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寄生虫病检测检验技术

5516.1-2005

寄生虫病检测

检验技术

1一般检查法

1.1粪便的检查

粪便检查是确定肠道寄生虫病诊断的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属于临床化验室常规检查的方法之一。

1.1.1直接涂片法

此法用于检查虫卵、滋养体和包囊。为了避免遗漏,一般需连续检查三张涂片。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缺点是阳性率较低,视野中杂质较多,虫卵或原虫少时不易查到。1.1.1.1生理盐水涂片法:

操作方法

(1)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于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

(2)用便签挑取约火柴头大小的一块粪便(约0.1g),置盐水中涂抹均匀,成半透明的混悬液,其厚薄以透过书上的铅字为宜,如果太厚阻碍光线的透过,太薄则影响检查效果(必要时加盖玻片)。

(3)先用低倍镜观察,从边缘开始来回顺序推动移动器,仔细寻找虫卵。

(4)找到虫卵后,应将虫卵移至视野中央,辨认是何虫卵(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注意事项:

(1)检查痢疾阿米巴原虫时,要挑取带有脓血的粪便。

(2)检查原虫包囊时,所取的粪便应再少一些,粪膜涂的再薄一些,否则包囊不易找到。

(3)检查原虫滋养体时,要注意保温,避免化学药品和尿的污染,影响滋养体伪足的运动。

(4)防止涂片变干,可随时滴加生理盐水。一般不用油镜观察。

(5)某些植物细胞很像虫卵,是要加以鉴别,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不象虫卵那样规则,外形多扁平,用嘴轻吹时,植物细胞往往易翻动或变形。

(6)要注意虫卵与人类酵母菌的区别,很易与包囊混淆,酵母菌为无色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大小不一,内含一个较大的透明体,其四周有狭窄的细胞浆,浆内含有少数折光形小体和核,有时透明体偏于一边。如用蒸馏水稀释粪便涂片,酵母菌即被裂解消失,而原虫包囊仍存在。

(7)只有雄性寄生虫也无虫卵,切勿随意报告阴性结果。

(8)采集的标本要新鲜,一般不宜超过一昼夜,否则原虫或某些虫卵易变形或者死亡,引起误诊;采集标本的容器要清洁,避免与化学药物或尿混合,否则原虫滋养体很快死亡,影响检出率。

1.1.1.2碘液涂片法:

用碘液代替生理盐水,适用于肠道原虫的检查。

方法

(1)检查原虫包囊时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然后取少许粪便,于碘液中,涂抹均匀,便可检查。

(2)检查原虫活滋养体时,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膜附近滴一滴碘液,取少许粪

便在碘液中涂匀,勿使两块粪膜相混合,盖上盖玻片,便可观察。这样的涂片一半染色,检查包囊,另一半不染色,可以检查活滋养体。

试剂:

1、碘液染色液:

碘化钾4g

碘2g

蒸馏水1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碘溶解后,再加水到100ml。

2、碘伊红染色液

碘液:碘化钾5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加碘至饱和。

伊红液:伊红饱和于生理盐水中。应用时将上述两液等量混合。

注意事项:

(1)碘易升华,放置数日变淡、均以原液瓶底有碘片沉集,每日取少量上清液使用为宜。

(2)碘液过浓,易使标本沉集成块且使原虫染色过深,而致构造不大明显,故在使用时,注意调节碘液量。

(3)碘、伊红染色时背景较深,不如使用碘液时背景清楚。

1.1.1.3快速染色法

快速染色法用于肠道原虫的快速诊断。

固定液的配制

丙酮50ml

冰醋酸50ml

甲醛溶液10ml

邵氏液890ml

以1.25g酚复红与0.5g耐绿混合于上述液中即可使用。混合液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严密封口,二个月后染液仍稳定,染色结果不变。

操作方法

(1)用棉签将粪便在玻片上涂成薄层。

(2)用滴管将混合液滴在粪涂片上,并将粪膜完全盖住,使之染色并固定。

(3)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待蒸汽出现后,即可缓慢地在火焰上经过2~3次。

(4)立即用自来水轻轻冲洗。

(5)分别依次放置于50%及70%酒精中,每次各需时30秒钟。然后放在95%及纯酒精中,各15秒钟,最后置于二甲苯中透明1分钟。

(6)封固于香胶中,即能做镜检。

用此法染成的标本外观与苏木素染色法相同,呈蓝紫色,核的微细构造与拟染色体特别明显,所需时间仅2.5分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而且保存液与固定液混合于染液中。染色标本可保存两个月,染色的特征上都没有明显的改变。

1.1.1.4煌焦油蓝、伊红染色法:

此种染色法是一种活体湿片快速染色法,不影响阿米巴原虫的活力,着色不明,便于检出虫体和鉴定虫种。

试剂的配制

甲液:

煌焦油蓝0.2g

氯化钠 6.35g

枸橼酸钠 1.1g

饱和氯化钠溶液0.1ml

蒸馏水100ml

乙液

水溶性金红 1.0g

蒸馏水100ml

用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合。

操作方法: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

(2)用便签挑取少许粪便的粘液部分,与生理盐水混合,涂成适当的粪膜。

(3)加上述混合染色液一滴,混合之,覆置盖玻片。

(4)先用低倍镜找到,然后换高倍镜鉴定。

1.1.2浓集法:

用较多的粪便,将其中的虫卵或包囊集聚在一个小范围内,便于检出,其阳性率比直接涂片法高;缺点是较直接涂片法复杂,时间也较长些。浓集法又分为漂浮法和沉淀法。1.1.2.1漂浮法

利用虫卵和包囊的比重小于液体比重的原理使线虫卵或包囊浮集于液面,以增加单位面积虫卵和包囊的含量,提高检查效果。通常用的方法有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硫酸锌离心浮聚法。

(1)饱和盐水漂浮法:

试剂的配制

食盐40g

蒸馏水100ml

加热至沸,冷后取上清液使用。如每95ml内加5ml40%甲醇溶液,可起固定的作用,有利于吸虫卵的上浮。

操作方法

○1取0.5~1g的粪便放入漂浮瓶内(一般可用链霉素瓶代替)。

○2加入少量的饱和盐水(约为容器的1/3即可),用便签搅拌成均匀的混悬液。

○3再加入饱和盐水至漂浮瓶口,使液面略高于瓶口而未溢出为止。

○4在瓶口盖一载玻片,静置10~15min后,将载玻片迅速上提翻转,立即镜检。

注意事项

○1此法适用于线虫卵的检查,如果漂浮时间过长,可使虫卵及包囊变形,甚至下沉。

○2浮集于表面的杂质在放置载玻片前,要清除掉,否则影响检查结果。

(2)硫酸锌离心浮聚法

操作方法

○1取1份粪便与10份温水调合成混合液。

○2取两层纱布过滤于离心管内。

○3用2000~2500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min,弃去上层液体,再加水少许,将沉淀物调和,再离心,反复2~3次,至水清为止。

○4弃去上清液,加入硫酸锌液(比重1.180即33%的溶液)少许调匀,再加入硫酸锌溶液,随加随调匀,使液面距管口约1cm即可。

○5再离心沉淀1min。

○6用白金耳取表面的液体于玻片上镜检。

1.1.2.2沉淀法

利用虫卵比重大于水的原理,使其下沉在水底。缺点是对于比重略大于1的原虫包囊效果较差,检查费时较多。沉淀法又分自然沉淀法和离心沉淀法。

(1)自然沉淀法

○1取20g左右的粪便放在烧杯内,加少许清水充分搅拌,再加入20倍的水,边加水边搅拌。

○2用二层纱布或60~80目的铜筛将其滤入500ml的三角量杯内。再加满水,静置20~30分钟。

○3弃去上清液,重新加满清水,静置15~20分钟,如此反复数次,至上清液清晰为止。

○4弃去上清液,取沉渣镜检。

(2)离心沉淀法

用离心机离心,可加速虫卵下沉,缩短检查时间。

操作方法

○1取黄豆粒大小的粪便一块,加入10倍的清水,搅拌成混悬液。

○2用二层纱布或60~80目的铜筛将其滤入离心管内。

○3以1500~2000r/min速度离心1~2min,弃去上清液,加入清水,调匀后再离心沉淀,至上清液清晰为止。

○4取沉渣镜检。

注意事项

○1所取粪便必须充分搅匀。

○2离心机启动要逐渐加速,停止时要逐渐减速,避免因其骤起或骤停使离心管互相撞击而破碎或扬起沉淀物。

○3弃去上清液时动作要快,避免沉淀物随上清液流出。

(3)消化法

此法为目前检查肝吸虫卵常用的方法,检出率较高。

○1取10%氢氧化钠溶液5ml,置试管内。

○2取粪便1g放入试管内,充分搅拌,静置1h。

○3吸取管底沉渣,滴于载玻片上镜检。

(4)醋酸—醚浓集法

本法对虫卵浓集颇佳,醋酸能溶解碳酸盐类,消除粘液物质及使一部分脂肪水解,醚能溶解剩余的脂肪及渗透混悬物质,使其比重减轻而浮于液面易与虫卵分离。

操作方法

○1取粪便1~2g放入试管内,加入5%醋酸溶液约10ml,以玻棒充分搅拌均匀。

○2用一层纱布过滤于离心管中,加入等量醚液,塞住管口,用力振摇1min。

○3离心数分钟,此时管内自上而下分为醚层,粪内粗大物质渣滓层,醋酸液层及沉淀层等四部分,虫卵在管底沉淀层内。

○4用毛细吸管取沉淀少许于载玻片上镜检。

○5醚层适用于隐血试验。

(5)汞碘醛沉淀法

本法同时有浓集,固定及染色的作用,对原虫的滋养体及包囊效果较好,也可用于集卵。

试剂的配制

汞碘醛染色液

卢戈氏液(碘5g、碘经钾10g、蒸馏水100ml)1ml

甲醛 1.5ml

硫柳汞酊7.5ml

用时将三种液体按上述比例配制卢戈氏液,超过一周后不宜再用。

操作方法

○1用2层纱布过滤于离心管中,加乙醚4ml,加塞后用力振荡。

○2静置2min后,离心1min。

○3弃去上清液,取沉渣加盖玻片镜检。

1.1.3肛门外检查法

主要检查产于肛门附近的蛲虫卵和污染肛门附近的带绦虫卵,有时在肛门附近还可发现血吸虫卵,此外阿米巴患者遇有肛门溃疡时,亦可从溃疡处检查阿米巴原虫的滋养体。因此肛门外检查法已不限于检查蛲虫卵。此法分为棉拭子法和透明胶纸法。

