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

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
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

----------------------------------------

京剧文化普及浅谈

一、什么是京剧

1、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庭(三百多个剧种,遍布全国各地,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形成有八百多年历史,)共同哺育的最有代表性剧种,是中国戏曲的名片。观众面最广,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

2、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英文的翻译(BEIJING OPERA)是不准确的。京剧是中国国都的,代表中华大一统主流文化特征的戏剧艺术。

3、京剧是清代中晚期,由宫庭和社会共同完成的一项社会性的文化工程。是历代中国主流社会尊崇和喜爱的艺术形式。

4、京剧浓缩地保存了中华的历史文化,因此是中华文明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是连接全球华人情感的“国际歌”。

5、京剧作为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从诞生后一直不曾中断,一直以活的形态在舞台上传承和发展的戏剧。

6、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

二、京剧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1、立体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特征

从“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元明清,以及近代史,革命史,现代生活。

2、形象的宣传了中国主流社会提倡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岳飞、文天祥的精忠报国;包拯、海瑞的刚正不阿;关公、秦琼的义薄云天;程婴、徐策的舍己为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红娘的热情助人,花木兰的孝亲爱国,穆桂英、佘太君的委曲求全、胸怀大局等等。也揭露鞭鞑了一切丑恶的社会现象。

3、千百年来起到了普及中华文化的教科书的作用

在不能普及教育的中国社会中,戏曲艺术以浅显通俗,形象机趣,寓教于乐,深入人心的形式发挥普及历史文化的作用。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臣义士,满汉夷狄,强盗侠客,贩夫走卒,舞台上的众生相形象的传播着希冀社会和谐与平等的追求和理想。艺术的典型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发挥了巨大的教化作用。

“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妻,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搬演,漫道逢场作戏;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悲欢离合,细细看来管叫拍惊奇”。

儒、释、道各家思想哲学在京剧中融为一体,宣教着完整的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

4、以人为本,为了娱人和社会教化

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西方戏剧产生于祭祀,是为了娱神。中国的戏曲是为了娱人。以表现美和善为主。用“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式表现社会,反映生活。通过“兴、观、群、怨”和“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来“泄导人情”,达到平衡各种人心理与疏导情绪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起到稳定社会功能。

三、以自信和包容的王者心胸广泛综合吸取各种文化艺术的营养,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京剧继承了中国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善取人之长来丰富发展自己。在形成发展

过程中从来没有停止,在保持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历代文学艺术的多种营养。

1、文学上融诗词史赋、小说,散文、散曲、俗讲、话本,变文、评书等各类文学样式于一炉

2、艺术表现上集歌舞、说唱、朗诵、曲艺、杂技、武术以及声、光、电现代舞台科技于一身。

3、音乐上化徽、汉、昆、梆、及胡汉夷狄音乐,各地区村歌欲曲为一体

4、在舞台表演上既吸取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哑剧的表现手段,又保持民族风格、气派和美学特征。可以说,京剧艺术能表现现实意义,浪漫主义,包括意识流等各种风格的戏剧风格又不失民族的特点。

四、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而求神韵的逼真,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的虚拟性是京剧的艺术特质和美学原则

1、京剧是通过“美”来表现“善”,传达伦理道德的。这就要求京剧的美,追求能通过有限的舞台表现无限大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追求有限的和具体的真实。这和中国画所追求的“写意”性是一致的。

这种追求能表现,客观+主观+艺术的再现真实的美学理想。用虚拟空灵方法来开掘事物内涵的神韵和外延的意境。(“眼中之山水,心中之山水,笔下之山水”)不追求快的直接反映和强列的刺激,而追求联想发酵后的深思回味和美感愉悦后渗透的理性功效。因此京剧艺术是反复欣赏的艺术,是可以长久品味的艺术。(“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形”)

2、天马行空,出入六合

京剧在故事叙述上和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评书有共同特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人一事到”,“立主脑”,“减枝蔓”)既可表现人物外在的动作,又可表现人物心里的活动。时间、空间完全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自由处理。

布景带在演员身上。借助观众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舞台场景,在观众的想象参预下形成合成的艺术效果,在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中实现“出入六合”的舞台表现力。

3、以一当十,有无相生的向征形式,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形成京剧舞台无所不能表现的神奇特征。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京剧的舞台是最经济又最丰富的舞台。

五、程式是对生活升华了的艺术美

程式性的特征是由京剧“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学本质决定的。

程式,就是把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因素提炼出来,通过分门归类进行艺术的加工提高,形成相对稳定的,在观赏中约定俗成的表演定式。

1.人分行当(生、旦、净、丑)反其意而用之。

2. 美有规则

唱、念、做、打,“四功”既是有严格的程式标准的,又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升华为艺术规范的。手、眼、身、法、步,“五法”是各行当“做”即表演的要素,有共同听规律,各行当又各有不同。

“唱”:唱是京剧的主要艺术表演方式。京剧的音乐声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也就是在徽剧和汉剧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由于声腔的内容过于专业,在此就不过多介绍了。

京剧的唱可以分为“叙事性”的,“介绍性”的,“抒情性”的和“对话性”的多种样式。根据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又分为不同节奏的唱,如:快板(四分之一拍),原板(四分之二拍),慢板(四分之四拍)和二六板,流水板,散板,摇板等多种。京剧的演唱首先要求不可“荒腔走板”,也就是首先必须音要准,节奏要稳。这是演唱的最基本的要求。然后是

要求“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吐字发声,要合于汉字的声、韵、调。字头,字腹,字尾是声韵的要求,唇、齿、舌、喉发音要准确。要做到“以字行腔”。“平上去入”四声是字调的要求。京剧还讲究尖字、团字、上口字。在演唱中这些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和规范的。“唱就是说”。作为京剧演员“会唱”和“唱的好”,是有很大区别的。声、字、气、韵、味、劲,能否准确、到位?能否做到“发于衷,动于情,形于音,至于乐”?实现与角色的表现浑然一体。

“念”:也是京剧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通常我们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

京剧的“念”称作“白”。分为介绍性的“引子”、“开场白”,对话性的“对白”,人物表述心里的“读白”和唱念之间的插话“插白”和各种不同情况下念诗词的“颂白”,以及丑角行当的“数板白”。

京剧念白又分为两大种类:“韵白”和“京白”。“韵白”是京剧舞台上主要使用的念白方式,是有一定身份和修养的人物使用的“雅语”,采用湖广(湖北)话为其主要腔韵。生、旦、净、丑各行当的韵白都有其规范。韵白念出来,抑扬顿挫,尖团(字)分明,铿锵悦耳,朗朗上口,宛如歌唱一般。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京剧的唱就是念,念也是唱”的道理。“京白”在京剧舞台上使用的也十分广泛,是社会地位较低和比较粗俗的角色使用的“俗语”。通常由丑角、花旦(小姑娘)、架子花脸和舞台上扮演少数民族的各行当角色与宦官使用。“京白”念起来清晰、平易、幽默、贴近生活,不仅使舞台上的雅俗、胡汉人物易于区别,而且令舞台充满生动活泼的机趣。另外还有一种念白在京剧舞台上也偶尔用之,即“方言白”,我们也称为“倒口”。常用的方言是山西、山东、苏州、河南等地方的语言。常使用于特殊人物。

