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干旱带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
宁夏中部干旱带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盐池县、同心县为例

明: 同心县、 盐池县 玉米产 量与玉米孕穗期、 灌浆期 降水量显著相关 ; 玉米 气象产量随降水量 的变化 曲线为抛物 线形式 , 开 口向下 ; 生育期 内玉米气 象产量受前期高温影响会有所减产 , 中后期 的低 温影 响会造成 玉米 明显减产。 全 但
关键词 : 气候 变化 ; 玉米 ;产 量 中 图分 类 号 :5 3 125 ¥ 1 ;¥ 6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2 4 2 1 )4 0 0 — 3 10 — 0X(0 20 — 0 1 0
Ke r s Cl t h n e y wo d i i c a g ;Maz ;Yil ma c ie ed
宁夏 中部 干旱 带涉及 宁夏盐 池县 、 同心县 、 红寺 堡等 l 0 个 市 ( 、 )9 个 乡镇 , 6 人 口, 县 区 ,1 1 万 0 海拔 130 210m, 0~ 0 风沙大, 降雨 少 , 发 强烈 , 我 国北方 地 区 与天 然草 地 牧 蒸 是 区接 壤 的过渡 地带 ,恶劣 的生 态环境 制约 了该 区农 牧业 的 发展 。以宁夏 中部干 旱带 典型代 表 区盐池 县 、 同心县 3 年 5
Ab t c h f cs o e e au e a d p e ii t n o mee r lgc l yed o i e e n lz d u i g t e ci t d t s r t T e e e t f tmp r tr n r cpt i n a ao to oo ia il f maz w r a ay e sn h l e mai aa c d r g a t 5 e r o h tp c l a e s f h d l Ar o e f n xa s c a Ya c i o n y a d T n x n o n y u n p s i 3 y a s f t e y ia r a o t e Mi d e i Z n o Ni g i u h s d n h c u t n o g i c u t. T e e ut s o s h a e il s o ie n h rs l h w t t t yed f maz i Ya c i a d T n xn c u t ae in f a t c r lt d h n h n o g i o ny r sg i c n l o r ae wi t e rcp tt n i y e t h p e i i i h ao d r g o t g tg n ga n f l g sa e o ie h h n e u v o h t ooo i a il o ie lo g wi t e u i b oi s e a d r i l n tg f maz ;t e c a g c r e f t e mee r lgc l ed f maz a n t h n n a i o wad o e i g h e mee r lgc ly ed o i u n h oe go h h n e o p e ii i s p r b l fr w t d wn r p nn ;t to oo ia i l f maz d r g t e wh l wt f ao c h e i r p ro ud e r a e s me h t e d wo l d ce s d o w a i wh n f ce b h g tmp rt r a t e a l s g a d o l d c e s d in f a t e a e td y ih e ea u e t h e r y t e n w u d e r a e s i c n l a g i y w e e td b o e eau e a d l n a e s g . h n a ce y lw t mp r t r mi d e a d lt t e f t a
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研究

建梯田、 打井 窖等 。 截至 目前 , 已治理 坡 耕地 、 修 建基 本 农 田
宁夏中部干 旱带位于东经 1 o 4 。 1 7 ' - 1 0 4 。 4 1 , 北纬 3 6 。 o 6 ~ 3 9 。 O 5 , 是指 黄 土高原 北缘 、 鄂 尔多斯 台地 南缘 、 腾格 里沙 漠
地表 不发 生径流 , 水平梯 田 2 0e m土层 的含 水量增加 1 5 . 7 m , 另据宁 夏彭 阳县 姚 世平【 l 】 等 测定 : 反坡梯 田种 植柠 条 3 ~ 5年 可 成林 , 生 物量达 6 0 0 0 k g / h m2 , 产鲜 草 7 5 0 0 k g / h m 2 , 水平 梯
的东 南边缘地 区 。 土地总面 积 3 . 0 3 5万 k m , 耕 地 总 面 积 3 1 . 1 3万 h m2 。 其 中 没有 任 何 灌 溉 条件 的旱 地 面 积 2 3 . 6 6万
h m2 . 涉 及 盐池 县 、 同心 县 、 海 原县 、 红寺 堡 区 、 平 罗县 陶 乐镇
资源与环 境 科学
现 代农业 科技
2 0 1 3年 第 l 4期
宁夏 中部 干 旱 带旱作 节水 农 业 示范 区研 究
冯全东
( 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 盐 池 县 花 马池 镇 水 利 区 域 站 , 宁夏 盐 池 7 5 1 5 0 0 )
摘 要 简述 宁夏 中部 干 旱带 旱作 节水 农 业发展 现状 . 介 绍旱 地 自然 降水 高效 利 用示 范区 、 集雨 水窖 工程+ 施 水播种 机械 化 示 范 区、 小 麦机械 化 高茬 收获+ 玉 米免耕 施水播 种+ 节 水补 灌机械 化 示范 区、 保护 性耕作 示 范 区4种 旱作 节水农 业 示范 区模 式 。 关键 词 旱 作节 水农 业 ; 示 范 区; 宁夏 中部干 旱 带 中图 分类 号 ¥ 3 4 2 .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4 — 0 2 4 6 一 O 1
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黄土梁峁区生态环境调查与生态建设模式-以西吉县城郊乡

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黄土梁峁区生态环境调查与生态建设模式
-以西吉县城郊乡
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黄土梁峁区生态环境调查与生态建设模式-以西吉县城郊乡和马建乡生态环境调查为例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对当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危害,因此如何开展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当地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西吉县城郊乡和马建乡是干旱-半干旱黄土梁峁区典型代表地区,部分地区已经失去了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生态恢复和发展的可能性,因而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生态建设模式,针对性的增加外部投入,进行生态重建.本文在对西吉县城郊乡和马建乡开展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黄土梁峁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依据该区地质、地貌、气候、植被条件,初步总结了该地区适宜的生态建设模式,即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经济林园艺化管理的农果复合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草灌(木)和畜牧业林木型生态农业模式,林草、林灌(木)和草灌(木)相互结合生态模式.
作者:杨振京徐建明毕志伟张宏达王建中陈立YANG Zhenjing XU Jianming BI Zhiwei ZHANG Hongda WANG Jianzhong CHEN Li 作者单位:杨振京,徐建明,毕志伟,王建中,陈立,YANG Zhenjing,XU Jianming,BI Zhiwei,WANG Jianzhong,CHEN Li(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 张宏达,ZHANG Hongda(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刊名:地质论评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ICAL REVIEW 年,卷(期):2006 52(6) 分类号:X3 关键词:生态环境调查生态建设模式干旱-半干旱黄土梁峁区宁夏南部。
宁夏中部干旱带移民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宁夏中部干旱带移民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门惠芹;王银惠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劣、功能作用减弱、水资源利用率低下、过度依赖化肥、资金短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总页数】4页(P69-71,118)
【作者】门惠芹;王银惠
【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J], 门惠芹;雍瑞华;沙新林;路洁;张晓琴
2.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措施优化初探 [J], 门惠芹;余红
