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S处理悬置隔振率

合集下载

某重型车悬置支架的模态分析与改进

某重型车悬置支架的模态分析与改进

10.16638/ki.1671-7988.2017.02.003某重型车悬置支架的模态分析与改进黄先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摘要: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由于悬置支架刚度低造成车内结构振动与噪声增大的案例已经被证实,文章运用HyperMes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某重卡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从悬置支架结构优化设计的角度来说明不同支架结构及车架安装点对模态的影响,得出重卡悬置支架安装在车架腹面比安装在车架翼面更有利于刚度的提升。

关键词:刚度;模态;有限元分析;悬置支架中图分类号:U4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7)02-08-03Modal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a heavy duty vehicle mount bracketHuang Xiank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nhui Hefei 23003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the case that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has been increased due to the low stiffness of the mounting bracket has been confirmed. In this paper, FEA software HyperMesh to establish a heavy truck suspension bracket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from the mounting bracke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point of view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frame structure and frame installation influence on modality, that heavy truck suspension mounting bracket is installed in the ventral surface of the frame than the installation frame wing surface is more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stiffness.Keywords: stiffness; modality; FEA; Mounting bracketCLC NO.: U461.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02-08-03引言近年来,随着重卡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人们对长途物流车辆舒适性要求的提高,重卡的振动噪音问题日益突出。

新能源混动架构乘用车NVH_性能匹配优化技术研究

新能源混动架构乘用车NVH_性能匹配优化技术研究

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1 引言近几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传统车企也逐步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国内主流汽车厂和新势力车企都已大力布局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

其中当前最新的、主流的混合动力方案从单个国内市场辐射至全球。

该混合动力方案发电系统发动机相关附件都用电来供电如电子水泵、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等,该套混合动力方案减轻发动机负载发动机工作区相比传统燃油发动机工作区更高效,从另外一方面来提高发动机整体的效率,可持续在高热效率区工作发电,可持续为电池包和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降低整车油耗、降低碳排放性能。

其该架构产品销量飞跃上升,得到了国内外市场消费者认可。

新能源汽车本文以混合动力架构为例,在传统动力系统发动机加变速器的组合方案基础上将变速器进一步架构调整成电混系统即发动机加电混系统组合方案,其中电混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驱动电机、以及双电机的集成式电子控制器、离合器、减速器等,当离合器分离的时候发动机输出通过齿轮可以直接驱动轮端输出动力,也可以让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直接驱动轮端输出动力。

将多合一的电混系统集成加发动机组成混合动力系统,将该混合动力系统匹配搭载到整车上,有传统发动机NVH问题也有电机NVH问题、以及整套动力系统架构发动机与电机之间匹配不佳所带来新的NVH问题,相比传统燃油车其整车NVH性能匹配调校相关工作给NVH工程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具有极大挑战也是对NVH工程师专业能力的考验。

本文结合某新能源乘用车混合动力车型在样车开发匹配调校过程阶段,主观评价整车存在启停抖动及动力系统敲击问题,并对能引起该问题的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混合动力系统架构悬置系统悬置前期仿真布置到悬置台架整车试验验证NVH性能隔振率要求、扭转减振器影响NVH性能的关键参数及其匹配、控制策略优化等方法进行介绍。

2 悬置系统NVH性能悬置系统其关键性作用是承载支撑整车混合动力系统、抑制混动系统内部反作用力的外力造成对混动的动态位移、减少因混动系统只身的振动传递到车身端。

利用LMS的接触疲劳试验机振动信号处理方法

利用LMS的接触疲劳试验机振动信号处理方法
Abstract:Contact fatigue tester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environment when it runs. Paper expatiate the principle of tester and designs the signal check and transforms circuit, then gives an analysis method of vibration signal based on LMS algorithm. It can improve measure precision of vibration signal and reduce disorder even distortion of signal waveform led by slight environment vibration. The practical result proves its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It offers reliable experiment data for judging invalidation of component more effectively.
54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3298)
2007 年第 3 期
技术论坛
显示、打印及存档。该试验机采用试件相对运动表面 感。尤其是在振动信号测量过程中,微弱的环境振动
摩擦力增量测控原理,借助凸轮急停机构制动试件相 会导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十分杂乱,甚至
对运动,冻结试件表面的损伤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损 失真,很难保证预期的测量精度。
R2 R1
C1 R8

