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教学是指在教育机构中教授古代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古代文学是指古代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内容:
1.文学作品的选读:教师会引导学生选读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
作品,如《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等。

通过学生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2.文学作品的分析:教师会教授学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
和技巧,如鉴赏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等。

3.文学史知识的讲解:教师会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讲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

4.文学理论的学习:教师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文学理论,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标准。

古代文学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古代文学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探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2.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3. 古代文学作品的摘录和解读资料;4. 学生参考书籍和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等,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包括先秦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等,结合相关作品和文学流派进行说明。

2.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特点,如注重情感表达、崇尚自然美、注重人物刻画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进行案例分析,介绍作品的背景、主题、作者等,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五、综合评价(10分钟)1. 设计一份综合评价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或撰写简短的文章,检验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下第一章:唐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唐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3. 分析唐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唐代文学概述:唐代历史背景、文学特点。

2. 唐代诗坛:初唐四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唐边塞诗派、晚唐咏物诗派。

3. 唐代散文:韩愈、柳宗元等。

4. 唐代小说:敦煌变文、传奇小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唐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课后作业:分析一篇唐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宋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宋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3. 分析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宋代文学概述:宋代历史背景、文学特点。

2. 宋代诗坛: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3. 宋代散文:欧阳修、曾巩等。

4. 宋代词坛: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宋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课后作业:分析一篇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元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元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3. 分析元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历史背景、文学特点。

2. 元曲: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

3. 元代小说:话本、拟话本。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元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课后作业:分析一篇元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学习方法

古代文学学习方法

古代文学学习方法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诗、词、赋、文、曲等多种文学体裁。

对于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阅读经典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是学习的起点。

可以选择徐霞客游记、《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历史时期、文学流派等基础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参加课程或听取专家讲座,深入学习古代文学的理论知识。

3.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与现代文学有所不同,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可以选取一篇古代诗词或散文作品,对其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分析其用词、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5.创作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创作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可以选择在其中一古代文学体裁上进行创作,如体验写一首古体诗、创作一篇古代散文等,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6.参与古代文学研究组织和学术活动:积极参与相关的古代文学研究组织和学术活动,与其他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深化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可以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学术讲座、写作比赛等,结交同好,共同研究和推动古代文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习古代文学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并结合实践去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之美。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从中受益并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怎样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点经验

怎样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点经验

怎样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使得记载灿烂文明与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几分厚重(知识容量大)。

这对于自考生来说,无疑于难上加难。

因此考生在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的同时又要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课程特点的学习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备考过程中摸索的一点方法,但愿能给正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考生提供点帮助。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学习内容与从具体、微观上理解考试内容相结合。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生可以首先总揽一下目录,把整个文学史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单元,可以按体裁划分,也可以按朝代划分,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的需要划分,划分的目的是对学习有帮助。

以朝代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学习单元: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

这是中国文学史在时间上的断代分期,与历史的断代划分大体相一致,有助于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就是学习其中的唐代文学,也可以相似地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来学习。

再往下有初唐四杰;盛唐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还有盛唐的两个重量级诗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中唐有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刘禹锡的怀古和民歌很有特色;晚唐有杜牧和李商隐。

五代以词为独树一帜,另外还出现了唐传奇、敦煌变文、敦煌曲子词等新的文学体裁。

再一层次可以对具体的作家和作品(包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艺术成就)等等方面来分析和学习。

考生在经过层层具体细化后,虽然内容繁多,但是井然有序、思路清晰,这是从“大处”梳理。

学习者在进行实际的学习时则从一个个具体的作家、作品入手,是一个与梳理相反的过程,是一点点理解和消化的过程。

总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对2008级学生访谈的回答)地点: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时间: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2008年11月27日中午,我们就同学们关心的古代文学史课程的种种问题请教了张鸣老师。

张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干课、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的主讲教师。

下面是我们和张老师的问答。

(提问以▲表示。

老师的回答以★表示)▲张老师,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们都很关心今后四年中将在北大中文系学习的各门课程的情况,您能不能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开设于二至三年级。

课程系统讲授从先秦至“五四”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四个段落,每段一个学期,共学习四个学期,一般由四位教师分别讲授。

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我系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

总的说来,古代文学史是全系各个专业本科生必修的课程,内容丰富,需要阅读的文献很多,课程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相对而言,课程学习任务会比较重,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讲法,同学的学习也会有不同的兴趣和偏重,因此能学到什么,不可能人人一样。

因此这个话题不妨转换一个角度,谈谈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性,各自有所侧重。

简单说,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重点吧:一,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描述各个阶段的文学景观。

介绍各个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事件等,探讨形成原因,并阐释其意义。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前后时期文学推移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有初步的认识。

二,梳理不同文学体裁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介绍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散文、辞赋、骈文、戏曲、小说等等的形成过程及其体制特点。

