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论文

上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论文
上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论文

上海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本科)

上海市对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______刘晓俊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张松滨______

专业班级:国贸(专升本)B0919040

完成日期:_______xxx_________

[摘要] ……………………………………………………………. .

一、上海对外旅游业概述…………………………………….. (一)上海对外旅游业现状概述………………………....... .. (二)上海对外旅游业分类……………………………......... (1)会展旅游…………………………………………......... (1)近郊旅游…………………………………………......... (1)经典都市文化旅游………………………………......... (1)私人定制旅游…………………………………….........

二、会展旅游、近郊旅游、经典都市文化旅游、私人定制旅游发展现

状概述…………………………………………………………. (一)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二)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三)经典都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四)私人定制旅游发展现状……………………………….

三、上海未来对外旅游业对策分析………………………………(一)后世博效应带动上海会展旅游的发展………………. (二)近郊旅游的深入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 (三)经典都市文化旅游推陈出新…………………………. (四)私人定制旅游带动区域联动………………………….

四、上海未来对外旅游业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文章在对上海市对外旅游业进行各项分类,对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分析,并且对上海市对外旅游业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对策分析及展望。同时结合目前现状,对未来上海市对外旅游业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上海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发展思路

引言

上海,曾经的远东第一金融中心,经过了改革开放20年的风雨路程,如今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同样,上海旅游业,做为上海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浓郁的都市风貌及文化底蕴、时尚新潮的都市商业、悠然恬静远郊度假深深吸引了一批批的游客趋之若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未来上海将打造成集时尚购物、经典都市文化、会展商务、近郊生态休闲于一身的国际旅游胜地。但是上海目前自身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将是至关重要。

一、上海市对外旅游业概述

(一)上海对外旅游业现状概述

上海旅游业以都市为特色,依托黄浦江两岸中心的都市风光、公共活动中心及社区弄堂的都市文化、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的都市商业以及悠然恬静上海远郊度假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使上海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比上年增长35.3%为851.12万人次,。在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中,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1463.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6%。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1254.66万人次,增长32.7%。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4.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国内旅游收入2522.94亿元,增长31.8%。世博会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后世博的强烈效应正给上海旅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一大批场馆被改建成展览馆或文化休闲场所,国际大型展会和重大国际活动相继举行,势必将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同样随着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估计届时中国内地可能将有80%以上游客被吸引到上海来,更有可能吸引大量亚洲的游客来观光旅游。迪士尼落户上海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必定将是空前,它不仅为上海旅游项目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而且增大了上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强化了上海旅游都市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对于上海旅游业将产生持续、正面的刺激作用。

(二)上海对外旅游业分类

1、会展旅游

会展通常我们可以解释为会议和展览活动,人们把以这种经营各种会议和商品展销为目的的展览而形成的行业称之为会展业。会展业涉及诸多行业,例如汽车行业、建筑行业、信息行业、文化行业、通讯行业等,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定期国际大型展览会就多达4000个。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持,同样会展业的发展和参加会展旅游者的增加大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亦离不开会展行业的重要客源市场。

2.、近郊旅游

人们为了缓解都市工作所带了的压力却有不向远行时,城市郊县旅游就成了人们的首选。郊县旅游我们也可称之为农业旅游。他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把农业和旅游结合的一种新旅游业态。在那里人们放下身心,尽情享受近郊旅游所带来的休闲、恬静及轻松。

3.、经典都市文化旅游

经典都市文化旅游时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为体系,游客们通过对都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文化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应来获得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享受。经典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要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生成要素为载体,另一方面,都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城市空间的精神要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化是否具有特色、差异性或者唯一性,决定着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同样由于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不断的被挖掘,内容日益广泛,都市文化旅游的魅力正吸引着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4.、私人定制旅游

私人定制旅游即是高端旅行策划机构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从路线、方式和服务着手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具有浓郁个人专属风格的旅行,它提供的是一种个性化、专属化、“一对一”式的高品质服务。专属的个人私人定制作为一种时尚的个性化消费方式正在世界流行,包括定制飞机、游艇、豪宅、汽车、宴会、服装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体验性、休闲性等现代元素渗入传统的旅游方式,私人定制旅游这样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方式也走进了中国。从旅行准备、目的地选择,到定制玩乐地图,全部