3.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J], 门惠芹;雍瑞华;张晓琴
4.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马铃薯种植现状及发展 [J], 张景瑞
5.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过程生态风险时空分异——以红寺堡区为例 [J], 王亚娟;王鹏;韩文文;刘小鹏;陈晓;孔福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作者:李百云许泽华郭鑫年周涛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4年第05期摘要: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
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
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
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
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
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
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
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
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关键词:土壤养分;生态类型区;土壤类型;比较;宁夏中图分类号:S158.3;S1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4)05-0434-07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5.009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 Status across DifferentEcological Zones in NingxiaLI Baiyun 1, XU Zehua 1, GUO Xinnian 2, ZHOU Tao 2(1.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 Ningxia 750002, China;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 Ningxia 750002, China)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soil fertility and nutrient status in Ningxia, soil samples from major soil types across three ecological zon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pH, organic carbon,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 available phosphoru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exchangeable potassium, sodium, calcium, and magnesium as well as particle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within the 0 to 40 cm soil lay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entral arid zone had the lowest soil nutrient content, followed by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with the best overall nutrient status found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district. The pH and salt base saturation were highest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district(north of Yinchuan) and lowest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with the lowest mineral ion content in the central arid zone.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had the best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 predominantly consisting of medium coarse particles. The soils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black loessial soil and grey-brown soil had relatively high nitrogen content, at 0.83 g/kg and 1.51 g/kg respectively, with other soils all below 0.60 g/kg, indicating a deficiency in soil nitrogen. The saline and irrigated soils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area ha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s of 19.62 mg/kg and 18.28 mg/kg, respectively, three to four times than that of the the grey desert soil and grey calcium soil in the same ecological zone.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of the loess soil in the central arid zone was 15.82 mg/kg, while it was only 3.13 mg/kg in the loess soil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less than one fifth. The gray desert soil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area (north of Yinchuan) and the gray and brown soil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had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19.09 g/kg and 17.43 g/kg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ecological areas wher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generally below 10.00 g/kg, placing them in the fourth tier or lower in the national soil nutrient classification, indicating that overall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Ningxia is low. Humic substances were higher in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Yinhuangirrigation area and central arid zone, while fulvic acids were more prevalent in the black loessial soil and grey-brown soil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Key words: Soil nutrient; Ecological zone; Soil type; Comparison; Ningxia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面积较小,仅为494.9万hm2,但土壤类型丰富,主要有灰钙士、黄绵土、风沙士、新积土、黑垆土、灌淤土、灰褐土、粗骨土、潮土、盐土和石质土等11种类型[1 ]。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农业和能源产业两大方面,分析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宁夏农业能源优势特色产业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地域小、人口少,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是典型的内陆省区;既是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是全国几个集中贫困连片地区之一;既有引黄灌区,又有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有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明显,在西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西部的缩影。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虽然宁夏发展较快,但与全国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竞争力较弱。