古代文学史学习方法

古代文学史学习方法

笔记主要是摘抄.对摘抄内容的选择,对摘抄内容的背诵和掌握,是很核心的两点.以下主要针对应考而言,来谈谈这两点.摘抄内容: 1,一些经典的文艺评论的名句,如钟嵘,刘勰等人的.2,一些著名的原诗,原文3,论文文献中的一些引文,无论东方西方,古代现代,可以背诵一些.例如我以前抄过很多论文中的引文,如许学夷的句子,刘若愚关于东方戏剧的观点,马积高先生的赋学观点,贺拉斯的古典主义的三原则等等.知识可以用这种方法积累,这种引文一般是那个著作的精华,你可以坐享其成,直接从论文中抄出来.但是引用到答题中,一定要注明这是别人说的,不能自然而然地说是自己说的,这是个学术道德的问题.论文文献,我以前一般是看三个杂志:历年过刊的人大复印资料的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文学遗产,文艺评论.这三个杂志比较权威,所入的文章也是圈内较好的,比较可靠.4,袁本文学史的注释部分有很多精华的东西,提供了很多学术观点和动态.比如关于山水诗,就有林庚先生的,傅刚老师的各家观点,关于左传,也有张高评等很多人的看法.掌握一点学术动态,可以以此为门径.平时看书也要多多注意注释.5,一些论著,大部头一点的著作,经典的如罗宗强的文学思想史,需要细读,一些一般性的,则只要看看大概的观点就可以了.所以注意一下每本书的序和跋或者后记.看书一定如看山,先在山外看看,再去山中,这样才不会迷路.例如叶嘉莹先生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正文部分其实很繁琐,没有什么可以用于考试的,但是那篇序写得太精彩了,题目是<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看了这篇文章,你就基本上知道了七律的发展过程和杜甫在这体裁上的历史地位.总之,读书的详略是很有讲究的,各位可以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好好把握,揣摩.摘抄后的记忆:知识是需要反复记忆才能很牢固,因此反复地拿着你的小本子,把这些条目背好,需要一些时间.主要是滚动式地记忆.把记不牢的圈起来,第二次来记的时候着重记.这样,不断地缩小自己要背的范围,到考试之前,就不会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背,心里就会有个底.做好学习日记,可以利于开发自己的思想:准备考试期间,我专门有个本子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收获,例如对某观点,某作品的看法.这些看法哪怕很零星,哪怕只是一种概括,哪怕也很俗气,但终究是自己的东西,这样,以后就可以转化为比较有个性的思考,而且会让自己的所学在心中形成一个体系,也能培养好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每天记一点,积水成河,对以后从事研究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一个开端.总而言之,我希望大家能快点从失败的阵痛中走出来,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我别无所能,只有一腔真诚的祝愿,希望落日弓,红土柚子等等人,都能卷土重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考出自己的好成绩.二,说说古代文学考试的事情作者:一枝菊发表时间:2006-3-31这个版呢,我从2003年上到现在,感觉到了一些风气的变化,我想坦诚地说出我的看法。

初学者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初学者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初学者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既是一种学习的挑战,也是一次领略古代智慧的机会。

那么,作为初学者,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呢?一、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

初学者应该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如各朝代的兴衰更迭、社会制度的变革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还需要掌握一些文化基础知识,如汉字的演变、古代诗词的格律、古代人物传记等。

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并享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二、多读经典作品初学者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时,要注重阅读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例如,古代诗歌中的《诗经》、《唐诗宋词》,古代小说中的《红楼梦》、《西游记》,以及古代散文中的《论语》、《庄子》等。

通过多读经典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卓越。

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中学习到古代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注重文学鉴赏和批评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要读懂作品的文字和故事情节,更要注重文学鉴赏和批评。

文学鉴赏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结构安排、意象象征等。

批评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注重文学鉴赏和批评,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参加相关活动和课程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仅是读书,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活动和课程来加深理解。

例如,参加文学讲座、读书会或者参观文学展览等,这些活动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同时,参加专门的文学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些课程通常由专业的教师讲授,能够系统地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对2008级学生访谈的回答)
地点: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时间: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2008年11月27日中午,我们就同学们关心的古代文学史课程的种种问题请教了张鸣老师。

张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干课、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的主讲教师。

下面是我们和张老师的问答。

(提问以▲表示。

老师的回答以★表示)
▲张老师,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们都很关心今后四年中将在北大中文系学习的各门课程的情况,您能不能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开设于二至三年级。

课程系统讲授从先秦至“五四”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四个段落,每段一个学期,共学习四个学期,一般由四位教师分别讲授。

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我系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

总的说来,古代文学史是全系各个专业本科生必修的课程,内容丰富,需要阅读的文献很多,课程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相对而言,课程学习任务会比较重,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
★能学到什么,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讲法,同学的学习也会有不同的兴趣和偏重,因此能学到什么,不可能人人一样。

