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蔬菜概述

合集下载

高山蔬菜栽培实用技术

高山蔬菜栽培实用技术

高山蔬菜栽培实用技术一、高山蔬菜的含义广义上讲,高山蔬菜是指在高山种植的蔬菜。

狭义的讲,高山蔬菜是指利用海拔500米以上高山的凉爽气候条件,进行春夏菜延后或秋冬菜提前栽培,采收供应期主要为7-9月,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蔬菜。

二、遂昌县发展高山蔬菜生产的优势和前景(1)、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优势。

遂昌是中国第一生态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自然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工业“三废”污染少,生态条件优越。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浙江省发展高山蔬菜的优势区域。

全县2539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占2/3,15.77万亩的耕地中,近半数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遂昌县高山蔬菜生产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品质优势:遂昌高山立体气候差异明显,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即海拔在600-1200米的山地气温比当地平原温度要低3-6℃,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条件,非常利于蔬菜养分的积累,使得遂昌高山蔬菜产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营养丰富,口味甜美,深受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市民的青睐。

(3)、劳动力优势。

蔬菜生产要投入劳动力多,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而我县山区乡镇工商业不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因此,丰富的山区劳动力资源为发展高山蔬菜生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4)、反季节优势:我国南方7—9月份因夏季高温干旱或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市场常常出现蔬菜供应淡季,品种单一、数量少,而充分利用我县高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正是弥补平原蔬菜淡季供应的良机。

实践也证明,在我县发展高山蔬菜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综合开发山区资源优势的高效产业之一,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三、高山蔬菜栽培地块的选择(1)、根据栽培地块的海拔和朝向。

一般海拔在500-1200米山地均适宜种植高山蔬菜,但不同的蔬菜品种,对适宜的栽培地块海拔高度要求不同。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高山蔬菜栽培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种植蔬菜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由于高山气候、土壤和日照等环境条件的特殊性,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相较于平原地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高山地区的资源优势,提高高山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促进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选择适宜的高山蔬菜品种高山蔬菜的种植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

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比较寒冷,日照时间较短,温度较低,往往有雨雪天气,这些因素都对蔬菜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高山蔬菜品种时,需要考虑其对低温、短日照和抗寒能力的要求。

一般来说,高山蔬菜品种应当选择早熟抗寒的品种,例如青菜、白菜、胡萝卜、西红柿等。

二、合理设计高山蔬菜的种植结构高山蔬菜的种植结构是指在高山地区栽种各种蔬菜的比例和布局。

要合理设计高山蔬菜的种植结构,需要充分考虑高山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避免单一品种连作导致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将贫瘠土地和肥沃土地结合起来,避免土壤退化和虫害的滋生。

三、科学施肥和灌溉高山蔬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因此科学施肥和灌溉是提高高山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高山地区,土壤的养分含量一般较低,所以需要适当施加有机肥、矿质肥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灌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高山地区的降水量较大,但是水分利用效率较低,所以需要科学的灌溉技术,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造成蔬菜的生长不良。

四、建立温室大棚,延长高山蔬菜的生长期高山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气温低,生长季节相对较短,这对蔬菜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而建立温室大棚可以改善高山蔬菜的生长环境,延长其生长期,提高产量和质量。

温室大棚能够有效提高温度,保持充足的日照和湿度,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使蔬菜得以足够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延长上市期,增加经济效益。

五、合理管理病虫害由于高山地区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常常容易滋生病虫害,因此要对高山蔬菜病虫害进行合理管理。

高山蔬菜种植可行报告

高山蔬菜种植可行报告

高山蔬菜种植可行报告1.背景介绍高山蔬菜种植是一种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的农业活动,它利用高山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蔬菜品种。

高山蔬菜种植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更好的品质、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少的农药使用等。