1.1.3.1棉拭子法

1、操作方法

(1)取10cm长的棉签一根,用时先在生理盐水中稍加湿润。再于受检者肛门周围皱襞上揩拭。

(2)然后将棉签置于试管内(也可用干净的青霉素小瓶),加饱和生理盐水至容器的1/3处,用力振荡棉签约半分钟,迅速将棉签提起,并将棉签在管壁上挤去盐水。

(3)加饱和盐水至试管口,盖以载玻片,漂浮5~10分钟后取下镜检。或以1500r/min 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吸取沉渣镜检。

注意事项

○1检查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刚起床的时候。

○2所用棉签刚刚湿润即可,切不可沾水过多,或带有悬滴。

1.1.3.2透明胶纸法

(1)取透明胶纸卷,剪成宽1~2cm,长3~5cm的胶纸条,贴于载玻片上备用。

(2)将有胶纸的一面贴于受检者肛门周围皱壁上。

(3)把粘有虫卵一面的胶纸放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1~2滴,使胶纸平展,便可镜检,如加二甲苯后虫卵更为清晰。

1.2血液和骨髓的检查

血液检查法是诊断丝虫病,疟疾等最基本的方法,骨髓检查法是诊断黑热病较常用的方法。

1.2.1微丝蚴的检查

采血时间应在夜间十点钟以后至次晨2点以前,为微丝蚴在末梢血液内活动最多的时间,尤为患者睡后再唤醒效果更佳。

1.2.1.1新鲜血片法

操作方法:

(1)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手指。

(2)待干后用采血针刺破耳垂或手指,待血自然流出。

(3)接一大滴,放载玻片中央,盖一盖玻片。

(4)置低倍镜下观察,如有微丝蚴可呈蛇形蠕动,碰撞血球,使红血球摆动不停。

注意事项:

(1)采血时间最好是在夜间。

(2)采血量不宜过多,否则血球会将虫体遮盖,但又不宜过少,血量太少,又影响检出率。

1.2.1.2厚血片法

操作方法

(1)取血时间仍在夜间采血为好。

(2)取血部位和方法同新鲜血片法。

(3)取血量为三大滴。涂成均匀的厚血膜,约为2cm长,1.5cm宽的面积。自然晾干,干后放蒸馏水中冲洗5min,将血红蛋白溶去,至血膜灰白色为止。

(4)干后,放甲醇或无水酒精中固定。

(5)水洗后,用已稀释的吉氏染液染色30min。

(6)用水冲洗后,再放入0.5~1%盐酸中数秒钟,使新染的片子更加显明。

(7)水洗,干后镜检。

(8)如做成永久染色标本,其法将染好的干片子,直接用加拿大树胶封片。

注意事项:

(1)所用的载玻片,要干净,无油渍。

(2)染色时间以染色液的浓度和温度而定,可常在显微镜下观察,调节染片时间长短及染片的效果。

(3)血片不宜涂得过厚,以免干燥时虫体破裂,且在溶血过程中血膜很易脱落。

(4)如不染色只能看出虫体,但不能鉴别种类。

(5)涂片制好后,要放安全地方,切勿使蝇类舐吸,也应防止灰尘落上。

(6)微丝蚴应与棉花纤维鉴别,棉花纤维长短皆不一致,且其中无体核。1.2.1.3离心沉淀浓集法

操作方法:

(1)取静脉血2ml,立即放入盛有0.4ml3.8%的枸橼酸钠的离心管中。

(2)混合后加入8~10ml的水,按住管口,倒转数次,使红细胞溶解。

(3)红细胞溶解后,离心沉淀,以3000r/min,离心3~5min。

(4)倾去上清液,后加0.05mol/L氢氧化钠8~10ml。(可溶去纤维蛋白),按住管口,用力振荡数次,放置5~10min。

(5)待纤维蛋白凝块迅速溶解再离心。

(6)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取全部沉渣镜检。如需鉴定微丝蚴的种类,可进行染色,再镜检。

注意事项:

(1)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最好用细管吸出,以免将沉渣倒出。

(2)振荡后放置时间可稍长,使虫体全部沉淀下来。

此法优于厚血片法的是微丝蚴比较集中,沉渣少,涂片干净,染色良好,适于鉴别虫种。

1.2.1.4微丝蚴白天诱出法:

诱出微丝蚴:

操作方法:

白天口服海群生50~100mg,可诱出马来微丝蚴,服药后5min末稍血液中即出现微丝蚴,15~30min达高峰,采血、涂厚血片、固定、染色、镜检。

1.2.1.5微丝蚴计数法:

操作

(1)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20ul,涂成厚血膜。

(2)干后,溶去血红蛋白,染色。

(3)以显微镜计算全血片微丝蚴,并报告微丝蚴XX数/20ul。

1.2.2疟原虫检查法

1.2.2.1厚薄血片法

操作方法

(1)取一洁净无油脂的载玻片,再另取一张做推片用的完整无损的载玻片。

(2)取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无名指的指尖,待干后用刺血针针刺出血。

(3)用载玻片靠近耳垂或手指待自然流出一滴于载玻片的2/3处。

(4)取推片将其一端的边缘接触血滴。

(5)以45°角与前一载玻片上的血滴相接触,待血液沿边缘展开后立即向左边轻轻迅速推成一薄血膜。

(6)薄血膜制成后,立即再挤耳垂,取血2~3滴在此载玻片的1/3处,将血涂成约1cm的厚血膜。用余下的边缘写上标号如姓名、年、月、日等。

(7)制成后,将玻片平放,待干后固定染色。

(8)将自然晾干的薄血膜,用甲醇或纯酒精固定1~2分钟。注意甲醇不能碰上厚血膜处,以免血红蛋白被固定。

(9)可将血片放入(37℃)温箱中,则可缩短在室温的时间,约1h许,即可干透。

(10)将厚血膜用蒸馏水溶去血红蛋白晾干。待染。

(11)加已稀释好的吉氏染液(20份PH7.2~7.4的缓冲液加1份吉氏染液),滴于已固定好的厚薄血膜上染30min,或加瑞氏染液1min,再加蒸馏水,混匀,染3~5min。

(12)水洗、干燥,镜检。

注意事项

(1)取好在病人寒战发作前取血检查,阳性率高。

(2)不同种类和不同时期的疟原虫,对临床选择药物治疗有关,故检出后要分类、分期、做出报告。

(3)在染色过程中不要将片子都放在一个染色缸内,以免片子之间相互污染。

(4)冲洗时防止流水直接冲血膜,以免血膜脱落,其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使环状滋养体的细胞质和茂氏小点洗掉而看不清楚。

(5)如果血片上有瑞氏染剂沾污时可将95%酒精或纯酒精于血膜上,回转几次,使稍脱色。约15min,但要掌握好时间,即不能过长也不能太短。

(6)最好先做几张试染的片子,当把染液的稀释度调好,时间掌握好,方可进行大批的染色工作。

(7)若血膜染得偏碱性(红细胞着紫色)可将血片浸于生理盐水中校正数分钟。

(8)血膜用久退色,需复染时,可放入稀释好的吉氏染液染2~6h,再浸于1%硼酸溶液中褪色,然后用中性蒸馏水冲洗。亦可先用甲醇或1%硼酸溶液把归血片褪色数分钟,用中性蒸馏水冲洗,干后用已稀释之吉氏染液如常染色。

1.2.2.2血液浓集涂片法

操作方法

(1)取用草酸钾与草酸铵混合抗凝剂抗凝血液移入红细胞比测定管内。

(2)以2000r/min离心10min。

(3)吸去血浆后,吸取白细胞层下的上层红细胞作涂片

(4)染色镜检。可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

1.2.2.3皂素浓集法

操作方法

(1)取枸橼酸或EDTA抗凝血2ml,加入1%皂素生理盐水1.5ml混合均匀。(皂素1g,生理盐水100ml)。

(2)待完全溶解后离心沉淀。先以3000r/min离心1min。取上清液至第二管,然后两管再以3000r/min离心15min。

(3)各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4)第二管多见是环状体,第一管多见是阿米巴样滋养体与裂殖体。

