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疾病患儿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

变应性疾病患儿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

变应性疾病是一类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其中皮肤点刺试验被广泛用于过敏原筛查和确诊过敏性疾病。然而,有些患儿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阳性,但实际上并未出现过敏反应。本文将探讨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皮肤点刺试验简介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是一种常用的变应原筛查和诊断方法,可用于检测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该试验通过将不同的变应原涂于患者皮肤上,然后进行刺激,观察刺激后皮肤的反应情况,包括红肿、瘙痒、结疤等。如果出现以上反应,说明该患者对该变应原具有过敏反应。

SPT 的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是一种常规的过敏反应检测方法。不同变应原的刺激物以及针头的种类、长度等都会影响试验结果。正常情况下,SPT 反应是可靠的,但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误报,即实际没有过敏反应,但结果呈阳性。

影响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因素

1.药物干扰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如抗组胺药(如西

替利嗪、苯海拉明等),皮质类固醇等。这些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遮盖过敏反应,或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因子来降低皮肤刺激试验的结果,使结果呈现假阳性。

2.皮肤刺激 SPT 本身就是对皮肤进行的一种刺激,而若是在皮肤敏感

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例如皮肤瘙痒、病变等情况都会使SPT 结果产生误差。

3.试验前饮食、锻炼等影响试验前饮食和锻炼等因素都可能影响SPT

的结果。例如,在进行SPT前吃辣椒、食物过敏原等会使测试结果偏高,而剧烈运动会使测试结果偏低。

4.试验操作不当 SPT 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如针头不够尖

锐、未进行正确的皮肤标记、不同皮肤的刺激强度不一致等等。

如何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1.诊断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稳定的病史、如哮喘、荨麻疹等变应性疾

病。

2.在进行SPT前停用对SPT结果会产生影响的药物。

3.SPT操作要规范化,确保操作正确性,比如针头尖锐度要够,皮肤标

记要准确等等。

4.行SPT前一定要清洁皮肤,避免SPT前的饮食和运动等影响SPT的

结果。

5.若因家长担心误差而需要重复SPT,间隔时间要充分。

综上,皮肤点刺试验作为一种常规的变应原筛查和诊断方法,对过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帮助。但要想得到可靠的SPT结果,就需要特别注意操作规范化的问题,以及获得高质量且可靠的医疗技术支持。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及护理干预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及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查找过敏原并有效回避。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2312例年龄2个月~14岁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过敏性症状的患者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检测2312例患儿,其中只有356例呈阴性反应,阳性率高达84%;其中粉尘螨阳性1641例,阳性率达71%;蟑螂阳性809例,阳性率达35%;真菌阳性210例,阳性率达9%。本组无一例发生全身反应,大部分患儿在点刺局部有瘙痒感。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因其结果可靠,临床相关性好,安全性高,痛苦小,患儿易于接受,是国际变态反应学会推荐的首选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标签: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干预 过敏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应答中Th1/Th2的比例失衡和其他一些因素综合引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的普及,地毯的使用)、环境因素的改变以及城市化步伐加快,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世界变态反应疾病预防机构曾对30多个国家过敏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国家的居民中,约有1/3的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疾病,而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过敏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1]。过敏性疾病若不进行有效治疗,其病情往往会加重,甚至可引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多种疾病,明确过敏原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nk test,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符合率达80%~90%,与临床相关性较好,已成为变态反应诊断的基础[2]。现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呼吸变态反应专科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的2312例年龄2个月~14岁儿童的SPT结果及操作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呼吸变态反应专科门诊实施SPT2312例,其中男1409例,占61%;女903例,占39%。年龄2个月~14岁,平均(4.2±1.5)岁,平均病程为(3.0±1.3)个月。纳入对象:(1)具有疑似过敏性疾病的严重症状,且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患儿。(2)要持续服用预防性药物的患儿。(3)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过程需复查的患儿。 1.2 方法 1.2.1 点刺工具采用一次性不锈钢点刺针。 1.2.2 试剂变应原点刺液由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3)粉尘螨;(4)玉米花粉;(5)猫毛;

皮肤点刺试验160例临床分析

皮肤点刺试验160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AR)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标准化皮肤点刺液对成人组和儿童组共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霉菌、杂草、树I、动物毛、蟑螂,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阳性者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是(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IgE介导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的变应原有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等,现将我科160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临床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我科门诊160例SPT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成人组71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28.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 2.1年,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29例;儿童组89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0.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 3.2年。所有疾病均按中华医学会2004兰州标准诊断,并排除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患者和在SPT前停用抗变态反应药物。