+ 3
7 8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优化与工程应用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优化与工程应用
Ab re a c t: Ai me d a t t h e l a r g e r s h a k i n g o f t h e s u s p e n s i o n s y s t e m o f s o me v e h i c l e e n g i n e s u n d e r t h e i d l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 t h e
动 力 总成 系统 的振 动 由发 动机 经过 悬置 系 统传
关键词: 振动 与波 ; 悬置系统 ; 隔振; 传 递率; 分析 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 U2 6 0 . 3 3 1 5 文献标识码 : A DO I 编码 : 1 0 . 3 9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 / j . i s s n . 1 0 0 6 ・ 1 3 3 5 . 2 0 1 3 . 0 6 . 0 2 2
mi ’ n i ‘ mi — z i n g a s t h e t rg a e t , t h e p o we r t r a i n mo u n t i n g s y s t e m w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o p t i mi z e d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Ke y wo r d 8: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wa v e; mo nt u i n g s y s t e m ; v 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ra t n s mi s s i o n r a t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o p t i mi z a t i o n

某国产SUV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与隔振测试评价

某国产SUV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与隔振测试评价

垂向与绕曲轴转动方向解耦率由原来 52.2 %、45.9 %提高到 90.3 %、85.4 %,其他四个方向解耦率也均达到了 85 %以
上,并对装有 OTS 样件的整车进行隔振率测试,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悬置系统隔振率基本能达到要求,并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出系统与其他部件存在共振现象,为该车型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Abstract : The powertrain mount system is one of the automobile vibration subsystems, which influence the vehicle’s NVH performance greatly. In this paper, a domestic SUV mount system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idea of energy decoupling method. The Isight integrated Adams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initial stiffness of the mount system. After the optimization, the vertical decoupling rate and the around-crank decoupling rate were raised from 52.2 % to 90.3 % and from 45.9 % to 84.5 %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decoupling rates in the other four directions were all larger than 85 %. Then, testing for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measurement for the automobile’s mounted OTS sample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can essenti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 The resonant phenomena of the system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were detected. This work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guidanc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ehicles.

重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NVH性能研究

重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NVH性能研究

重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NVH性能研究运伟国;王邵斌;杨少华【摘要】The powertrain mount system of a heavy-duty truck is studied.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design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real testing of the vehicle,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rigid-body modal of the powertrain, energy decoupling degrees of modals of different orders,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of the powertrain mount and the vibration RMS values at some key points in the cab,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for 4 point suspension and 4+2 point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of the truck’s powertr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4 point suspension arrangement is better for the vehicle traveling on a nice even road than the other. However, the 4+2 point suspension arrangement is recommended for vibration reduction of the vehicles traveling on poor uneven roads.%以某重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的隔振原理及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仿真计算与实车试验相结合研究重型汽车常见的4点悬置与4+2点悬置布置型式对动力总成刚体模态频率分布、各阶模态解耦、悬置在各工况时的隔振效率及驾驶室内关键点振动的影响。

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率

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率

1.1.1 发动机悬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发动机隔振是指在发动机与车架之间插入较柔软的元件(称为发动 机悬置) ,从而使二者之间的力的传递得到衰减。由于发动机悬置既是弹 性元件又是减振装置,对它的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 1.支承作用 发动机悬置是一个支承元件。它必须能承受发动机总成的质量,使 其不至于产生过大的静位移而影响工作。
作者姓名: 专 业: 导师姓名 及 职 称:
赵彤航 车辆工程 刘蕴博 研究员级高工
论文起止年月:2002 年 3 月至 2003 年 2 月
-1-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发动机悬置系统能否得到合理匹配对汽车的平顺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对 CA1261 载货汽车所装配的 BF6M1013ECP 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 振性能进行了研究。 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振动模型,编制相应的模拟计算程 序。对系统的各基本参数进行了测量,将数据代入程序中计算,得到系 统的固有特性。 通过分析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解释了该系统振动较大的主要原 因。应用各种理论对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和解耦设计分析,找出该系统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系统隔振性能提供了依据。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三套备选悬置中选出最 适合此系统的悬置方案。
悬置参数的测量…………….…….……………………………………………..41 本章小结…………………….………….…………………………………………..42 发动机悬置系统固有特性的计算分析和改进……………..………...43 系统固有频率的计算及分析………………….…………………………….43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解耦设计………………….…………………………….44 5.2.1 5.2.2 5.2.3 5.2.4 5.2.5 打击中心理论………………….………………………………………44 悬置的弹性中心对解耦的影响………………….……………..46 主惯性轴和扭矩轴对解耦的影响………………….………….47 悬置垂直刚度对解耦的影响………………….………………...50 能量法解耦………………….…………………………………………51 固有频率及振型计算分析………………….……………………53 振动传递率的分析………………….………………………………55

