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说课课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ppt课件

随堂演练
1234
2.(2022·山西长治一中高一期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直接实现,
也可以间接实现,下列转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A.C―→CaCO3 B.CuO―→Cu(OH)2
√C.CuSO4―→Cu
D.CaCO3―→CO
随堂演练
1234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 C不能直接转化为CaCO3,A不符合题意; CuO难溶于水,与水也不发生反应,氧化铜不能直接转化为Cu(OH)2, B不符合题意; Fe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FeSO4,可以一步实现上述转化,C 符合题意; CaCO3高温煅烧生成CaO和CO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 化碳,碳酸钙不能直接转化为CO,D不符合题意。
2.氯化镁是一种盐,请按要求写出一个生成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1)置换反应:_M__g_+__2_H_C_l_=_=_=_M__g_C_l_2_+__H_2_↑__; (2)碱与酸反应:_M__g_(O__H_)_2_+__2_H_C_l_=_=_=_M__g_C_l_2+__2_H__2_O__; (3)盐与酸反应:_M__g_C_O_3_+__2_H__C_l=_=__=_M_g_C__l2_+__C_O__2↑__+__H__2_O__; (4)盐与盐反应:_M__g_S_O__4+__B_a_C__l2_=_=_=_M__g_C_l_2+__B__a_S_O_4_↓__; (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_M__g_O_+__2_H__C_l_=_=_=_M__g_C_l_2+__H__2O__。
2.碱的性质(以氢氧化钙为例) (1)指出表中各物质的类别:
物质 NaOH HNO3 CO2
P4 Na2CO3 CuCl2 Mg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课件

四、学生基础分析
已有相关入门知识
高
一
学
生
知识点易懂易记
系统掌握仍有难度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
演示法
对比法 实验探究
学生 观察法 归纳法 自主探究
六、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载体
以
Na2O2与水的反应
问
题 和
Na2CO3与NaHCO3的水溶性比较
现 象
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比较
为
线
Na2CO3与NaHCO3与强酸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承上启下
与前面的章节相关联 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在 鉴别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三、三维目标
掌握相关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知
能
情
识
力
感
目 自主探究能目力与思维能力 目
标
标
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索
几种常见元素的焰色反应
六、教学设计第一板块: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
引入
钠在不同条件下氧化→不同氧化物
性状观察
两种2O2与H2O的反应 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Na2O2着火不可用普通灭火方法
六、教学设计第二板块:碳酸钠与碳酸氧钠的性质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性比较
性状观察 实验演示 观察现象
Na2CO3与NaHCO3的性状对比 演示Na2CO3与NaHCO3溶于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的对比
联系应用
利用该现象鉴别Na2CO3与NaHCO3
六第、二板教块学:设碳酸计钠与碳酸氧钠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铁盐与亚铁盐说课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教学重难点
0 1 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教材与课标,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 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铁元素在 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 价态铁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从铁元素价态的角度,预测物 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 释有关实验现象。
预测 性质
检验 性质
建构“铁三角” 模型
建构“价三角” 模型
应用 模型
实验探究
教材P68【实验3-2】
Fe3++3SCN- ⇌ Fe(SCN)3
Fe3+
Fe2+
预测 性质
检验 性质
实验探究
建构“铁三角” 模型
建构“价三角” 模型
应用 模型
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为什么会变黄?
取少量变质的溶液于试管中,向 其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 现象。
中间价态
氧化剂 还原剂
高价态
预测 性质
检验 性质
建构“铁三角” 模型
建构“价三角” 模型
应用 模型
防治贫血症
【O】
Fe2+
Fe3+
维生素C
预测 性质
检验 性质
建构“铁三角” 模型
建构“价三角” 模型
应用 模型
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为基 础材料印刷电路板,如左图。
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 原理是,利用FeCl3溶液作为“腐 蚀液”,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 腐蚀。
0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铁的冶炼、物质的分类及转 化、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技能,且初步学会“三重表 征”的认知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思维;但学生对铁元素的性 质缺乏了解,不清楚物质之间的转化的思路,科学探究能力还 有待提升。
第二章第一节第课时钠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高一化学上学期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了解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知道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生成物。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钠的化学性质 对金属元素的学习有指导作用,奠定方法论基础
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给出关于“水雷”新闻材料 加热:2Na + O2 == Na2O2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
儿治童天有 下无者抱必负先,立2这其.无志化关。紧学要方,可程成年式人则不2可N胸a无大+志。 2H2O == 2NaOH +H2↑ 有志不在年高,3无.志离空活子百方岁。程式 人惟患无志,有4志.无单有不线成桥者。
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产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和探究能力,加深他们对实验现 象的记忆和理解
确定产物,书写方程式 转移电子数,用单线桥表示
设计意图:对氧化还原反应 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
本质 练习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应用,培养 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让学 生体会学习化学的用处,从而培 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反应清晰直观的呈现在眼前,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学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
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钠与氯气、硫单质反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钠可以 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反应以便大
家得出结论
《钠》的性质说课课件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
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
放回原瓶。 2、在烧杯中加一半水,滴入1~2滴酚酞
试剂,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烧杯中,盖上玻
片,观察实验现象。
[ 学生活动3 ] 讨论并解释现象
现
钠浮在水面上; 钠熔成光亮小球,有时可能 有火花; 钠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 嘶的响声; 加有酚酞的溶液变成红色。
a. 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b.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c. 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一、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
4 Na + O2 = 2 Na2O 白色固体
[ 学生活动 2 ]
将钠在蒸发皿中加热,观察现象
1. 钠的形状是否有变化?
2. 火焰是什么颜色?
3. 生成物是什么颜色?
现象:钠受热融化成闪亮小球,有白烟,火焰呈黄色, 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及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 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说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对于高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做实验,
动手能力也很强,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理论性 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不是非常的大,而且学习习惯还没
有完全对接好,仍然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我认为
还原剂 氧化剂
怎样收集并验纯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
改进
图5
图6 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如何解释“滴水生火”?
图1 滴水生火
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的燃烧火焰呈黄色 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 )
深圳优质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4节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说课课件

