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压砂地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压砂田的硕果(国家地理简稿)

压砂田的硕果(国家地理简稿)

压砂田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结晶严登昌压砂田,又称砂田,是中国西北干旱带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的干旱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同自然环境斗争的智慧结晶。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压砂田已经逐步被薄膜覆盖技术替代,但是在宁夏这样特殊的干旱气候环境下,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土、砂和有限的天然水资源,大力发展压砂田栽培技术,尤其是压砂西瓜种植,可降低生态污染,生产优质农产品。

宁夏独特的生境、气候特点,赋予了砂田西瓜、甜瓜独特的风味和上乘的品质,使砂田瓜倍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每年砂田瓜产量的85%销往东部沿海城市,并且宁夏砂田西瓜还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供西瓜,这无疑给予了宁夏压砂西瓜至高无上的荣誉。

荒地上培育出的绿丝带(图片来自白银政府网)砂田是利用河湖沉积或冲击作用产生的卵石、砾、粗砂和细砂的混合体或单体作为土壤表面的覆盖物,根据自然环境和种植目的的不同要求,在地面上铺设厚度不同(5-16cm)的覆盖层的农田,并应用一套特制的农具和耕作种植技术,种植大田作物、蔬菜和瓜果的一种抗旱耕作方式。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作为土壤覆盖的一种类型,具有独特的价值1。

砂田的形成与发展砂田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独特的、传统的抗旱耕作形式,是劳动人民长期与干旱斗争,为适应干旱少雨及盐碱地而创造的旱农耕作方法,属土壤覆盖制度之一。

因起源于甘肃兰州,故又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

砂田起源于我国西北地甘肃省的中部地区兰州一带,有人说起源于景泰县,又有说为起源于永登县秦王川一带。

《甘青宁史略》载,“兰州旱地上砂…先于(兰州)河北庙滩子、盐场堡试办有效,迨其后推而广之,由庙滩子至秦王川上下数百里问,砂碱多变为膏腴”。

学者考证,永登与景泰交界处的秦王川一带为最早的发源地,因为在此地老砂田和砂田衰老以后再叠一层的“垒砂田”最多,另外在秦王川一带民间广泛流传着“此地原来是荒滩,祖先明末才种田”的歌谣,因当地的人都是明末清初从陕西等地迁来。

中宁县压砂地枣树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宁县压砂地枣树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N i n g x i a 7 5 5 1 0 0 )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j u j u b 。p r o d u c t i o n o n g r a v e l — m u l c h e d f i e l d i n Z h o n g n i n g C o u n t y a t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s o m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f o r j u j u b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n g r a v e l - mu l c h e d i f e l d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 K e y w o r d s G r a v e l — mu l c h e d f i e l d ; J u j u b e ; C o u n t e me r a s u r e
关键词 : 压砂 地 ;枣树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 6 6 5 . 1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J u j u b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n Gr a v e l - mu l c h e d F i e l d i n Z h o n g n i n g Co u n t y a n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宁 夏农 林科 技 ,N i n g x i a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 a n d F o r e s . S c i . & T e c h . 2 0 1 3 , 5 4 ( 0 3 ) : 3 3 — 3 4