1.2.2.4皮肤划痕法

本法用于检查恶性疟原虫的一种诊断方法。

操作方法

(1)用70%酒精棉球消毒背部两侧肩胛骨之间或上臂外侧的皮肤。

(2)用锐针同种牛痘一样的划破皮肤2~3道,相距间1~2毫米。

(3)挤出微带血液的组织液制成厚、薄血膜均可。

(4)按常规染色,干后镜检。

注意事项

(1)划皮时要注意深浅度,划得太浅,血液不能流出,达不到检查的效果,划得太深血液大量流出反而降低效果。只划破毛细血管为宜。

(2)因恶性疟原虫在内脏及皮肤的毛细血管内进行裂体生殖,故此法阳性率高,可见到恶性疟的大滋养体,裂殖体及幼稚的配子体。

1.2.2.5梯度分层浓集法

用于疟疾的免疫学诊断的研究,为了制备裂殖子抗原,需要从感染血液中分离裂殖体期所寄生的红细胞进行短期培养。以便收集红细胞外的游离裂殖子,可用阿拉伯胶密度梯度离心方法。

操作方法

(1)取25%阿拉伯胶液3ml,缓慢置于离心管中。

(2)将感染疟原虫的血液3ml慢慢的放入离心管的上层,切莫混合。

(3)600r/min离心5min。

(4)再以1000r/min离心10min,结果可以看到在阿拉伯胶之上的沉淀为第一层,内含有大量裂殖体和少数滋养体仅见极个别的正常红细胞,在离心底部的沉淀为第二层,如感染的血中有环形体,则在第二层沉淀中有环状体,部分滋养体和裂殖体,以及正常红细胞。

需要分离纯裂殖子作为免疫原,则可取上述第一层沉淀层中之裂殖体,经磷酸缓冲糖溶液离心洗2次后接种于营养液中培养4~6h,即有大量的裂殖子出现,然后取此培养物,1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裂殖子和色素粒,红细胞膜和少量成熟裂殖体。再将此沉淀物经阿拉伯胶密度梯度离心后即可得纯裂殖子,其方法如下:

依次取28%、20%、15%和8%的阿拉伯胶液各3ml,缓慢置入离心管中,切莫混合,然后取上述沉淀物加3ml营养液或磷酸缓冲糖溶液稀释混合后,缓慢地置于离心管的最上层,先以600r/min,离心沉淀8 m in,然后以2500r/min,离心沉淀20min。结果在8%阿拉伯胶之上有一层白色沉淀物,内含大量裂殖子及红细胞和极少量的死亡原虫。

1.2.2.6荧光染色法

原理: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色素通过渗透、吸附、化合等原理、化学作用与寄生虫或组织细胞的不同结构成分相结合,成为带荧光结构的标本。

操作方法

(1)用甲醇固定厚、薄血膜(厚血膜一定要脱血红蛋白才能固定)。

(2)用0.01%吖啶橙染液滴在厚血膜上染半分钟,然后在薄血膜上滴吖啶橙染色液染1分钟。

(3)将厚、薄血膜上的染色液倾去。

(4)用缓冲液冲洗数次。

(5)用1.0%氯化钙净化液退色和分色10~15分钟。

(6)用清水漂洗数次,晾干待镜检。

染好的血片晾干后,可保存半个月。检查时,打开荧光源,使紫蓝光柱直接射在显微镜的反光镜上,利用反光镜将最亮的光线调节在视野的中心。在血膜上滴1小滴PH7.4的缓冲剂或普通清水做裱封剂,加一盖玻片,先用低倍镜找,然后换高倍镜观察。

染色的血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视野的背景呈暗绿或黑绿色,疟原虫的核和白细胞的核(因含有大量的脱氧核糖核酸),呈现橙红色荧光,正常红细胞不着色。白细胞在暗绿色的视野中如同、夜空中的皓月,疟原虫的核点则如同亮晶晶的小星星。疟原虫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可以分辨出来,如想用油镜看可滴一滴香柏油即可观察。

注意事项

(1)厚血膜比平常的厚血膜稍薄点,并要求涂末均匀,这样染色效果好。

(2)净化液退色时间要掌握好,即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否则时间长可使细胞质的橙红色荧光会减退,时间短了又可使原虫的核不出现黄绿色荧光。

(3)在制片过程中要注意清洁,避免细菌和其他污物污染,用水时尽量用蒸馏水或将冷开水过滤。不影响荧光的着色。

1.2.3黑热病原虫的检查

骨髓穿刺取骨髓液检查是诊断黑热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常以髂骨穿刺、棘突穿刺、胸骨穿刺,取骨髓液制成涂片进行镜检。

操作方法

1、穿刺骨髓液,或者淋巴结制成涂片,肝与脾也可,虽阳性率高但不太安全。

2、将制成的涂片进行瑞氏或吉氏染色。

3、放油镜下查找利杜体,其形态特点简述如下:利杜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相当于血小板大小,细胞浆染成浅蓝色,核与动基体各染成紫红的颜色,多半在人体的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内,也可能游离在血细胞外。

注意事项

1、在分叶核细胞内,因被吞噬消化的关系,原虫的形态和染色都不正常,而在单核细胞内或内皮细胞内染色较好。

2、在肝或脾穿刺液,阳性率最高,骨髓、淋巴结次之,末梢血最差,但骨髓穿刺较安全。

3、凡所涂之血片,及骨髓涂片,均必须自然干燥,切勿加热。

4、血片染色较深时,血小板颗粒不清楚,易认错,所以要注意利杜体和血小板的区别,以免误诊。

1.2.4弓形虫检查

操作方法

1、取检于病人的骨髓或血液,一可直接涂片;如为胸、腹水、脑脊液、阴道分泌物,尿液离心后取沉淀涂片。

2、待干后,用吉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

1.3其他体液的检查

1.3.1痰液的检查

痰液主要是检查肺型肺吸虫病,也可检查阿米巴病等。

操作方法

1、取24h的痰液,并仔细观察痰液的色泽,呈黄色、棕褐色或铁锈色,而以铁锈色最常见,如查阿米巴,可选取有血液的部分作生理盐水涂片镜检。

2、将痰液消化,可用1分痰,5分5~10%的氢氧化钠摇匀后放入37℃温箱中。

3、经3~6h可将粘稠的痰消化,可取底部少许沉渣放在载玻片上,加以盖玻片镜检。或将在沸水浴中使痰全部溶解,后离心2000r/min5min即可,检查时可用低倍镜。

注意事项

1、以下呼吸道的痰液为最好,除肺吸虫卵外还可检查出寄生虫的幼虫如棘突蚴的头节,小钩,蛔虫的幼虫等。

2、如得不到下呼吸道的痰,也可设法取到早晨的痰。

3、如不能及时检查时,可用10%甲醛固定保存。

1.3.2十二指肠液的检查

十二指肠液的检查主要是诊断肝吸虫病,除可检查肝吸虫卵外,还可查到兰氏贾第鞭毛虫,钩虫卵,蛔虫的幼虫及卵。

用十二指肠引流,采取胆汁检查虫卵,可用直接涂片的方法,也可离心沉淀浓集法检查虫卵,此方法虫卵多又无杂质最易找到,但操作比较困难,患者多不愿接受检查。1.3.3乳糜尿的检查

乳糜尿及鞘膜积液的检查为诊断丝虫病较好的方法。

操作方法

取乳糜尿可做直接涂片检查,如果找不到微丝蚴,可做浓集检查,其方法如下:

取乳糜尿5ml加乙醚5ml于试管内用力振荡,使脂肪溶于乙醚内,将上层乙醚液吸去加水稀释后离心检查。

1.3.4鞘膜积液的检查

将阴囊皮肤以碘酒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鞘膜积液,可作直接涂片检查,也可加水稀释离心检查。

要注意彻底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

1.3.5阴道分泌物的检查

阴道分泌物的检查是诊断阴道毛滴虫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检查方法有如下三种:1.3.5.1直接涂片法

此法简单易行,为一般化验室常用的方法,但如轻度感染也可漏诊。

操作方法

(1)消毒棉签在疑似的病人阴道后穹窿,子宫颈及阴道壁上取分泌物。

(2)将分泌物涂于有少量(1~2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观察活动的阴道毛滴虫,作螺旋式的跳动,即可确诊。

注意事项

(1)取材要找好部位,可提高阳性率。

(2)要注意保温,尤其是冬天更要注意保暖并迅速进行检查。

1.3.5.2涂片染色法检查

取材同直接涂片法,但比直接涂片法阳性率高。

操作方法

(1)将含有阴道毛滴虫分泌物的棉签放入盛有2~3m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进行冲洗振荡,然后取出棉签。

(2)以1000r/min离心5~10min。

(3)倾去上清液,吸取少量沉渣,放入载玻片上。

(4)加等量的人血清与载玻片上的沉渣混合,推制成薄膜。

(5)干燥后加瑞氏染液5滴。

(6)待染液向四周扩散后,加PH7.0的缓冲蒸馏水约5滴,略摇动载玻片,使混合均匀染5~10min。

(7)用缓冲蒸馏水冲洗,待干,镜检。

1.3.5.3悬滴法

此法也是看活动的滴虫。取材与直接涂片法基本一样,但检出率比直接涂片法稍高。

操作方法:

(1)取一滴带有分泌物的生理盐水放于盖玻片上,并四周涂有一层凡士林,都涂于边缘,更不要太厚。

(2)取一凹孔玻片,以凹孔覆盖在盖玻片上。

(3)小心翻转载玻片,切勿使水分落入凹孔内。

(4)由于四周涂有凡士林可使二片紧紧粘在一块,从而使水分不易蒸发,能保持片子不干,又能使滴虫生活时间长一点,有时可保持数小时之久,所以比直接涂片法优越。

注意事项

基本与直接涂片法相同,如无凡士林也可用眼科镊子迅速将其盖玻片翻转过来。覆于载玻片上的凹孔上。

1.4组织检查法

1.4.1压片检查

常用于诊断囊虫病、旋毛虫病,亦可用于诊断血吸虫病及阿米巴病。

1.4.1.1压片检查旋毛虫:用外科手术从二头肌或腓肠肌近肌腱处摘米粒大小的肌肉一块,放于载玻片上,滴一滴50%甘油,用解剖针精细地分离开肌纤维,然后放上一载玻片,轻轻压平,在低倍镜下检查。注意摘下之肌肉应立即检查,时间过长则幼虫模糊不清。1.4.1.2压片检查猪囊尾蚴:寄生于人皮下或肌肉内的囊尾蚴,可用外科手术将结节取出,剥去外层纤维被膜,取出内含物,置于二载玻片之间,轻轻压平,玻片两端用胶布缠牢,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猪肉绦虫囊尾蚴之头节。

1.4.1.3压片检查血吸虫卵:用直肠镜自直肠取米粒大小的粘膜一块,以水洗后,放在二载玻片间,轻轻压平,玻片两端扎牢,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血吸虫卵。

1.4.1.4压片检查活组织内阿米巴:用乙状结肠镜观察溃疡形状,自溃疡边缘或深层刮取材料,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量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立即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滋养体。因组织细胞与滋养体相似,故查到活的滋养体方可确诊阿米巴病。

血吸虫卵之鉴别

1.4.2.1淋巴结检查丝虫:将疑患丝虫病病人的淋巴结或淋巴管结节用外科手术摘出,用大头针固定在木板上,分离结节周围的组织,然后将其切开,仔细取出其内的干酪样物或纤维样组织,置于一载玻片上,加数滴生理盐水,用解剖针将外层组织分离,即可见到其中的成虫。

1.4.2.2皮下或肌肉结节内检查肺吸虫:将疑患肺吸虫病病人的皮下或肌肉结节,用外科手术取出,用解剖针分离结节外层组织,即可查见结节内的肉红色的肺吸虫成虫或童虫。1.4.3切片检查

寄生于组织内的寄生虫,必要时可取活组织作切片检查。如慢性阿米巴痢疾,可用乙

状结肠镜刮取活组织;旋毛虫病,可取一小块肌肉,用福尔马林固定后作切片检查。但此方法不常用。

2寄生虫的培养

2.1钩蚴试管培养法

钩虫卵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以很快的发育并孵出幼虫,借助放大镜即可检查,故在无显微镜的情况下,可用此法诊断钩虫子病。

操作方法

1、取口径1cm,长10cm的试管一支,加入1~2ml冷开水。试管外贴标签,注明待检物的编号、日期。

2、用剪刀将滤纸剪成6cm长,1.4cm宽的纸条,并将其左右对折一下。

3、将滤纸条摊开,用竹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一块,涂于纸条的中段。

4、然后插入试管,使纸条的下端与水接触。

5、将试管置于25~30℃条件下培养。每天补充管内蒸发掉的水分。

6、三天后,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管底有无乳白色、活动的钩蚴。如为阴性,应继续培养和观察到第五天或第七天。

注意事项:

1、滤纸条勿用刀裁,以免纸边纤维落入水中,与幼虫子混淆。

2、滤纸上的粪膜切勿与管底水面接触。

3、管口可覆盖纱布,以防止昆虫混入管中产卵或被其他污染。

4、送检的粪便应注意勿混入土壤,以避免土中之线虫进行管内。

5、检验完毕,所用器械应妥善处理,以免钩蚴感染。

2.2毛蚴孵化法

血吸虫卵内含毛蚴,在适宜条件下,毛蚴可以孵出,肉眼即可观察。此法适用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有检查。

操作方法

1、取30g新鲜粪便(以不超过24h为佳),按自然沉淀法处理,所得之沉渣放入三角烧瓶中。

2、加冷开水(以免混入自由生活的小生物)至烧瓶口,水之PH以6.8~7.6为宜。

3、置25℃下培养,每隔6h观察一次,以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瓶颈部水面,如有毛蚴孵出,可在水面下见到白色梭状小点作直线运动。必要时,可用吸管将毛蚴吸出,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鉴定,并观察三次。

注意事项

1、粪便要新鲜,否则影响效果。

2、毛蚴在清水中容易孵出,勿用含氯气的自来水孵化;如用河水,需加热80℃以上,以杀死水中小生物,避免与毛蚴混淆。

3、夏季毛蚴孵化速度快,有时在换水过程中即可孵出,可用1%食盐水或4%硫代硫酸钠代替清水,以防止毛蚴早期孵化,最后一次沉淀再换清水。

2.3囊尾蚴的培养

可用来鉴定囊尾蚴之死活。将囊尾蚴剥离出来,置于稀释了的猪或牛胆汁(加等量生理盐水即可)内,放在37℃孵箱内,孵育2h,头节即可翻出,并可伸缩,如4~5h后,头节仍不翻出表示囊尾蚴已死。

2.4溶组织内阿米巴培养

洛克氏液营养琼脂培养基法

2.4.1培养基的制备

固体部分

牛肉浸膏 3.0g

琼脂15.0g

蛋白胨 5.0g

洛克氏液1000ml

洛克氏液

氯化钠8.0g

氯化钾0.2g

氯化钙0.2g

氯化镁0.01g

磷酸氢二钠 2.0g

磷酸二氢钾0.3g

蒸馏水1000ml

配制时,氯化钙、氯化镁应另装小瓶,高压灭菌后,再与其他成分合并一起,以免引起沉淀。

洛克氏液每次配2000ml,其中1000ml用于配制固体部分,余下的1000ml作液体部分用,放在4℃冰箱内备用。

灭活血清:将装在试管内的兔(或马、牛、人)血清,置于55~56℃水浴中加热30min。

消毒米粉:将米粉装在链霉素小瓶内,经高压灭菌后,再置70℃烤箱中30min。

制法:将上述固体部分放入1000ml烧瓶中,在沸水浴中使其溶解,趁热分装试管,每管4~5ml,高压灭菌,放成斜面,待冷却后置冰箱内备用。

2.4.2操作方法

(1)接种前每管加2ml消毒洛氏液,0.5ml灭活血清,再加少许消毒米粉及青、链霉素,置温箱内15min,即可取出接种。

(2)挑取豌豆大小的成型或半成型便一块,在培养基溶液上的管壁上研磨,使粪便混合于溶液中。如粪便为液状或脓血便可取1ml,注入溶液中,混合均匀。

(3)置37℃孵箱内培养,于24及48h后各检查一次,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管底部物质0.1ml,置于预热37℃的载玻片上镜检。

(4)如48h后检查仍为阴性,应从管底吸取1ml培养物,分别接各种于二新培养基内,每管0.5ml,再无生长,即为阴性。

2.5杜氏利什曼原虫培养

N·N·N·培养基法

2.5.1培养基的制备

琼脂14g

氯化钠6g

蒸馏水900ml

(1)将以上各物混合,加热溶解后,分装试管,每管6ml,高压灭菌,置冰箱内备用。

(2)用前将培养基溶化,冷至48℃时,每管加去纤维蛋白兔血2ml,摇匀。放成斜面,在37℃孵箱内培养24h,证明无菌后即可使用。

(3)去纤维蛋白兔血的制备,可用无菌手续自心脏采血15~30ml,注入含30个玻璃珠的消毒烤瓶内,迅速摇动20分钟,血液内纤维即可分离。

2.5.2操作方法

(1)用无菌手续抽取患者骨髓,穿刺针事先抽入0.2ml洛克氏液,并将骨髓穿刺液与洛克氏液混匀。

(2)注入培养基内,置20~22℃孵箱中,培养10~12天,检查有无鞭毛体生长。

注意一切程序均需严格无菌,否则影响鞭毛体的生长。

2.6阴道毛滴虫培养

2.6.1肝浸汤培养基法

(1)培养基的制备

肝(牛或兔)15g

蛋白胨2g

氯化钠0.5g

半胱氨酸盐酸盐0.2g

麦芽糖 1.0g

蒸馏水100ml

①先将研碎的肝(15g)放入100ml水中,置冰箱内过夜,次日加热,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向滤液中加水,补还蒸发的水分,即得15%肝浸汤。

②然后加入其他成分,加热使之溶解。调节PH为5.6~5.8,用滤纸过滤,分装每管8ml,用脱脂棉塞之,消毒20min,在37℃培养24~48h,证明灭菌后备用。

(2)操作方法

①接种前先将培养基加热煮沸10分钟,冷却后每管加入2ml无菌马血清。

②将阴道、尿道或前列腺等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内,置37℃孵箱,培养48h,然后吸取培养液镜检。