1.2变应原皮试及判定采用标准变应原皮肤点刺液,共30种:树I/花期早、树Ⅱ、禾本科/谷类、杂草、霉菌I、霉菌II、动物毛I、动物毛II、干草尘埃、螨I/粉尘螨、螨II/屋尘螨、云山属、悬铃木属、柳、蒲公英、肉I、肉II、苹果、花生、桃子、香蕉、橙子、牛奶、鸡蛋、鲤鱼、小虾、番茄、欧芹、胶乳、蟑螂等。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磷酸组胺液为阳性对照。全部患者均采用前臂掌面皮肤点刺,同时备好过敏急救设备。点刺后15-20min判定结果,其标准按变应原风团直径/组胺风团直径之比(AHWR)表示,分5个等级:0为阴性,AHWR0.5为(+),0.5≤AHWR1为(++),1≤AHWR2为(+++),2≤AHWR为(++++)。(++)及以上为阳性。 2结果 160例患者各种变应原的分布见表1。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霉菌、杂草,树I、动物毛、蟑螂,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阳性者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表1 3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传统上分类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ARIA根据病程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其分为轻度/中重度,间歇性/持续性,并据此提出阶梯治疗方案。检测变应原是治疗前的基础性前提。Lewis和Grant

变应性疾病患儿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

变应性疾病患儿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 变应性疾病是一类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其中皮肤点刺试验被广泛用于过敏原筛查和确诊过敏性疾病。然而,有些患儿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阳性,但实际上并未出现过敏反应。本文将探讨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皮肤点刺试验简介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是一种常用的变应原筛查和诊断方法,可用于检测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该试验通过将不同的变应原涂于患者皮肤上,然后进行刺激,观察刺激后皮肤的反应情况,包括红肿、瘙痒、结疤等。如果出现以上反应,说明该患者对该变应原具有过敏反应。 SPT 的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是一种常规的过敏反应检测方法。不同变应原的刺激物以及针头的种类、长度等都会影响试验结果。正常情况下,SPT 反应是可靠的,但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误报,即实际没有过敏反应,但结果呈阳性。 影响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因素 1.药物干扰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如抗组胺药(如西 替利嗪、苯海拉明等),皮质类固醇等。这些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遮盖过敏反应,或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因子来降低皮肤刺激试验的结果,使结果呈现假阳性。 2.皮肤刺激 SPT 本身就是对皮肤进行的一种刺激,而若是在皮肤敏感 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例如皮肤瘙痒、病变等情况都会使SPT 结果产生误差。 3.试验前饮食、锻炼等影响试验前饮食和锻炼等因素都可能影响SPT 的结果。例如,在进行SPT前吃辣椒、食物过敏原等会使测试结果偏高,而剧烈运动会使测试结果偏低。 4.试验操作不当 SPT 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如针头不够尖 锐、未进行正确的皮肤标记、不同皮肤的刺激强度不一致等等。 如何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1.诊断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稳定的病史、如哮喘、荨麻疹等变应性疾 病。 2.在进行SPT前停用对SPT结果会产生影响的药物。

皮肤点刺试验的基本原理;

