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的微胶囊化

合集下载

2015新版高氯毒死蜱乳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2015新版高氯毒死蜱乳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高氯·毒死蜱乳油编制日期:2015年3月10日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版本:1.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高氯·毒死蜱乳油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pyrifos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地: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农用杀虫剂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毒性气体。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本品有毒,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晕、无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瞳孔缩小、肌肉震颤。

重者出现肺水肿、昏迷。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有致敏性。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呼吸或皮肤过敏-皮肤致敏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本品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口罩等;避免皮肤接触及口鼻吸入。

使用中不可吸烟、饮水及吃东西,使用后及时清洗手、脸等暴露部位皮肤、并更换衣物。

应急响应:如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受污染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携带标签就医。

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输氧,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携带标签就医。

食入,立即催吐,携带本标签将病人就医治疗。

安全储存:贮存在阴凉干燥避光处,注意防潮、防晒,远离火源或热源。

不能与食品、饮料粮食、饲料等混合贮存。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设施。

存储区有合适的材料和措施收集泄漏物。

废弃处置:使用完本品,包装物不得随便丢弃,不得用于盛放农产品或其他食品,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置。

废弃的产品用控制焚烧法或土壤深埋法处理。

理化危害: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毒性气体。

刺梨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刺梨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刺梨是贵州特色主导产业,近10年来发展迅速,全省面积达14万hm 2,产值突破100亿元。

黔南州是贵州刺梨核心产区,人工栽培历史近30年,刺梨已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阳光产业,成为巩固拓展扶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主导产业。

随着人工种植面积增加,管理不科学,一味强调绿色有机不施农药,导致刺梨病虫害越加严重,鲜果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需采取标准化管理、提高基地质量、提升鲜果产量、提优鲜果品质等措施才能实现刺梨科学种植。

本文在查阅刺梨主要病虫害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多年开展刺梨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重点介绍刺梨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为发展绿色有机刺梨鲜果生产提供参考。

1刺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刺梨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黑斑病、褐斑病、茎腐病、病毒病、烟煤病、炭疽病、锈病,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预防、生物防控与化学药剂防控。

刺梨主要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见表1。

1.1刺梨白粉病为害与防治措施刺梨白粉病主要为害刺梨嫩枝叶、花蕾、幼果,阻碍植株生长[1],严重时新梢枯死、叶片脱落、果实畸形,严重降低刺梨鲜果产量[2]。

刺梨白粉病为害刺梨嫩枝叶,枝蔓感染初期表面呈灰白色斑点,嫩叶感染初期表面呈灰白色至白色粉状霉菌(见图1),中期蔓延整个新旧枝叶,后期感染枝叶表面由暗灰色变为黑色,叶片枯萎凋落[1]。

刺梨白粉病致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刺梨病叶上和芽鳞下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3]。

贵州省刺梨种植区4—11月均有刺梨白粉病[1]。

刺梨白粉病发生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5月下旬为花蕾发病高峰期,6月下旬为叶片发病高峰期。

刺梨白粉病防治方法主要有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白粉病。

食菌瓢虫取食白粉病病原菌能防治白粉病[1],食菌瓢虫收稿日期:2022-06-01基金项目:黔南州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黔南科合字〔2020〕01号);贵定县刺梨低效林改造标准化示范区(NY191-2019)。

作者简介:胡红(1993—),男,贵州绥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

常见杀虫剂类别和特点

常见杀虫剂类别和特点

此刻市场上各样杀虫剂种类繁琐,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异丙威、螺虫乙酯、虱螨脲、丁醚脲、苦参碱、藜芦碱等等,有的我自己都是第一次听闻。