2008年,宁夏人均GDP为17892元(全国2264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全国15781元),相当于全国的81%,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全国为4761元),相当于全国的77%。
可见,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较慢,要使宁夏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还需要奋起直追。
宁夏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缩小落后差距、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措施。
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就必须充分认识宁夏农业、能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本文拟立足宁夏区情,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制约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对策,目的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宁夏经济发展新跨越,促进宁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在农业产业方面,确立了加快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
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突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有效衔接,主攻标准化生产、科技保障、质量安全、农民素质提升、产业化经营和政策扶持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枸杞、奶牛、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淡水鱼、瓜菜、优质粮、酿酒葡萄等区域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长红枣、引黄灌区蔬菜、南部山区小杂粮、中药材等产业规模也在逐步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对宁夏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对宁夏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张炜;邹军;杨刚;徐忠;张其渡;李均
【期刊名称】《市场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我们近期对全区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感觉,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任务还十分艰巨.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张炜;邹军;杨刚;徐忠;张其渡;李均
【作者单位】宁夏计委、林业局、政府研究室;宁夏计委、林业局、政府研究室;宁
夏计委、林业局、政府研究室;宁夏计委、林业局、政府研究室;宁夏计委、林业局、政府研究室;宁夏计委、林业局、政府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
【相关文献】
1.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黄土梁峁区生态环境调查与生态建设模式——以西吉县城
郊乡和马建乡生态环境调查为例 [J], 杨振京;徐建明;毕志伟;张宏达;王建中;陈立
2.县域金融与金融生态环境关联性实证分析——对宁远县金融业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调查 [J], 奉兮慎
3.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蛋鸡养殖园区建设情况及建议 [J], 孙振华
4.对宁夏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J], 张炜;龚玉梅
5.宁夏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 [J], 马晓玲; 何兴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宁夏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宁夏作为西北内陆生态脆弱区,却担负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任,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动感知,是全面推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对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状成效的分析,总结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宁夏;生态文明示范区;问题;对策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知过程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理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时期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纲。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寄予宁夏人民殷切期望。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宁夏作为西北内陆生态脆弱区,却担负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任,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动感知,是全面推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宁夏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现状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沙漠边缘的过渡地带,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地理位置介于35°14′N~39°23′N,104°17′E~107°39′E之间,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全区总面积为6.64 km2,同时宁夏还是全国水资源拥有量较少的省份,年均降水量150-600 mm之间,但是蒸发量却在800-1600 mm之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生态环境脆弱。
与此同时,宁夏全区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地区为引黄灌溉区,地势平缓,水资源丰富,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中部地区为干旱带,常年降水量稀少,土质条件较差;南部地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纬·北方园艺2011(22):186~188作者简介:杜国华(1957-),男,宁夏中宁人,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园林学与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宁夏科技厅自然基金资助项目(AB009)。
收稿日期:2011-08-23宁夏中部干旱带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杜国华(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和脆弱,基本上依靠落后的农业经济维持着人们的生活,已成为经济发展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通过对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状况和农业生产现状实地调查与分析,指出中部干旱带要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农业,坚持生态恢复重建,探索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新的途径。