皮肤点刺试验的基本原理; 原理是当有某种变应原进入皮肤时,对某些物质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患者,立即特异性地引起皮肤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是一种有效测定过敏性皮肤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变应原敏感)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 点刺工具采用一次性点刺针。 试剂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液);(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液);(3)屋尘螨;(4)粉尘螨;(5)羽毛;花;(7)海蟹;海鱼;(9)胶乳;(10)香烟;(11)黄鳝;(12)牛奶。等 操作步骤(1)选择左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2)用记号笔在左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5cm,以防止反应红晕融合;消毒皮肤。(3)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1小滴(比针尖大即可)。(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1秒后提起弃去,5分钟后将全部液滴擦去,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变应原及组胺(阳性对照液)所致风团面积比而定其反应级别,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比值为组胺风团(阳性对照)1/4以上者为(+),等于或大于阳性对照范围的1/2为(++),与阳性对照相等的为(+++),大于阳性对照范围2倍者为(++++)。(同意)变应原皮肤点刺法测定过敏原!!!同意皮肤点刺试验诊断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比较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皮肤点剌试验现为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其优点为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患者无痛楚,就如被蚊叮一样,而且患者及医生都可以立刻知道检验结果。 皮试前需停用抗过敏药(例如,扑尔敏,西替利嗪,开瑞坦等)3 天,长期应用。抗过敏药者至少需停药1 周以上;另外,还需停用有抗过敏作用的或含有抗过敏成分的药物(如美普清、非那根、急支糖浆等)和某些感冒类药(如速效感冒胶囊、臣功再欣等)。 2. 如果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例如急性哮喘发作,急性荨麻疹等不适宜作皮肤试验。 3. 患有银屑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不能做皮试。 4. 有晕针史的患者不宜做皮试,可考虑进行抽血检测 IgE 。 5. 皮肤试验 18 分钟看结果,做完皮试后请在皮试室外等候,不得走远以免发生意外。 1.适应证主要用于测试速发型变态反应,适应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药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河南省儿童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河南省儿童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物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构成特点,为儿童食物过 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到我科住 院的432 例0~12岁河南省内疑似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432例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中,有98例为阴性,334例为阳性,食物过敏原 试验总阳性率为77.3%,食物过敏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牛奶49.4%,鸡蛋48.5%,带鱼 24.3%,海虾 18.0%,鲫鱼 13.7%,牛肉15.0%,花生12.9%,羊肉 11.4%,小麦9.9%,番茄8.7%,菠萝8.7%,大豆7.2%,桃子6.9%,芒果5.0%。结论河南 省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最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带鱼、 海虾、鲫鱼、牛肉、花生、羊肉等,早期发现并回避这些过敏原,可预防和减少 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nan food allergens in children allergic disease,for the children's foo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Methods in May 2014 to May 2015 to my hospital 432 cases of suspected 0 ~ 12 years old in henan province food allergen skin prick test of children allergic disease,application of saline and histamine liquid for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is performed.Results in 432 cases of allergen skin prick test,98 cases were negative,334 were positive,the food allergen test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77.3%,food allergy positive rate from high to low in turn for milk 49.4%,egg 48.5%,24.3%,18.0% shrimp,crucian carp,13.7% 15.0% of beef,peanut 12.9%,lamb 11.4%,wheat 9.9%,8.7% tomato,pineapple 8.7%,soybeans 7.2%,6.9% peach,mango,5.0%.Conclusion in henan province food allergic diseases skin-prick tests of the main food allergen for milk,eggs,ribbon fish,shrimp,crucian carp,beef,peanut,lamb,etc.,early detection and avoid these allergens,can prevent and reduce children's food allergic disease. [key words] children;Allergens.Skin prick test 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欧州和美国的资料,9岁以下儿童食物过 敏发生率为7%~8%,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1岁以内婴儿牛奶过敏 发生率为2.0%~7.5%。国内报道2岁内儿童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为3.5%~5.2%,1岁内为6.1%,提示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易感年龄,4~6个月为高发年龄段[1]。皮肤点刺试验属体内特异性 过敏原诊断方法,因其安全、操作简单且诊断特异、敏感、准确度高,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 泛应用[2]。我科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对432例婴幼儿进行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 检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5 月—2015年5 月来我科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的 432 例疑似过敏性疾病的 患儿(非抽样),其中男279例,女153 例,年龄2 个月~ 12 岁,入选病例:在我科诊断 为过敏性皮炎、湿疹、腹泻、便血、食物过敏等患儿。排除标准:患儿1 周内服用糖皮质激素,2 周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肤有严重湿疹、破损、划痕征阳性者;有严重过敏史者(如过 敏性休克)。 1.2方法 1.2.1试剂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变应原皮肤点刺液,阴性对照剂为生理盐水,阳