但依据其化学构造特色,能够区分红几大类,每一类中的药剂都有相像的特色,这样更便于记忆和理解、使用这些杀虫剂。

常有杀虫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方式、靶标位点、中毒表现等类型及其发展简史代表作用方式作用位点(靶标)1、熏蒸:药剂从害有机磷类:1932 年科虫体壁上的气门进学家发现了有机磷化入;合物的生物活性, 1942、触杀:经过体壁、1 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口器、体壁(节间乙酰胆碱酯酶:吸附昆虫体内神经合成有机磷神经毒剂敌敌畏、毒死蜱、膜)、足(跗节)、元开释的乙酰胆碱酯酶,使传导昆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丙溴磷、三唑磷、触角和翅;虫神经激动的乙酰胆碱没法水解,昆虫的毒性, 1944 年辛硫磷、氧乐果、 3、胃毒:咀嚼式口在突触处大批累积,从而搅乱神经德国人 Schrader 合成杀扑磷等器取食植物组织时激动的正常传导,引发神经毒素,了第一个内吸性有机进入到昆虫肠胃中;以致昆虫死亡。

磷杀虫剂 OMPA和 TE4、内吸:药剂被植PP,1944 年合成了代物汲取后,害虫取食号 E605 的对硫磷。

植物汁液时进入虫体内;氨基甲酸酯类: 1925灭多威、异丙威、 1、触杀;和有机磷类相像年科学家发现毒扁豆仲丁威、涕灭威、 2、胃毒;茚虫威则是钠离子通道克制剂中的毒素,毒扁豆碱,克百威、丁硫克3、内吸;中毒备注表现1、人畜中毒,应先行催吐,立刻静脉注射或口服阿托品,再送医救治;喜悦、 2、药效和温度成正有关;抽搐 3、不一样种类间毒性、作用方式相差较大;4、敏感作物许多;5、大多为广谱杀虫剂。

1、人畜中毒后送医前救治同上方法,和有机磷类相像;2、药效对温度反响不敏感;属于天然氨基甲酸酯百威等,以及杜类化合物。

40 年月 Gy 邦的茚虫威 sin 开发出第一个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 地麦威, 1953 年联合碳化企业合成甲萘威(西维因)。

植物保护技术-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苹果蠹蛾是世界范围内对水果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主要为害苹果、梨、沙果、桃等,农业部将该虫列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症状成虫体长8毫米,翅展19~20毫米,全体灰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臀区翅斑最深,肛上纹大,深褐色,椭圆形,有青铜色条纹;初孵幼虫体淡黄色,稍大变淡红色,成长后呈红色,成熟幼虫14~18毫米,背面色深,腹面色浅。

该虫以幼虫钻入果实内啃食果肉为害,有以下危害特征:幼虫蛀食果肉,深入果心、取食果核;蛀洞出入口堆积棕褐色虫粪;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危害后造成大量未成熟果实落果。

苹果蠹蛾成虫苹果蠹蛾幼虫果实危害状(外部)果实危害状(内部)二、防治措施1、冬春季农业及其它防治措施在果树休眠期,彻底刮除果树主干和主枝的粗皮、翘皮,清除地面残枝落叶,集中烧毁。

在春季果树发芽前,用辛硫磷、毒死蜱等农药对果树主干和主枝进行全方位喷雾,连续喷施2~3次,杀灭越冬幼虫。

对疫情发生特别严重(平均蛀果率大于30%)、管理松懈的果园要采取砍树或高接换优等措施,阻断苹果蠹蛾的生长发育环境。

2、夏季防治措施(1)化学防治。

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集中连片开展两次大规模化学防治,每次防治应连续喷施2~3次,用40%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25~33毫升/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360~2250倍液(22~37毫升/亩)等农药,间隔期12天左右,要消灭房前屋后、弃管果园等防控死角和盲区。

(2)物理防治。

从4月份开始,每30亩果园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杀虫灯的安放位置应高出果树的树冠,定期进行清理。

(3)人工防治。

在花后10~15天套袋防蛀;摘除树上虫果,及时彻底拣拾落地的虫果深埋处理;在6月上旬,主干或主枝分叉处缠绕柴草、麻袋片等,诱集苹果蠹蛾幼虫,果实采收之后取下草、布环集中烧毁。