本报告将探讨高山蔬菜种植的可行性以及其潜在的经济利益。

2.可行性分析2.1气候条件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蔬菜种植来说非常重要。

在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且变化较大,这有利于控制蔬菜生长的节奏,并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此外,高山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2土壤条件高山地区的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排水性好,适合蔬菜的生长。

此外,高山地区的土壤酸碱度适中,有利于蔬菜的吸收养分和水分。

这些有利的土壤条件为高山蔬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3品种选择高山蔬菜种植需要选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蔬菜品种。

一些常见的高山蔬菜品种包括高山西红柿、高山辣椒和高山蔬菜等。

这些品种具有对低温适应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等特点,适合在高山地区进行种植。

2.4市场需求高山蔬菜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高山蔬菜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高山蔬菜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潜力。

3.经济利益分析3.1产量和收益高山蔬菜种植的产量通常较低,但由于其独特品质和高市场价值,价格较高。

因此,高山蔬菜的种植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此外,高山蔬菜种植的成本相对较低,例如用于施肥、农药等的费用较少,从而提高了利润空间。

3.2就业机会高山蔬菜种植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

种植过程中需要劳动力参与,例如种植、浇水、采摘等。

这将有助于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3生态效益高山蔬菜种植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还具有生态效益。

高山地区的蔬菜种植通常不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高山蔬菜的种植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

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和建议

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和建议

造 了有利 的条件 。
2 . 3 种植技术条件优势
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湖北省 各高 山蔬菜 产生基地 和专业 大户 已培养出一大批种植能手 和土专 家 , 总结出 了一整套 种植 技术 和经验 。
2 . 4 生态环境优势
1 . 1 . 3 襄阳市。主要 以反季节蔬菜为主 , 分 布在保康县黄堡 、 两
1 湖北 高 山蔬 菜发 展概 况
1 . 1 主 要 种 植 区域
湖北 的高山蔬 菜主要分布在鄂西北 的恩施 、 十堰 、 宜昌、 襄
阳等地 区 。 面积 3 . 3 3万 h m z 。
2 发 展优 势
2 . 1 自然环境条件优势 湖北地处南北 过渡地带 , 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 雨 热同季 , 四
供 求不均的 矛盾, 也是 高山地 区菜农的主要 收入来源。对湖北高山蔬 菜生产现状进行分析 , 并提 出对策建议 。 [ 关键词 ] 湖北 ; 高山蔬 菜; 发展 概况; 建议 [ 中图分类号] F 3 2 7 [ 文献标识码 ] A
湖北省蔬菜生产 主要分 布在鄂 西北地 区。 这个地 区山地资 源丰 富 、 气候独 特 , 土壤肥沃 、 雨量 充沛 , 空气 清新 , 最 高海 拨 3 0 0 5 m, 最低 6 6 . 8 m, 无“ 三废 ” 污染 , 农 药使用量少 , 是种植 高 山
2 . 2 运 输条 件优 势
生产番 茄 、 广椒 ; 石窑 蔬菜基地 是 以专 业生产 白萝 卜 为 主的生
产基地 ,面积有 6 6 6 . 6 7 h m z 。还有利 川市 的 6个反 季节蔬菜 片
我省蔬菜 基地 主要 分布在 高速公路 “ 沪一 渝” 和“ 汉一 十” 两 侧, 特别是 鄂西北 地 区距 离广 州 、 北京 、 上 海只有 不足 1 0 0 0 k m 路程 . 因此 具有非 常优越 的公 路运输 条件 , 给高 山蔬菜 物流创

高山蔬菜发展简介

高山蔬菜发展简介

汪营镇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简介汪营镇地处东经108°4′,北纬30°16′,平均海拔1110米,属二高山丘陵地形,年均气温12.6摄氏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PH值6.22-7,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蔬菜。

特别是齐跃山地区,平均海拔1200m,夏无酷暑,适宜种植海拔较低地区在盛夏无法正常生长的蔬菜,填补重庆、成都、长沙、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7-9月对“秋淡”季蔬菜的需求。

