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笔记

产业经济学复习笔记
产业经济学复习笔记

产业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产业?

定义:产业是大小不同、数目繁多的,因具有某种同一属性而组合到一起的企业集合,可以看成是将国民经济按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是介于国民经济和企业家庭之间的经济单位。

为了经济分析的需要,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划分的基准不同。服从企业市场关系结构的分析需要,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服从于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均衡状态的分析需要,产业关联理论中的产业是指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产技术和工艺或相同产品用途的企业集合;服从于大类部门之间经济活动的分析需要,产业结构理论中的产业是指具有相同原材料、产品和生产过程特征的企业集合。

产业的特性:中观性、专门化、规模性

2、当代中国产业经济学的体系、思路和派别。

中国学者们的产业经济学内容体系观可以归纳为三种流派:一板块说、四板块说和多板块说。

一板块说的代表人物是汪祥春、于立和刘志彪。她们观点与欧美主流一致,认为产业组织和产业经济是同义语,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理论,其理论体系包括使用产业经济学经常使用的经典模型,对模型进行的经验验证以及对工商企业的公共政策含义。四板块说代表人物是杨治,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均属此派。他们认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体系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多板块说的代表人物是李悦,其内容体系既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也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还包括一些具体的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分析。

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

1、产业结构理论的学术历史

2、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理论前提

←以若干国家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

←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

←三次产业分类法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利用这一定理对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

3、霍夫曼定律

霍夫曼定理: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系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划分依据: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统治地位,资本品工业不发达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但消费品工业的规模仍然比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比消费品工业更快地增长。

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系数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

霍夫曼定理的评价和反思:

←对于资本品工业比重稳步上升、工业部门结构的主要转换点的结论是科学的

←仅从工业内部比例关系分析工业化过程不够全面

←划分资本品和消费品工业的标准不完善,从而影响其结论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西蒙库兹涅茨(库兹涅茨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该产业中劳动力相对比重一样,呈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相对上升,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基本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的样本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与之同步,综合地看,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在这些样本国家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

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的原因

(1)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低,是导致第一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农业处于报酬递减状态,也是导致第一产业国民收入相对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第一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相对比重先升后降、基本不变的原因

消费结构变化使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使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处于有利的地位;

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部分的增长在不断扩充着生产资料的工业品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反过来又给工业的增长和工业提供国民收入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工业化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内部存在着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两股力量势均力敌,即工业技术进步迅速,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产生出排斥工业部门本身劳动力的力量;与此同时,工业部门内部的行业扩大与增加又产生出吸纳劳动力的力量,这种排斥与吸纳力量趋于平衡,就使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趋于稳定。

第三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及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

第三产业的资本、技术的“进入壁垒低”,为劳动力大量进入该产业提供了可能;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服务性产品“差别小”,因而该产业内竞争激烈,不易形成垄断,服务产品附加价值少,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导致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的有利因素,大部分被该产业产品附加价值较小的不利因素相抵偿,从而使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不多,处于微升状态。

5、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

钱纳里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9个准工业化国家(地区)1960—1980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多国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建立了GDP市场占有率模型,即提出了标准产业结构。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

1)初级产业,是指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食品、皮革、纺织等部门;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中期产业,是指经济发展中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非金属矿产品、橡胶制品、木材加工、石油、化工、煤炭制造等部门;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阶段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第四阶段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

3)后期产业,指在经济发展后期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服装和日用品、印刷出版、粗钢、纸制品、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等部门。

第五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被推广普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六阶段是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成现出多样性和多边性,追求个性。

6、赤松要的雁型理论

后进工业国发展的雁行过程:

工业品呈现进口→国内生产→出口三个环节的继起图形。

次层雁行形态

从国内消费品进口、生产和出口→资本品的进口、生产和出口

从低附加价值制品(粗制品)的进口、生产和出口到高附加值制品(精密制品)的进口、生产和出口依次继起的图形

雁行形态的地区性波及(第二次层的雁行形态)(1974年)

以发达国家为顶端,处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顺序排列的国家系列

某一产品的进口→生产→出口的这组动态演化,依次在国与国间逐个传导的图像

7、产业结构影响因素分析(供给、需求、国际、政策因素)分析思路,分析某些因素对某产业的影响

供给因素:①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②劳动力供应状况③资金供应状况④技术供应状况

需求因素:①个人消费结构②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③最终需求中消费和投资的比例④投资结构