压砂地建设与利用探讨

压砂地建设与利用探讨

压 砂地 建 设 与 利 用 探 讨
陈 洁
( 夏 中卫 市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服 务
要 : 过 对 宁夏 中卫 市环 香 山地 区 压砂 地 生 产 基 地 建 设 与 生产 实 践 的探 讨 , 述 了压 砂 地 建 设 的基 本 要 求 、 通 阐 生
收 稿 日期 : 0 80 — 3 2 0 — 90
实下 虚 , 绵墒 足 . 于荒滩 地 , 无 需耕 翻耙 耱 , 地 对 则 只
需 整平 好 地块 , 季直接 进行 施肥 与铺 砂. 冬
年 平均 降水 量在 1 0 4 0mm、 均蒸 发 量 为年 均 8 ~ 0 年
降雨量 的 8 1 ~ 0倍 ( 0 36 0rm) 2 0 0 0 a 的干旱 地 区 , 且 当地 具有 丰 富的 砂 石 资 源 和 土壤 耕 地 . 宁夏 主要
适 用于 中部 干旱 带 中卫 市 的南 部 干 旱 山 区 , 即现 在
1 2 1 整修 田块 整 修 田块措 施 为 : .. ①平 好 田块 . 将选 好 的地块 , 当年 秋末 至来 年春 季土 壤解 冻前 , 在 按 照原地 形地 貌特 点 , 顺原 地形 坡度 进行 放线 整修 , 使坡 度达 到均 匀一 致 , 尤其 是 地 块 表 面 不 能 出 现 凹
的环香 山一 带地 区.
凸不 平. ②耕 翻耙 耱 好 地. 、 两 季 对 准 备 压砂 的 夏 秋 田块 , 次进行 翻耕 , 多 充分 曝晒 , 促使 土壤 熟化 , 在封
冻之 前进 行耙 耱 碾 压 , 墒保 墒 , 净 杂草 , 到上 收 捡 做
1 1 2 地 形要 求 压 砂 地 地 块 一 般选 择 土 层 深 厚 .. 的缓 坡耕 地或 荒 滩 地 , 度 ≤ 1 。特 殊 地 区 根 据 地 坡 5, 形特 点适 当放 宽 至 2 。压 砂 地 不 能 选 择 在 山 坡 坡 0.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指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地区,这种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和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就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抗旱造林技术1. 种苗选择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耐旱抗寒的树种进行造林是抗旱造林的基本要求。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进行抗旱造林的树种有松树、柏树、油松、樟子松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抗寒能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可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土壤改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缺乏养分和有机质,这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抗旱造林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入有机肥、石灰、磷肥等,以及通过耕作和覆盖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3. 水源供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保证树木的充足水源供给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灌溉系统,保证树木在生长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供给。

科学合理地运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水源供给的方式。

4. 技术指导在抗旱造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抗旱造林方案,并确保科学合理地实施。

对于树木的管理和护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包括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生长调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二、节水保水技术1. 土壤保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包括覆盖、植被覆盖、遮阳等措施,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磷肥、钾肥等,来改善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干旱的地域比例更大。

在这样的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抗旱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探索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是当前林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抗旱造林的意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水资源稀缺,土壤贫瘠,植被稀少。

抗旱造林技术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地质量。

抗旱造林技术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抗旱造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抗旱造林技术的原则1.选择抗旱树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旱树种。

抗旱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

常见的抗旱树种包括沙柳、榆树、胡杨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抗寒能力,适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技术的首要原则。

2.科学施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科学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科学施肥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强护林治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加强护林治理,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加强护林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树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加强护林治理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1.合理设计造林方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制定合理的造林方案,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

合理设计的造林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设计的造林方案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干旱地区的雨季是一年中最珍贵的时期,也是造林的最佳时机。

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使林木在雨季得到足够的水分,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和生态效益。

一、造林技术1.适宜树种选择干旱地区造林的树种应以适应干旱、耐旱的树种为主,如柞树、榆树、沙柳、槐树等。

同时应考虑本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树种进行造林。

2.土壤准备在造林前要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质地和酸碱度进行施肥或其他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树木的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3.间隔和种植密度在干旱地区,树木的生长和生态效益与间隔和种植密度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树木的种植密度应该适当减少,增加树木之间的间隔以便让光线通过并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从而提高抗旱性和光合作用的效率。

4.灌溉在干旱地区中种植树木,灌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证树木的生存和良好的生长,需要进行适量的灌溉。

同时,还需考虑灌溉方式和时间等因素,比如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进行树木的灌溉,同时要避免在雨水较多的时候浪费水资源,选择在雨水缺乏的时候进行灌溉,提高用水效率和保护环境。

二、管理措施1.保护树木在干旱地区,保护树木免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破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树木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如沙质沉积物等)的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或清理,保证树木的生长状况。

2.防止荒漠化防止荒漠化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干旱地区建立防护林带,可以有效抵御沙尘暴,防止沙漠扩展,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3.加强科学管理在造林和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建立专业的林业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对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解决,使林木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自我更新能力。

总之,在干旱地区造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为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杞瓜间作的资源优势及发展对策探讨

