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PKPM计算书

框架结构PKPM计算书
框架结构PKPM计算书

工程结构PKPM 设计大作业

专业:土木081

姓名:张波

学号:200801113

工程结构PKPM实验报告书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条件

本工程位某公司员工宿舍楼,建筑物占地面积561.6m2,总建筑面积3369.6m2,总长为36m,总宽为15.6m。自然层数为6层,一层层高3.6m,二-六层层高为3.2米,建筑高度为20.2m。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结构采用横向承重体系。楼面采用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厚度为100mm,按双向板布置。

建筑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类型框架,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Ⅲ级,使用年限50年。

气象条件:当地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基本风压值:0.55 KN/m2。

基本雪压值:0.5KN/m2。气温:年平均气温25度,最高气温36度,最低气温为-5度。雨量:年将水量1200mm,最大雨量200m/日,相对湿度:最热月平

均湿度73%。

二、其他建筑工程情况

工程地质资料:

(1)地表以下0.8m为杂填土,其下为粘性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 =230KN/m2,,土质均匀。

(2)地下水位在天然地表下4.0m,且无侵蚀性。

(3)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场地土。

其他条件: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

(2)屋面活荷载0.5KN/m2,走廊楼面活荷载2.0KN/m2。

三、建筑主要用材及构造要求

墙体做法: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沙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外粉刷为1:3水泥沙浆底,厚20mm,涂刷白色丙烯酸涂料。

楼面做法:楼板顶面为20mm厚水泥沙浆找平,5mm厚1:2水泥沙浆加“107”

胶水着色面层;楼板底面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刷乳胶漆。

屋面做法:现浇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沙浆找平厚20mm,三毡四油防水层,撒绿豆砂保护。

门窗做法:门为木门,窗为铝合金门窗。

四、结构总信息

楼层及楼层参数表

自然层序号结构层序号构件标准层号层高

111 3.6

233 3.2

333 3.2

433 3.2

533 3.2

622 3.2

1.恒荷载计算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三毡四油绿豆砂0.4kN/m2

100~140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0.1+0.14)/7=0.84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kN/m2

15mm纸筋石灰抹底0.015×16=0.24kN/m2小计:屋面恒荷载: 3.98kN/m2

(2)女儿墙施加在屋面梁的荷载:

0.6m高女墙自重0.6×0.24×19=2.74kN/m

粉刷0.6×0.02×2×16=0.38kN/m

小计:主梁传来屋面自重 3.12kN/m

(3)楼面荷载标准值

25mm厚水泥沙浆面层0.025×20=0.5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kN/m2

15mm厚纸筋石灰抹底0.015×16=0.24kN/m2小计:楼面恒荷载 3.24kN/m2

(4)楼面框架梁荷载标准值

墙体自重 3.2×0.20×6=3.84kN/m

小计: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3.84kN/m

2.活荷载计算

屋面活荷载0.5kN/m2楼面活荷载 2.0KN/m2

3.活荷载折减系数的选择

五、梁柱断面类型及尺寸

1、梁断面估算及选用

一般情况下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m。;框架结构主梁截面高度为跨度的

1/10~1/18;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宽度为梁高的1/3~1/2,且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本结构中最大跨度为7.2m处,可采用250mm×600mm截面的梁,跨度为3.6m 处采用250mm×400mm截面的梁。

2、柱截面估算及选用

矩形截面柱的边长,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则可取柱的截面为500mm×650mm和400mm×400mm两种。

六、各个构件标准层结构布置

1.网格示意图

2.梁柱布置

第一、二、三结构标准层

3.墙布置

第一结构标准层

第二、三结构标准层4.标出楼面荷载值

楼面恒荷载(一~五层)

楼面活荷载(一~五层)

屋面恒荷载(顶层)

5.梁上荷载

一层梁上荷载

顶层梁上荷载

6.列出所绘制的图纸的内容及名称

(1)底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2)顶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3)一榀框架梁柱配筋图

(4)SETWE平法标注图(底层)

(5)SETWE平法标注图(顶层)

