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大山脉

中国的五大山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五大山脉

中国以多山闻名,纵横全国的山脉主要分为五个体系:

1、东西走向:有天山一阴山一燕山山系;昆仑山一秦岭-大别山山系以及南岭山系;

2、南北走向: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等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有长白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等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冈底斯山等山脉;

5、弧形山脉:主要为喜马拉雅山、台湾山地等。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中国山脉和城市对照分布图

大兴安岭-黑龙江-内蒙古,太行山-河北-山西,吕梁山-山西-陕西,巫山-湖北-重庆,大巴山-陕西-四川,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祁连山-甘肃-青海,阿尔金山-新疆-青海 秦岭淮河一线也很重要。 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和内蒙的界山。 燕山、军都山是北京和河北的界山。 太行山是河北、河南与山西的界山。 伏牛山、桐柏山是河南和湖北的界山。 大别山是河南和安徽的界山。 壶瓶山是湖北湖南的界山。 幕阜山是湖北和江西的界山。 巫山是湖北和重庆的界山。 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界山。 雁荡山是浙江和福建的界山。 南岭是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界山。 秦岭是陕西和湖北、重庆、四川的界山。 贺兰山是宁夏和内蒙的界山。 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的界山。 阿尔金山是新疆和青海的界山。 昆仑山是新疆和西藏的界山。 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 怒山是云南和西藏的界山。 南岭广东和湖南的分界线 一月平均气温8°C等温线 秦岭南方北方分界线水田和旱地分界线一月0°C等温线 800等降水量分界线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分界线 水稻种植和小麦种植分界线 大兴安岭松辽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 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分界线西北和东北分界线 种植业和放牧业分界线 雪峰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 天山山脉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和北边是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南亚平原分界线 东亚和南亚分界线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分界线 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分界线 太行山山脉山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分界线第二、三阶级分界线 山西和河北分界线 中国地理重要分界线 1(1)黄土高原: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 (2)内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 (3)云贵高原: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 (4)青藏高原: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2(1)200mm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2)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坡-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达喜马拉雅山东部 (3)800mm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1)内流区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2)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喜马拉雅山 (3)农耕区畜牧区分界线: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4)小麦水稻种植分界线:秦岭一淮河 4(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巴彦克拉山-横断山(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1)棉花种植最北界:南疆 (2)甘蔗种植最北界:四川盆地 秦岭——淮河一线,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中国主要山脉特征高考必备

中国主要山脉位置及特征 大兴安岭 118°-123°E ;43.4°-52.6° ′N 南北长约1220 公里,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牧区分界线。大兴安岭是嫩江发源地,也是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支流的分水岭。长白山脉 123°40'~131°E 41°~44°30'N 是辽、吉、黑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 狭义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长白山最高部分,又称白头山,是中、朝两国界山,白头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发源地。中朝两国的界湖,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历史有过数次喷发,长白山景色秀丽,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与五岳齐名。 天山山脉 是准噶尔盆地(中温带)与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分界线。 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边缘地区的绿洲上能种粮,棉和瓜果。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 这里的草场也很优良,畜牧业发达,有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太行山 36-40° N;112-115° E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东北-西南走向。 山脊海拔1.5002.000 米,位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 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 米以上。 贺兰山 38.8°N ;106°E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南北走向、山势雄伟,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海拔2000~3000 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 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宁夏平原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山 36-39° N, 95°-10 3 ° E 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河西走廊西南侧,聚宝盆柴塔木盆地东北侧,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秦岭 34°N,100-112°E 我国中部的西走向山脉,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 米,秦岭北部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18、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组织领导者,是一位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科学家。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 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着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着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 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到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4、郦道元(446 或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着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

中国山脉河流分布图

中国山脉河流分布图

中国山脉河流分布图 1.山脉(1)喜马拉雅山:亚洲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包括世界上多座最高的山,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00公尺(24,000呎)。其中之一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称埃佛勒斯峰,萨加·玛塔峰),高达8844.43米(29,035呎)。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我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我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帕米尔高原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约2500公里,宽200-300公里。经纬度:27° 59' N, 86° 56' E (北纬27度59分,东经86度56分)。(2)横断山: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山岭海拔多在4,000?5,000公尺,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公尺以上。山高谷深,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山岭自西而东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怒山、宁静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在北纬25°?29°40′之间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纬29°40′以北向西北展开,北纬25°以南向东南撒开。总地势北高南低,高于5,000公尺的山峰多有雪峰、冰川。位于北纬27°10′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公尺,为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安宁河等许多大河都沿深大

