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初步鉴定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白粉病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白粉病Melon powdery mildew甜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预防(注:原内容本来自,在其管理员的要求下,已删除)来源:商丘农网、沈阳植保病害症状:白粉病在甜瓜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特别是进入结果期容易发生。
发病严重时会造成甜瓜转色前大片死亡。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实受害少。
发病初期,在叶片和嫩茎上出现白色小霉点,一般在叶片正面,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和茎布满一层白粉。
发病条件:病菌以子囊壳随病株残体于土壤越冬,第二年春气温回升时,放射囊孢子。
利其流行。
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
防治方法:1 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使田间通风良好。
及时中耕锄草,降低湿度,少施氮肥,避免徒长,发现病斑,马上摘除。
2 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
一般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洒叶片,或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药间隔5~6天。
以上两张图片:相关连接:大棚厚皮甜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发布者:內蒙古农牧业信息网250300山东省长清县科委鞠福友厚皮甜瓜白粉病是大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
现将其发生及防治简介如下。
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蔓以及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小霉点,并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状霉斑,以后蔓延到叶背面、叶柄、茎蔓及果实上。
环境适宜时,整个植株或连片植株下部被白色霉层所覆盖,叶色变褐,质地变脆,焦枯。
果实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并干枯;大果染病则果面上形成白色粉状物,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发病后期白粉层呈灰白色,其上出现散生或堆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
二、病原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的真菌引起的。
三、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有性世代的闭囊壳随病残体遗留在表土或在寄主植物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
甜瓜白粉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施2023-11-09contents •甜瓜白粉病概述•甜瓜白粉病的预防措施•甜瓜白粉病的治疗措施•甜瓜白粉病的防治策略•甜瓜白粉病防治案例分析目录01甜瓜白粉病概述甜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引起。
定义在甜瓜植株的叶片、茎和果实上,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死亡。
症状定义和症状病原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蔬菜上越冬。
传播途径通过气流、雨水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病原和传播途径易感植物甜瓜、黄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易感甜瓜白粉病。
影响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整株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易感植物和影响02甜瓜白粉病的预防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如绿皮瓜、白皮瓜等。
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添加适量的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忽干忽湿。
注意排水,防止土壤过湿。
合理施肥和水管消除越冬菌源深翻土壤,将表土翻至20cm以下,减少越冬菌源。
在早春植株发病前,再次进行田园清洁。
秋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叶、病果等清除干净。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杀菌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掌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时机,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03甜瓜白粉病的治疗措施控制浇水量,避免过度浇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降低田间的湿度,防止病害的扩散。
合理浇水施肥管理改善通风条件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甜瓜的抗病能力。
及时修剪植株,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030201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蔓延。
使用杀菌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搭配和施用。
一株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

一株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刘建利;党艳;刘雅琴;张靠稳【摘要】[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45)007【总页数】5页(P1201-1205)【关键词】甜瓜;采后病害;生防菌;筛选;鉴定【作者】刘建利;党艳;刘雅琴;张靠稳【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宁夏葡萄与葡萄酒技术创新中心,银川 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52.08;S567.70 引言【研究意义】压砂甜瓜(Cucumis melo)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在8300 ha以上,但由于皮薄糖分含量高,其采后病害严重,影响了储存和远距离运输销售,降低了商品价值。
宁夏压砂甜瓜采后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粉霉病、白霉病和褐腐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和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马文平等,2011)。
甜瓜白粉病病原鉴定及苗期抗性鉴定

甜瓜白粉病病原鉴定及苗期抗性鉴定作者:张成花林涛李菊芬马国斌许玲来源:《中国瓜菜》2012年第02期摘要:以上海市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生的甜瓜白粉病为材料,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鉴定,确定该白粉病病原物属单囊壳属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同时,利用该白粉病病原对4个不同的甜瓜品种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哈密瓜新品种东方蜜4号和东方蜜5号抗病性较强,尤其是东方蜜5号病情指数、黄化率均较低。
