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20091218]
张江的“药谷”梦,还在吗?

张江的“药谷”梦,还在吗?快三十年了,还是没有走出做开发商、做房东的老路。
文|财新智库于达维7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赵国屏,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为上海市科委的干部们做了一场科普报告,主题是目前在科学界、产业界和投资界都炙手可热的合成生物学,讲述合成生物学的历史和未来,。
这场报告题为《合成生物学与人类能力提升从“造物致用”到产业转化》,除了讲科学,赵国屏最想指出的是: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问题,其中着重提到了张江的发展定位问题。
上海张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但一直有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即许多在张江孵化出来的初创企业,却无法在张江得到发展后劲;到苏州、南京等地后,反而能够开花结果。
在国家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1年国家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前10强”中,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苏州工业园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排在第三位。
在生产总值上,中关村2019年就达到了2584亿元,张江和苏州工业园2020年分别是1100亿元和1022亿元。
中关村的企业数量几乎是张江和苏州工业园的总和。
从生物医药产值看,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最大,早在2019年底就已达2584亿元。
这得益于中关村数量众多的特色产业园区,现已形成以亦庄、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的南部高端产业基地和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北部研发创新中心。
从上市企业数看,中关村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数量最多(54个),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张江(35个),苏州工业园区(21个)位列第三。
作为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张江起步最早。
1994年罗氏制药作为第一家跨国企业入驻张江,随后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奈科明、美敦力、史克必成、麒麟鲲鹏等跨国药企纷纷加盟,一举打响了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名号。
在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从国家到上海市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支持。
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技术推广服务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腔用制剂、医疗器械、卫生保健材料专业领域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徐徕;杜蕾;张小平;黄堃;蒋兰敏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10(31)8
【摘要】@@ 2009年,为了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6号),意见提出:到2012年,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医药商业收入突破1 000亿元.
【总页数】5页(P359-363)
【作者】徐徕;杜蕾;张小平;黄堃;蒋兰敏
【作者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200233;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200233;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200233;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上
海,200233;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J], 徐徕;杜蕾;张小平;黄堃
2.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度) [J], 王颖; 陆贇; 张小平; 胡骏
3.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J], 郭岚;谈泳彤
4.携手创新共创未来——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峰会暨2013上海(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J], 无
5.“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峰会暨2013上海(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侧记 [J], 姚宝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江打造医药生产新模式

张江打造医药生产新模式打开最新一期的全国药品注册受理统计年表,会发现一喜一忧两组数据。
喜的是,上海新药研发数量雄踞榜首,尤其是张江地区优势明显,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研发,就有1个来自张江;忧的是,上海新药生产批件连续数年为零,在医药工业全国排名中下降至十名以外,与全国医药产值第一大省的差距达到近6倍。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上海医药产业成果转化率低的真实写照。
如何让科学家既能在上海安心搞研发,又能享受产业化成果,走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出走的无奈上海医药产业有过辉煌的昨天,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医药一直是全国排头兵。
然而,进入新世纪,上海医药工业排名逐年降低,目前已滑落至第14位。
全国工业百强医药企业中上海仅有5家,而临近省份中江苏有12家,山东有14家,浙江有12家,远超申城。
上海医药产业为何会急速下坠?技术成果流失严重,成果转化难,是最大“病因”。
统计显示,近年来仅张江园区生物医药科研项目开发数就达到5117个,完成数达2824个。
但上海2013年新药生产批文为零,仅有5个仿制药获得生产批文,仅占全国总数1.6%,在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垫底,反映出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只开花不结果”的尴尬处境。
事实上,医药成果转化难是一个普遍问题。
通常科学家或创业者在完成一项新药技术的开发后,将会面临如何生产、如何销售的困境。
在我国要实现新药生产,就必须从研发机构转型为生产型企业,必须要有土地和符合医药生产标准的GMP工厂。
大多数科学家面对成果转化的后续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资金、资源、经验、角色等客观问题成为无形的障碍,压抑着创新迸发。
留下的希望一边是土地成本的硬约束,一边是成果转化的急迫性,对上海新药研发人员来说,出走还是留下,是一个现实问题。
好消息是,由民营资本和上海国资联合投资成立的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正在张江地区尝试一种“A+W”的医药生产新模式,这让“留下”,成为更多可能。
总投资达到24亿元人民币的天慈国际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总占地211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0栋厂房,80条GMP生产线。
张江高科发展战略

张江高科发展战略第三章张江高科内部环境分析第一节张江高科技园区简介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
经过16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
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
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截止2006年底,园区累计注册企业4862家,其中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981家,吸引外商投资总额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
2006年,园区实现经营总收入约亿元,税收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出口交货值亿元,吸引各类研发中心91家,累计申请专利4032项。
园区未来将结合在集成电路产业和生物医药领域的优势,依托目前已经初具雏形的产业链优势,大力推进光电子产业,重点发展LED(半导体光源)、LCD(半导体光源)、OLED(有机半导体发光器件)、光纤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和光纤陀螺、光集器件、同步辐射光源和生物光电子等,通过合资合作和自主创新,在光显示、光器件、光源应用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最终将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城。