断裂发育。(3)昆仑山: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 公里,西窄东宽总面昆仑山和帕米尔地图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4)巴颜喀拉山:昆仑山脉东延部分。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巴颜喀拉(喇)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属褶皱山,西北一东南走向。西拉可可西里山,东接松潘高原和邛崃山。全长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藏名勒那冬则)海拔5267米,雅拉达泽山海拔5202(一说5442)米。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也是黄河源地。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麓有约古宗列盆地。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这里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5)天山: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

中国主要山脉二

中国主要山脉(二) 中国主要山脉(二) 东北: 大兴安岭山脉: 位于中国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中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山系,南北长约1200公里(750哩),宽200~300千米。是其东侧的松辽平原与西侧高大的蒙古高原之间的分界。大兴安岭南起於热河高地(承德平原),北迄黑龙 江。山脉也是其东侧的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诸水及支流的分水岭,山脉南段西坡的水注入蒙古高原。 小兴安岭山脉: 中国黑龙江省山脉。西北接伊勒呼里山,东南到松花江畔,长约500 公里。山文方向近似西北,山势低缓,海拔600~1,000 公尺。分水岭两侧不对称,西南坡缓长,东北坡陡短。东南段主要出露花岗岩和变质岩,为长期隆起剥蚀区。西北段广泛分布第三纪陆相沉积 小兴安岭西与大兴安岭对峙,又称“东兴安岭” ,亦名“布伦山” 。纵贯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是东北地区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山地,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西北部以黑河至孙吴至德都一线与大兴安岭为界;南部以德都至铁力至巴彦一线与松辽平原分界。 长白山山脉: 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北起三江平原南侧,南延至辽东半岛与千山相接,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等平行的断块山地。山地海拔多在800~1,500 公尺,以中段长白山最高,向南、北逐渐降低。狭义的长白山指吉林省东部与北韩交界的山地,为东北山地最高部分。中国境内的白头峰海拔2,691 公尺,由粗面岩组成,夏季白岩裸露,冬季白雪皑皑,终年常白,系多次火山喷发而成。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 千山山脉: 位于辽东半岛,东北接长白山,西南至大连市的老铁山,大致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片麻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组成。因长期受外力作用的侵蚀,大部分地区已成为波状丘陵地。主峰绵羊顶子山,海拔1046 米。鞍山市东南23 公里处有千华山,为千山和华表山的合称,海拔898 米。这里的花岗岩节理特别丰富,给流水切割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

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

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国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世界上着名的山脉主要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较大的山脉有210多条。这些山脉、山地常常是一些江河的源地或分水岭,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形成中国高原、盆地、平原地形轮廓的骨架。《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中国的山脉,从山脉的排列和走向,可归纳为五个大的体系: 1、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以及南岭山系; 2、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等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以及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山脉。 1. 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以及南岭山系; 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最北一列是天山一阴山一燕山山系,是中国北方最长的东西走向的山系,主要分布在北纬40°–43°之间。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天山,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界线、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界线、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是南疆与北疆界线。 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于东经106°~116°。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界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是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是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界线、是北方少数民族与南方汉民族界线。 广义燕山系指坝上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白河谷地以东,山海关以西的山地。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在军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山系,构成中部地区最长的东西走向山系,多分布在北纬°一35°之间。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昆仑山,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界线、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是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界线。 广义上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中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是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是中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是中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是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是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是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大别山脉连绵千余公里,是中国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山南麓的水流入长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因此大别山南北的气候环境截然不同,植物也差异也很大。

中国山脉和城市对照分布图

秦岭淮河一线也很重要。 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和内蒙的界山。 燕山、军都山是北京和河北的界山。 太行山是河北、河南与山西的界山。 伏牛山、桐柏山是河南和湖北的界山。 大别山是河南和安徽的界山。 壶瓶山是湖北湖南的界山。 幕阜山是湖北和江西的界山。 巫山是湖北和重庆的界山。 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界山。 雁荡山是浙江和福建的界山。 南岭是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界山。 秦岭是陕西和湖北、重庆、四川的界山。 贺兰山是宁夏和内蒙的界山。 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的界山。 阿尔金山是新疆和青海的界山。 昆仑山是新疆和西藏的界山。 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 怒山是云南和西藏的界山。 南岭广东和湖南的分界线 一月平均气温8°C等温线 秦岭南方北方分界线水田和旱地分界线一月0°C等温线800等降水量分界线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分界线 水稻种植和小麦种植分界线 大兴安岭松辽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4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分界线西北和东北分界线 种植业和放牧业分界线 雪峰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