“做”指京剧舞台上的舞蹈和表演,我们称为“五法”。主要包括各行当的“手”、“眼”、“身”、“法”、“步”的规范和联系,以及整体有机的协调美的原则。“手”包括各行当的手式,(含腕、臂、膀部分)如:“掌”、“指”、“拳”、“拈”、“缓”、“抖”、“弹”等。“手”是“五法”的“启”。在舞台表演中,手不动,“做”即不启。手要“领神”,“动腰”,“发气”,“率步”。“眼”就是指“眉眼”的运用。眉如:“舒眉”“凝眉”“愁眉”“扬眉”“竖眉”等。眼如:“正眼”(神佛与圣雅者)、“俊眼”(贵者)、“青眼”(羡慕者)、“白眼”(轻蔑者)、“笑眼”(富者)、“媚眼”(取宠者)、“醉眼”(蒙胧)、“苦眼”(愁眉)、“吊眼”(痴者)、“直眼”(贫病者)、“泪眼”(悲者)“邪眼”(奸者贱者)等。“眼”在表演中的运用在于传神。神随形动,使形有神,开光,不似泥人土马毫无生气。“身”者,在表演者来讲是指腰部的运用。腰为全身中枢,又是“法”的总指挥,无论是身段的发力,还是手、眼、步的外在协调,都依赖于腰的统帅。“身”在表演程序上,随于手、眼,又制步于后。“法”在业内有多种解释。我认为:“法”是指京剧表演的气息运用,或曰“内力总程”,是“手”、“眼”、“身”、“步”的灵魂,使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整体协调,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的总指挥。不是“发”,也不是“要领(法儿)”。“步”就是指各行当在表演中的步伐(含腿)。包括:各行当的脚步、园场、(跑步)、丁字步、八字步、踏步、蹉步、驱步、跨步、云步等,和踢腿、搬腿、抬腿、控腿、跨腿等。步既是区别人物性别、性格、身份和情感的明显标志,又是舞台表演时的“根”。“步”稳,“步准”决定“形不乱”,“神不散”,“气息通”,舞蹈协调。

“手眼身法步”“五法”各司其部,各有功能,互相依赖,互为表里,形成京剧表演的整体美。

“打”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在舞台上表现战争和战斗。京剧舞台上的“打”,脱胎于中国武术,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以“美”为原则,又融入中国杂技和舞蹈的因素,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戏曲的武打特点。

京剧的“打”,不是要打出单纯的“真实”感,而是要打出情感,打出景物,打出环境,

打出趣味。如:反映战争场面的分为:水战、船战、马战、阵战、夜战、步战、攻城战、空战(神仙之间的战斗)等。反映战斗方式的有:器械对打,徒手对打、与自然搏斗等。总之京剧的武打不是打真实的过程,是打人物的心里情感和故事情节。是以美的舞蹈和技巧完成以歌舞演故事,以歌舞塑造人物的目的。

3.说必唱,动必舞(夸张的美,协调的美)

4.情节性技术组合(起霸,走边,趟马)

5.程式的变通和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起霸分人物,走边分情境,程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6.节奏统一的整体美和表演风格各异的流派

六、京剧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绿色娱乐方式

京剧讲究“形于美,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它的社会功能是通过美和情的作用而实现的。

1.回归自然,寻根识本,放松精神,澄怀观照

都市水泥的森林,紧张机械的劳作,激烈竞争的疲惫,多元压力的窒息。现代生活太紧张,人们活得太累。不仅需要身体的休闲而且需要心理和精神上的休闲。京剧的观赏因内容和形式在表层上看都与生活有一定距离,是能看到生活的本色,可以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超脱现实的审美娱乐,容易使人心平气和的认识自我和环境,恢复身体和心理的自然状态。2.镇静浮燥,泄导情绪,制动偏激,心理归位

为利益驱动的浮燥,为角逐成败的失衡,为浅近功效的澎涨,为一怒走险的冲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绪易怒而多变,京剧夸张变形的表演,通过特殊的美感享受,既可以使现代人宣泻郁闷的情绪,又可以按摩疲劳伤痛的灵魂。

3.清火化瘀,平心静气,澄怀味象,理智人生

京剧虚拟性的审美特性使有参与习惯的现代人在观赏中可以展开联想的翅膀,镇静浮躁的心态,进入审美的境界,最后可能寻觅到一条摆脱纷繁浮躁的理性的回归之路;并且有可能在理想化的戏剧情节的启发下修复自己的心志,重新振奋精神。京剧所追求展现的平静之美,整体之美,均衡之美,理想之美是要达到以中和之气调社会各种过激之气。

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是我们民的精神长城,是绿色的,有利于社会健康的精神食粮。--------------------------------------------

京剧的三大美学特征是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京剧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又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起,是"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京剧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见解,表现景物和环境时几乎不用布景,不用道具。

京剧的行当

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来说,可以按照行当特点的要求,在一定的范围以内,集中地学习、掌握演唱和表演的特点;对于观众来说,熟悉这些行当以后就能够区别这些行当的特点。

武生是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还有一个名称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是本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做安工老生,以唱为主。做工老生又叫做衰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

小生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

青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称叫正旦。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的表演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

花旦

从服装上来说,都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花旦可以分为闺门旦、玩门旦、泼辣旦、刺杀旦。

老旦

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钓金龟》的康氏,《赤桑镇》的吴妙贞,《望儿楼》的窦太真,《遇皇后》、《打龙袍》的李后等,都属于唱工老旦,专门以唱工为主;而《清风亭》的贺氏,《西厢记》的崔老夫人,《李逵探母》的李母等都属于做工老旦。

武旦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的武旦,一般是不骑马的,重在武功,重在说白。还有一种特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一类是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旦。刀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区别。刀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时还得长于做工,而且有时候说白、工架都很重要。

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称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有人认为,丑行是专门扮演坏人的,其实不然。因为丑行中,有些是扮演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角色,可是更多的是扮演机警、伶俐、幽默,甚至很正直、很善良的角色。在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像渔夫,农夫,樵夫,酒保,打更的,守夜的,差役,书童,乞丐等等,大部分都由丑角来扮演。而从性格上来说,这些人多半都是很滑稽,很活泼,很乐观的人。比如《女起解》里的崇公道。就是很忠厚、善良,有正义感的老差役;《秋江》里的老船夫,就是助人为乐的,很有风趣的老人;《三岔口》里的刘利华,是个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小店主;《挡马》里的焦光普,则是个忍辱负重,勇敢机智的爱国志士,这些都是由丑角来应工的。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京剧的调门

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尺字调,相当于今之C调;小工调,相当于今之D调;凡字调,俗称趴字调(可能是4字调的谐音),相当于今之降E调;六字调,相当于今之F调;正工调,又称五字调,相当于今之G调;乙字

调,相当于今之A调。

所谓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乙,这七个调门或称音调是以我国传统戏曲记录曲调的文字谱,即工尺谱中的七个音符来命名的。按现行简谱来对照,相当于阿拉伯数字为音符的1、2、3、4、5、6、7七个音符。因曲笛中各音调的定调都是以小工调为基础,要看各调中的"工"音(即3)相当于小工调中的什么音,就定为什么调名。例如正工调中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中的"五"音,所以称五字调,又称正工调;凡字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凡"音,所以称为凡字调,又称趴字调;乙字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乙",所以称为乙字调,以此类推,遂形成上、尺、工、凡、六、五、乙这七个音调。由于现在通用简谱或五线谱,尤其是大演样板戏的时候,京剧与西洋乐队联袂演出,六字调,小工调的叫法就更不时兴了,所以现在都以CDEFGAB这七个英文字母取而代之了

京剧的一些流派

叶(盛章)派:嗓音脆亮,武功精熟,武打迅急惊险。文中寓武,武中有文。

常演剧目:《徐良出世》、《打渔杀家》《蒋平捞印》、《九龙杯》《三岔口》等

裘(盛戎)派:追求韵味;稳健严谨,节奏鲜明。十净九裘。常演剧目:《铫期》《探阴山》《连环套》《铡美案》《遇后·打袍》《赤桑镇》《锁五龙》《龙凤阁》《断密涧》《海瑞罢官》等

