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梁弯矩计算表

主梁弯矩计算表
主梁弯矩计算表

项次 荷载简图 1M k

a

M k B

M k

2

M k

b M k C

M k ①恒载 G

G

G

G

G

G

G

G

639

.87238.0

52.201

315.105286.0--

28.851 644

.40111

.0

937.69191

.0--

②活载

606

.101286.0

84.672 803.50143.0--

-50.821

-45.104

652.33095

.0--

③活载 29

.80226

.0 42.276

041.114321.0--

36.374 72

.68194

.0 003.17048

.0--

④活载 -11.25

-22.5

75

.33095

.0--

172.62175.0

39.652

309

.101286.0--

⑤活载

74.264

238

.63178.0--

-36.491 -9.744

003.17048

.0

⑥活载 15.18 30.36 54.45131.0-- 093

.12198

.0

10.339

803

.50143

.0--

内力组合

①+② 189.245 136.873 -156.118 -21.97 -4.46 -103.589 ①+③ 167.929 94.477 -219.356 65.225 109.364 -86.94 ①+④ 87.639 29.701 -139.065 91.023 80.296 -171.246 ①+⑤

184.982

126.465

-168.553

-7.64

30.9

-52.934

①+⑥87.639 82.561 -150.855 40.944 50.983 -120.74 最

不利内力

min

M组合项次

①+④

①+⑥

①+④①+③①+②①+②①+④

min

M组合值(KN.m)

87.639 29.701 -219.356 -21.97 -4.46 -171.246

max

M组合项次

①+②①+②①+④①+④①+③①+⑤

max

M组合值(KN.m)189.245 136.873 -139.065 91.023 109.364 -52.934

项次 荷载简图

A V k BL V k BR V k CL V k CR V k DL

V k DR V k

E

V k ①恒载

607

.43714.0 969

.78286.1--

876

.66095.1

272.55905

.0-

272.55905

.0

876.66095

.1--

969

.78286.1 607

.43714.0--

②活载

34

.52857

.0 808.69143.1--

932.2048

.0 932.2048

.0 142.51952

.0

006.64048

.1--

734.8143

.0 734.8143

.0 ③活载

469.41679.0 679

.80321.1--

808.77274

.1

34.44726

.0--

535.6107

.0--

535.6107

.0--

54.70155

.1 608.51845

.0--

④活载

802.5095

.0--

802.5095

.0--

47

.4981

.0 678

.7219.1--

678.7219

.1

47.4981

.0--

802.5095

.0 802.5095

.0 ⑤活载

203

.50822

.0

945.71178.1--

803.13226.0 803.13226

.0

664.306

.0--

664.306

.0--

733.0012

.0 733.0012

.0 ⑥活载

001

.8131

.0--

001

.8131

.0--

341

.60988

.0

807

.61012

.1--

871

.10178

.0

871

.10178

.0

689

.18306

.0--

689

.18306

.0--

)(min KN V

组合项次 ①+⑥ ①+③ ①+② ①+④ ①+③ ①+② ①+⑥ ①+③ 组合值 35.606 -159.648 69.808 -17.406 48.737 -130.882 60.28 -94.215 )

(max KN V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④ ①+③ ①+⑤ ①+② ①+⑥ ①+③ ①+② 组合值

95.947

-84.771

144.684

69.075

106.414

-56.005

149.509

-34.873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

表1 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 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 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 表2-5 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A dA y I 2 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 ),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ax y I W =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 I i =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 ),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 ),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 (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 表2-6 (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7 (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8 (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9 (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10 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 (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 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 表2-11 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 ;V =表中系数×ql ;EI w 100ql 表中系数4 ?=。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 w 100Fl 表中系数3 ?=。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m ,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求中间支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公式

