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一)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奋乃静:
l 适用于老年或伴有心、肝、肺、肾等躯 体疾病者。
l 常用剂量12-40mg/d,维持量10mg/d左右 l 主要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如急性
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氟奋乃静葵酸酯
l 肌内注射:12.5-25mg。以后根据病情需 要与耐受情况每2-4周重复一次。巩固治 疗时,可根据病情需要与耐受情况,每 3-4周肌内注射50mg。
2.常见典型抗精神病药
l 氯丙嗪:主要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 症及具有精神运动兴奋症状群的其他疾病。 对消除幻觉、妄想、思维、行为异常疗效 显著。
有效剂量300-600mg/d
主要不良反应:口干、直立性低血压、心
动过速、困倦、皮疹、震颤、肌强直静坐 不能及闭经。偶尔有药物肝功能异常及粒 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副反应。
舒必利(止吐灵):
l 小剂量(400-600mg/d)有抗抑郁作用,治 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需较高 剂量(600-1200mg/d)。
l 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针剂。 l 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变化。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五氟利多:
l 长效口服抗精神病药。
l 首次20mg,间隔7天,酌情加量,常用 治疗量40-60mg/w,好转后20mg/w 维 持。
l 复合制剂,由氯普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 l 适用于各种焦虑,抗抑郁作用相对较轻; l 成人每天2片,早、午各一片; l 老年人晨服1片。
PPT文档演模板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三、心境稳定剂
l 又称抗躁狂药,是指对于躁狂发作具有治 疗作用,并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预防复 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相互转 相或导致频繁快速循环发作的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邵青张晓红权伟戴尊孝刘飞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陕西西安710199[摘要]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 2009年1月一2019年12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上报的897例发生ADR患者的报表,其中775例发生了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ADR,将其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药品品种、累及系统或器官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775例患者发生ADR共涉及16个药物品规,其中ADR发生率排在前10位的药品是奥氮平片、富马酸喹硫平片、氨磺必利片、氯氮平片、利培酮片、利培酮分散片、氟哌啶醇注射液、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盐酸齐拉西酮胶囊、盐酸齐拉西酮片遥累及系统或器官以神经系统最多,共221例次(26.53%),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共202例次(24.25%)。
另外,用药后15d内的发生ADR的患者占52.38%遥结论我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ADR的类型、比例与药品管理部门重点要求相一致,各个时期均可发生ADR,需要注意ADR发生率较高药物,尤其在用药后15d内应注意监测并进行实验室检查。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抗精神病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5(b)-0156-04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duced by antipsychotics drugSHAO Qing ZHANG Xiaohong QUAN Wei DAI Zunxiao LIU FeiXi'an Men L al Health CenLer,Shaanxi Province,Xi'an710199,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L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induced by anLipsy-choLics drug,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clinic.Methods A total of897patients with ADR reported by Xi'an Mental Health Center(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野our hospital冶)in the nation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onitoring system from January2009to December2019were collected.Among them,775cases developed ADRs caused by antipsychotics drug,and the time of ADRs,clinical manifestations,drug types,systems or organs involved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Seven hundred and seventy-five cases of ADRs caused by antipsychotic drugs involved 16items gauge.Among them,the top ten drugs in the list of ADR incidence were Olanzapine Tablets,Amsulapride Tablets,Clozapine Tablets,Quetiapine Fumarate Tablets,Risperidone Tablets,Risperidone Dispersible Tablets, Haloperidol Injection,Aripiprazole Orally Disintegrated Tablets,Hydrochloride Ziprasidone Capsules,and Hydrochloride Ziprasidone Tablets.The nervous system was the most involved system(221cases,26.53%),followed by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202cases,24.25%).In addition,the incidence of ADR within15days after medication accounted for52.38%. Conclusion The type and proportion of ADR of antipsychotics drug reported by our