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八大核心关系

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八大核心关系
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八大核心关系

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八大核心关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逐步应用CAD软件。90年代初,国家启动“甩图板”工程和CIMS工程。2002年,国家科技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一路前行近三十年,“十五”、“十一五”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更把应用水平推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世界、亚洲及中国都发生着一系列巨大变化:世界经-济重心从欧美转移到亚洲,世界市场重心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亚洲经-济“领头羊”从日本转移到中国,中国从“世界制造大国”开始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型。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除了上述大背景和机遇外,更离不开内部发展环境的和谐,离不开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制造业信息化涉及面广,参与方多,包括:制造企业、IT厂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媒体六个主要方面。

本文主要围绕这六大参与方的八个主要核心关系展开:

核心关系一:制造企业与IT厂商

制造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主体,IT厂商是技术、服务提供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主导与配合关系。主导与配合都是分阶段而不同的,如:系统上线前由IT厂商主导,企业配合,系统上线后则由企业主导,IT厂商配合。企业不只是简单的系统应用者,更多时候需要自己提需求、做规划、选系统,如果企业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就需要IT厂商或第三方机构来协-助。

信息化往往会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对原-有流程进行变革。因此,制造企业与IT厂商的合作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应该进一步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中高层领导、部门主管、关键岗位都能就实施信息化的流程、意义和决心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另一方面,IT厂商除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系统之外,还能够提供持续、优质的服务。

实际操作中,制造企业要么是对信息化完全不了解,将“身家性命”完全托付给IT厂商,要么一知半解,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占绝对主导和强势地位。这两种类型的企业都极容易导致信息化的失败!前者成功的前提是正好碰上一家在乎口碑、负责任的IT厂商。后者虽然对信息化有少许了解,但实际上对系统的建设缺乏了解和全面认识,企业的强势反而导致IT厂商参与积极性的降低,忽略了IT厂商作为外部信息化专家的价值,增加了信息化实施的难度。核心关系二:制造业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政府主管部门往往会对企业日常经-营有一定的干预,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所以,早期的信息化都是以“运动”方式开展的,比如:甩图板、甩帐表等。“十五”开始,各级政府逐步转变管理方式,提升政府的政策指导功能,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减少对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行政干预与管理。在信息化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比如:科技部门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专项”、经-委部门的“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信息产业部门的“企业信息化示范”等等。大都由政府出资引导,企业配套,政府占小头,企业占大头。

政府的各项政策在制定层面是值得称道的,但往往到了实施层面就会因为具体操作流程的原-因,浮于表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某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申报流程采取的是各地市摊派名额的做法。上交一份还过得去的项目申报书,即可获得资金,至于企业拿到资金后的使用情况,既不跟踪,也不验收。导致真正有信息化需求的企业拿不到专项资金,拿到专项资金的企业却不搞信息化。个别企业连年申报,以项目申报大量专项资金,甚至某些中介机构还以确保项目申报成功为由向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申报佣金”。

也有不少地方政府在项目申报上严格把关。采取IT厂商与地市主管部门共同推荐的方式,确保申报企业有真实信息化需求。同时,采取先立项,再组织专家组验收,验收合格后财政

拨款的流程。还有的地方采取不直接拨款,而是给予资助额度,政府集中采购,再拨付给企业的方式。

核心关系三:制造企业与专家

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主要包括长期从事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高校专家和从事信息化应用的企业专家两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曾经-有一段时间迷信高校专家,甚至把信息化建设整体包给高校专家来定制开发,结果是专家们带着一群学生,忙碌了好长时间之后,也没看到一个成型的系统。有些企业即使系统上线,也因为原-设计开发人员毕业离校,系统无法拓展和升级,导致系统被废弃也是迟早的事。

在经-历了这些惨痛的教训之后,企业逐步看清了理论研究与企业应用的距离。专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也发生改变,从以前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身份转变为单纯裁判身份。比如,被政府主管部门聘到专家组,参与信息化知识普及培训、推动信息化应用、验收政府资助信息化项目等。

