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合集下载

不同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室内药效试验

不同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室内药效试验

残 留、高选择 的特性 。因此 ,可作 为防治斜 纹夜蛾 的首 选
设高、低 2个浓度 ,具体试验处理 见表 1 。
表 1 几种 杀虫剂对斜 纹夜蛾幼 虫室内药效试验使用 浓度
1 . 2 试验 方法
采用 浸叶法 :将上述 供试 药剂稀 释成试 验倍数 ,以空
用滤纸吸去 多余 的药液 ,稍晾干后将叶片放入直径为 9 c m
斜纹夜蛾取食甜核 ・ 苏云菌杆菌后 ,1 2 h 、2 4 h 、3 6 h以
及4 8 h时 ,其 校 正死 亡 率分 别 为 3 o % 、6 7 . 2 、9 5 . 4 7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不同杀虫剂对斜纹夜蛾 3龄幼虫的毒性
中 国园艺文摘
2 0 1 4 年第2 期
不 同杀 虫剂对 斜纹夜蛾 的室 内药效 试验
包善微 ,包杨 滨 。 ,丁 旭 ’ ,吴小兵 ,袁小华 ,顾庆红
( 1 . 江苏省如皋 市植保 站 ,江苏 如 皋 2 2 6 5 0 0 ; 2 . 江苏省如皋市东 陈镇农业服务 中心 ,江苏 如皋 2 2 6 5 7 1 )
肼对 5 龄 幼虫有较 高的防效 ,但其 见效慢 。苏云茵杆 菌、楝 素、短稳杆 茵对斜 纹夜蛾 防治效果较差。
关键词 :斜 纹夜 蛾 ;杀 虫剂 ;室内;药效
斜纹 夜蛾 [ P r o d e n i a l i t u r a( F a b r i c i u s ) 】 ,属鳞翅 目夜 蛾
7 0 o / o 以上 。取食后 2 4 h时 ,校正死亡率超过 9 0 %,显著高 于其他处理 。
1 。 3 数据处理
室 内农药 生物测 定所得 数据 经 3 次 重复 ,分 别计算 校 正防效 ,对各重复结果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进行方差分 析 ,采用邓肯新 复极差 ( D MRT ) 法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 [ J o l 。

一种新型天然增效喷雾助剂对防治不同龄期斜纹夜蛾的增效性研究

一种新型天然增效喷雾助剂对防治不同龄期斜纹夜蛾的增效性研究
害 虫种群 。 关键 词 斜纹 夜蛾 : 天然增 效 喷 雾助 剂 ;%锐 劲特 悬浮 剂 ; 5 药效试 验 中圈分 类 号 ¥ 8 .1 4 29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7 9 2 1 ) 8 0 3 - 2 0 7 5 3 ( 0 10 - 12 0
斜 纹 夜 蛾 ( rd naluaF biis 是分 布 较 广 的 一 类 Po e i i r a r u ) t c 重要 农 业 害 虫 , 食性 杂 , 殖 力强 , 代 重叠 严 重 , 危 害 其 繁 世 可 9 9科 2 0多 种寄 主 植 物【 。 内许 多 学 者对 该 种 害 虫 的 防 9 国 治技 术 ( 括农 业 防 治 、 包 物理 防 治 、 生物 防 治和 化 学防 治 等 ) 都 已做 了 众 多研 究 。 斜 纹 夜蛾 种群 的持 续 控 制 积 累 了 一 为
2 结 果 与分析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锐劲 特 悬 浮 剂在 防 治不 同龄 期 斜 5
表 1 新 型 天然 增效 喷 雾助 剂对 防治 不 同龄 期斜 纹 夜蛾 的增 效性
注: 表中试验数据均为各处理 3次重复 的平均值 。 表中同列 数据 相同字母 表示经方差分析 ( MR ) a 00 D T在 = . 5水平上无显 著差 异 , 字母不 同者表示 差异显著 。
的这 种 天 然增 效 喷 雾 助 剂 能 分 别 对 1 3龄 、 5龄 和 高龄 的 斜 纹 夜 蛾 幼 虫起 到 较 显 著 的增 效 效 应 。 此说 明 , 科 学 治理 某 种 害 虫 。 ~ 4 由 要
通 过 添加 农 增 效助 剂 来 增 强药 效 时 , 定要 根 据 害 虫所 处 的主要 龄 期 来科 学确 定其 增 效助 剂 的合 理使 用剂 量 , 一 以便 能 更有 效 治理 这 类