hospital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key requirement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ADR can occur at all stages,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rugs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ADR,especially monitoring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within15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Monitoring;Antipsychotics drug;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精神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叫在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多数为重性精神病患者,且部分为难治性患者,大多数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叫抗精神病药物[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JM-701);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115113YX006SF039(11)]遥[作者简介]邵青(1986.7-),男,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药理学遥[通讯作者]刘飞(1977.7-),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医学遥治疗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重性精神病最有效手段[3]遥抗精神病药物可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发生严重ADR 的风险也会增高。
常见不良反应药品

用药护理 1.用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过去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 应史,以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 2.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禁止饮酒,也禁止食 用含乙醇成分的药物或食物,以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3.用药中如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必要时须 给予肾上腺素急救以及给氧、静脉给予皮质激素、气管插 管、机械通气等救治措施。 4.本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甲氯芬酯、盐酸 羟嗪、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细胞色素c、喷 他佐辛(镇痛新)、抑肽酶、利多卡因等呈配伍禁忌。 5.溶液的配制 (1)静脉滴注液,可用适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0.9%氯 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 至50~100 ML,静脉滴注时间应至少为30~60 min。 (2)肌内注射液,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当注射液中头孢 哌酮钠浓度在250 mg/ml或以上时,需采用两步稀释法, 即先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 稀释,使最终溶液的利多卡因浓度为0.5%。
泌尿外科常用药 物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 1、盐酸吉西他滨 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抗癌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 也用于治疗膀胱癌、乳腺癌及其他实体肿瘤。 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血液系统:可出现轻至中度的骨髓抑制,多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 减少也较常见,还可出现贫血。 肝脏毒性:氨基转移酶异常,多为轻度,非进行性损害。 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口腔溃疡等。 泌尿系统:出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但极少伴有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酐等 变化。 心血管系统:可见低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但 无明确证据表明是本药所致。 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轻至中度嗜睡。 过敏反应:可出现皮疹、瘙痒脱皮、水疱和溃疡。静脉给药时患者出现 支气管痉挛,其发病机制不清,与本药的关系尚不明确。 其它:可见流感样症状、周围性水肿、脱发(常为轻度)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的代表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对比表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禁忌症及不良反应
引申药物
M胆碱受体激动剂
毛果芸香碱
缩瞳、降眼压、调痉挛
青光眼、虹膜炎(与扩瞳药阿托品交替应用)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剂量过大或口服给药时可出现M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可用阿托品对抗
腺体分泌增加
抗胆碱脂酶药
新斯的明
抑制胆碱脂酶活性,而兴奋M、N胆碱受体(主要兴奋骨骼肌、胃肠道平滑肌、膀胱平滑肌)
多巴胺:抗休克、增加肾血流量、排钠利尿
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兴奋心脏(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心脏骤停(肾上腺素心内注射)
收缩或舒张血管(兴奋α受体---血管收缩(皮肤、肾和胃肠道)兴奋β2受体—血管扩张(骨骼肌))
过敏性休克——首选(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动β受体可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扩张冠状动脉;迅速缓解过敏性体克的临床症状。)局部止血 (鼻粘膜、牙龈出血)与局麻药合用((1)减少局部出血(2)延长麻醉时间(3)减少麻药吸收中毒)血管性水肿、血清病
兴奋心脏(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剂量过大)
禁忌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少尿、无尿、严重微循环障碍
间羟胺:1.作用弱而持久2.不易被MAO破坏3.不良反应少(肾血管收缩弱,心律失常及少尿等少)4.收缩血管 5、产生快速耐受性
收缩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皮肤和肾血管)
局部止血
升血压