还有一些专家也积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规划、监理等过程。比如,某省行业协-会组织了一个“企业信息化专家巡诊”活动,以各政府主管领导为龙头,召集一大批高校专家、企业专家、IT厂商,组成专家组,给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免费的信息化咨询、规划等服务。该活动还与各主管部门信息化项目申报相结合,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利于发现好的信息化项目,并对项目进行跟踪和验收。

核心关系四:IT厂商与政府主管部门

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IT厂商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一直没有梳理得很清楚。很多人包括IT厂商和政府主管部门自己都认为,IT厂商是下级,政府主管部门是上级,IT厂商要从属于政府主管部门。其实,本质上两者的关系是合作者,双方都致力于为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正是对这种关系的不清楚认识,导致IT厂商与政府主管部门在合作上存在欠缺。比如,某地政府组织一次制造业信息化培训,邀请了专家组讲课,及应用企业交流成功经-验,并给专家讲课费。而对于同时被邀请的IT厂商专家,不仅没有讲课费,反要收取一定的赞助费。主办方认为IT厂商是在利用政府组织培训这个平台做市场推广,而忽视了IT厂商客观上也在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其实,很多IT厂商专家在培训中讲的是理念、思路及解决方案,并不涉及具体产品,只是希望通过类似培训活动,提升个人及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得到企业的认同后,最后才会落脚到产品销售。

IT厂商会组织各种推广活动,甚至超过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性。某位政府主管领导曾对神州数码ERP领导说,“你们举办的活动是很好的交流培训平台,本来应该由政府来组织,你们做了政府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感谢你们!”IT厂商与政府主管部门关系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得不提,即政府攻关项目。政府攻关项目对很多IT厂商而言是块诱人的蛋糕。自然而然,政府主管部门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管理权和游戏规则制定权,而IT厂商“沦落”

成心甘情愿的下属。

攻关项目类型主要有三种,包括IT厂商独立完成的研发项目,IT厂商与企业联合的应用项目,还有IT厂商、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的产学研项目。

从国家各部委到省市地方政府,攻关项目大多情况下被有高校背景的IT厂商垄断。原-因是这些IT厂商更本土化,更能体现当地政府的政绩。很多时候,政府主管部门不再考虑某IT 厂商是否有能力顺利完成该攻关项目。当实在找不到合适项目承担单位时,政府主管部门会主动把攻关项目划拨给一个本地IT厂商。当然,也有不少地方的攻关项目开始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政府主管部门在逐渐抛弃“本土保护主义”,让所有IT厂商有同等机会来申报。

核心关系五:IT厂商与专家

前面介绍过,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主要包括长期从事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高校专家和从事信息化应用的企业专家两类。实际上,IT厂商也有不少顾问在项目实践中获得丰富的行业和案例积累,比高校专家、企业专家接触的项目更多,面更广。但因为厂商身份,企业大多认为他们只会站在自己厂商立场,受利益驱使而缺少公正性。

如何改变IT厂商专家级顾问的尴尬境遇?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IT厂商专家级顾问更多地参与到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组,既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也能在组织中保证一定的中立性。从专家组角度,也应该主动多吸纳这些实战经-验更丰富的IT厂商专家参与,当然,厂商专家应该首先保持其公正与中立性,而不是推销自己的产品。

另外,IT厂商在企业信息化咨询、规划、实施中,也可以多邀请一些外部专家共同来参与。外部专家一方面会更中立地站在制造企业角度,避免IT厂商的急功近利,另一方面他们也拥有更多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弥补IT厂商在某些行业经-验方面的缺失。尽管很多IT厂商的顾问之前都从业于各行业企业,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在离开制造企业这个系统内部一段时间之后,仍无法掌握企业最新的变化和需求。

核心关系六:IT厂商与专业媒体

国内专注制造业信息化的媒体并不多,多是隶属各地科技部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网站和机械设计研究院的杂志,再就是部分大众IT媒体,兼着刊发一些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受众范围上,能覆盖全国的媒体更少,且集中驻扎在北京。

除少数运作成熟的媒体能够采取从读者、会员处获利的运营方式外,大部分媒体维系正常运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IT厂商的广告投入。俗话讲“拿人手软、吃人嘴软”,这些媒体不可避免地会某种程度降低报道的客观、公正性。不少媒体编辑-和记者时不时跳出来公开为某些厂商的概念炒作而“摇旗呐喊”,或换个“马甲”指桑骂槐,或沦为“御用文人”。

