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气中取水
捕捉空中之水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关于水的说明文

捕捉空中之水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关于水的说明文《捕捉空中之水》说明文阅读原文①空气中有一些水,这也许是一些人想象不到的。
其实,从雨的形成和下降就可以理解,如果气雾分子含水量到达一定比例,就会凝结下降,形成雨。
②不过,在不下雨的时候,空气中也含有水,卫星观测表明,无论什么时候,地球表面都始终有30%的地区被云雾覆盖。
在夏秋季节,即使一块不太大的积云,所含的水分也有10万升左右。
而在浓雾中行走的人,都有过被雾水打湿头发和衣服的经历,可见雾中的含水量不可低估。
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水资源,使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想出了许多办法。
③加拿大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多雾又盛行风的地方,在离地面2米处,将双层的有1平方毫米小孔眼的尼龙布网,架设在与风向垂直的地方。
当浓雾经过尼龙布网时,约有80%较大的雾滴被孔眼捕捉住,经碰撞合并后凝聚成大水滴,这些水滴顺着尼龙布网流到下面的水槽中。
当网的大小为4×12平方米时,最多的一天可从雾中取水700多升,平均取水量为237升。
④德国不莱梅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设备,能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
这种可移动的装置体积只有1立方米,每天大约可提取1000升饮用水。
该设备的核心是一种能像海绵一样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剂(如碳或其它聚合体)。
水被吸附后,采取物理的方法(如阳光照射),使得水从吸附剂中蒸发出来,凝结到凝结器上,再经过消毒和加入矿物质等流程,水就可以饮用了。
这种设备尤其适用于只有海水、成水或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区。
当有雾出现时,设备采集水的效率会成倍提高。
⑤西班牙科学家曾在特内里费岛上建成一座温室,为了解决温室内植物的灌溉问题,科学家将岛上潮湿的空气吸入温室之中,再将温室的四面墙和屋顶进行降温冷却,潮湿的空气便在冷凝的墙体上变成小水珠,汇集起来。
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且还能供人畜饮用、洗涤等。
⑥当然,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属人工增雨——将云中的水分转化为降雨。
瓶中取水实验原理

瓶中取水实验原理
通俗的讲,就是长口瓶内的空气热胀冷缩,冷以后,热空气体积减小,内部形成负压,外界大气压把大口瓶内的水压进长口瓶内,当上升的水产生的压强等于长口瓶外的压强时,水就不再继续上升了
能从上面喷出,因为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液体从习惯中压上来了,而压上来以后,由于液体受到气流影响,所以会水平喷出,这就是喷雾器原理。
做这个实验时,为了成功率高,你要做到如下几点,一、吸管断裂处离水面不要太高,如果过高可以把管子斜过来。
二、吸管越细越好。
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202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自行车构件及配件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塑料车筐B.橡胶车胎C.钢制车圈D.棉布座套2.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A.铁锅B.铜导线C.铝箔包装纸D.金饰品3.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橘子汁(3-4)B.西瓜汁(5-6)C.牛奶(6~7)D.鸡蛋清(7~8) 4.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香蕉皮属于A.可回收物B.其他垃圾C.厨余垃圾D.有害垃圾5.人体每日需要摄入适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元素B.单质C.分子D.原子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A.K2SO4B.CO(NH2)2C.NH4Cl D.Ca(H2PO4)2 7.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乙醇D.天然气8.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用于工业炼铁。
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A.-3B.-2C.+2D.+39.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10.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78%B.21%C.0.94%D.0.03% 11.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O2B.2O C.O2-D.2O212.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沸点低C.能支持燃烧D.不易溶于水13.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气焊B.食品防腐C.供给呼吸D.医疗急救14.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1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泥土C.面粉D.花生油1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盐酸B.大理石C.浓硫酸D.氢氧化钠1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能与氧化钙反应B.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能分解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熟石灰用于改良碱性土壤19.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20.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H B.N C.O D.Al21.下列火箭推进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N2O4C.N2H4D.NH4ClO4 22.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
2023年郑州实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四)化学编码:ZWJT1M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K:39 Ca:40 Cl:35.5 Zn:65 Ag:108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小明为病愈康复期奶奶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其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A.凉拌西红柿B.米饭C.紫菜汤D.清蒸鱼3.为了实现“低碳”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低碳”就是降低空气中CO2的含量B.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促进自然界中的“碳循环”C.使用氢气、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D.利用化学方法将CO2转化为燃料,实现“碳”利用4.实验室提纯粗盐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粗盐称量B.粗盐溶解C.浊液过滤D.蒸发结晶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叙述正确的是()A.有机合成材料:橡胶、羊毛、塑料B.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C.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D.溶液:盐酸、水、白酒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氢气C.氨气D.氦气7.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下列肥料属于磷肥的是()A.NH4Cl B.K2CO3C.KCl D.Ca(H2PO4)28.对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干冰升华体积变大——温度越高,分子体积变大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的运动9.布洛芬[C13H18O2]具有降温、缓解疼痛的作用,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布洛芬是由83个原子构成的C.碳、氢、氮原子个数比为13:18:2 D.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0.误差分析是定最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
沙漠甲虫与空气取水

结果表明:表面③比表面④收集到的水多, 且表面③和④均比①和②收集的水多.这是因为 表面①上的水滴较小,易被风带走或在表面上弹 落;而表面②上易形成大水膜,且凝集水流路不 可预测,导致水不易准确流人集水装置.
