ—37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388 Ⅷ—38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浙江省杭州市389 Ⅷ—39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安徽省芜湖市390 Ⅷ—40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391 Ⅷ—41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陇川县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93 Ⅷ—43 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394 Ⅷ—44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北京市朝阳区395 Ⅷ—45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96 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397 Ⅷ—47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398 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399 Ⅷ—49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安徽省休宁县400 Ⅷ—50 雕漆技艺北京市崇文区401 Ⅷ—51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402 Ⅷ—52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江苏省扬州市403 Ⅷ—53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天台县404 Ⅷ—54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建省福州市405 Ⅷ—55 厦门漆线雕技艺福建省厦门市406 Ⅷ—56 成都漆艺四川省成都市407 Ⅷ—57 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408 Ⅷ—58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四川省泸州市409 Ⅷ—59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省汾阳市410 Ⅷ—60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绍兴市411 Ⅷ—61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山西省清徐县412 Ⅷ—62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江苏省镇江市413 Ⅷ—63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414 Ⅷ—64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415 Ⅷ—65 宣纸制作技艺安徽省泾县416 Ⅷ—66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江西省铅山县417 Ⅷ—67 皮纸制作技艺贵州省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418 Ⅷ—68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419 Ⅷ—69 藏族造纸技艺西藏自治区420 Ⅷ—70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421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四川省夹江县浙江省富阳市422 Ⅷ—72 湖笔制作技艺浙江省湖州市423 Ⅷ—73 徽墨制作技艺安徽省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424 Ⅷ—74 歙砚制作技艺安徽省歙县江西省婺源县425 Ⅷ—75 端砚制作技艺广东省肇庆市426 Ⅷ—76 金星砚制作技艺江西省星子县427 Ⅷ—77 木版水印技艺北京市荣宝斋428 Ⅷ—78 雕版印刷技艺江苏省扬州市429 Ⅷ—79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江苏省南京市430 Ⅷ—80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431 Ⅷ—81 制扇技艺江苏省苏州市432 Ⅷ—82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433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434 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435 Ⅷ—85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436 Ⅷ—86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437 Ⅷ—87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438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拉萨江苏省南通市风筝)西藏自治区拉萨市439 Ⅷ—89 凉茶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共计4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28 Ⅶ-52 面人北京市海淀区(北京面人郎、上海面人赵、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曹州面人、曹县江米人)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曹县829 Ⅶ-53 面花山西省阳城县、闻喜县、定襄县、新绛县(阳城焙面面塑、闻喜花馍、山东省冠县定襄面塑、新绛面塑、陕西省黄陵县郎庄面塑、黄陵面花)830 Ⅶ-54 草编河北省大名县(大名草编、徐行草编、上海市嘉定区莱州草辫、沐川草龙、山东省莱州市湖口草龙)四川省沐川县江西省湖口县831 Ⅶ-55 柳编河北省广宗县(广宗柳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维吾尔族枝条编织)832 Ⅶ-56 石雕辽宁省抚顺市(煤精雕刻、鸡血石雕、浙江省临安市嘉祥石雕、掖县滑石雕刻、山东省嘉祥县、莱州市方城石猴、大冶石雕、河南省方城县菊花石雕、雷州石狗、湖北省大冶市白花石刻、安岳石刻、湖南省浏阳市泽库和日寺石刻)广东省雷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安岳县青海省泽库县833 Ⅶ-57 玉雕北京市玉器厂(北京玉雕、苏州玉雕、江苏省苏州市镇平玉雕、广州玉雕、河南省镇平县阳美翡翠玉雕)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揭阳市834 Ⅶ-58 木雕山东省曲阜市(曲阜楷木雕刻、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神像雕刻、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武汉木雕船模)835 Ⅶ-59 核雕江苏省苏州市(光福核雕、潍坊核雕、山东省潍坊市广州榄雕)广东省增城市836 Ⅶ-60 椰雕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椰雕)837 Ⅶ-61 葫芦雕刻山东省聊城市(东昌葫芦雕刻)838 Ⅶ-62 锡雕山东省莱芜市浙江省永康市839 Ⅶ-63 汉字书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840 Ⅶ-64 藏文书法四川省德格县(德格藏文书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德昂洒智)841 Ⅶ-65 