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1.1 秦汉文学的背景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等。

强调秦汉时期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1.2 秦汉文学的特点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探讨秦汉文学的主题、风格、形式等。

1.3 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介绍秦始皇、司马相如、曹操等重要作家。

分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楚辞汉赋2.1 楚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楚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强调楚辞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2 楚辞的代表作品分析《离骚》、《九歌》等楚辞代表作品。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情感、意象等。

2.3 汉赋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汉赋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分析汉赋的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章:唐诗3.1 唐诗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和唐诗的起源。

强调唐诗的特点,如音乐性、抒情性、艺术性等。

3.2唐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介绍李白、杜甫、王维等代表诗人。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3.3唐诗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唐诗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等。

强调唐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章:宋词4.1宋词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宋朝的历史背景和宋词的起源。

强调宋词的特点,如抒情性、音乐性、形式多样性等。

4.2宋词的代表词人与作品介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代表词人。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4.3宋词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宋词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等。

强调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五章:元曲5.1元曲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和元曲的起源。

强调元曲的特点,如戏曲表演、音乐性、抒情性等。

5.2元曲的代表曲家与作品介绍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曲家。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5.3元曲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元曲的主题,如爱情、社会、人生等。

强调元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六章:秦汉小说与散文6.1 秦汉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秦汉时期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强调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秦汉文学教案--------------------------------------------------------------------------------【字号:大中小】【背景色】《中国古代文学》(一)教案(讲义)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专业课。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习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方法:以讲授,作品阅读为主。

教学进程:按总纲要求执行。

教学资源:1.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多媒体资源:自制PPT文件。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教学目的: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文学的脉络;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知识目标:认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情况,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分析文学与社会、思想等因素互动的过程。

3.人文目标:秦汉时期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得失。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讲授。

计划课时:3课时。

三、教学重点: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提要: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游学游宦的兴盛[P131]汉代对文学典籍的重视武帝时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经学详第三节),汉人治经与整理典籍有很大功劳。

汉之君臣多好辞赋,“汉人实是楚之精神”(详第二节)。

养士的遗风与推崇文艺享受。

如汉初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等处都形成了学术中心。

门下聚士数千。

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礼乐治国的传统;上有所好和下必甚焉。

士子游学游宦之风,经过两汉积累,汉代士人进身之路多通过州郡举荐,厮身宫阙之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

中央政府太学聚集中大批士子,是官僚的后备梯队。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士人断了正常的入仕之路,先有清议之论,又遭党锢之祸,清议转成清谈。

秦汉史教案(推荐五篇)

秦汉史教案(推荐五篇)

秦汉史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秦汉史教案《秦的统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秦灭六国的大致过程及其意义;(2)秦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3)秦朝的疆域(四至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以及本课对秦统一过程及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的讲解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课下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以及观看相关历史视频,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及老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

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情,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努力奋斗,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秦灭六国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的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三、教具:计算机、自制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师生互动探讨等开放式教法。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商鞅变法》的历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到在兼并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使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秦的统一》的学习。

(一)秦灭六国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家班固和《汉书》。

乐府和乐府诗。

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乐舞的发展。

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

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

)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

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

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3. 理解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2. 秦汉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的兴起,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3.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班固等。

4.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史记》、《汉书》等。

5. 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分析屈原、司马迁、班固等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加深学生对秦汉作家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秦汉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对秦汉文学的深入思考。

第二章:屈原与楚辞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 理解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楚国的衰落和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离骚》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3. 《离骚》的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离骚》,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2. 分析《离骚》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欣赏其艺术魅力。

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 《史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史记》的特点:真实、客观、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和事件。

4. 《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3. 学习秦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领会其文学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概述: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发展概况。

2. 诗歌:汉乐府、古体诗、近体诗等,分析《诗经》、《楚辞》等作品。

3. 散文:先秦诸子百家、汉代史传文学等,分析《左传》、《史记》等作品。

4. 辞赋:汉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司马相如、扬雄等。

5. 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2. 鉴赏法:分析秦汉时期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4.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文学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对秦汉文学的理解。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秦汉文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汉文学相关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研究》等。

2. 参考书目:秦汉文学相关研究著作,如《诗经译注》、《楚辞校注》等。

3. 网络资源:秦汉文学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影视资料:秦汉时期的历史剧、纪录片等,如《汉武大帝》、《楚汉传奇》等。

教学计划:第1-2周:秦汉文学概述第3-4周:诗歌第5-6周:散文第7-8周:辞赋第9-10周: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六、教学活动1. 诗歌鉴赏: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诗经》、《楚辞》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2. 散文阅读:选取《左传》、《史记》等作品的部分篇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古代散文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秦汉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韩红宇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2课时)一、学习提示绪论对秦汉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主要内容分四节作了全面介绍及分析。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且终其二代,人才辈出,他们是新兴文体的主要创作者。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从汉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对历史和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士人命运的起伏,民间和文人创作的双向互动等方面反映出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从6个方面论及了汉代文学与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交流是相互的,二者彼此渗透,双向互动,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