程(砚秋)派:程砚秋(1904-1958),师从梅兰芳,文武兼备。含蓄、深邃、幽婉,娴静凝重、外柔内刚,善演悲剧。常演剧目:《窦娥冤》《荒山泪》《锁麟囊》《春闺梦》《汾河湾》《贺后骂殿》《三娘教子》《红拂传》《桑园会》等。

萧(长华)派:以形传神,收放得当;传情达意于抑扬顿挫中。

常演剧目:《赤壁之战》《审头刺汤》《四郎探母》《法门寺》《选元戎》《连升店》《青石山》《玉堂春》等。

高(庆奎)派:高庆奎(1890-1942),师从刘鸿昇,各行当挑班皆能配演,有“高杂扮”之称。嗓音高亢,念白铿锵顿挫,表情细腻。演各流派剧目时,常引入不属于本剧目流派的唱腔,唱法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常演剧目:“三斩一碰”(《斩黄袍》《辕门斩子》《斩马谡》《碰碑》)《逍遥津》《哭秦庭》等

叶(盛兰)派:雍容大方,气质内涵取胜。各种小生均擅长。“一叶障目”。

常演剧目:《玉堂春》《罗成》《吕布》《赤壁之战》《飞虎山》《八大锤》《借赵云》《西厢记》《白蛇传》《柳荫记》等。

金(少山)派:表演细腻,善于用眼神,目光开阖,有如闪电。

常演剧目:《霸王别姬》《连环套》《锁五龙》《取荥阳》《探阴山》《打严嵩》《牧虎关》等

京剧乐队

旧称“场面”。京剧的“场面”,弦管乐称为“文场”,打击乐(锣鼓)叫作“武场”。二者统称为“文武场”(或叫它“全堂场面”)。早期“文武场”由六至八人组成,演奏上有兼职。

“文场”分为弦乐器和管乐器两大类。“文场”的弦乐器有:胡琴(京胡)、京二胡、月

琴、三弦。这几件乐器俗称“三大件”或“四大件”,是伴奏皮黄唱腔和演奏弦乐曲牌的主要乐器。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京剧的发展以及按照实际的需要,逐渐增添选用的弦乐器有秦琴、中阮、琵琶、中胡、低胡等。管乐器有:笛、笙、唢呐、小唢呐(海笛)等。其中笛子与笙是伴奏昆曲、吹腔和演奏笛子曲牌的主要乐器;海笛用作吹奏昆曲武戏唱腔或某些曲牌,同时也需加用笛子;唢呐(两支)是京剧里吹奏曲牌或混曲牌(与锣鼓合奏)的主奏乐器,某些戏里的二黄唱腔有时也用它伴奏。管乐器中后来增加选用的还有箫、管子等。另外,作为效果用的还有号筒、挑子。

“武场”乐器包括有:单皮鼓、堂鼓、盆鼓,檀板、广东板,大锣、小锣,钹、小镲钹,大铙、碰钟、汤锣;齐钹、云锣(由“文场”兼奏)。鼓板、大锣、小锣、钹是主奏乐器,其中鼓板又是领奏乐器。锣鼓绝大部分都是固定音高的单音乐器,没有音高变化,但是由地制作形制上的不同(诸如乐器的大小、厚薄以及选用的材料优劣等),在测听比较之下,其音质、音高就有明显的差异。京剧锣鼓乐器的编配是非常讲究的,常常是按照主要演员的要求和戏剧情节的需要,选用不同音质、音高的乐器加以编配,以求得同唱腔、表演及弦管乐伴奏上风格统一,达到和谐悦耳、美妙动听的音响效果。

京剧锣鼓主奏乐器的演奏,是按照乐器的各种不同音响节奏,加以组织、编配出来的有规律、有变化、有秩序的多种组合音响套数,即通称的锣鼓点子。它们分别应用于唱、念、做、打的表演之中。打击乐的音响节奏,如果用谐音字或者符号谱式将它记录下来,既可以视奏又可以诵念,便成为打击乐谱,或叫作“锣鼓经”、“锣鼓谱”。

京剧乐队中的鼓板是两件乐器。由一人掌握演奏。打鼓板者是乐队的“总指挥”,通常尊称为“鼓老”、“鼓师”、“司鼓”。剧中锣鼓点子的演奏,唱腔和曲牌的起止、行进、转换、快慢、强弱等各种变化,都由鼓师来领奏。打击乐(锣鼓)是京剧音乐的主导部分,自成体系。

脸谱的色彩

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以夸张的色彩变幻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强烈的审美效果。表现十分丰富,性格特点尽情流露于色彩中。紫色象徵忠贞、耿直、果断、沉稳,如廉颇、李密、庞统、尤俊达、颜良等。

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姜维。

黑色象徵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李逵、牛皋、尉迟恭、杨七郎、项羽等。蓝色表示刚强、粗犷、骁勇、桀傲不驯,如马武、单雄信、窦尔敦、吕蒙等。

绿脸象徵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虎张青、太史慈、程咬金、公孙胜等。黄脸象徵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如宇文成、庞涓、晁盖等。

白脸象徵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严嵩、董卓、赵高、秦桧、贾似道、毛延寿、司马懿、高俅等。

样板戏和样板作品

“文革”中江青等人把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封为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评论。后来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称为“样板作品”。

革命现代京剧的主题音乐(剧目和主要人物)的设定是重大的创新。

几出现代京剧

《磐石湾》:磐石湾民兵歼灭敌特的故事,取材于电影《南海长城》。特务和旧时海盗黑头鲨意图从磐石湾登陆,和潜伏多年的内应相约以剑和剑鞘作为接头的凭证,派特务08前去打探情况。民兵连长陆长海发现敌情,智取08,了解了特务登陆的信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过后,军民齐心将这股敌特歼灭。

《杜鹃山》:民国16年,杜鹃山农民武装三次失败,后来党代表柯湘上山,使领导人雷刚认识到失败原因,共同清除内奸,消灭当地地主武装毒蛇胆,随后部队上了井冈山。

《龙江颂》:1963年,江南遭受特大干旱,县委决定在龙江大队堤外堵江引水救旱。大队支部书记江水英主动承担最大牺牲,与大队长李志田激烈冲突,最终取得一致。全区九万亩受灾土地获得挽救。

《节振国》:1938年,我国大片领土惨遭日寇蹂躏,河北开滦煤矿的矿工们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罢工。赵各庄矿工人节振国与工友们一起英勇斗争,并在此之后的武装斗争中打日军,除汉奸。

关于京剧服装

中国戏曲是八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累,她以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著名戏剧。中国戏曲除了具有一般戏剧的特征外,还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严格的程式规范、鲜明的民族风格等特点,这些特点,首先在京剧的服装上得到了具体、充分的体现。

艺术对生活的反映,一般可分为写实与写意两大派系。京剧是一门夸张的写意艺术,京剧服装是夸张的写意服装,它不受现实生活中一般逻辑的规范和限制;而是运用象征、变形等夸张手段,设计各类人物的服装,服务于舞台美学和人物的身份、性格,使服装有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第一、京剧服装的象征特点非常突出。如蟒袍,它源于明代的“蟒衣”。在蟒衣基础上加工美化后形成的蟒袍,保留了蟒衣的基本形状和穿用范围,继承了中国服装追求意境美的传统,赋于了更加鲜明的美学特征。从颜色上看,蟒袍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蓝、湖、香。什么样的人穿用上五色,什么样的人穿用下五色,有比较严格的规范。一般情况下,上五色穿用者的身份、地位要略高于下五色的穿用者。这样,就使颜色具有了区别人物身份的功能。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