国际因素:①国际贸易②国际投资

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从产出角度反映产业比较优势

←L1:研究一国某产业某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L2:较高层次国家同产业同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B2:研究国家某产业某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1,说明研究国家该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较高层次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研究国家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B2<1,说明研究国家该产业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测定某一部门结构增长对经济系统中平均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

Ei=ai+(ai-1)/Rt

ai:第i部门期末所占份额与期初所占份额之比

Rt →同期经济系统中平均的增长率

Ei→第i部门的结构超前系数,>1越大,越超前,<1越落后

产业专门化率:

←g1和g2:研究国家某产业及其较高层次国家同产业的净产值

←Q1和Q2:研究国家及其较高层次国家全部产业净产值

←Z>1,说明该产业是研究国家的专门化部门,Z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在研究国家中专门化程度,即集中程度越高,该产业的产品输出规模越大。

←Z≤1,说明该产业不是研究国家的专门化部门。

相关系数

←xik和xjk:国家i和国家j各自k部门在其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Rij:国家i和国家j产业结构的相关系数

←rij=-1时,两国家产业结构截然相反

←rij=1,两国家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rij=0,两国家产业结构不相关。

相似系数

←xin和xjn:国家i和国家j各自产业部门n在本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S:两国家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

←S=1时,说明两个国家产业结构完全一致

←S=0,说明两个国家产业结构完全不一致

←通常情况:S介于0和1之间,S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国家产业结构越是相似,S越小,说明越是不相似。

产业结构变化率

←xin和xjn:国家i和国家j各自产业部门n在本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S:两国家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

←S=1时,说明两个国家产业结构完全一致

←S=0,说明两个国家产业结构完全不一致

←通常情况:S介于0和1之间,S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国家产业结构越是相似,S越小,说明越是不相似。

名词解释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按照产品用途不同,将物质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

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难以描述产业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其他产业关联关系

2、列宁的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产业轻工业:纺织、食品、服装、制革、毛皮、家具重工业:燃料、冶金(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

产业经济系统= ({农, 轻, 重}, {农, 轻, 重之间的关系})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没有把全部物质生产部门都包括进去,更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轻重工业的界定日益困难;不能全面反映产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与交叉性。

3、三次产业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

定义: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

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

产业经济系统=({第i次产业︱i= 1,2,3},{第i,j产业之间的关系︱i≠j,i,j= 1,2,3})

a. 对全部经济活动的简明分类

b. 虽不严密,但具应用性,(克拉克、Kuznets)伴随经济发展的资

源分配结构的变化趋势,广为流传c. 第三次产业“混合部队”,引起争议

4、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5、瓶颈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并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6、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

7、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迅速发展并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具体含义

①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好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产业;

②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和广泛的商品交础上专门化、社会化、商品化高的产业;

③产业链较长,关联度较高,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大,能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主导产业的特点:①技术上的先进性。②时间上的阶段性。③结构上的层次性。

8、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狭义的产业结构内容包括: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

类型、组合方式,各产业之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技术基础、发展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广义的还包括产业之间数量比例上的关系。

第三章产业关联

名词解释:

1、产业关联:指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间存在的以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广泛、复杂、密切的技术经

济联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按产业关联的纽带不同分类

2、产品或劳务关联—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些产业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或者产业

部门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3、生产技术关联—一些产业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机器设备、产品零部件、原

材料以及劳务等

4、价格关联—产业间产业和服务关联价值量的货币表现

5、劳动就业关联—某一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相关产业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6、投资关联—某一产业的直接投资必然导致大量的相关产业的投资

按产业间关联的方向不同分类

7、前向关联—指某一产业的产品在其他产业中的利用而形成的产业关联。

8、后向关联—指某一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其他产业获得投入品所形成的依赖关系。

9、环向关联——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向关联、后相关联联系组成了产业链。产业链通过复杂的

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

按产业间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分类

10、单向关联——一系列产业部门之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的直接

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棉花→棉纱→色布→服装

11、多向关联——一系列产业部门之间,先行产业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

同时后续产业部门的产业也为其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业,与先行产业发生前向关联

煤炭→钢铁→矿山机械部件→煤炭

按产业间的依赖程度分类

12、直接关联—两个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提供和被提供产品、服务、技术等方面的联系。

13、间接关联—两个产业部门之间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

而产生的技术经济方面的联系。

投入产出法的几个概念

14、投入: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包括中间投

入和新增价值部分。

15、产出: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部分。

16、 投入产出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即投入产出模型),综合分析

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17、 投入产出表: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18、 投入产出模型: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论述题

