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价语法看英语动词

合集下载

论传统配价理论与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差异——以动词配价为例

论传统配价理论与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差异——以动词配价为例

教育培训论传统配价理论与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差异——以动词配价为例{晨(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500)摘要:众所周知,随着Tesniere对"价"的引进,"配价”这一概念开始逐渐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中。

传统配价理论以动词为核心,认知语法配价理论则打破了这一规则,通过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多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具体实例重点研究二者在动词配价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为语言教学中语法研究者提供些许借鉴作用。

关键词:动词配价;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传统配价理论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Lucien Tesniere借鉴化学术语中的“价”,创造了“配价语法”*“配价语法”的形成为语言学者研究相关语法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参考价值,如德国语言学家,以赫尔比希Gerhard Helbig为代表的以及当代语言学家菲尔墨C.Fillmore等著名学者都对配价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观点大都倾向于传统配价理论*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发展正是纠正了部分传统配价理论中不明确原则,特别是在研究动词配价方面,完全打破了前者的规则,更具一定的说服力性*1传统配价理论与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本质差异Tesniere认为动词在句子中占据中心地位,属于支配词*句法中引进“价”的概念主要是针对支配词而言,支配词就像一个钩子一样,钩住的配价成分的数量就称之为“价数”,它可以通过所支配成分的数量来判断*因此,传统配价理论抛开了句子的语义层面,遵循“动词中心论”的原则来探讨句子结构的生成机制*相比传统配价,认知语法配价理论则秉持反对态度,它指明不仅动词具有配价能力,句子中的所有成分都具有配价能力,通过对结构体内部各成分之间配价关系的分析能够合理解释句子的生成机制和语义构建*2传统配价理论与认知语法理论对动词配价的个体阐释A:MissLiwroteB:MissLiwroteale t erC:MissLiwroteale t erwithapen传统配价理论下,Tsniere从理论上说明了动词的支配性质,在句子中由动词充当的成分叫做“动核”,其他从属成分称为“动元”,根据动元数量,可将动词分为一价动词(即带有带有一个动元,以此类推)、二价动词、三价动词。

基于配价理论的汉英零价动词比较分析

基于配价理论的汉英零价动词比较分析

基于配价理论的汉英零价动词比较分析随着计算机科学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心理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者对语言、语言学以及翻译研究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

有很多学者研究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本文旨在通过配价理论的角度研究和比较零价动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表现。

配价理论是对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提出了一种观点,即每个语言拥有其自身的语义结构,这种结构完全可以通过语言学术语来描述或者由规范来表现,这一观点被公认为是语言研究之最。

配价理论认为,语言中元素的解释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称作“零价”的元素,它们在说话者之间的沟通中也被称为动词,它们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而是用来表达一种情感的印象;另一类是“非零价”的元素,这类元素具有很强的语言特性,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具体的意思。

因此,本文尝试通过配价理论来比较汉语和英语中零价动词的表达,以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和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一、什么是零价动词零价动词指的是在一种语言中,不携带具有明确意义的动词,而仅具有某种情感词及情感暗示的动词。

零价动词经常用于口头语言中,而且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找到。

它们不表达特定的信息,而是表达一种观点,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表达及传达情感。

此外,零价动词也可以帮助说话者创造一种暗示,从而更好地传达情感。

二、汉英零价动词的比较分析1.语中的零价动词从汉语的角度来看,零价动词包括“嗯,呃,啊,哦”等表示肯定、接受、鼓励或肯定的陈述的动词,以及“哎,哎呀,唉,唉!”等表示不赞同、不接受或者表示问题的动词。

这些词强调的是说话者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具体信息,同时它们也帮助说话者表达出一种情感印象。

此外,这些词还有助于沟通双方之间的情感,从而有助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传达。

2.语中的零价动词从英语的角度来看,零价动词,也称为情感动词,主要有“um, ah, oh, wow”等表示肯定、接受、鼓励或肯定的陈述的动词,以及“ugh, ouch, oh no”等表示不赞同、不接受或者表示问题的动词。

