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2教案
2024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CHAPTER《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课程性质本课程将按照历史顺序,分阶段介绍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
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作家作品,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成就。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傅璇琮主编)等。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和相关研究著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CHAPTER《诗经》概述风、雅、颂楚辞的产生与发展屈原与《离骚》《诗经》与楚辞01020304介绍《诗经》的编纂背景、收录诗歌种类、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阐述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作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重点讲解屈原的生平、《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诸子散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品。
先秦散文的艺术成就总结先秦散文在文学语言、篇章结构、论证方法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介绍两汉时期辞赋兴盛的原因、主要作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辞赋的兴盛重点讲解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位辞赋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汉赋四大家介绍乐府机构的设立、乐府民歌的采集与整理情况。
乐府民歌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乐府民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及其在语言、句式、押韵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代表作品。
2. 掌握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里程碑和代表作品。
2. 掌握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都读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吗?你们觉得古代文学有什么特点?”Step 2.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先秦时期的文学、汉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等。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时期的特点、重要作品和代表作者等。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方式(如小组讨论、PPT展示等)进行研究,并准备报告。
Step 4. 小组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报告,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评论。
Step 5. 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收获。
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继续学习的相关资料和推荐书目。
Step 6.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答题,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Step 7. 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Step 8.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继续研究一个时期的文学,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短文等,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相关课本、教材和参考书籍;2. 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幻灯片等;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报告和课堂表现;2. 学生的课堂练习成绩;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探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2.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3. 古代文学作品的摘录和解读资料;4. 学生参考书籍和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等,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包括先秦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等,结合相关作品和文学流派进行说明。
2.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特点,如注重情感表达、崇尚自然美、注重人物刻画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进行案例分析,介绍作品的背景、主题、作者等,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五、综合评价(10分钟)1. 设计一份综合评价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或撰写简短的文章,检验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古代文学史教案

古代文学史教案一、引言古代文学史是研究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学科,它以古代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风貌和特点。
本教案将以古代文学史为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2.掌握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教学内容1.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1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与特点1.2 古代文学的分类及其特点1.3 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2.先秦时期的文学2.1 《诗经》及其地位与影响2.2 孔子与《论语》、《孟子》2.3 墨子与《墨子》3.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3.1 《楚辞》与屈原3.2 《红楼梦》与曹雪芹3.3 《西游记》与吴承恩4.唐宋元明清的文学4.1 《唐诗三百首》及其代表诗人4.2 《宋词三百首》及其代表词人4.3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4.4 《红楼梦》与曹雪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掌握古代文学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历程;2.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3.阅读法: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4.课外拓展:推荐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并写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讨论、主动提问的情况;2.作业评价:完成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的情况;3.考试评价: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经典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2.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设备来呈现古代文学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学的图片和音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2.讲解:介绍古代文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重要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3.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4.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5.扩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古代文学相关的书籍、电影或音乐,拓宽视野;6.总结:概括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古代文学史教案

古代文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流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流派,理解文学的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与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故事或引用经典名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讲授新课:按照历史时期,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逐个讲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流派。