另外,色彩还具有象征人物性格的功能。如黑色是具有庄重、严肃感的颜色,为了突出包公刚直不阿、正义凛然的性格,穿黑蟒,显得威严肃穆。红色具有忠正、耿直之意,为了突出关公忠烈不二的性格,让其穿绿蟒,与红脸成反比,显示他智勇双全的性格。

除了服色上的象征意义之外,服装图案的象征特点也非常突出。众所周知,蟒袍之所

以叫蟒袍,是因为上面有龙和蟒的图形,龙为五爪,张口吐火珠,象征独尊,为皇帝专用。蟒为四爪,闭口,象征臣服,用于亲王、将帅等。京剧蟒袍上的龙形大多为四爪,大概是因为舞台上都是假皇帝吧。蟒袍上的龙形并非干篇一律,而是大致分为三类,即团龙蟒、行龙蟒和大龙蟒。

团龙蟒,是把龙画成圆形,绣在蟒袍上,通常在全身绣十个团龙,用于性格较为沉稳的人物。

行龙蟒,是把龙的图形由团形改为自由舒展形,或俯首向下,或回头向上,或相对戏珠,或抬头吐水,昂扬矫健,具有动感。龙形扩大,数量减少,一般全身有六个行龙。用于性格粗犷、刚健威严的人物。

大龙蟒,龙形比行龙更为舒展、夸张,龙体也比行龙大得多,龙头在胸前,龙尾则甩至左肩,显得气势磅礴,不可一世,用于刚直暴烈或独霸一方的人物。

色彩和图形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无声的,但却比语言更传神、更简练,不仅对演员的潜在表演素质是一个调动,而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使观众直接感受人物性格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这种特征用写意的手法绘制出来,使京剧具有了典雅、高深的气质,这在世界戏曲史上,也堪称典范。

第二,京剧服装的变形夸张手段异常高明。戏曲艺术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可以随编剧的丰富想象进行虚构,而唯有服装不能太离谱。服装不仅是戏曲演员化妆的重要手段,也是观众欣赏艺术的视觉条件,如果照搬生活中的服装,就失去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正如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所说:“真是生活,假是艺术。”假到什么程度才是具有强大吸引力,感染力的艺术,京剧服装的变形夸张技巧,就是一个很好的答复。

以京剧的“靠”为例。靠是京剧中武将通用的戎服,源于清代将官的戎服。靠就是在此基础上,吸收丁古代铠甲战服的特点,经过装饰美化而成的。靠的造型极为夸张,除衣袖是紧身以外,其余部分完全脱离了生活原态,既游离于肌肤之外,又统一于身体之上,既像衣服,又像铠甲,既威严又美观,便于表现激烈开打的场面。特别是与靠配套穿用的靠旗,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靠旗源于古代将官的令旗。古时候,将官传令,一般是一手执旗,一手执马缰绳,骑马飞奔。当速度很快或道路不平时,就需要双手执缰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令旗就插在腰间。令旗演变为靠旗,由一面变为四面,由插在腰间变为固定在背部,虽然失去了传令的功能,但保留了将官的身份。演员通过靠旗的静与动,可以多层次地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即使站立不动,也平添了三分帅气,一旦开打,靠旗的左右摆动、上下翻飞,又充分展现了战争的激烈气氛,调动了观众的情绪。靠旗的这种演变简直如画家的神来之笔,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又极富艺术魅力。

京剧的特点之一是虚实的有机结合,用虚的表演宋体现现实的本质,而虚拟化的表演不仅仅要给人以实感,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美的意境,京剧服装的功劳即在此。任何一位观众,都不会去考证蟒、靠的来历,而是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品味形式的美,领略戏曲的独特魅力。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独到的艺术特征,京剧是纯中国味的艺术形式,京剧服装的显著特征就是民族风格鲜明、民族特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观念。

京剧服装对色彩的运用非常全面、大胆,也非常灵活。无论红绿,还是黑白,在其它艺术种类的舞台上,都是穿插、搭配、点缀使用,而在京剧舞台上,却是一衣一色、上下同色,直意挥洒。红色,在生活中是女性的专用色,但在京剧舞台上,红蟒、红靠、红箭衣,男女平分秋色,女穿红不俗,男穿红不艳,特别是罪衣的设计,红衣红裤,不加任何点缀,越发使人觉得红得可爱,并由此生出些许怜意。白色,由于带有某种忌讳之意,在生活中的运用是比较谨慎的,而在京剧中,白蟒、白靠、白箭衣,还有白娘子通体上下的白褶子、白腰包,集圣洁、美丽于一身,真是独领风骚,别有韵味。

京剧的每一件服装,都有不同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主要源于历代服饰上的花样,同时,也吸收了建筑和器物造型中的某些图案。这些图案在民间广泛流传,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美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其所进行的提炼和再现,使京剧服装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在京剧服装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龙的图形。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还代表着江山社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又有驱邪避邪的寓意。与龙形相呼应的,是海水和红日,因为龙是离不开水的,所以,蛟龙、海水、红日,作为不可分割的画面,同时出现在蟒袍上,既隐喻了穿用者的高贵身份,又充分表现了天地山水之间,龙腾虎跃的磅礴气势,这种大胆独到的构思,突破常规的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淋漓尽致的展现,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中所没有的。

凤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美好形象,象征吉祥、喜庆和爱情,被誉为鸟中之王。凤的图形,在京剧服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凡是皇室女眷的服装,都用凤做主要装饰图案,显得极为庄重华贵,使人物具有雍容的气质。另外,结婚用的礼服,也大都以凤为主,与民间的风俗相吻合,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此之外,其它民间广泛流传的图案,在京剧服装中都有所展现。如文官用飞禽,武

官用走兽,“寿”字象征长命百岁,“蝙蝠”喻为福在眼前,“如意”的图形用于女帔的领饰,既区别于男帔,又显示了女性的妩媚。燕子象征春天,常用于喜庆场面,也用于短打武丑的服装,表示人物身轻如燕,善于飞檐走壁。梅花清丽淡雅,用于性格文静,出身贫寒的书生、秀才,象征人物品质高洁,一尘不染。蝴蝶鸳鸯,如果用于才子佳人的服装,象征爱情,但用于恶少的服装,则寓意为寻花问柳的好色之徒。虎形用于武将,象征英勇无比,如果用于恶霸,则表示他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京剧服装的色彩与图案是生活的再现,更是艺术的创造,把不同范畴的生活美纳入京剧艺术的综合美,把中华民族热爱生活、装饰生活的强烈意识汇于一身,正是京剧的魅力所在。

京剧语言的音乐化及表演的舞蹈化,导致京剧服装也必须脱离生活原态而程式化,使京剧作为一门完整的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生活,展现历史。

京剧服装的程式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形体上对服装进行了夸张和创造性的设计。人类的服装由遮羞到实用,到美观,到美化,突出人体曲线的功能越来越明显,而京剧服装则是宽身宽袖,大部分服装的尺寸超出了人体的基本尺寸,这是因为,京剧是从广场演出发展起来的,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比较远,夸大体态的服装,便于观众从远处欣赏,也便于演员做各种舞蹈化了的动作。

创造性的设计最典型的水袖,除对服装的强烈色调起中和作用外,主要是增强表演的力度,为表演的舞蹈化服务,同时,也能调动观众的情绪。

二是从功能上规范着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京剧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蟒、靠、帔、褶、衣。

蟒;是帝王将相、高级官吏等有较高社会地位者在正式场合穿用的礼服。

靠:是武将通用的戎服。

帔:是帝王将相、高级官吏、富绅秀才及眷属在非正式场合穿用的便服。

褶:是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穿用的服装。

衣:是以上四类服装之外所有服装的总称。又可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及配件。一般情况是身份高者穿长衣,身份低者穿短衣。