第一象限中间产品,第二象限最终产品,第三象限增加值象限。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① 行平衡关系

各产业(各行)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 + 各产业(各行)最终产品价值 = 各产业(各行)的总产值

②列平衡关系

各产业(各列)的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Vj+生产税净额Tj+营业盈余Mj )=各产业

(各列)的总产值。

设Nj = Dj+Vj+Tj+Mj

③其他平衡关系

11121n 1121222n 22n1n2nn n n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1n ij i i j x

Y X =+=∑11121n 1121222n 22n1n2n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 N N N ++++=??++++=????++++=?1n ij j j i x

N X =+=∑11n n ij i ij j j i x

Y x N ==+=+∑∑(i=1,2,…,n )

1、2象限之和 = 1、3象限之和

第2象限合计=第3象限合计

1. 直接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指生产单位j 产品时对i 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特点:①0≤a ij <1(i ,j =1,2,…,n) 。a 越大说明第j 产业与第i 产业密切联系,反之联系松散,若

a=0则说明第j 产业与第i 产业没有直接的生产与分配关系。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单位j 产品对i 产品的消耗量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技术,而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一

般比较平稳渐进。

2.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1)把直接消耗系数引入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行模型

行模型的意义:

用总产出表达最终产品——如果已知各部门的最终产品,可以推算各部门的总产出

用最终产品表达总产出——如果已知各部门的总产出,可以推算各部门的最终产品

n ij i

1j 111

( x Y )()n n n ij j i i i x N ====+=+∑∑∑∑11n n i j i j Y

N ===∑∑ij

ij j x a X =1111221112112222221122n n Y X Y X Y X n n n n n n nn n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1n ij j i i j a

X Y X =+=∑

3、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生产第j 种产品对第i 种产品的直接消耗和所有间接消耗之和,就是第j 种产品对第i 种产品

的完全消耗。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等于里昂惕夫逆矩阵减去一个单位矩阵

横行上所有元素之和,代表国民经济各产业都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某一个特定产业的完全消

耗。

纵列上所有元素之和,代表国民经济某个特定产业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所有产业的完全消耗。

● 由直接消耗系数推导的指标

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其他参数

中间投入率即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和(反映j 产业生产单位产出对各个产业的直接消耗):

以l j 表示j 产业的生产依存度系数:

l j 的值在1上下波动,大于1表示j 产业对各个产业的生产依存度和直接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中间需求率即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行和(反映各产业生产单位总产品需要的i 产品数量之和):

以z i 表示i 产业的生存制约度系数:

z i 在1上下波动,大于1说明i 产业对各个产业的生产之阅读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 由里昂惕夫逆系数推导的指标

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1111n ij i n n ij j i a j a n ====∑∑∑1(1,2,,)n ij i a j n ==∑1(1,2,,)n ij j a i n ==∑111

1n ij j n n i ij i j a z a n ====∑∑∑

影响力系数

● 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列的合计 ,

是j 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时,对全社会总产出的需求。

● 或者说,j 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时,对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影响。所以,称之为j 产业

的影响力。常用来分析产业的后向关联度,即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 为了便于比较各产业的影响力,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列的合计与各列合计的平均值(社

会平均影响力)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

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行的合计是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最终需求都增加一个单位时,i 产业应该增加的

总产出量。或者说,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最终需求都增加一个单位时,i 产业应该做出的反映或者感应。反

映的是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所以常用来分析产业的前向关联。

为了比较各产业的感应度,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行的合计与各行合计的平均值对比,得到感

应度系数。

综合相关度系数,即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平均值。用该系数分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

用。

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1、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

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三个要点:

(1) 动态优化过程,是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

结构优化的衡量标准不同。

(2)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既定目标下,调整产

业结构,使之与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资源条件、科技水平、国际经济关系等相适应。

(3) 实质是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2、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1)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

(2)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见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供给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3)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_1n ij i b =∑(1,2,,)j n =

从产业结构优化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的实现机制。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一种特殊作用。产业的关联效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侧向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后向及侧向关联关

系对其他产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前向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前向关联产业在这些方面的

变化,如导致新技术的出现、新产业部门的创建等。

●后向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的后向关联产业在这些方面

的变化,

3、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概念辨析:

结构协调论(李京文等):协调即合理,合理即协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结构功能论(周振华等):各产业间存在着较高的聚合质量.

