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下17—18世纪中后期剖析
主题复习——社会转型期剖析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 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 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 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 面融入世界经济。
五、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年)
1、具体表现: ③文化: 毛泽东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 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文学艺术 界出现大批出色的作品。 ④外交上: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 础。 ⑤社会生活上: 物质相对匮乏,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时代主题
总体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 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各个阶层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维 新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 政治体制的转型。
1、具体表现:
④阶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 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⑤外交(对外政策): 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 趋萎缩,同时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 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殖民活动影响海疆。
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016届高考历史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含解析)

第一部分专题二第5讲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含解析)第5讲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新航路开辟1.五大促进因素(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2.三个有利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3.两个推动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4.四个人物、三条航路(1)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
(2)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3)哥伦布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4)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环球航行。
5.五点影响(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4)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1)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2)结果: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1)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高中历史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阶段特征教材精解素材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阶段特征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是通过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和手工业从属商业资本而逐步实现的。
这一转变过程的最初阶段是简单协作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定期向小生产者收购产品,运到较远的市场去出售,他们成为包买主。
多数小生产者则由于贫困,不得不求助于包买主出售其产品。
这样,商人的收购和贩卖活动,打破了小生产者和消费市场的直接联系;很多小生产者变成受商业资本剥削的雇佣劳动者。
简单协作与后来手工工场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劳动分工,产品在一个家庭或一个生产单位内就可以完成。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就是在简单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的。
手工工场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之初以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主要形式。
生产者仍分散在各自家庭中劳动,但是他们在企业家的组织下形成一个生产集体,有一定的劳动分工。
商人为保障其货源,将统一购买来的原料交给雇佣工人去加工,付给一些报酬,然后销售成品。
所谓报酬实质上就是工资。
这已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但又不彻底,因为加工的工具大都是那些受雇者自己的,劳动过程也是工人在各自家里分散进行,每一种产品是依次经过不同的家庭工人的劳动制造出来的。
分散的手工工场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一无所有,集中在资本家的厂房内,使用资本家提供的劳动工具,在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
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与雇主的关系是彻底的雇佣关系。
在集中的手工工场,分工越来越细,一件产品的制成要经过许多道工序。
简单协作、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三种形式,它们虽然在时间上是承袭的,但又往往是并存的。
下面让我们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典型的英国为例进行考察。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于毛纺织业。
毛纺织业兴起之初,其生产组织在城市是行会作坊,在农村是家庭手工业。
农村中没有行会的控制,手工业者的分化比较迅速。
商人以各种方式控制分散的生产者,简单协作很快过渡到手工工场。
【通史】一轮复习-工业文明准备时期(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

时间
1920年 男子21,女子30有普选权;男女平权 ①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 ②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实现普选; ③议席分配逐渐从地区代表制向比例代表制过渡。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不断完善的原因
材料一::工业革命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 量,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材料二:英国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争取普选 权的宪章运动。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 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材料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人口素质。议 会中两党为争取选票,竟相进行改革。 材料四: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重要作用,使 议会考虑赋予妇女选举权。
英国女王(1837—1901),印度 女皇(1876—1901)。她在位期间, 英国工商业快速发展,扩大对殖 民地的掠夺(号称“日不落帝 国”),几乎享有对世界贸易和工 业的垄断地位,被西方史学家称 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种发展不是因为她做出了多么 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也 不做,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
考点一
争取民主 确立民主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近代的民主历程
《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完善民主
议会改革 普选制 两党制
考点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个人活动及贡献: (1)率领议会军取得内战的胜利 (2)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3)远征爱尔兰 (4)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 (5)建立护国主政体
议会改革的趋势 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对选 1832年 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重新调整分配;工业资本 家取得政治权利。 降低选民财产资格限制,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67年
_近代西方文明的勃兴——工场手工业时期

1. (2013· 山东文综)1788 年 7 月 10 日, 纽约某报纸以 《船 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 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 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C.共和制度
[ 命题立意 ]
(
)
B.分权制衡原则 D.主权在民原则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肯定人性, 宣扬“信仰得救” 内 要求把人从 和简化宗教仪式, 容 宗教束缚中 建立资产阶级化的 解放出来 新教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和个人自由,建立资产阶 级“理性王国”
冲击了封建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 影 神学的束缚,势力和天主教会,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
本题以纽约某报纸的通告为切入点考查
美国的政治体制,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如“1788
年”“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十三包”等。 这些信息体现 了美国 1787 宪法所确立的联邦体制。分权制衡、主权在民的 原则和共和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B、C、D 三项。
二、特征概览 阶段 特征 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中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 兴起阶段。16世纪前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 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 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 治 政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 上 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表 经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 济 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现 上 并进一步拓展 思 近代科技的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 上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

殖民扩张的过程、冲突和结果
荷兰殖民活动: 英国殖民活动: 法国殖民活动: 冲突:英西、英荷(《航海条例》)、英 法(“七年战争”、《巴黎和约》) 结果: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国家主要殖民地域、特点、结果 。荷兰: 北美洲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新荷 兰”;亚洲的马六甲、锡兰、中国的台湾、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组织大型商业公司, 以亚洲、北美为重点,夺取葡萄牙殖民地 17世纪成为海上霸主,阿姆斯特丹成为国 际金融中心 。英国:沿大西洋沿岸建立13 块殖民地;在亚洲的印度西、东海岸建立 殖民地 海盗式掠夺(早期);组织商业公 司,从事黑奴贸易,以印度和北美作为扩 张重点;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并成 为最大殖民帝国。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重难突破】
一、“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 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 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 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 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和中国;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社会和饮食结构,甚至影响了人口和 环境,产生积极和消极两重影响。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 到大西洋沿岸。 (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A.时间都处于15~16世纪前后 B.都体现艰苦卓绝的创新精神 C.都是古代史上的航海奇迹 D.具有同样重要的世界意义
三、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中国明朝 时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目的:扬国威、获得海外 珍宝特产、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等;新航路开辟 目的:掠夺财富、扩张领土、占有市场、传播基 督教等。前性质:政治行为、贡赐贸易;后性质: 经济行为、新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扮演角色: 前外交使者;后殖民者、通商者、海盗。影响: 消极:前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后造 成亚非拉的长期贫困落后。积极:前加强了中国 与亚非国家的交流;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