七、作图过程领悟与分析

1.上机的工作目录及工程名

上机的工作目录:PMCAD-PM交互数据输入-输入次梁楼板-输入荷载信息-化结构平面图等。

SETWE接PM生成SETWE数据-结构分析与构件内力计算-构件配筋计算与验算-分析结果图形与文本显示等。

工程名:某电信大楼(框架结构)

3.列出所做内容的大致操作流程及主要技术思路

PMCAD:绘制网格---网格生成---形成网点---构件定义---梁柱断面---楼层

定义---换标准层---梁、柱布置---本层信息(本层修改)---荷载定义----

楼层组装

SETWE:PMCAD---接PM生成数据---结构分析---构件配筋---次梁及内力配筋---结果分析及检查。

4.列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八、分析结果参数的汇总及检查

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参与振动质量比、倾覆力距比、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比等。具体如下:

轴压比:(一层和顶层)

一层轴压比检验

顶层轴压比检验剪重比:

刚度比:

位移比:

周期比:

倾覆力距比:

参与振动质量比:

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比:

主要构件的实际配筋率检查

九、试验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多。首先掌握了对PKPM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学会了进行建模、分析、绘图等基本操作过程。同时还得到一些设计实践经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结构设计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KPM结构计算书

1工程概况 1.1 结构设计条件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1.1.1 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0.35 KN/m2,基本雪压0.35KN/m2,地面粗糙程度为C类,全年主导风向北偏南。 1.1.2 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II类场地。 1.1.3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形平坦,地质总体状况为上覆盖新生界(代)2第四系,下伏太古界(代)。勘测期间,勘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土层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 表1.1 土层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1.2 工程设计概况 工程设计概况见表1.2。 表1.2 工程概况

表1.2(续) 注:结构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或大屋面(斜屋面至屋面中间高)

1.3 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4 可变荷载标准值选用(kN/㎡) 可变荷载标准值选用见表1.3。 表1.3 可变荷载标准值选用 1.5 上部永久荷载标准值及构件计算 1.5.1 楼面荷载 1. 首层 卧室、起居室、书房: 150厚砼板 3.75kN/m2 板面装修荷载 1.0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 恒载合计 5.25kN/m2厨房、普通卫生间: 150厚砼板 3.75kN/m2 板面装修荷载 1.1kN/m2

pkpm板式楼梯计算书

板式楼梯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示意图: 二、基本资料: 1.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几何参数: 楼梯净跨: L1 = 2860 mm 楼梯高度: H = 2000 mm 梯板厚: t = 110 mm 踏步数: n = 12(阶) 上平台楼梯梁宽度: b1 = 200 mm 下平台楼梯梁宽度: b2 = 200 mm 2.荷载标准值: 可变荷载:q = 2.50kN/m2面层荷载:q m = 1.70kN/m2 栏杆荷载:q f = 0.20kN/m 3.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f c = 11.90 N/mm2 f t = 1.27 N/mm2R c=25.0 kN/m3 钢筋强度等级: HPB235 f y = 210.00 N/mm2 抹灰厚度:c = 20.0 mm R s=20 kN/m3 梯段板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 s = 20 mm 支座负筋系数:α= 0.25 三、计算过程:

1.楼梯几何参数: 踏步高度:h = 0.1667 m 踏步宽度:b = 0.2600 m 计算跨度:L0 = L1+(b1+b2)/2 = 2.86+(0.20+0.20)/2 = 3.06 m 梯段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余弦值:cosα= 0.842 2.荷载计算( 取B = 1m 宽板带): (1) 梯段板: 面层:g km = (B+B·h/b)q m = (1+1×0.17/0.26)×1.70 = 2.79 kN/m 自重:g kt = R c·B·(t/cosα+h/2) = 25×1×(0.11/0.84+0.17/2) = 5.35 kN/m 抹灰:g ks = R S·B·c/cosα = 20×1×0.02/0.84 = 0.48 kN/m 恒荷标准值:P k = g km+g kt+g ks+q f = 2.79+5.35+0.48+0.20 = 8.81 kN/m 恒荷控制: P n(G) = 1.35g k+1.4·0.7·B·q = 1.35×8.81+1.4×0.7×1×2.50 = 14.35 kN/m 活荷控制:P n(L) = 1.2g k+1.4·B·q = 1.2×8.81+1.4×1×2.50 = 14.08 kN/m 荷载设计值:P n = max{ P n(G) , P n(L) } = 14.35 kN/m 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左端支座反力: R l = 21.96 kN 右端支座反力: R r = 21.96 kN 最大弯矩截面距左支座的距离: L max = 1.53 m 最大弯矩截面距左边弯折处的距离: x = 1.53 m M max = R l·L max-P n·x2/2 = 21.96×1.53-14.35×1.532/2 = 16.80 kN·m 相对受压区高度:ζ= 0.192842 配筋率:ρ= 0.010928 纵筋(1号)计算面积:A s = 983.50 mm2 支座负筋(2、3号)计算面积:A s'=αA s = 0.25×983.50 = 245.87 mm2 四、计算结果:(为每米宽板带的配筋) 1.1号钢筋计算结果(跨中) 计算面积A s: 983.50 mm2 采用方案:d12@100 实配面积:1130.97 mm2 2.2/3号钢筋计算结果(支座) 计算面积A s': 245.87 mm2 采用方案:d6@100 实配面积:282.74 mm2 3.4号钢筋计算结果 采用方案:d6@200 实配面积:141.37 mm2

24.4m模板支撑计算书

碗扣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 计算参数: 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4.4m, 立杆的纵距 b=0.60m,立杆的横距 l=0.90m,立杆的步距 h=1.20m。 面板厚度14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6.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顶托采用85.×85.mm木方。 模板自重0.2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 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0.00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50kN/m2。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2.8。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4-d4)/32D。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100×0.300×0.600+0.200×0.600=4.638kN/m

PKPM如何调整参数和选用(完整版)

2010版SATWE计算参数选用 一、2010版计算参数的选用(PKPM及SATWE): 免责声明:炒饭个人总结,仅用作参考。以下内容需与PKPM2010版satwe说明书结合使用。参数在PKPM中如何实现需参考satwe说明书。 1、总信息: 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此参数一般不做修改。而是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 B、PM里的“混凝土容重”框架取26,剪力墙取27。(现在版本软件PM与SATWE的“混凝土容重”联动),故在PM中布置楼面恒载时一般不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板厚”,恒载输入数值为“人工计算板自重+装修荷载重”。 C、“钢材容重”暂时默认78,未研究。 D、“裙房层数”此参数仅用来判定底部加强区:即对剪力墙和框剪结构PKPM总是将裙房以上一层作为加强区判定的一个条件。框架结构均可输入0,其他结构未研究。此参数包含地下室层数。(如3层地下室,4层裙房,此参数应输入7。) E“转换层所在层号”含地下室层数,详见2010satwe说明书,未深入研究。 F、“嵌固端所在层数”自然地面为嵌固端时填“1”,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填“地下室层数+1”。 G、“地下室层数”按实际输入。 H、“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取“1”。影响计算精度,对含剪力墙的结构有影响。 I、“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勾选,其他不勾选。J、“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勾选。 K、“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此参数本人尚不能合理选择,只把网上比较后的结果贴出来。勾选该参数后,结构周期减小,连梁内力增大,内力平衡校核轴力。 L、“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勾选。对于L型、T型等截面形式,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墙段称为翼缘,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墙段称为腹板,翼缘可以区分为有效翼缘和无效翼缘两部分。无效翼缘内力计入框架,这对于结构中框架、短肢墙、普通墙的倾覆力矩指标计算,通常更为合理。 M、“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勾选。梁细分后弯矩变的平缓,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N、“结构材料信息”如实填写 O、“结构体系”如实填写 P、“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KPM从入门到精通》推荐使用模拟施工加载3。但本人尚未弄明白。 Q、“风荷载计算信息”大部分工程选择计算水平风荷载即可。 R、“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选择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结合抗规5.1.1和高规4.3.2确定是否计算竖向地震作用。高规比抗规对此条的要求严一个等级。 S、“规定水平力”一般选“规范方法”。规范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结构,节点地震作用CQC组合方法适用于极不规则结构,即楼层概念不清晰,剪力差无法做的结构。 2、风荷载信息: 地震区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均应输入风荷载,体形复杂的高层建筑应考虑不同方向风荷载作用,结合“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进行多次计算取大值。 A、“地面粗糙度”简单来说海边A类,郊区B类,城市C类,大城市D。 B“修正后的基本风压”许昌一般建筑取0.4(n=50)。