有一个业界流传的真实故事:某国内知名制造业信息化网站受邀参加某IT厂商的活动,因该厂商较长时间未在网站上投放广告,该网站总编特别授意手下工作人员在刊登现场活动新

闻时“精挑细选”一张“好照片”。其实,所谓的好照片就是现场抓拍的听众在台下打瞌睡,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媒体的一切出发点应该是读者。如果媒体不能首先得到读者的认可,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同时也失去了广告投放的基础。只有当媒体把注意力从广告转移到读者时,才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即读者满意£-关注度提高£-广告投放效果好£-广告投放收入增加—更多的读者数量。

核心关系七:政府主管部门与专家

目前,各地专家组的成立与运作都隶属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策略、举办培训活动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应用、直接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专家咨询、监理、项目验收等。

专家组的作用是明显的。在有些省份,对专家组中各位专家又做了明确分工,每位专家分管不同的地市,全面负责该地区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及项目申报和组织项目验收。但有些地方的专家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两个问题是:一、专家组中的专家并非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领域,而是电信、财务等专业出身;二、专家组组长和成员本职工作忙,很难抽时间参与专家组工作。比如,有一个地方为提高专家组影响力,请某知名高校校长、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这些人却一次相关活动也未参加过。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些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因长时间接触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同时自身也有这方面的专业兴趣,就逐步在行政管理的同时往专家方向发展,成为专家型主管领导。

核心关系八:政府主管部门与专业媒体

专业媒体是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个平台,政府的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策略能够快速下达到企业;企业能够通过媒体学习,逐步提高信息化认识,激发需求的同时也提高成功的保障,企业相互之间由能够交流,到从各自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取经-验。

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应加大对媒体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尽量减少媒体对厂商广告的依赖度,使之真正能够成为公正、中立的第三方媒体。另一方面也要与媒体展开多方位合作,积极利用媒体“喉舌”达到推动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比如:共同举办专题培训、案例交流和信息化论坛等活动。

政府提供给媒体的某些资源,也不应无限制地被利用,成为向IT厂商收取赞助费的工具,导致人为提高信息化推广的门槛。比如,某媒体经-常打着政府主办活动的旗帜,向厂商收取大量演讲赞助,远超出其活动成本,收入颇丰。

总之,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谁-都离不开谁-,也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取得成功。把这个系统内六大参与方的八大核心关系挑出来做以上分析,其目的也是为了各方都能更好地和谐相处。如果大家都明白了“和谐”的道理,真正的“制造业信息化战略联盟”就指日可待,制造业信息化的事业就能长久地推进下去!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以上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一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以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https://www.360docs.net/doc/b211822718.html,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

