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春江花月夜》被某些人赞为「孤篇压全唐」,这个评价是否过誉?

《春江花月夜》被某些人赞为「孤篇压全唐」,这个评价是否过誉?我在高中的时候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从这点上来说,这是一首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首诗。
直到我有一天再次读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咦的一声才被惊讶到了,那个时候大概已经是上了大学了。
我还没有读过和研究其他人的评价时,这首诗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经无限上升了。
成为我心中,“一诗二文”的最高境界的水平。
(春江花月夜,滕王阁序,报任安书)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的水平很高,能有人会觉得这个评价实在过高的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所看过的所谓名篇佳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等等等等我想你能想象的这些名篇诗句无非是通过描绘情景或心中所感,想要引出读者内心的共鸣。
我想这就是诗歌所有共同体的特征,又或许说只有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诗歌才是合格并优秀的。
但是春江花月夜,它已经不是引起你的共鸣了,因为恐怕大家还没能达到那个共鸣的高度。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写的是什么,这写的是整个人类史与自然现象的对比。
我不敢相信那个年代的哪个诗人能从一个人类史的高度去对比自然来思考永恒的话题。
大部分的普通人,能把自己这一生过好就了不起了。
有能力的大牛们,能照顾一下子孙后代就了不得了。
一个国家最有权势的帝王世家,也无非就是保证一个朝代的安稳幸福,最高权势者皇帝他相对而言是最有眼界的人了,比什么诗人一流高的不知道哪里去,但是皇帝他连自己这个时代的事情还不一定明白,更何况是之后,甚至是人类历史怎么样,根本就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所能考虑的范畴。
但是张若虚他做到了。
又或者说,他竟然就做到了。
人类史文明浩浩荡荡,星光璀璨,从人类发展史来说历时数万年,造就了那时多么灿烂,多么磅礴的人类历史文化。
但是我等数万年历史的辉煌,甚至说,再考虑到以后未来人类继续辉煌下去的那段时光,这些时光就算全部加上去,能比得过这日月星辰的长久亘古吗?也许张若虚他自己也是懵懵懂懂地写下这样的诗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境界水平,已经不是一介诗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春江花月夜》的解析