关键词:中部干旱带;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旱作节水农业中图分类号:S-0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1)22-0186-03 宁夏中部干旱带包括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海原县中北部、原州区北部、西吉县西部、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中宁县、中卫县的山区部分,涉及8个县(市、区),64个乡(镇、区),764个行政村和1个国营农场。
绝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200~300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宁夏平均水平的1/6。
总面积2.82万km2,占宁夏总面积的43%;人口约150万,占宁夏总人口的23.5%,是宁夏三大自然分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地区。
中部干旱带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是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通过“三西”扶贫开发建设和兴建四大扬黄灌溉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给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水资源利用为重点,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产业构建并重,围绕“水源、特色、生态、转移”做文章,表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为该地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思想,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产业结构、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状况调查为重点,实现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注的重点[1]。
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所选用的数据均为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共设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海原县的中北部、原州区的北部、陶乐县、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中宁县、中卫县的山区部分10个调查组。
2005年7~10月,在中部干旱带10个市县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形式,并做了大量的访谈和文献查阅。
主要对乡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状况、人口素质、土地利用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调研,分别在中部干旱带10个市县区随机进入100户农家(总计1 000户农家)调查取样,最后把调查数据分类汇总。
然后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调查分析2.1 乡村产业结构乡村产业结构是乡村生产系统中各产业部门的组合构成,是乡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产业结构特点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乡村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
在中部干旱带的产业中,乡村产业结构折射出种植业的基本结构,该调研从中部干旱带乡村产业结构中农、工、商、运、建、服等部门进行了调查。
由图1可知,作物种植产业较高占43.74%,家庭养殖占16.57%,运输业占10%,商业饮食服务占5.86%,打工7.33%,工业最少为1.69%,畜牧业占14.77%。
从乡村产业结构中看出,基本上处于“以粮为纲”的单一经济模式,局限于小农业生产。
2.2 生态环境状况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对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草地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及乱砍滥伐等现象日趋严重,草地生态系统已变得十分脆弱,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7%。
这里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确定的中国沙尘暴源区之一。
2005年的特殊干旱使宁夏中部干旱带成为“寸草不生、赤地一片”的景象。
2005年实地调查显示,生态环境一般为41.08%,10a前就开始破坏为30.67%,良好21.54%,很好才占6.7%(图2)。
由图2可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是一项关系国富民生的百年大计。
681北方园艺2011(22):186~188·农业经纬·图1 中部干旱带乡村产业结构比例图2 10a前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状况比例2.3 旱作农业发展现状长期以来,宁夏中部干旱带一直是依靠落后的农业经济维持着人们的生活,过多的人口拥挤在农村,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劳动生产力极低。
农业的丰欠受制于天时的影响,自然灾害严重,高温干旱、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产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旱作农业发展主要现状为: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调查中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偏小,仍然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所以,加紧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旱作农业的发展。
二是干旱带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单位产量低而不稳,人均分配收入低,农产品商品率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三是自然降水未能充分利用:未充分利用的原因是土壤瘠薄,限制了自然降水的利用,保水保肥能力弱;耕作粗放,浪费了不少降雨量,很多农户种“旱田”只种不管,“一年两见面”,即种、收时到地,很少进行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水土流失严重,流走了大量的水分和土肥,引起了严重的表土侵蚀,土壤肥力下降,蓄水保墒能力降低[2]。
2.4 农业科技队伍数量不足中部干旱带各县区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专业知识老化现象严重。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力量薄弱,手段落后,经费短缺,科技进村入户难度大,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村经济发展。
3 中部干旱带发展的主要途径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根据中部干旱带自然条件、农业发展现状,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生态恢复重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从根本上突破干旱制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构建起农民抗旱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区域协调顺利发展。
3.1 调整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结构是农业适应社会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动态的变化。
农民增收缓慢,不仅会延缓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而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所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现阶段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2]。