关键词:甜瓜;白粉病;抗性鉴定Identification of Melon Powdery Mildew Pathogen and Resistance Test at Seedling StageZHANG Cheng-hua1, LIN Tao1, LI Ju-fen2, MA Guo-bin2, XU Ling1(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Hort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hanghai, 201106, China)Abstract: The pathogen of melon powdery mildew collected from melons grown in protected culture in Shanghai was identified as Sphaerotheca fuliginea by its morphology. The resistance of 4 melon varieties to the pathogen was tested at seedling st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w Hami melon variety Dongfangmi No. 4 and Dongfangmi No. 5 had strong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Dongfangmi No. 5 had lower disease index and chlorotic responses to the pathogen.Key words: Cucumis melo L.;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甜瓜白粉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在法国、苏丹、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都有报道[1]。
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陈建军;王锋;陈积豪;梁其干;符小发;范蓉;张浩;王敏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24()3
【摘要】三亚是海南甜瓜的重要产区,也是甜瓜白粉病的高发区。
利用镜检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国际通用的13个标准鉴别寄主对三亚甜瓜试验基地自然发病的白粉病病原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从自主选育的第4代甜瓜种质资源中挑选30个材料进行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和筛选。
结果表明,通过病原菌孢子的形态特征分析、ITS序列比对以及13个标准寄主对白粉病病原菌接种的感抗反应,综合判定该病原菌为瓜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Race 2France生理小种。
另外,从30份厚皮甜瓜材料中筛选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材料2份(22-7-2、22-16-1),对白粉病高抗的材料3份(06-4-1、14-8-1、23-8-1);2份免疫材料均为黄皮、椭圆、网纹类型,3份高抗材料均为网纹类型。
【总页数】8页(P67-74)
【作者】陈建军;王锋;陈积豪;梁其干;符小发;范蓉;张浩;王敏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海南三亚农作物育种
试验中心;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
【相关文献】
1.番茄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2.甜瓜白粉病的抗病基因、鉴定寄主及种质资源
3.宁夏甜瓜白粉病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4.宁夏西瓜、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5.广西厚皮甜瓜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筛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甜瓜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

甜瓜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张若纬;吴均;彭冬秀;武云鹏;李素文;肖瑜;运洁;王钦;张国华;田力鹏【摘要】为了探究一种高效的甜瓜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笔者以薄皮甜瓜自交系‘KR-89’为试验材料,对接种方法(喷雾法、刷叶法、摩擦法)、接种时期(1叶1心、2叶1心、3叶1心)、接种浓度(2×104、2×106、2×108个·mL-1)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白粉病苗期最佳接种方法为喷雾法,发病率为96.66%,且操作简单易行;当幼苗长到2叶1心时,接种后发病快、发病率高,为94.66%,是最佳的接种时期;甜瓜白粉病苗期接种最适宜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2×106个·mL-1,发病率为96.00%.%In order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melon powdery mildew at seedling stage,the inbred line ‘KR-89’ was used in this research,the inoculation methods (spray method,leaf brush method,mechanical inoculation method),inoculation stages (seedling with one leaf,two leaves and tree leaves) and inoculation concentrations (2× 104 per milliliter,2× 106 per milliliter,2× 108 per millilite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inoculation method was sprayed (the incidence was 96.66%),the most appropriate stage was the seedlings with two leaves stage (the incidence was94.66%),and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was 2×106 per milliliter(the incidence was 96.00%).【期刊名称】《中国瓜菜》【年(卷),期】2017(030)002【总页数】3页(P25-26,29)【关键词】甜瓜;白粉病;苗期;抗病性【作者】张若纬;吴均;彭冬秀;武云鹏;李素文;肖瑜;运洁;王钦;张国华;田力鹏【作者单位】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青区分校天津300380;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试验室·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白粉病俗称“白毛病”、“粉霉病”,是瓜类作物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
甜瓜粉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中国瓜菜
试验研究
甜瓜粉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王军节,赵鲁迺克,范春霞,张 琇,王 鹏,穆风花
(宁夏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银川 7500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为明确甜瓜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了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甜瓜粉
中图分类号:S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1)10-020-06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ost range of the pathogen causing pink rot of muskmelon
WANG Junjie, ZHAO Lunaike, FAN Chunxia, ZHANG Xiu, WANG Peng, MU Fenghua
霉病发生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虽有研究报道了 寄主为枣果实[9]和甜瓜果实[3]T. roseum 的生物学特 性,但通过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开展 T. roseum 的生 物学特性及其寄主范围的研究鲜见报道。笔者以 前期鉴定的宁夏半干旱地区甜瓜粉霉病菌(T. roseum)为研究对象,研究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等营养条 件以及温度、pH 值、光照与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该病
厚皮甜瓜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瓜菜类经济 作物 ,因其果实采收季节温度高以及冷链措施不完 整 极 易 造 成 采 后 烂 损 ,给 产 业 带 来 严 重 经 济 损 失[1-2]。研究表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侵染引起的粉霉病为甜瓜果实采后主要病害[3-6],该 病菌侵染还有产生单端孢菌毒素的风险[7-8],给鲜果 及其加工品带来安全隐患。因此 ,控制甜瓜果实粉
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

(. 1 甘肃 省农 业科 学 院蔬 菜研 究所 , 州 , 3 0 0 2山东省农 业 科学 院蔬 菜研 究所 ) 兰 70 7 ;.
