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保险中介行业分析报告

保险中介行业分析报告

保险中介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保险中介行业是指通过专业的中介机构,为客户提供各类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保险中介机构在保险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建议和保险产品选择。

本文将对保险中介行业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分析保险中介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涉及到个人和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根据行业研究数据,保险中介行业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全球保险中介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X万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增长。

在中国市场,保险中介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保险中介机构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中国的保险中介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X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 竞争格局分析保险中介行业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品牌竞争在保险中介行业中,一些知名的保险中介机构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这些机构通过长期的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赢得了大量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新进入市场的保险中介机构也在积极加强品牌建设,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3.2. 服务质量竞争保险中介机构通过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建议和优质的客户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一些机构通过培训员工提升专业素质,并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流程,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服务。

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因素。

3.3. 合作关系竞争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竞争的重要方面。

一些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与多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拓宽产品种类和渠道,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给客户。

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对于保险中介机构的竞争力有着直接影响。

4. 发展趋势分析保险中介行业将会在未来几年内面临一些重大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1. 技术驱动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保险中介行业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保险行业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8年各保险代理公司基本情况统计(十一)

保险行业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8年各保险代理公司基本情况统计(十一)

杭州
2
2008.5
杭州
2.26
2007.1
杭州
2
2005.9
杭州
2
2003.5
杭州
2
2008.5
杭州
2
2009.10
杭州
2
2013.7
杭州
50
2018.5
杭州
5
2007.9
湖州
5
2012.7
丽水
56.5
2011.9
嘉兴
22
股东单位数
4 1 4 2 2 3 3 2 3 3 2 2 23 4 1 2 2 2 3 3 5 2 1 1 1 2 8 2 3 1 3 8 1 1 1 2 2 1 1 1 2
法人代表
吕健 吴妍 金晓兵 武东方 王元平 漆采华 邱樟贵 张爱军 王召芬 孙敏梅 董峰如 许国宏 帅映珍 丁广和 王建春 鲍秀玲 赵继兰 孙茂法 施春山 吴亮明 姜龙昆 顾浩 沈锦华 王旭 沈发鸿 张杰 顾家桂 王培昭 方家淮 陈树佳 梁亮 孙义前 吴家炜 李苏 邵丹薇 刘懋难 钱俊 郭琦 王春奋 陈盈 袁文华
2011.1
杭州
10
2005.4
杭州
5
2008.1
杭州
5
2008.5
杭州
2.15
2009.8
杭州
2
2008.8
杭州
2
2006.11
杭州
2
2006.3
杭州
2
2006.6
杭州
2
2007.4
杭州
2
2009.11
杭州
2
2006.9
杭州
2
2011.5
杭州5Biblioteka 2010.8杭州2.2

2018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

2018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


前言
2018年,国际环境、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等宏观条件都在发生深刻 的变化。在此大背景下,人们的保险保障意识、多样化配置的主观需求也 显著提升。作为有效匹配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的保险市场中介,其健康发 展,对于整个保险市场的繁荣至关重要。 保险营销员占据着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的主体地位。《2018中国保险中 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首次使用了中国保险营销员 大样本线下调查数据,对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生态进行了全面梳理及量化 分析。通过呈现保险营销员群体的个人特征、心理特点、工作方式与工作 绩效等,以期揭示营销员成功的经验。 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增进对中国保险中介专业人士的了解、认 知与肯定,从而为整个中国保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尽绵薄之力。
06
2018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
——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
1. 参与机构
本报告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 保险研究中心(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search Center, RMIRC)和保险行销集团保险资 讯研究发展中心(Insura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IRDC)联合发布。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 心成立于2011年,一直秉承“专业・创新・融 本报告由北京大学 汇丰商学院风险管 理 与 保 险 研 究 中 心 (RMIRC)和保险行销 集团保险资讯研究发 展中心(IRDC)联合发 布。 合”的理念与宗旨,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的教育与 科研优势,积极推动风险管理与保险领域的理论 和实务研究。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多次与国内大 型金融机构展开合作,通过构建开放、专业的交 流平台,实现学界与业界的跨界融合,进而为风 险管理与保险领域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 与实践指引。项目参与人员有:RMIRC主任、北 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雎岚副教授,RMIRC学术主 任、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涂志勇副教授,博士研 究生尹佳伟和薛常永等。 保险资讯研究发展中心是保险行销集团 (Insurance Marketing Group)秉承“为提升世 界华人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形象与社 会地位”的企业使命所创设专注于保险市场信息 研究发展的机构。自2002年设立以来,IRDC以广 覆盖、全生态、接地气、大数据的运营模式,以 行业现状为着眼点,以行业未来发展为思考进行 研究规划,为行业提供多项与寿险营销相关的调