(4)迷向技术防治。

在性诱捕器第一次捕获苹果蠹蛾成虫之后,对果树喷洒苹果蠹蛾微胶囊迷向剂,每40~50天后补充喷洒。

倍创与毒死蜱、功夫菊酯、高氯混用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倍创与毒死蜱、功夫菊酯、高氯混用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1 试 验 方 法 . 4
1 . 防 效调 查 采 用五 点 取 样 法 . 小 区标 记 1 -2 5 每 5株 . 施 药 于 前 调 查 虫 口基 数 . 后 2d和 7d分 别 调 查 残存 活虫 数 . 以 药 按
下 公 式 计 算 虫 口减 退 率 和 防 效 :
试验于 20 0 9年 1 0月 2 1日施 药 .各 小 区按 每 6 7m 对 6 2 水 5 , MA A I 负 式 手 动 喷 雾 器 。施 药 当 日阴 , 验 0 用 T B背 试 期 间最 低 温度 1 6℃ . 高 温 度 2 最 3℃ . 后 3~ 小 雨 。 药 4d为
2 0 ̄ 第 2 0/ 3卷 第 2期 月于J l )
3 3
蜱差 异极 显 著 ; 维 菌 素 与 甲氰 菊 酯 差 异 极 显 著 ; 维 ・ 氯 阿 阿 高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试 验结 果 .
氟 与 甲氨 基 阿 维 菌 素与 毒 死 蜱差 防 治 意识 , 此 . 剂对 甘 薯 病 虫 害 很敏 感 。从 表 1 以 因 药 可
看 出. 阿维 菌 素 、 死 蜱 、 氨 基 阿 维 菌 素 和 阿 维 ・ 氯 氟 对 毒 甲 高 甘 薯 麦 蛾 都 有 很 好 的 防 效 , 效 均 达 到 了 9 %以上 。通 过 药 防 0 后 1 、 、0d观 察 , 3d 1 d 以上 几 种 药 剂 对 甘 薯 都 很 安 全 , 议 建 在 生 产 上 推 广 使 用 . 避 免 害 虫产 生 抗 药 性 , 望 做 到 农 药 为 希
的添 加 量 . 者 进 行 了该 试 验 笔
土 ,H 值 6 , 机 质 含 量 13 土 地平 整 、 p .有 8 _%, 肥力 中等 。 验 作 试 物 为卷 心 菜 , 药 时 大 多 数 小菜 蛾 处 于 2 3龄 。 施

菊酯类农药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菊酯类农药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菊酯类农药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菊酯类农药:1、可湿粉(WP):10—1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粉、2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可湿粉、15%高效氯氰菊酯。

残杀威可湿粉、5—15%顺式氯氰菊酯可湿粉(国外名称:奋斗呐)、2.5—5%溴氰菊酯可湿粉(国外名称:凯素灵)、5—10%功夫菊酯可湿粉、10—20%醚菊酯可湿粉、15%高效氯氰菊酯、功夫菊酯可湿粉、优士10%可湿性粉剂、奋斗呐5%可湿性粉剂等。

2、悬浮剂(SC):1.10—15%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悬浮剂、5—10%功夫菊酯、残杀威悬浮剂、2.5—5%高效氟氯氰菊酯(高效百树)悬浮剂、5—10%吡虫啉悬浮剂(灭白蚁专用)。

5%联苯菊酯悬浮剂、5%氟虫腈悬浮剂、110%溴虫腈悬浮剂、杀虫净5%悬浮剂、优士1.25%悬浮剂、隆华6%水分散粒剂、卫害净5%悬浮剂、居美20%杀虫微囊悬浮剂等。

3、乳油(EC):20%残杀威乳油(国外名称:拜力坦)、40—48%毒死蜱乳油(灭白蚁专用)、5—10%联苯菊酯乳油(灭白蚁专用)、2 .5%溴氰菊酯乳油(国外名称:敌杀死)等。