配价语法分析

配价语法分析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东德的莱比锡和西德的曼海姆 产生了两个研究配价理论和依存语法的团体,分别 形成了莱比锡学派和曼海姆学派。
莱比锡学派的领军人物是赫尔比希(Gerhard Helbig) 他和申克( Schenkel) 编写 《德语动词配价词典》(1969) 《德语形容词配价词典》( 1974 ) 《德语名词配价词典》( 1977) 《配价和格理论问题》(1992)
把这类动词称为一价动词。
病、醉、休息、咳嗽、游泳 (不及物动词)
3.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
把这类动词称为二价动词。
爱、参观、讨论、学习
(及物动词)
4.强制要求与三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 把这类动词称为三价动词。 给、送、告诉、退还、赔偿 (双及物动词)
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形容词与不同性质 的名词之间、名词中隐含谓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 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 究和分析的手段就称之为“配价分析”。
最早把比学中“价”(valence) 的概念明确引入语法 研究中。
著 作 《 结 构 句 法 基 础 》(Élément de syntaxe structurale )
2.发展和影响
德国的“配价语法”
第一部采用依存语法的原则来描写德语的语法,是 由赫林格(Heringer) 在1970年发表的《德语句法理 论》 Theorie der Deutschen Syntax
Il dort
1个行动元
他睡觉
3.二价动词(Verbes bivalents) : Il mange une pomme 2 个行动元 他吃苹果
汉语的动词配价
汉语根据动词的配价分类,可以分几类呢?

配价语法的名词解释

配价语法的名词解释

配价语法的名词解释配价语法是关于动词与其宾语、补语以及其他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语法理论。

它研究的是动词如何选择和限制不同类型的成分来构建句子结构,从而表达出具体的意义。

在配价语法中,名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扮演着构建句子意义的重要角色。

配价语法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个方面:选择限制和语义角色。

选择限制指的是动词与不同类型的名词成分之间的限制关系,即动词选择特定的名词成分以构成合乎语法的句子。

语义角色则指的是名词在句子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例如主语、宾语、补语等。

在配价语法中,动词被视为一个中心,而与之相关的名词成分则围绕着它展开。

动词决定了句子的谓词性质,同时也决定了需要搭配哪些名词成分。

这些名词成分可以是宾语、补语或者其他附加成分,它们的存在和选择取决于动词的特点和语义意义。

名词作为句子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具有多种功能和语义角色。

首先,名词可以作为动词的直接宾语出现,说明动作的承受者或目标。

例如,在句子“我喜欢吃水果”中,“水果”就是动词“吃”的宾语,它告诉我们“喜欢”的动作对象是什么。

其次,名词还可以作为一部分动词的间接宾语。

例如,在句子“她给我一本书”中,“我”就是动词“给”的间接宾语,表明“给”的动作对象是谁。

这种情况下,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需要注意动词的要求和限制。

另外,名词还可以作为动词的补语出现,用来补充或扩展动词的意义。

例如,在句子“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困难”中,“这个问题”是动词“觉得”的补语,进一步说明了“觉得”的具体内容。

除了以上常见的角色,名词还可以在句子中扮演其他语义角色,如主语、同位语、状语等。

这些角色的选择和限制则与具体的动词和上下文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配价语法对于名词的解释是重要且必要的。

通过研究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和语义角色,我们能够理解句子结构的组成和意义的表达。

配价语法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语言规则的深入理解,也对语言教学和翻译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动词配价语法研究

动词配价语法研究

动词配价语法研究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那挺有意思的动词配价语法研究哈。

你可别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头疼,觉得这是啥高深莫测的玩意儿,其实啊,它挺好玩的,就像玩拼图,把语言里的小零件给拼得整整齐齐的。