木版年画山西省临汾市(平阳木版年画、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东昌府木版年画、四川省夹江县张秋木版年画、河南省滑县夹江年画、滑县木版年画)842 Ⅶ-66 彩扎湖南省凤凰县(凤凰纸扎、秸秆扎刻、河北省永清县、邯郸市彩布拧台、邳州纸塑狮子头、江苏省邳州市佛山狮头) 广东省佛山市843 Ⅶ-67 龙档浙江省乐清市(乐清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江苏省常州市845 Ⅶ-69 麦秆剪贴浙江省浦江县846 Ⅶ-70 北京绢花北京市崇文区847 Ⅶ-71 堆锦山西省长治市堆锦研究所、(上党堆锦)长治市群众艺术馆848 Ⅶ-72 湟中堆绣青海省湟中县849 Ⅶ-73 瓯绣浙江省温州市850 Ⅶ-74 汴绣河南省开封市851 Ⅶ-75 汉绣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852 Ⅶ-76 羌族刺绣四川省汶川县853 Ⅶ-77 民间绣活山西省高平市(高平绣活、麻柳刺绣、四川省广元市西秦刺绣、澄城刺绣、陕西省宝鸡市、澄城县红安绣活、阳新布贴)湖北省红安县、阳新县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856 Ⅶ-80 满族刺绣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锦州市古塔区(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吉林省通化市锦州满族民间刺绣、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860 Ⅶ-84 料器北京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料器)861 Ⅶ-85 瓯塑浙江省温州市862 Ⅶ-86 砖塑山东省鄄城县(鄄城砖塑)863 Ⅶ-87 灰塑广东省广州市864 Ⅶ-88 糖塑江苏省丰县(丰县糖人贡、湖北省天门市天门糖塑、成都糖画)四川省成都市865 Ⅶ-89 瓷板画江西省南昌市866 Ⅶ-90 软木画福建省福州市867 Ⅶ-91 镶嵌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彩石镶嵌、骨木镶嵌、仙居县,宁波市嵌瓷)广东省汕头市、普宁市868 Ⅶ-92 新会葵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869 Ⅶ-93 传统插花北京林业大学870 Ⅶ-94 盆景技艺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扬派盆景技艺、安徽省歙县徽派盆景技艺、广东省英德市英石假山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山西省黎城县(黎侯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云南省大理市(白族民居彩绘、陕西省陕北匠艺丹青、炕围画)山西省襄垣县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73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门头沟区山西省874 Ⅷ-91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山东省临清市875 Ⅷ-92 定瓷烧制技艺河北省曲阳县876 Ⅷ-93 钧瓷烧制技艺河南省禹州市877 Ⅷ-94 唐三彩烧制技艺河南省洛阳市878 Ⅷ-95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湖南省醴陵市879 Ⅷ-96 枫溪瓷烧制技艺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880 Ⅷ-97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广州市881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四川省稻城县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牙舟陶器烧制技艺、青海省囊谦县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贵州省平塘县荥经砂器烧制技艺)云南省建水县四川省荥经县882 Ⅷ-99 蚕丝织造技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州市福兴丝绸厂、湖州市杭罗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883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河北省魏县、肥乡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四川省昭觉县、色达县(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885 Ⅷ-102 夏布织造技艺江西省万载县重庆市荣昌县886 Ⅷ-103 鲁锦织造技艺山东省鄄城县、嘉祥县887 Ⅷ-104 侗锦织造技艺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888 Ⅷ-105 苗族织锦技艺贵州省麻江县、雷山县889 Ⅷ-106 傣族织锦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890 Ⅷ-107 香云纱染整技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891 Ⅷ-108 枫香印染技艺贵州省惠水县、麻江县892 Ⅷ-109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893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市(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894 Ⅷ-111 滩羊皮鞣制工艺山西省交城县895 Ⅷ-112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896 Ⅷ-113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北京市东城区897 Ⅷ-114 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羔皮帽制作技艺898 Ⅷ-115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北京市899 Ⅷ-116 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山东省招远市900 Ⅷ-117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上海市黄浦区江苏省南京市、江都市901 Ⅷ-118 斑铜制作技艺云南省曲靖市902 Ⅷ-119 铜雕技艺浙江省杭州市903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藏族锻铜技艺、四川省白玉县藏刀锻制技艺)西藏自治区拉孜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904 Ⅷ-121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905 Ⅷ-122 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906 Ⅷ-123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907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山西省长子县(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福建省漳州市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新和县908 Ⅷ-125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909 Ⅷ-126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北京市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重庆市重庆漆器髹饰技艺)911 