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合集下载

辽中南地区

辽中南地区

主 要 城 市 简 介
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 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 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5 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中国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大连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有“东北之窗”“ 北方明 珠 ”“浪漫之都”之称,是 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 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 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最 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 城市等荣誉。
主 要 城 市 简 介
鞍山,辽宁省第三大城市,地处辽东半
岛中部,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 而得名。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 业城市,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 “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新中国钢铁 工业的摇篮。是中国特大城市之一,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本溪 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 ,旧名
对策
• 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 • 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 • 着力培育和强化二级中心城市的功能 •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三大都市区
大沈阳都市区是以沈阳为中心,结 合抚顺、本溪、铁岭城市发展空间 调整的战略机遇,发挥辽宁中部城 市群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沈抚产 业经济带、沈本工业经济带和沈铁 工业经济带的带动作用。鞍辽都市 区是结合鞍山和辽阳地缘相近、产 业互补优势,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通过建设鞍海经济带、沈辽工业走 廊,实现鞍山和辽阳城区南扩、海 城北靠,推进鞍辽一体化发展。营 口都市区是结合我省沿海经济带的 开发建设,加快营口港建设,推进 营口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规 模,发展大营口都市区。
LOGO
辽中南地区
1 2 3
辽中南地区简介 发展优势 劣势 经济发展
4
辽中南地区主要城市

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3~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社会经济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第四章城市群(带)发展规划第五章小城镇建设规划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七章资源开发规划第八章重大设施建设规划第九章防灾规划第十章与相邻省(区)的协调第十一章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辽宁省城镇体系健康发展,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远景发展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一条规定,制定《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和调控辽宁省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内容涵盖全省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总体布局、分区规划、配套政策措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跨地区城镇体系规划、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

各市(县)城镇体系规划、各城镇总体规划必须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范围为辽宁省行政区划范围。

第四条本规划基期为2000年,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

第二章社会经济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五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科教兴省、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再造辽宁发展新优势。

近期,老工业基地改造取得基本成效。

2010年,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第六条城镇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沈阳、大连和沈大高速公路沿线城镇,提升锦州、丹东的区域地位,构筑沈大鞍城市带、辽西城市群、辽东边境城镇群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2010年沈阳、大连和部分沿海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沈大鞍城市带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缩小地区及城乡发展差距,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介绍》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重点区域。

区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

该区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

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中部城市群各市和有关科研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日前,省政府批准了这一规划,这标志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互惠共享原则。

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以产业分工协作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重组,实现“双赢”、“多赢”及利益共享。

二是创新优先原则。

促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转换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与投资环境,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定位:逐步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打造成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东北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心。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6.20•【字号】辽政办发〔2017〕67号•【施行日期】2017.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67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辽宁省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7—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6月20日辽宁省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经济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支撑,在促进全省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开放,以及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增长和区域带动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辽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总目标,不断加快建设步伐,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全省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十三五”期间我省实现全面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2016年,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03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39.1%,年均增速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7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32.3%,年均增速5.8%。

经济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攀升,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全省振兴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介绍>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重点区域。

区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

该区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

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中部城市群各市和有关科研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日前,省政府批准了这一规划,这标志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进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4•【字号】辽政发[2014]11号•【施行日期】2014.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4〕1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4年5月24日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4年5月)目录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机遇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节开发原则第二节重大关系第三章目标和任务第一节战略目标第二节战略任务第三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四章优化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第六章农产品主产区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区域发展重点第七章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一节功能定位和类型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发展方向第四节开发管制原则第八章禁止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管制原则第九章区域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第二节投资政策第三节产业政策第四节土地政策第五节农业政策第六节人口政策第七节民族政策第八节环境政策第九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第十章绩效考核评价第一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二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第一节省政府有关部门职责第二节市县级人民政府职责第三节监测评估附件:1.辽宁省重点开发的城镇名录2.辽宁省农产品主产区(点状分布)乡镇名录3.辽宁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4.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成果图5.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序言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经济更发达、区域更协调、人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为了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必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开发我们的家园。