浅析耳鼻喉科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要点

浅析耳鼻喉科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要点 摘要: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分析过敏性耳鼻喉科患者的变应原,为治疗与护理患者提供扎实的根据。选取耳鼻喉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过敏性患者360例,从年龄、阳性率等展开皮肤点刺试验分析。结果显示,360例变应性患者对粉尘螨、屋尘螨和热带螨、狗毛屑、猫毛屑、花粉过敏与其年龄有关;其中引起过敏的变应原物质主要还是粉尘螨和屋尘螨。只有找出致敏原因,才可降低发病概率,这是耳鼻喉科过敏性治疗与护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过敏原;皮肤点刺;护理要点 近些年,耳鼻喉科过敏是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为10%-20%可知,其发病概率已达到高水平范围,已深深影响患者生活品质与健康1。分析变应原的有关特征,查找出变应原并不要再次触碰,是耳鼻喉科过敏治疗与预防的重要途径耳鼻喉科。随着我国已将皮肤点刺试验当作是临床检验变应原的基础性实验,提供给临床预防、治疗以及护理此病给予有利根据2,所以结合本地的主要变应原进行防治更凸显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室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过敏患者360例,其中男女数目分别为241例、119例,且年龄范围处在5岁~72岁之内,其均值为35岁。这些患者诊断都是满足耳鼻喉科过敏的诊断要求。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 选用丹麦爱尔开(ALK)-阿贝优公司标准化变应原(安脱达)点刺试液。 1.2.2方法 对进行点刺15~20分钟过后,仔细察看患者组胺的皮肤所产生现象,并密切判定风团块规模。 1.2.3诊断要求 (1)如变应原风团反应和阴性对照相同为(一);(2)变应原风团反应=标准组胺风团反应范围的1/4为(+);(3)变应原风团反应=标准组胺风团反应范围的1/2为(++);(4)变应原风团反应=标准组胺风团反应范围为(+++);(5)变应原风团反应=标准组胺风团反应范围的2倍为(++++)。 1.3统计学方式 利用SPSS16.0统计应用程序展开加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过敏性耳鼻喉科患者变应原阳性率与年龄分析 变应性患者对尘螨(粉尘螨、屋尘螨和热带螨)、狗毛屑、猫毛屑、花粉过敏与其年龄有关(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阳性率逐渐下降,以5~14岁儿童的阳性率最高,35岁以上患者阳性率最低;对热带螨、狗毛屑和猫毛屑等过敏则以14~35岁青春期组阳性率最高;对柳树花粉、油菜花粉、夏秋花粉、菠菜花粉、大籽蒿花粉、豚草花粉则以青年组较高,低龄与大于35 岁的组较低(见表1)。

2020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完整版) 据WHO统计,35%的人群有过敏性疾病,其中儿童占80%左右。 WHO已经把过敏性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疾病。皮肤点刺试验(SPT )被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中,但我国尚无统一的皮肤点刺试验操作和评估标准。为推动我国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的规范化,提高护士操作的准确性,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护理联盟小儿呼吸(哮喘)学组组织,在全国选取具有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护理及皮肤点刺试验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编写《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实践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 适用范圉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0〜18岁人群,婴幼儿以食入性变应原过敏较为常见,但吸入性变应原过敏在婴幼儿早期也较常见,因此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也可以应用于婴幼儿。适用科室为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童保健科等。适应证 怀疑儿童对某种或几种变应原过敏,即可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变应性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丘疹性尊麻疹等。

禁忌证 「皮肤存在皮疹或皮肤划痕症阳性;2•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未得到控制;3•既往曾因暴露于所检测的变应原中而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4.因潜在疾病、心理原因等不能配合或不耐受者;5•试验前曾服用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且停药时间较短者,常见药物对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影响见表1 表1 药物对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影响 Table 1 Schedule of inhibitory effects of drug treatment oil SPT 治疗药物影响程度持续吋间口服Hl抗组胺药++++2〜7 d 鼻吸Hl抗组胺药—— 112抗组胺药()〜+— 丙咪嗪++++21 d 吩唾嗪类+~ + +10 d 全身(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0— 全身(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 吸入糖皮质激素0— 皮肤应用椭皮质激素十— 多巴胺+— 可乐定++— 孟鲁司特0— 特异性免疫治疗0—1■■F— 紫外线治疗+++4周 操作步g 由于不同年龄儿童的皮肤面积不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在单侧或双侧前臂进行。 仁操作前(1)用物准备:①过敏反应抢救用物(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②常规用物:75%乙醇溶液、生理盐水、棉签、点刺液、点刺针、划痕

