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易错强化+章节小结与提升1.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基础练习(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基础练习(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 t=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D解析:D 【详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会变化,由速度公式sv t=可知物体的速度仅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故选D 。

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 .在0~20s 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 .两同学在0~15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在0~15s 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 处相遇D 解析:D 【详解】A .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1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15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乙的速度为100m 6.7m/s 15ss v t ==≈ 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0~20s 内时间相同,但路程不相同,根据公式sv t=可得,两个同学的速度不相等,故B 错误;C .由图可知,甲在10~15s 内静止,故C 错误;D .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0~10s 内甲运动的快,甲在乙的前面,甲在10~15s 内停止运动,在时间为15s ,路程为100m 时两图像相交,代表甲和乙相遇,故D 正确。

故选D 。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5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5m/s B .6m/sC .6.25m/sD .7m/s C解析:C 【详解】通过100m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6s ,则平均速度100m 6.25m/s 16ss v t ===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 .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D 解析:D 【详解】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同步卫星与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 错误,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难点易错点 题型归类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难点易错点 题型归类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雷区警示1、误差不就是错误、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与测量方法得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得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测量错误就是由于不遵守仪器得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得,就是不该发生得,就是能够且必须要避免得。

2、要判断物体就是运动得还就是静止得,必须选取某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得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就是运动得;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就是静止得、这个作为标准得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就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得,既可以选择运动得物体作为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得物体作为参照物,但就是,不可以将要研究得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一般而言,如果选择得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得运动情况时,结论也不同、4、物体得运动就是绝对得,静止就是相对得、对运动得描述就是相对得。

5、,速度就是指路程与速度之比,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速度反映得就是物体运动得快慢,其大小就是由路程与速度共同决定得。

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得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大;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得时间越短,其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越大,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6、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指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得运动,故做匀速直线运动得物体得速度不随路程、时间得变化而变化,其与路程、时间均无关。

考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及物体长度测量1。

如图所示得物体A得长度就是 cm,刻度尺得分度值就是。

给下列各物体得长度填上合适得单位:(1)中学生得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得高为0、65 ;(3)一课桌得高为0、52 ; (4)物理课本得宽为1.85 。

2、下列关于误差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认真细致得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得错误就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就是可以避免得,而误差就是不可避免得3、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得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得办法就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得长度得刻度尺进行测量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得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得距离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得变化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得长度s,再由ns算出4、如图所示得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得就是( )5、物理小组得同学想利用闪电与雷声得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她们得距离,以下就是四位同学提出得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得应该就是 ( )ﻫA记录刚刚瞧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得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瞧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得时间,再乘声速ﻫ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ﻫ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得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得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考点二:参照物得选择与运动得相对性6、有关参照物得说法正确得( )A、运动得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得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得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7、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得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得物体就是绝对不动得B. 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就是运动得,而桥梁就是绝对静止得C地球与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就是绝对不动得 D宇宙就就是由运动得物体组成得,绝对不动得物体就是没有得8、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就是静止得,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就是运动得,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A. 可能运动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D。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强化+章节小结与提升单元易错强化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强化+章节小结与提升单元易错强化练

单元易错强化练易错点1透镜的会聚与发散1.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b点;若在虚线框内放甲透镜后,光线会聚于c点;若在虚线框内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a点,则甲透镜是凹透镜,乙透镜是凸透镜。

2.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光斑。

若选取与圆孔B相同厚度的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三个光学器件中的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光斑C比圆孔B大,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C)A.只能是凹透镜B.只能是平板玻璃C.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易错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一侧的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离凸透镜1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后,所得到的像是(B)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4.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在主光轴的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A)A.A'在B'的左边,B'端较粗B.A'在B'的右边,A'端较细C.A'在B'的右边,A'端较粗D.A'在B'的左边,B'端较细5.在一个圆柱形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像。

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错误的是(B)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的像只变粗不变高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的像C.当泥娃离水杯某一固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D.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6.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镜头2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7.如图所示,老奶奶用放大镜看书,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应(A)A.保持书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书远一些B.保持书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书近一些C.保持书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书近一些D.保持书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书远一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易错强化+章节小结与提升本章中考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易错强化+章节小结与提升本章中考练

本章中考练1.(哈尔滨中考)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

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1.70cm。

2.(武汉中考)2017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

半程马拉松的距离约为21 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 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5m/s。

3.(上海中考)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首飞成功。

客机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客机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北京中考)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青岛中考)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6.(武汉中考)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7.(上海中考)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

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 m。

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0,则(D)A.v甲<v乙,s0=36 mB.v甲<v乙,s0=12 mC.v甲>v乙,s0=36 mD.v甲>v乙,s0=18 m8.(济宁中考)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C)A.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2.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3.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4.如图所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

若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00m/s,飞机的速度为800km/h,已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4km,则从导弹发射到击中飞机只需()A.9s B.18s C.27s D.36s5.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A.在010s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C.在015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D.在010s6.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甲、乙两物体分别以5m/s和2m/s的速度相对于地面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甲物体作为参照物,乙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3m/s;向东B.3m/s;向西C.7m/s;向东D.7m/s;向西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8.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m/s B.5m/s C.4.8m/s D.4.5m/s9.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1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14.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易错强化+章节小结与提升章末小结与提升 (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易错强化+章节小结与提升章末小结与提升 (2)

