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黄淮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因此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一个新课题。

现将其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AbstractPostpartum depression is to point to in puerperal depression, is a kind of non psychotic depression syndrome, usually occurs for just a few days or weeks after childbirth, not on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some still can endanger the baby, family and society. How to provide the best care for the patien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modern nursing. Now the mental state analy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perie nee reports as follows.Key wor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ostpartum depressi on Psychological care.、八、一1、前言 (4)2、产后抑郁症病因 (4)3、临床表现 (8)4、护理 (9)5、小结及结束语 (11)6、参考文献 (12)、尸■、■前言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产后抑郁症原因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原因护理措施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 产后抑郁症是裙钗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心理和心理因素酿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惭愧、恐惊等,极少量严峻的会有希望断绝、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尽的想法和行动。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1年内。

它不仅影响产妇及乳儿康健,并且影响到婚姻、家子和社会。

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7%。

现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临床体现、发病原因和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临床体现;发病原因;护理措施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体现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体现与一般抑郁症不异,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况,持续时间较长。

其首要体现为:(1)常感到心情压制、懊丧、情感冷淡;⑵自我评价较低,安于近况、自责、自罪,或对于身旁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⑶创造性思维受损;(4)对于糊口时常缺少决议信念,感觉糊口无意义,体现为厌食、深度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希望断绝,出现自尽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况。

2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心理、心理、社会等三大因素密切相关。

2.1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内排泄因素的影响。

在怀胎分娩过程当中,体内内排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速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其次是遗传因素。

有神经器官病亲族史,特别是有亲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2.2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怀胎期因素。

研究表白,孕期的负性糊口事务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有可能性越大:负性糊口事务包孕掉业、害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

其次是畏惧妈妈脚色。

大多数产妇都是熬头次做妈妈,对于妈妈脚色缺少认同,对于本身的妈妈脚色孕育发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降服做妈妈的压力。

2.3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分娩结局的影响。

孕妇对于不同的分娩体式格局存在不同的担忧,剖宫产和天然分娩相比力,剖宫产对于心理影响较大。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理 基 础 上 给予 心 理 干预 护理 。 1 心理 干预 . 2 心 理护 理 干 预 的措 施 包 括 : 1 ( )护 理 人 员
但与常规护理前后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症状 ( 量表评分 ) 比较 ( ± ) 分 s
每天耐 心与患者交谈 ,并针对每位 患者的特点制定不 同的 干预方案 , 及时对其进行开导 ,可以通过播放轻松的音乐 、
究 安徽卫生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1, ) 0 3 . 2 0( :3 ̄ 1 0 3
参考文献
1刘 华 , 锋 , 赵 朱会 耕, 曹同 瓦 高血 糖 危重 病病 人 的肠 内营 养应
用. 肠外与肠 内营养, 0 ,06 :3 8 2 41 () 3 . 0
4任 责兵 ,王继 亮 ,王 国斌 . 病患者 胃癌根治 术后 不 同营养 糖尿 制剂与血糖及并发症的关 系. 中华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1 ,1 00 7
21 两组 患者抑郁 症状 比较 .
实 验组经 过干预 治疗 8周
后 ,量表评分 中有 9个 因子较前有好转 ,干预前后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仅躯体功能 1 项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后抑郁症状 ( 量表评 分 ) 有所好转 , 也
郁患者 4 8例 ,年龄 2 ~ 5岁 ,平 均 ( 8 43 2. . 8±25)岁 。根 据 自愿原则分为心理干预组 ( 实验组 )和对照组 。实验组 2 0例 ,对照组 2 ,对 照组 常规护 理 ,实验组在 常规 护 8例
2 两组患者生 活质量 ( . 2 量表评分 )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
过 8周的护理干预 ,躯体功能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另 3项评分均有所上升 ,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较前好转 ,而