《春江花月夜》的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解析导语:《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这一首诗,好多朋友讲,时过二十年,至今还能背,由此可见它在大家心中的地位。
同样,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它也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的人说这是一首情诗,也有的人说这是一首风景诗,各人有各人的说法,这个我们不争论。
我打算乱讲这首诗,或者说还是按过去的风格,来一个大串讲,来一个大乱讲,讲到哪是哪。
各个时期、各家各派对这首诗的点评、赏析非常多,所以,如果我们再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讲也就没有意思了。
有朋友认为这首诗写得太缠绵悱恻了——但这不是我认为的风格,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讲得不那么缠绵悱恻;也有朋友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讲得不那么爱情。
总而言之,我们就是一个乱说,没有对错,不搞成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在这一首重要的诗面前,在众多的诗评面前,我们还要分个你对我错、你错我对,那就是笑话了。
所以,不管怎么讲,大家不要评什么对错,不要讲:你说的和那个名家说的不一样。
因为我们讲的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要是一样的话我们就不讲了,大家去百度就可以了。
好!我们正式开始。
大家看到诗了,也读过诗了,不少人甚至还会背了。
那么,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有人说写的是春天夜晚诗人的所见所感;也有人说写的是思乡;还有人说写的是爱情;还有娃娃说写的是长江上的月亮。
现在我们先来解题,《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从标题看讲的就是这五个字:春、江、花、月、夜,这是主要的五个景。
有朋友讲:写的是春天的月夜,这讲得也没有错。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同时也来看看中国字的魅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分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程千帆在古代传说中,卞和泣玉和伯牙绝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它们一方面证明了识真之不易,知音之难遇;而另一方面,则又表达了人类对真之被识,音之被知的渴望,以及其不被识不被知的痛苦的绝望。
当一位诗人将其心灵活动转化为语言,诉之于读者的时候,他是多么希望被人理解啊!但这种希望往往并不是都能够实现的,或至少不都是立刻就能够实现的。
有的人及其作品被淹没了,有的被忽视了,被遗忘了,而其中也有的是在长期被忽视之后,又被发现了,终于在读者不断深化的理解中,获得他和它不朽的艺术生命和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在文坛上作家的穷通及作品的显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
但在一般情况下,穷通显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因而是可根据这些条件加以解释的。
探索一下这种变化发展,对于文学史实丰富复杂面貌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无益处。
本文准备以一篇唐诗为例,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之一。
当代出版的选本很少有不选它的,而分析评介它的文章,也层见叠出。
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锤嵘《诗品》卷中评鲍照云:“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张若虚也正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生平,后人所知无多。
①他的著作,似乎在唐代就不曾编集成书,②现在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见于《全唐诗》卷一百十七的两篇诗,一篇极出色的《春江花月夜》(它同时作为乐府被收入卷二十一的相和歌辞中)和另一篇极平常的《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既无专集,则《春江花月夜》只有通过总集、选本或杂记、小说才能流传下来。
但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依其编选断限,只芮挺章《国秀集》有将其诗选入之可能,然而此集并无张作。
又今传唐人杂记小说似亦未载张诗。
据友人卞孝萱教授所考,现存唐人选唐诗十种之外,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③此十三种,宋时大抵还在,张诗或者即在其内,因此得以由唐保存到宋。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赏析与解读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赏析与解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作者简介:张若虚初唐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近齐梁体。
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
诗评:《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的地位极为显赫,被誉为“孤篇压全唐”。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解析: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思考:“明月升空”的景象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高升的升,它最多只能写出,月出时的动态动作,而“生”字,则可见出月出的全部过程,既写出了月随江涌的气势,也写出了江洗明月的澄澈,明月好像是江水清洗、孕育而出的一样,明月和江水生命相融。
不仅江水、明月,各有其美,其中更蕴含着春意,这一切都都是在共潮生的明月映照之下,包容进去了,展示的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美。
原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翻译: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解析:这两句渲染了月照大地阔大的气象。
万里江波熠熠生辉,无不笼罩在月华之中。
滟滟原来是指江波的颜色,这里其实暗写明月的皎洁。
何处春江无月明,其实恰恰是处处有明月,这里采用反问的句式,把月照大地春回人间阔大气象表现出来了。
这样一种横跨千万里大手笔,呈现的是一片广阔辽远,壮丽灵动的月景。
原文: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翻译: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解析:前两句,用虚笔写远景,阔大的春、江、月、夜之景,这两句则是用实笔写近景,突出五景之中的花。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1斜斜地趴在木头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闲余变得很充实。
想象小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现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这些温馨的过往。
突然在转念之间发现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
——引子原来今天,我们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原来今天,我们同样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这个凄美的夜晚;原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迹。
试着打开所有的感官,尝试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晚。
月光的动貌显现眼前。
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
宽敞的月河,你在最深远的天际中闪动。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简单,一年年地过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过,你又是新的轮回。
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在的。
因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听见,你用亲切的歌声传达生命无极限的真理;我闻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们诉你孤独的忧伤;我看见,你牵动淡红的绳子传去女子对恋人的情感;我触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进;我感到,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限和有限的年华,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诉你我的心事,你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渐渐老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2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企及的。
曾经读大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当时稀里糊涂背诵了,多年以后再次谋面还是如同初见,因为那时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诗。
背诵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走进古诗的内心世界,我对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
回头想想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竟然对古诗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风情,自己也是汗颜愧对中文专业了。
非连续性文本程千帆《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明觉得《春江花月夜》很难背,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诗歌,完成题目。
《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节选)程千帆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之一。
当代出版的选本很少有不选它的,而分析评价它的文章,也层见叠出。
(A)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②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收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了,但由宋到明代前期,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
从晚明以来的批评家对这篇杰作的艺术特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涉及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
③(B)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许多人长期研究之后,清末王闿运在这个基础上,大胆地指出了这篇作品之于四杰歌行,实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陈兆奎所辑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条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这为后人经常引用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语,将张若虚在诗坛上的地位空前地提高了。
④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在昆明写了几篇《唐诗杂论》,其中题为《宫体诗的自赎》的一篇,对张若虚这篇杰作,作了尽情的歌颂。
闻先生认为:“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诗篇的第十一句到第十六句,比起篇首八句来,表现了“更夐(xiòng,远)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寂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对于第十一、十二、十五句中提出的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对于第十七句以下,展开了征夫、思妇的描写,则认为“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
为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

为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为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引导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后人是如何评价这部经典之作的?为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王闿运之后也有很多人对这个诗评价是如何如何“第一”,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包括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
不过换一个角度说,既然这么说,这首诗肯定是不错的,但是既然问题是这么问,肯定不是讨论好不好,而是是不是第一。
其实说不同的诗体之间就没有比较的价值,举个例子拿春江花月夜和老杜的随便一首律诗放在一起说谁好谁不好,八成都是逗。
甚至说你拿不同诗人的诗歌作比较可能都没有比较的价值,比如许丁卯不如韩香奁清丽芊绵,韩香奁不如许丁卯圆熟沉稳云云。
所以说如此来看孤篇压全唐的比较在于何处?和谁比盖了全唐,比那些诗好在何处,我估计王闿运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那有些人可能问答主,你觉得这首诗如何?这首诗还是很好的,放在那个时代有这样一篇作品是不容易的。
个人不觉得能盖全唐,但是起码可以盖初唐同类的诗体。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初唐的七言歌行其实并不是十分的多,比较著名的无非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和郭震的《古剑篇》。
而这首诗在这几首的比较中还是应该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但是也未必真的高于这几篇,比如《长安古意》胡应麟有“七言长体,极于此矣”的美誉,这个不也是类似于孤篇压全唐的七古的意思么。
)。
胡应麟的《诗薮》里面有这样的评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
出刘希夷白头翁之上,已经是很高的肯定了,因为我们也都知道白头翁诗可以说是当时最优秀的七言古诗之一(“大为时人所称。
”《大唐新语》)。
但是只能说是这首诗本身还算不错,也没有任何孤篇横绝的征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