早期血压骤降时,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抗休克
大剂量时升血糖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β受体)
抗菌药物神经毒性

神经毒性表现
脑损害 脑炎(头痛/意识障碍),癫痫,脑血管损伤 小脑综 肌张力变化,姿态异常,共济失调 合症 颅神经 神经毒性,耳毒性,椎体外系综合症 脊髓 脊髓炎,永久性脊髓炎
其他 神经肌肉,周围神经,癫痫,精神症状
神经毒性机制
神经递质
• 神经递质代谢改变,可卡因。 • 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储存,
脑膜炎有无炎症时 氨基糖苷类,一代头孢,二代头孢,头孢哌酮,克林霉素,酮康唑, 均无法达到治疗水平 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
Pharmacotherapy.Fourth Edition.Volume2.Mc Graw-Hill,1639
脑膜炎症时抗感染药的脑脊液浓度
脑脊液/血药浓 度比率≥50% 氯霉素 磺胺嘧啶 甲硝唑 氟康唑 氟胞嘧啶 异烟肼 吡嗪酰胺 环丝氨酸 齐多夫定 阿昔洛韦 去羟肌苷 膦甲酸钠 司他夫定
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头孢唑啉 ➢ 在1996-2012年间,美国FDA收到报告有59例肾功能障碍患者在使用头孢吡
肟期间出现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未根据肾功能适当 调整给药剂量的患者中,且患者在血液透析或停用头孢吡肟后得到了缓解。 ➢ 头孢吡肟:FDA安全性警示(2012年6月):非痉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尤 其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未调整剂量时。 ➢ FDA建议,患者肌酐清除率≤60 ml/min时,应调整其头孢吡肟使用剂量; 若出现与头孢吡肟相关的癫痫发作,应考虑停用此药或根据患者肾功能调 整其使用剂量
调节GABA受体
量使用
精神错乱、脑病、 周围神经病、5-羟 色胺综合症
年龄、酗酒、合并 使用5-羟色胺类药 物、糖尿病、神经 系统疾病
不清楚
关注上市后报告、 合并使用5-羟色胺 类药物等情况
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9-09-20T16:25:12.187Z 来源:《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7期作者:方光美[导读] 我们应该分析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并且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人民医院 616250)他汀类药物,种类繁多,且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得到肯定,但是,临床使用中,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疗效,对此,我们应该分析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并且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常见类型1,作用原理。
他汀类药物,就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竞争性抑制细胞中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活性,减少合成胆固醇,上调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蛋白(LDL)受体表达,促进血液中LDL胆固醇转移至肝脏并代谢清除,降低血脂。
同时,他汀类药物对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也有抑制作用。
故此,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机体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 (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且可降低三酰甘油(TG)以及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可发挥抗炎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
2,常见类型。
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西立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所致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及特点?(一)肝毒性他汀类药物以肝脏为主要作用部位,大多数他汀类药物由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
对于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胆红素升高为显著特征,且常伴有疲乏无力、巩膜与皮肤黄染等症状,发生率约为0.5%-2.0%,1%病人转氨酶会比正常值高出3倍左右,一般在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降低用药剂量或者是停药后,便可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再次增加用药剂量或者是换用另外一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转氨酶一般不会再升高,原因在于药物所致脂代谢异常并非药物本身引起的。
抗精神病药副反应

抗精神病药是指控制重度精神病症状的一系列药物,传统称神经阻断剂或强安定剂,其种类繁多,化学分类不同,主要有两种药理特性:特异的抗精神病作用和锥体外系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状。
同样,当这一拮抗原理作用于黑质纹状体则产生锥体外系症状的毒副作用。
近年应用的新一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5-羟色胺(5-HT)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可同时拮抗5-HT和多巴胺受体作用,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一大类抗精神病药,表现为对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受体的高选择性,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毒性反应相比,尤其以锥体外系反应较少,但氯氮平对造血系统的毒性较大。
此外,抗精神病药还有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M受体等作用。
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分类及新型抗精神病药如下表所示:吩噻嗪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奋乃静(Perphenazine)、氟奋乃静(Fluphenazine)、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甲硫哒嗪(Thioridazine)硫杂蒽类泰尔登(Taractan)、三氟噻吨(Flupenthixol)丁酰苯类氟哌啶醇(Haloperidol)、五氟利多(Penfluridol)、哌迷清(Pimozide)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Clozapine)、利培酮(risperidone)、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跺(Sertindole)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8%,年发病率0.1‰-0.4‰,病程冗长且有反复发作倾向,所以,抗精神病药应用广泛,使用不当或故意使用不当所致中毒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急诊科都比较常见。