基于滤波x-LMS算法的磁悬浮隔振器控制研究

基于滤波x-LMS算法的磁悬浮隔振器控制研究
Sk 之 和 , : () 即 e k =P k () ( )+s ) ( () 1 而 k时刻 FR控制滤 波器 输 出的控 制量为 : I


信号减 小 为零 。常规 的前馈 控 制 系统 利 用 一个 具 有 固 定特征 的滤 波 器设 计 前 馈 控 制 器 , 假 定 系统 的 响应 它 特性是定 常的 。但 是 , 实 上 系 统 的响 应 特 征 常 常是 事 随时 间缓 慢 变化 的 , 时 固定 特 性 的滤 波 器 便 不 能 给 此
图 1 滤波 xL —MS算法原理图
F g 1 S h ma i ig a o i e e — MS ag r h i. c e t d a rm fF l r d x L l o i m c t t
该 控 制 算 法 在 磁 悬 浮 隔 振 器 上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减 振 效果。
关键词 :磁悬 浮隔振器 ; 自适应前馈控制 ; 滤波 x— MS算法 ; L 振动 主动控制 ; 非线性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3 0 2 P 7 ;3 文献 标 识 码 :A
近年来 , 动 控 制 问 题越 来 越 多 地 引起 人 们 的注 振
意 。其 中隔振 是 振 动 控 制 中研 究 最 多 、 用 最 为 广 泛 应 的一项 技术 , 它是在 振源 与 系统 之 间 采取 一定 措 施 , 安 装 适 当的隔振 器件 以减小 传 递 到减 振 目标 点 的振 动 强 度 。按是 否需 要 能 源 , 振 又 可 分 为 主 动 隔 振 与 被 动 隔 隔振 。由于 主动隔振 能够 克 服 被动 隔振 对 低 频振 动 难 以有效抑 制 的缺点 , 因此 近年来 日益受 到 重视 ¨ 。 J 本文研 究 的 隔振 器 是 一 种 磁 悬 浮 隔振 器 , 用 的 采 电磁悬浮技 术在 磁悬 浮列 车 IJ磁 悬浮轴 承 等 方 4、 面 有一定 的应 用 , 采 用 电磁 悬 浮技 术 的 隔 振 器 尚不 但 多见 。本文 的磁 悬浮 隔振 器 由衔 铁 和 电磁 铁 两部 分 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MS计算悬置隔振率
By Fuyang.guo
20190705
1)处理数据•1)可以测试时在线跟踪处理也可以后处理得到阶次振动
2)选择阶次数据
•1)在里面选择
进入数据计算模块。

如右图。

2)将要计算的主被动测得
阶次振动add to input basket.
3)将数据加入到data set
4)编制计算公

•1)在Active formula set里面点击添加
计算公式Substract_BLOCKS_DB。

•2)点击Edit,激活formula编辑窗口。

•3)选择function1 为主动测,function2为被动测。

•4)Secondary X-axes:输入0 或者1,根据需求,详细定
义见公式介绍。

建议输入1.
•5)点击Ok,完成公式定义。

(公式前OK项显示为绿色,
说明公式可以计算;如为红色,请检查公式定义。


•6)公式完成后点击calculate 计算即可。

•7)点击save results as 保存(可保存到自定义的section,
也可在当前section 里面自定义folder。

便于查找数据)
5)出图
PS:为便于区分数据通道,可在Point id 重新定义通道名。

同理,Point dir也可重新定义。

6)进阶版
1)由于每个悬置有三个方向,单独计算比较麻烦,可以将公式进行复制,分别定义不同的方向。

2)可继续复制定义所有悬置的方向,一起进行计算.
3) 重新导入数据时,注意需将之前的数据在data set 中清空。

(否则会出现公式计算结果错误)
4)计算后注意检查结果是否正确,避免中间过程出现纰漏,影响数据分析结果。

6)进阶版
➢也可采用F1/F2的方法进行计算,但计算后消去了单位,成为无量纲。

➢右图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量级是一样的。

(dB减后还有单位,相除后消去了单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