结构动态均衡论(苏东水):产业与产业之间协商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资源配置论(史忠良等) :把产业结构视为某种资源转换器,并从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结构及利用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定义:“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理论判定基准

●能满足有效需求(包括生活上的最终需求和生产上的中间需求),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具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效益;

●资源配置合理并得到有效利用,出现资源供给不足或产品过量时,能通过进出口贸易进行补充调

节;

●各产业间能相互补充配套;

●能吸收先进技术,有利于技术进步;

●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吸收较多的就业人数;

●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国际基准(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供求结构基准,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结构效益基准,“自组织能力”基准。

4、产业结构高度化

(1)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含义: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技术进步,辻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过程。强调技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尽快成长和更替。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本质内容:结构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部门的数量及本身的规模日趋扩大;结构水平逐渐提高:产业经济技术水平提高;结构联系愈益有序:各产业部门间客观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后向与前向联系愈益有序规范;投入产出须符合一定比例的要求,能更为顺利地实现

(3)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根本动因:

创新: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而这种“新的生产函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推出了一种新的产品

●二是应用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三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四是采用了一种新的原材料

●五是实行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创新直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

● 1.创新导致了技术进步

● 2.创新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 3.创新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办法

(1)“标准结构”法

三大指标: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相对劳动生产率结构

(2)相对比较法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方法:

●设A为被比较的产业结构,B是参照系,

●X Ai和X Bi分别是产业i在A和B中的比重

●则产业结构A和参照系B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

(3)以高级要素为特征的高技术部门比重

衡量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程度的指标:

资本—劳动力比率(即有机构成):该指标提高表示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提高,其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

资本产出比率(即资本系数或加速系数),该系数降低表示经济中各产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升级;

产出——劳动力比率(即劳动生产率),该指标提高表示结构趋向高级化。

衡量技术密集度的指标:

R&D费用/销售额;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总人数;R&D费用/从事R&D人员数。

(4)产业结构高度化综合指标体系

●1、产业结构变动度指标

●(1)一次产业产值变动率

●(2)二次产业产值变动率

●(3)三次产业产值变动率

●2、霍夫曼比例指标:轻工业净产值与重工业净产值之比

●3、工业加工程度指标:制造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

●4、高技术产业密集度指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5、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指标: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6、基础产业超前系数:基础产业产值增加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率之比

●7、产业水平满足率:该产业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应量的比值

●8、生态环保产业的进程指标:环保投资额的增长情况、环保产业结构及人员的增长速度、三废治

理率、绿化面积数及增长率

●优点:相比前述而言更加科学全面;考虑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缺点:其一,均以产业间结构高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产业链结构高度重视不足;其二,部分

指标虽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取值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其三,未能选取样本进一步测算具体指标值以从实证角度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5)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

●特点:将总目标分解为一组各有侧重且相互联系,能够系统综合反映工业产业结构高度的指标

群,以此作为综合评价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依据。

●指标体系大类:

● 1.产业间结构高度:7个个体指标,权重总和46%

● 2.产业链结构高度:4个个体指标,权重总和28%

● 3.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能力:5个个体指标权重总和为26%

●指标设立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简单原则;动态化原则

小结: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级化的基础。

●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使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迈向合理化。

●高级化不等于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两个基点,二者在动态变化中相互依赖,相互

影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渐进优化的动态过程,而这种渐进优化的过程又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反过来,在经济增长发生阶段性跃升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动会更为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渐进优化。

6、主导产业理论及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显著特征:

(1)高技术进步率和高增长率(2)产业的综合性和多层次性(3)高关联性(4)序列更替性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联系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同属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据战略地位的产业;和主导产业一样,支柱产业也具有序列更替性;动态地看,主导产业可能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二者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体现方式不同;主导产业的高增长率特征只是提供了成长为支柱产业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主导产业必然会成为支柱产业;某些支柱产业是由主导产业逐步发展而来,但并不是所有支出产业最初都是主导产业。

回顾效应是指当一个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由于其技术经济联系的要求,会对后向关联的部门提出新的投入需求。而这些新的投入需求,将会促进后向关联部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还会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趋向于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

前瞻效应是指主导产业的发展激发了一种“刺激力”,即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材料的出现,改善了自己提供给其他产业产品的质量。

主导产业的基准

①罗斯托基准:上文的回顾、旁侧和前瞻三种扩散效应视为判断主导产业的关键。

②赫希曼基准: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产业关联强度。

主导产业应选择具有较大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产业。

③筱原两基准: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原则。把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优先发

展生产率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的部门。

④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过密环境基准是指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以环境污染少、