植食性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植食性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糖结合蛋白和病程相关蛋白主要包括几 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PR-1、PR-10等。 Karin et al (2000)通过免疫印迹和等电聚焦电 泳分析发现,禾谷缢管蚜危害大麦后,一种 基础几丁质酶和两种酸性β-1-3葡聚糖酶被诱 导。烟粉虱危害番茄植物后,在局部及系统 上明显诱导了溶解酵素、几丁质酶和β-1,3-葡 聚糖酶活性的增加。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病程 相关蛋白在各种植物和变种中都存在。诱导 的范围和类型依靠于许多因素包括植物生长 条件、烟粉虱取食时间长短、植物种类和烟 粉虱种群密度(Mayer,2002)。
在植物与昆虫的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为避免 植食性昆虫的为害,形成或诱导产生本身特有的次生 化合物,对大多数昆虫起着化学防御作用。这些植物 次生化合物又可称为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或植物次生 物质。植物对昆虫化学防御的类型主要有: ①产生能 引起昆虫忌避或抑制昆虫取食的物质,使觅食昆虫避 开、离去或者阻碍正在取食的昆虫继续取食;②产 生阻碍昆虫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利用的化学物质; ③ 产生某些物质使昆虫中毒死亡,或延迟其生长发育, 降低繁殖率,从而使植物本身免于蒙受更大的损害 (钦俊德,1987;董红霞,2005)。
(二)产生与防御有关的蛋白质
受损伤的植物能够产生(或提高)很多与防御 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素、 淀粉酶抑制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富含羟脯氨酸糖 蛋白、富含甘氨酸糖蛋白、氧化酶系、病程相关蛋 白等等(Arimura G, 2002; Bachem, C.W.B., 1996)。在这些蛋白质中,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蛋 白酶抑制素。已在很多的植物中研究表明,昆虫的 取食将导致植物中蛋白酶抑制素含量的大量增加 (Arimura G, 2002; Arimura G, 2000b; Bergeson E ,1998; Burd, J. D., 2002; Frank J. , 2002)。

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治

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治

烟青虫和斜纹夜蛾是烟草中后、期的主要虫害,发生严重的可给烟农造成毁灭的损失。

近年来,这两种虫害的危害呈上升的趋势,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一、烟青虫(一)危害烟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烟草夜蛾。

除危害烟草外,还危害辣椒。

烟青虫危害的烟叶常呈千窗百孔,甚至将叶肉吃光,仅留叶脉。

在全国各地烟区均有分布,是烟草的主要害虫之一。

(二)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为棕黄色,雄蛾为淡灰黄绿色。

前翅有四条暗褐色波状横线,内横线与中横线间有环形斑,中横线上端处有肾形斑;后翅近中央处有一个淡黑色弦月形纹,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

2、卵:半球形,表面有纵横棱线,初产时乳白色,几小时后变为灰黄色,近孵化时变为紫褐色。

3、幼虫:初孵幼虫体铁锈色,老熟幼虫体色、线纹变化大,常见的有黄绿色、红褐色、绿褐色。

体背有背线一条,且散生白色小点。

3、蛹:纺锤形,前期暗红色,后期浓褐色。

尾端有臀棘2根,基部相连。

(三)发生规律烟青虫一般年发生6~7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湘南烟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世代重叠,1~3代幼虫都危害烟草的心芽、嫩叶、嫩茎及种果。