Ⅷ-128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四川省喜德县贵州省大方县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安徽省巢湖市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安徽省宣城市914 Ⅷ-131 楮皮纸制作技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915 Ⅷ-132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广东省江门市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河北省易县(易水砚制作技艺、山西省新绛县澄泥砚制作技艺、甘肃省卓尼县、岷县洮砚制作技艺)917 Ⅷ-134 印泥制作技艺上海市静安区(上海鲁庵印泥、漳州八宝印泥)福建省漳州市918 Ⅷ-135 木活字印刷技术浙江省瑞安市919 Ⅷ-136 装裱修复技艺北京市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故宫博物院古籍修复技艺)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店920 Ⅷ-137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江苏省兴化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921 Ⅷ-138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省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922 Ⅷ-139 龙舟制作技艺广东省东莞市923 Ⅷ-140 伞制作技艺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油纸伞制作技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绸伞)924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925 Ⅷ-142 贝叶经制作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926 Ⅷ-143 土碱烧制技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河北省衡水市、平泉县、承德县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山西省朔州市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辽宁省沈阳市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吉林省通化县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河南省宝丰县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四川省宜宾市、成都市、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绵竹市、古蔺县、射洪县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928 Ⅷ-145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江苏省丹阳市、金坛市(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浙江省金华市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929 Ⅷ-146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仁和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930 Ⅷ-147 花茶制作技艺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931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西湖龙井、婺州举岩、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瓜片)932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安徽省祁门县(祁门红茶制作技艺)933 Ⅷ-150 乌龙茶制作技艺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制作技艺)934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艺云南省宁洱县、勐海县(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935 Ⅷ-152 黑茶制作技艺湖南省安化县、益阳市(千两茶制作技艺、四川省雅安市茯砖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936 Ⅷ-153 晒盐技艺浙江省象山县(海盐晒制技艺、海南省儋州市井盐晒制技艺)西藏自治区芒康县937 Ⅷ-154 酱油酿造技艺(钱万隆酱油酿造技艺)上海市浦东新区938 Ⅷ-155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四川省郫县(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939 Ⅷ-156 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永川豆豉酿制技艺、四川省三台县潼川豆豉酿制技艺)940 Ⅷ-157 腐乳酿造技艺北京市海淀区(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941 Ⅷ-158 酱菜制作技艺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942 Ⅷ-159 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涪陵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943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山西省全晋会馆、晋韵楼(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944 Ⅷ-161 茶点制作技艺江苏省扬州市(富春茶点制作技艺)945 Ⅷ-162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山东省淄博市946 Ⅷ-163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山西省太原市(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947 Ⅷ-164 素食制作技艺上海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948 Ⅷ-165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陕西省西安市949 Ⅷ-166 火腿制作技艺浙江省金华市(金华火腿腌制技艺)950 Ⅷ-167 烤鸭技艺北京市全聚德(集团)(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股份有限公司、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951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艺北京市东来顺集团(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有限责任公司、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北京市鸿宾楼餐饮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烤肉制作技艺、北京月盛斋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烤全羊技艺)北京市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山西省冠云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952 