由自己说了算。这种类似自助游的私人定制旅游方式开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兴起。

二、会展旅游、近郊旅游、都市文化旅游、私人定制旅游发

展现状概述

(一)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会展旅游这一新兴的专项旅游业态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是世界旅游市场增长中最快速的。上海做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2001年的国际会展数量为117个,2002年则增长到262个之多,展会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同时展览的面积也随之扩大,现已超过300万平方。40多个知名的国际展会会定期在上海召开,很多国际展览巨头均已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从2001年APEC会议的成功举行到如今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吸引了更多展览会议在上海落户,参展商、采购商及众多游客的涌入积极推动了上海会展旅游的发展。但上海会展旅游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上海会展旅游管理机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许多展会实际上是政府部门主办的,或者是由相关部门下属的公司操作,造成管理的低效率和行业竞争的不公平。由于上海每年会展数量多,因此建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场馆面积大、质量上乘的会展场地。但是却忽视了对展馆软件的大力投入,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和团队来管理会展场馆。(二)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上海近郊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西南区覆盖了交错纵横的河道、广阔的水域资源、水乡文化资源得天独厚造就了周庄、朱家角、乌镇等以江南水乡为特点的旅游景点。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丰富。作为近郊旅游,他将浓郁的乡村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色、古朴的建筑特色融入到旅游中,带动了乡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当地的企业以及政府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开拓新市场。

同样近郊旅游更是摒弃了传统旅游所带来的束缚,回归自然。让人们在生活压力下感受到大自然给予生命的原始活力,让游客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享受一个悠长、舒适、愉悦的休闲之旅。

(三)经典都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他的背后蕴藏了悠久的文化历史。鲁迅故居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等一批老一辈革命旅游景点,陈旧的石库门、精致的花园洋房、矗立在外滩的万国博览群建筑的风貌,深深吸引了一批一批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已形成了去老石库门走走看看,在那里回忆儿时的美好童年生活寻根之旅、去纪念馆缅怀先人的丰功伟绩的红色之旅等特色都市旅游项目。作为城市文化的精髓,海纳百川真是上海特有的都市文化特色。同样在都市文化旅游开发上面还做的有些不足,很多老建筑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修复、景点线路单一性,将制约上海都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私人定制旅游发展现状

私人旅游市场已悄然在上海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把私人定制旅游摆放到了出游计划的第一位。私人旅游只所以被人们认可和推荐,原因在于他的细密性和独特性。现在的上海游客非常注重自己的个人隐私,私人定制就是将客人的隐私放在首要位子。其次对于独特性而言,私人定制旅游和市场上的大众旅游不同,他是根据客人的意见,从出游人数、目的地、出游性质、预算标准并结合当地旅游特色量身定做的旅游,他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客人要求从而改变旅游行程,从而避免了客人由于特殊原因原因而无法改变行程的局面。

三、上海未来对外旅游业对策分析

(一)后世博效应带动上海会展旅游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留下了无穷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于上海的会展旅游来说更是带来了极大地促进和带动:提升了上海会展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交通更加便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整个会展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和质量有了质的提高;有利于上海会展旅游的多样化发展。

上海在后世博时代要做的就是学习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开展会展旅游。要使上海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会展都市,需要有一批著名的会展来作为奠定会展旅游事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基石。上海会展旅游品牌意识的确

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规模化,扩大会展旅游的规模对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展商和观众有着积极作用。二是专业化、国际化。即会展旅游应越来越专业化的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办展的质量上更精、在规模上更大,特别是展商、观众国际比例要提高。

(二)近郊旅游的深入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

多渠道筹措资金,特别是联系好当地政府,利用农网改造、“村村通”公路建设及其他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强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水、电、气、通讯、道路和休闲旅游经营活动所需的其他市政设施建设,确保游客“进得来,待得住”。利用报纸、网络、推介会等平台加强我县近郊休闲优势旅游资源和县近郊旅游发展规划的宣传,扩大资源的知名度,加深社会投资业主对我县经济发展和区位优势及休闲旅游业迅猛发展态势的信心,解决资金瓶颈。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加强休闲旅游项目投资的引导和审批,注重发展中高档次的创新特色项目和景点,避免投资“一窝蜂”和重复的低水平建设发展模式;联合县贸易局建立农家乐星级评审制度,引导农家乐实行标准化管理。打造一批精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景点,联系协助乡镇、街道政府加强林果基地、蔬菜基地、渔业基地、花卉苗圃基地等农业资源的休闲旅游功能开发,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休闲旅游要素,加强乡村农业旅游项目特色打造,形成“乡乡有景点,处处皆不同”的差异式发展局面。五是树立的县休闲旅游业整体形象。