动词配价这事儿啊,简单来说,就是看看一个动词能跟多少个不同的成分搭配。

比如说“吃”这个动词,咱一般会说“我吃苹果”,这里面“我”是动作的执行者,“苹果”是动作的对象。

这就像一场小小的聚会,“吃”是主角,“我”和“苹果”就是来陪它一起热闹的小伙伴。

那有的动词呢,可能需要更多的小伙伴。

比如说“送”,咱们得说“我送小红一本书”,这时候就有“我”这个送东西的人,“小红”这个接收东西的人,还有“一本书”这个被送的东西,一下子就凑齐了三个小伙伴。

这动词配价啊,就像是给动词找合适的伙伴组队。

不同的动词有不同的组队要求,有的喜欢带一个小伙伴,有的喜欢带两个,还有的可能带好几个呢。

比如说“讨论”这个动词,咱们得说“我们讨论问题”,可有时候还得加上个范围,像“我们在会议室讨论问题”,甚至还能再加上个时间,“我们昨天在会议室讨论问题”。

你看,这“讨论”一下子就有了好多小伙伴陪着它,这队伍就壮大起来了。

研究动词配价有啥用呢?嘿,用处可大着呢!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说,要是有人说“他打”,你肯定觉得这句子没说完,因为“打”这个动词一般得有个对象呀,得说“他打人”或者“他打球”之类的,这样句子才完整,意思才清楚。

而且啊,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动词配价也能帮咱们大忙。

不同语言里动词的配价情况可能不太一样,了解了这个,咱们就能更准确地说出地道的外语句子啦。

再说说这动词配价研究的过程吧。

那得像个细心的侦探一样,去收集各种各样的句子,看看不同的动词都喜欢和哪些成分在一起玩耍。

有时候还得做一些小实验,故意把某个成分去掉,看看句子还能不能说得通,就像把拼图的一块拿掉,看看这图还能不能完整。

这过程虽然有点麻烦,但也挺有趣的,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语言王国。

凭借动词的配价与句法语义选择

凭借动词的配价与句法语义选择
第 7卷
第 3期
柳 州职业 技术 学 院学报
J RNAL OF L U HOU VOC OU IZ A ̄ ONAL & T CHNI AL C L E C OL EGE
Vo . No 3 I 7 .
S p.0 7 et 0 2
20 O 7年 9月
凭 借 动 词 的 配 价 与 句 法 语 义 选 择
“ ” 的价 数 问 题 ( 先 生用 的 术 语 是 “ ” : 切 朱 向 ) “ 切 肉 ” 里 动 词 “ ” 是 双 向 动 词 .可 是 在 “ 把 刀 我 切 肉 ” 里 , “ ” 分 别 跟 “ 把 刀 ” 我 切 这 切 这 、
“ ” “ ”三 个 名 词 性 成 分 发 生 联 系 ,应 该 看 成 是 三 向 动 词 。 ( 1 8 ) 我 、 肉 朱 9 0
为 .动词的配价是 它的语义结构 在句法结构 中的映射 。其 实质是动词 的支配功 能的数量化 。它的配 价 要 求 是 由其 语 义 构 成 要 素 所 决 定 的 .不 受 具 体 的 句 法结 构 的 影 响 。 也 就 是 说 。在 具 体 的 句 子 中 出 现 的 配 项 数 目不 等 于 动 词 的价 数 .动 词 自身 的 价 数 不 依 实 际 出现 的配 项 数 目而 定 。 如 果 根 据 不 同 的
211 定 指 度 .。
在 二 价 凭 借 动 词 句 中 ,施 事 性 配项 成 分倾 向 于 由定 指 度 高 的 词 语 充 当 ,而 受 事 性 配 项 成 分 则 倾 向于 由定 指度 低 的词 语 充 当 。这 个 定 指 度 连 续 体 可 以 粗 略 地 表述 为 :
( )凭事成分一般是有标 记配项成分 ,其标记词为 “ 、拿 ”等 ,也可以是无标记配项成分 。 4 用