Ⅷ-169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953 Ⅷ-170 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山西省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954 Ⅷ-171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955 Ⅷ-172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建省福州市956 Ⅷ-173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河南省洛阳市957 Ⅷ-174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958 Ⅷ-175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浙江省庆元县、泰顺县福建省寿宁县、屏南县959 Ⅷ-176 石桥营造技艺浙江省绍兴市960 Ⅷ-177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武义县、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市、东阳卢宅营造技艺、浦江县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961 Ⅷ-178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安徽省黄山市962 Ⅷ-179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惠安县、南安市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山西省平陆县甘肃省庆阳市964 Ⅷ-181 蒙古包营造技艺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乌珠穆沁旗、陈巴尔虎旗965 Ⅷ-182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海南省东方市966 Ⅷ-183 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967 Ⅷ-184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968 Ⅷ-185 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969 Ⅷ-186 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四川省丹巴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传统美术(共计13项)项目编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序号号1154Ⅶ-97棕编(新繁棕编)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1155Ⅶ-98苗画湖南省保靖县1156Ⅶ-99嘉兴灶头画浙江省嘉兴市1157Ⅶ-100永春纸织画福建省永春县1158Ⅶ-101平遥纱阁戏人山西省平遥县1159Ⅶ-102清徐彩门楼山西省清徐县1160Ⅶ-103上海绒绣上海市浦东新区1161Ⅶ-104宁波金银彩绣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1162Ⅶ-105瑶族刺绣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1163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164Ⅶ-107侗族刺绣贵州省锦屏县1165Ⅶ-108锡伯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166Ⅶ-109宁波泥金彩漆浙江省宁海县八、传统技艺(共计2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67Ⅷ-187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上虞市、杭州市、慈溪市1168Ⅷ-188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福建省南平市1169Ⅷ-189汝瓷烧制技艺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1170Ⅷ-190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山东省淄博市1171Ⅷ-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1172Ⅷ-192蓝夹缬技艺浙江省温州市1173Ⅷ-193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培罗蒙奉帮裁缝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上海市静安区,上海市黄浦区,浙江省杭州市1174Ⅷ-194铅锡刻镂技艺湖北省荆州市1175Ⅷ-195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云南省石屏县1176Ⅷ-196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青海省湟中县1177Ⅷ-197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故宫博物院1178Ⅷ-198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1179Ⅷ-199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1180Ⅷ-200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上海市黄浦区,江苏省江都市1181Ⅷ-201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1182202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故宫博物院1183Ⅷ-203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建省福鼎市1184Ⅷ-204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北京市西城区1185Ⅷ-205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河北省保定市1186Ⅷ-206孔府菜烹饪技艺山东省曲阜市1187Ⅷ-207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浙江省嘉兴市1188Ⅷ-208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中国艺术研究院1189Ⅷ-209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山西省忻州市1190Ⅷ-210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上海市黄浦区1191Ⅷ-211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北省咸丰县,湖南省永顺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192Ⅷ-212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
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这种活动在山西全省境内流行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高跷表演高跷在中国流传甚广,但豫西高跷自成一体,种类繁多,精彩骇人。
高跷属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艺人们腿绑高跷,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