由此可见,京剧服装从类型上已具有了对人物身份的规范。所以,在京剧舞台上,看

不到宋江穿蟒,也看不到皇帝穿褶子。《望江亭》中的谭记儿,虽然亡夫后在道观避难,但由于是学士夫人的身份,所以穿素花帔。但当她扮做渔妇前去引诱杨衙内时,就要穿褶子而不能穿帔了。穆桂英与扈三娘都是女将,穆桂英穿硬靠,扈三娘穿改良靠。改良靠是由硬靠改良而来,样式轻盈、美观,穿着方便,但服装地位要低于硬靠。究其原因,大概扈三娘不是正规部队吧。

京剧服装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受时代和季节的限制,只要是传统戏,不管哪个朝代,其服装基本上是通用的,如《西施》中的吴王夫差、《上天台》中的汉皇刘秀、《斩皇袍》中的宋太祖赵匡胤、《胭脂宝褶》中的明成祖朱棣,尽管是前后相差千年的人物,服饰基本上一样的,但有一点,就是要穿符合皇帝身份的服装,其他人物也是如此。京剧服装这种通而不乱的使用原则,使服装最大限度地投入使用,不仅为京剧成千上百个剧目的演出提供了极大方便,也使观众很容易区别人物。生旦净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奸清贫,只要一上台,观众就可以根据服装的规范特点,进行基本、正确地判定。

京剧服装也不分单、夹、皮、棉,无论盛夏还是隆冬,都靠演员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而且,演员在穿用戏装以前,都要穿水衣、戴护领,一为保护戏装,二为遮盖肌肤,这与传统的服装穿戴意识是相吻合的。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京剧服装,作为京剧艺术展现的载体,在程式规范以及色彩和图案的运用等方面,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也体现着人物性格的品评和道德上的审视,把中国戏曲追求写意、摒弃写实;重神似、不重形似;追求美、回避丑的特点展现得十分深刻、传神。这种装饰生活、概括生活、突出生活之美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使京剧服装具备了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语汇机能,给观众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世界各国政界,军事家,科学家对京剧的评价

政治人物

罗斯福:“京剧在美国的推广直接增加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大量的美援也是由此而来”。

丘吉尔:“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刻,面对德国战机的轰炸,我们的国民没有丧失对胜利的信心,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京剧,因为这个时刻我们就在防空洞里听,他鼓舞了我们对纳粹作战的斗志”

金正日:“父亲(金日成)年轻的时候就迷上了京剧,可能是因为在中国东北参加**的缘故,父亲常对我说,京剧博大精深,你以后也要学,我们大韩民族也要学,这是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统一朝鲜的精神武器”

东条英机:“我以前从来不看京剧,有一次载仁殿下硬拉着我看,当时我为之震惊。我脑海

里就出现两个字,完了,多年的部署和心血恐怕要白费”

蒋介石:“夫人很喜欢看戏,所以每当夫人生气时我都会安排一场戏,结果夫人就不生气了”

军事家

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总司令,我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当时世界反法西斯形式大好,可希特勒作垂死挣扎。在那些岁月里我苦苦思寻突破口,后来我的副官建议我去看场京剧放松一下,灵感这东西真是奇妙,我虽然看不懂,可是我有所悟,这也是后来罗曼地登陆的由来。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我一直奉行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主要是因为京剧,它太恐怖了,作为一种精神武器,能使中国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朝鲜战争就是个证明”

彭德怀:“朝鲜战争打的十分艰难,在前线我几乎每分钟都在作战室部署,主席了解我,怕我累着,因此常在电报末都加上几句戏词,拿着戏词我有时会忍不住哼几句,的确是防松精神的好办法”。

隆美尔:“领袖(希特勒)从来不听京剧,这也是我头痛的地方”。

科学家

爱因斯坦:“我一直想来中国,不为别的,就是想听场地地道道的京剧”。

霍金:“我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有时会感到孤独,还好有京剧”。

钱学森:“我不是个戏迷,以前也不听戏,后来到了美国才改变我的想法。有一次我和我的恩师冯卡门先生聊到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时,他对我说,科学离不开艺术,就好像你们中国的京剧,我一直认为它蕴含着真理,而真理也是我们科研人员所最求的。回国后,每次忆起此事都感慨良多。”

-------------------------- -----------------------------------------

三气周瑜

主要角色

周瑜:小生

刘备:末

诸葛亮:生

情节

东吴水师都督周瑜,为借荆州一节,屡向刘氏索讨。所订计划,总归失败,业已二次受诸葛亮之气。周瑜犹耿耿不忘,欲遣鲁肃知照,欲为刘氏代取西川,换还荆州。其实则猝其不意,袭取荆州,行假途灭虢之计耳。不料又被诸葛先生识破。及周瑜领军至城下,赵云严阵以待,而婉言以辞之。周瑜知有准备,不敢攻城,传令回军。诸葛亮早派关公、张飞、黄忠、魏延,分作四处杀来。气得周瑜箭疮迸裂,坠于马下,退于巴邱。探知刘封、关平又截住水路。诸葛亮送书于周瑜,陈说利害,讥周瑜之不达时务,且将心事,一一道着。拆阅后,周瑜即气死。临终,荐举鲁肃,继任水师都督,统驭东吴兵马。终鲁肃之世,孙、刘两家,不闻有龃龉之事,而并力以拒曹操云。

【第三场】

(周瑜上,吴兵、四将同上。)

周瑜(白)啊呀,俺本当转回南徐,可恨孔明挡住去路,不容俺回都,这便怎处?

众将官,前面是什么地方?

众人(同白)巴邱。

周瑜(白)将人马撤回巴邱。

(吴兵同下。甘宁上。)

甘宁(白)启禀都督:末将打听孔明与刘备,在山头饮酒取乐。

周瑜(白)孔明,你好妙计吓。咳。周瑜你好无志量。

(西皮摇板)屡次兴兵龙虎斗,损兵折将面含羞。

诸葛计策真不透,枉费徒劳统貔貅。

甘宁(白)禀都督:诸葛亮差下书人到此。

周瑜(白)将书呈上,待我拆看:

“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都督周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念念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软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管乐不能定其功,孙武不能善其后。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曹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临焉。”

啊呀,气死我也!

(西皮导板)气满胸膛噎咽喉,

(周瑜吐。)

周瑜(唱)鲜血不住顺口流。

大骂孔明诡计有,这封书好一似神鬼钩。

四将(同白)吓,都督息怒,保全身体要紧。

周瑜(白)众位将军,我周瑜今番性命休矣。吾这里寄书回见吴侯,说周瑜不能生回,可将兵权印玺付与鲁肃执掌,众将协力报效,自有封妻荫子之日,共成大业。敢烦甘将军,与吾带书叩见吴侯。

甘宁(白)末将愿往。

周瑜(白)磨墨伺候。

(西皮导板)上写周瑜三叩首,

(西皮原板)诚惶诚恐奉吴侯:

为臣光宠不长久,空食爵禄数十秋。

倘若为臣死之后,鲁肃可以统貔貅。

周瑜顿首手书叩。甘宁转达奉龙楼。

甘宁(唱)辞别都督出帐口,

披星戴月不停留。

(甘宁下。)

周瑜(西皮摇板)鲜血难忍涌出口,

(周瑜吐。)

周瑜(西皮摇板)不由虎目血泪流。

本都督性命不长久,

(周瑜吐。)

周瑜(白)列位将军。

(西皮摇板)吾有一事要恳求。

四将(同白)都督有何言语吩咐,末将敢不尽心。

周瑜(白)咳,列位将军,想吾料难逃生。吾死之后,你们拿住孔明,将他碎尸万段。

吾在九泉之下,也感众位将军之恩。

(西皮摇板)对着众将双叩首,拿住孔明报冤仇。

眼望江东忙顿首,拜叩主恩谢吴侯。

五脏崩裂血涌流,

(周瑜吐。)

周瑜(白)苍天呀,苍天呀!既生瑜尔何生亮,若生亮你莫生瑜。阿呀!