能源消耗低、生态既不失衡又不至于造成过度集中的环境等为选择基准。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首先考虑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

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1.足够的资本积累。2.充足的市场需求。3.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1.市场自发调节。2.政府积极干预。

第五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垄断、竞争的不同程度的结合形态。或指产业内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具体的组织形态。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到新产业组织理论(形成、源起,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理论及分析思路上的差异、政策应用上的不同)

哈佛学派的起源时间是1938年,代表人物是梅森和贝恩,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范式。理论起源于张伯伦和梅森首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以深入的个案研究为手段,分析若干行业的市场结构,对市场竞争过程的组织结构、竞争行为方式和市场竞争结果进行经验性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学者认识到市场机制并总是有效率的,当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的干预。1940年,克拉克发表《论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提出“有效竞争”替代“完全竞争”。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随后,梅森归纳了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继梅森之后,史蒂芬又将有效竞争的标准进一步拓展为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系统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明确地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谢勒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更为完整的SCP范式,从而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哈佛学派的基本观点:市场结构影响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影响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的组织结构特征。衡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标志有①市场集中度②产品差异化程度③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根据市场供求条件并考虑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取得竞争优势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获得的最终成果的总和,反映了市场运行的效率,包括利润率水平、技术进步和充分就业等。

哈佛学派的理论重点:一个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将影响其竞争绩效。

(1)在一个部门内,过高的生产集中程度会导致糟糕的市场结果,但规模效益显著的部门除外。(2)过高的产品差异程度通常并不会带来很好的市场结果,有效竞争所要求的并不是特别高的产品差异程度,而只是要求适度的产品差异。

(3)高度的市场进入限制,与中等的和较低的市场进入限制相比,对市场结果具有负面影响;通过高度市场进入限制得到保护的高度集中的生产部门比带有中等程度市场进入限制的高度集中生产部门,一般会导致更为糟糕的市场结果。故要获得有效市场结果就须消除人为的市场进入的限制

?贝恩结论:“如果存在着集中的市场结构,厂商就有可能成功地限制产出,把价格提高到正常收益以上的水平。”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基准之一的利润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理论特征: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

维护企业间的竞争活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技术进步。

高度集中的市场中容易达成垄断合谋并形成限制产出、固定价格、市场协议分割、默契的价格领导等行为,这就必然会影响市场绩效,须制定严格的反垄断政策,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

禁止卡特尔/禁止垄断行为/限制横向企业间的合并与兼并/取消歧视性价格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绩效主义

代表学者:施蒂格勒(V.Stigler) 德姆塞茨(H.Demsetz) 布罗曾(Y.Brozen) 波斯纳(R.Posener)

绩效主义观点:

(1)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决定了市场结构

(2)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都证明了即使高集中度的产业中,企业的市场行为也是竞争性的,故绝大多数反托拉斯措施都是不必要的。

(3)真正的进入壁垒是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俘虏理论

①立法俘虏②执法俘虏③权势俘虏

受管制的产业并不比无管制的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价格。

政府管制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一种收益来源,通过政府权力在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再分配财富,该利益集团就增加了收益。

既然政府管制是为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入最大化,这是一种有可能降低产业经济效率和代价过于昂贵的政府干预,因此,就应该全面实行放松政府管制,让具有不同市场力量的消费者和企业实行外部交易可能更有效。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1)政府应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尽量减少对产业活动的干预,以扩大企业和私人的自由经济活动范围。

(2)反托拉斯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上,其中主要是对卡特尔等企业间价格协调行为和分配市场的协调行为实行禁止和控制,因为惟有这些市场行为限制了产业,而未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福利。

芝加哥学派和哈佛学派的比较:

?1、分析方法

哈:强调经验性的检验过程,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解释;

芝:理论模型分析,从价格理论固有的前提出发,得出各种结论

?2、分析角度

哈:强调如何改善资源的低效率配置,讨论市场势力形成的固有的结构条件;

芝:重视长期的竞争效率均衡,坚持短期的低效率、非均衡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自由进入和退出来得到解决。

?3、政策含义

哈:强调政府对高集中度产业的反托拉斯干预

芝: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干预本身会带来壁垒,降低市场机制的配置效率。

新产业组织理论

?策略性行为(Strategic Behavior)理论

?策略性行为:一家企业为提高其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总称。

1、策略性行为的类型

(1)合作策略性行为:企业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企业行动和限制竞争性行为发生而采取的一些行动。这种行为通过减少竞争使本行业内的各家企业均获其利。