章末小结与提升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 真空中传播得最快其速度可近似取为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 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镜面反射 镜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的现象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虚 像应用 梳妆镜、潜望镜等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传播方向 不变光的色散 色散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三原色 红、绿、蓝光的反射和折射角度不同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垂直入射)除外 发生条件不同 所有物质(除黑色的)表面都会反射光,不受入射角大小的限制 不透光的物质不能发生折射,受入射角大小的限制典例1 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解析】凿壁偷光和井底之蛙均对应光沿直线传播;猴子捞月和杯弓蛇影均对应光的反射。

综上所述,D 项正确。

【解析】 D典例2 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则 ()A.a 是b 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B.a 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C.b是a 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D.b 是a 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解析】从水下向水面看,人在水下,鱼也在水下,所以是在同一介质中,因此可判断为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镜面成像,而人在水下,鱼也在水下,所以下面的b 应该是鱼,而上面的a 应该是鱼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01章 《机械运动》易错题整理(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01章 《机械运动》易错题整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对一些常见物品长度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圆珠笔的长度约15cm B.拇指甲的宽度约8cmC.讲台的高度约2500mm D.教室门框的高度约500mm【解答】解:A、圆珠笔的长度约15cm,符合实际,故A正确。

B、拇指甲的宽度约1cm,故B错误。

C、讲台的高度约25cm,即250mm,故C错误。

D、教室门框的高度约2m,即2000mm,故D错误。

故选:A。

2.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別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

取其平均值6.80cm作为测量结果。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L1=6.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B.L1=6.80cm也可以记录成L1=6.8cmC.L2=6.81cm中0.01cm是准确值D.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6.80cm【解答】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L1=6.80cm的测量结果也有误差,故A错误;B、在6.80cm中“0”是估计值,“8”是准确值,在6.8cm中“8”是估计值,所以L1=6.80cm不能记录成L1=6.8cm,故B错误;C、第二次测量值L2=6.81cm中6.8cm是准确值,0.01cm是估计值,故C错误;D、通过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为6.80cm,所以物体长度可能略小于6.80cm,也可能略大于6.80cm,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国庆70周年升旗仪式场景,根据图中信息估测该国旗的高度(竖直方向)是()A.1.8m B.2.8m C.4.8m D.5.5m【解答】解:士兵的身高约1.7m,图中国旗的竖直高度约是士兵身高的1.5倍,在2.8m左右。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记25.46cm、25.45cm、25.66cm、25.47cm,则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应取()A.25.455cm B.25.46cm C.25.496cm D.25.47cm【解答】解: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5.66cm与其它数值的准确值不同,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5.46cm,故B正确。

【单元练】《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专题培优)

【单元练】《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①物体0~1s 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 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 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是0.7m/s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 .只有①②③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D解析:D【详解】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1s 内速度10m/s v =,处于静止状态,故①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4~6s 内速度3 1.2m/s v =,由s v t=可得通过的路程 333 1.2m/s 2s 2.4m s v t ==⨯=故③正确;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由s v t=可得通过的路程 2220.6m/s 3s 1.8m s v t ==⨯=物体在0~6s 的总路程23 1.8m 2.4m 4.2m s s s =+=+=总时间6s t =,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4.2m 0.7m/s 6ss v t === 故④正确。