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杞瓜间作的资源优势及发展对策探讨

香 山乡地 处 宁夏 中卫市 沙坡头 区南 部 山区 ,位 于宁夏 中部干 旱带上 , 均海 拔 1 4 m, 平 0 总面积 1 2 m , 7 4 日照充 1 k 足 , 少雨 , 均降 雨量 10 m, 干旱 年平 8 m 而年蒸 发量 高达 2 0 40 m 因此该 地 区农 业生 产 对 自然 降水依 赖性 很 强 。为 了抗 m, 旱 减灾 、 展经 济 , 山群众创 造性 地探 索 出 了在耕 地上 压 发 香 砂 保墒 的耕作 模 式 。近年来 , 山乡压砂 规模 不 断扩 大 , 香 硒 砂 瓜产 业快 速发 展 ,但 也 面临着 压砂 地老 化后 续产 业发 展 和硒砂 瓜产 业单 一 的问题 。
1 宁夏 中卫市沙坡头 区城东林业站, 夏 中卫 . 宁 摘 7 50 ;2宁夏中卫市林业技术推广 服务 中心, 夏 中卫 500 . 宁 7 50 500 要: 分析 宁夏香 山乡压砂地硒砂瓜 产业的发展 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 出了依托压砂地得 天独厚 的资源优 势 , 一 步发 提 进
展 杞 瓜 间 作 , 加 农 民收 入 的 发 展 对 策 。 增 关 键 词 : 砂 地 ;杞 瓜 间作 ;发展 对 策 压 中 图 分 类 号 :6 1 ¥6 . 9 ¥ 5 ;5 7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2 24 2 1 )2 0 0 — 2 10 — 0X(0 1 1— 28 0
1 硒砂 瓜特 性

花 果 种 叶 所 压砂技术使长出的西瓜富含硒元素 , 有延年益寿、 抗衰 枝 条 韧皮 部 、 、 实 、 子 、 片 营养 丰 富 , 以 各种 生 物 非常喜 食 ,在引 黄灌 区病虫 害严 重 ,尤其蚜 虫 为害 特别 严 老、 抗癌 作用 , 因此得 名 “ 硒砂 瓜 ” 由于 宁夏地 区 日照充 足 , 。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了有效应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问题,抗旱造林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1. 选择适合的树种。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性能好的树种是关键。

柽柳、地被红豆杉、白蜡树等都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可以在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2. 合理规划造林区域。

根据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情况,合理规划造林区域。

避免在沙漠腹地或者过于干燥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造林,而应选择地势较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造林,以便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

3. 改良土壤。

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干旱,对树木生长不利。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良土壤。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秸秆等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注重保持土壤的覆盖,避免水分的蒸发。

4. 采取节水措施。

在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采取节水措施。

在造林区域设置灌溉系统,科学浇水,减少水分的浪费。

可以选择适合干旱地区的灌溉方式,比如滴灌、雨水集中等方式,以提高用水效率。

5. 定期护林管理。

抗旱造林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进行定期护林管理。

定期修剪树枝,促进树木的新陈代谢,增强树木的抗旱能力。

及时清除枯死的树木和枯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6. 加强宣传教育。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需要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大家了解抗旱造林的重要性和意义,积极参与和支持抗旱造林行动。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选择适合的树种、合理规划造林区域、改良土壤、节水措施、定期护林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应对干旱地区的抗旱问题,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压砂地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涉及全区四个地级市的十多个县区,总面积
3.03万km2,占全区面积的59.6%。

该地区除引、扬黄灌区外,80%的土地属于无灌溉条件的荒漠化地区,植被稀疏,大面积的沙荒地裸露,风沙肆虐,生态十分脆弱。

常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极低,主要制约因子是干旱缺水。

近年来,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压砂西瓜和压砂芝麻种植技术,在机械拉砂、地膜覆盖等现代条件设备下,推广较快。

至2010年,我县已有近30万亩压砂地。

我县2008年在鸣沙镇何家湾(开春有地表径流)进行压砂造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压砂地造林可以较好地解决树木生长期根系缺水问题,减少雨水的流失和水分蒸发,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一、造林区概况
造林区地处宁夏中宁县鸣沙镇红柳沟边何家湾,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年均气温9.1℃,无霜期140~170d,年日照时数2833.12h,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43千卡/cm2。