2022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临床表现及诊断解读

2022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一一临床表现及诊断解 读(全文) 特应性疾病倾向于以一种称为“特应性进程atopic dermatitis)”的过程逐渐发生,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通常首先表现为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和/或食物过敏,随后发生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或哮喘。AD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通常于婴儿期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异常及免疫异常等,其中环境因素包括食物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等。食物过敏是由食物变应原引起的机体异常或过度的免疫反应,可累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及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可非常轻微,亦可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AD 相关食物过敏临床表现多样,其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目前临床工作中,存在诊断不规范及过度诊断等问题。 《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反复讨论修改而成。该共识是国内学者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管理进行的首次系统阐释,了解这一共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疾病。对该共识的解读分两部分进行,该部分主要针对临床表现及诊断部分进行解读。 1、儿童AD与食物过敏的关系

共识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食物过敏的患病率显著增高,同时AD 患儿伴发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也较高,说明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二者是因果关系,还是共病关系,目前观点不一。二者的相关性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1)与健康儿童相比,中重度AD患儿发生多种食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升高的风险增加;(2)若6 月龄时发现多种食物变应原SPT阳性或sIgE升高,则7岁以内AD的患病风险增加;(3)存在多种食物变应原SPT阳性或sIgE升高,或既往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AD患儿,其疾病严重程度更重,病情常迁延反复。 AD与食物过敏存在相关性,但不能将这种相关性“放大”,片面认为AD就是由于食物过敏这一单一因素导致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患者教育工作不深入,患儿护理人员往往错误地认为食物过敏是AD发病的仅有原因。这往往导致治疗不充分、过度忌食或限制饮食,进而导致患儿营养缺乏。实际上,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异常及免疫异常等多方面。临床工作中,对部分既往有食物过敏表现、经规范化治疗管理仍不能完全缓解的中、重度AD患儿,同时患儿家属亦有食物过敏病史者,需注意筛查患儿是否存在食物过敏,切不可无选择性地对所有AD患儿进行筛查。 2、从机制上理解AD相关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从机制上,食物过敏可大致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和混合型3种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发生机制有助于理解AD相关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2.1IgE介导的速发型食物过敏易累及皮肤,往往表现为非湿疹样皮 疹

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难点及对策

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难点及对策 概述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纯度化的变应原溶液滴于病人前臂皮肤表面,再使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等待15〜20分钟,观察病人的皮肤情况,如果病人对该变应原有过敏反应,就会出现局部的风团、红斑以及瘙痒等症状,由此可以判定该病人对此变应原有过敏反应。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痛苦小、特异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皮肤点刺试验的原理是当某种变应原进入皮肤时,对该物质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病人,立即特异性地引起皮肤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形成水肿、风团。 皮肤点刺试验采用组胺作为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是一种有效测定过敏性疾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变应原敏感)方法。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确定变应原,为临床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适用于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诊断、过敏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判断。 护理难点及对策 难点1皮肤点刺试验操作前的评估

解析:皮肤点刺试验操作前对病人及抢救物资进行评估非常重要。评估决定着病人的安全以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对策: 1.评估病人皮肤点刺试验前有无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有,应在皮肤点刺试验前3天停用抗组胺类药物,前7天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若病人不清楚用药史,可以先用阴性对照剂和阳性对照剂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根据结果评估是否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2.评估病人是否处于空腹状态。食物不影响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为避免晕针虚脱,不建议空腹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3.评估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若在妊娠期应尽量避免做此试验。 4.评估病人有无过敏性休克史及既往是否因严重过敏反应住院治疗,若有则严禁做此试验。 5.评估病人局部皮肤情况,如有无皮炎、破损、瘢痕等。 6.评估抢救物资是否齐全、适用,以及时抢救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人。 难点2操作方法的把控 解析:点刺部位的选择、皮肤点刺时力度的大小以及操作过程中药物之间的距离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准确的试验操作可以保证试验顺利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皮肤点剌试验现为欧洲国家及美国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其优点为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患者无痛楚,就如被蚊叮一样,而且可以立刻知道检验结果。 原理是点刺液含有的变应原,与病人皮肤中致敏肥大细胞的变应原特异性Ig E 发生反应.形成变应原-抗体反应,导致肥大细胞Fcε受体交联,诱导预成介质组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可确认为IgE介导过敏反应病,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是一种有效测定过敏性皮肤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变应原敏感)的方法。 实施方法及步骤 点刺工具采用一次性点刺针。 试剂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液);(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液); (3)屋尘螨;(4)粉尘螨;(5)蟑螂;(6)花生;(7) 羊肉;(8)牛肉; (9)小虾;(9)蟹肉;(10)红辣椒;(11)鸡蛋;(12)牛奶。等 操作步骤 (1)选择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2)用记号笔在前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3cm,以防止反应红晕融合;消毒皮肤。(3)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1小滴(比针尖大即可)。(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仅用食指顶住针尾,向下轻压刺破皮肤。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出血而影响皮肤反应的结果。),1秒后提起弃去,2-3分钟后将全部液滴擦去(檫液时宜向旁边檫,切勿向其它点刺点方向檫,以免过敏原点刺液混合,造成假阳性结果),15-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5)为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必需同时在变应原液滴上方3cm处作一个阴性对照(N)和变应原下方3cm处作一个阳性对照(H)。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一般用组胺,如同时做多种变应原测试,阴性和阳性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王鹰;张程;廖军;孙仁美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2(028)002 【摘要】@@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是对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安全、易操作、价格便宜、可重复性强,与临床疾病相关性好的优点,是目前国际上推行的标准化检测变应原的皮试方法.1,2 本文对我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所做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136例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情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王鹰;张程;廖军;孙仁美 【作者单位】解放军324医院皮肤科,重庆市,400020;解放军324医院皮肤科,重庆市,400020;解放军324医院皮肤科,重庆市,400020;解放军324医院皮肤科,重庆市,4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冯文莉;杨静;张荣丽;王丽 2.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临床应用 [J], 鄢勤文