(西皮摇板)无常一到万事休,气绝咽喉。

(周瑜死。)

四将(同白)阿呀都督吓!

(同西皮摇板)气绝咽喉阴曹走,可叹英雄万事休。

将甲(白)众位将军,都督已死,你我好好看守,等候旨意到来,便知明白。

四将(同白)有理,请。

众将官,紧守营门。

(众人同允,抬周瑜同下。)

【第四场】

(刘备上。)

刘备(念)周瑜无敌统貔貅,未知狼烟几时休。

(诸葛亮上。)

诸葛亮(唱)栏江排下千丝网,

何愁鱼儿不上钩。

(白)主公。

刘备(白)先生请坐。吓,先生阴阳,能夺周郎诡计,调遣诸将,四路埋伏,不知胜负,先生又命人下书,是何缘故?

诸葛亮(白)主公不知:昨晚山人,仰观天象,见将星堕落西地。周郎必去世矣。山人方才这封书,正是阎王邀帖。

刘备(白)先生又来了。他正用谋之时,先生何能定人生死吓?先生此事恍惚。

诸葛亮(白)主公不信,少时便知明白。

(报子上。)

报子(念)奉命下书到吴营,貔貅帐内报军情。

(白)禀上主公、军师,末将奉命下书于周郎,瑜见此书,呕血而亡。特来启禀主公、军师知道。

诸葛亮(白)主公如何?

刘备(白)先生预料不错,使孤拜服。

报子(白)禀军师:三千岁与众将,俱在巴邱,候军师令下。

诸葛亮(白)你先去,少时自有令下。

(报子下。)

刘备(白)吓,先生,周瑜亡故,东吴谁人领兵?

诸葛亮(白)周瑜亡故,东吴并无他人可领,只有鲁肃,为人忠厚,印玺必是他掌。

刘备(白)吾兵当如何安之?

诸葛亮(白)主公不晓,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吾此番要到吴营,假意吊孝为由,往东方去访贤士,扶保主公。

刘备(白)先生,东吴将士,恨你切骨,又去吊孝,岂不是羊入虎口?不可前去。

诸葛亮(白)不妨。周郎在世,亮都不惧,他今已死,又何患乎?山人从巴邱而过,带赵云前走,料然无事。

刘备(白)吓,先生吓!

(西皮摇板)先生休得自逞强,东吴人儿似虎狼。

你今去把吴营闯,怕的失机难提防。

诸葛亮(西皮摇板)主公但把宽心放,山人言来听端详:任他东吴人马壮,自有妙计暗提防。

辞别主公出宝帐,哪怕东吴百万郎。

(诸葛亮下。)

刘备(西皮摇板)先生此去心难放,好叫孤王费思量。但愿此去平风浪,想赵云跟去料无妨。

(刘备下。)

174 22112101 王心土管121

232 22112103 王唯聪社会121

京剧学习心得

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心得与体会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于2009年的11月到2010年的1月份,参加了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短短八周的京剧艺术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资源浩瀚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享有“东方歌剧”的美称。 下面我对具体的来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在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中,我知道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的专业知识。比如生这个角色,在教学中,我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生大体的分为了武生、老生和小生,在让学生欣赏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在装扮、行头上来区分,通过京剧院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知道了在老生的演唱时,是用了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运用的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像这样的京剧知识,我就运用在了教学中,通过看、听,亲自感觉到生这个行当的分类及特点。在王老师讲解旦角时,王老师加入了很多旦角的代表动作和唱段,通过学习和模仿,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旦角这个行当。在我的京剧旦角教学当中,我不仅加入了学生唱段的学习,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声,开嗓,到身段的学习,渐渐的我发现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在学习开门和关门这两个动作中,学生把开锁的手总是朝下拿的,我想起王老师给我们当时形象比喻的古代门锁,讲给学生们,发现学生们很快的能接受并掌握,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这个行当的理解。在各位老师的讲解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真正的把自己投入了进去。我认为老师们教学的知识,我不仅可以运用到常规的教学当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京剧中了解历史,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戏曲中脸谱小知识

戏曲中脸谱小知识 一、脸谱的分类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二、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尚,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神仙,妖怪。 绿色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刚强阴险。 三、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京剧课心得体会_0

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一: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一:京剧选修课心得体会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在全世界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中,京剧的服装

和脸谱绝对是独具一格的,绝非其他文化所能企及与模仿的。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京剧的辉煌与每一个京剧人台下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古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在以前是穷人没有活路才入梨园,想出名、想成角,戏班子里的苦生活可是日夜颠倒的。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发步和唱念做打任意一项都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行的,这是一种功夫,是吃饭的家伙,名角名旦往台上那么一站,那就是有名家的范儿,观众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不服都不行。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艺术赏析》 期末论文 学校:南昌大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类姓名:肖美云学号: 5400111143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京剧简介 (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同时也借助外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则舞袖;怒则掷袖;气恼时甩袖;羞愧则以袖掩面;惊呆则双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内抖袖表示惶恐等等。同时,京剧艺术又讲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含蓄。与此同时,京剧艺术中的舞蹈极讲究条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京剧就是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

戏曲课心得体会

戏曲课心得体会 篇一:戏曲艺术赏析课后心得体会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网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

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篇二: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戏曲课心得体会)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

京剧艺术欣赏第8课件

京剧艺术欣赏第8课件.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本文由仙人球榴莲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第8课 京剧的流派京剧流派形成简史京剧流派的特点与识别京剧流派大汇唱 京剧的流派 我们的课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论,对京剧知识和欣赏也逐渐增加难度。京剧的流派知识和欣赏的难度比以前要大。今天只是引领大家开个头儿。真正达到会欣赏不同的流派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要点: 1 京剧的流派就是京剧的魅力所在。如果千人一面,千唱一声,难免乏味。 2 流派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继承加创新,二者缺一不可。继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刻苦宗师一人打下坚实功底;二是学习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创新是结合自己本身的条件特点走出一条新路。 3 流派并非自封,要经得起社会考验而为大众所公认。 4 流派形成的启示:没有继承的创新往往是站不住脚跟的,因为是空中楼阁;没有创新的继承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会一代不如一代。 京剧流派形成简史: 京剧形成初期,还没有派别之分。 ? 京剧派别的形成是老生在先,旦角在后。 ? 老三鼎甲的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时还没有派别。 ? 小三鼎甲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时也没有明显的派别。 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 真正的老生派别出现在谭鑫培之后的前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和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 分别被称之为余派、高派、言派、麒派、马派、新谭派、杨派和奚派等。 谭鑫培被尊为“伶界大王”。 但是这些老生派别均出自谭鑫培,所以也称其为老谭派。 ? 谭鑫培被尊为“伶界大王”。所以谭鑫培对于老生流派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四大名旦、四小名旦 京剧诞生以来一直是以老生为主、老生唱头牌、老生挑大梁、老生当老板的。 ? 王瑶卿开始改变了这个局面。可以说是在他的培植下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后又出现了四小名旦:张君秋等。打破了一直是以老生为主的局面,变成老生、旦角共同挑大梁、甚至是一旦角唱头排、当老板的局面。 王瑶卿被同业者尊为“通天教主” 王瑶卿(1881-1954)是对京剧艺术发展贡献最大的一位著名旦行演员和艺术革新家,他在表演和剧本等诸多方面大胆改革,使旦行表演艺术别开生面,为旦角表演艺术创出一条新路。 ? 他能因材施教,一生曾为众多的京剧演员(包括四大名旦)设计唱腔与表演,发挥各类演员不同素质、风格和特长,做到因人设腔,因戏设腔。 小生、老旦以及净角、丑角流派 小生、老旦以及净角、丑角等在京剧中始终处于配角的地位。但是这不等于不重要,不等于在艺术上没有难度。恰恰相反,反而是“一净难求”,“千生易得,一净难求”、“千生百旦,一净难求”“百旦易得,一净难求”。可见找到一个好的花脸之不容易。小生、老旦、丑角等也是一样。原因就是对这些角色的动作或声音要求更特殊一些,更不容易学习和训练。 ? 当今流行的花脸是裘(盛荣)派,老旦是李(多奎)派,小生是叶(盛兰)派。 旦角流派的特点与识别