辽阳财政分析报告

辽阳财政分析报告

辽阳市财政专题分析报告一、辽阳市社会经济概况及财政、城投体制及项目简介(一)辽阳市社会经济概况辽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太子河经市郊东、北转折西、南注入渤海,北距沈阳60公里,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溪铁路横跨东西。

优越的地理位臵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东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

下辖五区一市一县。

全市区域面积473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82万,其中城市人口72万。

近年来,辽阳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开创了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在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工作的考核评价中,辽阳市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三名,2006年列全省第二名,民营经济纳税、社会保障和平安建设分别获得省政府单项工作优胜奖。

先后跨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 2007年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评比中名列第一。

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辽阳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环境。

辽阳市面临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机遇,辽化、弓矿公司、庆化公司等大企业加快发展和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同时,辽阳市具有明显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深厚的古城文化底蕴,都为今后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7亿元,较2007年增长20%。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35.4 亿元,较2007年增长 26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44 亿元,较2007年增长35 %。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12万元,增长20.93%。

辽阳市近三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如下表:表1:辽阳市2005年--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单位:万元指标2006年2007年2008年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94 470 567第一产业增加值27.1 32.3 38.9第二产业增加值247.4 295.1 355.9第三产业增加值119.6 142.7 172.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8.8 184.2 244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79 24.99 31.97人均GDP 2.16 2.58 3.12数据来源:辽阳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注: 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含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根据辽阳市确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8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6亿元,5年累计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5%。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4.01•【文号】国函〔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4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辽宁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地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辽宁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0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250.6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7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5%;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40.0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介绍》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重点区域。

区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

该区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

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中部城市群各市和有关科研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日前,省政府批准了这一规划,这标志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互惠共享原则。

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以产业分工协作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重组,实现“双赢”、“多赢”及利益共享。

二是创新优先原则。

促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转换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与投资环境,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定位:逐步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打造成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东北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心。

逐步使这一地区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先导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具有发展活力.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目标:以2005年为基期,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4%,到2020年年均增长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年均增长20%。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2010年年均增长22%,到2015年年均增长20%,到2020年年均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3%。

城镇化率到2010年达到70%,到2015年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

二、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按照分工有序、结构优化、整体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拓宽产业空间,发展产业集群。

立足于发挥“哈大”城市绵延带中心枢纽的作用,沿“哈大”发展轴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构筑“一核、四带、六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带动和幅射作用,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科教文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建成超强的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打造四大经济发展带: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是以沈西工业走廊为基础,共同建设一条沈阳经辽阳、鞍山至营口的通海产业大道,这条大道包括沈西工业走廊、沈阳近海经济区、沈辽工业走廊、鞍海经济带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与四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形成良好衔接,推进辽宁腹地和沿海良性互动发展,成为带动辽宁中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和重要增长极,形成北起沈阳,南至营口的经济隆起带。

沈铁工业经济带是以102国道为轴心,南起蒲河新城,北至毛家店镇。

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铁岭承接沈阳和国内外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工业集中区,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沈本工业经济带是北起沈阳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南延伸到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溪工业加工区、南芬循环经济区。

在空间发展方向上,以钢铁深加工制品、现代中药、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板材生产基地、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加工基地、现代中成药制造基地、旅游休闲服务业基地,最终实现以沈阳对接为主,向辽阳、鞍山和丹东延伸发展。

沈抚产业经济带是按照沈阳“东优”和抚顺“西联”战略,实现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发展共谋、功能共升。

打造以沈抚两市共同母亲河为主轴线的沈抚产业生态环境景观带,构建沈抚两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达区,国际化人居、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

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中心,打造区域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零部件加工向周边城市辐射转移。

鞍山建设成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增强抚顺、本溪的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辽阳建设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营口建设成船舶生产基地。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主要是以抚顺为核心,发展炼油、乙烯、催化剂及精细化工产业。

建设北方重要炼化一体化基地,以辽阳为核心,开发炼油、乙烯和芳烃三大产品链,建设全国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

沈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产业,鞍山和本溪利用焦化副产资源,铁岭利用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