摘 要 : 绍 了我 国甜 瓜 白粉 病 研 究现 状 , 对 我 国甜 瓜 白粉 病 的 生理 小 种 分 布 做 了整 理 分 析 . 下 一 步 的抗 白粉 介 并 为
培 中重要 的瓜 类作 物 之一 , 重 点产 区甜瓜 生 产 已 在
经成 为 当地农 民增 收 的支 柱产 业幽 但 是 , 。 随着 设施 农 业 的蓬 勃 发 展 . 以及 栽 培 和气 候 等 原 因 . 害逐 病 渐成 为甜 瓜 生产 面 临 的 主要 障碍 【 3 _ 。甜瓜 生 长 发育
积 占世 界 的 4 %以上 ,总产 量 占世 界 的 5 %以上【 O 0 l l
甜瓜 不 仅是 我 国西 北 地 区各 省重 要 的瓜 类 作 物 . 也
量 的增 大 , 以及种 植 品种 的单 一 , 得 甜瓜 白粉 病 使
为害 日益严重 I s ] 。
是 我 国东 南 沿海 地 区各 省 份 及 其 周 边 地 区设 施 栽
白粉 菌 P dsh eaxnhi( o op ar a ti 原来 叫做 S fl ie ) . u gn a i 和二孢 白粉 菌 G lv o y e ihrcau 原 来 叫 ooi m c s c oa erm( n c 做 E cc oae rm) 2种 病原 菌 引起l 而瓜 单囊 . i rcau 这 h 7 l 。
A n u )单 囊 壳 属 单囊 壳 菌 (p arteafl ie ra d 、 S h eo e u gn a h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建利等:宁夏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初步鉴定
· 263 ·
A
B
C
D
E
A:分生孢子;B:萌发管(箭头);C:纤维状体(箭头);D:菌丝;E:分生孢子梗
图 1 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显微形态
图 2 叶盘法回接试验感染叶片
· 264 ·
令参 中国农学通报
A
B
A:发病初期;B:发病后期
使宁夏中部干旱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压砂西甜瓜 之乡”。种植压砂西甜瓜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1]。
甜瓜白粉病(Melon powdery mildew)为甜瓜的常 见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春秋两季发病较重,发病率 70%~100%,显著影响甜瓜生产,最高可使甜瓜减产 60%,同时影响甜瓜的成熟度和含糖量,从而影响甜瓜 的品质和商品性。该病的病原菌为甜瓜白粉菌,有子 囊菌亚门真菌白粉菌目的白粉属二孢白粉菌 (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 单 囊 壳 属 单 囊 壳 白 粉 菌 (Sphacelotheca fuliginea)[2-3]。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 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鉴定至今未见报道,此研究对宁 夏中部干旱带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
0 引言 宁夏中部干旱带,年降水 180 mm 左右,蒸发量却
有 2400 mm。距今约一百多年前,当地农民利用大山 的石头沙砾,开始了一种特色种瓜模式——“压砂”,即 在沙砾淤积丰富的冲击扇区域将大量碎沙石覆盖在山 地表层,利用砂砾铺压对地表所具有的节水、增温、保 墒效果生产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和甜瓜(Cucumis melo L.),这样做的最直接效果是减少了土地荒漠化 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海拔 1600~1800 m 高 度得天独厚光热资源又为西瓜和甜瓜中天然葡萄糖、 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食物中稀缺的 硒元素的积聚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2008 年压砂 西甜瓜实现 33 万 hm2 种植面积,瓜果产值达到 8 亿元,
所有的病叶上均未观察到子囊和子囊孢子。但分 生孢子可见,分生孢子无色,桶形或椭圆形(图 1A),串 生,长(30±2) μm,宽(15±3) μm。萌发管侧生,不分叉 (图 1B),宽(5±0.5) μm。所有的分生孢子中均有纤维 状体(图 1C),个数 1~10 个,平均 5 个。菌丝无色,有隔 (图 1D),宽(3±0.5) μm。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或短棍状 (图 1E),不分枝,无色,有 2~4 个隔膜,长(100±20) μm, 宽(10±2) μm,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初步鉴定宁夏干旱 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感染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 壳属单囊壳白粉菌(Sphacelotheca fuliginea)。 2.2 叶盘法回接实验结果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14):261-264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宁夏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初步鉴定
刘建利,任 贤,金 妮,李 强,陈 丹,曾舒予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
摘 要:初步鉴定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上白粉病病原菌。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 262 ·
中国农学通报
旨在为生物防治压砂甜瓜白粉病和抗白粉病育种研究 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白粉病病原菌于 2009 年 7—9 月采自宁夏中部干 旱带中卫市鸣沙镇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发病植株。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形态观察
图 3 盆栽试验回接发病植株