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两汉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在此间孕育生成,汉赋、史传散文、五言古诗便是其中的代表。

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初创期、全盛期、中兴期、转变期四个时期,它们综合反映了汉代文学蓬勃发展的全貌,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秦代文学的概貌,要求重点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历史线索及其主要内容,对秦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本章内容将以文体的区别划分为五个部分,故学习中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章节顺序。

二、重点和难点1、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2、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3、汉代文学的分期第一节秦代文学概况统一后的秦王朝由于实行了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加之统治时间短暂,故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却体系完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散文。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极富文采。

第二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即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体。

这里主要指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批辞赋作家。

他们仅仅凭藉文学才能而得到官职,并以文学写作为自己的主要事业。

《秦汉》教案

《秦汉》教案

《秦汉》教案秦汉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掌握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帝国的繁荣时期- 知晓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二、教学内容1.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修建长城和修订历法- 设置郡县制度2.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推行科举制度- 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扩大领土和经济影响力3. 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 农民起义和豪族的斗争- 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兴盛- 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地图等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授课(30分钟)- 讲解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 介绍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帝国繁荣时期。

- 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

3. 讨论(20分钟)- 设立小组,让学生就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政策进行讨论和总结。

- 就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进行思考和分享。

4. 总结(10分钟)- 整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秦汉时期的重要特点和影响。

5.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论文。

四、教学资源- 图片、地图等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相关教材和资料- ___演示文稿五、教学评价- 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表现- 论文的写作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于秦汉时期历史的理解程度六、教学延伸- 组织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或其他与秦汉时期相关的文物展览-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秦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以上是《秦汉》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Note: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basic framework and content for a teaching plan on the topic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___ based on the students' specific 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秦汉文学教案
授课题目汉代辞赋授课类型理论课首次授课时间2019年 3月 5日学时 2
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历史背景,背诵中国朝代表。

2、知道汉赋内容,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各自特点。

3、知道汉赋四大家以及相关成语。

重点与难点1、面向外国学生上古代文学课,需要用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设施增加趣味性。

2、结合现实生活应用,切身感受中国文化。

教学手段与方法1、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
2、用故事,成语丰富课堂
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课堂导入:(15-20分钟)
大家知道秦始皇这个人物吗?以秦始皇引出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讲解。

但是秦朝短暂而亡,后被汉朝取代,由于秦朝存在时间较短,文学成就少,所以一般将秦汉文学放到一起学习。

※可以将秦汉和隋唐时期做简单对比。

课堂呈现:
1、文学历史背景介绍
秦始皇介绍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法制思想
※秦始皇与烟台的故事
楚汉战争(刘邦、项羽故事)
※讲解中国象棋的由来,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2、以表格的形式整理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家
形式如下:
※枚乘生平、思想,《七发》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七”体
※司马相如生平与思想,《子虚》与《上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
(可穿插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子虚乌有的典故由来)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让学生百度汉赋四大家的生平思想和作品及特点。

下节课让学生来讲。

教学后记
1、单纯的理论授课会让课堂枯燥,所以可以穿插爱情故事和成语典故。

2、留一部分空白,让学生自己学习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秦汉文学教案
授课题目司马迁和《史记》授课类型理论课首次授课时间2019年 3月 5日学时 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的文学历史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2.知道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内容,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1.面向外国学生上古代文学课,需要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
设施增加趣味性。

2.结合现实生活应用,切身感受中国文化。

教学手段与方法1.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
2.用历史故事丰富课堂
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复习:让学生上台讲汉赋四大家(15-20分钟左右)
课堂导入:(15-20分钟)
以电视剧《大汉天子》的片头曲和第一集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故事。

课堂呈现:
1、司马迁的生平
家世与家学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学术氛围与司马迁思想人格的形成。

司马迁的经历(劳动、游历、遗嘱、为太史令、宫刑、发愤著书)
2、《史记》的体例与规模整理如下:
※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主要通过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以及各种职业的
各式各样的人物的生平活动来反映历史情况。

第二章秦汉文学教案
授课题目乐府诗歌和文人五言诗授课类型理论课
首次授课时间2019年 3月 5日学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诗歌由来
2、知道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及影响
重点与难点
1、面向外国学生上古代文学课,需要用视频,图片等媒体
设施增加趣味性。

2、结合现实生活应用,切身感受中国文化。

教学手段与方法
1、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
2、用故事,成语丰富课堂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简单的做汉乐府和《诗经》《楚辞》
的对比讨论。

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课堂导入:(15-20分钟)
让学生上台讲汉武帝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教师引导指正。

课堂呈现:
1、乐府概念的双重内涵
2、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四部分整理如下:
重点来讲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3、两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点:抒情诗,叙事诗,现实主义色彩
4、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简单介绍
5、名言名句赏析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乐府诗歌和《诗经》《楚辞》的比较
教学后记
可以借鉴《上邪》让学生说说自己国家爱情诗中表达坚贞爱情的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