二、仿生应用
1.非传统空气取水技术
①. 制冷结露法
太 阳 能 吸 附 式 热 泵 法
沙漠甲虫与空气取水
生 科 101 张源 10102650
2012.05.14
一、沙漠甲虫聚水
位于非洲西南部大 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 (Namib),气候干旱, 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有时全年无雨。但受本 格拉寒流的影响,环境 与秘鲁和智利北部沿岸 的荒漠相似,是极端干 旱的多雾荒漠。
2001年,英国生物学家Andrew发现,纳米布沙漠 的拟步甲科甲虫Stenocara利用由亲水突起和疏水凹槽 组成的背部凝聚空气中水分。
2.“露水库”水壶
帕克·基特所设计的“露水 库”水壶,水壶背部的脊状结 构能够收集露水。这款水壶采 用不锈钢圆顶造型,早晨时的 温度低于空气,所形成的露水 会滑落至一个收集道。
集水机制
“露水库”水壶 一次大约可收集一 杯水,虽然听起来 不是很多,但对某 些人来说,一杯水 却能够决定他们的 生死。
基底和突起侧斜 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 测到的类似荷叶的超疏 水结构,由直径约10μm 且呈规则六边形排列的 半球形结构组成.
(二)、聚水过程
甲虫集水时,环境温度约在17-25℃间,风速 多在5m/s以下,且风中伴有大雾,雾滴直径约140μm。这种特殊环境,不仅要求甲虫背部能集取 风中的小雾滴,而且还需保证背部水珠在未脱落至 甲虫口中之前,能顺利长大而不被风吹走。
甲虫集水时,头部 朝着风向,背部与地平 面约成45°,一段时间 后,背部表面就会有小 水珠形成。
描写取水口的句子唯美短句(精选2篇)

描写取水口的句子唯美短句(篇一)取水口,是一处神奇的地方,它承载着人们对水源的渴望和依赖,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还是黄昏的余晖,都在这里映照出悠远的历史和美丽的景象。
1. 忆起那个春日的取水口,小桥流水人家,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2. 在绿树掩映的小河边,清澈的溪水从取水口潺潺流出,令人陶醉。
3. 取水口是田野和山林的接触点,它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哲思。
4. 在晴朗的日子里,站在取水口边,可以眺望远方的山峦,仿佛置身画中。
5. 每当夏日的午后,站在取水口边,微风拂面,凉意袭人,让人心旷神怡。
6. 从取水口的流水声中,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呼吸,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7. 取水口是田园诗般的存在,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喜悦和宁静。
8. 夜晚的取水口,星光洒在水面上,如同点点珍珠,璀璨夺目。
9. 清晨,在取水口边,可以看到晨曦的霞光悄悄染红了整片天空。
10. 取水口是自然界与人类的交汇处,婉转而动人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11. 取水口的古井,似乎记载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点滴。
12. 到了取水口,仿佛一切烦恼都融化了,只剩下心灵的纯净。
13. 在取水口流水声的陪伴下,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真谛。
14. 在取水口,儿时的记忆常常被唤醒,童年的欢笑和忧愁此刻如潮水般涌向心头。
15. 取水口是乡间小路的尽头,也是幸福的起点。
16. 取水口边芦苇丛生,轻风拂过,发出沙沙的声音,宛如古琴低吟。
17. 湖光山色,映衬着取水口的美丽,令人难以忘怀。
18. 取水口是四季交替的见证,冬日的白雪,春天绽放的花朵,夏日的翠绿,秋天的金黄,都在这里随时变幻。
19. 每当雨季来临,取水口的河水汹涌而至,激起层层浪花,在阳光下泛起七彩斑斓的光芒。
20. 取水口是农田的摄影师,它记录着农民辛勤劳作的足迹。
21. 取水口是心灵的庇护所,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内心的渴望。
22. 那清澈透明的水面,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人们朴素而美好的心灵。