京剧欣赏课教案

京剧欣赏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京剧欣赏课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张伟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并且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京剧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一夜》并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油彩、脸谱、北京话、生旦净 丑)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唱腔: 播放京剧《玉堂春》及《美案》片段,让学生比较两个唱段唱腔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二黄的特点:“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特点: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两者最典型的特点:西皮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 2

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玉堂春》唱腔属于二黄,而《美案》唱腔则属于西皮。 3、伴奏: 课件显示文武场所用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对主要乐器加于分 析。 4、表演形式: a、唱(略) b、念:呈现一段对白,让学生来念。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 生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并模仿。 c、做:先让学生做现实中喂鸡的动作,然后观看京剧中喂鸡的场 面,感受一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d、打: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演员扎实的武打功底给同学 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5、人物行当:结合图片讲述各个行当的形象特点 生: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 和念白都用本嗓(就是真声)。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小 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 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花旦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青衣服装 上一般穿长衫,扮演的一般都是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 为主。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 重要的行当,是多知多能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武旦"和" 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 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等。 净: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 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 如关羽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 拯、张飞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 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丑:"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 3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Teaching plan of large class in kindergarten: Beijing Opera App reciation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 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 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 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京剧心得体会

京剧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首先,我要感谢徐老师给了我这次难的学习机会。 我参加了选修课学唱京剧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尤其老师组织的各种比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舞台,很感谢老师给予的展现自我的台阶。 一直都觉得京剧很美,甚至在完全没有接触京剧之时,自从参加学唱京剧之后,练唱腔、,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感悟,但自己却明白这一段时间下来,京剧已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为这一辈子,都会因为有这么美的一门艺术相伴而感到幸福。京剧是集大成者。在京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等艺术的身影。人物造型、场景设置体现的是雕塑的精巧、图画的意境。人物的造型美是不用说的了,服饰、头饰、道具、脸谱,无一不是精心所为。光是用眼睛,就已能满足。眼福二字,已是先能保证 的了。而京剧背景设置,也和众多别的剧种一般,用虚景描绘出一种意境,这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山水画。 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比如生这个角色老师简单的说可以分为武生,老生,小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老生演唱时,是用的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更重要的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唱。 我从中学到演唱中怎样寻找所需要的共鸣。 (一)从气息方面来讲 找上面的往里收,找下面的沉气保持,向外推比较合适。在此同时,找头腔多练高音,找胸腔多练低音。 (二)从字的角度来练 找鼻腔多练“昂(ang)”,找头腔多练“敖(ao)”或“哦(o)”,找胸腔多练“雍的韵母(ong)”,找口腔多练“啊(a)”。这里男女声及行当最好也要略加区别。例如:老生练蝶窦用“衣(i)”,而女声要把(i)练好就得往额窦那儿去。又如花脸最好先把鼻腔练好,也可以先把“昂”练好。 (三)其他方法 (四)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用拖长音发声。在发声的时候,突然把腰一弯头低下去,你就会发觉你的声音向脑袋里钻上去,这可能有助你找到头声。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胸声,你就象哄小孩那样哼哼,然后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使之发出断续的声音。万一手拍上去并不感到声音受到影响而发生断续,那就说明还没有用上胸腔,就必须继续放松沉气找一种哼哼的感觉。口腔共鸣一般比较好找。如果用自然的声音,基本上就是口腔。当然有些人在未学戏前,可能说话就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共鸣习惯。有的头声多,有的胸声多,有的鼻音重,这就是平时听人家讲话就能听得出这是个男中音、女高音的道理。但也可以说口腔共鸣最难掌握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霸王顶天立地,可惜时运不济,困于垓下。霸王正要发兵沛郡,却只见风折都旗。霸王爱妻虞姬劝他兵事暂缓,但是霸王主意已定,出兵讨伐却兵败而回。虞姬夜听楚歌之声,知是刘邦已得楚地。此时霸王孑然独立,只有虞姬与乌骓马与他同在。霸王感慨悲歌,虞姬执剑而舞,舞毕虞姬挥剑自刎,从一而终。 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在塑造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在《夜深沉》的曲调间虞姬拔剑而舞,英气勃发,娇艳动人,眸中星点感伤,微笑的嘴角还带着黯然之感 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虞姬在项羽生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以色事人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极为出色的心智头脑的助手。虞姬对于国家大事是有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和远见的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 “刘邦与孤旧友,你不如随了他去,也免得孤此去悬心。”虞姬却说:“大王啊!自古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王欲图大事岂可顾一妇人?也罢!愿乞君王,三尺宝剑,自刎君前,喂呀!以报深恩也!”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京剧走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选修了学校开设的<<京剧欣赏>>课,课上老师幽默的讲解以及字正腔圆的戏曲演唱使我对这门课乃至于京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京剧是国粹,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常常把素质教育理解得比较狭隘,认为就是给孩子们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内容,带着他们跳个舞、唱首歌、画幅画就是素质教育了。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走进一个更大的误区——每年春天高校相继举行的艺术考试,似乎成为某些家长送孩子进大学门的捷径。于是,孩子小小年纪便被剥夺了自由发展和自由玩耍的权利,钢琴、练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修课。在即将进入高考的时候,放眼看去,各色各样的考前辅导班、突击培训班、包拿统考证班风起云涌,据说生意也真的好得很。而这些孩子们满脑子想的都是“还珠格格”、超女、快男。这种快餐式的艺术培训导致他们对高雅艺术的漠不关心和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现象。一方面,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艺术教育不艺术;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为了考级、为了升学加分而让孩子学习艺术。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同样,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只有当艺术教育承载了人文内涵,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激励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 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是在教育界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学习应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过渡,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唱念做打、它的舞台服装等就蕴涵了多学科的内容,又属于美术课的内容。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京剧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艺

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我一年级的时候,爸爸为了让我更了解它,带我到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穆桂英挂帅》的京剧演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感谢您的欣赏。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1 说起京剧,我们小朋友都很陌生。不要谈外出观看京剧表演,就是电视频道中出现唱京剧的表演者,就赶紧调换频道。因为我们总觉得京剧除了咿咿呀呀之外,很难看懂。可是这次老师组织我们去观看京剧《盘丝洞》,却大大地改变了我对京剧的看法。 我们来到逸夫大舞台,进入演出大厅。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蜘蛛精带领的大小众妖。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娇媚多姿。紧接着是唐僧师徒4人,他们精神抖擞,一身正气。随着剧情的发展,唐僧被蜘蛛精抓去。孙悟空师兄弟为了救出师父与蜘蛛精斗智斗勇。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你眼花缭乱;蜘蛛精魔幻般的变脸,让你叹为观止。那如梦如幻的布景,让你身临其境。那时,我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我没想到京剧竟是这样精彩,这样奇妙,这样新颖。最终,孙悟空凭着高超的本领打败了蜘蛛精,救出了师父。由此可见,演员