2.6.2血清简易培养法

(1)培养基的制备

氯化钠0.5g

葡萄糖0.5g

蒸馏水100ml

高压或煮沸灭菌,冷却后加入已灭能的无菌人血清5~10ml,为抑制细菌生长,可加青霉素5~10万单位,然后分装小试管内,每管约2ml,贮于冰箱内备用。

(2)操作方法:用清毒棉签涂取阴道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内,连同棉花签置37℃温箱内,孵育18~24h后观察结果,可直接将棉签取出涂于载玻片上镜检。

z B 5516.2-2005

寄生虫病检测

阴道毛滴虫检验

1形态

本虫在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

滋养体呈梨形,长约15~20um,宽约6~18um,但也有呈圆形者。在新鲜标本涂片中,活动时虫体可呈梨形或水滴状,无色透明或略呈蓝绿色,并具有折光性;可见虫体借其鞭毛和波动膜行旋转运动,但活动力减弱时,仅见鞭毛摆动。当虫体死亡或退变时,体形变圆,细胞质里显现有折光性较强的颗粒。在虫体表面,尤其是虫体后部,常粘附有上皮细胞和颗粒状物质。

本虫经瑞氏、姬氏或铁苏木素染色后,构造清楚。细胞核一个,长椭圆形,位于虫体

的前部。核的前端有毛基体,并由此伸出四根前鞭毛和一根后鞭毛。后鞭毛不游离而与波动膜的外侧缘相连接。波动膜菲薄透明,在虫体的侧缘,其内侧缘与染色质基杆相连接。波动膜的长度一般不超过虫体的中部。轴柱细长透明,自毛基体向后贯穿虫体,由虫体末端伸出,成为刺状突起,此突起富有粘性,在染色标本中着色较深。副基纤维一根,由毛基体发出,伸向虫体后部。细胞质内分布着很多颜色较深的染色质颗粒。

2检验

采取阴道分泌物、尿道分泌物或清洁尿液检查。

2.1阴道分泌物的检查

2.1.1直接涂片法:取阴道分泌物制成生理盐水涂片后,镜检活动的虫体。

2.1.2涂片染色法:将阴道分泌物涂布于载玻片上,待干后用瑞氏、姬氏或革兰氏染色镜检。

2.2尿液的检查:可取清洁尿液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做直接涂片、涂片染色检查。

z B 5516.3-2005

寄生虫病检测

溶组织内阿米巴检验

1形态

本虫在生活史中分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1.1滋养体

1.1.1大滋养体:寄生于组织中,其体积较大,通常直径为20~30um,甚至可达50um。在新鲜标本涂片中,虫体内外质分界明显,外质透明,约占虫体的1/3;内质颗粒状,常含有被吞噬的红细胞。红细胞呈淡黄绿色,由于被滋养体消化的关系,红细胞的形状及大小可不一致。体内吞噬有红细胞及红细胞的形状、大小不一,是大滋养体的重要特征。滋养体不活动时为圆形或卵圆形,活动时形状变化不规则,外质伸出形成宽而透明的伪足,内质随即涌进伪足里,使虫体向前推进。伪足运动活泼而迅速,常作定向移动。核不明显,有时可隐约见到一反光性圆块。

在铁苏木素染色标本中,内质呈淡蓝黑色,外质的颜色更浅或不着色。核圆形,呈蓝黑色,核膜较薄,其内侧缘排列着一层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染色质颗粒。核仁圆形,较小,常居中央。核仁与核膜之间可见到核网。被吞噬的红细胞呈蓝黑色。

1.1.2小滋养体:体积较小,直径约为7~20um。在新鲜标本涂片中,内外质分界不明显,通常外质仅见于伪足部分。内质呈颗粒状,其中常含有较多的食物泡。泡内含有细菌或真菌而无红细胞是其特点。核不易见到。静止时为圆形或卵形;活动时,形状不规则,伸出的伪足短小,运动缓慢。

在铁苏木素染色标本中,形态特征基本上与大滋养体相似,仅核仁较大。

1.2包囊: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5~20um,内含有单核、双核或四个核。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在未成熟的包囊内,常含有两端钝圆呈棒状的拟染色体及糖原块。这些储存的营养物质,常随着包囊的成熟而逐渐被原虫利用消失。两端钝圆的棒状拟染色体是本虫包囊的重要特征。在新鲜标本涂片中,包囊为淡绿色或卵清色的圆球形小体,囊壁及拟染色体无色透明,反光性较强,核不易看见,有时可见反光性的小圆块。

在碘液涂片中,包囊呈淡黄绿色或棕褐色,囊壁不着色,透明;核不着色,反光性较强,可见其数目为1~4个核(在不同平面上);拟染色体也不着色,有时隐约可见。糖原块染成棕色或淡褐色,中央着色较深,边缘着色较浅而且模糊。这是碘液涂片后本虫包囊的一

个重要特征。

在铁苏木素染色标本中,包囊壁不着色而透明,细胞质呈淡蓝黑色或灰蓝色,核的构造与滋养体基本相似,但核膜内侧缘的染色质颗粒常呈半月形变厚。单核包囊的核较多核者大而清晰,拟染色体明显,染成蓝黑色,糖原块因在染色过程中被溶解而成为空泡。

2检验

2.1粪便检查

2.1.1直接涂片检查法:通常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生活的滋养体。在检查时应注意与巨噬细胞等加以区别,大滋养体的特征是运动活泼,定向移动和吞噬红细胞,而巨噬细胞也能吞噬红细胞,但运动并不活泼。

在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中可见含有大滋养体,也含有很多聚集成堆的红细胞以及少量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非典型粪便例如粥样或水样粪便里也可见有小滋养体或大滋养体。

2.1.2碘液染色检查法:常用此法检查包囊。包囊多见于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或带虫者的成型粪便中。

2.1.3硫酸锌离心漂浮法:若标本中包囊数量很少而在涂片上不易检出时,可用33%硫酸锌溶液(比重1.180)漂浮法浓集包囊后,经碘液涂片法进行检查。

2.1.4铁苏木素染色检查法:必要时可采用本法进一步鉴定虫种。

2.2肝、肺脓肿的脓液检查:采用穿刺得来的脓液或咳出的痰液涂片镜检滋养体,但其检出率低。

2.3培养法:必要时可用培养法进行辅助诊断。常用洛克氏鸡蛋清培养基和肝浸液培养基进行培养。

附:人肠内阿米巴鉴别特征

(一)滋养体

z B 5516.4-2005

寄生虫病检测

疟原虫检验

1形态

疟原虫的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变化比较复杂,其中在人体红细胞内各期的形态,是诊断疟疾和区别疟原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下面以间日疟原虫为代表,介绍其经瑞氏染色的薄片上的各期形态特征。疟原虫经瑞氏染色后,细胞质呈蓝色或天蓝色,细胞核呈红色或紫红色,疟色素呈棕色或棕褐色。

1.1滋养体

1.1.1小滋养体(环状体):是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内的初期,虫体小,约点红细胞直径的1/3,细胞质为蓝色,中间有一不着色的太空泡。故细胞质呈环形。细胞核为红色,呈点状,位于细胞质少的一边,颇似一个带有红宝石的蓝色指环,因此又叫做环状体。

1.1.2大滋养体(阿米巴样体):虫体较大,约占红细胞的大部分,核增大但未分裂;虫体环形消失,细胞质较多,有一个或几个空泡,并可见阿米巴样的伪足,故又叫做阿米巴样滋养体。细胞质中可见有明显的疟色素颗粒。(其为疟原虫消耗血红蛋白所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被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寄生的红细胞胀大,且色泽变淡。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是间日疟原虫形态学上的一个特点;同时,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是否胀大,也是鉴别疟原虫种类的一个重要依据。在环状体阶段即出现于红细胞质的红色细小的薛氏小点,到了大滋养体时更为明显,染色亦较深。大滋养体到了成熟阶段,伪足消失,虫体边缘较规则,细胞质呈斑点状,细胞核多位于虫体的边缘。

1.2裂殖体

1.2.1未成熟裂殖体:虫体近似圆形,疟色素较多,散在,核为2~10个,但其大小和形状颇不一致。

1.2.2成熟裂殖体:此体约含有12~24个,平均16个裂殖子。裂殖子排列不规则,疟色素聚集成一、二堆。成熟裂殖体充满着被它寄生的胀大的红细胞。

1.3配子体:配子体是疟原虫产生的性细胞,有雌性和雄性两种。雌配子体(大配子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染色较深,呈深蓝色,核紧密而小,染成深红色,多偏于一边。疟色素颗粒均匀散在。雄配子体(小配子体)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染色较浅,呈浅蓝色,核疏松而大,染成浅红色,多位于中央或稍偏位。疟色素颗粒较多,亦均匀分布。2检验

2.1血液检查

2.1.1末稍血液涂片检查法:采血时间一般以发作前或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为宜。对于初发病或恶性疟患者,则应在发作时反复采血检查,尤其恶性疟在发作时血液中通常有大量疟原虫出现。

2.1.1.1薄片法:用血量少,血膜干燥快,疟原虫不易变形,而且均在红细胞内,容易鉴别虫种;但因用血量少,涂布面积大,轻度感染或检查前服用了抗疟药而原虫数量少时,检查既费时又不易查找。