2018年商业健康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商业健康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商业健康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1 商业健康保险:打开保障空间的钥匙 (4)1.1 战略重地:医疗保障第三大支柱 (4)1.2 打开需求侧:人口结构与消费力带动 (5)1.2.1 居民收入、结构改变推动需求增长 (5)1.2.2 老龄化加剧健康保障需求 (6)1.2.3 医疗保障体系压力催化商业保险需求 (6)1.3 配合供给侧:政策支持与险企觉醒 (8)2 理解健康险:具备量、质双优的人身险 (9)2.1 人身险的重要组成:重疾、医疗为主 (9)2.2 倚重病差益盈利,穿越周期的高价值产品 (10)3 对标海外,我国的健康险路径 (10)3.1 三大保障模式,商业健康保险影响不同 (10)3.2 美国、英国、德国的经验借鉴 (12)3.2.1 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主导模式 (12)3.2.2 英国:国家健康保险主导模式 (12)3.2.3 德国:社会健康保险模式 (12)3.3 我国的发展模式:建立在三种模式基础上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13)4 我国的借鉴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蓝海 (13)4.1 当前的问题及原因 (13)4.1.1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实问题 (14)4.1.2 原因1 产业局限:逆选择与道德风险 (17)4.1.3 原因2 体制限制:公立医院垄断与社保资源分配失衡 (17)4.1.4 原因3 公司滞后:成本控制乏力与产品创新不足 (17)4.2 它山之石,发展方向 (17)4.2.1 找准目标客户,不断创新满足变化中的需求 (17)4.2.2 以客户为中心,精细化健康保险服务 (18)4.2.3 打造完善健康产业链,进行健康管理 (19)4.2.4 深度参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19)5 上市险企健康险市场谋篇布局 (20)5.1 健康保险市场,商业保险公司的兵家之争 (20)5.2 四大险企的谋篇布局 (22)5.2.1 中国平安:战略核心,领先健康管理 (22)5.2.2 中国太保:绘制客户脸谱+搭建健康产业链 (22)5.2.3 新华保险:深化产品改革,打造健康管理平台 (23)5.2.4 中国人寿:打通健康产业链 (23)5.3 个股推荐:平安、太保、新华、国寿 (24)图表目录图表1:健康险保费增幅(剔除和谐安赢) (4)图表2:健康险保险深度密度 (5)图表3:健康险深度密度对比 (5)图表4:美国GDP 与健康险保费增速 (6)图表5:卫生费用支出增长 (7)图表6:卫生费用支出占比 (7)图表7:卫生费用支出增长 (7)图表8:保费支付占医疗卫生支出比 (8)图表9:商业健康保险相关政策 (9)图表10:健康险推动下新业务价值增长情景分析 (10)图表11:健康险深度密度对比 (11)图表12:OECD 国家商业健康保险人口覆盖力 (11)图表13:健康险密度分布图 (14)图表14:健康险深度分布图 (15)图表15:各地区健康险分布及影响因子 (16)图表16:四大险企健康险保费收入 (20)图表17:四大险企健康险保费占比 (20)图表18:各险企各省健康险市场份额 (21)图表19:新单保费与价值增长情形分析 (24)1 商业健康保险:打开保障空间的钥匙1.1 战略重地:医疗保障第三大支柱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基本医保+雇主投保+个人投保”保障“三支柱”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领域。