通过分析代表性作品,使学生了解文学的特点和演变。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现场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片段,提出问题和思考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
2.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要求学生课下进行阅读和分析,提交书面作业。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图书资料、电子书籍、学术论文等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教学工具:使用教学软件、在线课程等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七、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流派。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代文学史教学设计

古代文学史教学设计一、引言古代文学是我们了解历史、探索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教学设计是提供学生全面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古代文学史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1. 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重要作家。
2. 分析古代文学的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探讨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化和文学产生的影响,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 分小组让学生自主研究不同文学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在课堂上汇报成果。
2. 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重要作家- 分阶段介绍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品和重要作家。
可以使用PPT、图片或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
-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和作者对当时社会、文学思潮的贡献。
3. 分析古代文学的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 选取几个代表性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形式,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体现的意义,并与当代的文化进行对比和讨论。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并撰写相应的读后感和评论。
- 分小组进行作品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层次的解读和评价。
5. 探讨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化和文学产生的影响- 分析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及作业要求1.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2. 作业要求- 每个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古代文学的个人研究论文,并包含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展开一个小型展览或写一篇综述文章。
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一、零散知识点1、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柳永;2、北宋词风始承南唐(晏殊/欧阳修),至苏轼始为之一变(士大夫之词:自我人格及性情抱负);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诗风至欧阳修始为之一变;3、南宋清雅派:清雅工致,讲求格律,注重词藻(姜夔、史达祖、吴文英)4、宋宋亡国前后的词人:文天祥、刘克望而却步、刘辰翁;5、“亡国之音哀以思”的南宋遗民:周密、王沂孙、张炎6、宋诗特点: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7、有“诗史”之称的宫女北徙见闻的作者:汪元量;8、南宋散文两派:理学家古文(朱熹、张栻、吕祖谦)、主功利的思想家古文(陈亮、叶适);9、文赋:散文化的赋;10、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话本小说;11、开宋代古文运动头的诗人:柳开、穆修;12、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词人:晏殊;13、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14、开宋文代文赋先河:欧阳修(骈散相间、奇偶错杂);15、梅尧臣:“诗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16、苏舜钦:横放豪雄;17、欧阳修词的特点:思深辞丽(承南唐冯延巳);18、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富于理趣的风气者:梅尧臣;19、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者:王安石;20、开文章“义法”者:曾巩、欧阳修21、明清唐宋文派、桐城派学古文初学:曾巩;22、苏东坡议论文以政论、史论突出:《思想论》《策略》《策别》《策断》;记叙文以山水游记、亭台堂阁为代表:《喜雨亭记》《放鹤亭记》《醉白堂记》《前赤壁赋》;23、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者:苏轼;24、开南宋抗战爱国词先河者:苏轼《江神子·密州出猎》25、苏门四学士:张耒、黄庭坚、晁补之、秦观26、江西派一祖三宗:以杜甫为祖;三宗为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
27、慢词始于柳永,大成于周邦彦;柳词对金元曲子影响很大,有“曲祖”之称。
28、柳词哀感顽艳而词语尘下,多亵俗、粗率的市井语;秦词清丽和婉,情致幽远,风格遒劲29、北宋最后一位以写小令著称的词人:晏几道30、二、名词解释1、白体:宋初的诗派之一,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2、西昆体:狭义的西昆体单指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四六文;因杨亿诗人在秘阁唱合的诗体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以李商陷为宗,具有注重用典,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古代文学史教案

古代文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了解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a. 古代文学的定义: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b. 古代文学的特点:包括注重人性的表达、以写实为主、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特点。
2.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a. 先秦时期:出现了《诗经》、《楚辞》等重要文学作品。
b. 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有《世说新语》、《晋书》等。
c. 唐宋时期:出现了杜甫、李白、苏轼等众多文坛巨匠。
d. 元明清时期: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a. 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如诗歌、散文、戏曲等。
b. 代表作品:- 诗歌:《木兰诗》、《长恨歌》等。
- 散文:《范进中举》、《唐宋八大家》等。
- 戏曲:《西华山》、《关汉卿》等。
4. 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a. 古代文学的创作受到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
b.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 (25分钟)- 讲解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
- 分析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流派特点。
3. 案例分析 (30分钟)- 分小组或个人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选取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并撰写分析报告。
- 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拓展延伸 (10分钟)- 引导学生自主参考资料,了解更多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课堂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2) 文字教材学时分配表 章次 学时 备注
宋 代 文 学
概说 1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2 含重点内容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 3 第三章 苏轼 4 含重点内容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2 含重点内容 第五章 北宋中后期其他诗人词人 2 第六章 两宋之交的文学 1 第七章 陆游与南宋中兴时期诗人 2 含重点内容 第八章 辛弃疾与南宋辛派词风 2 含重点内容 第九章 姜夔与南宋后期其他词人 2 第十章 南宋后期诗词 1 第十一章 金代文学 1
元 代 文 学 概说 1 第一章 关汉卿 3 含重点内容 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 3 含重点内容 第三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3
第四章 宋元南戏 2 第五章 宋元话本 1 第六章 元代散曲和诗歌 1
明 代 文 学