1。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转角;MAB=4i,MBA=2i其中i=EI/L 2。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位移;MAB=-6i/L,MBA=-6i/L 3。两端固定支座,当受集中力时;MAB=-Pab(平方)/L(平方),MBA=Pab(平方)/L(平方)。当作用力于中心时即a=b时MAB=-PL/8,MBA=PL/8 4。两端固定支座,当全长受均布荷载时;MAB=-ql(平方)/12, MBA=ql(平方)/12 5。两端固定 1。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转角;MAB=4i,MBA=2i其中i=EI/L 2。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位移;MAB=-6i/L,MBA=-6i/L 3。两端固定支座,当受集中力时;MAB=-Pab(平方)/L(平方),MBA=Pab(平方)/L(平方)。当作用力于中心时即a=b时MAB=-PL/8,MBA=PL/8 4。两端固定支座,当全长受均布荷载时;MAB=-ql(平方)/12, MBA=ql(平方)/12 5。两端固定支座,当长度为a的范围内作用均布荷载时; MAB=-qa(平方)×(6l平方-8la+3a平方)/12L平方, MBA=qa(立方)×(4L-3a)/12L平方 6。两端固定支座,中间有弯矩时;MAB=Mb(3a-l)/l平方, MBA=Ma(3b-l)/l平方 7。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固定端产生转角时;MAB=3i,MBA=0 8。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铰支座位移时;MAB=-3i/L,MBA=0 9。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作用集中力时; MAB=-Pab(l+b)/2L平方,MBA=0(当a=b=l/2时MAB=-3PL/16) 10。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受均布荷载时; MAB=-ql平方/8 , MBA=0 11。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中间有弯矩时; MAB=M(L平方-3b平方)/2L平方,MBA=0 12。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固定端产生转角时;MAB=i,MBA=-i 13。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受集中力时; MAB=-Pa(2L-a)/2L,MBA=-Pa平方/2L (当a=b=L/2时MAB=-3PL/8,MBA=-PL/8) 14。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滑动支座处受集中力时; MAB=MBA=-PL/2 15。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当受均布荷载时; MAB=-qL平方/3,MBA=-ql平方/6支座,当长度为a的范围内作用均布荷载时;MAB=-qa(平方)×(6l平方-8la+3a平方)/12L平方, MBA=qa(立方)×(4L-3a)/12L平方

弯矩计算大全

复习弯矩图 作为一名又土又木的工程师,离不开弯矩图,现在把它汇总起来,用以怀念当年的苦逼生活…… 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 一、方法步骤 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 ?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 的计算顺序; ?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 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图的正确性 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图特点是否相符

?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 ?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 ?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 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 3、结构中所有结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例如下: F作用F的M 图土 qb q作用F的塞 q作用■的IVI 图卡 q伫用卜的Ml 乩 円旳作用F的 MRh 4 §股直线5也线tilt力 Pbq代川卜I勺随沐Pg作川卜旳Ml轧

12P PPL 弓--- 1-~~ 从C M A'.f M 国: 丨丨I 1 J1_:―~4 -----------# "卜 利用刈称性作Ml 紈 利用反对称1?1 图』 从右向充竹 Ml^h PL A. + ------ (9) 先计算芸反力,再作 WHH 抄扌庙抨

工字钢弯矩计算方法

工字钢计算受力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悬挑式钢平台是施工临时结构。主要承受施工过程中垂直和水平荷载,也是传递施工中周转材料,钢平台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失稳、倒塌,并不能超过结构的容许强度、变形、倾斜、摇晃或扭曲现象,以确保安全。 二、受荷情况 采用工字钢与槽钢电焊连接是主要受力件,钢板与钢丝绳上部连接,保证钢平台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并具在抵抗垂直作用能力,固定墙体物体,能承受风荷载。 三、构造与搭设要求 1. 钢平台用工字钢作主梁,槽钢作次梁,槽钢间距为800 [40,主梁要用工字负140×80×5.5,钢丝绳ф14。 2. 钢平台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设置在砼剪力墙上,搁支点放置在剪力墙离地面高3cm左右预留洞,上部拉结点放置在剪力墙穿螺杆预埋的管子内。 3. 钢平台的地板用3mm厚钢板,全部用电焊连接,每个侧面栏杆用ф32焊管。 4. 钢丝绳前后两道,后一道作预防作用,每根钢丝绳用3只钢丝夹具夹牢,用花篮螺栓固定,上部拉结点用两套卸甲连接,再用钢丝绳镶饼连接。