机械制造行业OA

机械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总的来说,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比较深入,本土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相对较低。随着CAD/CAM/CAE技术、ERP技术、PDM/PLM技术、CAPP技术、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已在行业信息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机械制造的研发、生产和物流管理的复杂性,机械制造行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 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精益生产、及时生产(JIT)、SPC (统计质量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无线射频身份识别(RFID)、二维条码、立体仓库等与企业订单处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技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分销管理(DRP)和电子商务;商业智能(BI)、竞争情报系统等新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AI)、企业业务流程管理(BPM)、企业门户(EP)、工作流管理等信息集成技术。 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组织机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问题,造成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反应迟缓;此外,存在业务流程相对比较混乱,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落后等弊端。一些企业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改造,但最终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进程中,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针对具体的行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具体作用,使其无缝、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好的管理模式做支撑,好的管理模式会针对行业的具体特点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实施。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不只是传统管理方式的简单模拟,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传统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是保证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实施及通过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协同OA建设目标 在机械制造企业业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机械制造企业在内部运营管理希望达到如下几个方面: 1、希望通过信息化提升采购、生产物控与销售协调能力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2、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与供应商、经销商的信息交互和市场分析监控管理; 3、希望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领导及时、快捷掌控内部整体运营工作进展和状况;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制造业如何发展,本人做以下几大现状分析: 一、“节省”意识助长了低效率 机械制造业设备是万能的,精雕细着搞出一辆坦克来也没什么惊奇,有了这种优越的条件就极尽之发挥,在加上中国人的“节省、勤劳”意识,生产辅助用具、夹具、刀具等等辅助性的生产无所不干,最后企业成了一个大杂铺。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通病,表面看起来企业运转顺利,实质算一算辅助性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产出价值就会惊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如何简化企业,剥离出非主导性的业务是未来机械制造业需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机械盲”关闭了企业的大门 企业大门不打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企业如何对外宣传?看过很多机械企业的产品宣传资料、企业网站,感觉就是个机械盲,不懂得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模糊。在这方面机械配件生产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也很想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性的任务转发出去,但不知找谁,逗逗转转还是自己干。一些零散性的生产任务在一个企业是零散,将很多企业的累积起来就成了专业。 “啊里把把”的机械配件交易版块就是一个最大的“机械盲”,如果其结构稍做一下改正就能解决好机械行业许多的问题。 三、“保守思想”守住的是无效率 “大而全”是保守的模范,同时也是一种最虚假规模的表现,其实质就是没有效率,样样上,样样不专业。 “将图纸当机密”其实质是最没技术水平缺乏自信的表现,现代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经管模式的有效性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将一些机械配件的图纸转化为一种公共资源进而促进更多的产品成为半规范化的产品将能大步的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中国国内机械行业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现状与特点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相当部分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仍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是存货额大,但其原因就一定是台套计划方式造成的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多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要点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及对华前景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我对德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为其相关企业提供众多商机,也有助于我减少对德贸易顺差。因此,双方在该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符合各自的经济利益。本文在介绍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业未来对华出口的前景。 一、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一)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可与之相比的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0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 (二)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是,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即使美元继续贬值,专家仍相信,德机械制造业2007年将连续第四年保持增势,甚至会超过200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三)德国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和成功因素 1.创新实力。创新实力无疑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现在以及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2005年,创新产品占该行业全部产值的三分之一。2006年,创新领域的投入高达100亿欧元,为历史新高。其创新实力来源于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投入。据统计,过去的20年里,每10年该领域工程师人数就增加一倍。在德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在于拥有众多先进的专有技术,这是德国长期坚持参与研发领域国际竞争的结果。但是,2006年底至2007年初,德国工程师协会调查发现,全德工程师短缺数量达 2.2万名。2007年2月,联邦劳工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自1981年以来,德国首次出现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工程师空余岗位数多于求职者的现象。工程师的短缺不仅威胁着机械制造业,同时也是德国整个工业基础的致命弱点,它向德国的政治家和商界敲响了警钟。 2.产品种类齐全。德国机械制造业向全球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之多,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中,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例如机械搬运、电力传输设备和印刷技术等;处于前三位的部门共有27个。这种产品的多样性及现代化使得德国企业有能力避免许多本领域特有的风险。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班级:机械五班 学号:2010301390148 姓名:李维崧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一.引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

2012年XX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XX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总结、计划类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我国机械工业产量和销量分别增长23.43和23.26实现利润总额4605亿元比年同期增长16.42。年机械产品进出口总值4373亿美元比年增长20.91其中出口2425亿美元增长25.7外贸顺差477亿美元比年净增235亿美元增长97.46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0对全国工业产值、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8.49和63.93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23.55。现结合我县实际对我县发展壮大机械制造业的背景、优势、现状、对策等进行如下分析。一、产业背景目前县以磷化工为龙头产业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产业类别更加多元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局限、工业基础较薄弱、配套设施落后等原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我县磷矿资源丰富近年来先后有4家大型磷化工企业落户我县磷化工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县的工业经济也借助磷化工产业的蒸蒸日上而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县的其他诸如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虽然已起步并有一定发展但从产业的规模以及经济效益上来讲与磷化工产业都不可同日而语。磷化工产业在我县“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从积极方面来看这是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有特色、有看点的体现但以现实的眼光来看这会影响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