2018年保险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保险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保险行业研究报告目录高增速,广空间的改革深化行业 (4)改革不断深化,从一家垄断到三家鼎立 (4)保费增速持续高,保障力度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4)中资股东为主,垄断程度较高 (6)车险保费占比高,非车险种多元化增强 (9)车险 (10)非车险 (12)承保利润保持稳定,上市公司优于行业 (13)投资端再添助力,ROE 稳健增长 (18)投资规模日渐提升,投资收益维持稳固 (18)净利润增长迅猛,ROE 稳健增长可期 (20)中国财险:精品财险龙头企业 (22)投资建议 (27)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低估值财险主导综合金融保险集团 (28)投资建议 (32)图表目录图1:我国汽车年产量 (4)图2:主要保险市场财产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速 (5)图3:主要保险市场财产险保险深度(%) (6)图4:主要保险市场财产险保险密度(美金) (6)图5:我国财产险中资外资公司数量 (7)图6:我国财产险行业中资外资保费占比 (7)图7:中国前三大财险公司市场份额 (8)图8:日本前三大财险公司市场份额 (8)图9:美国前五大财险公司市场份额(%) (9)图10:中国财产险保费结构 (9)图11:日本财产险保费结构 (10)图12:美国财产险保费结构 (10)图13:中日人均机动车保有量(辆) (11)图14:日本1980-1990 非寿险保费规模及同比增速(十亿美金,%) (11)图15:我国非车险保费结构 (12)图16:日本非车险保费结构 (13)图17:美国非车险保费结构 (13)图18:世界主要财产保险市场综合成本率(%) (14)图19:世界主要财产保险市场赔付率(%) (15)图20:世界主要财产保险市场费用率(%) (15)图21:中国财险行业及前三大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 (16)图22:日本财险行业及前三大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 (16)图23:美国财险分险种综合成本率(%) (17)图24:美国财险分险种赔付率(%) (17)图25:世界主要财产保险市场可投资资产规模及同比增速(百万美金) (18)图26: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资产配置结构 (18)图27:日本主要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资产配置结构 (19)图28:美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资产配置结构 (19)图29:世界主要财产保险市场总投资收益率 (20)图30:世界主要财产保险市场净利润 (21)图31:世界主要财产保险市场净利润同比增速 (21)图32: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杠杆率(倍) (22)图33:中国财险总资产规模(单位:亿元;百分比) (23)图34:中国财险总保费及分险种保费收入情况(单位:百万元) (24)图35:中国财险车险与非车险保费收入比例(%) (24)图36:中国财险非车险险种保费收入比例(%) (25)图37: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 (25)图38: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赔付率 (26)图39: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费用率 (26)图40: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 (27)图41: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年化净资产收益率(%) (27)图42:中国财险历史P/B (28)图43:中国人保总资产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29)图44:人保寿险、财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及增速(单位:百万人民币) (29)图45:人保财险、寿险、健康险利润结构(单位:百万人民币) (30)图46:国内寿险龙头企业新业务价值对比(单位:亿元) (30)图47:我国主要保险公司投资资产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32)表1: 财险公司ROE (22)表2:我国主要寿险企业内含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31)表3: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与内含价值(单位:亿元) (32)表4:人保健康内含价值驱动因素 (32)表5: 中国人保分部估值 (33)高增速,广空间的改革深化行业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交付保费,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对被保险人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

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核心观点:●我国的健康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我国健康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组成;其中,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主要由涵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组成。

由社会和雇主提供的保障主要针对医疗费用的补偿,个人购买的健康保险形式和功能则更加多样。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日益全面,商业健康保险快速成长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逐步扩大。

截至2017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1.77亿人;同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收入来源面临收缩压力。