5. 所有钢平台接触点全部用电焊连接,焊点符合规范要求。 四、钢平台验算 1. 钢平台结构布置见后附图。钢平台宽 2.1米,水平杆采用14#变通热轧工字钢,拉杆采用(每边2ф14(6*61)型钢丝绳) 注:14#工字钢 h=140mm b=80mm d=5.5mm Ix=712cm4 Wx=102cm3 Sx=59.3cm3(查表) 2. 计算钢平台的承载力 1) 工字钢抗弯强度计算 Mmax= Wx[б]=102×103×215=21.93kN?m 2) 工字钢抗剪强度计算 Vmax= Iz d[ъmax]/ Sx=120×5.5×125=82.5 kN V=ql/2≤Vmax q≤24.64 kN/m 3) 工字钢整体稳定性验算 N/A≤[б]Q A=bH-(b-d)h=8×14-(8-0.55) ×11 =30.05cm2 i=(I/A)1/2=(712/30.05)1/2=4.8cm λ=ul/2=(1×6.7×103)/48=139.58 查表得Q=0.349 N≤215×0.349×30×102=225.1 kN 当钢丝绳水平分力Fx=N≤225.1 kN时就满足要求。

弯矩计算

第十五章轴 大纲要求:了解轴的类型及常用材料;熟悉轴的结构设计;熟悉轴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轴的刚度计算方法。(4学时) 重点内容:轴的结构设计。提高轴疲劳强度的措施。轴的强度计算。 §15-1 概述 一、轴的用途及分类 转轴:工作中既受弯矩又受扭矩;如减速箱中齿轮轴。 心轴:工作中只受弯矩不受扭矩;自行车前轮轴。(分转动心轴和固定心轴) 传动轴:工作中只受扭矩不受弯矩;万向节中间轴。 按轴线形状分:直轴、曲轴; 按外形不同分:光轴;阶梯轴 软轴; 二、轴设计的主要内容(自学为主) 1. 结构设计:轴及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制造工艺等要求,确定轴结构。 2.工作能力计算:轴的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等。 三、轴的材料(自学为主) §15-2 轴的结构设计(重要内容) 一、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结合各图讲解) 零件的装配方向(从左端或右端装入)、顺序及相互关系。 P361图15-22轴的结构的两种方案比较。 二、轴上零件的定位p356 1.轴向定位:轴肩、套筒、轴端挡圈、轴承端盖、圆螺母等。 2.周向定位:键、销、紧定螺钉(用于力不大处)等。 三、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d,再从两端到中间,按结构或装配要求逐一确定各先按扭矩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min 段轴的直径。 P356图15-8 ·轴承、联轴器、密封圈处采用标准直径; ·有配合要求的轴段前应采用较小直径; ·过盈配合、密封圈的压入端常制出锥度。 各轴段长度: ·由各零件轴向长度及相邻零件必要空隙确定; ·轴段长度应比轮毂长度短2-3mm。 ·一般从中间向两端逐段确定。 P361图15-21先确定尺寸a、c、s(查表),再根据尺寸B、L可确定各轴段长度。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

弯曲变形:杆件在垂直于其轴线的载荷作用下,使原为直线的轴线变为曲线的变形。 梁Bea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直杆称为直梁,简称梁。 弯曲bending 平面弯曲plane bending 7.1.2梁的计算简图 载荷: (1)集中力concentrated loads (2)集中力偶force-couple (3)分布载荷distributed loads 7.1.3梁的类型 (1)简支梁simple supported beam 上图 (2)外伸梁overhanging beam (3)悬臂梁cantilever beam 7.2 梁弯曲时的内力 7.2.1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shearing force和弯矩bending moment 问题: 任截面处有何内力?