天山山脉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和北边是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南亚平原分界线 东亚和南亚分界线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分界线 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分界线 太行山山脉山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分界线第二、三阶级分界线 山西和河北分界线 中国地理重要分界线 1(1)黄土高原: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 (2)内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 (3)云贵高原: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 (4)青藏高原: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2(1)200mm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2)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坡-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达喜马拉雅山东部 (3)800mm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1)内流区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2)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喜马拉雅山 (3)农耕区畜牧区分界线: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4)小麦水稻种植分界线:秦岭一淮河 4(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巴彦克拉山-横断山(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1)棉花种植最北界:南疆 (2)甘蔗种植最北界:四川盆地 秦岭——淮河一线,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

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4、郦道元(446 或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 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 条,1 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5、孙思邈(581-682 年享年101 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他刻苦好学,坚持行医,为民间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70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后来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书成第二年便离开了

中国古代科学家

。 。 , 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祖冲之,沈括,刘徽,李时珍 当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童第周,茅以升,袁隆平,张青莲,李四光,郑阵铎,李方训 外国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爱迪生,普郎克,麦克斯韦,居里夫人,孟德尔,富兰克林,诺 贝尔,开普勒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 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 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 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 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将小行星 1802 命名为 “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 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 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 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 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 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 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 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 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 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 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 3.1415926 到 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 22/7 和密率 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他编制的《大明历》 第一次将“岁差”引进 历法。提出在 391 年中设置 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 365.日,误差只有 50 秒左 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 1888 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祖冲之亦曾造指南车、欹器、千里船、水碓磨等机械,经过试验都有成效。 4、郦道元(446 或 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 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 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 437 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 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 1252 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 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原 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 137 条,1 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 1252 条,共 30 多万字,比原著增加 20 倍。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 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5、孙思邈(581-682 年享年 101 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他刻 苦好学,坚持行医,为民间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 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 70 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 方》。后来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 书成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他的医学著作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人认为“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于他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 6、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 1

中国重要山脉经纬度及特征

中国重要山脉经纬度及特征 大兴安岭118°-123°E;43.4°-52.6°′N 南北长约1220公里,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牧区分界线。大兴安岭是嫩江发源地,也是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支流的分水岭。 长白山脉123°40'~131°E 41°~44°30'N。是辽、吉、黑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狭义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长白山最高部分,又称白头山,是中、朝两国界山。白头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发源地,中朝两国的界湖。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历史有过数次喷发。长白山景色秀丽,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与五岳齐名。 天山山脉42.5°-43°N 是准噶尔盆地(中温带)与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分界线。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边缘地区的绿洲上能种粮、棉和瓜果。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这里的草场也很优良,畜牧业发达。有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太行山36-40°N,112-115°E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东北-西南走向,山脊海拔1,500~2,000米。位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 贺兰山38.8°N ,106°E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南北走向。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海拔2000~3000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 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宁夏平原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山36-39°N,95°-103°E。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河西走廊西南侧。聚宝盆柴塔木盆地东北侧。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秦岭(34°N,100-112°E) 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岭北部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南部的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 巫山30~32°N,110°E。东北-西南走向。西面为重庆,东面为湖北。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长江经过这里时横切巫山,形成了长江三峡。 大别山30°10′~32°30′N,112°40′~117°10′E。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位于豫、鄂、皖3省边境。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 冈底斯山脉29°-32°N 79°-88°E 西北-东南走向,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海拔约6000米。佛教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南侧即藏南地区。 横断山脉22°~32°N,97°~103°E 四川、云南西部和西藏东部系列南北走向山脉的总称。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分界线。山高谷深,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米以上。为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27°10′N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 横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各种矿藏多达百种以上;在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一带富含钒钛磁铁矿,攀枝花是中国铁矿储量很大的地区,钒钛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横断山脉是中国主要水能资源分布区。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近1亿千瓦。森林资源富饶而广布,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树种极其丰富。

新整理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第1篇: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一): 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二): 中国科学家钱人元的故事 钱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汤家桥。江苏常熟人 1931年,在苏州中学化工科学习。1935年,化工科毕业,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1939年,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员。1943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做研究生并任研究助教。1947年,到依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1948年,回国,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级讲席。1949年,到浙江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起,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兼高分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任所长。1985年,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高分子部聚合物表征和性能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为太平洋高分子协会理事。 钱人元研究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