成虫趋光性较弱,傍晚和阴天活动频繁。

幼虫有假死性和互残性。

预蛹后钻入土下3~5厘米处作土茧化蛹,蛹期10~17天。

一代卵多产在中下部叶背面,散产,每处一粒。

(四)防治方法烟青虫的防治应抓住幼虫盛孵期,有虫株率达10%进行防治。

采取人工捕捉、生物、药防的综合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幼虫。

在幼虫盛发期,结合田间管理,到烟田捕捉幼虫。

2、保护和利用天敌。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烟青虫的寄生率较高,应充分保护和利用。

3、药剂防治可用40%灭多威可溶粉剂1000~1500倍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喷雾,每隔7天施药2~3次,防效较好。

施药时注意正、反叶片都要用药,以杀死背面虫卵。

青虫和斜纹夜蛾是烟草中后、期的主要虫害,发生严重的可给烟农造成毁灭的损失。

近年来,这两种虫害的危害呈上升的趋势,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一、烟青虫(一)危害烟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烟草夜蛾。

上海浦东环城绿带斜纹夜蛾的发生和信息素测报技术应用初探

上海浦东环城绿带斜纹夜蛾的发生和信息素测报技术应用初探

2 浦东外环绿带 内斜纹夜蛾 的发 生和危害
21 斜 纹夜蛾在 绿 带 内不 同植 物上 的产 卵情 况 .
据 20 年调查, 00 斜纹夜蛾可在绿带大多数植物上产卵 , 甚至产于绿带树木支撑杆、 绑扎铅丝上。该虫 在绿 带 内 的产 卵 作 物 主 要 有 白 花 三 叶 草 ( H o u ees 、马蹄 金 ( cod a r es 、 樟 T fl m r n ) i p Di n r e n ) 香 h p ( inm m m cm hr ) Cn a o u a p oa 、无 息 子 ( a i u krs ) Spn smuo s 、结 香 ( d e oti crs t ) d oi E gu r a hy nh 、栾 树 h a a ( o r t ip n u t) 垂丝海棠 ( ls al n ) 杜英 ( l o raee eii s 、 Ke e e a ai l e、 lu r c a Mau laa 、 h i Ea c p c c e ) 红叶李 P uu ea ad pn rn s crs ea 、 eai r )马褂木 ( ii ed o hns)广 玉兰 ( g oi rn i oa 、 f Lr dn rnciee 、 o Manl gadf F )女贞 ( iutu lc u 、 a l Lg srm ui m)桂 d 花 ( s a t r rn ) O m nh fa a s 、茶 梅 ( a e  ̄ S G s g Cml G  ̄ ) l S 、夹 竹 桃 ( N z  ̄i m) ‘ i c m u 、珊 瑚 ( i ru Vb n m u ooaii u 、 drts m)慈孝竹( i cl s f ii 、 sm Sn a mu fn )泡桐( a l i fr n1 等。 o a a s P uo a ot e) wn u 22 斜 纹夜蛾在 绿 带乔灌 木上 的危 害情况 . 产卵于乔灌木上的斜纹夜蛾孵化后 , 初期可集中于这些树木的产卵叶片或邻近叶片危害 , 使叶片呈网 膜状, 也可 造成嫩 叶缺 刻 , 或使 叶 片早落 , 一般待虫 龄 2 ~3龄后 再行 吐丝 下垂至 地被植 物 如 白花 三叶草等