(三)经典都市文化旅游推陈出新

休闲旅游在我国发展缓慢,除了经济收入水平、时间不富余的原因外,还来自于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认识偏差。多数人认为休闲旅游属于奢侈消费范畴。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成为制约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中等收入阶层、小康阶层、富裕阶层等不同消费对象准确定位。从目前看,虽然这几年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但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与国外度假旅游者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从总体上看不需要也不可能像国外的高消费搞层次,在产品设计上一定要以中档为主,同时,为满足国内一部分高消费者和国外游客的需要,可适当建设一些高档度假设施,“中档为主,兼顾高中档”应成为我们科学设计我国休闲产品结构的原则。家庭化已成为我国度假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少年儿童是现代家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现有度假地

设施和游乐项目来看,休闲、游乐、康体等旅游设施和项目样样齐全,但在儿童方面,考虑得非常不足。在国外,如加勒比海滨,度假区为父母身边的孩子推出了各种活动,其中既有适应低龄孩童的游戏、艺术与雕刻,适应大一些孩子的滑水、冲浪、航海等课程。就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现在一些聪明商家在进行市场开拓时,对儿童进行专门市场定位,认为儿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只有儿童才是真正的消费主宰者。所以,在度假休闲旅游的开发建设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游乐设施和游乐项目。休闲旅游的发展需重视环境保护。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若对旅游环境不注意保护和治理,最终会反过来砸了旅游业的饭碗,使旅游业成为无本之木,休闲旅游也不例外。

(四)私人定制旅游带动区域联动

著名旅游营销专家陈一越先生认为:定制旅游是在精准的目标人群细分、兴趣细分、需求细分的基础上,整合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旅行供应商与跨行业资源的合作伙伴,遵循以客户体验价值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原则,不仅关注产品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更关注游客的时间成本和体验成本,游客也将参与产品的设计与选择,按需定制,在前期组团中,更多的是提供顾问式服务,行程中的服务要素是灵活、周到、流畅、专业。

四、上海未来对外旅游业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上海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定位是:将上海基本建成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时尚购物目的地、国际都市商务会展目的地、国际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及国际旅游集散地。上海市旅游业应采取何种发展思路,(一)、部分旅游项目及路线的归并、精简

上海的旅游业存在着线路繁杂,项目重叠,竞争激烈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上海将来作为国际化旅游胜地的形象,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上海旅游线路进行重新整合,去除质量不高、游客较少的旅游项目;合并线路重合的旅游项目;合理规划、布局,将上海市旅游业井井有条、统筹发展的一面展现给中外游客。(二)、长三角区域联动,形成区域体系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现在的发展过于强调个体的优先,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了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参差不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区域协作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将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当做一个整体来发展,依靠区域合作,挖掘潜在资源,形成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互动发展。(三)、借世博会东风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空前提升。世博园区的“一轴四馆”将永久保留,继续发挥其旅游会展功能,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世博会期间所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高效周到的接待服务能力,以及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也应该固化成长效机制,持续发挥效应。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的旅游大都市,为达到这一要求,上海的旅游硬件设施要配得上国际化的称号,因此,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任务。在完善旅游硬件的同时,要注重保持本地的地方特色,不能照搬国外的建造模式,否则就会给国外游客留下千篇一律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赵春霞,会展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婷婷,上海会展旅游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2006年5月;

[3] 袁胜军,上海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7月

第31卷第7期;

[4] 陈雪钧,对我国都市休闲旅游深度开发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

[5] 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

[6]刘文敏、俞美莲,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状况及对上海的启示2009年3月6日;

[7] 张思,武汉近郊观光农业的发展与思考,消费导刊,2008年第11期;

[8]杨剑龙,上海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城市发展

网,2010.3.24;