2023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1. (1 分)下列自行车构件及配件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塑料车筐B.橡胶车胎C.钢制车圈D.棉布座套2. (1 分)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A.铁锅B.铜导线C.铝箔包装纸D.金饰品3. (1 分)一些食物的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橘子汁(3~4) B.西瓜汁(5~6)C.牛奶(6~7) D.鸡蛋清(7~8)4. (1 分)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香蕉皮属于( )A.可回收物B.其他垃圾C.厨余垃圾D.有害垃圾5. (1 分)人体每日需要摄入适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A.元素B.单质C.分子D.原子6. (1 分)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 ) A.K2SO4 B.CO (NH2 ) 2 C.NH4Cl D.Ca (H2PO4 ) 2 7. (1 分)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乙醇D.天然气8. (1 分) 赤铁矿 (主要成分是Fe2O3 )) 用于工业炼铁。
Fe2O3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3 B.﹣2 C.+2 D.+39. (1 分)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10. (1 分)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 B.21% C.0.94% D.0.03%11. (1 分)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 O 2B . 2OC . O 2 ﹣D . 2O 2 12. (1 分)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B .沸点低C .能支持燃烧D .不易溶于水 13. (1 分)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气焊B .食品防腐C .供给呼吸D .医疗急救 14. (1 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15. (1 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B .泥土C .面粉D .花生油 16. (1 分)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浓盐酸B .大理石C .浓硫酸D .氢氧化钠 17. (1 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能与氧化钙反应 B .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C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18. (1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能分解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D .熟石灰用于改良碱性土壤19. (1 分)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检查气密性取用固体粉末倾倒液体加热液体 D . A .B .C .C.伸入燃着的木条D.倒入澄清石灰水20. (1 分)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N C.O D.Al21. (1 分)下列火箭推进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2O2 C.N2H4 D.NH4ClO422. (1 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
一个可以从稀薄空气中获取饮用水的塔(内有DIY指导)

个可以从稀薄空气中获取饮用水的塔(内有 DIY 指导) 以下是 Warka Water 3.2的主要细节: 每日水收集: 13 至 26 加仑( 50 至 100 升),年平均值。 水箱储存: 800 加仑( 3000 升)。
尺寸:高度 31 英尺( 9.5米) - 脚印?12 英尺( 3,7 米)。 面积:网格 323 平方英尺( 30 平方米) 收集器87平方英尺(8.1平方米),Canopy?32英尺(10米)。
成本: ?1,000 美元(在埃塞俄比亚生产) 维护:易于维护,清洁和维修。文章内有详细的介绍:国际 慈善机构埃塞俄比亚用它来解决饮用水。 WarkaWater 水塔的 概念诞生 所有照片均来自 WarkaWater 水塔计划 2012 年春天,一位叫 阿图洛-维托里