3.福建泉州地区2137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J], 郑婉玉;魏玉意;陈少杰 4.应用协和变应原制剂行皮肤点刺试验诊断过敏性疾病的Meta分析 [J], 刘娟;李俊达;尹佳 5.5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J], 贺雪文;吴芝英;侯爱华;陈娅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知识之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skintest)简称皮试,是在皮肤的体内免疫学试验。当试验抗原进入致敏者皮肤时,皮肤中结合有IgE的肥大细胞或致敏T细胞就会与试验抗原结合,引发即刻型或迟发型的皮肤超敏反应。试验抗原也可从注射部位进入微血管,与循环中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在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引起炎症。所以皮肤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型和型变态反应,有时也用于检测Ⅲ型变态反应。 一、试验准备 首先应当制备试验用抗原,如有合格商品可直接购买。可以作为变应原的物质种类繁多,例如动物皮毛、家禽羽毛、鸽粪、昆虫、螨类、真菌、花粉、杂草、物理粉尘和各种食品等都可能成为变应原。 不同抗原的制备方法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收集原料;②粉碎与匀浆;③脱脂与提取;④过滤与分离;⑤分装保存。分装保存之前应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首先必须经过无菌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热原检查,保证提取产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还要测定产物的蛋白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或磷钨酸沉淀法标定出总氮单位或蛋白氮单位。 变应原的范围很广,难以做得完全,所以查找变应原需依靠患者的病史和医师的经验以将可疑范围缩小,学样成功的机会就大得多。一般医院和卫生所都能做药物过敏试验,多在注射室完成;防疫部位在一些免疫接种之前有时也要做皮肤试敏;其余的均在变态反应科或检验科的专门实验室。实验室应有专人负责,除具备各种专用试验器材之外,还应备有意外抢救的药品及设施。

试验部位应清洗干净,严格消毒,以免皮肤的不洁物引起非特异 性反应或感染。当皮肤患湿疹、感染、皮炎或外伤时不宜进行皮肤试验。正在或近日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药物者也不宜进行皮肤试验。 二、试验类型及方法 皮肤试验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侧,因此处皮肤较为光滑细腻, 而且便于试验操作和结果观察。按正规作法,左右两臂一侧作试验, 另一侧作对照。需要时也可选用上臂或背部皮肤。具体试验方法可分 为皮内试验(intracutaneoustest)、挑刺试验(pricktest)和斑贴 试验(patchtest)。 1.皮内试验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头分别 注入皮内(不是皮下),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当同时试验多种 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4cm,以免强烈反应时互相混淆结果。 皮内试验的敏感性比其他皮肤试验高,所用抗原应适当稀释,以 免出现严重反应;当高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 浓度进行重复试验。 皮内试验是最常用的皮肤试验,应用范围也很广,几乎各类抗原 及各型反应都可用皮内试验进行测定,只是不同类型的反应观察结果 的时间和判定结果的标准不所不同。 2.挑刺试验也称点刺试验或刺痕试验。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 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用针尖透过液滴或在皮肤上轻轻地挑刺一下, 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1min后拭(吸)去抗原溶液。同时试验 多肿抗原时,千万注意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以免出现假阳性。