植物抗虫讲议3-8章

植物抗虫讲议3-8章

第四章 植物抗虫性的遗传 三、研究植物抗虫性遗传的方法(例举) 3、基因连锁的分析:一般将两个不同类 型的抗虫基因品种进行单交与回交,然后 分别测定F1、F2与B1F1(回交代)植株 对虫害的反应: F2和B1F1表现均抗虫-紧密连锁 F2和B1F1 具有明显的抗感分离-独立 遗传。可共组在一个品种中。 如Bph1,Bph3,bph2,bph4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植物抗虫机制
一、根据抗机制分类(双因素,但此处从植物角度理解): Painter 1951提出植物抗虫性的三个类型(三机制): (一)排趋性(不选择性,拒虫性,无偏嗜性)antixenosis. 由于植物的某些特性,害虫不喜趋向于这种植物上取食、 产卵或栖居。即从害虫的角度讲是负趋性。注意区别 物 候引起的假抗虫性(Pseudoresistance)。大面积的种植 这类品种,可起到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作用。或这样描 述:昆虫难以选择,不具备引诱昆虫产卵、取食的物理 与化学性状;或具有抗拒昆虫产卵与取食的特性,物候 期与昆虫的生活史不同步
A
B
无抗性
有抗性
相对于A图右边野生型植物来说,左边的西红柿突变体 具有系统性损伤反应,西红柿的天蛾幼虫Manduca Sexta 食用无抗性的植物(B图左列)时,它们的生 长速率将大于野生型植亡的幼虫。 B 新近死亡的幼虫, 正从10天的抗性品种籽 粒的取食部位爬开。图 中两个大幼虫是从感虫 品种Roblin h上转移过 来的。 AA, 对幼虫取食产生 过敏性反应的籽粒表面 区域; DL, 死亡幼虫 ; FS, 取食部位; HA, 籽粒表面的健康 区域; LL,转移到籽粒上的活 幼虫
第四章 植物抗虫性的遗传 三、研究植物抗虫性遗传的方法(例举)
(一)质量遗传 1、基因的显、隐性和遗传方式:水稻品种对 褐稻虱的抗虫性遗传。F1群体评级、F2单株评 级,F3以株系为单位的群体评级。 2、等位基因的测定和命名:要进一步确定抗 虫基因的各等位关系,可将待测的两个抗性品种 杂交,然后测定其后代F2,F3的抗虫表现: 植株均抗虫、不会产生明显的分离-等位基 因 发生明显的抗性分离:不同位点上的非等位 基因,分别命名。

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和高度对烤烟斜纹夜蛾与烟青虫的诱捕效果研究

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和高度对烤烟斜纹夜蛾与烟青虫的诱捕效果研究

放置高度 cm 0 30 40 50
斜纹夜蛾 403.00 a 441.00 a 396.33 a 291.33 b
成虫诱集量/头
烟青虫 0.67 a 1.00 a 1.00 a 0.67 a
2.3 性诱剂和药剂防控虫情指数比较 由表 3 可知袁不同放置密度处理中袁以诱捕器安置密度
为 15 个/hm2 时烟田虫情指数最低袁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 到显著水平曰不同放置高度处理中袁以诱捕器进虫口高于烟 株 30 cm 时虫情指数最低袁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遥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项目野蚜茧蜂与性诱剂联合 防控烟草主要害虫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冶渊201725冤遥 潘和平渊1969-冤袁男袁贵州黄平人袁农艺师袁从事烤烟生产技 术研究工作遥
2018-06-26
间虫情调查统计袁调查害虫损害株数及危害级别遥0 级指烟 叶完好无损曰1 级指害虫为害损缺面积占全株叶面积的 1% 以下曰3 级指害虫为害损缺面积占全株叶面积的 1%耀5%曰 5 级指害虫为害损缺面积占全株叶面积的 6%耀20%曰7 级指 害虫为害损缺面积占全株叶面积的 21%耀40%曰9 级指害虫 为害损缺面积占全株叶面积的 40%以上遥根据调查指数计 算烟田虫情指数袁计算公式如下院
现代农业科技 圆园18 年第 20 期
植物保护学
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和高度对烤烟斜纹夜蛾与烟青虫的诱捕效果研究
潘和平
渊贵州省烟草公司黔东南州公司袁贵州凯里 556000冤
摘要 为了研究性诱剂诱捕器放置密度与高度对斜纹夜蛾尧烟青虫的诱杀效果袁在天柱烟区进行了诱捕试验遥结果表明袁天柱烟区烟
青虫发生较少袁斜纹夜蛾危害严重曰诱捕器放置密度为 15 个/hm2 时诱捕量最多曰诱捕器进虫口高于烟株 30 cm 时诱捕效果最好遥 关键词 性诱剂诱捕器曰放置密度曰放置高度曰烤烟曰烟青虫曰斜纹夜蛾曰诱捕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8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渊2018冤20-0109-01