浅析配价分析法

浅析配价分析法

浅析配价分析法配价分析法最先用于动词方面,后来引申到其它词类。

无论是开始的动词,还是后来的形容词、名词。

配价分析法所用于的方面先是在实词类中,因为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所以在句子中产生歧义的缘由也大多来自于此。

其次,实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是具有更多实际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类,它们的搭配更为多样,而实词中的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等,它们在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往往是单一的。

配价分析法比起之前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在对解决句子歧义上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其二者往往可以起到分化句子歧义的功能,但是关于分析产生句子歧义的原因的时候,前二者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而相对于语义特征分析法,虽然都能分析出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但是就分析产生歧义的结果的话,配价分析法更胜一筹。

配价分析法是针对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它们所能在句子中搭配的其它成分或者意义的的多少来定义词价的多少。

动词中能支配几个行动元就是几价动词,形容词中能搭配几个成分或有几个意义就是几价形容词,名词中能搭配几个成分或有几个依存关系的其它名词就是几价名词。

例如,“抓”这是二价动词,因为“抓”在句中可以搭配这个动作的施事和受事;“生气”,这个形容词放在句中的话,可以想到是什么人因为什么而生气,这样它在句中就有2个搭配成分,所以是二价形容词;“生”这个词当形容词的时候,有6个意义:1.活的,有活力的;2.植物果实不成熟;3.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4.不熟悉的,不常见的;5. 未经炼制的;6.不熟悉的,故“生”是六价形容词;名词的“哥哥”,与之相依存的就是“弟弟”所以其是一价名词;像“印象”,这个名词在句中可以与之搭配的应该是什么人对什么的(产生的)印象,所以“印象”这一名词是二价名词。

“他是小良的先生”和“他是小良的教师”这两个句子是不同的,如果单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或语义特征分析法的话,分析出来的都是一个结论,这两个句子是相同的语法成分。

汉语配价语法

汉语配价语法
3.信息结构。对信息结构特征的表达手段的分析。 徐杰、 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刘丹青、徐烈炯《汉语焦点结构?quot;连"字句》(《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作"篇章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研究的课题如:篇章结构、篇章连贯、信息结构、句子的主位结构等。
功能语法的主要门类有:
1.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Typology-Universals)研究;
2.语义认知语法(Semantics and Cognitive Grammar)研究;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4.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研究;
朱德熙首先明确地把配价语法的思想引进汉语语法研究。他在1978年发表的《"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国语文》第1.2期)中,用动词配价的观点分析动词性成分加"的"构成的"的"字结构的歧义指数等问题,引起了许多语法学者对配价语法进行研究的兴趣。比如,文练(1982)《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第1期)讨论了确定动词向的前提和标准。吴为章(1982)《单向动词极其句型》(《中国语文》第5期)对单向动词进行了次分类,并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单向动词构成的各种句式。廖秋忠(1984)《现代汉语中动词的支配成分的省略》(《中国语文》第4期)分析了动词的配价成分的省略问题。刘丹青(1987)《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南京师大学报》第3期)讨论了形容词的配价问题。袁毓林(1989)《准双向动词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讨论了"辩论、握手"等其中一个从属成分必须由介词引导的双向动词及相关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传统语法过于强调句法,忽视了语义,对动词的分析停留在句法层面。

而配价语法打破了主谓核心说,从以动词为中心出发,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并将语义引入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

用配价语法解释英语动词,不仅可以避免母语思维的干扰,减少二语习得中动名搭配与名动搭配的失误,而且对英语动词的教学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配价语法;英语动词
1 配价语法
“价”(valence),也称为化合价,是化学术语,指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五十年代法国语言学家l.tesnire把这个概念引入到语言学中。

价在语言学中指核心词(名词、动词及形容词)支配其他类词语的能力(夏保利,2001)。

1953年l.tesnire 在他出版的《句法结构概要》(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rale)中首次使用“配价”这一概念。