该内力正负如何规定? 例7-1 图示的悬臂梁AB ,长为l ,受均布载荷q 的作用,求梁各横截面上的内力。 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 截面法的核心——截开、代替、平衡 内力与外力平衡 解:为了显示任一横截面上的内力,假想在距梁的左端为x处沿m-m截面将梁切开。 梁发生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同时存在着两种内力。 剪力——作用线切于截面、通过截面形心并在纵向对称面内。 弯矩——位于纵向对称面内。 剪切弯曲——横截面上既有剪力又有弯矩的弯曲。 纯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没有剪力。 工程上一般梁(跨度L 与横截面高度h 之比L/h >5),其剪力对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只需考虑弯矩的影响而近似地作为纯弯曲处理。 规定:使梁弯曲成上凹下凸的形状时,则弯矩为正;反之使梁弯曲成下凹上凸形状时,弯矩为负。 7.2.2弯矩图bending moment diagrams 弯矩图:以与梁轴线平行的坐标x表示横截面位置,纵坐标y按一定比例表示各截面上相应弯矩的大小。 例7-2 试作出例7-1中悬臂梁的弯矩图。 解(1)建立弯矩方程由例7-1知弯矩方程为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B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民用建筑所 王晓星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型结构的计算越来越程序化,简便化,但机算结果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的判定仍然需要手算来完成,。我们一些结构设计师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设计师在结构计算中也过分依赖于计算机,手算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现场服务中对结构问题的处理时,往往时间紧,又要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经济,加强自己的手算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对每个结构设计师都是必不可缺的。本文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2. 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可先计算出矩形梁的截面系数A ,按此系数查得配筋系数的第一行,第二行对应的就是配筋系数值,HRB335配筋系数表见附表1,HRB400配筋系数表见附表2。配筋系数表有如下的特点:截面系数浮动范围非常大,而配筋系数却很小,多数只是0.001位的变化,而且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截面系数范围均同。所以如果我们能记忆几个固定的数值,采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就可以脱离配筋系数表,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出配筋结果。 截面系数) () (3 20m h B m kN M A ??= 配筋量配筋系数??= ) () (0m h m kN M As

式中:M 为梁的弯矩设计值)(m kN ? B 为梁的宽度)(m 0h 为梁的有效高度)(m As 为配筋面积)(2cm 公式中括号内为单位不参预计算,对于T 形梁和板只需取前几个系数即可。配筋系数表第二行的第一个数为最小配筋率,最后一行为受压区高度为0.550h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对于T 形梁和板采用Ⅰ级筋时可直接取配筋系数为0.050;Ⅱ级筋可取配筋系数为0.035。精确计算的公式在此不再细述,可参见混凝土结构教科书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3. 计算示例 1:某梁所承受弯矩设计值为145m kN ?,取梁高为500,梁宽为25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HRB335钢筋;试计算配筋. C30混凝土;HRB335 简化计算: 274146 .025.0145 2 =?= A 取配筋系数为0.0375 22118282.110375.046 .0145 mm cm As ==?= 精确计算:

双向板弯矩计算表格

攀枝花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第二部分结构计算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1.1.1 建设项目名称:攀枝花某小区住宅B栋 1.1.2 建设地点:攀枝花金江区 1.1.3 设计资料: 攀枝花某小区住宅B栋,可占用土地为50m*10m,实际占地面积为50*10,主 体为五层,室内外地坪高差为600mm,层高3m, 女儿墙高1.2m,总高21.7m。.每层一个单元,一梯两户,户型为三室两厅,框架结构。其各层楼的具体布置见 图纸。 地质勘察表明,勘查范围内基底岩石有辉长岩和灰岩,其中辉长岩分布于Ⅰ-Ⅰ1剖面的CK1~CK3钻孔附近,灰岩分布于Ⅱ-Ⅱ1剖面的CK4~CK6号钻孔(详见有关剖面图)。 2、补勘察施工的钻孔在灰岩揭露深度内未见有岩溶。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综合判定,该场地属于中硬场地土,II级建筑场地,处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攀枝花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4.持力层建议设在含碎石粉质粘土层。 5.气象资料:全年主导风向: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常年降雨量为:350mm,时间是5—7月,基本风压为:0.4kN/m2(B类场地) 6.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0.000,室外-0.6000

1.2 结构承重方案选择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以及建筑施工的布置图,本工程确定采用纵横框架承 重方案,框架梁、柱布置参见结构平面图一。在计算时采用横向框架 12118171714 1791012131515 1616 3456712118 171714179101213151516 1634567 1.3 主要构件选型及尺寸初步估算 1.3.1. 主要构件选型 (1)梁﹑板﹑柱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墙体采用:粘土空心砖 (3)墙体厚度:内外墙均为200mm (4)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3. 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主梁:

主梁弯矩计算表

项次 荷载简图 1M k a M k B M k 2 M k b M k C M k ①恒载 G G G G G G G G 639 .87238.0 52.201 315.105286.0-- 28.851 644 .40111 .0 937.69191 .0-- ②活载 606 .101286.0 84.672 803.50143.0-- -50.821 -45.104 652.33095 .0-- ③活载 29 .80226 .0 42.276 041.114321.0-- 36.374 72 .68194 .0 003.17048 .0-- ④活载 -11.25 -22.5 75 .33095 .0-- 172.62175.0 39.652 309 .101286.0-- ⑤活载 74.264 238 .63178.0-- -36.491 -9.744 003.17048 .0 ⑥活载 15.18 30.36 54.45131.0-- 093 .12198 .0 10.339 803 .50143 .0-- 内力组合 ①+② 189.245 136.873 -156.118 -21.97 -4.46 -103.589 ①+③ 167.929 94.477 -219.356 65.225 109.364 -86.94 ①+④ 87.639 29.701 -139.065 91.023 80.296 -171.246 ①+⑤ 184.982 126.465 -168.553 -7.64 30.9 -52.934

①+⑥87.639 82.561 -150.855 40.944 50.983 -120.74 最 不利内力 min M组合项次 ①+④ ①+⑥ ①+④①+③①+②①+②①+④ min M组合值(KN.m) 87.639 29.701 -219.356 -21.97 -4.46 -171.246 max M组合项次 ①+②①+②①+④①+④①+③①+⑤ max M组合值(KN.m)189.245 136.873 -139.065 91.023 109.364 -52.934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 王晓星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型结构的计算越来越程序化,简便化,但机算结果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的判定仍然需要手算来完成,。我们一些结构设计师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设计师在结构计算中也过分依赖于计算机,手算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现场服务中对结构问题的处理时,往往时间紧,又要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经济,加强自己的手算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对每个结构设计师都是必不可缺的。本文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梁弯矩配筋的简化计算方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2.简化计算方法 梁弯矩配筋可先计算出矩形梁的截面系数A,按此系数查得配筋系数的第一行,第二行对应的就是配筋系数值,HRB335配筋系数表见附表1,HRB400配筋系数表见附表2。配筋系数表有如下的特点:截面系数浮动范围非常大,而配筋系数却很小,多数只是0.001位的变化,而且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截面系数范围均同。所以如果我们能记忆几个固定的数值,采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就可以脱离配筋系数表,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出配筋结果。 截面系数

配筋量 式中:为梁的弯矩设计值 为梁的宽度 为梁的有效高度 为配筋面积 公式中括号内为单位不参预计算,对于T形梁和板只需取前几个系数即可。配筋系数表第二行的第一个数为最小配筋率,最后一行为受压区高度为0.55。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对于T形梁和板采用Ⅰ级筋时可直接取配筋系数为0.050;Ⅱ级筋可取配筋系数为0.035。精确计算的公式在此不再细述,可参见混凝土结构教科书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3.计算示例 1:某梁所承受弯矩设计值为145,取梁高为500,梁宽为25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HRB335钢筋;试计算配筋. C30混凝土;HRB335 截面系数A 650

框架结构风荷载作用下弯矩计算

4.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 4. 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0k z s z ?βμμ?= 其中k ?——垂直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z β——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因结构高度H=18m<30m ,B=,H/B=<,可取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s μ= z μ——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根据地面粗糙程度C 类和各层离地面高度查规范求得 0?——基本风压 取 m 2 B ——迎风面的宽度 B=6m 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如图:

图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4. 2 风荷载作用下抗侧移计算 侧移刚度D 计算: A 轴柱 B 轴柱 C 轴柱 D 轴柱 c i K i = ∑ 445.4100.767.110?=? 44(5.4 4.7)10 1.427.110+?=? 44(5.4 4.7)10 1.427.110+?=? 4 4 5.4100.767.110?=? 0.52c K K α+= + 212c jk c i D h α= 18931 23046 23046 18931 j D ∑ 83954 表底层侧移刚度D

表 2-5层侧移刚度D 表 各层间相对转角 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1/7609<1/550,满足要求。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求得框架柱侧向刚度后,根据下式可将层间总剪力分配给该层各柱: 1 jk jk j m jk k D V V D == ∑ 式中 jk V ———第j 层第k 柱所分配到的剪力 jk D ———第j 层第k 柱的侧向刚度D 值 m ———第j 层框架柱数 j V ———第j 层框架柱所承受的层间总剪力 求得各柱所承受的剪力后,假定除底层柱以外,其余各柱的上下端节点 转角均相 同,即除底层柱以外,其余各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高层的中点,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2/3层高处。则由下式可求得各柱的杆端弯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