生产组织 形式 经济指导 思想
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
重商主义
垄断组织
跨国公司
能源结构
自由放任的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货币供应学 之后 派1973年 经济危机后 石油、电力 核能、光能 可再生生物 煤 型能源 等新能源
手工工场时代(14——18世纪晚期)主要大事记:
14——16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中世纪)末期,封建制度 衰落,资本主义茁然兴起是基本特征。
14世纪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4世纪中期 1368中国明朝建立、元朝灭亡
15世纪后期 文艺复兴扩张到西欧各国,西班牙、葡萄牙探索 新航路;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 遍流通的货币,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500年前后 世界近代史开始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完成,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西欧各 国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近代自然科学勃然兴起;工场手工业成 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荷兰首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 主义制度;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 霸权;李贽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有多种观点,其中有(1)1500年 前后的地理大发现说(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你同意 哪一种观点?请阐释理由。 第一种:首先,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基本定型 并逐渐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 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 有力的催化作用;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各民族 各地区由隔绝向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随着地理大发现和 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 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隔绝状态被打破,整个世界在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逐步形成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 矛盾的的一个整体;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 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进而导致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确立。
工场手工业时期ppt课件

1、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西欧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
15
时间
支持国家 探险家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1492~1498 西班牙 年
1497年
葡萄牙
哥伦布 达·伽马
1519~1522 西班牙 年
麦哲伦
“地理发现” 好望角 美洲
印度 第一次环球航 行
10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7C——1பைடு நூலகம்C·60年代)
1.时间起止: 2.时代特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重大事件及其联系:链接 4.重大事件复习:链接 5.对本阶段历史的整体认识
11
政治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美国独立战争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解放运动:欧洲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
渡的趋势不可逆转。
8
• 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中心改变:由农业经济发达的亚洲转向商业经 济突出的地中海地区 再转向工业经济发达的大西洋地区
政治变化:
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中,反封建主义的斗 争主要通过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在宗教改革中,只有尼德兰通 过宗教斗争建立了荷兰这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政权。
16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开拓; •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 二战后——世界市场朝多极化、多元化
发展 两极格局解体后——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
日益明显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日不落帝国” ----英国
英国殖民帝国确立过程:
▲ 16世纪时海盗式掠夺,16世纪后期(1588 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 海上霸权。
▲ 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约》,与荷兰发生 三次战争,夺取北美新阿姆斯丹(纽约)。
▲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获得北美加拿大和新 法兰西,并扩大在印度的殖民势力。
考情报告
这一时期知识点在近4年广东新高考中分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文综19) (文综38) (文综38) (文综38)
理性主义
世界近代 史分期问 题
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
17世纪的 辟、殖民
荷兰
扩张与世
界市场的
形成
(2010·广东文综历史·19)“我们不把
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
经济:手工业工场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进一步扩大,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文化: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活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7世纪—18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史实和阶段特 征如下:
总特征: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阶段,是人类历史近代 化纵深发展的重要时期。
——18世纪中期英国殖民帝国地位最终确立
(2012·重庆文综历史·20)有学者认为:“没 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 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 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 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 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殖民扩张:方式:
建立东印度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参与殖民扩张与掠夺
概况:在非洲 在亚洲 在美洲
好望角 印度沿海 马六甲 锡兰 中国台湾 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地
影响: 金融信贷业发展,成为了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2008·广东文基·31)17世纪,国际商 业和金融中心是( )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2011·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 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 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 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 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013·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
A.革命史观、社会史观
B.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C.革命史观、文明史观
D.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走进高考
(2008·广东历史·18)18世纪,西方人 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 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近代世界部分
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下) (17世纪至18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
问答题:一般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 请从这一时期欧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方面的新变化进行概括说明
政治: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确立资 本主义代议制
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
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
了恐惧”
考情分析
本复习单元要把握的重点和难点是?
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大抗议书、 英国内战、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
C.威尼斯
D.巴黎
(2008·广东理基·66)在建立“日不落” 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 主要对手是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A、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 争中的重要手段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 卖,获得100%-300%。
16-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 场的主要手段有
① 正常的商业活动 ② 殖民扩张、掠夺 ③ 海盗抢劫 ④ 贩卖黑人奴隶 ⑤ 鸦 片走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在讨论殖民扩张的影响时,甲乙两位同 学观点相异:甲同学认为“殖民扩张对 亚非拉人民犯下滔天罪行”;乙同学认 为“殖民扩张是工业文明的前奏”。这 分别体现了
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在英美 法等国爆发,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
经济: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 备阶段。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场手工业经 济仍占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为工业 革命的开展创造条件。
思想文化:欧洲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启蒙思想为 资本主义社会构筑政治蓝图,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诞 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科学时代。
北美独立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独立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经典力学
经济:荷英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的殖民扩张
1.兴起的条件:
地理条件: 濒临大西洋,便于海上贸易
政治条件: 尼德兰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三 、早期殖民活动的影响
1、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 展。
2、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 殖民地的现代化
3、进一步密切世界各地联系,拓展世界市场
从美洲运金银到 欧洲。(烟草、 蔗糖等)
归程
三 角 贸 易
中程
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 廉价货物到非洲 “换取”奴隶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易市场
B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 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 实质问题是( )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 于封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