上海徐汇梅陇地区哮喘儿童变应原分析论文

上海徐汇梅陇地区哮喘儿童的变应原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变应原分布特点,为防治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6种吸入性和14种食入性变应原对169例哮喘儿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①儿童变应原点刺试验总阳性率为87.57%。②不同年龄组儿童常见的主要几种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年份组粉尘螨户尘螨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原因,变应原脱敏治疗、减少尘螨接触对减少发病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儿童;哮喘;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32-0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多见的慢性变应性疾病之一[1],近几十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明确变应原对儿童哮喘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是现今公认的最好诊断方法,是明确哮喘变应原和协助诊断的简便方法[2]。本文分析了我院哮喘儿童的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研究了本地区常见的变应原类别、变应原与年龄的关系、三年内粉尘螨户尘螨阳性率变化,为儿童哮喘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儿科哮喘专科行spt的169例哮喘儿童,其中男99例,女70例;年龄2岁至13岁,其中>5岁76例,≤5岁93例;2009年份62例,2010年份56例,

2011年份51例。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诊断标准。排除危重哮喘病例,患儿均来自上海徐汇梅陇当地居民,位于徐汇南片的城郊结合部。 1.2 材料吸入性变应原:粉尘螨、户尘螨、花粉、狗上皮、猫上皮、蟑螂。食入性变应原:牛奶、鸡蛋黄、鸡蛋清、扇贝、海虾、海蟹、带鱼、桃子、苹果、芒果、牛肉、大豆、花生、羊肉。过敏原皮试液、点刺针由浙江我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盐酸组胺。 1.3 方法所有哮喘儿童行spt前停用抗过敏药及激素1周以上。取双前臂掌侧皮肤行点刺,每2种试剂间隔2cm。每点一滴点刺液,用点刺针垂直刺在液滴中央,然后观察15~20min,测量风团的最小横径(d)和最大横径(d),d与d成直角。 1.4 结果判断标准[4] (1)风团直径=[最少横径(d)+最大横径(d)]/2。(2)变应原风团直径与阴性对照相同则为阴性(-);小于阳性对照值的一半为阳性(+);介于阳性对照值的一半与阳性对照值之间为阳性(++);介于阳性对照值与阳性对照值2倍之间为阳性(+++);大于等于组胺阳性对照值2倍为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5岁和≤5岁组两组,分析两组儿童变应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吸入性变应原中除蟑螂外,其余5种变应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入性变应原中牛奶、鸡蛋黄、扇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变应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探讨护理管理措施。 方法:选择过敏性疾病患儿147例,均给予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观察检测结果 阳性反应情况,分析阳性结果。结果:147例患儿中,发生阳性反应140例,阳 性率95.2%。各年龄段都可发生过敏原阳性反应,多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 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结论:通过分析过敏原检 测阳性结果,可了解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特点,指导预防、诊断及治疗,加之 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72-02 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诱发原因时,常采用过敏原检测方法,明确过敏 原后,通过预防性措施的实施,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再次发生,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分析了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并制定了护理管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我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过敏性疾病患儿147例,男 83例,女64例;年龄3~14岁,平均(6.3±1.5)岁;过敏性鼻炎63例,过敏性哮喘51例,过敏性皮肤病33例。纳入标准:符合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均自 愿接受过敏原检测,检测前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如下:检测部位为前臂掌侧皮肤,常规消毒后,等待消毒部位皮肤干燥,以数字编号受试部位,需将血管避开,滴 过敏原液时,两滴之间距离3~5cm,在点刺部位直接刺入一次性皮肤点刺针, 进入皮肤真皮层均可,压力均匀,尽量避免出血,刺下一个部位时需换针。多余 药液利用纸巾吸干,相邻药滴禁止混合。测试结果于点刺后15~20min后进行。 过敏风团与组胺风团测量直径比值≥0.5时即判定测试结果阳性。观察测试结果为 阳性的患儿年龄分布情况、过敏原阳性情况。 2.结果 2.1 过敏原检测结果 147例患儿中,发生阳性反应140例,阳性率95.2%。140例过敏原检测阳性患儿中,过敏性鼻炎61例,过敏性哮喘48例,过敏性皮肤病31例。 2.2 过敏原检测阳性患儿年龄分布 140例患儿中,3~5岁45例,占32.1%,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1例,食 入性14例;6~10岁49例,占35.0%,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3例,食入性16例;>10岁46例,占32.9%,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5例,食入性9例。 2.3 阳性结果患儿具体过敏原阳性情况 140例患儿中,阳性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具体见表1。 3.讨论 3.1 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意义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所提升,由于过敏原因明确难度较大,预防