(2)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企业为追求利润极大化所采取的提高其竞争地位的行动。这类行为通常以降低竞争者的利润为代价来实现己方的利润增长。

2、策略性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影响未来市场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的策略性行为

过度生产能力策略提高对手成本策略品牌多样化策略

(2)影响竞争者对事件估计信念的策略性行为

限制性定价策略掠夺性定价策略消耗战策略研发竞赛策略

?新制度学派的交易费用理论

企业的边界不仅仅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等因素共同决定。

主要观点:借助于资产专用性、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等概念,认为当市场交易活动产生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费用时,企业规模应当扩大,企业之间应当实行兼并、联合;反之,企业规模应当缩小。指出企业组织也是对资源配置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企业组织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参与对资源的配置。

?企业组织理论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导致企业目标发生巨大的转变,出现企业目标多元化——代理问题。

代理理论——解决代理人目标偏离及其治理问题的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政策主张

1. 反垄断政策的变化:从注重反垄断结构到注重反垄断行为的变化;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反垄断政策有了明显松动。

2. 管制政策的变化:对公用事业部门的自由化和私有化实施放松管制的政策;以激励性管制取代过去传统的管制方式;在放松经济性管制的同时,强化社会性管制,以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第六章 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度量

一、市场结构

含义: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

● 度量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和计量指标

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和退出壁垒

集中度指数(concentration ratio): 一般以产业内最大若干家厂商的销售额占全产业销售额的比重来衡量,有时也使用用产量、利润额、资产等其他指标。

该指标的优点:测算相对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反映产业内的生产集中状况,显示产业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反映了行业中大厂商的数量和规模。

该指标的缺点:只考察了少数大厂商的生产集中程度,而没有考察产业内厂商规模分布情况。不全面;如果n 取的数值不同,不同产业集中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变化。

当四企业集中率超过40%时——寡头垄断市场;

当四企业集中率低于40%时——垄断竞争市场。

HHI 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

赫芬达尔指数 =HHI== ● 其中:N 为产业中的厂商数目;Xi 为第 i 位厂商的规模;T 为产业的总规模;Si 为产业中第i 位企业

的市场占有率

赫芬达尔指数的特点

①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该指数等于l ;所有厂商规模相同时为1/n 。在 1/n 到 1之间变动。 数值越大,表明厂商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高。②前几位厂商的Xi /T 数值对指数影响大,后面小厂商的Xi /T 数值对指数影响很小。计量了绝对集中度也计量了相对集中度。③该指数能较好地计量全产业生产集中的变化情况。

例如,某产业有A 、B 两家厂商,令 SA = XA /T , SB = XB /T ,当这两家厂商合并时,恒有: (SA + SB )2 -(SA2 + SB2)= 2 SASB >0,

即(SA + SB )2 >SA2 + SB2

厂商合并,指数值就增加;厂商分解,指数值就会减少。

赫芬达尔指数的优点

①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差别。

两个市场,A 由六个企业构成,B 由八个企业构成。A 、B 规模最大的前四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相同的,若用四个最大企业规模计量两个市场的集中度时,相同;而如果用HHI 计量,差别。

②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HI 指数对规模最大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它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 赫芬达尔指数的缺点:为了计算某个市场的HHI ,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而这项工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全部11/i i

n i i n X X CR 2

1∑=??? ??N i i T X ∑=N i i S 12

度量市场集中度的程序:界定市场范围——确定具体的变量——确定具体方法

界定市场范围:

●产品差异的含义: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较,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及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产品具有可区别性和不完全替代性。产品差异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

●形成产品差异的因素

产品的物理性差异

买方的主观差异

对买方的服务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

特殊促销活动差异

扩大产品差异的主要途径:

增强研究和开发(R&D)力度,及时改变和优化产品的设计、结构、功能、质量、外观及包装等。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笔记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读后感霍利斯·B.钱纳里,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1918年生于弗吉尼亚洲,195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年获荷兰经济学院荣誉博士。他曾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际开发署副署长、世界银行副行长等公职,1965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至今。他还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钱纳里长期从事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其主要著作有:《产业联系经济学》(合著,1959年)、《工业化进程》(1969年)、《发展计划研究》(1971年)、《发展型式,1950-1970》(合著,1975年)、《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1979年)等。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是作者80年代研究的新成果。198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通过多形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分析了结构转变同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剖析了影响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贸易政策和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并概括出外向型、中间型、内向型三种各具优劣的发展工业化型式。 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思想及其具有特色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于各国发展战略的制订、经济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作者所主张的将投入产出模型、一般均衡模型、计量模型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方法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也可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是第二、三、四章,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是对结构转变及其同总量增长的关系做出总的概括。最终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不同所在,对发达国家而言,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增长以及劳动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出口和资源再分配这样的结构变量。 战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般来说,结构转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结构转变的第一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初级产品的生产活动(主要指农业)。在这一阶段,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制成品的有限需求不能使制造业成为总产出的主要来源。同时在这一阶段资本积累低速至中速增长,劳动力增长加快,全要素增长率极为缓慢。结构转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3)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战略联盟?它有什么特征?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2、答案要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人们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范围的认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例分析题库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 例分析题库及参考答案 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 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