年均降水量220mm,蒸发量2055.3mm。

年平均风速2.9mm/s,大风天数18.6d。

海拔高度1500m,坡度1°-15°之间。

土壤属淡灰钙土,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沙性壤土。

植被以荒漠化草原植被为主。

造林地周围砂石资源丰富。

离造林地400m处是红柳沟,春季有地表径流,可提供定根水源。

当地群众在该地区压砂种植西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压砂地面积近3万亩。

2008年开始在该地区造林试验,2008年造林250亩,2009年造林250亩,2010年造林250亩。

二、造林方法
1.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结合栽植时进行。

将表层带砾石土壤清理30cm 深,100cm见方。

2.栽植
4月上旬进行人工植苗造林。

栽植穴长×宽×高为:60cm×60cm ×60cm。

片林栽植密度2m×5m,南北行向。

栽植方法同常规造林,穴面留15~20cm压砂。

红枣于4月下旬栽植。

3.配置及苗木
树种配置以刺槐、沙枣、臭椿、红枣为主。

2008年行间混交栽植沙枣、臭椿,间种西瓜;2009年栽植刺槐纯林,间种西瓜;2010年用沙枣与刺槐、沙枣与臭椿进行行间混交造林,红枣片林造林,间作蓖麻。

苗木要求:刺槐苗高2m,地径2cm;沙枣苗高1.5m,地径0.8cm;臭椿苗高2m,地径2.5cm;红枣苗高1m,地径0.8cm。

4.灌定根水
苗木栽植时,边灌水边添土,每株灌水35kg,以后不需再灌水。

采用机械拉运人工浇灌。

5.压砂
机械或人工搬运,砂粒要求以鹅卵石至玉米粒大小的石子或粗砂。

覆于树盘1m2内,厚度5~10cm,于灌水添土后覆于表面。

6.截干
刺槐修侧截干1.5m,臭椿不截干,沙枣修侧截干1m,红枣修侧截干0.6m。

7.深栽
比照常规造林深栽5~10cm。

8.涂白
主干涂白,以防鼠兔为害。

三、结果与分析
1.苗木成活率调查
2010年6月对当年生苗木进行成活率调查,每树种随机每隔3行抽取一行,抽查长度为200m、100m。

每行计算出平均成活率,为一个抽样,共计10个,每树种各抽10个抽样。

从表(一)可以看出,苗木当年平均成活率91.3%,超过了国家规定干旱半干旱地区成活率≥75%的要求,造林成活率非常理想。

四种树种造林成活率相差不大,证明在春季4~6月份造林,土壤水份可满足树木正常生长。

2.苗木保存率调查
2010年10月10日,对2010年苗木保存率进行调查,同时对2008年、2009年树木保存率进行调查,方法同成活率调查。

对2010年春季造林保存率进行全面调查。

两种调查所得保存率相差不大。

从表(二)可以看出,当年苗木保存率较高,平均达到84.5%,高于国家和林业行业保存率≥70%的标准。

从苗木当年成活率和保
存率来看,压砂造林是切实可行的。

从表(三)可以看出,多年生树木平均保存率达77.3%,在三种树种中以刺槐保存率较高,依次为沙枣、臭椿。

林木可以正常越冬。

3.树木生长量的调查
于2011年4月12日对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为随机抽样,每树种隔三行抽一行,共抽5行,每行测10株树,分别用围尺与米尺测出树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当年新梢生长量,然后计算出平均数填入表(四)。

(2010年树木因道路原因未能测得)从表(四)可以看出,三年生刺槐平均地径3.62cm,高203.6cm,高径比为0.56㎝,证明高生长不够;冠幅平均为117.6cm,当年新梢生长量51.9cm,与灌区相比表现出生长正常。

5年生臭椿生长量只有11.2㎝,树高177㎝,表现出不适性。

沙枣当年生长量可达
40.7㎝,生长正常。

红枣当年生长量平均40.5㎝,生长正常。

四、压砂成本
根据调查,压砂造林兼种植西瓜,每亩压砂投资为680元,其中造林压砂投资为600元/亩,拉水投资80元/亩。

(离水源400~500m)
五、结论
1.根据近5年栽植实验来看,沙荒地压砂造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高,是可以进行乔木植苗造林的。

造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砂石具有保湿、增温、防止水份蒸发、涵养水源、收集雨水的功能。

其次是开春栽树时灌定根水保持了苗木根系周围环境湿润,加之砂石
增温作用,造林成活率非常高。

三是选用了较高抗旱的树种。

四是采用了其他修枝等技术。

2.沙荒地压砂造林投入成本较少。

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石丰富,沙荒地面积大,压砂造林就地取材,投入成本小。

并且大部分造林地在压砂西瓜、芝麻地上,可以节省压砂这一道工序。

3.根据树木生长量测量,适宜造林树种为刺槐、沙枣、红枣。

臭椿生长量较小,证明耐旱程度较低原因是臭椿根系为肉质根系,在7~8月份需水临界期,根系耐高温与干旱能力低。

4.苗木保存率较成活率平均降低13.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鼠兔为害严重,占死亡率的90%。

加强林木管护,是干旱造林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