因此这个话题不妨转换一个角度,谈谈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性,各自有所侧重。

简单说,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重点吧:
一,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描述各个阶段的文学景观。

介绍各个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事件等,探讨形成原因,并阐释其意义。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前后时期文学推移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有初步的认识。

二,梳理不同文学体裁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介绍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散文、辞赋、骈文、戏曲、小说等等的形成过程及其体制特点。

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发展演变的历史,树立专业的文学体裁观念和文体认知能力。

三,论述各时代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

古代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创造的,文学的历史实际上也是由文学家的活动构成的。

因此论述重要作家的成就和文学史贡献,自然是古代文学史课程的重要内容。

四,讲解重要作家的代表作,以及各种文学体裁的重要作品,讨论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的讲解赏析,是学习古代文学的最为重要的内容,目的是培养中文系本科生对古代文学名篇、名著的解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解读文学作品的专业水平,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中文系古代文学史教学中最为重视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老师,可能会因学术见解、学术兴趣、或者学术专长的不同而有所偏重,各位同学也可能会因兴趣和才性的不同而在不同的方面有所发展,但这并不影响课程的学习,甚至可能会因有所偏重而培养出不同的学术个性,在学术上走出自己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习这门课程呢?
★具体怎么学,可能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要求,很难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该根据任
课老师的要求和同学的实际水平、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过,有几点可以注意,不成熟的意见,供同学们参考吧。

一,前面说到,古代文学史的学习,需要阅读的文献很多,课程学习任务比较重,因此同学们应该保证足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

除了听课之外,课下阅读文献和作品,非常重要,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学不好文学史的。

另外,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授课内容不可能很详细,所以需要同学们课外多读书。

就大学的学习而言,和中学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课堂之外的阅读,这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及早转换学习状态。

二,要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文学史课程讲授经典作品,不仅是课程讲授内容的要求,同时还是培养文学审美趣味的重要途径。

文学趣味的培养比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可能更难,因此也更重要。

趣味的培养,可以通过老师的熏陶和同学的相互影响,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的陶冶。

同学们不妨趁着年轻,多多背诵一些经典作品和名篇警句。

希望同学们能够及早认识到这一点,在学习中及早注意。

三,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的人喜欢诗歌,有的人喜欢词,有的人喜欢唐诗,有的人喜欢宋诗,有的人喜欢李白,有的人喜欢杜甫,总之口味不可能一样,我们尽可以保持自己的爱好兴趣,但作为专业学习,应该培养宽广的审美眼光和开放的审美胸怀,掌握专业的文学分析的方法,学会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并且了解它的文学史意义。

是不是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往往会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

四,学习古代文学,我个人认为切忌在入门的阶段就把自己弄成一个假古董。

我们今天学习古代文学,一定要保持当下的立场和眼光。

中国古代文学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只有保持当下的眼光,才有可能从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找到真正的宝贝。

个人选择做一个假古董,无可厚非,但一个有当下文化关怀和社会关怀的北大人,不应该是假古董。

五,要学会通过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汉语的优美和汉语表达的魅力,训练自己对于文学语言的敏感,培养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为明年学习这门课程做一些什么准备呢?
★现在来说为明年作准备可能早了点,不过有时间的同学不妨先阅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选集,读一点关于古代文学的概论论性的书籍,读一点史书,都可以。

▲最后希望老师对我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提一点建议。

★其实如何读书,同样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读法。

欧阳修有诗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读书是高兴快乐的事,过于关注读书的方法,可能会破坏了这种快乐,因此我并不希望太注重所谓的读书方法。

当然,为了专业的学习,又不得不讲究一点读法。

首先,我觉得可以把书分成两类,一类是需要精读的,一类是只要泛读即可的。

对于经典的作品和学术著作,应该精读,做札记、做提要、做读书笔记,记下自己读书时的感想、看法和意见。

对于一般的书籍只需要泛读,了解书的内容即可。

其次,宋人有两句诗说:“懒思身外无穷事,愿读人间未见书。

”各位既然来到一个最好的读书地方,那就要充分地利用这里的读书条件,所以与讲究读法相比,我觉得可能追求扩展读书的范围更重要,读尽人间“未见书”,目标可能有点过高,但培养读各种书的兴趣还是可以办到的,学文学史,不能只读古代文学的书,不妨读读思想史、宗教史、艺术史、绘画史、社会生活史方面的书,不妨读读历史和考古方面的著作,等等。

如果有兴趣去读读九十年代湖南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动丛书的话,或许你会发现,外国的现代物理学家居然能从中国古代文学中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去读读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的《创造力与直觉》的话,你甚至会对一个外国的现代物理学家对中国古典的修养之深感到吃惊,而书中的精辟见
解肯定会对学习古代文学有深刻的启发。

总之,广泛读书,才会有所进步,古人说得好:“竖起脊梁做人,放开眼孔观书。

”不妨以这两句诗和同学们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