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作者:冯文莉,杨静,张荣丽,王丽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患者的预防提 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皮肤点刺试验对38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 行23种变应原的检测。结果38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达 65.81%(256例);变应原中粉尘螨45.24%(176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螨1136.50%(142例),艾蒿26.74%(104例)、藜24.94%(97例)、玉米粉23.65% (92例)、树1 (柳、榛、杨、榆等)16.45%(64例)。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 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相应的致病变应原,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Assay of allerge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llergens of chronic urticaria, to prevent and treat chronic urticaria. Methods 389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ere tested with 23 kinds of allergen by skin prick test of international method. Results The test results of 389 cases showed that total the positive reaction rates reach at 65. 81%. The positive reaction rates of the glycyphagus destructors(45. 24%)and the house dust mite(36. 50%)had the highest positive reaction rates to the allergens.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test allerge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It can help chronic urticaria patients 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their diseases, instruct them to

谈儿科变应性疾病体内的特异性检测

谈儿科变应性疾病体内的特异性检测 摘要】随着变应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变应性疾病的认识已从最初对 症状的简单描述提高到现在对其以IgE为核心的分子学机制的深刻阐述。 【关键词】儿科变应性疾病体内特异性检测 变应性疾病体内的特异性诊断包括点刺、皮内、划痕、斑贴、眼结膜激发、 鼻黏膜激发、支气管激发试验等,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1.优点①操作简便、快速,反应明显;②几乎无痛苦,即使小儿亦易接受; ③特异性高,对皮肤刺激极微,很少出现假阳性:④可同时进行多至数十种变 应原的点刺测定,操作约3~5分钟,连同皮试结果的判定半小时左右可以完成; ⑤极少出现全身反应。 2.缺点需要高浓度的变应原,比皮内试验高100~1000倍。另外有时可出现 假阴性。 3.适应证①过敏性疾病(哮喘、变应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等)的变应原测定: ②对比检测过敏状态的变化及脱敏治疗的疗效。但需注意,在做此试验前3天停服抗组胺药、丙卡特罗等类药物,以及某些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以免出现假 阴性结果。 4.具体的操作方法 (1)点刺针:按国际通行标准要求设计,为一次性使用的消毒针。针刺的深度 受“针肩”的限制。正确使用,破皮而不出血,且深度一致,易于对比。 (2)点刺部位:选用前臂屈侧,婴幼儿亦可用背部。 (3)方法点刺前先在皮肤上用圆珠笔注明抗原编号。然后用酒精消毒皮肤,在 抗原编号旁点一针头大小的抗原原液,然后用右手拇指及食指持点刺针,将针尖 垂直点压在液滴中,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出血而影响试验结果。 6.结果评判 (1)先注意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如阴性对照有反应,应在点刺阳性直径中减去,若阳性对照为阴性,则考虑操作不当或最近曾用过抗组胺类药物。 (2)如无组胺做阳性对照,而阴性对照无反应,变应原反应为风团和红晕者, 可用直尺测量其大小。阳性结果判断标准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常检查以下吸入组 及食物组变应原。 总之,皮肤点刺试验患儿痛苦小,易于操作,重复性高。但由于皮肤试验亦 存在着少量假阳性尤其是假阴性的情况,故对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二、变应原皮内试验 是目前我国成人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其应用原理与皮肤点刺试验相同。要注意的问题及特点如下: 1.皮试液浓度的选择 (1)一个浓度合适的皮试液应使过敏者的皮试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如皮试液 过稀,即会造成假阴性反应,由于患者敏感程度不同,风团反应有大有小,一个 浓度合适的皮试液,其风团反应平均应在(++)左右。 (2)皮试液的浓度应以不出现全身反应为前提,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如患 者述有严重反应,不应勉强做皮肤试验,如必须进行,可将皮试液稀释若干倍再做,也可改做点刺试验。 2.皮内试验的注射量应采用小剂量即0.02ml,操作者的动作应轻柔、准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