700x700柱模计算书(PKPM2012)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7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7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4200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600mm 。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3.0mm。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40mm ,高度80mm 。 B 方向竖楞5根,H 方向竖楞5根。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木方剪切强度1.6N/mm 2,抗弯强度13.0N/mm 2,弹性模量10000.0N/mm 2。 700 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 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4.000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38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36.130=32.517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4.000=3.6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26.44kN/m A 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60m 。 荷载计算值 q = 1.2×32.517×0.600+1.40×3.600×0.600=26.436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60.00×1.80×1.80/6 = 32.40cm 3 ; I = 60.00×1.80×1.80×1.80/12 = 29.16cm 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PKPM计算书排版技巧大全

1、问:Word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 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了 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 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 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 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 ●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 ●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 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 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 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 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 ●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 ●格式-边框和底纹 ●选线性为双线的 ●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

pkpm(v3.1)计算书

12212计算书 项目编号: No.1项目名称: XXX项目计算人: XXX设计师专业负责人: XXX总工校核人: XXX设计师日期: 2015-XX-XX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目 录 一. 设计依据 .............................................................................................................................................................................................................. 3 二. 计算软件信息 ....................................................................................................................................................................................................... 3 三. 结构模型概况 ....................................................................................................................................................................................................... 3 1. 系统总信息 ..................................................................................................................................................................................................... 3 2. 楼层信息 ........................................................................................................................................................................................................ 6 3. 层塔属性 ........................................................................................................................................................................................................ 7 四. 工况和组合 . (7) 1. 工况设定 ........................................................................................................................................................................................................ 7 2. 构件内力基本组合系数 .................................................................................................................................................................................. 7 五. 质量信息 .. (7) 1. 结构质量分布 ................................................................................................................................................................................................. 7 六. 荷载信息 .. (8) 1. 风荷载信息 ..................................................................................................................................................................................................... 8 七. 立面规则性 .. (10) 1. 楼层侧向剪切刚度及刚度比 ......................................................................................................................................................................... 10 2. [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刚度 ............................................................................................................................................................................. 10 3. 楼层薄弱层调整系数 .................................................................................................................................................................................... 11 八. 抗震分析及调整 . (11) 1. 结构周期及振型方向 .................................................................................................................................................................................... 11 2. 各地震方向参与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 .......................................................................................................................................................... 12 3. 地震作用下结构剪重比及其调整 .................................................................................................................................................................. 12 九. 结构体系指标及二道防线调整 (14) 1. 竖向构件倾覆力矩及百分比(抗规方式) ........................................................................................................................................................ 14 2. 竖向构件地震剪力及百分比 ......................................................................................................................................................................... 15 3. 单塔多塔通用的框架0.2V0(0.25V0)调整系数 ............................................................................................................................................ 16 十. 变形验算 (16) 1. 结构位移指标统计(同时适用于普通结构和复杂空间结构) ........................................................................................................................... 16 2. 大震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 20 十一. 舒适度验算 .. (21) 1. 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 .................................................................................................................................................................................... 21 十二. 抗倾覆和稳定验算 (21) 1. 抗倾覆验算 ................................................................................................................................................................................................... 21 2. 整体稳定刚重比验算 .................................................................................................................................................................................... 21 十三. 超筋超限信息 . (21) 1. 超筋超限信息汇总 ........................................................................................................................................................................................ 21 十四. 结构分析及设计结果简图 . (21) 1. 结构平面简图 ................................................................................................................................................................... 2. 荷载简图 .......................................................................................................................................................................... 3. 配筋简图 .......................................................................................................................................................................... 4. 边缘构件简图 ................................................................................................................................................................... 5. 柱、墙轴压比简图 ............................................................................................................................................................