平衡性会对产业结构合理性产生不利因素因此我县工业经济亟需寻找突破口发展壮大第二个“支柱产业”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支撑点而机械制造业无疑是最有潜力成为这个“第二支柱产业”的行业。二、机械制造业的优势1、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贡献、就业均占前列而且机械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科技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放眼全球即使是各个已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2、机械制造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依托高速铁路、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基础设施、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使用国产装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机械加工产业再次被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的2到3年将是机械加工业超常规发展的最佳机遇。3、机械加工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电力设备、冶金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煤炭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建材机械、汽车产品领域、农业装备领域、基础产品领域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和仪表系统、重要基础零部件、环保机械等四个领域四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势必带来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汽车产品领域为例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火爆巨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的发展,就是制造业不断崛起和壮大的历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支撑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制造业产业分工逐步细化,跨区域的产业融合不断升级,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迅速增加,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服务化呈现出3种态势。 一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产品的开发、改进、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领域。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以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为最终目标。生产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相互独立,生产型服务只是企业的内部活动;第二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主伴有服务业的后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共生互动,生产型服务逐渐市场化;第三阶段是服务业为主伴有制造业的服务型经济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渐次融合。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二是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逐步多元化。根据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OSIRIS)中排名前50位的制造业企业的分析,可以将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以下12种:1.咨询服务;2.设计和开发服务;3.金融服务;4.安装和实施服务; 5.租赁服务; 6.维护和支持服务; 7.外包服务和运营服务; 8.采购服务; 9.知识产权和房地产;10.零售和分销服务;11.系统和解决方案;12.客运和货运服务。其中,最常见的服务产品包括设计和开发(21.92%)、系统和解决方案 (15.70%)、零售和分销(12.18%)以及维护和支持(11.94%)服务。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简述了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机械制造业基础设备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机械产品的行业,包括机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流通、和售后服务全过程。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以各种机器设备供应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其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它的发展已经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必须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机械制造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几个方面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基本上可以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1 基础设备 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检测仪器等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水p2 存在着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隐患,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当今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正在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制造大国,令世界瞩目。然而,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制造业的许多领域还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3 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且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而创新型发达国家及新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模式。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树 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跟踪和超越先进技术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1.1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部署下,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九五”CAD应用工程的基础上,在”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方针的指导下,以创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为重点,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坚持” 2

国家引导,地方扶持,企业为主”和多元投入的工作原则,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保障。 1.2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目标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创立新疆制造业良好的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深入广泛地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我区支柱行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经过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促进我区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具体目标是:遴选2~3个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地区,2~3个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行业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行业,支持13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30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工程中国产软件应用率达到50%以上,示范企业新产品贡献率平均达到30%,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3~4家从事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研发的企业及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培训30000人次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逐步建立以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为主的新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 3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型企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项目背景: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因此,国家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推动制造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项目内训: 1.怎样认识工厂 1.1.工厂的功能 1.1.1.接收订单 1.1. 2.安排计划 1.1.3.投入产出 1.1.4.产出成品 1.1.5.实现五保 1.1.6.创造价值 1.1.7.满足客户 1.1.8.回报员工 1.1.9.回报股东 1.1.10.回报社会 1.2.工厂的运行 1.2.1.订单牵动

1.2.2.计划指挥1.2.3.设备正常1.2.4.工艺完整1.2.5.工具配套1.2.6.材料保障1.2.7.员工操作1.2.8.部门配合1.2.9.均衡生产1.2.10.协调平衡1.2.11.实现计划1.3.工厂的成本1.3.1.资产折旧1.3.2.水电费用1.3.3.车间经费1.3.4.材料费用1.3.5.价格影响1.3.6.人工费用1.3.7.废品损失1.3.8.停工损失1.3.9.费用超支1.3.10.成本管控1.3.11.费用优化1.4.工厂的贡献1.4.1.产品定价1.4.2.单位贡献1.4.3.产能目标1.4.4.盈利目标1.4.5.实际排产1.4.6.计划盈利1.4.7.投入产出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与国内现状分