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适 应 。而产 后通 常 被认 为是 一 种 充 满 压力 并 处 于
包 括激 素水 平 因素 和 产科 因素 。孕 妇 经 过 停
经、 妊娠 、 分娩等重大变化 , 体内激素水平起伏变
化较大, 内分 泌 的改 变 是 产 后 抑 郁 症 的 生 物 学 基
情感脆弱阶段的母性适应期 , 甚至是危机期 , 对产 后适应障碍的妇女可出现抑郁症状 , 称为产后抑郁
伤后 和术后 1 d为脑 水肿 高峰期 , 者 的颅 ~4 患
内压有 不 同程 度 的升高。术 后应床 头抬 高 3。 0。 有颅 内高压者 , 配合医生腰穿放出脑脊液缓解颅高 压 或者持 续 腰 池 外 引 流 , 穿 术 后 指 导 患 者 平 卧 腰
4 h 脑 室 外 引流 术 后 注 意 保 持 引 流 管 通 畅 , ~6 , 观 察 引流 液量 、 状 、 色 。 性 颜
( 稿 日期 ; 0 10 — 8 收 2 1-60 )
产妇产后抑郁 的原 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潘青 叶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 的发生率及其相关 因素 , 为早 期护理 干预提供依 据 。方法 采用汉密 尔顿抑郁 量表 及 自
行设计 的心理社会 因素 问卷调查表对 7 例有不 同抑郁症 的产妇 产后 6周 的抑郁 状况进 行测评分 析 。结果 产后轻 度抑 5
郁 占 6. , 占 2.% , 占 1. 。产妇 的分娩方式 、 13 中度 8O 重度 07 夫妻关 系、 婴儿性别 、 家庭支持 、 性格 、 产妇 婴儿存活及健康 状况 不同对产 后抑 郁的影 响有显 著性差异 , 而产后护理、 居住条 件 、 睡眠状 况 、 收入 、 产后 家庭 喂养方 式不 同对产后抑 郁 的
当予 以 回升 。 J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倦、睡眠障碍等症状。

它对女性自身和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产后抑郁症与女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在分娩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对女性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易导致情绪波动和出现抑郁症状。

2. 心理因素分娩过程是女性身心俱疲的阶段,可能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而当女性自己对产后护理、育儿经验等方面缺乏信心时,往往会加重她们的焦虑情绪,进而引发产后抑郁症。

3.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是女性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无法获得及时帮助和理解,容易导致女性情绪持续低落。

此外,经济压力、亲子关系等社会因素也可能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二、护理研究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摆脱病症,重建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方法:1. 宣教通过向孕产妇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她们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同时,能够教导她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增强她们的抵抗力。

2. 心理支持积极的心理支持是重要的护理手段。

护士或医生应当与产后抑郁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倾听她们的内心呼唤,并为她们提供及时的心理安慰和支持。

3. 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性至关重要。

护士可以通过引导她们参加产后康复活动、加入支持小组等方式,帮助她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情感宣泄。

4. 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护士应当熟悉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及时的药物管理和指导。

5. 定期随访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跟进。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21?01~2021?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 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见表2。

表2 文化程度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3 不同职业与抑郁焦虑的关系农民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低,其次是工人,而干部最高χ2=10.47,8.66,P均<0.05。

见表3。

表3 职业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4 年龄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不同年龄产妇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高龄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较高,非高龄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较低χ2=10.54,8.23,P均<0.05。

产后抑郁症及其护理

产后抑郁症及其护理

产后抑郁症及其护理产后抑郁症又名产后忧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

常见于坐月子期间,主要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产后抑郁素来不被人重视,即便是产妇的丈夫也因医学信息缺乏而认为是妻子过于矫情,正因如此,产妇在孤立无援中越发绝望,进而产生伤人及自伤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近年因产后抑郁而自杀的新闻频频见诸于报端,更说明了产后抑郁作为常见产褥期精神疾病,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帮助产妇走出抑郁困扰。

那么产后抑郁究竟有哪些表现?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可采取的有效护理手段有哪些,本文即在此一一阐述。

1.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妊娠分娩对于大部分的女性而言,为其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同时也忍受着孕反、水肿、腰背疼痛、睡眠不佳、尿频等种种不适。

在经历分娩阵痛后,还未来得及体会新生命到来的幸福感,便又被照顾新生儿的琐碎、劳累所折磨,若此时家人不能给予产妇及新生儿良好的照护,则其情绪崩溃的现象较为普遍。

任其发展,或可至产后抑郁,表现为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部分有睡眠障碍、自我评价降低、食欲不振,有些症状比较严重的产妇有绝望,对万事都不再有兴趣,并且还会做出伤害孩子或自杀等极端想法或行为,后果极为严重。