另一方面,伴随保险产品的优化、以及疾病、医疗等保障型需求的逐步提升,商业健康保险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人身险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结合海外经验,我国健康险市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和科技水平更加相关;而社会和商业健康险的保障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和健康(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结合德国模式的经验,在10、20、30年达到健康险深度接近1%水平的假设下,预计我国健康险保费年复合增速分别为7.01%、6.75%、6.67%;在短期时间内,受需求和基数的影响,实际增速会高于复合增速。

●健康险是上市险企重要业务增长点未来的健康保险并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产品和服务,而是需要和体检、医疗、健康管理、科技、以及养老等广泛结合的庞大体系;健康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而相关的服务体系更加决定了未来居民的医疗甚至是生活质量。

●投资建议目前行业仍处于政策影响和自身调整的发展时期,经历了年初保费较大幅度的负增长,随着公司推动销售的力度加大、以及后续基数趋于平稳,预计保费增速会有逐步边际改善;大型公司依然具备相对优势,负债端坚持价值成长、资产端平稳运行,维持买入评级;推荐个股顺序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2018年度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计划趋势

2018年度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计划趋势

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

告别风起云涌的2017年,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内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

《今日保险》根据过往一年的市场概况,研判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十大趋势,以飨各方参与者。

趋势一:大风口下,更多资本涌入,依旧一照难求保险中介是保险交易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越成熟的国家,保险中介越发达。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保险中介市场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成为保险业增长的“风口”。

具体来说,支持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第一,我国保险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市场“蛋糕”的做大,必然会为保险中介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16年全球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28%,平均保险密度为638.3美元,而我国内地的保险深度仅为4.15%,保险密度仅为337.1美元,均低于国际保险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

这些差距,反映出我国保险业长期增长前景可期。

第二,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要满足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离不开保险中介的促成。

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并且这种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然而,面对种类繁多、责任各异、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消费者要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买决策,并非易事。

虽然不少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保险意识也较强,但是与专业的保险中介相比,他们的知识储备是不全面的,也难以跟上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仍需要专业第三方的帮助。

第三,现行保险监管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中介的发展。

一方面,保险中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如2015年《保险法》修订时明确删除了设立机构时的前置审批规定,并取消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职业资格认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索引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概况及趋势 (5)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概况 (5)在强监管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产销分离”势在必行 (7)国内保险经纪行业现状:发展尚未成熟,有很大空间 (7)保险中介业务贡献的保费收入份额较低 (8)龙头公司自建代理团队成熟,中小公司更依赖中介渠道 (9)代理人保险公司利益高度捆绑,中介挖角难度较大 (9)保险经纪人在成熟市场是保险销售的主力 (10)美国:保险营销员和保险经纪人并存,以经纪人为主的中介制度模式 (10)英国:中介渠道由保险经纪人主导,直销渠道逐渐提升 (11)台湾:代理人渠道逐渐被经纪人取代 (14)国内保险经纪公司的龙头:泛华金控 (19)泛华,亚洲第一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保险中介公司 (19)未来,保险经纪人有望成为重要的保险销售渠道 (24)粗放代理人模式劣势渐显 (24)保险经纪人可以弥补代理人模式呈现的问题 (27)保险经纪模式未来趋势:发展高净值人群 (29)图表索引图1:2009-2015年我国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家) (6)图2:2013-2015年我国保险中介机构保费收入(亿元) (6)图3:2005-2016年我国保险经纪营业收入 (8)图4:2016年我国人身险分渠道收入占比(%) (8)图5:2013-2017年美国保险中介市场组成(千人) (10)图6:美国非寿险各渠道保费收入占比(%) (11)图7:美国寿险各渠道保费收入占比(%) (11)图5:2016年欧洲主要国家保险市场占有率(%) (12)图9:英国寿险各渠道保费收入占比(%) (13)图10:英国财险各渠道保费收入占比(%) (13)图11:英国保险密度、深度与GDP的关系 (13)图12:英国财险各渠道保费收入占比(%) (13)图13:台湾保险经纪公司价值链 (14)图14:台湾保险中介发展趋势 (15)图15:2011-2017年台湾中介机构业务员人数变化 (15)图16:台湾保险分销渠道市场占比(%) (16)图17:台湾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及通过率 (17)图18:台湾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及通过率 (17)图19:台湾保险中介机构佣金收入(新台币) (18)图20:台湾保险中介市场市场占有率(%) (18)图21:2013-2016年泛华保费收入变化(千元) (19)图22:2016-2017年泛华保费收入变化(千元) (19)图23:2016-2018年泛华季度保费收入变化(千元) (20)图24:2016-2018年泛华保费渠道利润变化(千元) (20)图25:中国代理人规模变化 (21)图26:泛华销售团队规模变化(人) (22)图27:2018年Q1泛华寿险营收明细(%) (22)图28:2018年Q1泛华财险营收明细(%) (22)图29:2016年各险企销售团队规模与泛华经纪人规模对比(万人) (23)图30:2014-2017年天安人寿经代渠道收入及占比(人民币:万元) (23)图31:2015-2017年保险营销员学历组成(%) (24)图32:2011-2016年财产险行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25)图33:2011-2016年保险营销员从业时间调查结果 (26)图34:2013-2017年上市险企费用率(%) (26)图35:2013-2017年上市险企佣金支出及占比(%) (27)图36:2013-2017年中国财险保险经纪渠道保费收入及占比 (28)图37:中国高净值人群人数(万) (29)图38:主力高净值人群平均个人购买保险年交保费三年对比(万元) (30)表1: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异同比较 (5)表2:中国保险代理人规模未来增长趋势 (25)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概况及趋势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概况保险中介是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机构或个人。