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2)企业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 1. 导致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与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比较、与我国历史比较,都会发现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原有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困难、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钢铁业需求规模快速膨胀、改革开放是集中度下降的外部原因。 2.中国钢铁业集中度变化趋势如何? 答:如案例资料所述,2000年—2005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明显,直到2007年十厂商产量集中度方才有所回升,距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异化程度 C.进入壁垒的高低D.退出壁垒的高低 2、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企业的主要特点? A.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B.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C.十分重视人际和谐 D.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 3、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D.完备信息 4、以价格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5、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D.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E.市场需求的增长率F.短期成本结构 6、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的市场经济类型,当代西方产业规制可以区 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它们分别是: A.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B.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D.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7、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内容主要有: A.产品主体差异化B.品牌差异化 C.价格差异化D.渠道差异化 E.促销差异化F.服务差异化

8、关于“人为为人”文化,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人为为人”一句话概括了所有促进协作型竞争产生和存续的文化本 质 B.“人为为人”是为了达到最优均衡中的合作而必须具有的文化或“知识结 构” C.“人为为人”正是现代市场竞争新趋势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D.“人为为人”文化正是协作型的竞争所需要的、有效的合作型文化 9、产业间联系的纽带主要有: A.产品、劳务联系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D.劳动就业联系 E.投资联系 10、行政规制较之于其他规制手段的优点是: A.强力性B.速效性C.直接性D.经济性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有效竞争 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完全消耗系数 4、产业结构合理化 5、产业规制 三、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产业关联静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2、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3、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四、 论述题(1题,20分) 1、试分析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分数线笔记

该文档包括专业2014-2015年招生人数、录取分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内容以及考研模拟测试题。--育明教育姜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金融学硕 光华管理学院 专业2014招 生人数 考试科目2015年招生人数 产业经济学1政治英语一数学三 896经济学 复试2-2 2013年分数线:5590380 2014年分数线:5590370 2015年分数线:5590370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经济中心考研指定参考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黎诣远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政策》张一驰中国经济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级水平:(鉴于目前出题情况,难度有增大趋势,推荐研究生一年级教材)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经济中心考研指定参考书)平新乔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范里安(或瓦里安)经济科学出版社《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商务印书馆 复试内容 一、北京大学2014年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专业)基础分数线为370分,{2013:380}英语、政治不低于55分,数学、专业课不低于90分。参加复试的同学一般应达到北京大学2014年经济学门类基础分数线。 复试仍将采取差额复试方式。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文件规定,我院各专业参加复试的人数一般不超过200%,进入复试范围的最低总分分数并列的考生,可一同进入复试。复试名单原则上按照上线考生总分由高到低的原则进行确定。 二、复试内容: 1、英语听力: 按照教育部要求,2014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在复试阶段进行外语听力考试和口语测试。 听力考试由研招办统一组织,考试时间为3月16日下午2:00—2:30,考场分别设在二教和三教,考生于1:45入场,1:55停止入场,具体安排考前见研究生院网页通知。听力考试成绩满分为30分,按1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中。 2、专业(方向)面试: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组织的定义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 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