4、微胶囊(CS):5—10%功夫菊酯微胶囊、48%毒死蜱微胶囊(国外名称:白蚁清)、大灭2.5%微胶囊等。

5、可溶性粉剂(SP):10—20%高效氯氰菊酯可溶粉、10—20%功夫可溶粉、10—50%啶虫脒可溶粉(灭蚊蝇复配专用大包装,喷洒后无痕迹)、50—75%灭蝇胺(环丙胺嗪)可溶粉等。

某些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畜禽体内外寄生虫以及危害工业原料及其产品的害虫。

农药微囊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农药微囊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农药微囊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朱峰;许春丽;曹立冬;曹冲;李凤敏;杜凤沛;黄啟良【摘要】Microencapsulated technology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had been applied in pesticide formulation preparation, and it had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s. Current studies showed that pesticide microcapsule could control the release of active ingredients, improve the photolytic stability of pesticides, reduce the toxicity of pesticides on non-target organisms, and the pollution of pesticides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capsule products, wall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具有缓控释功能的微囊化技术在农药制剂的研究开发中广受关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农药微胶囊制剂具有控制农药有效成分释放,提高易光解农药的稳定性,降低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以及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良好特性.本文综述近年来农药微胶囊制剂产品、囊材以及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8(017)002【总页数】6页(P12-16,33)【关键词】农药;微胶囊;囊材;制备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朱峰;许春丽;曹立冬;曹冲;李凤敏;杜凤沛;黄啟良【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贵阳55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6在农业病虫草害防治中,农药常规剂型利用率只有20%~30%,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剂持效时间短。

农药复配的最佳配方二

农药复配的最佳配方二

农药复配的最佳配方二在病虫害防治中单剂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为增加防效达到兼治的效果,农药的复配得到推广和应用!欢迎技术人员在指导施药过程中发现比较不错的配方无私的奉献出来,让大家共同受益,减少药效试验烦琐的环节!得到大家认可的配方(写明防治对象)1. 好的话题!先说个丙溴磷和灭多威复配效果不错。

2.阿维菌素+丁醚脲,防治小菜娥效果不错,还能降低丁醚脲的使用浓度,防止烧菜!3. 阿维加毒死蜱,这个产品在我公司销售量非常大的。

一,可用于南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二,果树卷叶蛾。

三,地下害虫,至于其它方面的应用推广还有待大家补充。

4.防治世代重叠的稻纵卷叶螟建议使用配方:30-40毫升阿维或20-30毫升甲维盐配合60-80毫升毒死蜱兑水45公斤使用,还可以用氟.毒配方的产品80-100毫升5. 抗性蚜虫、蓟马,丁硫+吡虫林,专利产品是金好年,效果确实不错!6. 抗性蚜虫、蓟马,丁硫+吡虫林,专利产品是金好年,效果确实不错!7. 乐果加吡虫啉防治蚜虫成本低,效果好8. 防治稻纵的话:阿维+丙溴磷阿维+毒死蜱效果都不错如果钻心虫一起治加点三唑磷应该不错我这边都这样配的9. 我在市场上有些地方在去年稻纵卷叶螟非常厉害的情况下,用阿维+氟铃脲,效果也特别好。

10. 甲微盐加三唑磷打螟虫11. 丙溴磷/毒死蜱+甲维盐/阿维,水稻钻心虫,稻纵一起打,速效+持效,效果就是好12. 阿维三唑磷这个效果也不错,防治对象也很广13. 2.0含量阿维菌素+40%毒死蜱按1:1的比例混用,防治线虫一亩地1公斤,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持效期比使用单剂要长很多能达到90多天。

14. 甲維鹽加氟鈴脲或再加點阿維菌素,打水稻,較果剛剛滴.15. 阿维、甲维之类与有机磷复配,增效明显;与菊酯类增效不明显,有时还会减效。

16. 毒死蜱+功夫,对防治棉花盲椿象效果很好,17. 吗啉胍乙酸铜+复效酚钠复配(4天内喷施两次)防治蔬菜病毒病效果显著!18. 多菌灵加密霉安加有机硅复配防治灰霉病效果较好可以一试19. 安打+阿维+灭多威,打蔬菜小菜蛾,水稻稻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