抗精神病药中毒的主要原因:自杀,精神病病人误服过量药物,医源性药物过量。
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物有用药普遍过量的趋势,由于不合理用药、合并用药增多,药物的使用剂量盲目增大,抗精神病药物致死比例有明显上升。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讲课文档

主要副作用:流涎、镇静、心动过速、低血压、 抽搐和粒细胞缺乏症,限制了其应用。
第十六页,共52页。
利培酮:
由氟哌啶醇发展而来,第二个非典型抗精神病 药。
剂型:口服片剂、口服液、长效注射剂。 剂量:短效制剂有效剂量范围2-6mg/d。 主要副作用:EPS、血清催乳素升高。
第三十八页,共52页。
药物副反应及处理:
②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的第2-3周,表 现有烦躁不安,不能静坐或静卧、反复走动或 原地踏步走,可伴有不自主运动。
处理:心得安片 10-20mg tid 安坦片 2mg bid
第三十九页,共52页。
药物副反应及处理
③类巴金森氏综合征: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 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
第三页,共52页。
1.分类
典型抗精神病药:以氯丙嗪为代表,主 要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及继发于 其他疾病的幻觉、妄想、激越及精神运 动性兴奋等精神病性症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剂量没有或很 少有锥体外系反应,且对阴性症状有效。
第四页,共52页。
2.常见典型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主要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 具有精神运动兴奋症状群的其他疾病。对消除 幻觉、妄想、思维、行为异常疗效显著。 有效剂量300-600mg/d 主要不良反应:口干、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 速、困倦、皮疹、震颤、肌强直静坐不能及闭 经。偶尔有药物肝功能异常及粒细胞减少症等 严重副反应。
陷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
第十一页,共52页。
氟哌啶醇(2):
氟哌啶醇葵酸酯为长效制剂(哈力多,安 度利可 ),50-100mg/月肌注,维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一)
药物在防治疾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疾病的治疗中,有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的治疗取得的。
但是由于临床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全面,致使医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严重者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要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用药前做到不多用、滥用、错用、配伍用药无禁忌,这样很多医源性疾病是可以减少的,甚至可以避免。
本文主要对药物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1抗生素类
1.1青霉素G注射大量青霉素G(2000万单位/日),可引起脑病;鞘内注射,引起惊厥,现已不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有发生急性暂时性精神样反应,表现为立刻死亡感、压迫感、振荡、定向力障碍、幻视、幻听、暂时性目盲等。
1.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表现前庭损害。
据报道,1.5~2g/d,第4周末91%患者出现前庭损害症状。
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经常指误,急骤动作可引起恶心、呕吐等。
耳蜗系损害发生较迟,常在用药数日以后或停药后数周或数月发生。
本损害与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及个体差异有关,敏感者注射5g后即出现耳聋。
主要症状为耳鸣与耳聋。
耳鸣、耳饱满感是耳聋的前驱症状,应立即停药。
卡那霉素主要对耳蜗系损害,常比链霉素严重,一般发生耳鸣,然后听力减退,以至发生耳聋。
丁胺卡那霉素与卡那霉素相似但较轻。
庆大霉素,临床治疗剂量时毒性较低,主要为前庭系损害,表现为眩晕、恶心等,偶可引起耳蜗系损害。
新霉素、妥布霉素等均对第8对脑神经有损害作用,故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疗程,细致观察病情,一旦有耳鸣、耳饱满感出现,应立即停药。
1.3抗结核药类异烟肼:常用量一般发生头痛、眩晕、倦睡、多梦等。
当剂量大或肝内乙酰化速度慢时,可出现明显毒性反应,表现中枢兴奋症状,如头痛、失眠、肌肉跳动、甚至抽搐及精神异常、周围神经炎。
本药可引起癫痫和精神病发作。
大剂量服用患者,为减少神经毒性反应,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片,但每日量应控制在10~20mg为宜,以免影响异烟肼的疗效。
乙胺丁醇:剂量过大可引起球后神经炎症状,出现视觉模糊,视野缩小,红、绿色分辨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失明。
用本药时应定期检查视力、辨色力,并严格控制剂量与疗程。
1.4碘胺制剂症状一般较轻,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但可影响工作的准确度,因此对需要注意力集中的驾驶员或高空作业的人员要慎用。
也有报道停药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发生周围性神经炎、急性精神病病例。
1.5氯霉素可引起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偶有中毒性精神病,有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等。
老年人及女性发病率较高,应注意。
2皮质激素类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
首先表现有精神症状,情绪易激动、失眠、头痛、眩晕、精神紧张、欣快或抑郁等。
神经症状有震颤、抽搐、肌肉痉挛、外用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高血压性脑病、永久性脑损伤。
临床以精神症状多见。
有精神病史或癫痫病史者禁用。
3抗心律失常及局麻药
3.1奎尼丁引起金鸡纳反应,头痛、头晕,视力、听力减退,耳鸣。
本药安全范围小,毒性大,应谨慎使用。
美西律:长期使用可出现头痛、震颤、复视、感觉异常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3.2利多卡因表现为嗜睡、欣快感、定向障碍、运动失调、肌振颤、惊厥等。
使用过程中注意掌握剂量,均可以避免。
普鲁卡因:常用量很少出现,但大量时患者可出现兴奋或抑制的表现,出现多言、兴奋或嗜睡,继续发展有眩晕、神志模糊或消失,再继续发展出现惊厥,甚至死亡。
对抗药以麻黄碱与巴比妥类药物最有效。
本药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决定于所用的剂量、浓度、注射的速度,只要严格掌握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