概说 1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2 含重点内容 第二章 《水浒传》 2 含重点内容 第三章 《西游记》 2 含重点内容 第四章 《金瓶梅》 1 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2 第六章 明代戏曲 2 第七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3 含重点内容 第八章 明代诗文、散曲 2 清 初 至 清
概说 1 第一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戏曲 3 第二章 蒲松龄《聊斋志异》 2 含重点内容 中 叶 文 学
第三章 吴敬梓《儒林外史》 2 含重点内容 第四章 《红楼梦》 3 含重点内容 第五章 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 1 第六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文词 3
近 代 文 学
概说 2 第一章 近代诗文词 第二章 近代小说 1 第三章 近代戏曲
第四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五编 宋金文学 概说 (一般了解)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第一节 北宋初期诗文(一般了解) 第二节 柳永(重点掌握) 第三节 北宋前期其他词人(掌握)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 第一节 欧阳修的生平及文学主张(掌握) 第二节 欧阳修的古文创作(重点掌握) 第三节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与诗坛新风(重点掌握) 第四节 王安石和曾巩(掌握)
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文学主张(掌握) 第二节 苏轼的文(重点掌握) 第三节 苏轼的诗(重点掌握) 第四节 苏轼的词(重点掌握) 第五节 苏洵和苏辙(一般了解)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重点掌握) 第二节 江西诗派(一般了解) 第三节 陈师道(掌握)
第五章 北宋中后期其他诗人词人 第一节 晏几道(掌握) 第二节 秦观和张耒(掌握) 第三节 周邦彦和贺铸(掌握)
第六章 两宋之交的文学 第一节 李清照(掌握) 第二节 朱敦儒、张元干等词人(一般了解) 第三节 陈与义、吕本中等南渡诗人(一般了解)
第七章 陆游与南宋中兴时期诗人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一般了解)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题材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掌握) 第五节 朱熹(一般了解)
第八章 辛弃疾与南宋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历程(掌握) 第二节 辛词的题材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第四节 南宋辛派词人(一般了解)
第九章 南宋后期文学 第一节 姜夔和吴文英(掌握) 第二节 四灵诗派和江湖诗派(一般了解) 第三节 宋末词人(一般了解) 第四节 文天祥等宋末诗人(一般了解)
第十章 金代文学 第一节 金代文学概况(一般了解) 第二节 元好问(一般了解) 第三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了解)
第六编 元代文学 概说(一般了解) 第一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剧作(一般了解) 第二节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一节 《西厢记》的主题(一般了解) 第二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重点掌握) 第三节 《西厢记》的结构与语言(重点掌握)
第三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第一节 白朴(掌握) 第二节 马致远(掌握) 第三节 郑光祖(掌握) 第四节 其他杂剧作品(一般了解)
第四章 宋元南戏 第一节 戏文的产生与发展(一般了解) 第二节 高明的《琵琶记》(掌握)
第五章 宋元话本 第一节 宋元话本的形成(一般了解) 第二节 宋元话本的形式特点(一般了解) 第三节 宋元话本的成就(一般了解)
第六章 元代散曲和诗歌 第一节 散曲兴起及发展(一般了解) 第二节 散曲小令的成就(一般了解) 第三节 套曲的特点及成就(一般了解) 第四节 元代诗歌(一般了解)
第七编 明代文学 概说(一般了解)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与流传(一般了解)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第二章 《水浒传》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一般了解) 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第三章 《西游记》 第一节 《西游记》的作者与成书(一般了解) 第二节 《西游记》的内容与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第四章 《金瓶梅》 第一节 《金瓶梅》的作者与成书(一般了解) 第二节 《金瓶梅》的内容与艺术成就(一般了解) 第五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 冯梦龙与“三言”(一般了解) 第二节 “三言”的内容与成就(掌握) 第三节 凌蒙初与“二拍”(一般了解) 第四节 “二拍”的内容与成就(掌握) 第五节 明代其他短篇小说(一般了解)
第六章 明代戏曲 第一节 明代杂剧(掌握) 第二节 明代传奇(掌握)
第七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掌握) 第二节 《牡丹亭》(重点掌握)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一般了解)
第八章 明代诗文和散曲 第一节 明初诗文(一般了解)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诗派(一般了解) 第三节 前后七子与文学复古运动(一般了解) 第四节 唐宋派古文(掌握) 第五节 公安派与竟陵派(一般了解) 第六节 明末诗文(掌握) 第七节 明代散曲(一般了解)
第八编 清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 概说 第一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戏曲 第一节 洪昇的《长生殿》(掌握) 第二节 孔尚任的《桃花扇》(掌握) 第三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其他戏曲作家(一般了解)
第二章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一般了解)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掌重点握) 第四节 清代其他文言短篇小说(一般了解)
第三章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一般了解)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重点掌握)
第四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 第一节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成书(一般了解) 第二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重点掌握)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重点掌握) 第五章 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 第一节《水浒后传》和《说岳全传》(一般了解) 第二节《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一般了解) 第三节 《镜花缘》(一般了解)
第六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文词 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歌(一般了解) 第二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一般了解) 第三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一般了解)
第九编 近代文学 概说 第一章 近代诗文词 第一节 近代诗文词的发展(一般了解) 第二节 龚自珍(掌握) 第三节 黄遵宪(一般了解) 第四节 梁启超(掌握)
第二章 近代小说 第一节 晚清传统小说(一般了解) 第二节 晚清翻译小说(一般了解) 第三节 传统小说的转型(一般了解)
第三章 近代戏曲 第一节 京剧和其他地方戏(一般了解) 第二节 话剧的产生(一般了解) 宋元明清文学参考作品篇目 按:☆为背诵篇目;△为重点阅读篇目,◎为一般阅读篇目。
第五编 宋金文学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王禹偁◎《对雪》、☆《村行》、 △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寇准《江南春》、 ◎林逋《山园小梅》 ◎杨亿《汉武》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慕遮》(碧云天)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朝中措·平山堂》、◎《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木兰花》(龙头舴艨吴儿竞)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食糟民》、☆《晚泊岳阳》、◎《戏答元珍》、△《黄溪夜泊》、《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再和明妃曲》、《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盘车图》、◎《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 梅尧臣△《汝坟贫女》、◎《田家语》、△《小村》、☆《鲁山山行》、◎《东溪》 苏舜钦◎《庆州败》、☆《淮中晚泊犊头》、◎《独步游沧浪亭》、△《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览照》 ◎曾巩《墨池记》 王安石◎《河北民》、《明妃曲二首》、《示长安君》、△《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北陂杏花》、△《北山》、◎《南浦》、△《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 ◎王令《暑旱苦热》
第三章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吴
中田妇叹》、△《荔枝叹》、《秧马歌》、《新城道中》、《百步洪》、《望湖楼醉书》、《出颍口初见淮山》、《泛颍》、《定惠院海棠》、《被酒独行》、◎《法惠寺横翠阁》、《题西林壁》、《夜泛西湖》(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