1959年问世的《结构句法基础》(ele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标志着配价语法理论的正式形成。

配价语法理论的基础是依存语法。

它从句子成分相互依存或从属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配价语法理论中,l.tesnire借用化学中原子价(或称化合价)“价”的概念,目的是把动词对句法结构中依存的名词性词语(或称“行动元”)支配能力,比作原子能钩住多少个其他元素(徐永生,2004)。

根据配价语法,构成句子的并不只是表面所能看到的词,更重要的是词与词之间的关联,这种句法关联建立起了支配词与从属词之间的关系。

述位动词具有支配名词词组或副词词组的性能,前者构成“行动元”.后者构成“状态元”。

理论上讲,状态元的数量可以有无限个,而行动元的数量却不能超过3个,即主语、宾语l和宾语2。

行动元的数量决定着动词的价.有几个行动元就是几价动词(郅友昌 & 刘万义,2000)。

20世纪60年代,配价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德语语法研究中。

初期的配价研究只针对动词,并且只停留在句法层面,以动词为中心,即一个动词旁边有几个空位,这个动词就是几价动词。

只有当一个动词所有的空位都被填满时,才可以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后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句法配价所组成的句子与实际情况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于是把语义引入配价中就非常有必要,使组成的句子既合乎句法,又合乎语义。

语义与配价语法相结合,不是单纯地描写某个句子成分的语义格,而是描写动词与它的补足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配价语法的研究由此从句法层面面转入到语义层面,两者相互补充。

有学者总结,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被广为接受(夏保利,2001)。

2 从配价语法看英语动词
2.1 英语动词的配价语法分析
传统语法中讲到名词、代词、非谓语动词都可以作宾语,然而宾语的选择也应当考虑语义问题。

配价语法打破了传统语法中主谓核心说以及把句子作为主谓线性结构进行描述,而是把动词看成中心,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因此能更好的从句法和语义层面来解释名动搭配和动名搭配。

关于动词配价,需要明确其三个前提:
(1)动词在句子结构中是支配成分,即处于中心或领先的位置;
英语动词的配价结构可以分为五类:
①零价结构:(虚主语)+动词
例:it hurts. it drizzled.
②一价结构:主语+动词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一个空位
例:the dog barked.
③二价结构:主语+动词+表语/宾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两个空位
johnson closed the door slightly.
④三价结构:主语+动词+宾语+状语/宾语补足语
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三个空位
miss zhang taught us physics.
foods give your body all the energy it needs.
⑤四价结构:主语+动词+宾语+副词+限制语+介词准宾语
动词为配角成分开辟四个空位
例:she played me off against the doctor. (陈脑冲,1986)
(2)动词在其周围给配角成分和说明成分开辟一定的数量空位,配角成分和说明成分受动词的支配;
(3)配角成分有数量限制,不得超过三个(张博尧,2007)。

2.2 名动搭配的配价语法分析
不同动词的配价结构不同,该结构对主语有语法和语义层面的要求,这是由动词的类型和含义所决定的。

反之,主语确定后,对所搭配的动词也有要求和限制。

受到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中国的二语学习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王小军,2009)。

2.3动名搭配的配价语法分析
根据上文提及的配价前提,处于中心地位的动词支配其说明成分和配角成分,与动词搭配的名词应该从句法和语义上都符合配价要求。

3 小结
传统语法描述的是句子的表层结构,即用来传达信息的句子的最后形式,时态、语态、被动、省略等传统语法项目的重要性不可否认。

配价语法探讨的是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句子在形成表层结构之前的状态。

动词配价探讨了动词与其说明成分和配角成分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把动词研究从句法层面扩展到语义层面,但是配价语法没有涉及到时态、语态等传统语法项目(夏保利,2001)。

因此,在英语动词的教学中,应该有效结合传统语法与配价语法,一方面要以语块为单位,加强作为整体词块的搭配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动词语义结构的分析与讲解,准确传达信息,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