随着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的开通,我镇高山反季节蔬菜与各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供货关系更加紧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齐跃山良好的植被及远离工业“三废”污染的纯天然生态环境,更是为发展无公害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发展现状经过近10年的发展,汪营镇高山反季节蔬菜经历了从小菜园到大基地,从小菜蓝到大市场,从小生产到大产业的巨大转变,发展成为我镇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全镇已建成天上坪、石庙子、林口、白羊塘等8个蔬菜专业村,成立了翔辉、嘉禾等7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过100亩的种植大户59户,营销大户30户。

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2.5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13万亩,年总产量超过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

蔬菜远销重庆、万州、武汉、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还一度成为“上海世博会蔬菜特供基地”。

产业规划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通过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的“三型”蔬菜,提升产业层次;通过整合全镇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市场营销网络、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等,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通过推进全镇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路,全力打造“湖北省生态型高山反季节蔬菜第一镇”,树立华中、华南地区蔬菜大镇形象。

抓市场。

充分发挥业主及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用市场的观念,推进蔬菜产业走向现代化。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高山蔬菜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中种植的蔬菜,因为受到地形、气候、水分等环境的限制,被称为“天然有机蔬菜”,是当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特色蔬菜之一。

高山蔬菜的生长环境条件特殊,冬长夏短,昼夜温差大,气候湿润,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山蔬菜的生长需要具备相应的栽培技术,本文将对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进行探讨。

一、土壤选址高山蔬菜的栽培首先要选好适合的土壤,选择在相对缺水但透气性好并且肥沃的土壤种植高山蔬菜是最为理想的。

土壤表层要求含有足够的有机质(牛粪、羊粪、豆饼、杂草等堆肥),以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同时通过浅松耕翻,加深土层的透气性,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活性,满足高山蔬菜的生长需求。

二、种植模式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分为菜园和田间两种模式。

1. 菜园模式菜园模式是栽培高山蔬菜的一种有效方式,环境相对稳定,多种植物生长环境可控性高,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菜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的采收量和品质。

同时,按照高山蔬菜的生长生态,菜园种植需要理论上的合理配比,选择空中栽培和地面栽培的合理比例,保证土地利用率和吸收光线均匀性,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收成而不影响其他植被的生长发展。

2. 田间模式田间模式是栽培高山蔬菜的传统模式,通常在宽大的平地上种植,种植密度不宜太大,让植株自由发展,以保证每株植株的营养和需求可以被满足并极大程度利用好营养成分。

田间种植需要注意水分的供应,掌握好时机和水量的合理が,以保证高山蔬菜生长所需的水量。

三、栽培技术1. 种植季节:高山蔬菜生长季节相对较短,春天3-4月、秋天9-10月份是适合种植高山蔬菜的时间。

2. 施肥措施:适量施用有机肥,如菜渣、鱼骨、鱼血、动物粪便等肥料,可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和抗病性。

3. 病虫害预防和控制:高山蔬菜生长季节湿润,比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要注意栽培季节针对常见的虫害进行防治,如蚜虫、螨虫、粉虱等;同时,还要加强草药熏蒸,以起到预防发病的效果。

大棚蔬菜与高山蔬菜之区别

大棚蔬菜与高山蔬菜之区别

大棚蔬菜与高山蔬菜之区别一、含义大棚蔬菜:即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

高山蔬菜:广义上,指在高山种植的蔬菜。

狭义的讲,指利用海拔500米以上高山的凉爽气候条件,进行春夏菜延后或秋冬菜提前栽培,采收供应期主要为7-9月,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蔬菜。

二、气候大棚蔬菜:人为地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生态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需人为控制。

高山蔬菜:高山立体气温差异明显,每升高海拔100米,山地垂直温度降低0.5~0.6℃。

据浙江省临安县调查;在海拔700~1000米山区,7~8月平均气温为22.5~25.5℃;昼夜温差大;山区降雨量比平原增加5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生态环境。