2.1.1.2厚片法:用血量多,涂布面积小,疟原虫密度大,检查时费时短,易于检出,但因厚血膜在溶血后,红细胞已被破坏,疟原虫不在红细胞内,且易变形,故不易识别。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克服其缺点,常在一张载玻片上同时涂布厚薄血膜。镜检时,先看厚血膜,若发现了疟原虫,再查薄血膜,以鉴定虫种。镜检时尚应注意不要将血小板、白细胞碎屑以及污物等误认为疟原虫。血片染色可用瑞氏或姬氏染色法。2.1.2血液浓集检查法。

2.2皮内液汁检查法:采集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液汁涂片染色,也能查到各期的恶性疟原虫。仅限于检查恶性疟原虫。

附:疟原虫形态鉴别

(一)四种疟原虫在薄血片中的形态鉴别

注:恶性疟原虫的大滋养体和裂殖体通常不出现于周围血液里。

(二)三种疟原虫在厚血片中的形态鉴别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实验检验技术 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 (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 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 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 (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 (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3.血液及骨髓检查 (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 (5)十二指肠液检查:十二指肠液检查引流液检查适于粪便检查寄生虫阴性时使用;肠检胶囊法适于蓝氏贾第鞭毛虫。 (6)脑脊液检查:适于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和肺吸虫卵等检查。 (7)浆膜腔积液检查:适于检查弓形虫、微丝蚴等。 5.活组织检查 (1)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蠕虫、疥螨和蠕形螨; (2)肌肉活检:适于检查旋毛虫幼虫、猪囊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等其他蠕虫;

寄生虫感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

寄生虫感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寄生虫感染是指人体内寄生虫寄生并引起疾病的情况。多种寄生虫 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寄生虫感染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探讨寄生虫感染检测的意义,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寄生虫感染检测的意义 寄生虫感染检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发现和预防:寄生虫感染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感染情况,从 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旦感染被忽略或延误,寄生虫 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包括器官损害、功能障碍等。 2. 避免疫情扩散:部分寄生虫感染具有传染性,如果未及时检测和 采取控制措施,可能会导致疫情的扩散。通过寄生虫感染检测,可以 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者,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3. 评估疾病传播风险:寄生虫感染检测可以评估感染的风险程度, 以及感染者对他人的传播风险。这对于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和制定针对 性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二、寄生虫感染检测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寄生虫感染,存在多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常用的 方法:

1.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感染者的血液样本,寻找病原体的存在。例如,在疟疾感染检测中,可以通过血片显微镜检测法观察血液中的疟原虫形态,或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疟原虫的抗体水平。 2. 粪便检测:粪便检测通常用于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尤其是肠道寄生虫感染。这种方法通过检测感染者的粪便样本,寻找寄生虫卵或幼虫的存在。例如,常用的结肠镜检查和粪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钩虫、蛔虫等。 3. 尿液检测:尿液检测通常用于血液型吸虫感染的诊断,可通过检测尿液样本中的虫卵或虫体,来判定感染情况。例如,在血吸虫感染检测中,可以使用沉淀法或吐沫法检测尿液样本中的吸虫虫卵。 4. 组织检测:组织检测主要针对一些寄生虫感染会引起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例如,在肺吸虫感染的诊断中,可以通过经皮穿刺肺活检或经胸肺活检等方法,采集患者的肺组织进行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寄生虫感染的检测方法有所区别,具体的检测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感染部位来确定。 结论 寄生虫感染检测在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早期发现和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在具体的寄生虫感染检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准确评估

寄生虫诊断方法

第六章寄生虫病诊断 寄生虫病应采取综合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病原体检查等综合进行。 第一节病原学诊断方法 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无论是粪便中的虫卵,还是组织内不同阶段的虫体,只要能够发现其一,便可确诊。 一、粪便虫卵检查法 许多寄生虫,特别是寄生于消化道的虫体,其虫卵、卵囊或幼虫均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检查粪便,可以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或确定寄生虫的感染强度。 1.直接涂片法direct smear method 直接涂片法是取50%甘油水溶液或普通水1~2滴滴于载玻片上,镊取黄豆大小的被检粪块与之混匀,剔除粗粪渣,抹薄涂匀,盖上盖玻片镜检。本法最为简便,但检出率不高。为提高阳性检出率,每个样本应检多片。 2.漂浮集卵法flotation method 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漂浮液,使蠕虫卵、球虫卵囊等浮于液体表面,易于集中检查。漂浮集卵法对某些线虫卵、绦虫卵和原虫卵囊有很好的检出效果。缺点是高比重的漂浮液易使虫卵和卵囊变形,检查时必须迅速,也可在制片时补加一滴清水。 常用方法为饱和盐水漂浮法。取5~10g粪便置于200ml烧杯中,先加入少量饱和盐水(1L水中加食盐400g),搅拌混合后再加入约20倍的漂浮液,用金属筛或纱布滤去粪渣,滤液静置30~60min,用直径0.5~1.0cm的金属圈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常用的饱和液还有次亚硫酸钠饱和液、硫酸镁饱和液、硝酸钠饱和液、硝酸铵液、硝酸铅液等。检查比重较大的虫卵,如棘头虫虫卵、猪肺丝虫虫卵及吸虫卵时,需用硫酸镁、硫代硫酸钠以及硫酸锌等饱和溶液。 3.沉淀集卵法sedimentation method 用水处理粪便,经离心或自然沉淀,使虫卵沉淀集中,更易于检查。 自然沉淀集卵法是取粪便5~10g加水混合成悬浮液,经40~60孔/2.54cm2铜筛滤去大块物质,静置15min后倾去上清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上层液体透明为止,最后弃去上层液体,置沉淀物于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离心沉淀法是取1~2g被检粪便于试管中,加5倍量的水制成悬浮液,经40孔/cm2铜筛过滤到一离心管中,以800rpm离心3~5min,弃上清,将沉渣置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本法也适用于检查尿液内的虫卵。

(完整版)最新寄生虫病检测检验技术

5516.1-2005 寄生虫病检测 检验技术 1 一般检查法 1.1 粪便的检查粪便检查是确定肠道寄生虫病诊断的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属于临床化验室常规检查的 方法之一。 1.1.1 直接涂片法此法用于检查虫卵、滋养体和包囊。为了避免遗漏,一般需连续检查三张涂片。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缺点是阳性率较低,视野中杂质较多,虫卵或原虫少时不易查到。1.1.1.1 生理盐水涂片法: 操作方法 (1)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于中央滴1~2 滴生理盐水。 (2)用便签挑取约火柴头大小的一块粪便(约0.1g),置盐水中涂抹均匀,成半透明 的混悬液,其厚薄以透过书上的铅字为宜,如果太厚阻碍光线的透过,太薄则影响检查效果 (必要时加盖玻片) 。 ( 3) 先用低倍镜观察,从边缘开始来回顺序推动移动器,仔细寻找虫卵。 ( 4) 找到虫卵后,应将虫卵移至视野中央,辨认是何虫卵(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注意事项: ( 1) 检查痢疾阿米巴原虫时,要挑取带有脓血的粪便。 ( 2) 检查原虫包囊时,所取的粪便应再少一些,粪膜涂的再薄一些,否则包囊不易 找到。 ( 3) 检查原虫滋养体时,要注意保温,避免化学药品和尿的污染,影响滋养体伪足 的运动。 ( 4) 防止涂片变干,可随时滴加生理盐水。一般不用油镜观察。 ( 5) 某些植物细胞很像虫卵,是要加以鉴别,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不象虫卵那样规 则,外形多扁平,用嘴轻吹时,植物细胞往往易翻动或变形。 ( 6) 要注意虫卵与人类酵母菌的区别,很易与包囊混淆,酵母菌为无色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大小不一,内含一个较大的透明体,其四周有狭窄的细胞浆,浆内含有少数折光形小体和核,有时透明体偏于一边。如用蒸馏水稀释粪便涂片,酵母菌即被裂解消失,而原虫包囊仍存在。 ( 7) 只有雄性寄生虫也无虫卵,切勿随意报告阴性结果。 ( 8) 采集的标本要新鲜,一般不宜超过一昼夜,否则原虫或某些虫卵易变形或者死 亡,引起误诊;采集标本的容器要清洁,避免与化学药物或尿混合,否则原虫滋养体很快死亡,影响检出率。 1.1.1.2碘液涂片法:用碘液代替生理盐水,适用于肠道原虫的检查。方法 (1) 检查原虫包囊时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然后取少许粪便,于碘液中,涂抹均匀,便可检查。 ( 2) 检查原虫活滋养体时,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膜附近滴一滴碘液,取少许粪便在碘液中涂匀,勿使两块粪膜相混合,盖上盖玻片,便可观察。这样的涂片一半染色,检查包囊,另一半不染色,可以检查活滋养体。 试剂: 1、碘液染色液: 碘化钾4g 碘2g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设计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及其病原学、病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检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常见人体寄生虫及其病原学与病理学 •人体蠕虫病原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原学、病理学和临床表现,包括蛔虫、钩虫、丝虫、血吸虫、阴道毛滴虫等。 2. 人体寄生虫的检验技术 •常规显微镜检验; •钩虫丝虫卵检验; •疟原虫镜检; •血吸虫、广州贾第鞭毛虫卵检验; •显微磁珠法; •其他检验方法。 3. 实验操作 •寄生虫镜检预备工作; •多种方法的操作流程; •特殊样本的处理;