斑痣悬茧蜂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

斑痣悬茧蜂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

斑痣悬茧蜂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胡浩;孟玲;李保平【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年(卷),期】2015(031)002【摘要】为评估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对其寄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的寄生作用,在室内研究了斑痣悬茧蜂对2、3和4龄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率.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模型的预测,对3龄寄主幼虫的攻击率大于对2龄寄主,对后者的攻击率又大于对4龄寄主幼虫的攻击;寄主处理时间随寄主龄期增大而延长.此外,斑痣悬茧蜂的搜寻效率随寄主密度增加逐渐降低,相同寄主密度下,斑痣悬茧蜂对2、3龄寄主幼虫的搜寻效率均高于对4龄寄主幼虫的搜寻.研究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寄生作用大于对高龄幼虫的寄生.【总页数】5页(P176-180)【作者】胡浩;孟玲;李保平【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3【相关文献】1.斑痣悬茧蜂和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互作及氟啶脲对寄生蜂的影响 [J], 王节萍;郭慧芳;方继朝;钟万芳;刘宝生2.斑痣悬茧蜂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 [J], 胡浩;孟玲;李保平;3.寄生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的斑痣悬茧蜂生长发育表现 [J], 尚丹; 周金成; 张柱亭; 董前进; 宁素芳; 董辉4.寄生经历和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效能的影响 [J], 周金成; 张柱亭; 尚丹; 盛晟; 朱凯辉; 霍英杰; 车午男; 董前进; 董辉5.斑痣悬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 [J], 郭林芳;孟玲;李保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栾玉柱 , 顾继伟, 李关玲
(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农业委员会 , 江苏泰卅I 2 2 5 3 2 1 )
摘要 : 研究苋菜 、 大豆等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 长发 育 、 繁 殖、 存活 以及斜纹夜蛾对 寄主选择 的影 响 , 并对 寄 主植 物的相关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 , 结果表 明: 不 同寄主植 物对斜纹夜 蛾的发育历期 、 存活率 、 蛹重 、 繁殖率有 较大 差异 , 取食大豆 叶片 的斜纹夜蛾发育历期最长 、 存活 率较 低、 蛹重 最重 , 取食 烟草 、 棉花、 芋头 的斜纹夜蛾发 育历期短 、 蛹较 重 , 取食苋菜的斜纹夜蛾发育历期最短 、 蛹重较轻 、 存 活率较低 ; 不 同寄主植物 中可溶性糖 、 淀粉 、 总氮含 量差 异显
已有很多报道 , 斜纹夜蛾雌、 雄性比一般为 1 . 0 3: 1 , 平均
1 . 1 斜纹夜蛾饲养观察及发育状况测定 供试寄主为棉花“ 泗棉 3号” 、 苋菜“ 花红苋菜” 、 芋头 “ 龙 科芋 ” 、 大豆“ 淮豆 4号” 和烟草 “ K 3 2 6 ”, 大棚或大 田种植 , 肥 水适量 , 笼罩 防虫 , 不打农药 , 棉花处 于现蕾期 、 苋菜处于营养
育、 繁殖 , 以及 斜纹夜 蛾幼虫对 不 同寄 主植 物 的选 择喜好情 况, 测定不同寄主的相关营养指标 , 以进一 步探讨斜纹夜蛾对
不 同寄主喜好和不同寄主对斜纹夜蛾 适合度影响 , 为斜纹夜 蛾猖獗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法