机械制造业国际走向、国内制造业现状及对策 一.制造业的生存问题 问题的提出: ) 美国:70年代《第三次浪潮》称制造业为夕阳工业(后工业阶段)。而90年代又加大了投入,使经济回升。其实从86年到98年美国(MIT)及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等一直提倡:一个国家要生活好,必须生产的好。(发达国家皆如此) 研究结果:(世界)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250年和对2020年未来制造预测证明:制造始终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转的强大支柱; 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防务能力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保证。 (我国)同上,“在今后10~20年制造业得到一个大的发展机会。。。强化人员培 训、转变观念,在市场中学习和成长。。。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学技术改进和 提升传统产业,把中国建成世界制造大国”。 (大中国与大HK概念) 。信息革命的到来不意味着制造业的衰退 。网络化经济的到来其实与制造业并不对立,而可相辅相成。 。企业必须建立对市场反应敏捷的网络化制造体系,且刻不容缓。 。10年内制造如果不跟网络结合则最危险。如结合的好,就发展的好。(GM原来视网络为“高尖端”,但进去之后才认为似乎网络是为自己量体裁衣定制的)。

二.从市场特征看走向 60年代起: 资源经济、金融经济 知识经济 居民平均消费小康型 富裕型 市场主导由卖方 买方 产品竞争Q 、C 、T 、S T (首要因素)(Q 不可能有问题, 且能做最好就不要对付,如光洁度) 市场开放性越来越大:合资生产;引进技术生产;专利许可生产;异地产品本地化生产;全 (为何T 是首要因素?因为社会发展快、市场需求变化更快,时间就是金钱,能否赢 得定单,看时间。模具、家电尤为如此) 现在市场产品竞争多了一个要素: 产品创新:新产品和服务 过程创新:高效、品质、消除浪费、工艺和商务活动 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加强、保持与顾客的沟通(需求是源泉) 经管创新:组织重构(扁平)、知识经管、创新经管、变革经管(它 影响到其它创新) 目标 英国观念:企业的目标是“使顾客满意”(自然盈利) 三、从经济特征看走向 。欧美处于后工业阶段,我国尚早 高技术经济 或称为网络经济(也有网络泡沫)、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无形资产的第一要素,通过知识和智力对短缺的自然资 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分配,并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的财富。 ) 知识经济的出现,将导致社会经济领域的的一系列变化:

机械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精编版

机械行业现状分析论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努力,中国的机械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显着的提升,显着机械工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将逐步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所迈进。 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

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行业环境发展需要基本现状行业发展 Abstract Machinery industry known as "industrial heart," said. It is other economic sectors means of production is the basis of all economic sectors. Its development level is measured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a country important symbo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regions, must accelerate development machinery industry. After new China 60 years of effort, China mechanical industri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have markedl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achinery industry, is undergoing historic chang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stag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China will gradually by mechanic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s have to move forward. Today, the pattern of the world have and manufacturing is undergoing major changes, Europe, Asia, America three cent world situation has been formed, the world economic barycenter began to shift to Asia, the signs have appeared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mode of production is in rapid reformation. All these also brings us a rare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we should face reality,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 seize the opportunity,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revitalize and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体制与水平、市场响应和开拓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竞争态势日趋严峻 挑战与问题:不实现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就没有出路、信息时代制造业新的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促进了敏捷制造的发展,形成了以虚拟制造和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模式。 .网络技术促进了全球化制造的发展,引发了制造业的重新分工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计算机技术促进设计制造数字化,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电子商务技术促进了全球化采购销售,降低了采购与销售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构成 .以为代表的单元技术 .以为代表的集成技术 .网络化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

、关键技术: .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 .基于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 .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 .应用集成技术 、机械制造业实施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质和知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制造业信息化不是技术决策,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重组的战略变革 .制造业信息化在深层次上是新的经营管理观念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 内涵: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作用:制造业信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3300612310096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年级: 12年秋季班 姓名:施俊杰 2014年 5 月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摘要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如何提高该行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但是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本文就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目录 摘要 (3) 1、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必然性分析与地位基础化 (5) 2、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6) 3、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8) 4、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9) 4.1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9) 4.2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9) 5、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0) 5.1管理思想的发

.10 5.2系统性能的要求…………………………………………………………………………. .11 5.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11) 6、以信息化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竞争力 (13) 6.1技术信息化 (13) 6.2管理信息化 (13) 7、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4) 7.1中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14) 7.2中国制造业改革的机遇 (15) 8、总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 差距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