PKPM2010楼板计算书

楼板计算书 日期: 5/13/2011 时间:11:27:23:49 pm 一、基本资料: 1、房间编号: 3 2、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铰支/铰支/铰支/铰支/ 3、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g = 3.50+ 2.50(板自重)= 6.00 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q = 2.00 kN/m2 计算跨度Lx = 2200 mm ;计算跨度Ly = 2300 mm 板厚H = 100 mm;砼强度等级:C30;钢筋强度等级:HPB300 4、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5、泊松比:μ=1/5. 6、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 7、程序自动计算楼板自重。 二、计算结果: Mx =(0.04045+0.03645/5)*(1.35* 6.00+0.98* 1.00)* 2.2^2 = 2.10kN·m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X向应增加的弯矩: Mxa =(0.04045+0.03645/5)*(1.4* 1.00)* 2.2^2 = 0.23kN·m Mx= 2.10 + 0.23 = 2.32kN·m Asx= 238.82mm2,实配φ 8@200 (As = 279.mm2) ρmin = 0.239% ,ρ= 0.279% My =(0.03645+0.04045/5)*(1.35* 6.00+0.98* 1.00)* 2.2^2= 1.96kN·m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Y向应增加的弯矩: Mya =(0.03645+0.04045/5)*(1.4* 1.00)* 2.2^2 = 0.21kN·m My= 1.96 + 0.21 = 2.17kN·m Asy= 238.82mm2,实配φ 8@200 (As = 279.mm2) ρmin = 0.239% ,ρ= 0.279% 三、跨中挠度验算: Mq --------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1)、挠度和裂缝验算参数: Mq =(0.03645+0.04045/5)*(1.0* 6.00+0.5* 2.00 )* 2.2^2 = 1.51kN·m Es = 210000.N/mm2 Ec = 29791.N/mm2 Ftk = 2.01N/mm2 Fy = 270.N/mm2 (2)、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①、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按下列公式计算: ψ= 1.1 - 0.65 * ftk / (ρte * σsq) (混凝土规范式 7.1.2-2)σsq = Mq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7.1.4-3) σsq = 1.51/(0.87* 73.* 279.) = 85.090N/mm2 矩形截面,Ate=0.5*b*h=0.5*1000*100.= 50000.mm2 ρ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7.1.2-4) ρte = 279./ 50000.=0.00559 ψ= 1.1 - 0.65* 2.01/(0.00559* 85.09) = -1.644 当ψ<0.2 时,取ψ= 0.2 ②、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αE: αE =Es / Ec =210000.0/ 29791.5 = 7.049 ③、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γf':

pkpm计算书总信息

/////////////////////////////////////////////////////////////////////////// | 公司名称: | | | | 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 | SATWE 中文版 | | 文件名: WMASS.OUT | | | |工程名称 : 设计人 : | |工程代号 : 校核人 : 日期:2011/ 9/18 | /////////////////////////////////////////////////////////////////////////// 总信息 ..............................................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 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25.00 钢材容重 (kN/m3): Gs = 78.00 水平力的夹角(Rad): ARF = 0.00 地下室层数: MBASE= 0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不计算地震力 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 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 裙房层数: MANNEX= 0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1.00 墙元网格: 侧向出口结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是否保留板面外刚度是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剪切刚度算法 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风荷载信息 ..........................................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35 地面粗糙程度: B 类 结构基本周期(秒): T1 = 0.27 是否考虑风振: 是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 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7 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 地震信息 ............................................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5 地震烈度: NAF = 6.00

pkpm课程设计计算书模版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PKPM课程设计 前言 课程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课程设计题目为《PKPM建筑结构CAD课程设计》,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工程》等知识。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课程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向同学指教,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程设计的几个月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在设计和计算中要结合各种规范,数据的处理繁多,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12年6月10日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4) 1.1总平面设计 (4) 1.2平面设计 (4) 1.3立面设计 (4) 1.4剖面设计 (5) 1.5.建筑设计的体会 (5) 第二章结构选型及布置 (6) 2.1结构选型 (6) 2.2结构布置 (6) 第三章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7) 3.1 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 (7) 3.2 框架梁柱尺寸确定 (7) 3.3主要结构尺寸 (7) 3.4 框架各种荷载计算及受荷总图 (8)