①便利的交通、较低的人口密度、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充裕的人才供给,使得原本是百里稻田的张江成为众多高科技企业扎堆而生的产业集群之地。
从集成电路到软件,从网络创意到生物医药,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培育并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并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银行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
报告1: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概况共21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报告1: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概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基本概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
2.高新区发展历史美国是高新区的发祥地。
1 951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5O英亩的斯坦福研究园(S t a n f o r dR e s e a r c h P a r k),开创了世界高新区的先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128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
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有700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到1992年在美国的5O 个州中有4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技术园、工业园等258个。
法国:196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2O多年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983年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此外,还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G r e n o b l e)高技术区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
英国:具有几百年学术研究传统的剑桥大学是英国创办高新区的先行者。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作者:王芳曹阳张文杰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机制、集体学习机制和合作信任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结论和结果: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机制已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集体学习机制和合作信任机制只在很少数企业之间发生,没有形成集群范围的创新网络机制关键词:创新网络;运行机制;上海张江高科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97-0 前言集群创新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产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德国的巴登一符腾堡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竞争优势是由集群成员共同构筑的创新网络而获得。
创新网络的核心价值就是在其充当了集群内的知识和信息产生、传递和积累的桥梁,决定了各主体之间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路径,是集群整体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与技术的决定性力量。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内的医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本文探讨张江高科技园内医药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运行机制。
1 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概念及其运行机制国外学者Van,Joan E & Wegge man,Mathieu P(2000)和国内学者盖文启(2002)分别提出了创新网络的概念。
这些概念大同小异,认为创新网络是创新主体为了获取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功能而与其他行为主体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关系。
既包含企业由于创新的需要选择性地与其他企业或者机构所结成地持久的垂直或者水平的稳定契约关系,还包括企业间以及企业和机构在长期交易中所发生的非正式交流和接触关系。
创新网络行为主体(节点)和“连线”组成,节点即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等;网络中劳动力、原材料、资本、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即是网络的“连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 1 目 录
一、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概况.................................................................................................2 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3 (一)企业构成现状.................................................................................................................3 (二)药物研发现状.................................................................................................................6 (三)产品和产业化现状.......................................................................................................11
三、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15 (一)资源高度集聚,加快向有竞争力的集群格局发展...................................................15 (二)新药创制突出,呈现多品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16 (三)科研创新活跃,加快形成行业的一批明星型企业...................................................17 (四)经营管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提升.......................................................18 (五)发展迈入新阶段,成果产业化能力有待重点提升...................................................20 (六)先行先试优势突出,率先实施一系列举措引领产业发展.......................................21
附件1:张江药谷经认定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22 附件2: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体系........................................................................................26 附件3:张江药谷主要发展里程................................................................................................26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