三、品质大棚蔬菜:大棚蔬菜种植由于受“四害”(肥害、药害、旱害和连茬障碍)的制约,品质受影响。

肥害。

实际上是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

药害。

有显性药害,症状明显。

有隐性药害,症状潜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

一是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或者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药浓度过大;三是购用了劣质农药;四是没有避开高温时节施药。

旱害。

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选址不当,当地缺乏水源;二是虽有水源,但水质不良;三是水量较足,沟、渠、排灌设施却不配套,有水难引,望水兴叹。

连茬障碍。

原因,一是同类或同种蔬菜偏爱某种营养元素,这类元素补充不及时易出现缺素症;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引发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黄萎病;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质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

高山蔬菜:因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作物养分的积累。

所以高山蔬菜商品性好,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高,例如高山西瓜比平原西瓜酣,风味好。

另外,高山空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

因此更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四、市场大棚蔬菜:能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农民收入,价格相对低,易于被消费者认可。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

试论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高山蔬菜是指在高山地区生长的蔬菜。

由于高山区域一般海拔较高,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土质瘠薄,空气湿度大,风力大、辐射强,等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大。

因此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需要与平地蔬菜不同。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水肥管理、温室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

一、土壤改良高山区域的土壤表层一般都比较薄,质地瘠薄,肥力不高。

因此,在高山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必须注重土壤改良。

首先应选择适宜栽培蔬菜的土地,然后在肥沃的基础土壤中加入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此外,还要注意对土壤的保水保墒,在干旱季节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二、水肥管理在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中,水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高山地区一般气候干燥,湿度低,对水的使用比较节约,但对于蔬菜的生长来说,水分相当重要。

因此,在高山蔬菜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注重水肥管理,特别是要掌握好浇水的量和时间,以避免干旱和涝害。

在施肥方面,则需要施用各种肥料,保证蔬菜平衡的养分摄取,但不要过度施肥。

三、温室技术在高山地区,由于冬季气温低,雪季较长,蔬菜种植期通常比较短,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温室技术可以为蔬菜提供更好的栽培环境,使其延长生长期,增加产量。

因此,在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中,建立温室是很常见的一种选择。

四、病虫害防治在高山地区,病虫害问题较为常见,特别是对于蔬菜的生长来说,虫害和病害的危害更加显著。

因此,在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中,加强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选择对环境友好的防治方法,例如利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等进行环保防治。

