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合集下载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核心, 精神, 改革, 时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并指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

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谓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的发展一刻不会停顿,改革创新也就永无终点,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跨越、跨越、大发展。

正是依靠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一。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弘扬中国精神_实践教学(3篇)

弘扬中国精神_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如何将中国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将中国精神融入实践教学,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1. 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 培养道德品质。

中国精神强调诚信、仁爱、正义、忠诚等传统美德。

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 促进全面发展。

中国精神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意义1. 实践教学的特点(1)注重实践性。

实践教学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注重体验性。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感悟。

(3)注重创新性。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的意义(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弘扬中国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 推进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我们必须有万众一心、 众至成城的强大精神凝聚力。
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 推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创新创造、 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勇于变革、 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 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 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3.推动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
• 伟大创造精神 • 伟大奋斗精神 • 伟大团结精神 • 伟大梦想精神
3.推动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我们 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坚定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自信、文化自信。
感谢聆听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000字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000字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000字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中国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

因此,弘扬中国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每一个心中飘扬。

3. 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破除僵化保守的思想观念,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风尚、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 倡导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法宝。

我们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6.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我们要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注重实践与行动。

弘扬中国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实践。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发挥媒体的作用。

媒体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渠道。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中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全社会共同践行中国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摘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改革创新的基础是人才,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精髓引言: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即是改良、改造,是革除旧的东西,除弊兴利,是将事物中的旧的部分改造成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东西。

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也叫革新。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互相依存、互为动力的动态过程,是手段与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莫不与知识和科技的创新密切相关。

历史学家常常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作为划分人类历史阶段的标志。

如古代社会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近代社会的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如今人类又进入了信息时代。

以科技创新成果及其价值来划分历史阶段,充分反映出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关键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本质实践途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的进程中积累和集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

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大的必要性。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而且延续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基本趋势并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心愿、意志和精神追求。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两个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

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它们的内涵不一致,特征不同,并且具有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

论如何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论如何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经验交流238作者简介:刘凤艳(1975— ),女,汉族,辽宁辽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思政教育。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改革开放精神”。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一、为什么要提出“改革开放精神”(1)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需要。

我们党非常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改革开放这样一场伟大革命,我们党在前三个十年,都有纪念活动并作以经验总结。

但由一般的经验总结升华为一种精神,却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首次明确提出了“改革开放精神”。

这一精神的提出,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也是对40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精神升华。

(2)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不仅在历史中积淀,同时也在时代中孕育,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推动民族精神丰富发展。

在党和人民所经历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传承弘扬和丰富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

(3)深入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需要。

总书记指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精神”的提出,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树起了一面精神旗帜,这面旗帜必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闯关夺隘、砥砺前行、创造奇迹的重要精神指引。

二、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发改革开放的一道思想闪电,是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强大精神武器。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怎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

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作者:张丹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7期
摘要: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优秀思想文化,激发了人们在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活力。

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才能担当起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使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国精神;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发展
“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时代精神的总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中国人们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发展。

其中自强不息显示出了中华人民的刚健有为,勤劳勇敢表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而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及精忠报国,则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厚德载物则蕴含着中国精神固有的内积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也注重于创新精神,《礼记·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正是依靠持续不断的生成、创新与转化传统,中华文明才得以绵延数千年之久,革故鼎新、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其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实践当中,诸如五四运动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传承与发展。

弘扬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使“中国精神”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是我们中国人们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所坚持和继承发展的,国精神也是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走向未来辉煌胜利的精神脊梁。

二、弘扬中国精神,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各种优秀文化品德和价值观的总和,在弘扬中国精神的同时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增进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实现国家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我们伟大的梦想而不断的努力奋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迁,改革创新越来越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使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居高的地位。

尤其是进入新科技革命及其发展的时期,科技创新成了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以力求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奋力激发我国改革创新的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尽快建设
成为创新型国家。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强大的经济和军事的硬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在我国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在汲取中国精神的力量的基础上,激发改革创新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

创新精神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这种“变则通”的思想是对长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由此可看出,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文明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达,因此要把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创新活力统一起来。

一个民族一旦丧失创新精神,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创新精神决定创新能力,因此发扬中国精神的深厚内涵,激发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2]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社会活力,以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激发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中国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不竭动力之源。

三、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与灵魂,其中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品格、历史、灵魂和生命力,形成了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

创新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当代社会创新活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一种文化过渡。

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开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潜能,使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激发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3]实践证明,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爱国主义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核心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

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中国精神的关键性作用,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创造人们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要不断的将中国精神中国现时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指导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并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服务,在中国社会发展腾飞崛起的实践中,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托和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陈山榜.李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8.
[2]张远新.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7.
[3]杜利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以实践为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5.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60.
作者简介:张丹(1992-),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