(Arturo Vittori )的意大利建筑师突然决定 去埃塞俄比亚走走,到那里去兜兜风。飞机抵达首都亚的斯 亚贝巴之后,他与埃塞俄比亚本土建筑师塔德西- 吉尔梅-杰 布里济巴赫(Tadesse Girmay Gebreegziabher)共同踏上了
路向北的旅程,沿途经过了拉利贝拉的传奇岩石教堂和贡德
施工: 10 天, 10 人(手工,无需电力机械)
装配: 2 小时, 10 人。
重量: 176 磅(80 公斤)。
材料: 竹,大麻,金属针,生物塑料。 尔的十七世纪古堡,以及巴赫达尔那片波光粼粼的塔纳湖。 路下来,这位意大利建筑设计师积累了一肚子问题。塔德 西说:“我们在路上看见很多女人扛着大桶走来走去,维托 里就问我她们在干什么。我就告诉他说,她们在取水回家,
因为她们的居住地附近没有可用水源,我小时候也得干这种
亚人艰难的生活现状,看到这里的妇女儿童不得不步行数公 所以我开始琢磨,怎么帮他们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这样, WarkaWater 水塔的概念诞生了: 搭建一个花篮形状 的塔型建
筑,采用竹子或芦苇作为框架材料,利用上面悬挂 的织物来收集雾气。这种轻型结构的设计十分简单,只需要 村民用当地的农作物材料和他们所掌握的编织技能就能完 成。用芦苇搭建的网状结构外壳, 可以收集雾气凝结的水珠, 然后引流滑入底下的储水容器里 —— 这个设计引起了轰 动的反响,获得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据维托里估算,这 种集水装置每天可以存储 50到 100公升的淡水,而且造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靠近古罗马时代修建的城市奇切斯特的苏塞克斯郡,露珠挂满了白垩山丘的草地。
透过11月早晨缥缈的薄雾,我发现了一个池塘。
它神奇般地出现在山顶,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尽管空气很潮湿,这一汪水却完全远离任何泉水或溪流,而且由于地势过高无法获得周围牧场的水。
而这个池塘常年绿波涟漪。
它几十年都没有干涸过,即使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时间的干旱,也没有使其干涸。
那次干旱让河流断流、泉水枯竭,农田也几乎变为了沙漠。
我看到的是一个露水池塘,它的秘密是获得了来自山里空气中看不见的水分。
尽管这些露水池塘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人所遗忘,但它们对这些白垩山丘上遍布的大牧场而言,曾经至关重要。
它们是英格兰地貌中一个隐藏的秘密,直到现在,才出于怀旧之情和为野生动物提供水源被重新认识,得以复苏。
几个世纪以来,露水池塘在整个英格兰南部随处可见。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南部农村编年史学家吉尔伯特·怀特,描述过位于汉普郡塞尔伯恩镇他家旁边山坡上高高的露水池塘,他写道:“池塘从来不超过3英尺深,直径不超过30英尺,里面的水或许不超过2~3大桶,然而从未听说过它干涸,尽管它要为300~400头羊和至少20头牛提供饮用水。
”他说,在夏季山谷中的溪流干涸的时候,山顶上的池塘中却总是有水。
自然学家们往往猜想露水池塘是史前遗迹。
这是可以理解的:许多池塘分布在古代遗址附近。
在南部的白垩山丘,我在靠近西斯伯里马场和查克顿伯里的铁器时代堡垒处看到了露水池塘,在靠近蓝星马场的凯尔特神庙旁也有池塘。
在诗歌《普克山中的小精灵》中,洛德亚德·吉卜林谈到了很早以前,“在原始人于查克顿伯里马场修建露水池塘”。
著名的战地摄影家唐·麦卡林也暗示了同样的古代遗迹。
随便翻开一本他的摄影作品集,其中都有许多精美的露水池塘照片,这些池塘靠近萨默塞特的格拉斯顿伯里岩山。
这里是英格兰第一个基督教堂的所在地,也是著名的亚瑟王宫和亚瑟王的家乡。
但多数露水池塘年代并不久远。
它们于18~19世纪修建,用来给在白垩山丘放牧的羊群供水。
随着羊群数量的下降以及20世纪自来水的到来,它们大量地被淘汰废弃。
池塘挖掘者的最后一位传人是来自奇尔特恩丘陵的史密斯先生,他自称,在20世纪30年代学艺,还在一个写着“父子秘传二百五十多年的工艺”的广告牌上面,留了一个用于免费估价的电话。
他的池塘“保证收集和保存上好的净水,不需任何抽水设备”。
“秘传工艺”是什么呢?在白垩山上,水很快会透过多孔的岩石渗到地下,因此首先需要防水衬砌。
露水池塘的挖掘者用当地的黏土,通过驱赶一群牛在里面“搅拌”达到防水效果。
但这并不能解释池塘从何处得到水。
这是一个不易解释的秘密。
当然,有一些水来自降雨,但露水池塘的真正秘密是获取空气中的水分,在飘过的云雾中捕捉微小的水滴,促使更多的水蒸汽以露水的形式凝结在地面上。
因此,山顶的位置很关键。
随着空气的升高,它会逐渐变冷。
冷空气只能保持更少的水分,因此上升的空气能够形成云雾,形成水珠。