我国保险营销体制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友邦保险引入的代理人制度,目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由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组成。

根据我国《保险法》,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分为寿险经纪人和非寿险经纪人。

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办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专业代理人、兼业代理人和个人代理人。

保险公估人是接受保险当事人的委托,专门对保险标的评估、估报、勘验、鉴定、理算等业务进行服务的单位。

核保公估和理赔公估都属于保险公估人的业务范畴。

表1: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异同比较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代表利益代表保险人利益代表投保人利益代表合同当事人利益法律责任代理人承担自己承担自己承担监管要求监管要求较低监管要求较高更为严格职能任务招揽业务、收取保费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评估、损失勘察费用支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向被保险人收取佣金、向客户收取咨询费向委托人收取公估费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目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形成了以保险代理人为主导,保险经纪机构为辅的格局。

截至2015年末,我国有保险中介机构249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9家,主要是由于专业代理机构数量的下降。

2015年我国专业代理机构数量为1719家,较去年同期下降45家。

自2009年,我国专业代理机构的数量逐年下降,复合增速为-2%。

保险经纪机构维持较平稳的增长,从2009年只有378家增加到2014年的445家。

尽管2015年机构数量没有增长,但近六年维持了3%的复合增速。

保险公估机构也随着该项业务的兴起,在数量上有所上升,到2015年已达到333家的规模。

图1:2009-2015年我国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家)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专业代理机构在保险中介市场的保费贡献率最高,并有上升趋势。

2013年,专业代理机构的保费收入为718亿元,到2015年该渠道保费收入达1152亿元,复合增速为27%。

保险经纪机构保费收入上涨趋势较为平缓,2015年保费收入为55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

保险公估机构的保费收入较低,近两年维持在22亿元的水平。

从保费收入来看,保险代理人在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地位一时难以撼动,保险经纪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图2:2013-2015年我国保险中介机构保费收入(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在强监管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产销分离”势在必行无可否认,1992年友邦引进的代理人制度为推动我国保险业初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随着保险业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代理人制度暴露的缺点渐显。

近年来,为了整治行业乱象,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保监会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对保险行业加强监管,并引导保险营销制度的改革。

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中,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保险中介合作,建立稳定的专属代理关系和销售服务外包模式。

保险行业“产销分离”的趋势拉开帷幕。

2016年8月,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74号)。

纲要指出我国要稳步推进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的保险中介服务体系。

所谓“产销分离”就是指保险公司把销售外包给以专业代理机构、经纪公司等为主体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公司专注于保险产品开发、费率厘定、风险管理等环节。

