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总结

年科技工作总结

年是我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年,也是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冲刺年。全区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大会精神,以国家高新区创建为目标,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以科技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区连续七届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考核。

(一)主要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保持较快增长。月份,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高新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快速增加。共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国家火距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家,位于九县(市、区)前列。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达到家。

、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取得突破。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达到多项,其中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计划立项达个,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立项个。争取上级下达科技经费多万元。

、平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南通国家现代服务业家纺研发设计产业化基地”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中国南通家纺城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全省共家,南通仅此1家;省海工装备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获省厅立项;新增“省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省科技服务示范区。

、发明专利拥有量快速提升。至月,全区专利申请量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件,授权量件。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发明专利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

(二)主要做法

年的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创新引领转型发展”主题,重点体现“五个突出”:

、突出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我们通过科技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我局多次组织业务科室人员深入乡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科技项目建设情况,引导企业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成果。指导帮助企业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只,已有只通过认定,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只。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积极组织申报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各类科技计划,争取国家、省、南通市科技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全年共申报南通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多项,有多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累计争取上级科技经费多万元。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编制新的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导,共组织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个项目(含家工程中心)进行了专家评审,目前个项目通过现场考察,正在公示中。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产业集聚发展,加大了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按照省“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要求,组织召开高企培育及申报工作会议进行专门推进,同时,加大对企业的调研力度,有针对性深入相关企业进行了重点辅导。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申报数列九县市区第一,已认定家,其中,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家。指导南通高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9家到期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了复审材料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我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工程。今年以来,我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

程试点县(区);南通家纺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中国南通(家纺)快速维权中心,成为国内第二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调整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加快提升全区发明专利拥有量。至月,全区专利申请量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件,授权量件,申请量、授权量分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二位和第一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提前完成南通下达的指标任务。

、突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全面提升产业转型发展支撑力

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平台载体的创新要素的充分集聚和支撑。今年以来,我们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指导企业按照工程中心“六有”标准规范建设企业研发机构。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中科海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通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等家企业申报市级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现场考察,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在南通九县市(区)中名列前茅。推进大中型企业组建企业研发机构,全区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

()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联合东华大学、上海纺科院、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申报“江苏省(南通)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获省科技厅立项,资助专项经费万元。专门成立了区属事业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家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协调家纺城成品大楼用作研究院的办公、研发及服务场所,与东华大学、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于月底在我区顺利挂牌开始运作,将为加强通州区域创新能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江苏省南通家纺创意设计文化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指导南通高新区申报“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获省科技厅立项,资助专项经费万元。指导高新区申报的南通高端铝压铸工艺技术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被列入市级公共服务平台计划,获万元资金支持。

、突出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放大科技成果转化力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捷径。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不断开辟产学研合作新渠道,为企业搭建合作创新平台。

()征集难题寻找成果。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共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项,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农业、社会发展等方面。并将技术需求汇编成册,先期向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发布。在此基础上,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沟通、对接,为企业寻找解决问题的专家和教授,同时收集科技成果项目信息近万条。结合全区的产业特点,按照可行性和适用性的要求,筛选了多项科技成果向全区发布,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

()共建产学研联合载体。围绕我区家纺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家纺研发设计产业化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海工装备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围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依托、产业化为目标的协同创新体系。今年我区产学研合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产学研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国内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全区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多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多项。

()组织申报科技进步奖。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获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今年全

区共组织申报个省级科技进步奖项目,个南通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在研项目跟踪服务及到期项目验收,协助市科技局对省工业支撑、创新资金、市级重大专项进行年度检查。

、突出科技政策优化,不断提升科技工作影响力

坚持把营造良好的科技政策氛围,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科技工作显示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加强科技工作组织领导。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全区科技创新,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科技创新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建设。月,牵头召开了创新型试点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确保试点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制定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南通市通州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南通市通州区财政科技贷款利息补助和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南通市通州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确认家科技型企业为区级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列入区科技金融企业库和企业融资信息库,享受区科技金融服务。高新区申报的“第二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答辩。

()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的考核评比要求高、任务重,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按照要求组织了质量较高的申报材料上报,多次向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汇报我区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情况。经专家评审,我区圆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

、突出科技管理职能,提高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为契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我局强化管理职能,创新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深入基层调研,增强服务意识。为掌握更多的信息源和项目源,局领导多次带领业务科室同志深入到全区各镇区园、重点企业就科技项目、平台载体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挖掘了一批科技项目源,征集技术难题项。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基层科技工作动态,为我区组织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有命中率项目(载体)申报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突出科技宣传,注重政务信息。我们借助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技创新活动重大意义,宣传科技创新创业的成功典型,宣传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亮点。同时我们进一步明确科技信息的宣传报导任务和奖励措施,年向《南通日报》、省厅、南通科技网报送信息多条,被厅网站、厅政务信息、中国江苏网站、《南通日报》、市科技网录用多条。另有多条信息被区《要情快递》、《通州大众》、党政信息网等媒体录用。

()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政务公开。完善了局门户网站,开辟了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渠道。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申请网上“” 服务平台,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做到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积极开展“四位一体”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通过改进作风、上门纳谏、优化服务、自查自纠等形式,全面提升科技部门的良好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