•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分析。 4.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演示; •实验总结与结论。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人体寄生虫的病毒学及病理学、临床表现和检验技术。 2. 演示 通过演示,使学生掌握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检验步骤和实验方法。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使学生理解检验结果的意义,掌握分析数据和结果的方法。 5. 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探讨检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流程 1. 第一次课(4学时) •讲授:人类寄生虫的病原学及病理学、临床表现; •演示:常规显微镜检验操作方法。

2. 第二次课(3学时) •讲授:人类寄生虫的检验技术; •演示:不同检验技术的操作方法。 3. 第三次课(6学时) •实验: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学生操作常规显微镜检验和其他检验方法,并记录数据。 4. 第四次课(3学时) •统计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 •结论总结:总结实验结果。 五、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报告的质量和讨论的贡献等。 评价标准: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六、教材 •《临床寄生虫学》(第3版),作者:谭范文。

寄生虫检验技术总结

寄生虫检验技术总结 寄生虫检验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人体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旨在诊断人体内部是否有寄生虫感染的技术手段。随着寄生虫感染的增加和世界范围内对人体寄生虫感染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对寄生虫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重要。 目前,常见的寄生虫检验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病原体的直接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或提取病原体的核酸或蛋白质来检测寄生虫。例如,血液中的埃勒夫(Elephantiasis)、疟原虫(Malaria)、血阨虫(Babesiosis)等寄生虫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直接检测到。 2.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来诊断寄生虫感染。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皮肤过敏试验。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等。皮肤过敏试验则是通过在人体皮肤上施加寄生虫抗原,观察是否发生过敏反应来诊断寄生虫感染。 3.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寻找寄生虫的特定基因序列来检测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PCR)、DNA 杂交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到寄生虫的DNA或RNA,从而对感染进行准确诊断。 4.其他检测方法: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涂片检测、粪便检测、尿液检测等。这些方法通过对不同样本的处理和观察,来诊断寄生虫感染。

然而,寄生虫检验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首先,不同类型的寄生虫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其次,一些寄生虫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在诊断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病史和流行病学的调查。此外,一些寄生虫可能具有抗药性,在治疗和检测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寄生虫检验技术在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检测方法也将不断涌现,使得对寄生虫感染的检测更为准确和便捷。然而,要充分发挥寄生虫检验技术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的传播。

动物寄生虫病PCR诊断技术样本

动物寄生虫病PCR诊断技术样本 动物寄生虫病是指动物体内寄生的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各种疾病。寄生虫病对于动物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寄生虫的DNA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实现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下面将详细介绍动物寄生虫病PCR诊断技术的样本类型。 1.血液样本:PCR技术可以从动物的血液样本中提取寄生虫的DNA,从而判断动物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在血液中,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血吸虫、疟原虫等。提取血液样本需要动物的静脉血,可通过猪尾静脉、兔耳静脉等多种方法采集。提取血液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离心分离血浆,然后进行DNA提取和PCR扩增。 2.组织样本:对于一些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特定组织寄生的疾病,如包囊虫病等,可以从动物的一些组织提取样本进行PCR分析。常见的组织样本包括肝脏、肺脏、心脏等。组织样本处理要注意避免与外界环境污染,避免采集有寄生虫囊泡的组织。组织样本处理后,可以直接提取DNA进行PCR扩增,也可以对组织进行消化,再进行DNA提取。 3.粪便样本:很多寄生虫通过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粪便样本是一种常见的PCR样本类型。从动物的粪便中提取寄生虫的DNA可以早期发现感染,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粪便样本采集要注意避免与尿液和其他污染物混合。提取粪便样本后,可以进行预处理,如浮选法、纯化法等,以减少其他DNA污染。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和检测。 4.尿液样本:对于一些寄生虫病,如蜕皮线虫病等,尿液样本是一种常见的PCR诊断样本。尿液样本采集可以用尿液囊等器械进行采集,避免

与粪便混合。提取尿液样本的DNA可以进行PCR扩增,从而确诊动物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5.分泌物:一些寄生虫在动物寄主体内时会产生分泌物,如病原性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等。从这些分泌物中提取寄生虫的DNA可以进行PCR分析。常见的分泌物样本包括乳汁、鼻液、眼泪等,提取分泌物的样本需要专业的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 综上所述,动物寄生虫病PCR诊断技术的样本类型主要包括血液、组织、粪便、尿液和分泌物等。不同的样本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寄生虫病,提取样本时需要注意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以减少其他DNA污染。PCR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寄生虫病的早期进行诊断,为动物的健康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免疫荧光技术始于20世纪4O年代。Coons(1941)最先使用异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小鼠肺炎球菌多糖抗原,在紫外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抗原在组织内的分布,并率先提出了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组织内抗原的方法,但由于非特异性荧光干扰及荧光素在合成和质量上存在问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Riggs等(1958)合成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这一新的荧光素有性质稳定(可与目标蛋白稳定结合)且不易产生毒性等优点。为了排除非特异性荧光信号干扰,Glodstein等用凝胶过滤层析技术进行抗体提纯,使免疫荧光技术更加简化。最初的免疫荧光技术主要用于鉴定组织细胞中功能蛋白的确切位置,现在的免疫荧光技术已成为医学诊断、兽医学研究和临床快速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I免疫荧光技术 1.1技术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组织化学及蛋白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免疫学技术和荧光染色法结合在一起的新方法。具体来说,免疫荧光技术也是一种血清学反应,其原理与普通血清学反应基本相同。该技术是用已标记了荧光素的荧光抗体(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组织或细胞内相应的抗原(抗体),在组织或细胞中所形成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上沉着有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样品,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荧光,通过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定位,同时还可利用定量技术对样本进行定量。荧光素既能标记抗体,也能标记抗原,但由于抗原结构和理化性质较复杂,荧光素标记的条件不易控制,通常用荧光素标记抗体,因此也称为荧光抗体技术。

1.2常用的荧光色素 1.2.1有机小分子染料有机染料多为含有多环芳烃的有机分子,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荧光素,是通过异硫氰基与蛋白质中氨基酸(主要为赖氨酸)的氨基结合而发出黄绿色荧光;丽丝胺罗丹明呈桔红色荧光,荧光效能较低,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用作FITC标记抗体的反衬染色或双标记配合使用;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和藻红蛋白(R—RE),均呈橙红色荧光,也作为FITC的配合染料使用;四乙基罗丹明(RB200),呈橘红色荧光,在荧光染色中并不常用。这类荧光染料光稳定性较差,发射峰与最大吸收峰之差(Stokes位移)仅为30nm,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峰间有重叠而产生相互干扰,不利于多参数同时分析,Santra等(2004)用二氧化硅包埋荧光染料,Stokes位移扩大至290nm,光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功地检测了人肺腺癌和大鼠大脑组织。 1.2.2半导体量子点半导体量子点是一类新的可用于生物标记的荧光素,在半导体材料上包覆一层稳定性更高的物质(如氧化硅),其优点是光稳定性和发光性能强,其荧光寿命可达有机染料分子的100

检验科常见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检验科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寄生虫感染,以便 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 一、粪便检测法 粪便检测法是检验科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在寄生虫感染的早 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 寄生虫卵或囊泡,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常见的粪便检测方法有 直接涂片法、福尔马林浓度法、酸胆染色法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但需要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 结果的准确性。 二、血液检测法 血液检测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适用于一些通过 血液传播的寄生虫疾病的诊断。该方法通过血液样本中的抗体或寄生 虫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常见的血液检测方 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原虫显微镜检查等。血液检测法相对于粪便检测法来说,具有操作简便、便于大规模筛查的优势,但 也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组织检测法

组织检测法适用于一些疑难病例或特殊情况下的寄生虫感染检测。 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基因分析,来确定是 否存在寄生虫感染。常见的组织检测方法有组织切片检查、PCR检测等。组织检测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手术取样或侵入 性操作,适用范围较窄。 四、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新兴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的 免疫反应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免疫荧 光检测、免疫电镜检测等。免疫学检测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 特点,能够检测出低浓度的寄生虫感染,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 操作技术。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实时荧光 定量PCR、核酸杂交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能够精确鉴定出不同 种类的寄生虫,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流程。 六、图像学检测法 图像学检测法是一种基于影像技术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适用于 一些大型或外部寄生虫的检测。常见的图像学检测方法有X射线、超 声波、CT扫描等。图像学检测法能够快速获得有关寄生虫感染的信息,但对于某些微小寄生虫的检测有一定局限性。