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切入点,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按照消费引导市场、市场引导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引导生产基地的经营方式,采取开发式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在扬黄灌区按照“稳粮、扩经、增草、兴牧”的布局,大力发展以玉米套种豆类等为重点的立体复合种植,构建粮、经、饲比例协调的三元结构。
旱作区围绕水做文章,积极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大力发展以马铃薯、地膜西甜瓜、地膜玉米为主的特色种植业[1]。
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草畜、马铃薯、枸杞、西甜瓜、红枣、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像中卫抓压砂瓜那样,突出特色,抓出规模、抓出效益、抓出品牌,形成特色产业大县。
3.2 加强生态建设工程生态建设是中部干旱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丝毫不能动摇。
中部干旱带荒漠和半荒漠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9.5%,是全国重要的风沙源区。
保护、恢复和改良草原植被,是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的关键。
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生态移民迁出区。
对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进行还林还草,营造生态林和人工草地。
二是三北防护林工程。
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纽带,对干沟、渠、路和庄稼进行绿化造林。
三是退牧还草工程。
加大退牧还草工程,新增天然草原围栏面积,实现草原围栏化,对天然草场进行飞播改良;坚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发展畜牧业,实行“退、种、围、禁、移”五项措施并举,遏制草原生态恶化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进,努力实现草地生态环境恢复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双赢”。
重点在中部干旱带基本建成牧草良种繁育、草地生态检测预警和牧草产业科技支撑“三大体系”[1]。
四是优良牧场维护。
优化草地生态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草畜资源,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经营管理方式,特别是要抓好退耕还林地、退牧还781·农业经纬·北方园艺2011(22):186~188草地病虫害和鼠害防治和建立管护责任制等工作。
五是加快实施防沙治沙工程。
中部干旱带是宁夏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加快这一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对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性开发沙嵩胶、甘草和沙生灌木为原料的固体生物燃料等沙产业产品,为了防止砂地老化,发展砂地后续产业,在砂地上加大红枣产业的种植面积。
红枣是抗旱、抗瘠薄防风固沙树种,还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很适宜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发展。
3.3 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通常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有节水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以期在达到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农业用水资源。
节水农业的实现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节水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对传统旱作农业的改造和提升,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技术,对科技文化落后的中部干旱带,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
宁夏中部干旱带降水稀少,灌溉面积与灌溉量有限,在灌溉农田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与水资源严重匮乏极不相称。
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工程节水、方式节水、农田节水、设施节水、农艺节水和农田节水等现代节水新理念。
大力发展以微滴灌、关键时期补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4]。
3.4 发展旱作农业旱作农业又称旱地农业或雨养农业,依靠天然降水从事的农业。
实施的基本原理是尽可能地蓄积天上降水,节制地面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并经济利用水分。
应对“十年九旱”的自然规律,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提高扬黄灌水和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保水、节水、集水、蓄水和补水为重点,有效推行压砂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设施节灌技术、集雨补灌技术和保持性耕作等6大技术在宁夏已经示范推广,连续4a在旱灾和黄河供水减少的形势下为宁夏农业抗旱避灾、节水增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
旱地农业只要布局合理,技术得当,旱地农业就有巨大的生产潜力。
许多试验证明,投入同等数量的化肥,旱农地区比灌溉农区增产更多的农产品。
根据旱农类型、雨量分布,确定农、林、牧的结构比例,合理利用降水资源。
可以大力发展饲料玉米和有良好水土保持性能及抗旱特性的多年生牧草为主,选用抗旱作物、深耕作物,进行种子处理,提高抗旱能力。
参考文献[1] 赫晓辉.宁夏中部干旱带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浅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236.[2] 蒋儒龄.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实践[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53.[3] 安春华,马琨.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373-375.[4] 许强,康建宏.中部干旱带是宁夏农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J].农业科学研究,2011,32(1):9-11.[5] 刘晓峰,雷晓萍,马孝林.浅析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新举措[J].宁夏农林科技,2008(3):60-62.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of Ningxia’s Middle Dry AreaDU Guo-hua(College of Agricultur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 750021)Abstract:Less rainfall and dry geography mad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Ningxia middle dry area extremelyhorrible and fragile.As the consequences,the livelihoods of residents rely on the poor agricultural economy.This turnsto be the main element restri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Wit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as well as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farming status,we suggest that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agriculture,stick to recovery and rebuilding ofecology,explore a new solution on dry land farming and water conservation.Key words:middle dry area;industrial struc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dry land farming and water conservation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