[9]高端私人定制游悄然兴起价格惊人内容颇丰,钱江晚报,2010-11-29;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探索 摘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旅游需求市场的强劲拉动下,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迎来了又一轮的高潮。衡阳县旅游开发起步不晚,而且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不快,发展水平较低。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优势资源、主导产品、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应对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游、节庆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优先开发,重点发展。 关键词: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衡阳县 0 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业的决定》(湘发[2007]13号)文件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大力开发农村旅游产品。200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加快旅游是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又下发了《湖南省农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湘政办涵[2009]127号)。有感于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的高度重视,本文仅就以湖南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奇的衡阳县为例,对县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进行探索。

1 衡阳县农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 1.1 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的一般认识 关于乡村旅游产品的感念国内外学者对其鉴定的见解很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即①乡村旅游产品发生在农村地区;②以特有的农村景观资源对城区居民具有吸引力、魅力;③有自己的独特农村文化内涵;④乡村旅游产品所对应的资源市场主要为城市居民;⑤强调乡村社区和农民参与经营。在此基础上对学者们的各种界定进行归纳和概括。较多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概念;应该是从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以乡村社区为载体,以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为媒介,以乡村地区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为手段达到旅游者对乡村自然和人文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升华的新型旅游产品[1]。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区设计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而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而且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社区与农民参与市场主体。择优开发突出特色综合功能,可持续发展,符合标准化原则[2]。 衡阳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配合“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开发了船山文化专项旅游项目,为此,修通了从衡阳县城西渡镇至王船山故居曲兰乡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三亚市旅游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愈来愈明显,成为促进三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主导力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给三亚市旅游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挖掘旅 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旅游国际化,这是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亚市以“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 目标,积极实施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 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 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规模 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三亚市旅游业发 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旅游收入 均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省比重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接待旅游 过夜人数由2004 年的363.84 万人次增长到2009 年的669.05 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占全省接待旅游过夜游客人数由2004 年的25.9%提高到29.7%;旅游总收入由2004 年39.14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103.77 亿元,年均增长21.5%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 年的35.3% 提高到2009 年的49.0%。 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 开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 年三亚市拥有共有 A 级景区8 处,其中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3 处。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态势强劲, 2009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7 亿元,配套设施进一步 完善,国家海岸形象进一步提升。槟榔村5A 级乡村旅游区 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9 年底,全市列 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0 家, 四星级宾馆21 家,三星级宾馆25 家,二星级宾馆16 家, 一星级宾馆5 家,待评五星级宾馆15 家;拥有客房32177 间,床位57210 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强对外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力办好国 际性赛事和活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是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建立旅游营销系统,积极整合旅游协 会、航空、旅游企业和媒体的力量,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 拓新客源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筹办了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发展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对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思考 与对策建议

对我国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专业学生学号 关键词:发展回顾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一、导言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旅游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而到了2011年,中国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制定发布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二)取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到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再到2010年,我国累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376.22万人次;从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 展研究论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 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 一、背景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

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3)发展前景: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二、内容 (1)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定义: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随着人们出游频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南农机2010年7月收稿日期:2010-03-14作者简介:曹友情(1990-),女,江西九江人。 摘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 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改善旅游环境,从而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旅游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10)04-0126-02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CAO You-qing ,WU You ,FEI Li-ya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 Abstract :T ourism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s a whole.China has abundant natural and human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domestic tourism i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So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facilities domestic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be to strengthen ,use of economic ,leg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cro-control tourism market fully ,improve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ter. Key words :T ourism ;national economy ;tourism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曹友情,吴 优,费黎娅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从而拉动内需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国民收入、赚取更多的外汇,对于扩大就业领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作用巨大。 (1)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旅游收入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收入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旅游牵涉甚广,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相关产业的收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5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旅游业产值占整个GDP 的产值比重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我国旅游业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更是超过了4%,2010年 我国旅游业预期目标是实现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2%。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高的行业,不仅能带动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也能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旅游消费是最终端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1元钱的旅游业直接收入,可以带来4.5元相关产业的收入,由此旅游业总收入对整个国家收入的带动作用是多么显著。它不仅为铁路、民航、公路、水路运输和旅馆住宿等输送了大量客源,而且对文化娱乐业有约50%的贡献率,对餐饮业、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 (3)增加外汇收入。外汇在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对外汇收入更是重视。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种种优势使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增加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 (4)扩大就业领域。旅游业是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也很好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为游客 湖南农机 HUNAN AGRICUL TURAL MACHINERY 第37卷第4期·学术 V ol.37No.4 2010年7月 Jul.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