摘要 此设计是位于常德市的宿舍楼,建筑总长为36.250m,总宽为17.400m,标高为20.700m,总建筑面积为3784.5002 m,建筑层数为六层。 在建筑设计上,宿舍楼每层平面各功能房间布置符合规范。 在结构设计上,取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在考虑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不利影响后,进行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根据内力的最不利组合对梁、柱进行配筋计算且对板、楼梯和基础等结构进行了配筋计算。 结合本工程的工程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内力计算、配筋计算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located in Changde of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ief for36.250 metres, the total width of 17.400 metres, 20.700metres elevation for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3784.500square metres, the number of layers for the five-story build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building of the function rooms on each floor flat layout compliance. In structural design, the framework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 Pin unit, in considering the wind loads and seismic effects of adverse effects, a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and internal force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ost unfavorabl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of the beams, columns and a reinforced calculated on board, such as stairs and basic structure of the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This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internal forces, reinforced calculation

pkpm梁模板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支撑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称为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对于高支撑架的计算规范存在重要疏漏,使计算极容易出现不能完全确保安全的计算结果。本计算书还参照《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供脚手架设计人员参考。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6米, 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1550mm×20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0.5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80×80mm方木。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 = 25.000×2.000×1.550+0.350×1.550=78.042kN/m 活荷载标准值q2 = (2.000+2.500)×1.550=6.975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55.00×1.80×1.80/6 = 83.70cm3; I = 155.00×1.80×1.80×1.80/12 = 75.33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q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 = 0.100×(1.2×78.042+1.4×6.975)×0.200×0.200=0.414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 = 0.414×1000×1000/83700=4.94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T = 3Q/2bh < [T]

pkpm课程设计计算书模版

文理学院芙蓉PKPM课程设计 前言 课程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课程设计题目为《PKPM建筑结构CAD课程设计》,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工程》等知识。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课程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向同学指教,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程设计的几个月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规程、手册等相关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在设计和计算中要结合各种规,数据的处理繁多,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12年 6月10日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4) 1.1总平面设计 (4) 1.2平面设计 (4) 1.3立面设计 (4) 1.4剖面设计 (5) 1.5.建筑设计的体会 (5) 第二章结构选型及布置 (6) 2.1结构选型 (6) 2.2结构布置 (6) 第三章框架结构力计算 (7) 3.1 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 (7) 3.2 框架梁柱尺寸确定 (7) 3.3主要结构尺寸 (7) 3.4 框架各种荷载计算及受荷总图 (8)

摘要 此设计是位于市的宿舍楼,建筑总长为36.250m,总宽为17.400m,标高为20.700m,总建筑面积为3784.5002m,建筑层数为六层。 在建筑设计上,宿舍楼每层平面各功能房间布置符合规。 在结构设计上,取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在考虑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不利影响后,进行力计算和力组合。根据力的最不利组合对梁、柱进行配筋计算且对板、楼梯和基础等结构进行了配筋计算。 结合本工程的工程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结构设计、力计算、配筋计算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located in Changde of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ief for36.250 metres, the total width of 17.400 metres, 20.700metres elevation for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3784.500square metres, the number of layers for the five-story build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building of the function rooms on each floor flat layout compliance. In structural design, the framework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 Pin unit, in considering the wind loads and seismic effects of adverse effects, a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and internal force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ost unfavorabl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of the beams, columns and a reinforced calculated on board, such as stairs and basic structure of the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This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internal forces, reinforced calcu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