仅以道具"跷"而言,分高、中、低“跷”三种。
高“跷”达丈余,惊险挺拔,手能触天,多为跷队之领头,低“跷”动作剽悍复杂,花样繁多,一面大旗被跷手舞得哗啦啦直响,而且在跷上还能表演各种节目,如杂技、魔术、地方戏、武术表演等,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演起来惊心动魄,多为跷队之主体。
而中“跷”既有高“跷”之险又有低“跷”之“花”,为跷队中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高跷传统之乡,经常组织大规模的表演,尤其是成群结队的儿童脚踩高跷列队演练,煞是好看。
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
(见孙作云《说丹朱》);考古学家认为,甲古文中已有近似踩跷起舞形象的字。
(方起东《甲骨文中商代舞蹈》)两者可互相印证。
古文献《山海经》中有关于“长股国”的记述,根据古人的注释,可知“长股国”与踩跷有关。
从“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这一注释中,我们不难想象出脚上绑扎着长木跷,手持长木制成的原始捕鱼工具在浅海中捕鱼的形象。
而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今日居住在广西防城沿海的京族渔民,仍有踩着长木跷在浅海撒网捕鱼的风习。
今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
甘肃民俗资料

甘肃民俗风情文化一.历史发展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
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二.地理气候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三.甘肃特色文化1、河西走廊这里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2、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3、甘南、临夏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
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4、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
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
2021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发展报告

西部地区淘宝天猫店铺的快速增长与 各级部门的非遗扶贫举措和淘宝天猫等 平台的扶持政策有直接关系。
以第一名甘肃省为例,2019年该省建 设各级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6家, 当年累计吸纳就业4700多人。在2 02 0 年“非遗购物节”期间,甘肃省相关非遗 企业加入了淘宝6 13 非遗传承人商家群, 帮助4 8 家省级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
2021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商发展报告
- - - 促进非遗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最有效的途径
2021年9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非遗名录认定机构的不 同,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类。 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 5 5 7 项;
国家级非遗共分1 0 种,按呈现形式的不同, 又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无形的,包括文化 艺术和民俗类这8 种,另外一类是有形的实物产 品类,主要是传统技艺和医药这两种。
直播助力非遗复兴
过去一年,淘宝非遗直播场次达380万场,平均每天1万场以上, 8成成交都来自商家自播 和两年前相比,开通淘宝直播的非遗店铺数量增长了115%
02
淘宝天猫非遗店铺实现高质量发展
• 淘宝天猫非遗商家的变化趋势 • 非遗在淘宝天猫上的发展质量 • 从问卷调研看淘宝非遗店铺的现状
截至2021年6月底,淘宝天猫平台上,非遗店铺数量超过35000家,较两年前增长接近3 2 % 。
淘宝为年轻人打开了传统文化消费的大门,也让传统文 化展现出更年轻的形态,深度触达消费者群体。
04
非遗老字号走向复兴
• 七成以上中华老字号具有非遗要素 • 非遗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 淘宝天猫上非遗老字号案例
从非遗老字号在各省的分布看, 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分布于北京、 上海等发达城市以及江浙沿海一带。 其中北京市以8 5 家拔的头筹,江 苏省7 6 家位居第二,浙江省、上 海市分别为7 3 家和6 3 家。数量最 少的主要是西部地区,如青海、宁 夏、新疆、内蒙古、贵州等。西藏 没有老字号。
甘肃陇南市家乡城市文化介绍宣传PPT内容型模板景点美食民俗文化

蜀纽陇 之和南 城商, 、贸是 橄物甘 榄流肃 之中省 城心地 。,级
具市 有, 鲜省 明域 地南 域部 文重 化要 特的 色交 的通 陇枢
甘 肃 陇 南PS:图片来源于PS:图片来源于棒棒面
棒棒面是陇南徽县的一道特色面食,很多人说它类似扯面,其实棒棒面就源于扯面,其制作的 时候兼容扯面工艺,里面配上蒜苗、小葱、豆腐、辣子等佐料,吃起来口感细嫩爽滑,面条劲 道,味道鲜美,绝对是一道您到陇南不可错过的面食。
油面茶
油面茶市内各县均有,且做法不一,尤以康县 北部最具特色。将炒熟的白面加水煮沸,调以 薄荷、藿香等香料,加上康县特产大叶绿茶, 盛碗后再调以炒熟的核桃面、鸡蛋丁、豆腐丁、 洋芋丁等,或名“三层楼”,或名“五层楼”, 成县则泡煮麻花(馓子)。香味浓,口感好, 久食养人。
蜀纽陇 之和南 城商, 、贸是 橄物甘 榄流肃 之中省 城心地 。,级
具市 有, 鲜省 明域 地南 域部 文重 化要 特的 色交 的通 陇枢
甘 肃 陇 南PS:图片来源于壹城壹市甘 介 要的交通枢纽和商 贸物流中心,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陇蜀之城、橄榄 之城。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1个区、8个县,总面积 2.78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92.03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 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陇南市常住人 口为2407272人。
地理位置
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北与天水市秦州区、麦 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接壤;南抵四川盆地, 与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平武县和阿坝州九 寨沟县毗连;西依甘南高原与迭部县、舟曲县 和定西市的岷县;东接秦巴山地,与陕西省汉 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和宝鸡市凤县为邻。
地形地貌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 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 区域,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阶梯 地形的过渡带。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的甘 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 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 接。