扎实的基础。让我想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落幕了,看完这场京剧,我的感触很深:是呀,一定要让京剧在我们青少年身上继续发扬光大。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让京剧成为祖国艺术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为祖国的国萃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2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考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 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李维康;生于1947年,原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 人物概述;李维康,著名京剧演员。女,生于1947年,祖籍北京。原中国国家京剧院领衔主演,工青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界前辈级人物。现任中国戏曲学院资深教授。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得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主席团成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她的丈夫耿其昌是我国著名京剧老生演员。 艺术经历;12岁登台,师承程玉菁、华慧麟、赵桐珊、李香匀、雪艳琴、荀令香、于玉蘅、张君秋、李玉茹等名家。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66年毕业。毕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任主演,1977年在新编戏《蝶恋花》中成功饰演杨开慧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复排《秦香莲》,开始逐步恢复传统戏。80年代初至90年代曾担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1985年参演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艺术特色;她的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

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传统戏时颇有新意;在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中也能成功地塑造角色。例如在现代戏《恩仇恋》里,她将青衣、花衫、刀马旦的行当艺术融在一起,出色地塑造了女主角凤妹子的动人形象。其他例如李清照、杨开慧等角色,也扮演得颇为成功。 代表剧目;擅演剧目:《秦香莲》、《霸王别姬》、《风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玉堂春》、《断桥》、《荀灌娘》、《刺蚌》、《宇宙锋》、《鱼藻宫》、《杨门女将》、《谢瑶环》、《四川白毛女》、《黛诺》、《革命自有后来人》、《红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李清照》、《李凤姐》、《宝莲灯》、《蝶恋花》、《恩仇恋》等。 获奖情况;所获奖项: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5年全国现代戏汇演主演一等奖;首都京剧振兴杯最佳演员;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9年首 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李维康届“金唱片”奖;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1997年被文联首推为“世纪之星”。 活动年表1984年,农历甲子年:获得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属的《戏剧报》杂志社发起举办的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该奖以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从流光四射的荧屏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戏曲有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光束打亮的戏台上是有着精美行头的名角,优美轻舞的身姿,顾盼生姿的双眸,抑扬顿挫的唱腔和韵调,悦耳清扬的琴声鼓声连绵不断,合着歌声盘旋回荡在整个戏院里,台下看台上的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可是这种情境却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许我的情况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情况,京剧被大众追捧喜爱的时代仿佛过去了一般,越来越趋近小众化、老龄化。 许是时下娱乐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引领,属于东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阁,年轻人不在似几十年前喜爱戏曲,纷纷走进了电影院、KTV 等新兴娱乐场所。任何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国外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从小就对京剧艺术接触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难对一样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因为不了解,更何谈兴趣。同龄人间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剧戏曲,像这样的情况变成比较普遍的情况后,京剧就被排除出了兴趣圈,被默认为是过时枯燥的东西,自然也不会主动接触了。 可是,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我对京剧,甚至所有戏曲都改观了,发现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老师也是让我吃惊的,因为印象中戏曲界的名角都是年龄较大并且很严肃的人,没想到第一天走进教室的老师却是一身白衣,有着一头时尚短发的女老师,原来老师很平易近人,原来老师很幽默,原来唱戏也需要硕士学位等等,一切都和原先的预想差很多,原来京剧和其他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有趣。这之前,我从未完整地听过一曲戏曲,戏剧相关的东西最能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戏曲服饰,关注过最长关于京剧的事物就是电影《梅兰芳》。而通过这短短的几周,我看到了戏剧的另一面,有腔调有韵味有念白还有身姿,勉强能够哼哼《苏三起解》、《红娘》、《贵妃醉酒》。映像最深刻的就是《贵妃醉酒》,从来没有学过乐器的我,每次音符都要数手指,所以即便是简谱对我来说作用并不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 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 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 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 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 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 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 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 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 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 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 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 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

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作者:————————————————————————————————日期: 2

3 浅谈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魏锡流 京剧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合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我国近世纪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剧种。我国戏曲从宋代后期产生开始,经历了南宋戏与元杂剧、明昆曲的两次高潮,又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演变发展,可以说至京剧的产生,形成了我国戏曲及戏曲音乐历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1、 京剧的形成和名称的由来。 1、 胚胎期:京剧唱腔其本身来源是多元化的,它集南北腔调之大成,而形成为近代以来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被称为皮黄戏。即说明它的腔调主要成份就是西皮和二黄腔调。这两种腔调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西皮出自**的西琴腔,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西秦腔的扩散大概分为两路:一路走的是黄河以北、由西向东的路线。帮现在一般认为西秦腔最早演变成的梆子支系。如:河南梆子、**梆子、山东梆子等。形成我国北方戏曲最大宗的梆子腔系统;另一路是从**向南,进入四川后向江南地区和南方诸省扩散。在湖北的秦腔衍变为湖广调,这就是西皮腔。它是湖北艺人的创造,当时也称楚调。 京剧中的二黄腔是来自于徽剧中的二黄调。关于二黄调的起源说法颇多,但其地域大致不出湖北、**等省。有人说是产生于湖北的**、黄岗,故称二黄;又有人说是出自于**的安庆地区,安庆旧有**腔,后名石牌腔,即吹腔。由于用竹制的两笛伴奏而称二黄;另外还有人认为是出自江西的**腔,由于语音之讹而称二黄。总之,认为出自湖北之东、**之南、江西之北等地区。 京剧形成之前京城已有京腔在演唱,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魏长生率领的秦腔班子自四川入京,使京腔繁盛的局面改观,秦腔在京城风靡一时,之后由于清朝廷认为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一度被禁止演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值乾隆帝八十寿辰,北京城里正准备盛大庆典,**的徽籍大盐商江鹤亭组织了一个名叫三庆班的徽戏班子,由当时著名的表演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当时的祝寿演出规模十分盛大,在繁华街区每隔百步就设一个戏台,弦歌高唱、鼓乐阵阵;南腔北调荟萃争艳,吸引了众多戏众。第一次进京的三庆班崭露头角,引人注目。三庆班集中了众多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艺人,其中领班高朗亭最为出色,分当时处仅16岁,技艺精湛,以男子之身饰演旦角,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和女子无异。不但没有半分勉强,反而更加富有韵味。观众对他的表演大加赞赏。三庆班也因此大出风头。继三庆班之后,徽籍戏班陆续进京,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他们和三庆班一起被称为四大徽班。从此拉开了京剧形成的序幕。由于短短几天徽调的崛起,致使大量的京腔、秦腔赏加入徽班,于是期空调也就渐渐地被融合进徽调之中,形成以徽、秦两调为主的合流局面。虽未能以二黄调独当一面,但实际上已经以二黄调的名义兼唱其他的腔调。因此现在论及京剧的产生,均以在二黄调基础上兼收并蓄了昆腔、梆子腔、吹腔、罗罗、拔子以及其他的一些民间小调而逐步形成的。然而那时徽、秦合流的二黄调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京剧腔调,只能说是京剧腔调的胚胎。 2、 发育生长期: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衍变发展,道光中期湖北楚调的进京,促成徽汉的合流,进一步强化了以后京剧中二黄与西皮两调的结合,成为京剧胚胎发育的关键期。此时西皮与二黄被称为皮黄戏。道光后期,京师梨园的风气为之一变,以生角为主,当以生腔为主后,马上就出现了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此三人被称为三杰。这三位演员在皮黄戏过渡到京剧的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著名老生赏余三胜。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在念白上他以自己的汉调语音为基础,吸收了京音、徽音语言因素,创造了一种既能使京城观众听得懂又非常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声调。这种新颖的戏剧用语后来被称为湖广音。湖广音的戏剧用语把我国千百年来汉语的声调等特点加以充分的展示,并把它推向极致!可以说后来我国几乎所有戏曲、曲艺中均被广泛吸收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余三胜还把这种语音用于演唱上,使腔调唱词的四声分明,曲调也更为抑扬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