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一、研修组磨课时间要求

为了保证研修组磨课有更充裕的时间,研修组课例打磨专题从9月10日开放,与专题五、专题六学习可以同时进行。具体开始时间由各研修组依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研修组磨课完成时间为10月12日。即从10月12日24:00开始,直至课例研究评选结束前为研修组磨课材料封闭时间,这段时间研修组磨课材料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删除。待评选结束后,参评研修组磨课会继续开放使用。

二、研修组磨课的方式

本次研修的集体磨课统一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暂不开放和支持其它变式的磨课操作流程。各研修组只须按照平台设置好的基本流程,制订计划,并完成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式磨课具体环节及要求见下表:

三、研修组磨课注意事项

1、研修组磨课在研修组长主持下进行。磨课各环节操作可观看学习平台提供的视频操作指导。平台在研讨区设置了“对话双对接混合式研修”专门房间是磨课操作的交流区。磨课中的疑问可提到平台问题区的“研修方式”类别中,项目专家会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期待老师共同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老师

们可在平台安排的预操作时间熟悉平台磨课的操作。

2、磨课是从制订计划开始。磨课过程的流程环节、任务分解和时间安排,都将按计划确定的选择在平台上自动生成,因此,研修组要认真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不要提交没有考虑成熟的计划安排。

3、研修组要计算好完成磨课各环节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安排好各环节完成的时间。特别是上课时间的确定,既要与上课老师的实际教学进度相一致,又要保证做好上课前磨课各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4、研修组要依上表9个环节顺序开展课例打磨。完成一个环节、要及时提交这个环节的材料,平台是依据网上材料提交情况显示和反馈各研修组磨课进展情况。全部磨课材料提交的截止时间为10月12日24:00。

5、10月13至14日,由县区开展研修组相互之间的循环评价。即每个研修组要接受其它一或两个研修组的评价,同时要评价其它一或两个研修组的课例研究。单循环还是双循环由县区学科指导组决定并安排,循环评价平台可提供自动随机配对服务。

6、研修组在完成上表各环节磨课后,磨课活动还可继续向下延伸,比如,上课者可进行第二次上课,组内老师可第二次观课等。这些延伸活动由各组自行确定,本次研修任务不做要求,磨课延伸所做工作,供课例研究评价时参考。

7、研修组确定和分解计划任务,各位老师在课例研究中的任务要求,请参照相关评价标准确定。

四、研修组课例研究的评价

1、合格课例研究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合格课例研究评价办法:平台对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合格课例打磨进行自动甄别、统计和反馈。并对该课例记60分。

2、优秀课例研究的评价

(1)评价标准

(2)主评层级和评优层级设定。

◎主评层级:本项目只做省、县(市区)两级评价。县区在入选本县(市、区)优秀课例研究中,再择优向省、市同时推荐。是否评选市级优质课研,由各市决定,全省不做统一要求。县(市区)学科指导小组负责评选出县(市区)优秀课例研究,原则上本县区评选的优秀课例研究占本县区合格课例研究的25%至30 %,并从县(市区)优秀课例研究中按8%的比例推荐到省,参评省级优秀课例研究。县区推荐到省参评的优秀课例研究必须网上填报优秀课例参评表和提供该课例上课的视频录像。省级优质课例研究,由省课程团队负责评选。

◎评优层级。县(市区)级评优等级由各县自定。省级三个学科统一按三个等级评选优秀课例研究。省课程团队从县(市区)推荐的备选优秀课例研究中择优评出25%至30%的二等奖:10%至15%左右的一等奖,其它为三等奖,有科学性、思想性错误的不予评奖。

单项评优(如,备课单项、课例单项、观课议课单项等),县级由县级主管部门决定,省级不搞单项评优。但可对民意推崇的单项予以展示和宣传。

(3)评选办法

县(市区)评优办法由县(市区)自行决定,优秀课例评选可参考研修组全员参与的循环评价。省级评选可将省级评优比例下达到市,由课程团队成员分组分市初评。每个课例研究要经由双线以上主评(即2个以上评委),依据市的规模大小分成评委数量不等的评价组,二三等奖在评价组产生,报省课程团队负责人集体讨论审定。一等奖由评价组提出备选名单,并写出推荐意见,在国家专家组织下,经省团队集体评议后,由课程团队全体成员网上投票或打分方式产生(还可以考虑吸纳县指导小组参加投票)。最后由国家专家组微调确定。经由几十位评委参与的评选,可望评出让人信服的结果。

(4)评选时间

在研修结束前2天,各研修组要完成课例打磨,进入研修组之间的课例研究循环评价。各县区优秀课研案例要在研修结束后

5天内完成,并同天向省推荐优秀课例研究。各县区优秀课例研究推荐到省后一周内,省课程团队完成研修批次的评选。集中评选可利用研修批次集中前的团队集中时间进行。省优质课例研究最终结果在三批研修结束后,与专家总结视频点评一同发布。

磨课操作的补充说明

一、认真阅读《研修组课例研究的操作和评价》及本补充说明。

二、研修组开会讨论制订磨课计划。确定以下内容:

1、目标任务。磨课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可从双对接角度考虑。

2、研究问题。课例研究指向什么问题。问题要聚焦、明确,不要太大太多。

3、磨课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全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磨课系统对9个磨课环节已有预设,磨课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工要逐一讨论确定,不能遗漏。

◎要把握两个关键时间点安排磨课活动:一是截止时间。10月12日为研修组磨课最后完成时间,过了这个时间,进入课例研究评价时间,磨课材料提交不了。二是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的确定,既要与上课老师的实际教学进度相一致,又要保证做好上课前磨课各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任务分工。磨课过程的全部活动要分解到全组每位成员,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任务安排可参照《研修组课例研究的操作和评价》一文中3个表中的具体要求。9个磨课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的任务没有落实,或者组内有一位成员没有承担具体任务,即被平台系统视为计划制订没有完成而提交不了计划。

4、在磨课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工都讨论确定后,应对完成磨课活动的要求、措施和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

5、组内开会上述内容,要详细记录,然后,从组长的工作室(只有组长有填报计划的权限)将所研究的内容逐一填写到磨课系统计划表的相应栏目。

首先确定磨课的学科、学段、年级,填写上课课题,并注明教材版本;

第二,将组会讨论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填写在相应栏目。将完成磨课活动的要求、措施和要注意的事项填写在“说明”栏内。

第三,对应系统预设好的9个环节的任务,逐一选择时间和组内参与的老师,然后提交。

6、磨课各项任务的时间安排和分工确定提交后,即被磨课系统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自动生成并下达给全组成员。组内每位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室都能看到自己在磨课全过程要参与的

活动、所承担的磨课任务及完成时间。全组成员磨课任务经由系统生成后,才能利用平台磨课系统进入磨课活动,系统将按计划中生成的任务,自动跟踪记录磨课活动及其组内每位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组内讨论磨课计划并提交磨课计划表,是研修组磨课的第一步。为了使任务得以落实,磨课任务及其分工一定要经全组老师讨论确定后,才能提交。若因故需要对提交了的任务进行修改,务必在任务完成前做修改。

三、顺着计划表的磨课9个环节,逐一完成磨课活动。

首先,上课老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第一次备课的教案;接着,组内老师,在网上修改教案或在教案下方的评论栏发评论。完成网上的备课研讨,然后召开组会讨论教案,并将记录整理提交上网。直至9个环节的全部完成。每完成一个磨课环节,系统都会自动跟踪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