对甘肃省通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发展和传承的调研报告

《戏剧之家》2018年第16期 总第280期19戏剧研讨对甘肃省通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发展和传承的调研报告李瑞臣,张春燕(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1)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3511128);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3511004);陇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010812)。
作者简介:李瑞臣(1994-),男,汉族,甘肃通渭人,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张春燕(1980-),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皮影艺术是古老的国粹级民间艺术,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甘肃通渭皮影戏是陇中皮影戏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皮影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社会和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皮影戏的观众锐减,生存危机加剧,已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
本调查报告是几位通渭学子为了拯救家乡传统艺术而自发组织的社会调研,主要围绕通渭县当地皮影戏的产生与发展、皮影戏现在的演出模式和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与保护情况、人们对皮影戏的了解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皮影戏在通渭的民间戏曲中扮演的角色和现今发展的窘境,分析了通渭皮影戏流传历史和发展现状,探讨其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策略,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道路,旨在结合通渭县重点旅游乡镇的建设来打造通渭的文化旅游品牌。
希望为通渭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一点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6-0019-02一、调研背景(一)时代背景《十三五规划》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4年,甘肃省通渭县皮影戏“影子腔”被列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8月23日副省长郝远来通渭调研并指出:要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建立特色小镇,增强产业内生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我区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内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我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础——农耕文明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削弱至在部分地区消失,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等等,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甚至有所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损毁、消亡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批有历史价值、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
特别是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亡。
为此,全面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极为迫切、刻不容缓。
区委、区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列入政府重要工及、作议事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在保护工程启动之初,参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南》及《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由区文体局以“两办”名义起草制定了《秦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南》,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保护工作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至2007年,为普查和抢救阶段,全面深入的调查本地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准备第一手资料。
2008年至2010年,全为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分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单、传承人名录。
2010年至2012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
我局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下,聘请若干名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家及专业人赶不士,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深入全区1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不断对民间艺术进行搜集整理和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2006-9-30 14:1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
文 号:甘政发[2006]78号
发布日期:2006-9-30
执行日期:2006-9-30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5项),现予公
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
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
承民族文化,是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甘肃省政府关于进一
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48号)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
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
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附: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萨尔》 西北民族大学
2 Ⅰ-2 陇东红色歌谣 庆阳市
3 Ⅰ-3 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张掖市肃南县
4 Ⅰ-4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东乡县