通过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一步一步问题引 导,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 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辅助手段:实验,多媒体教学
4 教板学书程设序计 暗线
实例 认识
了解
敬爱
善用
明线
情景引入
初步认识
深入了解
总结归纳
应用反馈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稀硫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 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小结 巩固练习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木条写字
二、回顾旧知识
•
初中我们学过习硫酸的化学性质,
4. 既然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金属铁具有还原性, 那为什么可以用注射器吸取浓硫酸?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某些 金属如“铁和铝”等表面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而加热后铁、铝仍可与浓硫酸反应。通过事实使学生深刻理 解”钝化”现象。
小结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请同学们思考酸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酸 的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通 性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返回
三、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浓硫酸的脱水性思考蔗糖 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再结合人教版教材上的实验 分析实验的弊端,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说课稿高一化学下册必修一大全
说课稿高一化学下册必修一大全说课稿高一化学下册必修一大全掌握一种解题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比会解若干个具体的物理问题更为重要。
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说课稿高一化学下册必修一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下册化学必修一说课稿(一)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节知识是钠单质性质的延伸和发展,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转变为钠的化合物,所以钠单质和钠的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只有既了解了钠单质的性质又了解了钠的化合物性质,才会比较全面的了解钠这种金属。
通过钠单质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既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又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模式。
2、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实验,学生能了解两者性质的差异、掌握二者的转化关系及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对比、推理、归纳的能力。
2)、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探究。
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动手合作的乐趣,在交流中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2)、通过学习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我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和已有知识,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Na2O2的性质。
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2.1.1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与水的反应,这是学生在初中所学原子结构、常见金属性质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如物质的分类方法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钠也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分析(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去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为以后学习其它金属元素作一个铺垫。
(2)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化学实验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材重难点分析(1)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性质。
(2)难点: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实验。
二、教法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常见金属比如铁、铝等的一些基本性质,对金属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金属钠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性质与铁、铝等金属有相似之处,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所以学习难度不大。
另外在初中阶段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领悟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化学实验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必将会引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由于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不是很熟练,教师可先进行实验演示,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从初中熟悉的原子结构入手预测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结合之前学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有利于达到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
高中必修第二册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获奖说课课件
【思考·讨论】
微山县第一中学
如何操作才能引发该喷泉实验? 提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焐热烧瓶,氨气受 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 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 气溶于水)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中学阶段氨气是唯一碱性 气体,也是唯一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
NH3 + HCl NH4Cl 现象:产生白烟 (挥发性的酸均可) NH3 + HNO3 NH4NO3 现象:产生白烟 2NH3 + H2SO4 (NH4)2SO4 不产生白烟(浓硫酸不可干燥氨气 NH3)
(3)氨气的性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
(与盐溶液的反应)
应用于NH3和HCl气体的互相检验。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微山县第一中学
二、氨的实验室制法 试剂—Ca(OH)2和NH4Cl
↓ 原理—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 反应装置—固+固 气(与制取O2的装置相同)
↓ 除杂装置
↓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 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 口(产生白烟)
-4-
微山县第一中学
请同学们准备好:
练习本、笔记本、双色笔
本节课要求:1.画出简单的导图,构建本 节的知识网络。
2.认真听课,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听 懂。及时记下新方程式。
一、氨 1.物理性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
颜色 状态
_无__色__ 气体
气味
_刺__激__性__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_小__于__ 空气
↓ 尾气处理装置
氨说课课件
喷 泉 实 验
乘胜追击:喷泉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溶 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氨 气 的 化 学 性 质 ?
猜想、推测
• (1)氨跟水的反应
NH3· H 2O
△
化学性质
NH3↑+ H2O
氨水与液氨
名 形 称 成 氨 水 液 氨
氨气溶于水 混合物
H2O、NH3 、NH3·H2O NH4+ OHH+
氨气降温加压液化
说课课题: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
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三教学程序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氨 硝酸 硫酸》选自高一必修1第四章《非金 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这一章位于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有利于对比 性学习,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本节内容 丰富,涉及到氨的性质、实验室制备、用途及 铵盐,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用 途广泛。这一节对后面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 表的理解作了铺垫,同时,它又是对初中所学 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延伸,以及对前面的氧化还 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巩固。因而这一章具 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灼 热 的 铂 丝
空气 浸有NaOH 溶液的棉花
4NO+6H2O
现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方程式: 2NO+O2=2NO2 现象: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现象: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方程式: HNO3+NH3=NH4NO3
浓氨水
三、氨的用途
铵盐 硝酸 纯碱
用稀氨水治疗 蚊虫叮咬
物质分类 微粒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