产后抑郁症诱因(一)心理因素其一,对于母亲身份的畏惧,尤其是初产妇,还不能完全适应身份的转换,无法从心理上客服做母亲的压力,而部分产妇存在攀比心理,因盲目攀比而造成心理失衡,因嫉妒别人而致自身陷入焦虑与紧张状态;其二,来自职场或是部分医护人员行为影响,社会压力的增大使得女性也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以至于其在产后因担心工作情况而焦虑、抑郁,加重产后抑郁;或部分医护人员因不恰当的言行对产妇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心理不适,部分较为敏感的产妇或者会因此牢记许久,甚至诱发产后抑郁。

1.生理因素除心理因素外,生理因素对于产后抑郁也有着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
2011-12-16T10:56:48.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2期供稿 作者: 佟建华
[导读]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患。

佟建华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 068450)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169-02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产后42天妇女2800例进行产后抑郁症问卷调查,对其中例患者使
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住院产妇
1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800)接受常规孕产期保健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早
期心理患者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结果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60,生理因素、心理压力、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
早期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
2.45%,对照组发病率14.49%,两组比较x2=91.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抑郁症发病
率高,应受到重视。早期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产妇
产后抑郁症 原因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对婴儿的情感、智力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据报道产
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在
3.5%~37.3%不等,成为产科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采取了早期干预
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市医院分娩后的产妇2800例进行访视和调查,经详细询问,排除既往有个人精神病史或智力低下的孕产

16例,纳入研究对象的5000例中,初产妇4802例,经产妇198例,年龄19~40岁有680例患有产后抑郁症(发病率13.6%)。


对2008年1月至20010年2月住我院分娩产妇19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80例,两组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其中年龄、孕
期、文化程度等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根据住院后产妇的病史和分娩记录(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智力水平低下者),由经过问卷调查培训的产科护士进行产后访视和问卷调
查,对选择的对象,首先陈述访视和调查的目的,征得同意后,产妇自答问卷,了解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并进行统计。
2.2
干预方法

我们对纳入研究的1600例住院产妇均予常规孕产期保健与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认知疗法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⑴营造一种家庭
化的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消除产妇的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⑵深入了解产妇的心理,应用认知矫正技术,直
接提问或启发性提问,引出自动性思想,如与丈夫的关系,对分娩、哺乳、育儿、内心真实感受,对分娩以后的负性情绪如挫败、抱怨等
进行评价、识别和评论,确定其认知存在的问题。⑶针对问题,矫正不良信念,鼓励其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监察,指导她用合理的
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正确对待现实,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从而接纳孩子,接纳自己。⑷加强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争取家
庭的配合,尤其对新生儿有性别期盼的家庭要给予疏导、解释,避免家庭、社会因素给产妇增加外源性的压力,尽量满足孕产妇的生理和
心理要求。
2.3
评价方法与标准 由经过问卷调查培训的产科护士用抑郁量表(SDS)于产妇出院前测评,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
分四级评分,最高分为
80分;SDS>51分者,再由本院精神科医师协助产科护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复评,HAMD包括24
项,每项采用
0~4分5级评分,其中第4、5、6、12、13、14、17、18、21项采用0~2分3级评分,HAMD总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
轻度抑郁,
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表1 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调查结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3
结果
3.1
原因分析 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较复杂,大致可分为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四大因素,见表1。
3.1.1
生理因素 妊娠、分娩后内分泌系统改变。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增长于10倍,分娩后的3~5天内其水
平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妇的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3.1.2
心理因素 产妇在分娩后心理退化,情感微弱,担心太多的母亲责任,以及由新生儿诞生而产生爱的被剥夺感,加上对孩子性别
期盼过度。另外,产妇在产前过度焦虑和恐惧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
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较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3.1.3
家庭因素 产妇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另外参与护
理新生儿使产妇疲劳可加重压抑。
3.1.4
社会文化因素 产妇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经济状况,对事物的认知及文化程度等。如低龄、单亲、低社会地位、低学
历、低收入、新移民等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
3.2
两组产妇发生抑郁症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情况比较 例(%)

注 :X2=91.64,P<0.01
4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患。不仅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严重者还可危及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与安全。其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发病率较高,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给予防治和护理。本组结果显示:干预组产
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说明早期干预认知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
响情绪和行为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来改变其不良认知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产妇的认知护理可帮助孕产妇针对其抑郁的原因实施自我控
制、自我监察、自我分析、自我强化等方法,改变对自我环境及未来的错识和否定认知,控制一切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正确发挥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增强产妇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使孕产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来照护新生儿,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考 文 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3.
[2]
刘新生.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当代护士,2008, (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