5 Ⅰ-5 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积石山县
6 Ⅰ-6 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 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
7 Ⅰ-7 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学
二、民间音乐(共计8项)
8 Ⅱ-1 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 松鸣岩花儿会 二郎山花儿会 新城花儿会
张家川花儿会) 临夏州康乐县临夏州和政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临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
10 Ⅱ-3 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县道教音乐县 天水市清水县
12 Ⅱ-5 唢呐艺术 庆阳市西峰区、环县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张掖市肃南县
14 Ⅱ-7 天祝藏族华锐民歌 武威市天祝县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三、民间舞蹈(共计13项)
16 Ⅲ-1 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跷 兰州市永登县
18 Ⅲ-3 兰州太平鼓舞 兰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县
21 Ⅲ-6 荷花舞 庆阳市西峰区
22 Ⅲ-7 巴当舞 定西市岷县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县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县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县
27 Ⅲ-12 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 永靖县傩舞 西固军傩) 陇南市文
县临夏州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
28 Ⅲ-13 锅庄舞 甘南州
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
29 Ⅳ-1 道情戏 省陇剧院、庆阳市
30 Ⅳ-2 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陇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戏 天水
皮影戏) 庆阳市环县陇南市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 华亭县曲子戏 秦安老调
通渭县小曲) 酒泉敦煌市平凉市华亭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
32 Ⅳ-4 秦腔 省秦剧团
33 Ⅳ-5 灯盏头戏 平凉市灵台县
34 Ⅳ-6 "南木特"藏戏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戏 陇南市武都区
36 Ⅳ-8 玉垒花灯戏 陇南市文县
五、曲艺(共计8项)
37 Ⅴ-1 兰州鼓子 兰州市
38 Ⅴ-2 贤孝(凉州贤孝 河州贤孝) 武威市凉州区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临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县春官歌演唱) 平凉市崆峒区陇南
市西和县
41 Ⅴ-5 阿肯弹唱 酒泉市阿克塞县
42 Ⅴ-6 藏族民间弹唱 甘南州玛曲县
43 Ⅴ-7 南梁说唱 庆阳市华池县
44 Ⅴ-8 甘南"则肉"演唱 甘南州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45 Ⅵ-1 高抬 平凉市庄浪县
46 Ⅵ-2 万人扯绳赛 甘南州临潭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8项)
47 Ⅶ-1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 酒泉市天水市武
山县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砖雕 临夏州临夏县
51 Ⅶ-5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画 定西市岷县
53 Ⅶ-7 剪纸 庆阳市、平凉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银市、张
掖市、兰州市
54 Ⅶ-8 马尾编荷包 平凉市庄浪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3项)
55 Ⅷ-1 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57 Ⅷ-3 洮砚制作技艺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 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
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 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卓尼县甘南州临潭县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临夏州积石山县
59 Ⅷ-5 东乡族擀毡技艺 临夏州东乡县
60 Ⅷ-6 刻葫芦(临夏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 临夏州临夏市兰州市
61 Ⅷ-7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 天水市甘谷县
62 Ⅷ-8 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3 Ⅷ-9 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4 Ⅷ-10 舟曲县织锦带 甘南州舟曲县
65 Ⅷ-11 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 甘南州夏河县
66 Ⅷ-12 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
67 Ⅷ-13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市
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
68 Ⅸ-1 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 平凉市灵台县
69 Ⅸ-2 藏医药 甘南州
十、民俗(共计16项)
70 Ⅹ-1 博峪采花节 甘南州舟曲县
71 Ⅹ-2 夏河县香浪节 甘南州夏河县
72 Ⅹ-3 乞巧节 陇南市西和县
73 Ⅹ-4 合水面塑风俗 庆阳市合水县
74 Ⅹ-5 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市
75 Ⅹ-6 陇东窑洞民居文化 庆阳市
76 Ⅹ-7 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 酒泉市肃北县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礼仪 张掖市肃南县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县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凉市泾川县
81 Ⅹ-12 公刘祭典 庆阳市西峰区
82 Ⅹ-13 插箭节 甘南州
83 Ⅹ-14 "※"字灯会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庆阳市庆城县
85 Ⅹ-16 拉扎节 定西市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