之一 , 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烟草、 棉花等经济作 物的生产 。 有关斜纹夜蛾生物学 、 生态 学特性和 防治 等方面 的研 究
生长期 、 芋头处 于发棵期 、 大豆处于结荚初期 和烟草处于营养 生长期时开始试验 。 虫源 为北京 室 内繁殖 多代 的斜 纹 夜蛾 , 在 2 7℃ 恒温 、 L: D=1 2: 1 2 、 相对湿度 7 5 %~ 8 0 %的光照培养箱 内用人工
每头雌虫可产卵 8 0 0粒左右 , 具有很 强的繁殖力 , 其幼虫共 6 龄, 不同龄的幼虫 习性 略有 差异 , 一般 低龄 幼虫具群集性 , 食
有益 。 5 结束 语
参考 文献 :
[ 1 ] 宋 凯, 孙晓艳 , 纪建伟 . 基于支 持向量机的玉米 叶部病 害识别
[ J ] . 农业工程学报 , 2 0 0 7 , 2 3 ( 1 ) : 1 5 5 — 1 5 7 . [ 2 ] 吕朝辉 , 陈晓光 , 吴文福 , 等.用 B P 神 经网络进 行秧苗 图溶性 糖和淀粉 含量 , 大豆 、 烟草 的总 N含量较高 ; 斜纹 夜蛾初孵幼虫对 不 同寄主植 物表现 出不同的喜好性 , 但与寄 主营养物质含量未表现 出相关性 。 关键词 : 斜纹夜蛾 ; 生长发育 ; 繁殖 ; 存活; 寄主选择 ; 营养物质
中图分类号 : S d 3 3 .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1 1 — 0 1 4 2—0 3
饲料群体饲养 , 待化蛹后 将蛹收集放入 边长为 4 0 c m 的正方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4—0 2
体木质框架笼罩内 , 各面 围有细纱布 , 每笼罩放蛹 4 0—5 0个 ; 成虫 即将羽化时 , 在笼罩 内壁 四周 固定上蜡 纸 , 并放入 1 0 % 蜜糖水 , 供羽化 的成 虫 自由交配 、 产卵, 将产 于蜡 纸上的卵块
[ J ] . 农业工程学报 , 2 0 0 1 , 1 7 ( 3 ) : 1 4 6— 1 4 8 .
本研究将改进 B P算法 应用 于玉米 叶部病 害 图像 识别 , 引入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对所收集到的被试 玉米病害 图片进 行初步 的提取 , 首先进行病害图像 的预处理 , 对目 标 图像进行 去噪 、 增强 , 然后对其进行特征提取与病害识 别。引入 H S I 模 型进行颜色特征提取 , 引入光滑度 、 平均灰度 等指标进行文理 特征提取 , 随后 以改 进 的 B P神经 网络 进行 玉米 叶部病 害分 类并识别 。本研究成果可 以弥 补传统病害识别 主观性强 、 投 入 大等 缺 陷, 因此在 农作 物病 害 防治方 面有 着很 好 的发展 前景 。
作者简介 : 栾玉柱( 1 9 7 0 一) , 男, 江苏泰州 人 , 农艺师 , 主要从事植 物 保护工作。E— m a i l : g g n y j @s i n a . c o n。 r
由表 1可见 , 优化的神经 网络对玉米 叶部 病害 的图像测 试集识别结果 的平 均识别率 是 9 4 % 。病 害的分类 识别 与泛 化 能力均 已达 到预 期 , 对 玉米作 物 叶部病 害远 程诊 断 十分

1 4 2一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 年第 4 1 卷第 1 1 期
栾 玉柱 , 顾继伟 , 李美玲.不同寄 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J ]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 , 4 1 ( 1 1 ) : 1 4 2 — 1 4 4
不 同寄主植物对斜 纹夜蛾 的影 响及 机制探讨
量小 , 仅 啃食表皮形成窗斑状 , 对作物影响不 明显 。不 同寄主 植物及环境条件对斜纹夜 蛾的影 响也有报 道 ] , 但不 同寄
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 、 繁殖的影 响, 以及斜纹夜蛾对寄 主喜好性关系和相关生理生化机制 尚未明了。
本研究通过系统 观察斜 纹夜 蛾取食 不 同寄主后 生 长发
斜纹夜蛾( P r o d e n i a l i t u r a ) 属 鳞翅 目夜蛾科 , 为多食 性暴 发性害虫 。近年来 , 随着农业种植 结构 的调整 , 尤其是蔬菜种
植面积 的不断扩大 , 斜纹夜蛾暴发频率 明显增加 , 暴发面积逐 年扩大 , 发生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 , 已成为蔬菜上 的主要害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