cichoucacearum DC)、白粉菌属普生白粉菌(Eysiphe coumunis(Wallr.)Link)、白 粉 菌 属 蓼 白 粉 菌(Eysiphe polygoni DC)、内 丝 白 粉 菌 属 鞑 靼 内 丝 白 粉 菌 (Leveillula taurica(Lev.)Amaud)、单囊壳属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fulisinea(Schlecht. Ex Fr.)Poll.)和粉孢 霉(Oidium sp.),郑儒永等[6]认为,其中引起中国甜瓜 白粉病最主要的病菌是单囊壳属(Sphacelotheca)和白 粉 属(Erysiphe)两 个 属 ,但 是 为 新 种 ,并 分 别 定 名 为 Eysiphe. curbitacacearum Zheng and chen 和 Sphaerotheca cucurbitae (Jacz.)Z.Y Zhao。 徐 志 豪 等 [7] 研究认为,Sphacelotheca fuliginea 是引起杭州春季白 粉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单囊壳属单囊壳白粉菌 (Sphacelotheca fuliginea)和 白 粉 属 二 孢 白 粉 菌 (Erysiphe cichoracearum)二者无性阶段形态相似,而 有性阶段的闭囊壳不经常出现,所以给病原物分类鉴 定工作造成困难。Vakalounakis 等[8]提出了两种病菌 的结构差异,根据 Sphacelotheca fuliginea 的分生孢子 是椭圆形、有发达的纤维状体,萌发管叉状或顶端膨
根据对甜瓜白粉病症状和病原菌观察,并通过病 原菌回接试验验证,明确了引起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 发生白粉病的病原物为单囊壳属单囊壳白粉菌 (Sphacelotheca fuliginea)。
白粉菌是一类常见的重要植物病原菌。Sitterly[2,5] 报道,有 3 个属 6 个种的真菌均可引起葫芦科植物白粉 病 ,它 们 分 别 是 白 粉 菌 属 二 孢 白 粉 菌(Eysiphe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夏干旱带甜瓜白粉病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压砂甜瓜 白粉病防治的生物农药研制”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刘建利,男,1973 年出生,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通信地址:750021 宁夏银川文昌北路北方民族大学生命科学 与工程学院,E-mail:ljl7523@。 收稿日期:2010-01-18,修回日期:2010-02-11。
(1)挑取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子囊、子囊孢子、分 生孢子和萌发管:用挑针从叶上挑取表面的粉状物或 孢子团用乳酚油(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 mL,乳酸 20 mL,甘油 40 mL,蒸馏水 20 mL)浮载制成玻片,显 微镜下检视,观察 5 个玻片,每个玻片观察 3 个视野,每 个视野取 5 个孢子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孢子大小、萌发 管宽度,取平均值。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orth University for Ethnics, Yinchuan 750021)
Abstract: The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preliminarily powdery mildew on‘Yu Jinxiang’that is the major variety of melon cultivated in lands overlaid with sands of droughty midregion in Ningxia. Identification preliminary have comple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idia, germ-tube, fibrosin bodies, hypha, and conidiophores of melon powdery mildew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pathogen of melon powdery mildew on‘Yu Jinxiang’is sphacelotheca fuliginea. Sphacelotheca fuliginea could cause powdery mildew on ‘Yu Jinxiang’. Key words: melon cultivated in lands overlaid with sands; powdery mildew;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菌丝、分生孢子梗、萌发管、纤维状体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
香上白粉病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单囊壳属单囊壳白粉菌(sphacelotheca fuliginea)。囊壳属单囊壳白粉菌
侵染是造成宁夏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上白粉病病因。
关键词:压砂甜瓜;白粉病;初步鉴定
中图分类号:S3
(4)纤维状体观察:在载玻片上的分生孢子滴 3% 的 KOH 溶液后,在 40 倍的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上是 否有纤维状体,观察 5 个玻片,每个玻片观察 3 个视野, 每个视野取 10 个分生孢子观察纤维状体个数,取平均 值。 1.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检测 根据 Koch 氏法则[4]在保湿 的条件下采用喷粉法进行回接,叶盘法和盆栽接种测 定方法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
(1)叶盘法:当植株长至 3 片真叶时,用直径 15 mm 打孔器从健康的幼叶上切下叶盘,置于浓度为 0.05%的氯化汞溶液中消毒 3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 2~ 3 次,晾干,正面朝上置于培养皿内的滤纸上,将 1.2.1
观察的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按 1:10 的比例与滑石粉 混合均匀,装入指形管或试管内,用单层纱布封住管 口,倒置指形管,轻轻振动,将分生孢子均匀地撒在叶 片上,将培养皿盖上盖,为保持叶盘不至于很快黄化, 需在滤纸上滴入含有苯丙咪唑的营养液(25 mg/L),注 意营养液不要没过叶片上表面,盖上培养皿盖,置人工 光照培养箱(22%,光照 16 h/天)。每 9 个叶盘为 1 个处 理,重复 3 次,以清水为对照。7~10 天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