血液的寄生虫病原检查技术

血液的寄生虫病原检查技术 血液检查是诊断疟疾、丝虫病的基本方法。所用的载玻片用前需经洗涤液处理,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在95%酒精中浸泡,擦干或烤干后使用。 一、检查疟原虫 可用瑞氏染色法(Wright stain)、姬姆萨染色法(Giemsa stain)与快速姬姆萨染色法。 (一)瑞氏染色法 【方法】 (1)厚、薄血膜的制作 1)采血及制片:临床上系采待检者耳垂或指尖血液做检查,一般在发作后几小时内采血(恶性疟疾患者应在发作时采)。将厚、薄血片做在一张玻片上。 a、采血前先准备好洁净载玻片及推片。 b、皮肤采血法采血。 c、自耳垂或手指取血一小滴(2μl左右)滴在载玻片左1/3处。 d、用推片之边缘接触血滴。 e、推片与载玻片成30°~45°角向载玻片之另一端推进,制成薄血膜。 f、再取血一大滴(5μl)滴在载玻片中1/3处。 g、用推片的一角将血滴涂成直径约1cm的厚血膜,制成厚血膜。 2)固定:血片必须充分晾干(建议放置隔夜),否则染色时容易脱落。固定时用小玻棒蘸甲醇或无水酒精在薄血膜上轻轻抹过。晾干后,对厚血膜进行溶血,即用滴管滴水于厚血膜上,待血膜成灰白色时,将水倒去,晾干。加甲醇1~2滴固定。 3)染色 a、染色前用蜡笔划好染色范围,以防滴加染液时四溢。 b、滴染液使之覆盖全部厚、薄血膜上,30sec至1min后滴加等量缓冲液或蒸馏水,轻轻摇动载玻片,使蒸馏水与染液混匀,此时出现一层灿铜色覆膜。 c、静置3~5分钟后(商品试剂按说明书操作),将载玻片连同上面的染液一起放进静置的清水里再轻轻提起,反复数次至无染液析出(注意切勿先倒去染液或用流水冲洗),晾干后镜检。 d、厚血膜以油镜下可见白细胞为制片成功。 【注意事项】 (1)手拿载玻片时,用拇指、示指固定玻片边缘,切勿接触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洁净。 (2)推薄血膜时务必用力均匀,中间不得停顿。 (3)固定薄血膜所用甲醇不得留到厚血膜上,以免影响厚血膜溶血。 【结果】 (1)油镜下检查血片制作及染色好坏,可根据以下标准鉴别: 1)薄血膜:红细胞排列均匀不重叠,淋巴细胞结构清晰,疟原虫核呈紫红色,细胞质呈蓝色,疟色素呈棕黑色。 2)厚血膜:溶血彻底,血膜完整,能辨认疟原虫。 (2)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因厚血膜取血量多,又必须将被疟原虫寄生和正常红细胞溶解,所以厚血片细胞重叠,虫体皱缩,胞质变形,与薄血膜中的形态相比,各期疟原虫的体积均略缩小,但裂殖体和配子体几乎无明显变化。 1)环状体:胞质呈环状或因空泡消失而呈“!”、“,”、“^”、“飞鸟”或“鸟眼”状。三种疟原虫不易区别,但恶性疟原虫略小。

寄生虫检验

寄生虫检验 第一章 一、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定义 是研究病原寄生虫及其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科学。其根据病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规律、致病特点、流行规律,利用各种检测技术(病原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等)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或辅助诊断,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保护人类的健康。 二、寄生 1共生分为互利共生、片利共生、寄生 2寄生虫(parasites):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而其中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叫寄生虫。 3命名:双名制学名=属名+种名命名者姓,命名年份 溶组织内阿米巴(Etermoeba histolytic schaudinn,1903) 4、按照寄生关系分为体内寄生、体外寄生,按照寄生虫性质分为兼性寄生、专性寄生、机会致病寄生虫 5宿主(host) (1)概念: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2)宿主类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者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寄生虫可寄生在人体或脊椎动物体内,寄生生脊椎动物体内的在一定条件下可感染人体,其寄生的脊椎动物称作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or transport host) :某些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无法生长发育,一直维持幼虫阶段,有机会感染正常宿主后可继续正常发育。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童虫与猪肉】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 of parasites) 1.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这定义真感慨= =)(1)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指寄生虫发育过程中,能侵入人体并在人体体内继续生长、发育、繁殖的阶段。 (2)感染途径:指寄生虫侵入人体的途径。常见的感染途径有以下几种:1. 经口感染2. 经皮肤感染3. 经节肢动物叮咬感染4. 自体感染5. 接触感染6. 经胎盘感染7. 输血感染2.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 •直接型: 不需要中间宿主就能完成生活史(蛔虫、钩虫、鞭虫等) •间接型: 必需有中间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弓形虫、丝虫等) 3.生殖方式:有性生殖:配子生殖、结合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蚴体增殖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有的寄生虫生活史中既有无性生殖, 又有性生殖,两者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四、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1. 掠夺营养吃 2. 机械性损伤挖 3. 化学性损伤分泌 4. 免疫损伤代谢

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常见方法研究

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常见方法研究 【摘要】在目前的临床环境中,针对寄生虫进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式,包 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而在急生虫病的诊断理综这些检 查方式对于确诊患者的病情来说极为重要。病原学检查方案在应用过程中直观且 准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诊断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近年来医疗 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 来说更高,并且这类检查方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于临床开宅急生虫检查工 作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中简单针对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综合 分析,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寄生虫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寄生虫;实验室检查;诊断分析;检查方法 寄生虫在目前临床上进行检查时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 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这种诊断方式对于寄生虫病的诊断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病原学检查所指的是医务人员通过采集患者血液以及组织和粪便等标本对其 进行直接观察,或在处理以及染色后对患者的寄生虫感染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这 种方式能够发现寄生虫虫体以及虫卵,并且也有一部分检查是通过对寄生虫进行 体外培养或动物接种后在进行病原学检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 寄生虫感染状况。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寄生虫感染阶段的不同以及跻身部位的 不同和标本采集的不同。在外界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寄生虫感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整体来说耗时费力并且重复性不佳,需要由检查者进行完全主观的判断,这就导致其诊断准确度受到极大的影响,检 查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寄生虫学知识和检测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免 疫检查工作的综合素质。免疫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是寄生虫病实验室诊断 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来说,免疫学检查和分子 生物学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进行操作,是相对来说较为简便,并且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 化的分析,了解患者的病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升。

第四章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新技术,方法

第四章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新技术、方法 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多种学科和新兴领域相继涌现,不断产生新的交汇点和生长点,从中引发出重大科学问题,逐渐形成了现代医学的前沿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寄生虫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将医学前沿研究与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相结合,始终是寄生虫学工作者关注和工作的重点。 本章节简要介绍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一些前沿领域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寄生虫病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分子生物学 1.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的研究 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Human Genomic Project , HGP)于1990年正式开始实施,主要科学目标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绘制遗传连锁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近年来寄生虫基因组的研究已经开始,其中疟原虫和溶组织阿米巴基因组计划已宣布全部完成。血吸虫,包虫等还在进行中。主要内容有新基因的发现,物理图谱的制作,cDNA微型矩阵的制作,线粒体基因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等。应用于血吸虫基因组计划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表达序列标签(EST),DNA芯片微阵技术(chip microarray)。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即将完成,目前已开始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即识别和鉴定基因组的功能信息。后基因组学研究内容主要有:基因的识别和鉴定以及基因功能信息的提取和鉴定。目前识别基因的生物学手段主要基于以下原理和思路:①根据已知基因序列资料。②根据可表达序列标签(EST)。③对染色体特异性cosmid进行直接的cDNA选择。④根据CpG岛。⑤差异显示及相关原理。⑥外显子捕获及相关原理。⑦DNA微芯片技术。该技术可用于任何位点基因突变、缺失和插入等的鉴定,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检测,易患倾向基因的检测,新基因的发现,基因作图和基因表达研究等方向。DNA芯片技术在蚊虫抗性基

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 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 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

法。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但比重较小的钩虫卵和某些原虫包囊则效果较差。方法:自然沉淀法;离心沉淀法;醛醚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取粪便20~30g、加水成混悬液,经金属筛过滤,再加清水冲洗残渣;过滤粪液在容器中静置25分钟,倒去上液,重新加满清水,以后每隔15~20分钟换水一次(3~4次),直至上液清晰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作涂片镜检。 离心沉淀法:将上述滤去粗渣的粪液离心(1500~2000rpm/min)1~2分钟,倒去上液,注入清水,再离心沉淀,如此反复沉淀3~4次,直至上液澄清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镜检。 醛醚沉淀法:置粪便1~2g加水10~20ml调匀,将粪便混悬液过滤,离心(2000rpm)2分钟;倒去上层粪液,加水10ml混匀,离心2分钟;倒去上液,加10%甲醛7ml。5分钟后加乙醚3ml,塞紧管口并充分摇匀,取下管口塞,离心2分钟,即可见管内自下而上分为4层。

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英文名称: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课 总学时:50 学分:3.0 理论课学时:30 实验课学时:20 开课学期:5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他研究病原寄生虫及危害人类的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阐明寄生虫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的理论和原则,研究寄生虫检验的理论和技术。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学及其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他应在病理解剖学、免疫学讲授课之后进行教学。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技术,为学生学习检验各相关专业奠定牢固基础。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寄生虫形态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能力目标: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寄生虫形态学、检验技术、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对寄生虫的成虫、虫卵形态结构的图示以启发式教学法启用。实验课是教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标本、挂图、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人体寄生虫、成虫、虫卵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要介绍我国在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上的成就和贡献。适当介绍寄生虫学及其检验的新发展。对寄生虫名称和重要专业术语必须介绍外文,以培养学生阅读外文专业书刊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总论 第一章引言 【熟悉】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新现寄生虫病和再现寄生虫病。 【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的任务、原则与发展方向。 【学习途径】线上学习、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