总之,高山蔬菜的栽培模式需要针对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制定适合的策略,注重土壤改良、水肥管理、温室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以提高高山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山蔬菜基地土地利用与生态还原;
严禁陡坡地种菜
>25度
六、发展方向
(一)改进育苗技术 (二)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 (三)绿色防控病虫害 (四)土壤环境修复 (五)品种多样化
(一)改进育苗技术
(二)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
(三)绿色防控病虫害
高山蔬菜,是商品更是食品。
1.安全的防控措施 2.尽量减少农药残留 3.
本重点区域65个基地县(见附表4),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 产量2000多万吨,调出量800多万吨,调出比例40%,商品化处理率30%左 右。
2.发展目标。到2015年,65个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400万亩,产量超 过3500万吨,调出比例达到55%,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商品 化处理率达到65%以上。
偶然入市: 80年代初,以火烧坪为代表的外销高山马铃薯,顺带高山结球甘蓝进入市 场,由于风味独特,激起高山结球甘蓝开发热情。
开发过程:80年代中期,以结球甘蓝为主面积扩大,以宜昌市菜办对乐园番茄的种植 开发。10年后至1996年大规模全面开发形成热潮。
(二)高山蔬菜定义:
广义: 在高山(海拔1200米以上)和二高山(海拔800-1200米)地区生产的蔬菜统称为 高
1.区域:板块的形成。 2.加工:标准加工,规格包装、净菜增值。 3.市场:以风味固定市场;如辣椒中不辣、微辣,辛辣。
茄科蔬菜板块区
豆科蔬菜板块区
十字花科蔬菜板块区
整理
预冷
运输
五、面临的问题
(一)高山蔬菜基地土地利用与生态还原矛盾; (二)土壤酸化,保水保肥性能劣化,多种微量元素缺乏; (三)重茬:土壤中毒素淀积,顽固病害增多; (四)商品率:有待直一步提高; (四)垃圾处理 (五)交通问题
宜良县、陆良县、富源县、泸西县、石林县、丘北县、蒙自县
遵义县、大方县、威宁县、都匀市、桐梓县、纳雍县、麻江县、乌当区、花溪区、 14 惠水县、
独山县、西秀区、修文县、清镇市
7 利川市、恩施市、房 县、长阳县、竹溪县、巴东县、保康县
13
安化县、溆浦县、新晃县、石门县、芷江县、龙山县、永顺县、武陵源区、凤凰 县、保靖县、桑植县、古丈县、醴陵市
霜 降 10.23
春季75天左右
12
果菜类:辣椒、番茄、茄子,瓜类。
开化结果 生长期 育苗移栽
收获上市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二、 高海拔蔬菜基地分布
分布区域 大巴山东南麓
播种面积 100万亩
高 山 武夷山 余脉 蔬 菜 大别山区
武陵山北部
60万亩
30万亩 幕阜山 20万亩
高山蔬菜辐射圈
北京
西安 成都 重庆
郑州 青岛 武汉南京合肥上海
长沙
南昌 福建
港澳 深圳 广州
日韩
至东南亚
四、成功经验与效益
(一)经历市场波动,能够抵御价格风险;
单价 元/Kg
高山蔬菜各品种历年价格变动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1986年 1989年 1992年 1995年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四)土壤环境修复
1.调节酸碱度 2.土壤消毒 3.补充有机质 4.降氮增微 5.防治水土流失
(五)品种多样化
6 万州区、石柱县、武隆县、云阳县、南川市、奉节县
65
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 (规划描述)
1.基本情况。本重点区域地处滇中和滇东高原、黔西和黔中南山地高原、 黔北地区、渝东南山地、湘西山地、鄂西山地,北纬23°-33,包括云南、 贵州、重庆、湖南、湖北5省市,大部份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部 分地区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高度800~220米,夏季凉爽,有“南 方天然凉棚”之称,七月平均气温≤25℃,适宜喜温蔬菜和喜凉蔬菜生长。 本重点区域气候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 但伏旱、暴雨等气象灾害多发。
山蔬菜。 (土豆、山药、魔芋、生姜、芸豆等)
狭义: 在高山、半高山可耕地,利用高海拔区域夏季自然冷凉气候条件生产的天然反 季
节商品蔬菜。
正名:过去一渡称为高山反季节蔬菜,这是针对低山城郊蔬菜而言,在高山生产的蔬 菜
并不能叫反季节。
(三)高山蔬菜的气候资源:
夏季 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 理论值
高山 二高山
年份
白菜 萝卜 甘兰 番茄 辣椒
(二)高山蔬菜的技术进步
1.单一种类发展为多种类; 2.单一品种发展为多品种; 3.裸露种植发展为覆膜种植; 4.从单质肥发展为复合肥;配方肥,专用肥、有机肥。 5.从裸种发展为包衣种子; 6.从污染防控发展为绿色防控; 7.从无序种植走向标准化种植; 8.从齐步走的播期调整为合理的茬口安排(包括栽培模式); 9.从直采入市到加工入市,品牌销售; 10.机械化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
11.3
15.7
18.2
17.8
13.5
年均
16.2
21.8 11.7 17.4 15.5 14.2
7.84-9月长阳主要Fra bibliotek地与销地不同海拔月均温曲线图
(四)高山蔬菜季节安排
十字花科:叶菜、根菜、
连续播种期
连续收获期
34567
清 明 4.5
春季60天左右
春季55天左右
89
处 暑
8.23
10 11 12
三、高山蔬菜的市场分布
近三年长阳高山蔬菜各品种的销售方向
品种\市场
销售范围
白菜
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城市
萝卜
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城市
甘蓝
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城市
番茄
北京、上海、南昌、福州、武汉、合肥
辣椒
长沙、广州、南昌、
菜豆
宜昌,武汉等省内
产量
省外占% 60 80 40 80 85 10
6-11月 高海拔蔬菜市场范围
其它山系
零星栽培
省、市
代表县
湖北鄂西山区 宜昌、恩施、襄樊、十堰
陕西南部
安康
四川、重庆北部
浙江南部
天台、临安、缙云、磐安 武义、新昌、遂昌
福建北部
汤川、漳平、永福
江西南部
安徽南部
岳西
江西北部
瑞昌
湖南常德
石门
湖北恩施
伍峰、鹤峰
贵州、云南、江苏等省
特点
海拔: 600-1800
年降雨: 1000-1800
大别山区及其幕阜山(徽、赣):
30万亩
武陵山北(湖南石门、湖北伍峰、鹤峰): 20余万亩;
其他(江苏、云南):零星栽培。
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附表4
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名单
省别 云南
贵州 湖北 湖南 重庆 合计
个数
基地县名
宣威市、会泽县、呈贡县、禄丰县、通海县、石屏县、弥渡县、广南县、镇雄县、 25 晋宁县、官渡区、宾川县、建水县、江川县、师宗县、昭阳区、盐津县、嵩明县、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署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16.1
21.3
25.8
28.8
28.1
23.6
14.2
18.5
23.2
28
27.6
23
21.9
25.6
27.2
28.4
28.1
26.9
13.2
20.5
24.2
26
24.8
19.7
17.7
21.4
25.4
山地坡耕
运距近
高山蔬菜
大巴山东南麓(鄂、陕、川、重):
100万亩
武夷山及其余脉(浙、福、贵、赣):
60万亩
大别山区及其幕阜山(徽、赣):
30万亩
武陵山北(湖南石门、湖北伍峰、鹤峰): 20万亩
高海拔蔬菜基地分布
高山蔬菜基地 市场分布
大巴山东南麓(鄂、陕、川、重):
100万亩
武夷山及其余脉(浙、福、贵、赣): 60万亩
高山蔬菜讲稿—1.概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植物保护站 赵毓潮