钢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是以鞍钢、本钢为核心企业,营口新鞍钢、抚顺特钢等为辅助支撑,建设钢铁产业及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拉长钢铁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以沈阳新纳米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鞍山、本溪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链,以及抚顺、辽阳、营口等新型材料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以及打造国家生物工程、通信电子、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制药产业集群是以构建国家级新药研发为平台,参与国际中药生产经营标准制定为主攻方向,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培育创新型网络式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一轴、三区、六带”的物流网络体系主框架。

沿沈阳-营口交通线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主轴通道;发展沈阳、鞍山、营口三个物流业聚集区;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南部、鞍山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物流产业带,以抚顺、辽阳为重点的石油化工物流产业带,以本溪、鞍山为重点的钢铁物流产业带,以沈阳、辽阳、海城、营口为重点的轻工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北部地区、铁岭、抚顺西部、辽阳、鞍山为重点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六大物流产业带。

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沈阳为中心,加速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产业与交通、农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

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全面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热点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

加快金融、信息、会展和中介服务业发展,建设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培育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环境。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形成一批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较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中介服务机构。

三、区域城镇建设与布局按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哈大发展轴沿线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将辽宁中部城市群划分为三大都市区和四条城镇发展带。

三大都市区:大沈阳都市区是以沈阳为中心,结合抚顺、本溪、铁岭城市发展空间调整的战略机遇,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沈抚产业经济带、沈本工业经济带和沈铁工业经济带的带动作用。

鞍辽都市区是结合鞍山和辽阳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通过建设鞍海经济带、沈辽工业走廊,实现鞍山和辽阳城区南扩、海城北靠,推进鞍辽一体化发展。

营口都市区是结合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加快营口港建设,推进营口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规模,发展大营口都市区。

四条城镇发展带:铁岭—营口城镇发展带,是东北地区哈大城镇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轴线。

沈阳—抚顺城镇发展带,是推进沈抚同城化和带动抚顺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轴线。

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轴线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沈阳—本溪城镇发展带,是沈阳辐射丹东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沈阳—阜新城镇发展带,是带动辽西地区发展的重要轴线。

加强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经济规模,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四、区域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网络。

建立功能齐全、运输便捷、内外衔接、管理科学等多方式、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

一是区域公路网建设。

重点规划实施沈阳至康平、抚顺(南杂木)至草市(辽吉界)、丹东至海城、桓仁至永陵、丹东至通化等高速公路,使之与沈阳绕城、辽宁中部环线、沈阳至铁岭、沈阳至抚顺、沈阳至大连、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彰武等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构成区域公路主骨架。

配套建设沈西工业走廊相关道路设施。

二是区域铁路交通建设。

以连接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五市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重点,配套实施沈阳枢纽东部环线、沈阳集装箱物流中心工程和本溪枢纽。

通过建设沈西工业走廊铁路、沈丹客运专线和高新线、沈吉线、沙鲅线扩能提速改造工程,实现通道供给能力的提升和运行效率的改善。

同时,以沈阳地铁为中心枢纽,推进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向外辐射至抚顺、本溪、铁岭、辽阳、鞍山等城市,形成放射状的城际铁路交通网络。

三是区域机场建设。

加快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升级改造,拓展新的航空运输通道。

扩建沈阳至桃仙机场高速公路、沈阳地铁南延工程、新建机场西出口道路,全面改善机场旅客集疏运条件,强化机场枢纽地位。

四是区域港口建设。

营口港重点推进鲅鱼圈港区四期工程及A港池的建设,启动仙人岛新港区的开发,加快集装箱、铁矿石、钢铁、油品等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运输设施建设。

五是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一、二期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沈阳石佛寺水库供水工程、本溪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

加快推进中部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中水回用工程等。

五、区域能源保障体系建设遵循“节能优先,供给多元,改善结构,协调发展”的能源保障原则,统筹规划区域能源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引导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和区外能源的稳定供应能力。

一是保障区域煤炭产业发展。

实施沈煤集团西马矿改扩建、抚矿集团东露天矿能源综合开发工程、铁煤集团长城窝堡煤矿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