在夜晚,随着山上的空气越来越冷,更多的水凝结成露珠。
当地有一位历史学家名叫马丁·斯诺,多年来一直在绘制苏塞克斯白垩山丘上露水池塘的位置图。
他说,许多池塘选址非常好,建在向山上输送薄雾、潮湿空气的干燥山谷嘴子上。
他推断,过去的牧羊人注意到雾萦绕在这些山嘴子上,青草总是湿漉漉的。
“建造池塘肯定是获取这些水的一种自然的方法。
”但是被池塘挖掘者保存的“秘传工艺”决不仅是个位置的问题。
他们的诀窍是,提供一个尽可能凉爽的、有利于露珠凝结的表面,从而建造一个可以最大限度获取湿气的池塘。
他们通过将稻草垫在黏土下面,把石头放到顶上以便吸收湿气。
稻草隔离了黏土,使它在晚间比下面的土壤更凉。
石头在夜晚散发热量快,会使温度进一步降低。
露水池塘建好后,实际上是从空气中汲取水分。
近几十年来,随着牧场让位于耕作农业,许多露水池塘已经被填平了,其他的也是杂草丛生。
在沃森的山坡上,当地居民依然记得,在通往芬登牛羊集市的路上,牧羊人常常在托尔麦亚农场的露水池塘停下来,让羊群饮水。
今天,那个池塘已经干涸了,中间竖立着一个广播发射塔。
在西斯伯里马场,陆军的坦克已经将池塘的黏土外壳碾碎了。
但还有数量惊人的池塘仍在继续从空气中获取水分。
露水池塘从最近英国恢复和挖掘各种池塘的努力中得以复苏。
国民托管组织改建了一个位于比格诺山上的露水池塘。
这是一座青铜时代的山岗,一条新石器时代的道路和一条罗马时代的道路在此交汇。
苏塞克斯白垩山丘保护委员会2004年在苏塞克斯大学的校园里新挖了一个露水池塘。
斯诺伤心地说:“绝大多数革新者更关心为野生生物提供水,而不是为其本来的用途重建露水池塘。
”比格诺的露水池塘现在长满了茅草及黄菖蒲,还有开着粉红色花朵的拳参,这种植物长在水中和陆地上。
当然,这也很有意义,但是池塘被一道围栏围了起来,羊群无法饮水。
或许,露水池塘比不上其他从空气中获取水分的方式。
支持者们把它们当成农村里的稀罕玩意儿,而不是获取水源的新方式。
但他们的确提醒我们,水经常能从意想不到的来源发现。
例如,露水收集者就在亚德里亚海的几个克罗地亚小岛上以同样方式取水。
在缺水的威斯岛上他们一个圣方济会教堂后面的山坡上平整土地,从炎热干燥的夏季空气中收集水分,并将水输送到水槽中。
在加纳利群岛中的兰萨罗特岛,度假者很少注意到,当地农民用一些火山石将他们的庄稼地围起来,凝聚大气中的水分。
或许最奇异的奇迹是一个世纪前在克里米亚半岛由俄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希·日伯德发现的。
他在一个拜占庭时代的小镇费奥多西亚周围森林的山顶上,发现了13座石制的金字塔形建筑物。
每座有30英尺高,100英尺宽,看起来像墓碑。
但日伯德注意到,它们周围全是一些破损的用红土做成的通向城市的管道,当地人将这些金字塔叫做“水源”。
他由此得出结论:这些管道是收集露水的装置。
他还通过在附近修建了一个模拟装置来证明了这一点,结果连续几年每天产生35加仑水,直到裂开一道大缝后才被废弃。
那么能否以某种相当有规模的方式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呢?在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约105亿英亩水,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倍多。
其中,大约2%已经凝结成云中的水滴,用不了多久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依然处于水蒸汽的状态。
这是一个诱人的目标,人们造出了许多奇妙的机器来获取这些水分。
20世纪30年代,法国气象学家伯纳德·杜勃斯提议建造了一个2000英尺高的烟囱,底部有一个喷水池,以产生向上排出的潮气。
他相信,这将会使上方的空气充满水分,产生降雨。
这台机器并未建成。
但军方一直在进行试验,通过操纵云中的电荷,促进雨滴的形成。
90年代中期,我在前往伊拉克边界的路上,遇到一支小规模的俄罗斯部队,他们正在约旦的荒野中进行类似试验。
但是这方面的成果很少公布过。
在40年代,南非的首席气象学家西奥多·舒曼建议在开普敦外的桌山顶上,安装150英尺高、2英里长的电网,使空气离子化,希望从大气中每天凝聚数百万加仑水。
但同样,这个想法也没有付诸实施。
有些人甚至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
在一个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即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如声波都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
在中国南方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
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这也是对非洲的“祈雨舞”做出了一个有趣的科学解释,祈雨舞曾一度被视为迷信。