一、起源和范畴

二、基地分布

三、市场分布
四、成功经验与效益

五、面临的问题
六、发展方向
一、起源与范畴
(一)高山蔬菜起源:
传统作物: 在高山(海拔800---1600米之间地区传统生产的主要作物是马铃薯、玉米。 其次生产老品种结球甘蓝、芸豆等。海拔1000M以下还生产魔芋,大豆等。
3.主攻方向。目标市场:珠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 日、韩等国夏秋淡季市场,主栽品种: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胡萝卜、 萝卜、食荚豌豆、芹菜、莴笋等喜凉蔬菜以及茄果类、豆类、瓜类、西甜瓜 等喜温瓜菜,上市期:7月-9月。
湖北——分布鄂西部山区(宜昌、恩施、襄樊、十堰 )
常年种植面积40-50万亩,播种面积60-80万亩 亩产量2000-3000公斤,单季亩产值15-2000元 总产量300万吨,10-15亿元,山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三)组织化、链条化程度提高
1.以高山蔬菜为内容的协会、合作社、加工企业纷纷成立;
2.以中介为主的收购联系人、外销联系人增多;
3.以高山蔬菜产业带动的产业就业人员提高到3倍。
以菜为中心:种菜队伍、收菜队伍、洗菜加工、运输队伍。 以供应为中心:肥料农药、种子薄膜、机械等。 以生活为中心:
(四)品牌意识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