“产销分离”具有以下优势:1. 实现保险经营的专业化、职业化;2. 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3. 实现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共赢;4. 更好地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在“产销分离”的改革中,保险经纪人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保险经纪模式在我国保险营销市场不是主流,现实中仍存在制约因素,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保险经纪行业现状:发展尚未成熟,有很大空间我国的保险经纪行业起步较晚,直至1995年10月《中国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保险经纪人的合法地位才得以承认。

随着经济发展,保险经纪人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到2016年,市场上的保险经纪公司已有443家,总营业收入达114亿元。

尽管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迅速,但整体运行存在很多问题,该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图3:2005-2016年我国保险经纪营业收入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保险中介业务贡献的保费收入份额较低专业代理+保险经纪+公估业务是目前国内认同度较高的中介渠道,其中经纪和公估业务规模一直较小,而专业代理和经纪业务的界定仍比较模糊。

由于代理人及银保渠道是我国保险营销的主流方式,保险中介渠道对保费贡献仍然较低。

2016年,保险经纪渠道在人身险的保费收入为124.2亿元,仅占我国人身险收入总量0.57%,与发达国家占比60%-80%差距较大;保险专业代理渠道贡献保费收入120.3亿元,占比0.56%。

寿险龙头企业拥有自己建设的代理人团队,规模和团队素质足够支持其展业,不重视保险中介渠道,所以与保险中介公司合作的险企多为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

图4:2016年我国人身险分渠道收入占比(%)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我国保险经纪人发展尚未成熟,消费者对保险经纪人普遍了解不深,因此会倾向找险企代理人购置保险,这也是造成该渠道份额较低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发达地区,保险经纪人早已取代保险代理人,成为了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

参照成熟保险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推测,在未来的中国保险市场,保险经纪人的地位会愈发6.76%销险专业代理 行邮政代理 业代理 险经纪业务重要。

龙头公司自建代理团队成熟,中小公司更依赖中介渠道当前保险市场,大型龙头公司基本已建立有自己的专业代理团队,且龙头集中趋势明显。

大公司由于自建团队的存在,且对市场份额的占据持续多年,对于份额额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第三方中介渠道并不感冒。

而中小保险公司由于成立较晚,建立自有营销团队成本较高,更有意向与中介公司合作,自己更专注产品创新和开放,而将销售专门外包给中介机构。

然而,产销分离即便在大公司中也逐渐趋势化,如平安等上市险企已纷纷建立自己的专业代理公司,甚至尝过销售不同公司的保险产品。

随着保险公司在全国规模做大,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条链不断增长(大公司往往可达4-5级),这为保险公司运营带来了繁重的成本。

而建立专业的代理机构,将保险公司专注设计保险产品,代理机构专注销售分离开来,将有效降低险企成本,提高一体化运作效率。

表2:四家上市公司保险代理人情况单位:人2014H 2014 2015H 2015 2016H 2016 2017H 2017中国人寿640,000 743,000 949,000 979,000 1,529,000 1,814,000 1,937,000 2,025,000 中国平安607,780 635,551 797,870 869,895 1,050,000 1,100,000 1,325,000 1,386,000 新华保险176,000 175,000 192,000 259,000 242,000 328,000 333,000 348,000 中国太保301,000 344,000 415,000 482,000 582,000 653,000 870,000 874000 中国人寿-6.43% 13.78% 48.28% 31.76% 61.12% 85.29% 26.68% 11.63% 中国平安10.74% 14.11% 31.28% 36.87% 31.60% 26.45% 26.19% 26.00% 新华保险-8.33% -12.94% 9.09% 48.00% 26.04% 26.64% 37.60% 6.10% 中国太保 6.74% 14.29% 37.87% 40.12% 40.24% 35.48% 49.48% 33.84%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代理人保险公司利益高度捆绑,中介挖角难度较大由于大型保险公司对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较大,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利益往往高度捆绑,而相对各方面处于弱势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目前代理人员主要来自同业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