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 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复习整理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经济学: 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等问题的经济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组织(industry organization):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范围经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钱德勒); 单个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多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即范围经济。 4.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形成契约)的成本。 5.有效竞争: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即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 用的竞争格局。 6.市场集中度:用于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 7.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一定市场结构中,有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 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8.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的是各博弈方先后行动,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种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 二、填空题 1)企业并购类型: 横向(水平)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2)一个经济组织必须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 3)按照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和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 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 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4)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 5)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差别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过头垄断市场的定价行为,其中寡头企业行为包括 7)产业管制按照规制的手段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 8)现代企业理论的三大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产业经济学模拟测试试题(一)-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作者:————————————————————————————————日期: 2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 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 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 克拉克 B. 爱德华.H .张伯伦 C. 乔安.罗宾逊夫人 D. 霍夫曼 2、(B) 学派被称为“ 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B ?芝加哥学派C ?新制度学派D ?新奥地利学派 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 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 .必要资本量 D .规模经济 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 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 产品差异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 垄断竞争 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 A. 横向兼并 B. 水平兼并 C. 垂直兼并 D. 混合兼并 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 ”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 .完全可竞争市场C .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 (A) A.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 规模经济壁垒 C. 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0、科斯认为当(B) 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 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v AC组织费用 D.P v AC 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 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 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 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 A.产业素质不协调 B. 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 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 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 A. 信任品 B. 后验品 C. 经验品 D. 搜寻品 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 .渔业 B .钢铁业 C .林业 D .石油化工 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 5 B . 3 C . 6 D . 4 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 5 B . 1 C . 3 D . 2 17、(A) 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B .克拉克C .配第D .罗斯托 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产业经济学笔记

1、产业组织学目的在于解决4个问题: (1)是否有市场势力; (2)企业如何获得并且保持市场势力; (3)市场势力的含义是什么? (4)公共政策是否对市场势力发挥作用 2、市场势力:一种使定价高于成本,尤其是增量成本或者是边际成本(即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花的成本)的能力。 3、只要每个行业都允许厂商自由进入,则市场势力的程度就很小。 4、边际成本被用来决定生产多少,而平均成本则被用 来决定是否生产。 5、沉没成本(susk cost):在一项没有可替代用途的资产(也被称为专用性资产)中的投资,即没有机会成本的资产。 6、经济决策应该基于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的概念,经济成本有别于实际支出是因为它包含机会成本,同时又不包括实际支出中的沉没成本。 7、最小有小规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即获得最低平均成本的最低产出水平。MES的值通常以它与市场规模Q的商来表示,较高的值表示考虑技术因素后,该行业的相对集中的行业。 8、当共同生产产品q1和q2 的成本低于分别(单独)生产他们的成本,范围经济(economic of scope)就产生了。表达式:c(q1,q2)

出的增长就会增加总剩余和配置效率。当边际成本等于愿意支付的价格时,配置效率最高。 10、生产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实际成本与可以达到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差距。 由特定的投入过量或者是错误的投入组合造成,在图形中低生产效率意味着较高的边际成本。 11、动态效率(dynamic efficiency):引入新产品的速度以及对现有产品的生产技术的改造速度就是行业动态效率的结果。 12、配置效率要求产出在适合水平,生产效率要求这些产出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来。动态生产效率是指产品和生产技术随时间而进行的改进。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集中度高 B.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D.完备信息 2.产品差异化决策不包括: A.品牌差异化 B.价格差异化 C.服务差异化 D.广告差异 3.以产品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4.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产业规制包含: A.政府规制B.社会规制C.民间规制D.行业自律规制 5.法律规制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适应和推动产业规制的变革 B.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 C.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D.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E.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6.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主要有: A.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B.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C.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D.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7.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8.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为突出 B.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

C.布局比较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D.信息闭塞,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 E.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9.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 A.产业集聚化B.产业融合化C.产业生态化D.产业知识化 10.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A.市场化B.城市化C.全球化D.知识化 E.信息化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直接消耗系数 2.中间需求率 3.区位商 4.政府规制 5.行业管理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市场绩效 、市场竞争 C 、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5、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A 、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 、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 、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 、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6、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岀的霍夫曼比率是( A 、 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 、 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 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7、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 )O A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 、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 、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 、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8、 下列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的是: (A) A 、产业集中度很高 B 、产品同一性很高 C 不存在进入壁垒 D 、完备信息 9、 下列哪一项属于哈佛学派的观点( B )O A 、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则, 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 因为 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 、 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 C 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岀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 不要求政府实施反垄断政策 10、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D )O A 、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 、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 、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 、 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1、 下列不属于自由主义的产业组织学派的是: (A ) A 、 哈佛学派 B 、 芝加哥学派 C 可竞争市场理论 D 新奥地利学派 、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A)创立了投入产岀法,为产业关联理论做岀了杰岀贡献。 A 、里昂剔夫 B 、克拉克 (A ) 、库兹涅茨 D 、罗斯托 2、 马歇尔冲突是指(A )O 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竞 争与垄断的矛盾 、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3、 下列不属于 SCP 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D ) 、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 、定价一般是长期性 C ) O 、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 、其实质目的是要扩大需求量 B )O C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