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
在温室中从炎热的沙漠空气中凝聚水分,温室用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
当正好有寒冷的近海水流可以被抽到温室里面的时候,温室的效果最好。
英国工程师查理·帕顿在加纳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和阿联酋的阿布扎比以及阿曼已经建成了可行的“海水温室”。
这种温室要求复杂的热量交换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它们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
英国皇家建筑研究院称这个设计是“一个真正有独创性的想法,它具有可以影响世界上数百万沿海缺水地区居民生活的潜力”。
从2002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除了生产水外,热量交换器可以调节温室的空气,因此也给沙漠中带来了凉爽的气候,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作物所需要的水。
在阿布扎比温室,这意味着用同样的水可生产10倍的作物。
在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之一,人们过去曾收集雾水。
收集的场所看起来像一个排球场那样大: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张大塑料帆网。
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雾中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
就像巨大的帆船在山脊上迎风航行一样,这些聚丙烯制成的帆网收集了雾里面三分之二的水分。
每一片帆网有40英尺乘10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加仑水。
微小的水滴在帆网上积聚,直到形成某个大的水珠,通过水槽流向冲岗沟,那是一个只有350人的盛产鱼类和贝壳的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英里外开来的运水车。
这项工程每天平均可以给他们提供4000加仑水。
在历时7年的研究试验之后,埃尔托夫山脊的帆网被认为是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提供饮用水的新方法。
“在我们建立供水系统以前,小镇奄奄一息,”加拿大人鲍勃·舒米纳尔说。
他曾在20世纪90年代帮助智利研究人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从那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进行开发。
“随着供水的稳定,人们开始返回,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
”上面这番话是20世纪90年代他见我时所说的。
5年后,他的这番话得到了更好印证。
小镇的确发展了,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这些帆网无法满足它的需要。
山脊上有足够的空间,但人们并没有安置足够的帆网,政府决定投资100万美元给这个复苏的小镇安装了一条水管。
从此以后,地方当局和镇里都没有人在维护这些帆网了。
这个系统如今已经失灵,破烂的塑料帆网废弃在山脊上。
但这个想法却被其他地方广为接受。
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通常是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
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基础的生态系统。
舒米纳尔的业务不断扩大。
他为其他干旱地区开发了雾采集系统:从加勒比的岛国海地到纳米比亚,从尼泊尔到也门,以及危地马拉和厄立特里亚。
在阿曼,过度开采已经破坏了地下水,海水淡化厂成为主要的供水来源。
那里每年大约有80天有雾。
当舒米纳尔在当地安上网以后,产出的水是智利的10倍。
在也门,中央高原地区预计2010年将用光地下水,他想在山坡古老的水槽上架起帆网来获取水源。
以色列科学家也正在内盖夫沙漠和戈兰高地做实验。
在秘鲁的沙漠以及加纳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也正进行试验。
毫无疑问,这项技术是可行的。
但如果说智利的经验有什么指导意义的话,那就是想办法鼓励当地人使用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