2 一、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概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1994年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计划,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开发张江生物医药基地,集聚和发展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张江已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作为国内目前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标志性区域,被誉为“张江药谷”。以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区,上海市在近年来先后被授牌为国家医药出口创新基地(2005)、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6)、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7)。上海市也先后认定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为上海市研发外包基地、上海市首批服务外包专业园区。 数据表明,张江已成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数最多的园区之一,成为以美国、欧共体为目标的国际新药研发注册最多的园区之一,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专业CRO机构集聚度最高、承接研发外包业务最活跃的园区之一,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快速涌现,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已处于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本次调研显示,截止2008年底,张江集聚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机构的总量已超过400家,其中生物医药创新企业294家。已形成新药产品229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目前在研药物品种207个,其中创新药物127个,已报或将报国际临床研究的药物41个。此外,集聚CRO企业40家,外包模式以离岸外包为主,业务面基本覆盖了产业链的全过程,重点集中在临床前研发服务,在化合物合成筛选、提取与工艺研发、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调研同时也显示,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群在总体上已快速完成起步和集聚进程,整个企业群处于蓄势和整合阶段。但是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虽然齐备,但与持续发展需求尚不够匹配,企业高度集聚,但尚未构成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因此,为加快即将到来的起飞和聚变进程,急需加快推进成果产业化和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近年来累计转让成果总量至少有79个,转让项目主要集中在缺乏生产能力的研究院所以及中小企业,转让地区主要是上海之外的其它省市。从客观上讲,张江作为创新的源头为全国各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张江本地产业投资与回报体系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是较大的冲击。 目前,张江正面临着新的一批生物医药成果的产业化需求。接受调研的企业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 3 有约20%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产业化空间需求,需求土地空间总量约在51万平方米以上。其中,进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申报阶段的药物品种达12个;已进入临床III期阶段在研药物成果达32个,即将在未来三年内进入产业化阶段;此外,还有大量发展较快的生物医药企业急需在规模上进行扩张,提出了迫切的土地或建筑空间需求。
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构成现状 1、企业数量 截止2008年底,张江集聚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机构的总量已超过400家。此外,与生物医药有一定关联的精细化工类企业集聚度也比较高,主要由国内外大企业组成,包括杜邦、陶氏、帝斯曼、汉高、霍尼韦尔、GE、罗门哈斯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惠生控股为主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其他从事医药中间体、化工中间体等的中小企业。 根据调研,目前直接从事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研发、生产活动的生物医药企业为294家(不包括4家协会),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企业数量分布情况如下: 按产业链分类(图 1),其中有研发类173家(含研发外包服务企业),生产类9家,销售类25家,研发、生产兼有11家,生产、销售兼有15家,研发、销售兼有3家,研发、生产、销售兼有52家。
图 1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链分类 按主营业务分类(图 2),化学74家,生物104家,中药30家,医疗器械45
1739 25 11153 52 4 6 0 50
100
150 200
研发类生产类 销售类 含研发生产 含生产 销售 含研发销售 含研发生产 销售 协会 其他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
4 家,诊断试剂9家,其他32家。其中,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123家、研发外包企业40家。
图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主营业务分布情况 2、企业规模 张江生物医药企业以中小研发企业为主,企业注册总资本约75亿元。中小研发企业243家,占企业总数的82%;大型企业、集团29家;植根张江快速壮大并已上市的公司3家(复旦张江、睿星基因、和记黄埔)。此外,跨国药企在张江的集聚度非常高,前十强中已有7家在张江组建研发中心或地区总部等重点项目,包括罗氏(生产基地、药品中心、研发中心等)、辉瑞(研发中心)、诺华(研发中心)、阿斯利康(研发中心)、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礼来(研发中心、外包合作机构)、雅培(研发中心)等。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2008年销售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并且在份额上占了上海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强。根据调研,截止2008年底,已产生年产值规模超亿元的企业15家(三共、津村、新先锋、罗氏、雷允上、葛兰素史克、迪赛诺、微创、通用电气、勃林格殷格翰、绿谷、英伯肯、杏灵、麒麟鲲鹏、中信国健);产生单个药物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4家,涉及16个药品(表 1)。 3、企业资质 在科技认定方面,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中药研究所、中创医药科技),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及工程实验室5个,上海市企业研发机构6个,浦东新区企业研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 5 发机构32个,浦东新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8个,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34个(按照08年新办法认定)。 表 1 2008年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超亿元的药品情况
序号 企业名称 药品名称 1. 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2. 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杏灵颗粒 特罗凯 赛尼可 3.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赫赛汀 4. 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贺福立适 5.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 沐舒坦 6. 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7.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 益赛普 8.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头孢曲松钠 9. 上海雷允上 珍菊降压片 10. 迪赛诺医药 齐多夫定 11. 微创 支架 12. 通用电气 注射剂 13. 津村 原料中间体 14. 英伯肯 HIV检测
在专业资质认证方面,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通过GLP认证的机构(企业)3家,通过GCP认证的临床机构1家;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27家,其中同时通过cGMP的企业4家,以上认证企业中拥有的GMP生产线达到59条,涵盖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胶囊、冻干粉针、注射剂、口服液、合剂等11个剂型,主要缺乏水针剂型生产线。 作为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绩也获得了政府和业界的充分认可。以张江为核心区,国家先后给予了国家医药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认定,上海市也给予了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上海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等认定。此外,“张江中医药产业集群”在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重点集群,2008年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4、企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