故选D 。

2.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 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 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 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 A .2m/sB .3m/sC .4m/sD .5m/s C解析:C【详解】小明同学第一段通过的路程为1112m/s 1min 2m/s 60s 120m s v t ==⨯=⨯=第二段通过的路程为2225m/s 5min 5m/s 300s 1500m s v t ==⨯=⨯=第三段通过的路程为3331m/s 1min 1m/s 60s 60m s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0m 1500m 60m 1680m 4m/s 1min 5min 1min 420ss v t ++====++ 故选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8-
解:( 1 )v=72 km/h=20 m/s
由 v=������������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vt=20 m/s×72 s=1440 m 隧道的长度 s 隧道=s+s 车=1440 m+360 m=1800 m ( 2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s'=s 隧道+s 车=1800 m+360 m=2160 m
运行里程 790 km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1-
解:( 1 )由题表数据可得,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所用的时 间为 3 h 31 min。 ( 2 )t=3 h 31 min=26101 h,则列车的平均速度 v=������������ = 79261001khm≈224.64 km/h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2-
5.从上海到南京的K516次快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314次动车组运 行时刻表如表Ⅱ所示。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09:16 0
表Ⅰ:K516 次快速列车 苏州 10:19 10:23 84
南京 12:57
301
第一章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6-
解:( 1 )假设乙同学恰好在甲同学步行速度为1 m/s结束时追上甲同学,设乙同学所用时间为t, 则 1 m/s×15×60 s=3 m/s×t 解得t=300 s=5 min 此时乙同学晚出发时间为15 min-5 min=10 min 已知乙同学晚出发时间为6 min,小于10 min,所以乙必定在甲同学步行速度为1 m/s时追上甲同 学,则 1 m/s×( 6×60 s+t1 )=3 m/s×t1 解得t1=180 s=3 min 即乙同学经过3 min能追上甲同学。 ( 2 )当乙同学晚出发时间为12 min时,大于10 min,所以乙必定在甲同学步行速度为2 m/s时追 上甲同学,则 1 m/s×15×60 s+2 m/s×( t2-3×60 s )=3 m/s×t2 解得t2=540 s=9 min 即乙同学经过9 min能追上甲同学。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3-
类型1 标志牌问题 1.“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 1 )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看到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 数据的含义。请你解释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t2=23:35-21:07=2 h 28 min=16408 h
平均速度 v2=
������ ������2
=
30164108khm≈122.03
km/h
( 3 )可节省的时间 t=t1-t2=26201 h-16408 h≈1.22 h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5-
类型4 综合计算 6.甲同学从学校出发步行去附近的邮局寄信,前15 min 内步行的速度为1 m/s,为了尽快到达邮 局,以后的速度提高到2 m/s。在甲同学出发6 min后,乙同学也想去邮局,为了赶上甲同学,乙同 学以3 m/s 的速度步行。 ( 1 )乙同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甲同学? ( 2 )若乙同学比甲同学晚出发12 min,则经过多少时间乙同学能追上甲同学?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7-
类型2 火车过隧道问题 2.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外婆。他们所坐火车的长度为360 m,当火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72 km/h,如图所示,小马测得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为72 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 1 )这条隧道的长度; ( 2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4-
解:( 1 )K516 次快速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
t1=12:57-09:16=3 h 41 min=26201 h
平均速度 v1=
������ ������1
=
30262101khm≈81.72
km/h
( 2 )D314 次动车组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2-
【专题概述】 速度的相关计算是初中物理首次遇到的定量计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非常
重要。中考一般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考查速度的相关计算,有时也会在计算题中的一个小题中 考查,相对简单。常见类型有结合标志牌的计算、火车过桥或隧道问题、列车时刻表问题。这 类考题注重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路程、时间、速度的同一性, 识读有关表格或标牌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t'=������������' = 4108kkmm/h=0 速度的相关计算
-6-
( 3 )以最低限速 v1=60 km/h 行驶时 t1=������������1' = 61080kmkm/h=3 h 以最高限速 v2=120 km/h 行驶时 t2=������������2' = 112800kkmm/h=1.5 h 则小明告诉爸爸的那段时间是 11:30~13:00。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3-
表Ⅱ:D314 次动车组
上海
苏州
南京
到站时间
21:51
23:35
发车时间 21:07
21:53
里程/km
0
84
301
( 1 )K516次快速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2 )D314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 )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314次动车组与乘坐K516次快速列车相比可节省多少时间?
解:( 1 )v=90 km/h=25 m/s
根据 v=������������可得隧道的长度
s 隧道=vt=25 m/s×60 s=1500 m ( 2 )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s'=600 m-180 m=420 m
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t'=������������' = 24520mm/s=16.8 s
������2 ������2
=
224.4ms=10
m/s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9-
( 2 )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3=v3t1=30 m/s×0.6 s=18 m 刹车后的滑行距离为s4=2×15 m=30 m 所以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
s=18 m+30 m=48 m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7-
7.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发现险情到作出反应需要0.6 s的时间,某司机驾车以54 km/h的速度匀 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从行车记录仪上看到汽车制动后继续 向前滑行1.8 s,测得地上刹车痕迹长达15 m。 ( 1 )试计算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 2 )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达到30 m/s,刹车距离是在普通公路上的2倍,为了避免追尾事故, 两辆汽车必须保持至少多远的距离?
第一章
解:( 1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8-
)由 v=������������得司机在发现障碍物的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

s1=v1t1=35.46 m/s×0.6 s=9 m
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的过程中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2=9 m+15 m=24 m 所用的时间 t2=0.6 s+1.8 s=2.4 s 则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v2=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10-
类型3 列车时刻表问题 4.根据下面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解答问题。
( 1 )G1342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 2 )G1342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南昌西—上海虹桥 G1342
8:43 开 当日 12:14 到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5-
解:( 1 )“上桥 18 km”的含义是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 18
km;“40”的含义是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40
km/h。
( 2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v=������������ = 108.5kmh =36 km/h
由 v=������������得从标志牌到上桥需要的最少时间
由 v=������������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t'=������������' = 22106m0 /ms =108 s
第一章
专题训练( 一 ) 速度的相关计算
-9-
3.暑假里,小蓝乘火车去游玩时,她乘坐的火车总长为180 m。当火车以90 km/h的速度匀速穿过 一条隧道时,她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 s。求: ( 1 )此隧道的长度; ( 2 )若该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600 m的大桥,则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4-
( 2 )如果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标志所示的这段路程用时30 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在 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 3 )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如 下: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计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 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 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